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解读
2014浙江高考语文作文
![2014浙江高考语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ed38c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8.png)
2014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引言2014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如下:【题目】写一篇文章,题目为《婚姻的意义》。
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要求】1.正确理解题目,明确表达观点;2.立论明确,论证充分,能作观点对比或举例说明;3.文章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婚姻的意义什么是婚姻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是指男女双方为了建立家庭而进行的法律约束关系。
婚姻的含义既有爱情和感情的交融,也有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婚姻的作用不仅仅是满足个人需求,更是对社会稳定和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婚姻的意义婚姻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和阐述。
首先,婚姻是家庭的基石。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婚姻作为家庭的核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婚姻的稳定和幸福与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稳定和谐的婚姻关系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婚姻是个人成长和幸福的保障。
通过婚姻,一个人可以与另一半携手共进,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婚姻可以带给人们无尽的爱与温暖,可以给予彼此支持和安慰。
在婚姻中,人们学会了关心、理解和包容,也更能够培养出稳定和坚强的性格。
婚姻给予了人们良好的精神寄托,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再次,婚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个稳定的社会不能没有稳定的家庭,而稳定的家庭的基础正是婚姻。
婚姻关系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密切的关系。
婚姻可以减少犯罪率、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的发生,增加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只有保持健康、稳定的婚姻关系,才能真正构建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最后,婚姻是爱情得以永续的方式之一。
爱情是婚姻的基石,而婚姻则是爱情的庇护所。
通过婚姻,爱情可以得到更加深入和稳定的培养和保护。
婚姻是爱情经过时间考验的结果,是两个人共同经历风风雨雨的见证。
结论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意义远远超过了个人的需求和欲望。
婚姻的意义在于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保障个人的成长和幸福,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让爱情得以永续。
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分析及佳作点评
![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分析及佳作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d26b9b07fad6195f312ba6bc.png)
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分析及佳作点评作者:边建松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4年第42期【2014年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门与路永远相连。
门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
它可以挡住你前进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着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新,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分析】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的命制方式沿袭了前几年的,都是根据材料写作文。
这种作文审题时,关键在于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我们来看一下,这则材料涉及了下面几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门和路的关系,但要注意是单向关系而不是双向关系,其侧重点在于门对路的影响,门能起到“挡住你前进的脚步”的作用,也能起到“让你走向世界”的作用;或者说,有门不一定有路。
但这样分析仅仅是一个基础工作,一个抽象的论题。
考生自然可以如此展开思路。
第二方面,在上面论述的基础上更深入一步,涉及大学的门和路的关系。
进入大学之门后,应该如何走大学之路?材料告诉我们,应该“学习、探索、创新”。
只有这样,才起到大学应该具备的作用,“从过去到未来”。
第三方面,但走大学之路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有的很浅,有的很深”,这里又涉及选择的问题,我们当然要走“深”的大学之路,但如何走,又值得思考。
这里已经涉及人生之路了。
