2010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2010年度全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收集情况的通报-粤民函[2010]715号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2010年度全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收集情况的通报正文:----------------------------------------------------------------------------------------------------------------------------------------------------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2010年度全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收集情况的通报(粤民函〔2010〕715号)各地级以上市民政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各直属单位:为加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省民政厅于2010年3月发布了《关于印发广东省民政厅2010年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指南的通知》。
各级民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反映热烈,积极参与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共收到课题报告和理论文章108篇(见附件)。
希望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继续加大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力度,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法规,为促进我省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2010年度全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收集情况统计表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四日附件:2010年度全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收集情况统计表厅机关及直属单位(39篇)序号题目作者1新形势下安置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考省民政厅刘洪2广东探索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实践与思考省民政厅刘洪3香港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情况及其启示省民政厅叶秀仁4关于重构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探索与思考省民政厅陈桂光5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省民政厅王长胜6推进非公组织双拥共建深入发展的思考省民政厅饶美奕7探索政府购买殡葬基本服务制度省民政厅张元醒8浅析日本看护保险制度及对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启示省民政厅高党生9社会福利:管理不等于服务省民政厅办公室邱智宽10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社会救助保障资金支付现状和出路省民政厅联合调查组11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之我见省民政厅法规处王先胜12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福利及社会服务省民政厅法规处王先胜13当前引进专职社会工作制度的六大误区省民政厅法规处王先胜14关于殡葬事务立法改革与导向问题省民政厅法规处王先胜15调整划分“社区”与拓展社区服务省民政厅法规处王先胜16城市社区划分和定位质疑省民政厅法规处王先胜17广东社会福利服务资金投入及思考省民政厅计财处陈奇18先行先试自强发展--乡镇敬老院自我发展之路初探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19进一步完善新时期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几点思考省民政厅救灾处20基层民政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省民政厅社工处李卫湘21凝聚民间力量,实行民间运作--顺德区容桂街道社工本土化的几点启示省民政厅社工处李卫湘22“派驻社工”与“内部转换”试点方式的比较研究省民政厅社工处石卉23广东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困境及发展思路省民政厅福利处刘露24婚姻登记收费60年省民政厅事务处陈婉玲25粤港澳台通婚的现状与对策省民政厅事务处陈婉玲26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讨省民政厅离退休人员服务处27关于广东特大型乡镇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思考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28广东省行业协会参政议政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29推动基层妇女参与村(居)决策与管理研究省民政厅政权处聂元松、刘志才、叶小燕30深化认识完善制度加强领导不断推动村民自治工作发展省民政厅政权处刘志才有效化解村(居)换届选举群众上访问题切实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省民政厅政权处刘志才32广东省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心理需求省老龄办乐婷娜姆33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与对策省老龄办乐婷娜姆34关于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一些思考省救助安置中心任亚磊35安置长期滞留未成年人途径探索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余木生36流浪未成年人院舍式管理模式探讨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谢明杰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省杨村救助安置站38加快民政工作立法进程,建设法制民政广东省军用供应站39广东慈善事业现状和改革发展省慈善总会许敏谦广州市(3篇)40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管理创新广州市民政局李治臻41新加坡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情况及启示广州市民政局胡凌、杨海清42加强基层民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研究广州市花都区民政局吴术球深圳市(33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深圳市民政局44深圳社会组织发展与立法需求研究深圳市民管局45基于需求结构的社区服务供给模式与补偿机制研究深圳市民政局、暨南大学46深圳市民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深圳市民政局47深圳慈善事业发展研究报告深圳市民政局48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模式研究-以深圳社工模式为例深圳市民政局公益创投,社工机构发展的新路径--以深圳市两届公益大赛为例深圳市民政局社工处骆冰、李夏飞50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与监管评估研究---以深圳社工服务机构为例深圳市民政局51解放思想,加快步伐,全面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2009年深圳市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调查报告深圳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52关于深圳市民政局网站建设的监测报告深圳市民政局信息中心53论区域一体化对民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源于深莞惠合作的思考深圳市民政局办公室傅建文54领导决策在选人用人中的作用深圳市民政局人事处张启荣55立足防范注重预防推动风险防范取得新成效深圳市民政局人事处黎洪君56深圳市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调研报告深圳市军休服务管理中心57关于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若干思考深圳市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刘霄58深圳市老年社会福利政策评估及对策研究深圳市民政局沈汝59深圳流浪精神病人跨区救治模式初探深圳市救助管理站付天跃60对深圳市罗湖区老龄工作思路的探索与反思深圳市罗湖区老龄办邓晓羚61“居站分设”体制下居委会如何确立社区自治主体地位--以深圳市罗湖区为例深圳市罗湖区民政局张巧玲62涉军群体调处应以沟通协调为主深圳市罗湖区民政局陈艳63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建设中社区服务状况和居民需求特点及其对策建议深圳市福田区民政局64公共服务理念下创建品牌社工服务的探索和研究--以深圳市社工服务为例深圳市南山区民政局许秀丽65加强老年