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货币银行学课件第十三章
货币银行学培训课件(PPT 45张)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 金融机构通常分为: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 各种类型银行的总体,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的银行体系。一般包括四大部分: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各类专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除了银行金融机构以外,还有各种类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 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储金局等。
第2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
(七)租赁公司 租赁公司是通过融物形式起融资作用的企业。租赁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 金融租赁和经营租赁。 金融租赁是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一种信用方式。 经营租赁是出租人将自己经营出租的设备和用品反复出租的租赁行为。 目前国际上的租赁行业由三种类型的机构组成: 银行或与银行有关的金融机构所属的租赁公司。 属于制造商的租赁公司。 综合经营并独立开业的租赁公司。
第2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
(六)储金局 储金局泛指各种储蓄机构,是以吸收居民小额存款为特征的,主要有两种 类型:储蓄贷款协会和邮政储金局。 储蓄贷款协会是在集股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所得资金用抵押方式贷予会 员购买住房或投资于住宅建筑抵押债券方面。 邮政储金局是除美国以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极通行的金融机构,其目的 在于利用遍设各地的邮局,吸收小额储蓄。
第2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一、银行金融机构
(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金融机 构或组织,是代表国家统领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控制全国货币供给,并制 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最高金融机构。 (二)金融监管机构
(三)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以 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信用机构。由于它主要依靠吸收存款作为其放款的 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存款银行”。
货币银行学139页PPT

2.研究对象之二:金融市场 (1)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重要的、不可 替代的作用:
资金资源的配置功能;
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增加经济主体的财富。
(2)金融市场的研究范畴 有效金融市场的界定:法玛(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 金融市场的种类:货币市场及其构成; 资本市场及其构成(股票、债券 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货币名目论:货币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是计算商品 价值的比例名称。代表观点:巴本的货币国定论、贝克 莱的货币计算比价论、斯图亚特的劳动价值论和克拉普 的货币支付手段论。 货币职能论:货币是交易媒介、计量标准、价值储藏手 段、延期支付工具。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 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表现形式是货币是特殊商品。
二、货币形式
1.货币形式的划分标准 按币材的自然属性:实物货币(物品貨幣)、金币(金 貨)、银币(銀貨)和纸币(紙幣);
按发行者身份:私人铸币、国家或银行货币、国家纸币;
按货币的实际价值与其代表价值之间的关系:足值 货币与非足值货币
2. 商品货币(商品貨幣) 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它在执
司、各种基金等)。
B.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区别;
C.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与管理等
(2)研究内容 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是否应进行监管;监管是否有
效;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金融监管体制问题 金融监管的内容:市场准入与退出;日常监管;存款
保险制度;金融危机处理机制。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问题:《巴塞尔协议》、《有效
金融市场工具:短期金融市场工具、中长期金融市场
工具、衍生金融市场工具 各类金融市场工具的特征等。
3.研究对象之三:金融中介与银行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课件全

《金融学》课程介绍《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
课程教学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基础性是本课程教学内容最显著的特点。
《金融学》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为依托,联系中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以及全球金融发展、变化的历史和现实,客观介绍国际主流货币金融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机制。
课程信息量大、兼容性强、涉及面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
使学生知晓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目录第一章货币 1第二章货币制度 8第三章信用 15第四章利率 23第五章金融机构 29第六章金融市场 32第七章货币市场 42第八章资本市场 50第九章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 58第十章商业银行 65十一章中央银行 82十二章货币政策 91十三章货币需求理论 97十四章货币供给理论 104十五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11第一章货币学习目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货币的起源理解货币的本质熟悉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的计量主要内容货币质的规定性货币量的规定性货币流通货币质的规定性一、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结果。
商品的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一种商品的价值通常是用另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这就是价值形式。
(注意等价形式与相对价值形式的区别)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最初的交换带有偶然的性质,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由另一种商品来表示。
1只绵羊=2把石斧绵羊的价值通过石斧表现出来。
《货币银行学教案》课件

《货币银行学教案》课件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掌握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适用对象:金融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十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债务、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业务、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国际金融、金融创新与发展等。
