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教育经济学》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选修课。
选用靳希彬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一书。
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分析教育经济现象的能力。
《教育经济学》课程主要涉及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教育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II.先修课程要求:无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教育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
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见课程实施细则)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历史,初步知晓教育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教育经济学的意义与作用。
本章重点:1.教育经济学的概念及性质2.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教育经济学的体系4.攘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本章难点:1.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2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第二节学姑体系与研究方法第三节学科发展的历史第四节很理学的研究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一)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二)教育经济学诞生的标志(三)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四)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考核要求(一)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识记:教育经济学的概念领会: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性质(二)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历史领会:教育经济学的主要发展阶段(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领会:教育经济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思想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与教育经济学密切相关的主要理论。
教育经济学自考笔记
《教育经济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一)学科性质: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对象科学表述: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的基本内容:1.经济科学总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2.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的关系;3.教育与智力开发、科技发展的关系;4.运用数量化统计和计算方法问题。
(二)研究的主要任务:1.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论述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作用;2.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所表现出的特点;3.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4.研究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定理、原则、计算模式和数量指标;5.研究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研究的意义:1.可以提高对教育具有战略地位的认识。
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的一些经济规律,认识教育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中的战略重点与战略意义,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
2.可以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
3.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4.促进教育科学数量化。
5.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
第二节学科内容与研究方法(一)教育投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教育经济效率: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教育经济效益: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
即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
(二)主要内容:1.学科的理论基础;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3.教育投资;4.教育成本;5.教育经济效率;6.教育经济效益;7.教师劳动及报酬。
教育经济学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
教育经济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学习目的与要求】1.识记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理解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作用;3.评价“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4.阐述教育对科学形态生产力的具体作用;5.分析教育对社会经济价值形成的影响;6.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价值;7.叙述毛泽东、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8.评价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的实践价值【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劳动学说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科学地区分社会各种劳动性质的基本依据,由此,也是我们研究探讨教育劳动性质的理论基础。
2.从简单生产劳动意义上观察:生产劳动,是指可直接生产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
从社会关系角度观察:无论是物质生产或是非物质生产,只要创造交换价值,带来剩余价值,就都是生产劳动。
从扩大了的概念上观察:劳动者可以远离劳动对象,但却是物质生产劳动的参加者,属于生产劳动者的范畴。
第二节社会再生产中的教育1.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研究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功能,论述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确立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
2.劳动力再生产中的教育。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对劳动力再生产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马克思说过,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把非熟练劳动力,培养训练为熟练劳动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质量。
3.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教育。
教育是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2)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第三节劳动价值学说中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价值学说的价值:(1)劳动力价值构成中包括教育费用;(2)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马克思说:“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3)教育劳动影响社会经济价值的形成。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什么内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什么内容教育理论基础是指教育学科中的理论基础,它是指导和支撑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教育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基本目的、意义、价值、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教育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目的:研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包括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社会适应等不同层面的目标。
•教育价值:探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关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教育理念:包括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如启蒙主义、实证主义、建构主义等,这些理念指导着教育实践的方向和方式。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