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南山深圳市南山区民政局黄建荣66深圳市养老政策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考深圳市南山区社会福利中心李梁坤赖林创67民意表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突破--以盐田区为例深圳市盐田区民政局刘仁吉68从社区建设到社会建设--以社区自治为突破口深圳市盐田区民政局侯伊莎69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报告深圳市宝安区民政局潘争艳70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基础设施投资管理研究深圳市宝安区民政局71关于福利院孤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后心理疏导的研究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龙岗区龙祥社工服务中心运秀杰等72关于提高龙岗社区建设水平的思考龙岗区民政局陈小澄73龙岗区慈善事业创新发展的研究龙岗区慈善会刘惠银74深圳市龙岗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状况调研报告深圳市龙岗区民政局75完善政策制度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监管龙岗区民政局赵丽娜、闫伟君珠海市(1篇)珠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珠海市民政局赵彦庆汕头市(7篇)77关于汕头市福利彩票发行工作的调研思考汕头市民政局洪瑞沣78建设法治民政促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汕头市民政局洪瑞沣79汕头市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研究汕头市民政局洪瑞沣、吴洪生80对汕头民政工作伴随特区改革发展的调研和思考汕头市民政局洪瑞沣81民政部门要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汕头市民政局洪瑞沣82浅论公共政策选择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汕头市民政局洪瑞沣83切实履行职能职责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汕头市民政局洪瑞沣佛山市(1篇)84佛山市推行分层分类救助的实践与思考佛山市民政局韶关市(1篇)85如何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城乡一体化乐昌市民政局邓家全梅州市(3篇)86民生建设是人民活得更有尊严的基础保障工程梅州市民政局黄惠康87推进梅州市社会养老事业大发展的对策梅州市民政局黄惠康88培育现代绿色心灵营造和谐发展环境梅州市民政局黄惠康惠州市(10篇)89充分整合有利资源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创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化拥军新格局惠州市民政局刘卫90搭建设双拥平台拓宽双拥领域推进社会化拥军活动蓬勃发开展惠州市民政局丁正雄91社区管理工作和社区服务建设相关问题探析惠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92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夯实民政工作基础惠州市民政局浅谈我国社会福利环境建设惠州市民政局程建辉94如何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城乡一体化惠州市民政局彭晓华95探索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惠州市民政局李学文96探析中国儿童社会福利 -----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惠州市慈善总会陈翠玉97优抚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惠州市民政局刘慧瑜98抓好抓实四个环节提升低保规范化工作水平惠州市民政局曾焕添东莞市(3篇)99东莞市探索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东莞市民政局王吉华100东莞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对策省社会科学院与东莞市民政局联合课题组101东莞市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建议东莞市民政局杨东如、郑锦堂,省社科院柏萍阳江市(1篇)102关于当前民政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情况的现状和思考阳江市民政局办公室肇庆市(6篇)103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初探高要市民政局吴军里104当前基层民政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对策肇庆市民政局办公室105浅谈合作建设经营管理殡仪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肇庆市民政局李高科106试论当前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现状和培育对策肇庆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调研组107肇庆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措施肇庆市老龄委办公室冯锦文108肇庆市社会工作发展的若干思考肇庆市民政局李建文——结束——。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广东省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粤环发[2010]65号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广东省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广东省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粤环发〔2010〕65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广东省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2.各地级以上市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二○一○年七月二日(联系人及电话:李玲************)附件一广东省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在国务院和环境保护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省2009年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落实《广东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粤府〔2007〕99号)规定的减排目标,确保我省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促进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编制指南(试行)》(环发〔2007〕90号),编制本年度计划。
一、2010年总量减排目标根据我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进展,结合我省经济发展速度、城镇人口增长等预测结果以及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进度,拟定我省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为:化学需氧量比2009年下降1.82万吨(2.0%),累计比2005年下降15.6%;二氧化硫比2009年下降1.07万吨(1.0%),累计比2005年下降18.1%。
二、我省总量减排现状“十一五”以来,我省不断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污染减排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止到2009年,化学需氧量累计比2005年减排14.68万吨,下降13.87%,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92.3%。
2010年广州气候公报-广州天气
2010年广州市气候公报分析:胡娅敏签发:吕勇平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 2011-1-18【摘要】2010年广州市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暴雨频频强度大、西多东少不均匀,台风虽少影响大,高温天气依旧多”。
全市年平均气温22.2℃,较常年平均值偏高0.3℃;年降水量2148.4毫米,较常年平均偏多19%,汛期开汛晚、雨量多,龙舟水偏少;热带气旋登陆少,但对广州影响频繁;阶段性高温过程明显,年头年尾遭遇寒潮天气过程。
2010年总体气候属较好年景。
一、基本气候概况1、气温偏高2010年,广州市平均气温22.2℃,各区(市)平均气温21.2~22.9℃,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图1)。
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市年平均气温偏高0.3℃,除从化略偏低0.3℃,增城与常年持平外,其余各区(市)均偏高,花都和番禺分别偏高0.8℃和0.7℃(图2)。
图1 2010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2010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全市逐月平均气温变化(图3):除4月、6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偏低外,其余各月均偏高。