所以,本材料有三个方面:可以写对抽象的门与路的关系的思考,当然最好写门对路的作用和影响;也可以写在大学里应该具备“学习、探索、创新”的行为和精神;还可以写如何在人生之路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这是一个很开放的话题,只要根据材料来分析展开思路,一般不会偏题;但如果脱离材料泛泛而谈,也有可能会偏题。
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5477b80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e.png)
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目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目2014年浙江高考说明:稳中微调、风格依旧由浙江省教育院编写的《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已出炉。
《考试说明》是浙江省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从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等方面,具体规范了今年高考试题的要求。
为了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说明》,近日特邀宁波中学的名师、各学科高三年级备课组组长,对今年的《考试说明》进行分析,并提出复习建议。
据了解,从高考样卷来看,今年的考试难度将与2013年相当。
与2013年相比,今年命题体现出稳中微调、风格依旧的特点。
更强调不会超范围命题,不会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1A)范围。
自选模块考试内容强调,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自主选修模块(1B)范围。
重视探究学习与学生自我见解感悟。
从高考样卷来看,试题类型基本没变。
表述中,2013年有单选、多选,2014年改为选择题。
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没变。
复习建议:1、应该一如既往地阅读积累,精选内容。
答题技巧不是制约学生得分的主要原因,切合文意的理解与感悟和文法分析术语融会贯通需要加强。
2、不再容忍考生宿构的熟知文字游戏的文化大散文。
阅读与作文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细节,彰显人文情怀。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一人开车赶夜路。
对面车辆疾驰而来,他很有礼貌地把刺眼的远光灯转换为柔和的近光灯。
但对方却依然打着远光灯疾驰而过,强光刺痛了他的眼,他心里很是不快。
在白光晃眼中,他又迎来了下一个远光灯主义者——这次他有点愤怒了。
有人愿意永远只是自己为别人把远光灯变过来吗?于是他决定下一个不管是谁,坚决打远光灯。
不一会儿,一辆打着远光灯的车急驰而来。
他没有把远光灯变过来,对方也没有对峙似的,两道刺目的白光直射对方的眼睛。
但在交错的瞬间,对方忽然良心发现,将远光灯改为近光灯,他在瞬间也变换了过来——那是个双方都感到惬意和温暖的时刻。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解读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04d99cabb4cf7ec4afed089.png)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解读浙江卷:门与路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七心作文专家解读:高考作文,主要考察学生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认知能力,不仅懂得为人,更要懂得处事。
首先丢开写作材料对题目做全面分析。
在过去的考试中,关于“门”和“路”都单独为话题做过考察。
这里就不再对这两个话题做单独讲解。
门与路的结合,使得两者原有话题本意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要将两者联系起来思考问题。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从一个人的教育角度出发思考,不管入哪个门,路必须要自己走,依靠师傅或者他人,何时才能学会走路?就像温室里的花卉,恐怕很难接受住风雨的洗礼。
结合材料,即使入了大学门,就要学会自己学习,敢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再不可依靠老师和父母的督促来学习了。
这一理解与全国第二卷题目主题内容有点相似。
一句的解读:入了门,敢走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细细品味“门与路”,从中不难读出这一命题的初衷。
但作文写作的核心不可以在选择上做文章,而要在明确了自己的选择之后,重点放到该如何走路上来。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门入得再对再好,如果不勤恳,不努力,不坚持,没信心,没恒心,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同样,结合材料,不管是进大学门,还是不进大学门,首先应该怀揣理想和目标,只要选择对了,就要认定目标,持之以恒地往前走。
一句话解读:入对门,走对路。
总之,纵观浙江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发展现状,这一题目有着非常强的时效性。
面对新的形势,各级政府应该要转变旧的观念,寻找新的门路来服务人民。
处于发展瓶颈的浙江民营经济,更迫切地需要再找门路,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对于生活在浙江的人来说,也要找对门,踏出坚实的步伐,走上新的征程。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解读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c0027691711cc7931b71623.png)
以挡住 你 的脚步 ,也 可 以让你走 向世 界” , 考 生或许 能从之 前 的一
系列 自我追 问 中思考 得更 具深度 与高度 。
二. 从 实指 的 “ 门” 到 虚 化 的
“ 门”
次 的 品读 、 咀嚼 、 感悟 , 最 后融
那 么这里 的门 ,便 更多 的是指 向
人 生阶段 的分割点 了。 然而 , 我们