教育社会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制度:研究教育体制、学校组织和管理、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文化:考察教育与文化、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之间的关联,探究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不平等:研究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包括性别不平等、阶级不平等等,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和学习的学科,它关注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包括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等不同的学习理论。
•发展心理学:探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阶段,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特征。
•教育评估:研究评价学习者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测验、考试、评估工具等。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产出关系和教育效益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资源: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和分配问题,包括师资、教材、设施、经费等资源。
•教育投入产出:考察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经济的回报。
•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政策对教育质量、效率、公平等方面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精选文档】
教育经济学——范先佐著(1999年12月第一版)一、目录第一章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第二节教育经济学的形成第三节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第二章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第二节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章教育与经济发展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二节教育与经济发展第三节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第四章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第一节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人力资本理论评说第三节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第四节我国人力资本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思路第五章教育供给与需求第一节教育与劳动力供求第二节教育供给与需求第三节教育供求的矛盾运动及其调节第六章教育与就业第一节就业问题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第二节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第三节我国教育结构的改革和发展第七章教育投资的负担第一节教育投资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教育投资的合理负担与补偿第三节我国教育投资负担与补偿模式的构建第八章教育投资的合理比例第一节教育投资的外部比例第二节教育投资的内部比例第九章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一节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含义第二节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与评估第三节教育资源的浪费第四节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第十章教育成本与效益第一节教育成本概述第二节教育效益分析第三节教育效益的计量第四节关于探讨我国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的思考第十一章教师的劳动与报酬第一节教师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教师的职责与任职条件第三节确定教师劳动报酬的理论依据和原则第四节我国现行的教师工资标准第五节改善和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第十二章学生资助制度第一节学生资助制度的含义、来源及其作用第二节学生资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我国学生资助制度分析第四节进一步完善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对策思路第十三章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与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第二节现代经济社会的转型与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第三节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与确立所应遵循的原则第四节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二、教材主干内容走近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致力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教育发展问题,阐释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揭示现代经济发展中教育与经济关系之运行规律,提供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教育发展中经济决策与管理技术。
教育经济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
中国现有国民素质处于世界上较低的水平。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IMD)的2002年 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分析指出,中国国民素 质竞争力基本结构中的“金融教育充分性”、 “工程师适应性”、“信息技术技工适应性” 三项,在列入统计分析的49个国家和地区中 均处于倒数第一位。与低素质的人口相适应 的,必然是低素质的劳动力。工业劳动者的 素质尚且较低,为数更多的农业劳动者的劳 动素质更是可想而知了。
结论
第一,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 的劳动。这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 可以为社会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正如 马克思所说:“有一些服务是训练、保 持劳动能力,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等 等”。
结论
第二,教育是培养不一定要亲自动手且 可以远离劳动对象的生产管理人员、工 程师、工艺师、设计师等的劳动。这也 可以说教育具有间接的生产性质。
结论
第三,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 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 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生产性质。特别 是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的生产性 质在这一点上表现尤其明显。
第二节 社会再生产与教育
社会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 研究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功能, 论述教育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价 值的理论基础。社会再生产是指在生产 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再生产着生产关 系,再生产着生产力,再生产着劳动力。
(三)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 的教育
马克思说:“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 内”,科学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也可称 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教育具有生产和 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教育具有把科 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 中介作用;教育是 中介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结论
教育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就 是说,教育直接参与到社会生产和再生 产的过程之中,教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 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
教资教育经济学重点
教资教育经济学重点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与产出等问题。
在教资考试中,教育经济学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原理、方法、重要概念和具体应用等方面入手,全面介绍教育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经济学的定义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济活动的科学,它将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以研究教育的经济问题为主要目标。
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市场与竞争、教育财政与政策等方面内容。
二、教育经济学的原理在教育经济学中,有几个重要的原理需要了解。
首先是教育投资原理,它是指个体或社会对于教育的资金投入会在未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这个原理指出了教育对于人力资本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其次是教育选择原理,它认为个人在选择教育时会根据教育的成本和收益来进行决策。
