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考

合集下载

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不少于1000字信用评级体系是经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不仅能够反映一个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水平,也能够对相关经济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当前的实践中,信用评级体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现状分析目前,国内的信用评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主要由国家的信用评级机构和企业自身的信用评估系统两部分组成。

国家层面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信用信息中心等机构都在开展信用评估工作,分别针对不同领域的企业实施信用评估。

同时,也有很多企业自行构建了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这些体系虽然缺乏权威性,但对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问题分析虽然信用评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关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级标准不确定。

评级标准不确定会导致信用评级结果的偏差,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经济效益。

2.评级信息不透明。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评级机构或企业有可能隐瞒或刻意掩盖某些信息,使得评级结果产生偏差。

3.评级机构多样化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仍然集中在国家层面和少量的专业机构,这种单一性会限制评级的深度和广度。

4.信用评级体系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广泛认识。

由于缺乏宣传和教育,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未重视信用评级,导致信用评级结果的效力降低。

三、对策分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需要对信用评级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整改。

具体对策如下:1.制定评级标准并加强监管。

建立评级标准体系,明确评级范围和评级方式,同时加强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评级机构和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充分披露评级指标和评级结果,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开程度。

3.多元化评级机构。

鼓励多家评级机构进入市场,提高评级覆盖面和精度,同时建立评级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确保评级信息的互通和互认。

4.加强宣传和教育。

公司国际信用评级方法简析及评级管理建议

公司国际信用评级方法简析及评级管理建议

公司国际信用评级方法简析及评级管理建议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14期信用评级是对一个经济主体所发行债务的安全性做出的等级分类,并使用标准化的字母符号实现排序、分类和对比,使得抽象的还本付息能力具象化。

国际信用评级是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通行证”,也是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定价基础,其等级的高低往往对于公司的融资成本起到决定性的直接影响。

评级机构一般是从公司基本面、行业状况和国家主权支持程度等维度来综合确定一家公司的信用评级水平,且各家评级机构都有自成体系的成熟的评级方法论。

鉴于信用评级工作的重要性,公司须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日常工作,加强信用评级的管理和维护。

关于信用评级,穆迪在官网上给出的定义是通过评级符号对信用度进行的分级,每个符号代表信用特点大体相同的一个群体。

通俗地讲,信用评级是对一个经济主体所发行债务的安全性做出的等级分类,并使用标准化的字母符号实现排序、分类和对比,使得抽象的还本付息能力具象化。

公司的国际信用评级结果根本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但同时考虑行业整体环境情况,并最终受到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影响,影响的程度与该公司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及受到国家支持的程度正相关。

组织和提供评级服务的机构较多,如经合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等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再者就是商业机构,如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简称标普)、惠誉等,大型商業银行也会有自己独立的评级系统。

本文以讨论穆迪和标普的评级体系为主。

一、公司国际信用评级的功能信用评级所具备的公允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债务人与债权人、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为一项特殊的、必要的市场媒介,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信用评级在一个公司开展国际化经营和境外融资方面起到愈发关键的作用。

信用评级机构也因此具有了多重角色,包括现代国际资本市场的“通行证”、“看门人”、“安全阀”、“准监管机构”、“定价人”等。

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摘要:介绍西方商业银行的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文化内容,对照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借鉴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定价系统一、西方商业银行的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般由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信用管理专业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组成。

(一)董事会防范、控制和处理银行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是董事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大银行的董事会已纷纷将风险管理纳入发展战略计划,并将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到了银行发展的战略高度。

(二)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由银行内部和外部的经济金融专家组成,其中包括两名以上的银行决策层成员。

风险管理委员会独立于日常业务管理,而且要有充分的制度保障确保其管理活动免受来自业务部门管理层的干扰。

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般负责制定并适时修改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以指导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和所有员工的行为。

作为全行系统风险的管理者和责任承担者,风险管理委员会必须对那些能够量化的风险颁布量化风险标准(比如限额、风险资本衡量方法等),对内部评估不易量化的风险,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