“ 它可 以挡 住你 的脚步 ,也 可以让 你走 向世界 ” 、 “ 从 过去 到
未来 , 无 数脚 印在此交集 ” , 这条路 上有 我们 的足 迹 , 而我 们 的足 迹从过 去走 向未来 ,显 而易见 这并 不是 日常 生活 中的
豳
圜 圈囝 圜
路 ,而是 以时间为度 量 的人 生漫
都赞 同。 再反 观本 题 , 我们便会 发
现本题 有着一 个预设 的前 提—— 门是 一定存在 的 ,并 且这 里的 门 划定 了不 同的层 次 。 预设 的概 念始 于 语 言学 , 最
对人 文素养 的注 目,依 旧保 持着 较高 的水准 , “ 门与路 ” “ 已知与未
知” “ 深与浅 ” 等等, 看 似简 明的文
多的人 物 、更 多的素 材便源 源不
断地涌 人脑海 。
定, 笔者并 不看好 。 或许这有 助于 学生 理清思路 。但是 却限 制了学 生思 维 的发散 。 如果 止步于 “ 它可
由此 , 再 回首看 看那 道 门, 是 否还是 鲜 明清晰地 矗立在 人生路 上 ,或者 已然化为 了人生 路上每
也 伴随着 必然 的下落 ?从激 昂到
淡然, 从 绚烂 到平淡 。追 问至此 ,
门的本体就 较为朦 胧含混 了。李 白潇洒 的一 句“ 仰 天大 笑 出门去 ,
2014年浙江高考试题分析
![2014年浙江高考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0243c6650e52ea5418981e.png)
2014年浙江高考试题分析DA选项中“精萃”应为“精粹”。
本词语的意思是“精粹,精美纯粹。
一般写成精华,精髓,最好的意思。
“精粹”常误写为“精萃”,应注意。
“粹”,《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①纯粹:粹白,粹而不杂;②精华:精粹。
“萃”,《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①聚集:荟萃;②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出类拔萃;③姓。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精粹”一词应是“粹”,而不是“萃”。
C选项中“泊来品”应为“舶来品”。
“舶来品”原指通过航船从国外进口来的物品。
旧时外国商品主要由水路用船舶载运而来,故名。
引申为国外的东西,即从外国传入本国的意识、物品、语言等。
可以是一种文化,也可以是本国没有,从外国引进来的东西或技术。
比如“沙发”、“浪漫”、“巧克力”等词语。
D选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
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后也泛指出乎别人的意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答案:A解析:成语题其实主要就考查三个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对象,语言环境和语体色彩。
课上已经反复给孩子们强调过这三个知识点,今年的成语题主要考查语境和对象,难度中等,只有大而化之稍显生僻。
A选项中“推托”意思是“借故拒绝或推辞。
对象多为别人请求的事情。
”用在此处是正确的。
B选项中“不只”的意思是“不但;不仅”。
此处应该用“不止”,语境中明确提及“远不止一个人”。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8c955a0a650e52ea551898ef.png)
201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回头看今年各个省市的考题,高考作文成了很多人评论的重头戏,以下是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一起来看看专家的点评,也许你会有收获噢!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搜狐教育:你如何看待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命题?温儒敏:这样的题目它真正有哲理性的,但是这个题目有一个毛病,它比较晦涩,像刚才讲的北京的题规定性很明确,学生知道这个题可以进入状态,然后发挥每个人的思维能力。
但是这个门和路都已经绕来绕去,跟你说了半天了,门是起点,路是终点,门可以阻碍你的脚步,又可以什么,它好像已经把一些哲理跟你说的,但他又说得很绕,有些东西他的提法不是准确的,门可以阻碍你的脚步,当然意思是可以理解,就是你不能迈错门,但是它的表述是比较生硬的。
这道题是真正有哲理性,但它比较绕,绕来绕去的绕,它不像北京的题,它的规定性比较明确,比较容易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考试的状态,而且北京的题比较偏重于考学生思维的能力,而并不像往年很多省份的题目,很喜欢出那种抒情的、文艺腔的这样一个题目,所以向比较来说,北京的题出得是不错的。
从今年作文题可以看出,现在因为高考的改革,命题确实是有所改善,虽然浙江的题好像比较绕,但是它也是往理性,大家都往理性,往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作文他最基础的东西还是思维,语言的表达也是思维的表现。
现在我觉得改革的迹象是好的。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2014浙江省高分作文范例
![2014浙江省高分作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688023f31126edb6f1a1088.png)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如下:门与路,永远相连。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
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关于审题今年的作文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概括性综述门和路的关系,门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这层含义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
二是对门和路的具体范围限定,大学的一边门连接着过去,连接着已知,一边连接着将来,连接着未知,而大学的路却充满着未知充满着变化,行走在路上,可以苟且安逸,轻盈随意,也可以踏实跋涉,坚苦卓绝。
