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课时的教案
![匆匆第一课时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73514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6.png)
匆匆第一课时的教案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教学设计方案,对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匆匆第一课时的教案,希望能帮到你!【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裸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用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不甘心虚度年华的思想感情。
品味、积累语言。
2、难点:作者怎么至于为时间的流逝“头涔涔而泪潸潸呢?”【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裸、蒸融等。
2、能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名言、*句。
3、课文配乐朗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描述一个事物,说它“是世界上最多的,又是最少的;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不被人重视的,又是最令人惋惜的。
没有了它什么也做不成。
”你知道他描述的是什么吗?(时间)(曾想以一个猜谜的形式开头,设置一些悬念)2、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格言、*句你都会背哪些?3、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纷纷写出自己对时间的感悟,咱们今天就先来欣赏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吧。
(板书课题)生齐读。
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阅读时,不管是一段话还是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都能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画面,这样读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刚才大家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59a0f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7.png)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一、谈话导入,引出文本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时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2、是啊,时间真是个神奇的精灵!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题目叫“匆匆”。
(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
想不想读?课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课文。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
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5、朗读展示,适时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三、探究阅读,批注文本1、引导:时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
朱自清《匆匆》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朱自清《匆匆》优秀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a2fc0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a.png)
朱自清《匆匆》优秀教案(优秀3篇)《匆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理解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时光的匆匆与稍纵即逝。
2.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奠定感情基础。
1.师:同学们,谁来朗诵一下《长歌行》这首诗?这首诗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2、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这样的感叹的。
3、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理解匆匆的意思。
(3)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和作者一起感受岁月的脚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听录音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到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1)注意涔、潸的读音。
(2)引导学生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指导学生朗读自己感到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你听出朱自清对时间是什么样的感受?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四)、读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对时光流逝的追问。
1、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时间的匆匆?(着重指导学生从三个再字,一去不复返理解时间的匆匆)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句子中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绪。
3、时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所以作者反反复复在追问啊!再看看第一自然段的后半部分,作者是怎么问的?4、从这反反复复的追问之中,你体会到作者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5、郁达夫说朱先生的文章满贮诗意,我们把文字排列变一变,看有没有读诗的感觉?(指名全班配乐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感悟到什么?2、冬去春来,花木有谢而再开的时候,而人的青春呢?却是一去而不复返,正如朱自清所说:(引导读第一自然段)(二)、读第二、三自然段,感悟时间的短暂、与珍贵。
《匆匆》第一课时教案
![《匆匆》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7b6ae9e518964bce847c38.png)
《匆匆》第一课时一、教材解读本板块主题是珍惜时间,本课也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也让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罢、涔、挪、凝、徘、徊、裸”,会写3个生字“罢、挪、潸”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11个词“泪潸潸挪移旋转遮挽徘徊赤裸裸凝然蒸融茫茫然伶伶俐俐罢了”3、学生能借助原有知识,尝试概括散文的重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时间易逝的无奈和伤感,领悟时间的宝贵。
4、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已有的识字能力学习7个字,会写3个字,理解11个词教学难点:学生能借助原有知识,尝试概括散文的重要内容四、教学设计:一、诗词引入,自然导课1.昨天姜玉秀老师在我们班上了一节语文课,他说同学们表现得特别的出色,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来我们听一听,喜欢的可以跟着一起唱,猜一猜,出自于哪首诗? 其中被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其实啊,老师们就是希望你们,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快乐成长!关于时间的诗词、名言还知道哪些?3.是呀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纷纷写出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跟时间有关,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会想到什么画面?小结:是呀,春去秋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
二、限时速记,了解作者背景1.又是哪位作家以“匆匆”为题写了这篇文章呢?2.这位温文尔雅的先生就是,这是他的简介(课件),我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请你们仔细阅读,快速记忆,时间一到,我就请你们说一说记住了哪些内容?。
师:时间到!30秒匆匆而过。
8《匆匆》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匆匆》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6e5eb7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7.png)
《匆匆》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匆匆》的主题,领悟时间流逝的宝贵,并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对散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对时间管理的意识,以及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时间的珍贵,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进而培养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对时间的感悟及其写作背景。
2. 课文解析:详细解读《匆匆》的结构、主题、修辞手法等。
3. 时间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珍惜时间,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匆匆》中时间的流逝和珍贵,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