个体会衡量接受教育的成本和个人通过受教育获得的收益,选择最优的教育方案。
还有一条重要的原理是教育生产函数原理,它描述了教育系统中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教育生产函数原理指出了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和优化对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三、教育经济学的方法教育经济学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教育经济活动。
其中,计量经济学方法在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实证研究等手段,量化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此外,教育经济学还使用了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以全面了解和分析教育经济领域的问题。
四、教育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在教育经济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理解。
首先是教育成本,它包括教育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指的是为了提供教育服务而产生的费用,如教师工资、教材费等。
间接成本指的是由于接受教育而引起的其他费用,如机会成本和外部成本等。
其次是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
教育投入是指向教育领域提供的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政资源等。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经济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经济学知识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与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资决策以及教育政策相关的学科。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经济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系统的运作,并在实践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与教育经济学相关的知识点。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经济学是学者们通过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资源、教育成本、教育投资回报率等。
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活动中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如人力资源、教学设施等。
教育成本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育目标而支出的资源,如教师工资、教育设备购置费等。
教育投资回报率是指某种教育投入所带来的效果与投资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育经济学的原理主要包括资源稀缺性原理、效益递减原理和比较优势原理。
资源稀缺性原理认为,教育资源有限,需求却很大,因此必须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满足教育需求。
效益递减原理指出,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的边际效益逐渐减少,即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效果会递减。
比较优势原理认为,教育活动中的各方应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来合理分工,以提高教育效率。
二、教育经济学与学校财务管理学校财务管理是指学校对资金和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使用的过程。
教育经济学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首先,教育经济学提供了教育成本核算的工具。
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核算,学校可以了解各项支出的情况,判断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优化资源使用效率。
其次,教育经济学提供了教育经费筹措和分配的原则。
学校需要筹措足够的经费来满足日常的运行和发展需求。
教育经济学指导学校在经费筹措和分配中要考虑效益、公平和可持续性等因素,以实现经费的最优配置。
最后,教育经济学还研究了教育投资的效果评估方法。
学校需要对各项教育投资进行评估,以了解投资的回报情况和效果,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三、教育经济学与教师薪酬教师薪酬是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关注的焦点。
教育经济学-期末重点
第一章绪论1、教育经济学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解开经济增长计算过程中的“经济之谜”,20世纪初到中叶,美国运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增长的方法计算国民经济增长额,出现了剩余因子,即“经济之谜”。
2、舒尔茨(填空)舒尔茨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奠基人。
他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农业经济、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三个方面舒尔茨不仅在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理论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教育经济学计量方法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韦锥他于1962年出版了最早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曾有人认为他的这本专著是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志。
4、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在苏联《计划经济》杂志上发表了《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这是世界上第一篇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用数量化语言专门论述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1、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
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所谓生产劳动是指可直接生产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
包含两层意思:①生产的是使用价值,是维护社会生产劳动继续进行的劳动、维护劳动能力再生产的劳动;②是物质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其内容是物质变换,其结果是物质产品。
总之,凡是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才属于生产劳动的范畴。
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关于生产劳动概念所辖的范围,观察教育劳动的性质以及教育投资的性质,可以得出如下论点:①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型的劳动②从扩大了的生产劳动概念角度来看,教育是培养不一定要亲自动手且可以远离劳动对象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师、工艺师、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劳动。
③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生产的性质。
4、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着重研究教育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价值,即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功能和教育在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功能。
教育经济学
1、教育与经济发展 2、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3、教育与劳动力市场 4、教育供给与需求 5、教育与就业 6、教育投资 7、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8、教育成本 9、教育经济效益
代表人物,瓦尔拉斯,庞巴维克,马歇尔。
二、教育经济学的形成至正式产生阶段
1.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
斯特鲁米林(前苏联),1924年发表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
2.西方研究教育经济学最早的论文:
沃尔什(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
3.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西奥多舒尔茨(美),20世纪60年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
一、不成熟阶段 1.古典经济学家(始于17世纪下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
代表人物,威廉.配第,魁奈,亚当斯密对教育经济学都有一定涉及。
2.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
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劳动价值论与教育的社会经济价 值
3.庸俗经济学家
代表人物,萨伊,约翰.穆勒,李斯特。
4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4.教育经济学的正式产生
韦泽(英),1962年出版《教育经济学》标志着教育经济学的正式 产生。
一、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