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门、路、大学,联系已知、未知、过去、未来等词语看,可见,材料中的门和路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门,可以说是人生的目标,路是实现目标的过程,目标是阶段性的,过程是持续不断的。
实现了一个目标,应该重新确立一个新的目标,持之以恒,踏实有为,勇往直前,以至走进辉煌的人生大门。
因而,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只侧重在对门和路之间关系的阐述分析而忽视人生,无疑是偏离题意的。
关于论述路,是丈量着人生的长度,是记录着前行的过程,是维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门,是生命厚度的坐标,是人生的起点或终点,是是否努力前行的结果,也是新征程的基石。
有目标的人生,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可走,有理想的路,是坎坷曲折的,充满着无限的艰辛,充满着变数的门,可能是辉煌的,也可能无路可走的绝境。
辉煌的大门是人生的梦想,大学,是实现美丽梦想最好的载体,是最佳的平台,进入辉煌的大门,必须学习、探索、创造,因为它们是必备的通行证。
只有通过艰难跋涉留下深深足印的人才能推开一扇扇迷人的大门,轻浮的人生是虚度了的光阴,哪里有累累的硕果可言?在作文要求中,命题者提出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来立意的要求,“所思”似乎侧重于理智的解析,“所感”似乎侧重于情绪的宣泄。
写出真我风采--评2014年高考浙江语文卷作文题
![写出真我风采--评2014年高考浙江语文卷作文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e4fc33482fb4daa58d4bcb.png)
3 5
抒 真. 隋。今 年 浙 江作 文 材 料 “ 门与路 ”, 是希 望 考 生在 高 考 现 场 写 下对 如 何走 好 大 学 之 路 的 思 考 , 直面现实 , 关
注人生。
1 . 要 多一 点 生 活 气 息 。 高 考作 文 越 来 越 关 注现 实 生 活 ,“ 内 容 充 实 ”就 是 要 求 考 生 在 写 作 时 要 言 之 有 物 。 材
写出真我风采
评 f 4 年高考浙江语丈卷作丈题
◎贾桂强
2 0 1 4 年 浙 江 卷 高考 作 文 题 : 门与路 永 远 相 连 , 门是
路 的终点 , 也 是 路 的起 点 , 它 可 以挡 住 你 的脚 步 , 也 可 以让
舞。 若 深入 思 考 , 人 生 不正 是不 断 地 推 开一 扇扇 大 门, 踩
实地烙 下足印。
三、 考 查 能 力
无 数 脚 印在 此 交 集 ,有 的 很 浅 ,有 的 很 深 。综 合 上 述 材
料, 结合 你 的 所 思 所 感 , 写 一篇 不 少 于8 0 0 字的作文 。
一
这 则材 料 具有 一定 的哲 理性 , 但 是 比较 晦涩 。“ 门和
路” 绕来绕去, 跟 你 说了半天 , 门是 起 点 , 路 是 终点 , 门可 以阻 挡你 的 脚步 , 又 可 以是 什 么 , 它 好 像 已经 把一 些 哲理
料 要 真实 , 有 生活 味 , 不 要 一 味 杜 撰或 堆 砌古 人事 例 。 另
外, 在 真实可 信 的基 础 上 , 材料 要 力争 新 颖 独 到 , 尽量 避
免 大众 化 、 雷 同化 。
2 . 语言要 有个 性 。 如 果 把 近 几 年高 考作 文 题 整 理 一
2014年浙江高考23题的分析与教学反思
![2014年浙江高考23题的分析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dba010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d.png)
2014年浙江高考23题的分析与教学反思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共23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文写作题。
其中,让考生们印象深刻的是应用文写作题,历时一小时,要求考生就“阅读了解书籍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完成一篇120词左右的文章。
高考中,考生们的表现很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下面我们就对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与反思进行探讨。
首先,从题型上分析,在2014年的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中,填空题和选择题占据主导地位,这两种题型考查了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对典故的把握能力,对考生运用词语变异表达能力等知识点的考核,这种考核形式也更能够检验考生实践能力。
此外,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一道应用文写作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道题也把文字表达能力融入到高考语文试题中,使得高考语文试题更加真实、更加实用,也更加能够说明考生对文字表达能力的把握。
其次,从教学反思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和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相关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强调语文教学中“文化融合”理念,让学生从多元文化中获得营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认知意识,在多文化的背景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从而更好的发展个性;其次,要加强综合素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们在讨论话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选择文体等方面都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有其实践价值;同时,要注重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灵活多样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写作比赛,以及新闻写作、应试作文等活动,着力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从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融合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传统高考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这也是当今语文教学应当遵循的重要方向之一。