(三)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隶属于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风险管理概率,集中管理全行信用风险和交易性市场风险,统一指导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对各类业务的规章制度进行归口管理,对各类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负责客户风险评级体系、市场风险管理模型以及操作风险管理模型的研究工作;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秘书工作。

(四)稽核委员会稽核委员会通过内部稽核人员来保证已获批准的风险管理政策和规章得到执行。

内部稽核人员应当定期稽核、测试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稽核委员会报告。

同时,稽核委员会向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报告,以便执行委员会及时采取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评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对于金融、电子商务、租房、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外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相对完善,各国在信用评估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就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概述1. 美国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信用评估体系发达的国家,其信用评估机构主要有三大征信机构,分别是Experian、Equifax和TransUnion。

这三大征信机构收集个人的信用信息,包括贷款、信用卡、房贷等信用记录,利用这些信息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信用评估服务。

美国的个人信用评估还包括FICO信用评分系统,通过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综合评分,帮助金融机构和企业判断申请人的信用状况。

2. 欧洲欧洲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在各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比较完善。

比较著名的是德国的Schufa和英国的Experian。

欧洲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还包括了消费者信用报告,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信用报告来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信息。

3. 亚洲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也比较先进。

特别是韩国,其信用评分系统非常成熟,不仅涵盖了金融信用,还包括了消费信用和生活信用等方面。

韩国的信用评估在贷款、就业、租房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

1. 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在国外,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比较规范和统一,这有利于提高个人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平台,整合各类信用信息,减少信息孤岛现象,避免信息的重复采集和传递。

应采取措施规范各类征信机构的行为,提高信息征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2. 加强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在国外,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得到了很好的实践,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比较健全。

我国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范围和原则,规范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披露行为,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新思路及建议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新思路及建议

巴塞 尔核 心 原 则 要 求 .有 效 银 行监 管 必 须 明确 界 定 被 监 管对 求 .国 内商 业银 行 计 量信 用 风 险 的方 法 主 要应 为 内部评 级 初级 法
象 ,包 括 明确 规 定 已经 获 得执 照并 接 受银 行 监管 的各 类机 构 可 以 或 标 准 法 .即采 用 外 部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的评 级 结 果 计 量 信 用风 险 。 从 事 的业 务 范 围 .并 严 格 控 制 ” 行 ”一 词 的使 用 。对 我 国外 资 对 于 尚无 能 力 建 立 内 部 评 级 体 系或 内 部 评 级 成 本 较 高 的 商业 银 银 银 行 的 准 入 而 言 .对 被 监 管 对 象 的 界 定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两 个 方 行 .采 用 外部 评 级 是提 高风 险 管理 水 平 和 降低 信 贷风 险 控 制成 本 面 :其 一 .可 以在 我 国设 立 外 资银 行 的投 资 主体 的法 律 资格 ,其 的 有 效 途 径 。 二 ,外 资 银 行 可 以 采取 的法 律 形 式 及 其 开 展 业务 的范 围 。
财 经 论 坛
外资银行市场灌入新思路及建议
_ 王艳娟 上 海金 融学 院
外 资 银行 进 入 对 中 国 金融 业 .其正 面 效 应 是显 而 易 见 的 ,强 担 .故 同样需 要审 慎对 待外 资银 行准入 门槛 的宽 松化 问题 。其经 过 化 银 行业 的竞 争机 制 .增 加 了 国外 资本 的流 入 .有助 于 推 动 我国 多阶 段 的分步放 开 ,直 至 2 0 O 2年才 最终取 消 了海 外 申请 者在 资本 金 融 产 品 的创 新 .有利 于 中 国金 融 业 的 国际 化 .然而 目前 现 存 的 实 力方 面 的特 殊要 求 以及 取消 “ 家分行 限 制 ” 三 .就 是 审慎 对待 准 严 格 的市 场 准 入监 管于 银 行 发展 的 影 响 主要 是 负面 的 . 因此 对于 入 门槛 宽松化 的 明证 。内地 目前 对外 资银行 的准 入 门槛主 要体现 在 监 管 严格 的 中国银 行 业 ,放 松市 场 准 入监 管 就 势在 必 行 .尤 其在 对 申请者 资本 实力 的限 制上 。笔 者认 为 .除 了绝 对不 可轻 易放弃 这 追 求效 率 的混 业 变 迁过 程 中 。 限 制外 .还 需借 鉴香 港 的历史 经验 ,改革 代 表处制 度 .设置银 行 目前 .我 国已 经 在 加强 外 资 银 行市 场 准 入监 管方 面 做 了 大量 业务 范 围的分 类许 可制度 .即越 高级 别的银 行业 务 ,越是要 把 申请