4月,降水过程较多,各区(市)平均气温偏低1.3~2.4℃,其中花都、从化和增城偏低1.9~2.4℃,均居历史同期第二位,广州偏低1.8℃,居历史同期最低,而增城偏低1.1℃,居历史同期第二位。
而1~3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幅度都在1℃以上,7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0.8℃,其中花都和番禺偏高1.2℃,均居历史同期第三位,广州偏高1.0℃,居历史同期第五位;8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0.6℃,其中花都和番禺分别偏高1.1℃和1.0℃,均居历史同期第五位;9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0.8℃,其中花都和番禺分别偏高1.3℃和1.2℃,居历史同期第四位。
2010年各区(市)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6~37.3℃,出现在8月4日或8月5日。
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6~3.0℃,出现在12月17日。
2、降水偏多2010年广州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48.4毫米,较2009年多600毫米。
国家海洋局发布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 海洋赤潮和绿潮灾害有所减轻,重大海 上溢油灾害影响严重 海洋赤潮、绿潮灾害有所减轻,全海域发 现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892平方千米;赤潮发 现次数与2009年基本持平,累计面积减少3208 平方千米;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 6月份,多发 区主要集中在东海近岸海域;赤潮发现次数和累 计面积低于近5年平均值。绿潮(浒苔)最大分 布面积比2009年减少约50%,实际覆盖面积减 少约75%,灾害明显减轻。海上溢油事故风险加 剧,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石油储备库输油管 道爆炸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入海,事故邻近海域和 部分敏感功能区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 ☆ “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 维持稳定。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 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以上,可满足各类海 域使用的水质要求;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保 持良好;近岸海域贝类体内的污染物残留水平与 “十五”期间基本持平;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主要仍处于健康与亚健康状态;海洋保护区、海 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总体良好,海水增 养殖区环境基本满足养殖活动要求,海洋倾倒区 和油气区环境总体稳定,未因倾倒活动或油气开 发活动产生明显环境影响;入海排污口主要超标 排放物质超标率近年呈下降趋势,但主要河流携 带入海的污染物量仍然较大,江河携带污染物入 海和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仍是影响我国近岸海域 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海洋赤潮灾害发生次数及 面积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海洋溢油事故风险升 高。近岸局部海域仍受到陆源排污、环境灾害和 生境破坏等影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任重而道远。
■ 国家海洋局发布《2010年中国
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5月13日,国家海洋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 会,发布《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 平,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海域使用 要求,赤潮和绿潮灾害有所减轻,但江河污染物 入海量增加,溢油等突发环境事故灾害对海洋生 态环境的损害严重。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海 洋环境灾害频发和海岸带生境破坏是影响我国海 洋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 ☆海洋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近岸局部海域 污染加重 2010年,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水质量状况总 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 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但尚有4.8万平方 千米的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近岸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各项监测指标符合第 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在91%以 上。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健康和亚健 康状态,局部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生 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较大,生态服务功 能受损。 ☆ 海洋功能区环境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 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海域使 用要求。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主要保 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海水浴场、滨 海旅游度假区的娱乐用海功能正常发挥;海水增 养殖区环境基本满足养殖活动要求;海洋倾倒区 环境基本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油气开发活动未 对邻近海域海洋功能造成影响。 ☆入海排污口总体排海洋热点纵横
广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任务。
现将我省这次普查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10430313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6420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883132人,增长20.69%。
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27747417户,家庭户人口为8868172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9人减少0.49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4397408人,占52.15%;女性人口为49905724人,占47.85%。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82上升为109.00。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618241人,占16.89%;15-64岁人口为79645606人,占76.36%;65岁及以上人口为7039285人,占6.7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2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5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2239726人,占98.0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63406人,占1.98%。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56725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780682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475992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394431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广东各市GDP
广州统计局 2010年统计年鉴,2010-3-18
深圳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鉴,2011-4-25
珠海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鉴,2011-3-21