最后,希望能够用这次高考的经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方向,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字表达能力。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及训练——门与路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及训练——门与路](https://img.taocdn.com/s3/m/2f5275d4551810a6f524869f.png)
借用各种复句关系进行追问是另一
方法。
• 1、条件式 • 只有选择了正确的路,才能走进真正自家的门。 • 只有学习探索创造,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门路。 • 2、转折式 • 虽然进了门,却依然有未走完的路。 • 虽然走了很多很艰难的路,却依然有望门而叹的可能。 • 3、因果式 • 因为选错了门,所以走歪了路。 • 因为路之崎岖不放弃,终于进了门。 • 4、假设式 • 假如我们进了门发现门内的风景并非是自己当初想象
关系型作文
• 抛开材料,单论话题“门与路”,又与2004年浙 江卷的作文题“人文素养与发展”同类,属于关 系型作文题。所谓关系型作文题,就是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词语或短语并列构成的命题形式。此类 题型的写作难点在于,如何兼顾两个并列要素, 比如门与路,且清楚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 而言,“门与路”当为并列共存型关系。材料已 经阐述很清楚:紧密相连,起点与终点的转换。 开门未必大吉,关门未必大难,路始终在你的脚 下——而你真的去阐述门与路另外的关系,比如 你说门与路是割裂的,没有特定的关联性,那是 很危险的。
的,我们是否会怀疑自己走过的路以及继续要走的路。 • 假如门永远在远方的远方,我们是否永远在通往门的路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行走在消逝中”材料话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
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 离我们远去。 •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 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 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 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 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 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 思想观点。
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门与路
![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门与路](https://img.taocdn.com/s3/m/99eb558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0.png)
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门与路【作文题目】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解析】综合试题的两段材料,我们可以理解为, “门,是一个前行的栖息站,有门的路,永远不累 ”;也可以理解为, “门,它代表一种契机与转机,也代表一种挑战,门是可以推开、可以进入的,但是,门背后的世界永远是未知的 ”。
至于路的意象更是清晰,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象征着人生,象征着人生之路。
“门 ”的意象清晰, “路 ”的象征明白, “大学之门与路 ”的意象具体。
“门 ” “路 ” “大学的 ”三个意象同时也是本次作文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
根据试题对写作提出的 “综合上述材料 ”立意的要求,作文审题时对这三个关键词要综合考虑,全面关注,不可偏废。
在作文时,要以 “门和路 ”为着眼点,以 “大学之门与路 ”为着墨点,把 “门与路 ”与 “大学之门与路 ”联系起来,并由此拓展到人生之路。
对于考生来说,在文章中需要思考的是上大学的目标是怎样的,需要想象的是进入大学后我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其中 “目标 ”就是具体的门, “做什么 ”和 “怎么做 ”就是具体的路。
考生如果能作这样的思考,进入大学之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是要继续努力和奋斗,不断 “学习、探索、创造 ”,那么作文的立意也就符合试题的要求了。
当然,如果考生还能作进一步的思考,作文时将抽象之门与路、大学之门与路、人生之门与路综合起来,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那么作文的深度就会体现出来。
应该说,浙江今年的作文题目与往年相比更多了一份理性冷静。
同前几年让考生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角色转换问题、时间问题、童心早泯问题等)不同,今年讨论的是对进入大学之门的思考,这个问题比较虚。
201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215401b90d6c85ec3ac665.p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尊敬的张先生:
您好!