中外信用评级体系差异

中外信用评级体系差异

一文了解中外信用评级体系差异同样的公司,同样的债券,中外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差异较大,中国公司给出的评级往往高于海外评级公司数个档次,主要原因在于国公司对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AA,大部分央企和国企也给予AAA评级,国际评级公司给予中国本币期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为Aa3、AA-和A+,中国企业均不超过上述评级。

评级体系对比国信用评级由于发展较晚,较多地借鉴了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同样分为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长期评级和短期评级,评级符号体系与标普较为接近。

评级框架与方法对比与国外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类似,中国评级机构在进行主体信用评级时,主要考察被评级主体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其中经营风险主要可以通过行业状况、竞争地位、公司治理来进行评价,财务风险通过公司的资本结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方面进行评价,也会考察被评级主体的外部条件,特别是股和政府的支持。

国外评级结果对比中国公司国际评级行业分布。

从我们统计的56家拥有国际评级的中国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银行业的公司占比最高,超过30%,其次是非银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国际评级受制于主权评级上限。

根据国际惯例,一国境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一般不超过该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

穆迪、标普、惠誉对中国本外币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为Aa3、AA-和A+,其所出具的中国企业评级均不超过各自给出的主权评级。

国评级较国际评级高。

国评级机构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均为最高评级AAA,对国大部分央企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也给予了AAA的最高评级。

与国际评级相比,对同一家企业,国评级明显较高。

对同一家企业,相对于国际评级,国评级平均高2.5个大档,6.5个小档。

能源业、非银金融差异较小,房地产业、银行业差异较大。

石油等能源类行业以及保险等非银行金融行业的国外评级差距相对较小。

房地产业的评级差距相对较大,国未有房地产企业获国际评级机构A以上评级。

银行业的评级差异也相对较大,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较国评级较国低2个大档,兴业等股份行较国低4个大档。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1. 引言1.1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定义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定义是指通过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评定个人信用状况的一套制度化工具。

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对个人消费行为、还款记录、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评估,从而形成一个客观、全面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该评估体系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雇主、房东等在与个人交往时更准确地评估个人信用水平,从而减少信用风险和提高效率。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旨在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信用评估机制,激励个人维护良好信用记录,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在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各国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广泛应用这一制度,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1.2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指通过对个人信用记录和行为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综合评定个人信用状况,为金融机构、零售商和其他企业提供参考,以便决定是否与其合作或提供信贷服务。

这一体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个人信用状况的评估,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个人的信用风险,从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信贷政策,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贷款的成功率。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消费者信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存在可以激励个人维护自身信用良好的动力,有助于培养消费者守法守信的信用观念,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文化水平。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还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可以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在于其对金融服务效率、消费者信用意识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积极影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 正文2.1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历程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信用评估中的外部评级与内部评估比较

信用评估中的外部评级与内部评估比较

信用评估中的外部评级与内部评估比较信用评估是金融领域中常用的手段,用于评估机构、公司或个人的信用状况。

信用评估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并降低债务违约和金融风险的潜在威胁。

在信用评估中,外部评级和内部评估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外部评级和内部评估的区别和比较。

一、外部评级外部评级是由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评估。

这些评级机构独立于被评估的实体,专门负责对债券发行人、公司或国家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

评级机构会根据一系列经济、财务和市场指标,对被评估实体进行评级,并将其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如AAA、AA、A、BBB等。