汕头统计局汕头市统计局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11-3-24
佛山统计局2010年统计公报,2011-3-7
韶关统计局2010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5-9
河源统计局2010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3-30
梅州统计局2010年梅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3-23
惠州统计局2010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4-7
河源市统计局河源市2011年统计年鉴,广东各市主要经济指标广东省各市地区生产总值,2011-3-30东莞统计局2010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4-22
中山统计局2010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3-16
江门统计局2010年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3-11
阳江市统计局2010年阳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3-1
湛江市统计局2010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3-1
茂名统计局2010年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3-19
肇庆统计局2010年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3-18
清远统计局2010年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4-8
潮州统计局潮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2-28
揭阳统计局2010年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4-25
云浮统计局2010年云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2-22。
201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ShowArticle2008.asp?ArticleID=210207201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扎扎实实惠民生,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可喜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6.86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22918.07亿元,增长1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9%;第三产业增加值20267.90亿元,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4%。
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
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466.35亿元,增长16.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102.80亿元,增长7.8%。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1%,金融业增长6.0%,房地产业增长2.1%。
民营经济增加值19620.96亿元,增长13.1%。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价格上涨4.8%。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其中轻工业上涨1.7%,重工业上涨5.7%;生产资料上涨4.1%,生活资料上涨1.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3%,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7.8%,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6.6%,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17.8%,化工原料类上涨9.4%。
医疗门诊部环境登记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项目名称:广州市XXX区XXX医疗门诊部搬迁项目建设单位:广州市XXX区XXX医疗门诊部(盖章)
二0一三年十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表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表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表四)评价适用标准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和建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现
状
2、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3、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年;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吨/年。
2010年环境问题挂牌督办:二十企业“榜上有名”
染、超 标排 放严 重 、建 设项 目违 法 等行 为 ,且
性质恶劣 的。 省 环 保 厅 将 联 合 省监 察 厅 对 各 地 落 实 整
谷饶镇 和潮 南 区两 英镇 印 染企 业污 染整 治 、 中
国石油 化工股 份有 限公 司广 州分公 司在2 0 年 08
治 工 作进 行专 项检失职 、 渎职 导致 挂牌 督办 工作 进 展 缓慢 而 不能 按期 完成 任务 的 ,将 按照 《 境 环
办 企业 全部 予 以摘牌 ,其 中包括 独 水河等 一 批 影 响较 大、群 众 反 映强烈 的环 境污 染 问题 。据
悉 ,独水 河流 域 重污 染行 业污 染整 治 、潮 阳 区
境 污 染企 业进 行挂 牌 督办 。据 了解 ,今 年十 大 环 境 重 点 问题 中 ,有 8 重 点环 境 问题 为新 增 个
和2 0 年连 续两 年挂牌 ,清 远市 清城 区大燕 河 09 流域重污染行业污染整治 已连续3 年被挂牌。 今年 省环 保厅 和监 察 厅将 继 续对 广州 市 西
保 护违 法违 纪行 为 处分 暂行 规定 》追 究有 关政 府 、部 门及相关人 员的责任 。囝
2 1年环境 问题 挂牌 督办 : 00
二十企业 “ 榜上有 名"
文/ 黄韬
1 7 月2 日上午 ,广 东省环保厅联 合省监察厅
部 饮用 水源 污 染整 治 、淡水 河 流域 重污 染行业 污 染 整 治 等 十 大 重 点 区域 环 境 问题 和 2 0家环
广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1年3月18日)2010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筹备和举办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为重心,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2010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60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0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950.64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6464.79亿元,增长13.2%。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8∶37.2∶61.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38.4%和61.2%。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48亿元,增长26.1%。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057亿元,增长28.0%;地税部门组织收入887亿元,增长17.6 %。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72.65亿元,增长24.2%。
其中,营业税177.73亿元,增长17.2%;增值税159.42亿元,增长15.9%;企业所得税93.52亿元,增长27.7%;个人所得税47.22亿元,增长21.1%;房产税41.70亿元,增长19.3%。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978.22亿元,增长23.8%。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12亿元,增长11.8%;环境保护支出24.33亿元,增长184%;教育支出112.63亿元,增长2.5%。
价格消费市场价格:消费价格明显上升。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4.1%,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2%。
表1:2010年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领域价格:生产价格持续上涨。
2010年中国十大环保事件
2010年的:刚过去的2010年,是中国环境灾难频发的一年,也是环境污染事件持续影响人民生活的一年。