。
此致,
敬礼!
店主xxx
X年x月x日
参考答案:
由于我们的失误,将您订购的衣服错发成了围巾,给您添麻烦了,深表歉意。
您的衣服已经寄出。烦请您在收到后将围巾寄回,地址是xxx,邮资由我方承担。欢迎再次惠顾。
解析:本题考查实用文语言应用能力。实用文终于重出江湖,体现生活化实用性的特点。这次主要考查内容是否得体,未考书信形式。注意店主的身份,首先要致歉,然后简单交代清楚事件的经过、处理的意见和具体的措施,要注意礼貌用语。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答案:A解析:成语题主要考查三个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对象,语言环境和语体色彩。A“推托”意思是“借故拒绝或推辞。对象多为别人请求的事情。”用在此正确。B“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例如:这些措施不只发展了经济,还保护了环境。“不止”是动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停止”。例如:大笑不止 叫好不止 ,另一个意思是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例如:不止一回,不止一个人。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答题分析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陈智峰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答题分析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陈智峰](https://img.taocdn.com/s3/m/5067abdbe53a580216fcfed0.png)
所以这样的倾吐也是十分舒畅。
h
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立意不准,偏题跑题。 ▪ 《开门》一文只写了“门”; ▪ 《你看,多美》一文只写了想象中的大学; ▪ 《门与路》一文只字未提及“大学” ;
▪ 另外,撇开这三个关键词另起炉灶,大写“梦 想”“信念”“幸福”“选择”“坚持”“奋 斗”“挫折”“磨难”之类,亦有少数。
▪
三年一瞬,曾经认为漫长的高考路已到尽头,我记得怀揣着分班成绩踏入教室时的踌躇满志;
我记得第一节化学课校长坐在讲台上我们的小心翼翼;我记得发了高烧数学老师允许我睡节课
我的心满意足;我记得无数个夜晚我的挑灯夜读;我记得无数个清晨我的闻鸡起舞......(情境2)
现在回想,这一切或成功或失败的努力,或欣喜或忧伤的经历,于不经意间早已一寸一寸地为我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答题分析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陈智峰
h
1
一、作文题分析
▪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
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 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 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
来,真不知该如何写起,这便大致是我初看题的心态,心里有些乱,时
间还挺紧,这种类型的文章又完全无甚可套,于是,和往常一样,我选
择了从材料着手的入题方式。每回总是这样,先打开一个小豁口,再把
想说的说出来。我这样想,在考场上为我的学习生涯作了个阶段性小结,
也算是一种圆满。
▪ 写作前我的目标还算明确,当时觉得这样出题其实是在考查考生对学
2014年浙江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14年浙江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ed9d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9.png)
2014年浙江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14年浙江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题目如下:观察现实,你想要呐喊,可却发不出声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局,有些为生计挣扎,有些为理想追寻,有些为情感挣扎......假设你是一只小鸟,请你以小鸟的视角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眼中“呐喊”的意义。
解析:以下是一只小鸟的视角,探讨“呐喊”的意义。
在温暖的春天里,我和其他鸟儿们欢快地在蓝天下飞翔。
我时而穿行于田野上空,时而俯冲入江河边;我欣赏草地上的花朵,在阳光下轻轻地唱歌。
这些美丽的景色让我感到幸福,然而,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人类的困境。
在大城市的霓虹光芒下,人们匆忙地穿梭在街头巷尾。
他们脸上的表情有的焦虑,有的疲惫,有的无奈。
我看到有些人为了生计拼命地工作,却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的困境;我看到有些人为了理想坚持不懈,却依然面临极大的困难;我看到有些人为了爱情挣扎奋斗,却依然无法得到幸福的结局。
我感到心痛,因为我想要帮助这些人,却发不出声音。
我想要告诉他们,生活并不是一片漆黑,理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爱情并不是永远的痛苦。
我想要为他们呐喊,为他们加油,为他们送上希望和勇气。
然而,我只是一只小小的鸟儿,我无法用言语传达我的心声。
然而,尽管我不能直接呐喊,但我仍然有自己的方式来传递爱与希望。
每当我看到有人在街头流浪,身无分文,我会小心翼翼地飞到他们的身边,用自己的羽毛为他们遮风挡雨;每当我看到有人在摩天大楼中呐喊着自己内心的痛楚,我会在他们身上洒下一片温暖的阳光;每当我看到有人在追逐理想的路上举步维艰,我会在他们心中点燃一盏明灯。
尽管我的力量微薄,但我相信每一点的帮助都能让他们感受到爱与希望的力量。
我想,这就是我眼中“呐喊”的意义。
不同于人类的大喊大叫,我的“呐喊”是一种静默的爱,一种无声的关怀。