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通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外部评级的优点在于其专业性和独立性。

评级机构有专门的研究团队,能够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被评估实体的信用状况。

此外,外部评级公开透明,能够提供给市场参与者和投资者参考,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然而,外部评级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评级过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评级机构需要收集、分析和验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评级结果可能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和被评估实体的真实状况。

其次,外部评级可能受到评级机构自身利益或行业地位的影响,评级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性。

最后,外部评级通常需要付费,评级机构的服务费用较高,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或个人而言可能较为昂贵。

二、内部评估内部评估是由被评估实体的内部部门或团队进行的评估。

通常情况下,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团队会根据自身的风险模型和评估方法,对公司或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内部评估可以根据实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和风险管理。

内部评估的优点在于其针对性和灵活性。

内部评估可以根据实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适合自身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

此外,内部评估可以及时反映实体的真实状况,更好地满足实体对风险管理和信用状况的需求。

然而,内部评估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内部评估可能受到公司内部信息的限制,评估结果可能不够客观和全面。

国外银行监管评级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银行监管评级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 的行业风 险 。
处置 问题银 行 , 进整个 银行 体系 的健康 发展 。 促

aeu c ) 资产质 量 ( s tq at)管 理水平 ( ng— dq ay 、 A s ul 、 e i y Maae me t、 i r ) 盈利 状 况 ( ann s 、 动性 ( iudt) 市场 E rig) 流 Lq ii 和 y
J i nn e r erh in f a c e ac l i s
国外银行监管评级 比较及对我国的启 示
张光 华
( 国银监会 吉林监 管局 吉林 长春 中 102 ) 30 1
商业 银行 在一 国经 济金融 发展 中起着 至关 重要 的 国联邦储 备委员 会 、 国货 币监 理署 、 美 联邦 储 蓄保 险公
风险识 别 的敏感性 和预 见性 ,更 多地将 监管 者 的角色 应 新 的监管 体制 架构 ,s 于 2 0 年 组织 力量 研 究开 FA 01
由事后 救助转 向事 前干 预与 纠偏 ; 另一 方面 , 一 时期 发 了 A 这 RROW 风 险评 级 体 系 。06年 又在 巴塞 尔 新 20 也提供 了大量倒 闭银 行 的样 本 数据 , 为监 管 当局分 析 、 资 本 协议 实施 背景 下进 一 步拓 展成 A RROW I 框架 , I 识别潜在 问题 银行 ,尤其是 运 用数理 统 计方法 建立 银 充 分 吸 收融 合 了包 括 C ME S评级 体 系 在 内 的先 进 A L 行 监 管评级 模 型提 供 了条 件 。 国主 要采 用 C E S 风 险评级 模 型 的有关 内容,代 表 了欧 洲银 行业监 管的 美 M A L 监 管评级 , 即为人 熟 知的 “ 驼评 级法 ” 该 评级 法是美 最新 成 果 。 国金融 监 管局 (S 运用 ARROW 系 统 骆 , 英 F A)

内部评级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内部评级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内部评级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内部评级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它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平台,通过金融机构自己的评估系统,对客户或债项的信用程度进行评估。

评级结果通常仅在本机构内有效,为信贷管理流程提供关键的决策支持。

内部评级系统所提供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以及非预期损失等关键指标,在授信审批、贷款定级、风险预警等信贷管理流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内部评级,金融机构可以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和监控,有效管理资产质量,防止违约和损失的发生。

相比外部评级,内部评级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由于金融机构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内部评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评级标准和政策,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内部评级可以结合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开发符合实际情况的评级模型和方法,更准确地反映风险状况。

此外,内部评级还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

通过内部评级,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风险状况和需求,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
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内部评级也有助于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内部评级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系统,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应对信用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发展能力。

银行内部评级法

银行内部评级法

银行内部评级法1. 简介银行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简称IRB)是一种衡量银行信用风险的方法,它基于银行自身的内部数据和模型,对借款人进行评级和定价。