多年来中国重经济轻环保的发展方式所积累的多重矛盾在近几年来不断的被爆发,而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透明公告和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国家对未来环境保护的投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规划。
在此选取了年度十大环境新闻,并加以点评,以此来回顾这一年环境问题。
一、紫金矿业工业废水泄漏2010年7月3日,紫金矿业集团所属资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
9100立方米的废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187.71万元。
然而,紫金矿业将这一污染事故隐瞒了9天才公众于世。
对此,福建省环保厅开出了956.313万元的罚单。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罚数额最高的一次环境执法行动,甚至被誉为“我国环境执法的里程碑”。
但与此同时,紫金矿业“被罚款”的信息披露后,该股高开后迅速被封住涨停。
点评:灾难的掩盖与公众的知情权、污染的监管与权力的保护、环境代价与经济罚款等博弈,在此重大污染事故中得到了赤裸裸的呈现,表明了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中国环境保护任务的任重道远。
二、气候谈判天津会议2010年10月4日至9日,联合国今年第四次气候变化谈判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第12次会议和《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继续减排承诺特设工作组(AWG-KP)第14次会议在天津举行。
这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承办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变化正式谈判会议,会议在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举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我国政府承办此次会议的目的是维护公约、议定书的谈判主渠道地位,按照巴厘路线图推动双轨谈判进程,为年底的坎昆会议取得全面、平衡的积极成果做出贡献。
点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发展的问题、技术竞争力的问题,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和政治利益在驱动。
2010年国内十大环保新闻(丁)
2010中国环保行业十大新闻事件一、北京治堵新政正式出炉严控机动车辆增数发展私家车问题在环保界一直存有争论。
反对者认为汽车污染是大中城市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并带来五方面的弊病。
北京市政府12月23日公布,在2011年,北京小客车总量额度指标将控制在24万辆,牌照通过摇号无偿分配;外地车辆工作日高峰时段禁入北京五环;北京还将继续实施“每周少开一天车”的尾号限行措施和黄标车限行规定。
遇恶劣天气、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时,还将适时采取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
加大发展公共交通力度。
下力改善绿色出行条件……等。
北京交通治堵新政终于正式宣布实施,将从上述六大方面着手治理交通拥堵问题。
从环保工作者的角度看,这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项重大措施。
由于首都的示范效应,目前已经陷于拥堵的城市比如南京、杭州、郑州等地,预计也将陆续出台相应的购车数量限制措施,客观上会促进大气环境的改善。
二、氮氧化物减排成"十二五"硬指标2010年12月21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在2010年度及"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视频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继续推进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的同时,把氨氮和氮氧化物作为新的约束性指标。
2010年5月,环保部公布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该指南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出现了两个"实施总量控制"新指标,即氨氮和氮氧化物。
具体减控指标拟定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比2010年减少10%,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要比2010年减少10%。
10月,环保部又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也规定了新增的氨氮和氮氧化物的减排标准。
近年的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地表水中的氨氮已经逐步成为最主要的污染项目,甚至已超过化学需氧量成为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首要指标。
广州环保调查报告
广州环保调查报告广州环保调查报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广州的环境状况和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广州环保调查。
一、空气质量空气质量一直是广州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尽管广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雾霾天气频发,特别是冬季。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其次,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尽管广州市政府推行了限行措施和加强了车辆尾气排放标准,但仍然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二、水质状况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水质状况逐渐恶化。
我们的调查发现,广州的水质问题主要集中在珠江沿岸地区和城市内部的河流。
主要问题包括水污染、河道淤积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等。
广州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质,如加强水污染治理、推行水资源管理制度等。
然而,仍然需要加大力度,加强监管,确保水质状况的持续改善。
三、垃圾处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强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还不够到位,很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
四、绿化覆盖率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评估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广州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绿化覆盖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化覆盖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老旧社区和工业区。
这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广州市政府需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绿化建设和管理力度,提高绿化覆盖率。
五、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是实施环保措施的基础,也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动力。
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广州市统计局5月16日在广州日报发布了《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公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127008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43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57800人,增长27.74 %。