它并不需要语言的传达,因为它来自于内心的真挚和热爱。
当我从天空俯瞰这个大地时,我看到无数的“呐喊”,它们或许不是高声的呼喊,但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解及例文精品文档6页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解及例文精品文档6页](https://img.taocdn.com/s3/m/08b8bdedf46527d3240ce0e8.png)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解及例文作文题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解这是一段具有哲理性的材料。
前一段以人生的“门与路”为着眼点,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后一段以大学的“门与路”为着眼点,启发考生对进入大学之后的想象和思考。
审题立意可以分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明含意。
“门”,词典解释为“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路”词典解释为“往来通行的地方”。
第二个步骤是抓意象。
审题时,我们可抓住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们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这一步,我们要弄清“门”和“路”的意象,孰轻孰重,有什么联系或象征意义。
从“门”的原始意义看,“门”作为家的一个成员,具有阻挡外来伤害,保护门内的人的安全的重要作用,然后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入门、门第、门望、豪门等;从“路”可以引申到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可以联想到思想或行动的方向,如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等。
第三个步骤是析主旨。
这一步,要找出并理解它们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第一句中“门与路永远相连”是开宗明义,点明两者不可分割;然后分说思辨关系,终点与起点、挡住你的脚步与走向世界是对立的统一。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这句是具体列举,以“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为例,采用了以大缩小或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论证,很有哲理性。
这里的难点是“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这个比喻句增添了审题难度,如果把“门”解读为“理想、目标、希望、事业”等,你要入门,除了一路上要克服种种困难险阻,勇往直前,还必须要有“通行证”才行。
高级教师点评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发散式思维可大显身手_高中作文
![高级教师点评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发散式思维可大显身手_高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60eca528ea81c759f57851.png)
高级教师点评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发散式思维可大显身手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高级教师点评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发散式思维可大显身手,感谢您的阅读!高级教师点评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发散式思维可大显身手2014浙江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今年的作文题为:“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浙江在线第一时间邀请杭州市教研员、语文高级教师、浙江省作协会员沈仁红为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做点评。
沈仁红认为,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与其他某些省份的题目相比,在想象空间上明显更存在优势,发散式思维可大显身手。
沈仁红曾在杭州十五中任教,曾获“教坛新秀”、“十佳青年教师”、“全国德育研讨会”主讲人、浙江省首届“感动杭城十佳教师”等荣誉。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让作文的眼睛亮起来》获全国中语会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作文教学中师生信息的有效对接”等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全国一等奖。
以下为沈仁红老师的“快评”:一、情绪的释放与理智的解析要兼而有之回看前几年的浙江高考题,“行走在消逝中”、“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我的时间”等等,考题立意多在寻求回归与寻找纯真的世界徘徊,而今年的高考题:“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明显其思辨性又有所凸显与回归。
情绪的释放与理智的解析要兼而有之并且更偏重于缜密的解析。
二、路,让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门,让我们不忘昨日的来处。
题目中“门与路永远相连”的说法也许过于绝对,难道路的前方就不可能是丛林、悬崖或者大海?确切地只能说:“来时的路,永远与门相连”,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概括出“路,它让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而门,让我们不忘昨日的来处”。