该方法被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广泛采用,并成为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

2. IRB的目的和意义IRB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银行更准确地衡量和管理信用风险。

通过使用IRB,银行能够根据借款人的特征和历史数据,对其进行评级,并据此确定贷款利率、担保要求以及资本充足性水平等。

IRB的意义在于: - 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通过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借款人进行评级,银行能够更准确地估计其违约概率和损失给付。

- 促进风险定价精确性:根据不同借款人的风险特征进行差异化定价,可提高资产定价效率。

- 支持合规监管:使用IRB可以满足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性的要求,并提供可验证的数据和模型。

3. IRB的基本原理IRB主要包括两个关键部分: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简称PD)和损失给付(Loss Given Default,简称LGD)。

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而损失给付则是指一旦发生违约时银行可能遭受的损失。

IRB的基本原理如下: - 数据收集和整理:银行需要收集和整理各类与信用风险相关的数据,包括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历史还款记录、财务状况等。

- 模型建立:基于收集到的数据,银行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型来计算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和损失给付。

常用的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等。

- 评级划分: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级别。

通常使用字母等级(如AAA、AA、A等)或数字级别(如1、2、3等)来表示不同风险水平。

- 定价和决策:根据评级结果,银行可以对不同风险水平的借款人进行差异化定价,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4. IRB的优缺点IRB相比传统的标准化方法具有一些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若干问题探讨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若干问题探讨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取代1988资本协议,成为新的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圣经”。

新协议将于2006年底在10国集团开始实施;25个欧盟成员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表示将利用新协议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俄罗斯等也将采取积极措施克服困难实施新协议。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由于中国缺少权威的评级机构,无法实行标准法,留给中国银行业的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内部评级法(IRB)。

尽管银监会2004年宣布中国银行业暂时不实施新资本协议,但是大势所趋,IRB的实施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中国几家大的商业银行都已经开始了IRB的征程。

本文探讨的是内部评级系统开发和使用中的几个非技术性的关键问题,以供银行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业务专家在核心模型开发中的作用不少人的认为,评级模型就是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从数据中提取出合适的信息,业务专家能起到作用的地方最多有两处,一是模型建设前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二是模型建设完成后系统应用流程的实现。

这种认识是不完整的。

首先,评级模型解决的是一个统计问题(即使应用的不是经典的统计方法,例如神经网络)。

统计专家都知道,统计模型的建设往往需要建模人员的主观参与,而且这样的主观参与必须建立在对相关业务细节的了解、业务本质深入的理解和其中经济学含义的把握。

另外,模型建设过程中很多细节的处理,决定了未来模型应用流程的大方向。

例如,公司类敞口内部评级往往要求给出贷款人的信用等级(Credit Rating)和信用等级的准入级别;而对于个人业务的内部评级,往往要求给出一个信用分值(Credit Score)和是否接受的阈值。

不同的应用流程要求模型建设时采取非常不同的处理方式。

所以,即使核心模型建设人员对业务有很深的认识,也必须安排适当的业务专家加入到核心模型的建设团队。

核心模型必须不断的升级评分模型本质上是利用历史预测未来。

银行信用评级模型分析

银行信用评级模型分析

银行信用评级模型分析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机构之一,银行承担着向社会提供资金融通、风险管理、财产保护等多种服务的重要职责。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银行的信用评级成为金融监管部门以及金融市场参与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本文将对银行信用评级模型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家提供更为深入的思路和认识。

1、银行信用评级的意义银行信用评级是指对银行信用状况的等级评估,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银行信用评级涉及到金融机构的资信状况、流动性、财务结构和综合实力等方面,是金融监管部门、投资者及市场参与者评估银行信用产品可信度的关键指标。

因此,银行信用评级的等级不仅是银行在市场参与中的评价指标,还是金融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和控制的依据。

2、银行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1)指标的选择银行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首先需要选择评估指标。

一般来说,指标选择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评级模型的可靠度。

常见的指标包括:收益、流动性、负债比例、违约概率等。

在这些指标中,违约概率常常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是评估银行信用风险最为直接和准确的指标。