2. 难点: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将这些手法融入到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黑板、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课文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时间的小故事或引用名人的名言,引起学生对时间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匆匆》,标记生词和不理解的部分。
3. 内容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时间的感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故事。
5. 写作活动: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时间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感悟,进行课堂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匆匆》- 作者:朱自清- 主题:时间流逝的珍贵- 结构:引子 - 主题展开 - 结尾-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时间观念的短文。
2. 思考作业:思考如何将《匆匆》中的时间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学生对《匆匆》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这一主题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匆匆》教案6篇
![《匆匆》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dc890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2.png)
《匆匆》教案6篇《匆匆》教学设计篇一1、知识教学点: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训练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德育渗透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4、美育渗透点: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1、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1、重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2、难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课件。
一、谈话导入新课1、师导入课题: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可是,老师却想问大家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算算,你们走过了多少个日子?面对悄然流逝的时光,你们有何感受?2、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八十多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下了优美的散文《匆匆》。
(板书:匆匆)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先生走进时间的流里,去体验时间的匆匆吧!二、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读。
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它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板书: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是呀,时间就这样匆匆,它来无影去无踪。
那么,作者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请同学们读课文,按以下要求去做。
三、自主合作1、出示合作要求:⑴ 确定本节课的合作学习小组组长。
⑵ 组员自主学习:(看课文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
)⑶ 组长组织组员讨论交流问题;并做记录;代表本小组回答问题。
2、学习要求:⑴ 课文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如果没有,你能帮他回答吗?如果回答了,是怎样回答的?⑵ 在课文中找一找,拿笔勾一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去来的匆匆?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诉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⑶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匆匆》教学设计(通用5篇)
![《匆匆》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39ab1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40.png)
《匆匆》教学设计《匆匆》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匆匆》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匆匆》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感悟到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语言质朴有文采,表达感情通俗细致,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同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珍视学生个性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设计特色: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既是学生情感朗读,感悟交流的过程,又是学生展开联想跟作者产生共鸣,感情升华的过程,体现了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读中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特色。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时光是匆匆而过,稍纵即逝;感受作者珍惜时间,热爱时间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3、通过品读文章,使学生懂得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朱自清的材料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进入情境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曾留下了珍惜时间劝告世人的名句,使我们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匆匆》第一课时 教案
![《匆匆》第一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50ee3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5.png)
8 匆匆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阅读实践,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
第一课时初步了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检查预习时了解课文的结构,掌握生字词,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能背诵全文。
2.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主识字,积累语言。
朗读指导,整体把握文意。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的联系,初步了解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描述。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感受时间:请在一分钟内当场默写你喜欢的古诗。
说说这一分钟的感受。
2.交流话题: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匆匆”的名句?(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2)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李白3.揭示题目:(1)体裁: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①形散神聚;②意境深邃;③语言优美。
(2)匆匆:对时光易逝的慨叹。
(3)教师提问:“匆匆”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作者是如何描述时光飞逝的?(4)我会填:()匆匆匆匆()4.走近作者:介绍本课作者朱自清。
(1)生平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
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
(2)文学成就: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主要作品:《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5.教师简单介绍写作背景。
(二)新课初知1.预习检查:(1)课文中举例了几件小事?(2)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5fa52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9.png)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匆匆》第一课时篇1【设计理念】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时间易逝,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设计上主要体现光盘在教学中的应用,注重电视中的师生与课堂上师生的配合,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思想。
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十二册《匆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仿照作者的写法加上几句自己对日子匆匆来去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读懂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部分,并感悟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引导学生学习从阅读中体会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学生准备】搜集与时间有关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2、教师简介:朱自清。