年平均增长率为2.48%。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84370户,家庭户人口为100689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4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37247人,占52.26%;女性人口为6063553人,占47.7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70上升为109.46。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56396人,占11.47%;15-65岁(不含65岁,下同)人口为10403534人,占81.91%;65岁及以上人口为840870人,占6.6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7个百分点,15-65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3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4207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9114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58845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99710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9309人上升为1922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0443人上升为2292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7068人下降为3612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3968人下降为1572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2066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9740人,文盲率由2.32%下降为0.95%,下降1.37个百分点。
2010年中国十大环保事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2010年的:刚过去的2010年,是中国环境灾难频发的一年,也是环境污染事件持续影响人民生活的一年。
多年来中国重经济轻环保的发展方式所积累的多重矛盾在近几年来不断的被爆发,而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透明公告和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国家对未来环境保护的投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规划。
在此选取了年度十大环境新闻,并加以点评,以此来回顾这一年环境问题。
一、紫金矿业工业废水泄漏2010年7月3日,紫金矿业集团所属资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
9100立方米的废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187.71万元。
然而,紫金矿业将这一污染事故隐瞒了9天才公众于世。
对此,福建省环保厅开出了956.313万元的罚单。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罚数额最高的一次环境执法行动,甚至被誉为“我国环境执法的里程碑”。
但与此同时,紫金矿业“被罚款”的信息披露后,该股高开后迅速被封住涨停。
点评:灾难的掩盖与公众的知情权、污染的监管与权力的保护、环境代价与经济罚款等博弈,在此重大污染事故中得到了赤裸裸的呈现,表明了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中国环境保护任务的任重道远。
二、气候谈判天津会议2010年10月4日至9日,联合国今年第四次气候变化谈判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第12次会议和《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继续减排承诺特设工作组(AWG-KP)第14次会议在天津举行。
2010年广州市气候公报(新闻通稿)
2010年广州市气候公报(新闻通稿)时间:2010-12-30 17:31:45 来源:广东省气象局摘要2010年广州市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暴雨频频强度大、西多东少不均匀,台风虽少影响大,高温天气一、基本气候概况1、气温偏高2010年,广州市平均气温(截至12月23日)22.3℃,各区(市)平均气温21.3~23.0℃,由东北向西南全市逐月平均气温变化(图3):除4月、6月和11月的平均气温偏低外,其余各月均偏高。
4月,降水过气温偏高的月份中,1~3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幅度都在1℃以上,7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0.8℃,其中花都2010年各区(市)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6~37.3℃,出现在8月4日或8月5日。
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6~2、降水偏多2010年广州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截至12月23日)为2145.3毫米,各区(市)年降水量1929.9~2348.6毫 全市平均逐月降水量变化(图6):1月、2月、5月、6月,9月偏多,3月、4月、7月 、8月、10月、11前汛期降水偏多,各月变化正常,后汛期降水由于台风多集中在9月,使得该月降水远高于7、8月,降水非汛期降水偏少,其中3月降水偏少5成, 10月降水偏少近6成;11月全月几乎无降水。
2010年4月22日全省开汛,较常年(4月14日)偏晚8天,广州市也于当天入汛。
全市汛期(4~9月)平均前汛期(4~6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070.5毫米,较常年偏多2.8成,各市(区)均偏多,其中广州偏多3、日照偏少2010年,广州各区(市)日照时数在1175~1643小时之间,以花都最多,而相邻的从化却最少(表1)。
4、蓝天日数多2010年,广州市气象部门开始观测蓝天日数,据观测资料统计,广州全年有287天(约占全年的79%)能二、主要气候事件1、降水频次高、强度大自开汛后,我市降水呈现时段集中、频次高、强度大、雨量分布不均等特点。
除热带气旋带来的6次降水(1)4月下旬两场强降水过程4月22日,受冷空气影响,广州下暴雨,其余区(市)下大雨,我市开汛,同时伴有8级左右短时雷雨大(2)“5.7”大暴雨为汛期最强降水5月6~7日,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我市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历时9小时的强降水过程,除番禺据统计,“5.7”特大暴雨灾害过程中,广州87个镇(街)受淹,38间房屋倒塌,53679亩农田受浸,共(3)5月中旬中期大~暴雨,局部大暴雨5月14~15日,受低压槽、切变线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我市再次普降大~暴雨,花都、番禺、广州出现2、台风登陆少,影响频2010年仅有1个台风“灿都”登陆广东,较常年显著偏少,除此之外,对广州市有影响的还有5个,分别(1)“灿都”风强雨大0103号台风“灿都”于7月22日13:45在吴川市吴阳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70百帕,中心(2)“狮”吼雨泄逾14小时1006号强热带风暴“狮子山”减弱为热带风暴后于9月2日6:50登陆福建漳浦古雷镇,登陆时中心最低气(3)“凡亚比”引发降雨横扫广州10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9月19日减弱为台风于8:40在台湾花莲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为9(4)“康森”招风引雨降高温1002号台风“康森”于7月16日19:50在海南三亚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68百帕,中心附近(5)“蒲公英”缓解炎热天气1005号强热带风暴“蒲公英”于8月24日19时前后在越南北部义安省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6)“莫兰蒂”走远强降雨发威1010号台风“莫兰蒂”9月10日3:30在福建省石狮市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中心9月13日白云区、天河区等地在4小时内相继出现了强降水过程,造成天河区华师门口、柯木朗黄屋一街3、阶段性高温明显2010年,全市平均高温日数24.8天,较常年平均偏多15.4天,居历史同期第9位。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目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淡水环境 (5)海洋环境 (23)大气环境 (29)声环境 (35)固体废物 (38)辐射环境 (42)自然生态 (46)土地与农村环境 (50)森林 (54)草原 (57)气候与自然灾害 (59)专栏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0)环境执法检查 (71)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72)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 (73)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情况 (74)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75)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6)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 (77)环境经济政策主要进展 (78)化学品管理 (79)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80)环境卫星工作进展情况 (81)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2010-2012年) (82)环境宣传教育 (83)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 (84)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性文件总体情况与进展 (85)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 (86)2010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防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