(2)模型的建立银行信用评级模型目前有多种类型,如基于财务指标的模型、基于市场价格的模型、基于统计信息的模型等。

其中,基于财务指标的模型最为常见和成熟。

基于财务指标建立的银行信用评级模型,通常采用一些统计学方法,如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3)模型的优化建立银行信用评级模型后,模型的成熟度还需要不断提升。

优化银行信用评级模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选择更为准确的指标,不断提高评级模型的可靠度;2)在预测模型中引入宏观因素,如GDP、通货膨胀等,以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3)针对不同的金融市场和业务模式建立针对性的评级模型。

3、银行信用评级模型应用案例目前,银行信用评级模型已经在金融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国内银行的信用评级为例,国内银行信用评级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机构进行。

这些机构主要根据财务数据和内部管理情况对银行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并综合各种因素对银行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摘要利用内部评级进行信用风险治理是当前银行风险操纵的开展趋势。

本文综述了建立内部评级系统的原那么和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在我国银行界建立内部评级系统面临的咨询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要害词内部信用评级评级原那么评级方法1引言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膨胀,金融行业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在金融自由化的旗帜下,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放松管制准许混业经营,形成了万马奔腾的竞争局面。

金融交易的急剧膨胀、新的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以及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尤其是利率、汇率〕动摇的加剧,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用风险在金融风险中比重增大。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信用风险成为银行破产的要紧缘故。

因此,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信用风险的操纵和治理,许多国际化大银行自行研究和开发了新的信用风险治理技术。

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信用风险治理中开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公布了最新的资本协议草案,其中最重要的内容确实是根基准许银行使用内部评级作为确定资本金权重的根底,并给出了统一的计算资本金的公式。

这一举措无疑将极大地鼓舞银行提高自身的风险治理水平。

新协议将于2004年正式生效,建立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大势所趋。

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科学的银行内部信用评价体系,没有形成一个以内部信用评级为根底的治理模式,这无疑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我国银行风险治理应着重进行的根底性工作。

信用风险是因客户违约或客户信用等级下落而引起可能损失的风险,由违约风险、头寸风险和清偿风险三局部组成。

银行开展业务是基于信用的存在。

银行发放贷款时,和客户约定到期还本利息,但要是客户没有履行约定那么会对银行造成损失,这即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一般用违约概率PD 〔probabilityofdefault〕度量。

银行工作中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

银行工作中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

银行工作中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角色。

在进行各种金融业务时,银行必须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以确保资金安全。

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是银行在这一评估过程中采用的工具之一。

一、信用评级体系的概述信用评级体系是指银行用于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的一套准则和指标。

这些准则和指标会根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并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信用水平。

在银行工作中,最常见的信用评级体系包括AAA、AA、A、BBB、BB、B、CCC、CC、C等等,其中AAA表示最高信用评级,C表示最低信用评级。

这些评级除了反映借款人的信用水平,还经常被用于评估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

二、信用评级方法的种类在银行工作中,信用评级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定性评级和定量评级。

1. 定性评级定性评级是基于对借款人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定性分析进行的。

通过对借款人的企业治理、市场地位、竞争优势等因素的分析评估,确定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定性评级的主要优点是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但其缺点是主观性较强,评估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2. 定量评级定量评级是基于对借款人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计算出来的评级。

定量评级的主要优点是客观性较强,评估结果相对较为准确。

但其缺点是不能全面考虑借款人经营状况等因素。

三、信用评级体系的应用信用评级体系在银行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信用评级体系广泛应用的几个方面:1. 风险管理信用评级体系可用于识别和评估风险,帮助银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银行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调整贷款利率、提供额外担保等,以降低违约风险和信用风险。

2. 资产定价信用评级体系可用于决定不同借款人的贷款利率和放贷额度。

对于信用评级较高的借款人,银行可以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和更高的放贷额度,以提高其融资成本和信用额度。