简评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作文教学
![简评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作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1eda349998fcc22bdd10d77.png)
简评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作文教学简评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命题浙江谢辉根高考作文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随着高考语文考试的结束,备受瞩目的作文题目自然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依旧沿袭了给材料作文的形式,作文题目大致如下: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据材料写作文。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难度系数不大,既关注学生哲理思辨能力的考查,又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开放度。
具体来说这道题有这样几个特点:1.考查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命题者关注了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的考查。
作文材料引导着考生认真思考“门”与“路”之间的辩证关系。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门与路永远相连;学习、探索、创造是行路的过程,也是进门的方法。
考生必须思考这些哲理意义,辩证地分析“门”与“路”的关系,才能准确扣住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才能写好这篇材料作文。
2.关注学生对生活实际的感悟高考作文向来关注考查学生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强调写作的真情实感。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材料将“大学之路”这个话题呈现在考生面前,紧密结合了高三语文教材“人生与规划”的单元主题,既体现了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生活的意旨,又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知”与实际生活的“行”巧妙结合。
对于这则材料,考生可以赋予“门”与“路”一定的寓意,比如“门”就是目标,“路”就是规划;“门”就是理想,“路”就是探索,从而写出自己对“过去”“未来”的真实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
3.强化学生对写作的创意表达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浙江的高考作文命题向强调诗意,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今年则表现的更为明显,更为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解读
浙江卷:门与路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七心作文专家解读:高考作文,主要考察学生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认知能力,不仅懂得为人,更要懂得处事。
首先丢开写作材料对题目做全面分析。
在过去的考试中,关于“门”和“路”都单独为话题做过考察。
这里就不再对这两个话题做单独讲解。
门与路的结合,使得两者原有话题本意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要将两者联系起来思考问题。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从一个人的教育角度出发思考,不管入哪个门,路必须要自己走,依靠师傅或者他人,何时才能学会走路?就像温室里的花卉,恐怕很难接受住风雨的洗礼。
结合材料,即使入了大学门,就要学会自己学习,敢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再不可依靠老师和父母的督促来学习了。
这一理解与全国第二卷题目主题内容有点相似。
一句的解读:入了门,敢走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细细品味“门与路”,从中不难读出这一命题的初衷。
但作文写作的核心不可以在选择上做文章,而要在明确了自己的选择之后,重点放到该如何走路上来。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门入得再对再好,如果不勤恳,不努力,不坚持,没信心,没恒心,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同样,结合材料,不管是进大学门,还是不进大学门,首先应该怀揣理想和目标,只要选择对了,就要认定目标,持之以恒地往前走。
一句话解读:入对门,走对路。
总之,纵观浙江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发展现状,这一题目有着非常强的时效性。
面对新的形势,各级政府应该要转变旧的观念,寻找新的门路来服务人民。
处于发展瓶颈的浙江民营经济,更迫切地需要再找门路,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对于生活在浙江的人来说,也要找对门,踏出坚实的步伐,走上新的征程。
其实,“门与路”是老题目的新组合,主要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大家一定要弄清这样几个问题:不入“豪”门,一定不会成才;入“豪”门才能成才;入“豪”门一定成才。
对于高一、高二同学一定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