教育学专业教育经济学
教育学专业教育经济学教育学专业是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旨在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问题,探索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关键议题,为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问题。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教育质量的评价与提升、教育投资的效益与回报、教育公平的实现等。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实证研究、计量经济分析和政策评估等。
通过使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经济模型,教育经济学研究人员可以量化教育经济问题,并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
二、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通过对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经济学分析,可以找出资源配置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经济学家通常会考虑投入产出效益,即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例如,如何在有限的教师数量下提高教育质量,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等。
三、教育质量的评价与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教育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和计量经济分析,探索教育质量与学生成绩、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为了评价教育质量,教育经济学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学生成绩、学校排名和师资水平等指标。
他们会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找出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提升教育质量。
四、教育投资的效益与回报教育投资的效益与回报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和经济模型,计算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并研究影响教育投资效益的关键因素。
教育经济学研究表明,教育投资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更高的教育程度可以提升个人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并促进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
教育政策经济学
教育政策经济学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育政策则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政策经济学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教育政策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教育政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政策经济学是教育经济学的分支领域,它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教育政策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教育政策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教育投资决策、资源配置效率、教育市场效应、产出质量评估等。
1. 教育投资决策教育政策经济学通过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教育投资的决策问题。
教育投资是指政府和个人对于教育的投入行为,包括教育资金的配置、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教育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
2. 资源配置效率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着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教育政策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优化资源配置,使得教育资源能够更加高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通过设置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鼓励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3. 教育市场效应教育市场效应主要研究教育政策对教育市场的影响。
教育政策经济学通过分析教育供需关系、教育成本与收益关系等因素,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和潜在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和招生政策,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高教育市场的效应。
4. 产出质量评估教育政策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评估教育的产出质量。
产出质量评估是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育政策经济学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教育质量进行量化评估,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教育政策经济学的应用案例教育政策经济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从国内外的实践案例中介绍教育政策经济学的应用。
1. 培养技能型劳动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大。
德国作为技能教育的典范,通过职业教育和学徒制度有效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劳动者,成为制造业强国。
教师招聘教育经济学基本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经济学基本知识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的学科,它探讨教育资源配置、公共支出和私人投资、教育效率和公平等重要议题。
对于准备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人来说,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其在教师招聘中的重要性。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的是教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
教育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以及教育投资的回报等。
在教师招聘中,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应聘者更好地理解教育体制、教育政策以及教育市场的运作。
二、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1.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个体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投资,它能够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力和就业机会。
在教师招聘中,应聘者通过教育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教育生产函数理论:教育生产函数理论研究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的关系。
它认为,教育投入包括师资、教材、设施等,而教育产出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社会效益来衡量。
了解教育生产函数理论有助于应聘者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及其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
三、教育经济学在教师招聘中的重要性1. 更好地理解教育政策:教育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对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指导作用。
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可以使应聘者对教育政策的背景和目的有清晰的认识,更好地应对招聘考试中的政策类问题。
2. 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探讨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有助于教师了解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应聘者来说,了解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课程、提升教学效果。
3. 分析学校的经济状况:教育经济学涉及学校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应聘者了解学校的经济运作,分析学校的经济状况。
这对于招聘工作中的学校管理与决策问题非常重要。
四、总结教育经济学作为研究教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的学科,对于准备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自考00451教育经济学自考重点资料自考笔记
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经济思想第三章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第四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六章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第七章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第八章教育投资来源及分配第九章教育投资比例第十章义务教育投资第十一章教育成本第十二章教育经济效率第十三章教育规模经济第十四章教育经济效益动及其报酬经济学是在20世纪(C)。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1.2.日本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从(A)。