关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分析报告

关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分析报告

为银行部门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利用部门评级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风险控制的发展趋势。

本文总结了建立部门评级体系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建立部门评级体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部门信用评级评级原则评级方法1 简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扩大,金融业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各国金融监管部门打着金融自由化的旗号,放宽管制,允许混业经营,形成竞争局面。

金融交易的快速扩张、新型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衍生品的广泛使用以及金融产品市场价格(尤其是利率和汇率)波动加剧,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最显着的就是信用风险在金融风险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

因此,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许多国际大型银行都在自行研发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银行部门评级系统是信用风险管理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资本协议的最新草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允许银行以部门评级作为确定资本权重的依据,并给出了统一的资本计算公式。

此举无疑将极大地激励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新协议生效,建立银行部门评级体系是大势所趋。

但是,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银行业信用评价体系,也没有形成以部门信用评级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在国际竞争中无疑处于劣势。

因此,建立有效的银行部门评级体系,是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应重点关注的基础性工作。

信用风险是因客户违约或客户信用评级下降而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由违约风险、头寸风险和清算风险三部分组成。

银行根据信用的存在开展业务。

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与客户约定到期偿还本息,但如果客户不履行约定,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这就是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一般用违约概率PD ( probability of default )来衡量。

头寸风险是指暴露于信用风险的头寸规模的不确定性。

在未来收支比较确定的情况下,头寸风险较小,如分期按揭贷款。

金融行业中的信用评级问题和风险控制建议

金融行业中的信用评级问题和风险控制建议

金融行业中的信用评级问题和风险控制建议引言:信用评级是金融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其通过对借款人或发行债券的实力进行评估,提供了投资者决策的依据。

然而,在实践中,信用评级存在一些问题,同时风险控制也面临挑战。

本文将分析金融行业中的信用评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

一、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1. 缺乏独立性与透明度在某些情况下,信用评级机构可能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导致其评级结果不够客观和独立。

此外,市场参与者对于信用评级机构内部方法和模型的透明度也存在质疑。

2. 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通常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并且可以选择是否公开相关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借款人或发债方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3. 缺乏时效性由于信用评级是基于历史数据和分析得出的结果,在市场发生变化时可能不具备足够的时效性。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对于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质疑,并增加投资风险。

二、风险控制建议1. 多元化投资组合在金融行业中,多元化投资组合是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

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信用评级的债券,可以降低整体风险,并提升回报潜力。

2. 加强监管与审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确保其独立性和透明度。

同时,加强审计工作,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定期审核,提高其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更多竞争性的信用评级机构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

通过增加竞争,可以促使各家机构提高其独立性和精确度,并降低出现利益冲突或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4. 考虑外部因素影响除了依赖内部数据和分析外,信用评级还应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变化等都可能对借款人或发债方的信用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应充分纳入评级考量之中。

5. 加强信息披露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应提供更多透明度和及时性的信息披露。

这包括主动公布相关数据、财务报表和风险提示,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提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考
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考
摘要: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析外资银行现有内部评级体系的特点,并与新资本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以及贷款五级分类的要求相比较,能够进一步认识外资银行评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特点
从现阶段来说,外资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方法主要是经过分析借款人的特点(资本、经营能力、环境、抵押品等),根据历史数据得到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而来判定信用风险的大小。

外资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是一个判断过程,反映了银行的信贷文化和管理层对风险的识别、判断和衡量。

(一)外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框架
外资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框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借款人和贷款项目均做出评级的内部评级系统,如日资银行均采用此类框架;另一类是只针对借款人本身进行评级的内部评级系统。

1.对借款人和贷款项目均做出评级的评级系统
(1)对借款人评级的步骤及考虑因素
日资银行对借款人的评级级别略有差异,从5级、10级、14
级、15级到16级不等,而大致的评级步骤则都是经过定性或定量的初步评级之后,再根据一些参考因素进行评级调整,得到最终评级。