3、板题,提问:“匆匆”是什么意思呢?二、读中体悟,学习课文1、课文是写什么匆匆呢?打开书,认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句子作上标记,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⑴学生汇报读书的情况。
⑵播放光盘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交流。
⑶还有那些难读的句子,你能读给大家听听。
⑷除了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了,还有那些收获?想想刚才老师提的问题。
(日子匆匆,而且一去不复返。
)⑸作者是怎样把“日子匆匆,而且一去不复返”写具体的呢?我们再读课文,把能让你感觉到日子匆匆的句子画下来,小组讨论,说说体会。
⑹两位学生读书汇报,谈谈体会。
⑺齐读第1自然段,感受一下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⑻指名读,师生评议。
⑼继续汇报,学习第2自然段。
⑽齐读第2自然段(生生共读),感受时间的宝贵。
⑾继续汇报,学习第3自然段,谈体会。
《匆匆》第一课时说课设计(通用13篇)
![《匆匆》第一课时说课设计(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44b3d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a.png)
《匆匆》第一课时说课设计(通用13篇)《匆匆》第一课时说课设计篇1一、说教材《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早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作者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把抽象、空灵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痛苦之情,也表现了作者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
文章文质兼美,情感浓郁,作者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
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但是,由于这篇文章的写作年代距现在较远,学生理解课文有些难度。
所以,借助课外资料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理念本文语言优美,含义深刻,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体会情感,是本文教学的主旋律。
为此,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联系实际,读书体味,拓展延伸,是本文教学的思路。
三、说教学(一)问题导入,感受“匆匆”。
课伊始,我安排两个数学问题来导入课题,第一问题是:我们刚才大概沉默了多长时间?第二个问题是:你们走过了多少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时光匆匆逝去,难以挽留。
尤其是第一个问题以“欲动先静”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和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深情感悟,体味“匆匆”。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导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时光的飞逝无踪,体会作者不甘虚度此生的强烈愿望。
第三自然段主要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表达了作者留恋、无奈、痛苦的情感。
为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我通过找句子、谈感受、竞赛读、写句子等方式,让学生借助文体、理解文本再超越文本。
第四自然通过六个反躬自问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对前途的困惑,以及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
这段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所以,要借助朱自清的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六个问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深沉、浓郁的思想感情。
匆匆语文教案第一课时
![匆匆语文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a429150dd36a32d7275816b.png)
匆匆语文教案第一课时《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匆匆》第一课时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了解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教学准备:《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教师:(音乐声起)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你们在课前收集到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附资料)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自主汇报质疑有可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自问意在表现当时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响后的觉醒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经过整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1919年2月《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同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还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2年4月写下了《匆匆》一文朱自清当时被人称为年轻而卓然的诗人一方面变换读的形式如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例如生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赤X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X裸裸的回去罢”师读“不行啊!”生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读“绝对不能!”等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要抓紧时间有所作为的感情四、课堂反馈(附读写练习)五、作业: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b1f91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3.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匆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表达的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 生字词学习:“匆匆”、“岁月”等词语的学习与理解。
- 文本理解: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
- 背景了解: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生字词,把握文章主旨。
-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文PPT、黑板、粉笔。
-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及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3.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4.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录。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
6. 全班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 情感内化: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匆匆》- 重点词语:“匆匆”、“岁月”- 文章结构:引入、发展、高潮、结尾- 作者情感:无奈、惋惜作业设计-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
- 拓展作业:写一篇关于时间流逝的短文或日记,表达个人感悟。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是否理解了文章主旨。
-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课时做好准备。
---本教案根据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时间流逝的感悟,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第 1 课时)教学设计.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第 1 课时)教学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cde69f80066f5335a8121d8.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第 1 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重点学习第 1、2 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 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三、学Th分析《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消的一篇脸安入口的散文。
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文字清秀集永纯朴简练,紧加“勿勿”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愿地刻画了时间流近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酒沼近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辉间”的无奈和惜。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训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四、教学内容分析《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