A.投资角度B.效益角度C.效率角度D.微观角度1.3.欧美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D)。
A.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B.教育投资与教育收益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表现特点D.人力资本理论1.4.教育与生产力具有直接关系,教育具有生产性,教育投资是(B)。
A.收益性投资B.生产性投资C.消费性投资D.以上答案均正确1.5.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即是(D)。
A.教育投资B.教育经济效益C.教育资本D.教育经济效率1.6.教育经济学各种概念中,西方教育经济学经常使用的概念是(A)。
A.教育资本B.人力资本C.教育投资D.教育收益1.7.关于教育经济学的各种著作,学科体系教育味道比较浓,适合于教育系统教学使用的是(C)。
A.《教育经济学》B.《教育经济学论》C.《教育经济学概论》D.《人力资本论》1.8.在我国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经济学著作是(A)。
A.《教育经济学》B.《教育经济学概论》C.《人力资本论》D.《教育费用》1.9.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的是(D)。
A.1965《教育经济学》的出版B.1935年J·R·沃尔什《人力资本观》的发表C.1961年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的出版D.1924年C·T·斯特鲁米林《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学术论文的发表1.10.中国教育经济学筹备组在安徽省黄山召开学术讨论会暨研究成立大会是在(B)。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相关问题解答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相关问题解答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涉及到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学校经济决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围绕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资源的配置、利用和效益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其目标是通过研究教育资源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为教育提供经济决策的理论基础,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2. 教育经济学的分类教育经济学可分为宏观教育经济学和微观教育经济学。
宏观教育经济学关注整个教育系统的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因素对教育的影响,而微观教育经济学则研究个体学生、学校和教师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二、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 教育成本理论与教育财政教育成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教育服务的投入与产出关系以及教育投资效益的评价。
教育财政则是指用于教育支出和财务管理的体制和政策。
2. 教育经济学的评价方法教育经济学研究通常采用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报率分析、效率评价等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价教育投资的效益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实践1. 教育管理的定义和目标教育管理是管理者在教育环境中组织与协调各类资源,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其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绩效和教育管理的效能。
2. 教育管理的要素和功能教育管理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要素。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规划决策、组织协调、领导激励、控制评价等方面。
四、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的关系与应用1. 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的关系教育经济学为教育管理提供了经济决策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帮助管理者进行资源配置和决策。
教育管理则是教育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2. 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的应用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学校经济决策、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等方面。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核心笔记教育经济学性质:属于部门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群体中的一个分支科学.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教育与经济关系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任务: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论述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研究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表现出来的特点;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研究教育的投资,效率和效益的原则,计量模型及数量指标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提高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使教育经济现象及规律数量化;提高办教育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指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即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教育经济学的内容:1学科的理论基础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3教育投资4教育成本5教育经济效益6教育经济效率7教师劳动及报酬.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主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原则: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原则.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历史:1萌芽阶段前苏联的特鲁米林于1924年撰写了"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学术论文.2形成阶段60年代美国的舒尔茨,丹尼森,英国的韦锥等人从事教育经济学研究出版了许多学术论文和专著,有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3发展阶段70年代代表人物使美国的罗杰斯,戴维斯,英国的希恩,布劳格等人,研究内容拓展了,出现了许多新课题,有了专门组织机构,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数量化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才引进中国.中国教育经济学开始只是引进,吸收,借鉴国外的,1980年有人倡导建立中国教育经济学,而后着手建立全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1984年10月中国教育经济研究会成立,次货开展了多学术活动,并创办学术刊物<教育与经济>.教育劳动性质:1教育;劳动使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2从扩大了的生产劳动概念角度来看,教育培养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可以远离劳动对象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师,工艺师,设计师和技术人才;3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产生,具有直接生产性质.教育在社会,科学产生中的作用:1教育有生产和再生产的作用2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劳动力价值构成:1成长维持生活的费用;2养育子女生活需要费用;3此外还需要花费一定数量的价值,使工人能发展自己的劳动力和或得一定的技能.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复杂劳动是由教育和训练形成的,所以,复杂劳动必须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培养劳动力的费用.培养劳动力的费用,是随着劳动力的复杂程度不同而不同的.所以,"一小时复杂劳动的产品同一小时简单劳动的产品相比,使一种价格高出两倍或三倍的商品"人力资本概念:是指凝聚在劳动者本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1用于教育和训练的费用,以培养和提高在职或未来劳动力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2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的费用,以保证劳动力的必要数量和在职劳动力的健康水平;3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以利于调剂和合理配置各地区各部门劳动力的余缺,以利于充分发挥各种劳动力的专业技术特长;4用于国外移民入境,智力引进,国际人才吸流的费用,以增加本国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数量,提高吸入国的人才智力水平.5提高企业能力,增强企业精神,以便使经营管理者具有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动态格局,做出最佳的决策,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人力资本投资与无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要追加教育投资总量;教育投资收益是可测算的.