具体说,每个银行的评级方法各有特点,有的以定性的描述作为评级的依据,有的则以量化的评分作为评级的标准。

具有代表性的外资银行的评级步骤大致如下:①根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初步评级,所依据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净收益率、税前收入与利息支出比率、流动比率、所有者权益与总资产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

②根据借款人的特点调整初步评所谓借款人的特点是指具体考察其所从事行业的性质及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在同业中的地位及市场份额,提供产品的能力及市场稳定性,公司管理情况等。

③根据母公司或其它机构对借款人的担保,调整借款人的评级。

③根据国家级别对借款人评级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借款人评级不应高于其国家风险评级。

⑤结合一些其它因素的考虑,如上一年度在经常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中有无赤字及其原因,得到借款人的最终评级。

(2)对贷款项目评级的评级步骤
日资银行对贷款项目审查的要点包括:信贷的基本原则、信用风险、贷款项目的收益性、与银行的关系、与借款人的业务关系和往来原由及亲密程度、贷款金额是否合适、金融资产的安全性、资金用途、对当地环境等的影响等。

日资银行对贷款项目的评级基本上都是在对借款人评级的基础上,根据该笔贷款是否有担保、抵押或母公司的安慰函,担保人的情况等,将借款人评级进行调整,
得到贷款项目评级。

2.只对借款人做出评级的评级系统
总体上看,这类评级的级别相对要少,评级的步骤中也无日资银行中根据借款人特点、担保、国家风险等逐步调整评级的做法,但这几家银行的具体评级中体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经过对借款人的评级代替了对贷款的评级。

同一借款人可能有多笔贷款,如借款人的评级下降,则该借款人项下的每笔贷款的评级均下降。

(2)评级定义中除了包括对借款人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的描述,还体现出抵押、担保以及穆迪评级、国家级别这样几项内容以及标准。

如汇丰银行对第2级贷款的描述是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流动资金、资本总额、收入、现金流量、经营管理及还款能力良好。

借款人被穆迪评为Baal—Baa3或被标准普尔评为BBB+--BBB-。

(3)大多银行在对关注以下级别的评级描述中引入了逾期天数这样的量化标准。

如东亚银行对逾期1个月以上而且抵押物的价值不能完全抵偿贷款的评为7级:逾期3个月以上而且抵押物的价值不能完全抵偿贷款的评为8级;逾期6个月以上而且抵押物的价值不能完全抵偿贷款的评为9级。

南洋商业银行对每一级别的定义中也对逾期时间及抵押品做了规定。

(4)在评级时,考虑客户的金融往来信用记录。

如韩国外换银行把根据金融机构的信用情报交换及管理条约被判为黄色的客户所持有的全部贷款归为关注类贷款;根据金融机构的信用情报交换及管
理条约被判为红色的客户所持贷款中预定回收额等值贷款被划为可疑类贷款。

(二)外资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的特点
1.外资银行的评级体系不尽相同
在外资银行中,日资银行的评级做法一般是对借款人和贷款项目分别进行评级。

两次评级的特点首先是评级对象不同,对借款人的评级主要是对非日资以及海外的日资,但不包括消费者个人。

对贷款项目的评级主要是对贷款、贸易融资、信用证、担保、承兑等业务进行评级;其次,评级的基础不同。

贷款项目的等级是以借款人的等级为基础,考虑贷款项目的特点,阶段性地表示在贷款项目实施期间,借款人是否履行借款责任以及贷款回收的可能性。

同时,对于贷款期限为中期,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借款人等级和贷款项目等级应保持一致。

如考虑到抵押、担保因素,对贷款项目的评级相对来说就会宽松一些。

而港资、韩资银行的做法则是只对借款人评级,而不对单个的贷款项目评级。

此种评级做法缺乏对单笔贷款的风险状况的动态考核,而是用对借款人的评级代替了对同一借款人不同贷款项目的评级,同时评级的划分也没有前种做法细致。

2.对信贷评级定义的描述较为简略
外资银行对每一级别的借款人和贷款项目的评级都有相应的评级定义,评级定义主要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
一是大多银行对于每级评级的定义中没有定量的标准,只是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