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把工作重点更多地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来,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中国地产网2009-10-14 9:43:13广州在现行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有计划、持续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
有些研究是问题导向型的,有些是实施型的,也有些是前瞻型、战略型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前期研究报告——前言1984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
到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施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经过认真研究,从1989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报国务院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并相继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了城市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十五”期间,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105号文)。
2010年,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广州市统计局5月16日在广州日报发布了《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公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127008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43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57800人,增长27.74 %。
年平均增长率为2.48%。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84370户,家庭户人口为100689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4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37247人,占52.26%;女性人口为6063553人,占47.7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70上升为109.46。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56396人,占11.47%;15-65岁(不含65岁,下同)人口为10403534人,占81.91%;65岁及以上人口为840870人,占6.6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7个百分点,15-65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3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4207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9114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58845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99710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9309人上升为1922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0443人上升为2292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7068人下降为3612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3968人下降为1572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2066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9740人,文盲率由2.32%下降为0.95%,下降1.37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广州市环境保护局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州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空气、水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成功举办“绿色亚运”,圆满实现“到2010年一大变”目标,全面完成“十一五”环保规划主要任务,“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的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
一、2010年广州市环境质量情况2010年,广州市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环境空气质量在2009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环境质量继续好转,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辐射环境质量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一)环境空气1.城市空气2010年,广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年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天数共计357天,优良率为97.8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降尘符合广东省暂行标准。
与2009年相比,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天数增加10天,优良率上升2.74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5.4%、5.4%和1.4%,月平均降尘量下降5.4%。
图1广州市城市空气优良率变化趋势图2广州市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指标变化趋势(1)空气质量优良率空气污染指数(API)范围为15~124,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有113天,为良的天数有244天,合计357天;优良率为97.81%。
图32010年广州市空气质量日报统计结果(2)二氧化硫全市年平均浓度为0.033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年平均标准,10个测点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24~0.040毫克/立方米之间,均达标。
与2009年相比,全市年平均浓度下降15.4%,除九龙镇镇龙测点(该测点为2010年新增测点,不作对比)外,其余9个测点平均浓度都比2009年有所下降,降幅在5.6~21.1%之间,广东商学院测点降幅最大,其次是第五中学,降幅为15.8%,天河职中幼儿园和第86中学测点降幅分别为13.2%和13.0%,花都师范学校测点降幅最小。
(3)二氧化氮全市年平均浓度为0.053毫克/米3,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年平均标准,10个测点平均浓度范围在0.032~0.066毫克/立方米之间,均达标。
与2009年相比,全市年平均浓度下降5.4%,除九龙镇镇龙测点外,其余9个测点平均浓度有升有降,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市环境监测站和花都师范学校测点,分别下降18.4%和上升16.2%,其余测点变化不大。
(4)可吸入颗粒物全市平均浓度为0.069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年平均标准,10个测点平均浓度范围为0.058~0.079毫克/立方米,均达标。
与2009年相比,全市年平均浓度下降1.4%,除九龙镇镇龙测点外,其余9个测点平均浓度与2009年对比有升有降,其中变化幅度较大的包括广雅中学测点(上升34.6%)、天河职中幼儿园测点(下降16.2%)、番禺中学测点(上升16.1%)和花都师范学校(下降11.0%)测点。
(5)降尘城区平均降尘量为5.10吨/平方千米·月,符合广东省推荐标准,各功能区平均降尘量范围为3.67~5.89吨/平方千米·月,均达到广东省推荐标准。
与2009年相比,城区平均降尘量下降5.4%,各功能区中,居民区和清洁区分别上升3.4%和20.7%,其余功能区下降,降幅在6.4~11.2%之间。
图4广州市各功能区降尘年平均值变化趋势2.降水全市降水pH平均值为5.06,4个测点降水pH值范围为4.93~6.12,其中番禺区监测站测点最低,黄埔区监测站测点最高;酸雨频率为50.7%,4个测点酸雨频率范围在7.0~68.5%之间,黄埔区监测站测点出现酸雨的频率最低,番禺区监测站测点最高。
与2009年相比,降水pH值上升0.32个pH单位,酸雨频率下降9.8个百分点;属重酸雨样品占酸雨样品的比例有所降低,酸雨污染比2009年有所减缓。
(二)地表水环境1.饮用水源2010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并建成投产西江引水工程,广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100%达标。