人力资本理论基础的新发展: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评析:李嘉图"地租论":固定的土地面积与日益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提高土地质量,开拓土地资源来解决,一旦土地和资源枯竭,人们将陷入贫困.马尔萨斯"人口论":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物质资料是以数学级数量增长,因此,必然会出现人口过剩的现象,这只有依靠战争来解决.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要求.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教育供求之间的矛盾调节: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调节,市场调节以及政府与市场相结合调节.经济对教育发展的作用:国家经济实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国家经济实力对教育的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起着决定作用;国家经济实力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起着决定作用;国家经济实力还对教育体系结构改革与调整起着决定作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功能;教育可保留,积累,传播,发展科技生产力;教育具有为经济增长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生产管理人员的作用.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作用:主要体表现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现代教育必须坚持"三个面向",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生产发展决定着科技发展:说明了科学来源于生产,来源于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总结并概括升华为科学知识,逐渐形成科学理论和学说,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也有赖于社会生产.科技使社会生产的推动力量:1科学使潜在的社会生产力,而技术则是社会直接生产力.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的重要因素3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效率发展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程度.教育对科技发展起着重大作用:1教育具有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功能3教育使科技再生产最有效形式.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动形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为自主经济,竞争经济,服务经济,开放经济,教育产业:教育应为第三产业,它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先导性,基础性,多效性功能.教育市场:我们认为从从属劳动力角度,可以称为教育市场,它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的一部分.教育资源配置:是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资源如何分配,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 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资源的分配以及教育资源在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分配.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是通过政府计划直接分配资源的资源分配方式,政府是教育资源的基本配置者,教育资源的分配由政府集中决策,通过政府统一的计划和行政指令,按照教育级别和类型加以分配.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价格规律的作用来分配教育资源的资源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化,包括政府,企业,居民等,各经济主体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的配置者.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其特点为各级各类学校由各级政府举办和投资,学校为政府的附属品,政府为举办者,学校的人,才,物资源由政府计划分配,学校的招生,专业和课程设置,学生毕业分配等,统一由政府进行管理,学校没有办学的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体制:政府主要进行宏观控制与管理;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多元化体制;办学体制上改革政府单一办学体制,实行多元化办学体制;招生和就业体制,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招生数量和结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实行学生自主择业.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之间的级与级之间的关系。
教育经济学
第一章理论根源:“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
解开“经济之迷”。
Y=f (L ,K ,A )社会条件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学科产生的影响结构性失业和教育国际背景政治背景二战。
美苏争霸。
带动了整个国际间的生产竞争和经济竞争。
新武器研制。
“经济竞争就是技术竞争,而技术竞争就是教育竞争。
”教育经济学的历史回顾萌芽时期——20世纪的20~50年代末代表作1924:[苏]斯特鲁米林:《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1935:[美]沃尔什:《人力的资本观》到1960著名论文增加到53篇两大特点:论文等专著增加,侧重教育的经济意义分析形成时期——20世纪60年代代表作:1966年国际经济学会出版的《教育经济学选集》1962年英国韦锥出版的《教育经济学》重大贡献者:舒尔茨和丹尼森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
基本理论和观点: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源泉。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育投资的最大特点是对人的劳动不是从量的方面去判断,而是从质的方面去衡量,教育能够提高人劳动的质量。
教育是土地,人力,物力资本之外的另一个生产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教育投资可以转化为经济收入。
具体提出并设计了教育收益率计算公式与“经济增长余数分析计算法”。
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之后范围拓展、新的课题(实际应用)、机构增加、定量模型研究、开设课程Y =eA L K αβγ1αβγ++=t t t Y =A L K 1αβγαβγ++=Y A L K Y A L K αβγ∆∆∆∆=++中国教育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引进,吸收和借鉴时期特点:介绍、综述。
从1979年开始,出现介绍国际上教育经济学的文章。
1980年,舒尔茨访问中国,介绍西方人力资本理论。
“雇佣”(二)建立中国教育经济学倡导阶段于光远,经济研究,《关于建立和发展教育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三)全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筹备组成立1980年9月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经济学学术讨论座谈会,13篇论文(四)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成立1984年10月成立。
第二讲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8
三、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及特点
投资的主要形式: 1、各级正规教育 2、职业技术培训 3、健康保健 4、劳动力流动
29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投资收益具有迟效性与长期性 3、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30
第二节 教育的投资收益
一、教育的投资与收益 1、成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货币成本与非货币成本 2、收益:货币收益与非货币收益
7771 总和 1508724 1131766 376958
4
年龄-收入曲线
2. 年龄—收入曲线的三个特点
1) 学校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在工作后的绝对 收入水平较高
2) 年收入水平对于年龄是凹的
3) 受教育水平较高者的曲线斜率较大,达 到最高年收入的年龄较晚
3. 对年龄-收入曲线的验证:教育收益率
5
年龄-收入曲线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货币成本与非货币成本32事教育投资模型1曲线年龄60高中生收入流大学生收入流年收入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收入增量33教育投资收益现值2118186022181834个人教育投资的分析结论3不同教育程度的收入差距越大愿意投资于教育的人就越多35三教育投资的均衡1教育投资需求曲线教育投资额h1i1r1h2h3r2r336教育投资的供给曲线h1h2h3教育投资额i1i2i3边际成本37教育投资均衡h1h2i2r2r1r338第三节培训的成本效益39事成本效益分析时间工资率ww1vmp1w2vmp2w0vmp0402特殊培训时间工资率ww1vmp1w2vmp2w0vmp0w3vmp3w4vmp4个人成本企业成本企业收益个人收益41第四节劳动力流动42事条件43三成本效益分析1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一)筛选假设理论