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消的一篇脸安入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的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希沃一体机的备授课功能,以用文字、图形、色彩及动画的方式,将本课时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4f7f6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1.png)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感悟时间匆匆。
导语:同学们,转眼间快乐的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
回首过去,这匆匆逝去的小学生活就像一幅古朴优雅的画卷,描绘出欢乐、有趣的童年。
如此美妙的小学生活即将成为我们难以忘却的记忆。
同学们,试想一下,记忆中的那一段段日子还能重现吗?(学生自由发言,感慨时光一去不复返。
)是啊!时光总是那么匆匆,稍纵即逝。
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预设:学生初读课文题目,大多数人只能体会到“匆匆”体现了时间过得飞快这一表层意思,并不能从题目中感受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
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而是让学生在后续的朗读中去感悟。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著有诗集《雪朝》(与他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写作背景。
《匆匆》作于1922年3月。
当时作者认为许多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崇尚过去,忧虑将来,将工夫都废弃了,将本应做的事都丢掉了,增添了以后的烦恼和悔恨。
因而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匆匆》一文。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3.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加色的字,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巡视中予以指导纠正。
躲藏空虚涔涔潸潸挪移凝然遮挽叹息徘徊蒸融痕迹赤裸裸伶伶俐俐预设:“藏”“蒸”的笔画比较复杂,书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的安排。
词语方面,“徘徊”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潸潸”和“涔涔”的意思容易混淆,教师要着重检查。
人教版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
![人教版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b024137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8.png)
人教版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人教版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二、自读自悟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⑴把课文读正确。
⑵学会六个生字。
⑶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⑷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⑶⑷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2、齐读词语,书写词语。
3、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
”四、课后练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1、学生交流。
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说:“我觉得──”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写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1、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说:体会到了什么?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2、读“……但不能平的……”一句:说:体会到了什么?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匆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匆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29ec478d4d8d15abf234e91.png)
匆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匆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匆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按大赛组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
教师准备: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
2.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
3.设计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幻灯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
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
2.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幻灯:朱自清,着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
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
他一生勤奋,出版着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3.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
(二)初读全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表达听课文配乐朗读后的初步感受。
2.自读全文。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在读中印证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围绕“匆匆”,作者做了哪些思考?3.学生交流,老师关注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
(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尝试读段,指导学法。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1)学生默读自学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注意“涔、潸”的读音。
(2)、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通过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诵读体味、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教师可范读)
指导背诵一二段。
五、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回顾本可出现的生字:挪、蒸,交流“蒸”的写法,板书指导。
六、回顾知识、总结提高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一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日子一去不复返
匆匆八千多个日子
洗手、吃饭、默默时
教学反思:
生默读勾画
交流,总结
(2)、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
师小结要点: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齐读课题
介绍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1、《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匆匆
课时类型
讲读课
课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1、整体感知课文,读写生字;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一、二自然段;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辅助工具
多媒体乐曲《童年》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修改
一、快乐读书精彩展示
背诵时间名言
个别展示
二、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师: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书法队时间流逝的感慨,今日,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在其中感受时光给予作者的触动。
自由读、个别读
勾画出能体现作者描写方法的句子,并思考用了什么描写或修辞方法。
与教师作互动交流,穿插个性朗读。
体会作者心情。
个别读、齐读
自读第二段
勾画出体现写作方法的句子,理解并作批注。
再自读这一段,资助揣摩情感。
交流对话,适时读出自己的理解。
练读、展示读、齐读
练习背诵
书空练写。
总结学习收获
2、引导交流,师生总结,形成板书课文结构图。
二、局部赏读
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自由读、个别读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
重点句子点拨: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对话交流:“八千个日子”有多少年?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听教师读,注意预习中难读的词句。
自读课文
交流读,正音
结合课前预习理解
读词
个别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间评价。
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四、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整体切入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作者都从哪些事物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