2.江河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39个市控断面中,48.8%的断面水质优良,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1)珠江广州河段珠江广州河段全年全河段水质达到Ⅳ类,丰水期达到Ⅲ类。
23项水质评价指标中有19项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4项符合Ⅳ类标准。
与2009年相比,全河段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3.3%,水质有所好转。
(2)东部水系东部东江北干流和增江水质符合Ⅲ类,持续保持良好。
(3)南部水系南部沙湾水道水质除粪大肠菌群外,其余22项评价指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蕉门水道、洪奇沥水道和小虎沥水道水质符合Ⅳ类,除石油类外,其余22项评价指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凫洲水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水质良好。
(4)北部水系北部流溪河中上游水质优于Ⅲ类标准,保持良好;白坭河水质符合Ⅳ类,19项评价指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石油类等4项指标符合Ⅳ类标准。
3.水库流溪河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水质保持优良。
4.入海河口珠江广州河段入海河口莲花山断面水质达到Ⅳ类功能用水要求,与2009年相比,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15.6%。
5.城区河涌2010年,全市完成城区121条(段)河涌的综合整治工作,河涌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121条(段)综合整治河涌中,92.6%的河涌达到“不黑不臭”要求,54.2%的河涌水质显著改善,31.4%的河涌明显改善,9.3%的河涌有所改善。
图7 广州市城区河涌水质改善比例示意图(三)声环境2010年,全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与2009年基本持平。
1.区域环境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5.1分贝,比2009年上升0.1分贝,按照《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城市区域环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划分(昼间),属于“一般”水平。
图82010年广州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示意图2.道路交通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9.1分贝,比2009年下降0.1分贝,按照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划分(昼间)属较好水平。
(四)辐射环境全市放射性环境保持正常,没有放射性环境污染发生。
珠江广州河段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强度均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指导值;从化市建丰稀土有限公司、从化钽铌冶炼厂和广东珠江稀土有限公司等3家稀土伴生放射性冶炼加工企业外排废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符合《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的排放标准;亚运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训练场馆、接待酒店等重点目标环境本底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0.072~0.328微西弗/小时,属于环境正常水平。
(五)生态环境1.绿化建设广州市建设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51个,总面积达到117.9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6%;森林覆盖率达38.2%,林木绿化率达44.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15%,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01平方米,绿道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农业农村生态逐年加大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2010年我市农药使用总量比2009年减少10.08%,生物农药使用总量占农药中杀虫剂使用总量的60%,比重逐年增加。
海珠区小洲村荣获首批“国家级生态村”称号,增城市西南村通过省环境保护厅对拟命名“国家级生态村”的公示。
3.绿色创建全市累计创建各类绿色学校809所、绿色社区259个,生态示范村(镇、园)68个,环境友好企业20家。
二、2010年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一)全面落实“空气整治50条”和“新31条”,亚运空气质量保障成效显著。
全面落实“空气整治50条”和“新31条”,分8个阶段推进空气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到亚运前已全面完成了第1至第6阶段共12860项空气治理项目。
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期间,按计划推进第7阶段环境保障工作并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亚运环境保障目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后亚运时期开展第8阶段的巩固、发展和提升工作。
工业污染整治方面。
全面完成56家重点工业企业脱硫,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从2004年的18.5万吨下降到8.46万吨,降幅54.3%。
完成包括所有火电企业在内的26家重点企业降氮脱硝工作,形成了5.66万吨/年的氮氧化物削减能力。
完成1139家企业的燃煤小锅炉淘汰和改造工作。
完成76个烟尘、粉尘改造项目。
“退二进三”和清洁能源改造方面。
完成了第一批“退二”的116家企业的停业、关闭或搬迁工作,并启动了第二批82家企业“退二”工作,目前已有39家企业提前完成关停、搬迁。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的57家企业已全部完成清洁能源改造。
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方面。
先后实施机动车国Ⅲ和国Ⅳ标准。
目前全市国Ⅲ标准以上汽车约占汽车保有量的58%。
全面完成公交车清洁能源改造。
全面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在中心城区260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全面限行黄标车,2010年淘汰2.7万辆黄标车等老旧车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方面。
石化、涂料等11个重点行业的4413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改或停产、关闭,每年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1.35万吨。
全市列入整改的13座储油库、388辆油罐车、514座加油站已全部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每年减少油气排放0.85万吨。
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方面。
对全市4.2万家饮食服务业户进行全面排查,对近三年来市民重点集中投诉的2863家饮食服务业户进行复查处理,饮食服务业清洁能源使用率97.57%。
2010年全市受理饮食服务业污染投诉比2008年下降53.8%。
扬尘污染控制方面。
对全市在建工地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六个100%”,全年共查处无证施工1361宗、工地扬尘污染行为1633宗、噪声扰民行为6232宗。
亚运期间,通过大力强化环保执法,全面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排气、工地扬尘及露天焚烧等方面的监管,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我市18个国控点和亚运场馆测点、全市空气质量每日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未出现灰霾现象,环境空气质量创下了申亚成功以来最佳水平,为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圆满举办和开闭幕式精彩绝伦举行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保障。
(二)深入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亚运水环境保障达到目标要求。
全面完成580项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建成47座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65%;对总长度为388公里的121条河涌实施了综合整治,河道清淤达599万立方,主要河涌和珠江水质持续好转,水生态逐步恢复。
西江引水工程于9月29日建成通水,出水水质提前两年多达到新国标的要求,实现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