二、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实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务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务操作,如模拟银行操作、金融市场交易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债务、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业务、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教学难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金融市场的运作、金融监管的实践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货币银行学教材,如《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
4. 金融市场模拟软件:用于学生进行金融市场交易实务操作。
五、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2课时2. 第二章:信用与债务,2课时3. 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2课时4. 第四章:银行业务,2课时5. 第五章:货币政策,2课时六、第六章:金融市场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定义、类型和功能,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培养学生分析金融市场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分类、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 教学重点与难点:金融市场的功能、运作机制和参与者。
《货币银行学》课件

5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v
古代的货币
贝壳、牛、羊、盐、烟草、可可豆。
v
币材
特征:(一)价值高(二)易分割 (三)易存放(四)易携带
v
铸币
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色块
v
6
v
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
银行券: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可随时兑换金币、 银币。
49
第五节 存款保险制度
v
关于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 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不尽相同: (1)官方建立存款保险机构 (2)由官方和银行共同建立存款保险机构
v
v
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与问题 这一制度引进我国的问题
50
第六节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v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牵扯着深层的体制问题
v
v
外汇管理与管制
外汇管理:政府对外汇的收、支、存、兑所进行 的一种管理。
16
v
可兑换与不完全可兑换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v
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
17
第三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v
汇率
一国货币单位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
v
汇率牌价表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v v
v
v
官方汇率、市场汇率、黑市汇率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
34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中央银行 (2)其他存款银行公司 (3)非存款金融中介机构 (4)金融辅助机构 (5) 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
35
货币银行学教学全套课件

(五)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是指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 款。
存款货币与其他货币形态相比较最显著 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没有一定的实物形态, 不具备可触摸性、可持有性,只不过是 在银行存款账户上的一笔数目。
(六)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电子计算机自动转账 系统而进行支付货币的职能的信用工具, 或者说目前广泛使用的电于转账系统就 是电子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 商品
2、货币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二、货币的形态
从古到今,货币形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 货币、存款货币以及电子货币几个阶段。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在商品流通中,以实物充 当一般等价物,扮演货币角色的特殊商 品。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这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 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 大小时所发挥的一种功能 。
二、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 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它与价值尺度一样,是货币的最基本的 职能之一。
价值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流通的可能性就 是从货币的支付媒介职能中产生的。
(2)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的确定
货币单位的确定就是确定货币单位的 (二)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 一合法的货币。
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指本位币以下的小 面额货币,专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 用的货币。
(三)银行券和纸币的发行流通程序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不定期的债务 凭证。
三、价值贮藏
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保存、收 藏起来,处于静止状态时,货币执行了价 值贮藏的职能。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值贮藏对货币 流通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可以自发调 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货币银行学电子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货币银行学前沿问题
数字货币的发展与影响
01
数字货币的定义与分类
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密码学原理的电子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等特
点。数字货币可分为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和稳定币(如Tether)。
02
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
数字货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其市值和交易量不
古典货币银行学
强调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关 注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
现代货币银行学