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作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 市场上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的。据此,说明教育的 社会经济效益。教育信息具有社会经济效益。其主 要理论观点如下。 第一,同意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水 平看作是正比例关系。教育程度高,工资水平高, 这是与人力资本理论相同的地方。 第二,与人力资本理论不同的地方。
(二)成本函数
在经济学中,成本理论主要分析成本函数。成本与 产品数量、劳务的代价以及其他生产性代价有关。 在经济学中的成本还有固定成本和非固定成本之 分。因此,成本函数可以下式表示 C=f(X) 而单一产品的成本CT,就是总成本C与产品数量之 商,即 CT=C/Q
在经济学中,所有可变成本(VC)都被认为 与产量有关,是产量的函数,即 VC=Φ(Q) 因此,总成本可看成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和,而 固定成本(FC)为常量,可用常量b表示,则 C=VC+ FC=Φ(Q)+ b 从上式可知,单一产品的成本则为 CT=C/ Q=(Φ (Q)+ b)/ Q
(二)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理论是从研究教育如何培养、训练劳动力的 个性特征,从而为生产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论 证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主要理论观点如下: 第一,批评了早期人力资本理论。 第二,教育作用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经济效 益上说,另一方面从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 上说。
(三)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三、教育与劳动生产率
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2.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 3.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自身修养水平 4.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管理水平
第三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思想派别, 或理论派别,也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980年 11月,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舒尔茨来我过 讲学,这一理论开始传入,对我国的教育经济学 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
在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分为基数效用论和 序数效用论。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对产品的需求,完全是人的欲望的 反应,没有了欲望就不可能有需求,也就没有组织和生产这 种产品的必要。而产品的价值,与社会的需求程度有关,也 即产品的效用(Utility)决定产品的价值。而消费者的满足 程度纯粹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觉。
二、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们在教育方面的花费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不是 消费行为 2.人口素质比人口数量更重要 3.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比物质资本的 作用更大 而舒尔茨作为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他 的主要观点为:
(1)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2)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 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 (3)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 (4)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 等的因素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注重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内部结 构,从而说明不同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受到不同 的待遇,进而阐述教育对经济的功能。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反对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程 度与工资水平成正比例关系的观点,认为劳动力市 场分为两部分,即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 场。二者是有许多区别的。
总之,这一理论认为教育程度与劳动工资的 关系,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上是成正比例关系 的,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程度与工 资水平正相关关系是持怀疑态度的,进而论 证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有把劳动力分到不同 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劳动力在不同的劳动市 场受到不同的待遇,说明教育有把人等级 化的作用。
筛选理论认为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 是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主要观点认为教育 只是反映能力但不提高人的能力。教育本质就是信 息,不是通过教育过程提高能力并获得经济效益, 而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筛选过程,通过教育市场信 息获得经济效益。教育在这里只是一个筛选装置或 称教育信号,所以教育的作用直接反映在雇主对劳 动力的筛选。
我们假定有一产品的成本函数式为
C=Q3 -4Q2 +10Q +40
这里40即为固定成本,
而Q3 -4Q2 +10Q 则为可变成本。
第二节 教育学理论基础
教育经济学所涉及到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主要 为: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教育与社会再生 产;教育与劳动生产率等。
一、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
劳动力就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具体讲, 就 是: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主要分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外显 成本(Explicit Cost)和隐含成本(Implicit Cost) 等,此外还有其他成本概念,如固定成本、销售成 本、生产成本等。下面主要介绍几中可能与教育经 济学有关的成本概念。 1.机会成本 2.外显成本 3.隐含成本
1.教育能够培养熟练的物质生产劳动者 2.教育能够培养高智力的文化技术研究者 3.教育能够培养高水平的部门管理者 4.教育能够培养有知识的文化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工 作者
二、教育与社会再生产
教育对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作用,具体 是通过劳动者而起作用和表现的。
教育对劳动力再生产主要 1.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 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第二章 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经济学理论基础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宏观经济学、微观 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国或一地区的总体经济 现象和经济规律。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各个经济主体,在市场经 济活动中的活动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资本 的运作方式及其规律。 到目前为止,教育经济学主要以微观经济学和宏 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因此,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就把人的欲望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划分为好几级,如亚布拉罕· 马斯诺(Abraham Maslow,1908—1970年)的需要层次理论。
个人 潜能 充分发挥 需要
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心理性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基础性需要生理需要二、成本理论个人受教育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而,教育 必然也有成本,但折中成本是因人而异的, 如果把各个教育对象也比拟为“产品”,那 么, 这种“产品”的成本并不是同一性的,其价 格更 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教育“产品”的成 本和 价格具有动态性质。这是物质产品与教育
一、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
人力资本概念可定义为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知 识、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人力资本投资,所有在人身上所进行的旨在 提高其生产能力的投资。 舒尔茨在1960年对“人力资本”的内容归纳为一下 几 个方面: 1.正规学校教育的支出 2.职员在职培训 3.人员迁移费 4.外来移民支出 5.其他与教育有关的个中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