引入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 调货币的调节经济职能,关注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新古典货币银行学
重新强调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关注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
新兴古典货币银行学
将货币理论与金融市场理论相 结合,关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
金融市场的分类
金融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 标准进行分类,如按交易 对象可分为证券市场、外 汇市场、衍生品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与交易机制
1 2 3
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
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 货、期权等,这些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 资选择。
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
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包括竞价机制、清算机制、 交割机制等,这些机制保证了交易的公平性和效 率性。
规避管制
金融机构为了规避监管而进行的创新。
金融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市场风险
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信用风险
如违约风险、评级风险等。
金融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来评 估风险。
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 来评估风险。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 课件

金融学内容概览宏观金融学研究领域微观金融学研究领域货币及金融活动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学说:借贷市场;票据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金融市场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金融中介机构学说: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运行与经营管理.利率理论与利率机制金融投资与理财学说:投资项目分析;资产价值评估;投资组合;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资本资产定价;风险管理;公司理财.汇率制度与汇率机制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概念与货币发展史货币产生于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易活动。
能够在经济交易中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的东西就是货币。
有很多东西充当过货币,凡在一个地方能被人们普遍接受且易于保存的商品都可能成为原始货币。
最典型的货币是古代的金属货币和现代的纸币。
铜币、银币、金币曾长期使用,因为它们具有货币所需的四个条件: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
它们的供给量取决于矿山发现和冶炼技术。
常常因供给不足而抑制交易规模和经济发展。
就是“银根过紧”。
金属货币常常以铸币形式出现,铜币、银币、金币。
纸币的前身——可兑现银行券金属货币不足,也不利于大宗商品的交易。
于是近代工业化国家一些有信用的银行就发行代替金属货币的“银行券”,它可以像金属货币那样充当交易工具,因为接受者随时可以无条件到发行银行去兑换成金属货币。
这种银行券能否流通,关键看发行银行有没有信用。
所以这种银行券又称“信用货币”。
问题:一家银行对外发行的信用货币的量可否多于它拥有的金属货币?其效果是什么?银行券发行行的信用可能遭到破坏,原因是:政治、经济震荡(出现挤兑);发行过多,货币贬值,出现挤兑。
在通常情况下,发行银行能够保障信用,从而也可以保障银行券不贬值。
但一遇动荡,就难保障了。
为了防止很多商业银行都发行银行券而隐伏信用危机,一些国家纷纷把发行银行券的权利赋予一家银行(独家发行),并用国家权威强制其流通。
这就产生了中央银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金农和肖在1973年分别发表了 麦金农和肖在1973年分别发表了《经济发 1973年分别发表了《
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与《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 化》。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新理论。 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新理论。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一节 麦金农— 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与模型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一节
际 利 率
r3
I
麦金农— 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与模型
二、麦金农—肖模型的核心内容 麦金农 肖模型的核心内容 实
S(g0 )
S (g2 )
S (g3 )
r2
r1 r0
S0
S1 S3 I 3 I 1 I 0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一节 麦金农— 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与模型
第一节 麦金农— 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与模型 根据麦金农和肖的分析, 根据麦金农和肖的分析 , 实际利率的提高既 能增加资本形成的数量, 能增加资本形成的数量 , 又能提高资本形成的质 量,所以它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有着双重的影响。 所以它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有着双重的影响。 为使实际利率等于或尽可能接近于均衡利率, 为使实际利率等于或尽可能接近于均衡利率 , 政府当局应该彻底地废除一切对利率的干预和管 同时应该积极地制止通货膨胀, 制 , 同时应该积极地制止通货膨胀 , 以使名义利 率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 率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总之, 麦金农——肖金融发展模型的核心思 总之 , 麦金农 肖金融发展模型的核心思 想是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 想是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 , 以使实际利率通过市 场机制的作用自动地趋于均衡水平, 场机制的作用自动地趋于均衡水平 , 从而保证经 济发展以最优速度进行。 济发展以最优速度进行。
: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二节 对金融深化的批评及其修正与发展 二、金融自由化的次序 1.金融自由化带来的问题 金融自由化带来的问题 2.自由化的次序:麦金农的修正 自由化的次序: 自由化的次序 3.金融改革的次序: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的解说 金融改革的次序: 金融改革的次序
: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本章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金融抑制?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普遍 什么是金融抑制? 存在金融抑制? 存在金融抑制? 2. 什么是金融深化?金融深化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金融深化?金融深化有什么作用? 3. 金融发展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4. 简述麦金农 肖模型的主要内容。 简述麦金农—肖模型的主要内容。 肖模型的主要内容 5. 经济增长如何影响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如何影响金融发展?
第三节 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一、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作用 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种机制: 三种机制:
(1)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1)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更高比例的储蓄被转化为 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投资→ 投资→经济增长 (2)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资本配置效率提高→ (2)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资本配置效率提高→经济 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 增长 (3)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改变储蓄率→ (3)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改变储蓄率→经济增长 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四个方面 的不良影响: 的不良影响: 第一,负收入效应。 第一,负收入效应。 第二,负储蓄效应。 第二,负储蓄效应。 第三、负投资效应。 第三、负投资效应。 第四,负就业效应。 第四,负就业效应。
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 的过多干预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 的过多干预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 金融体系的不发展, 金融体系的不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发 展,从而造成金融抑制与经济落后的恶 性循环。 性循环。 金融深化: 金融深化 : 如果政府取消对金融活动的过 多干预, 多干预 , 可形成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良 性循环。 性循环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四节 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4 中国金融发展道路选择 金融约束 中国金融发展道路选择——金融约束
在我国, 在我国,较适宜的金融约束政策是对存贷款利 率加以控制。而不应该对银行业竞争加以限制和对 率加以控制。 资产替代加以限制。理由如下: 资产替代加以限制。理由如下: (1)“限制银行业竞争”在我国的不可取 ) 限制银行业竞争” (2)“对资产替代加以限制”在我国的不可取 ) 对资产替代加以限制” (3)“对存贷款利率加以控制”在我国的必要性 ) 对存贷款利率加以控制”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四节 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2.转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发展 转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发展
(1)二级银行体制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 ) 2) (2)金融资产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3.转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抑制 转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抑制
(1)利率管制 利率管制 (2)高准备金制度 高准备金制度 (3)产权多元化程度低,国有商业银行仍处绝对垄断地位 产权多元化程度低, 产权多元化程度低 (4)业务范围自由度低 业务范围自由度低 (5)信贷干预 信贷干预
第二节 对金融深化的批评及其修正与发展 三、金融约束论 (一)金融发展理论的微观基础: 金融发展理论的微观基础: (二)金融约束论的政策主张
1.控制存款利率 控制存款利率 2.限制银行业竞争 限制银行业竞争 3.限制资产替代 限制资产替代 4.贷款利率控制 贷款利率控制
: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一节 麦金农— 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与模型 三、金融深化的政策主张和效应分析 政策主张
放开利率 鼓励银行竞争 扩大放款 政策同步 改革同步
:
效应分析
收入效应 储蓄效应 投资效应 就业效应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二节 对金融深化的批评及其修正与发展 一、对金融自由化理论的一些批评观点 新凯恩斯学派 新结构主义学派 新制度主义学派
如果实际利率被限制在较低的水平, 如果实际利率被限制在较低的水平, 就会形成严重 的资金供求缺口,必然导致非价格性的信贷配给。 的资金供求缺口 , 必然导致非价格性的信贷配给 。 这使 得社会投资效率大为降低,其主要原因有三: 得社会投资效率大为降低,其主要原因有三: (1)资金配给的对象未必是投资效率高的企业和个人; 资金配给的对象未必是投资效率高的企业和个人; (2)利率限制影响了金融机构承担贷款风险的积极性; 利率限制影响了金融机构承担贷款风险的积极性; 由于作为资金成本的利率偏低, (3)由于作为资金成本的利率偏低,一些企业和个人便 肆意举债,并用于非生产性的投资。 肆意举债,并用于非生产性的投资。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麦金农——肖金融深化理论的内容 麦金农 肖金融深化理论的内容 对金融深化的批评及其修正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世纪90 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本章学习要求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罗纳德麦金农与爱德华 麦金农与爱德华肖 在这一章中 , 我们将学习罗纳德 麦金农与爱德华 肖 所提出的“ 金融抑制论” 和 “ 金融深化论”以及这一理论 所提出的“ 金融抑制论 ” 金融深化论 ” 的发展和修正,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的发展和修正 , 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学 完本章后,你应当知道: 完本章后,你应当知道: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政策主张;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政策主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金融发展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四节 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一、计划经济下的金融运行与特征
①金融经营组织机构的单一化 ②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的种类单调化 ③金融资产的配设方式和运行调节方式计划化 ④金融体系运行的宏观管理机制与管理方式行政化
计划经济条件下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①单一信用形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②受限的银行作用对经济的制约 ③如何看待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抑制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1.格利和肖的金融发展理论 2.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 3.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 麦金农 肖的金融发展理论 4.金融深化及其效应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本章重要概念
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金融抑制 Financial Depression 金融深化 Financial Deepening 金融发展 Financial Development 金融结构 Financial Structure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所以在麦金农和肖看来, 发展中国家实行低利 所以在麦金农和肖看来 , 率政策只能有碍于经济发展。既然如此, 率政策只能有碍于经济发展 。既然如此,为了促进经 济的发展,采取的政策应该是适当提高利率。 济的发展,采取的政策应该是适当提高利率。
第十三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