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必须检查的计算结果输出信息
pkpm计算结果检查分析

PKPM软件计算结果审查分析计算机的后处理结果,即最终打印结果指内力图、配筋图和详细的内力及配筋表(按构件编号依次输出),有抗震计算时还输出中间分析结果(如自震周期、振型、位移、底部总剪力等)设计人应认真对最终打印结果进行分析,确认无误或无异常情况后再绘制施工图,必要时应将最终确定的构件编号、构件截面和配筋数量、规格绘制成简单的平面图,供校核审定和归档用。
对最终打印结果不进行分析,盲目采用其配筋直接绘制施工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往往会造成不良的严重后果,既对工程不负责任、有不利于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一、整体分析一、对重力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竖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轴力之和应等于总重量;如果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其结构内力图必然对称,即检查其对称性。
当以上三者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返回原始数据进行检查。
二、对风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和位移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侧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之和应等于全部风力值(需注意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的方向);如果结构沿竖向的刚度变化较均匀、且风荷载沿高度的变化也较均匀时,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沿高度的变化也应该是均匀的,不应有大正大负、大出大进等突变。
三、对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可以利用其结果进行如同风荷载作用下的渐变性分析,但不能进行对称性分析,也不能利用结构底层进行内外力平衡的分析(因为振型组合后的内力与地震作用力不再平衡)。
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对其计算结果的分析重点如下。
1.结构的自振周期对一般的工程,结构的自振周期在考虑折减系数后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即第一周期)大致为:框架结构T1≈ ( 0.12~0.15) n框-剪和框-筒结构T1≈ ( 0.08~0.12) n剪力墙和筒中筒结构T1≈(0.04~0.06)n式中,n为建筑物的总层数。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2)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休系Δu/h限值框架 1/5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筒中筒,剪力墙 1/1000框支层 1/1000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
(mm)Ave-(X)、Ave-(Y)----X、Y平均位移。
(mm)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X、Y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pkpm 问题汇总

2010年6月第二周结构技术问题汇总1、SATWE弹性挠度计算中是否考虑了中梁刚度放大系数?答:未考虑。
施工图中长期挠度可以选择是否考虑,但对混凝土梁挠度结果影响不大。
2、平面不规则结构,SATWE计算到第二步停止答:主要是选用VSS求解器导致的,该求解器不能取过多振型。
可使用模拟一+LDLT计算。
模拟三程序强制使用VSS求解,也不能使用模拟三。
3、异形柱截面尺寸位置保持不变,使用不同的布置方式(改变角度等),异形柱配筋计算结果差别大答:SATWE对PMCAD的建模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对异形柱,SATWE以腹板形心作为计算定位点。
对PMCAD中对称布置的异形柱,要保证两对称柱子的腹板同时沿竖向或横向,此时生成的计算简图一致,配筋也对称。
4、混凝土箱型截面施工图出不了?梁截面为箱型,而平法表示却为矩形,截面配筋也是矩形?答:梁施工图中无该类型处理。
但SATWE计算是正确的。
5、不计算地震作用时,没有剪力墙轴压比输出,如何查看?答:将本工程拷贝到另一文件夹中,此时选择计算地震作用,烈度可以随便选,该模型计算的墙轴压比可供设计。
6、筏板标高与上部结构什么关系?答:08版基础CAD与上部PMCAD中使用同一标高,即坐标系一致,两者关联,所以在进行基础设计时要保证上部标高符合实际。
05版基础与上部标高是独立的,设置相对正负0的标高就可以。
7、有无地下室,其计算的上部结构位移差别较大?答:因为该模型地下室层数多,共4层,取的地下室约束 m值为3,较小,这样计算的地上部分位移要大一些。
可将m值取10或直接设为-4,即嵌固,这样有无地下室计算的位移是很接近的。
8、2层的底部框架结构,非抗震,砌体结构辅助设计计算通过了没问题,但是底框-抗震墙结构三维分析,计算参数中选不计算水平地震力,生成SATWE数据文件及数据检查无错误,但是到第2步SATWE内力及配筋计算却出错!请问是什么原因?答:底框结构的楼层地震剪力在“砌体结构辅助设计”中已经计算完毕,SATWE中不再计算。
pkpm中要检查的参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必须检查的计算结果输出信息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参见《高规》的表3.3.13;地震规范的表5.2.5同。
程序对算出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如果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将给出是否调整地震剪力的选择。
根据规范组的解释,如果不满足,就应调整结构方案,直到达到规范的值为止,而不能简单的调大地震力。
(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注: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见wmass.out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转换层结构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新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新高规的10.2.6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D 的规定。
D.0.1: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D.0.2:底部为2-5层大空间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转换层下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与相同或相近高度的上部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
必须检查的PKPM计算结果输出信息

必须检查的PKPM计算结果输出信息PKPM(平面剪力墙结构设计与计算软件)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软件,主要用于计算平面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在进行PKPM计算时,输出的信息对于工程师和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必须检查的PKPM计算结果输出信息:1.结构受力情况:PKPM可以输出各个构件(如墙体、柱子、梁等)的受力情况,包括受力大小和受力位置。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结构位移: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位移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结构的变形程度和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3.结构刚度: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刚度,包括全局刚度和局部刚度。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4.配筋设计:PKPM可以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构件的尺寸要求,计算并输出结构的配筋设计方案。
这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钢筋尺寸和数量,以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
5.结构荷载: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荷载情况,包括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确定结构受力状态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结构稳定性: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结果,包括反力、剪力、扭矩和弯矩等。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7.结构抗震性能: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和楼房位移等。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8.结构动力特性: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动力特性,包括周期、振动模态和阻尼比等。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评估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抗震设防水平。
9.结构破坏模式:PKPM可以预测和输出结构的破坏模式,包括剪力破坏、弯剪破坏和压弯破坏等。
Pkpm参数设置及文本输出-文档资料

总刚与侧刚问题
• • • •
按总刚计算耗机时和内存资源较多。 有弹性楼板设置时必须按总刚计算。 无弹性楼板时宜按侧刚计算。 规范控制的层刚度比和位移比,要求在刚性楼板条件下计算,因 此,任何情况下均按侧刚算一次,以验算层刚度比和位移比。
刚性楼板3个带质量的自由度 Dx、Dy、θ z
弹性节点有2个带质量的自由度 dx、dy
SATWE最新求解器
最新求解器名为“VSS向量稀疏求解器”; 原求解器名为“LDLT三角分解”。 新求解器在解方程的速度上要比原求解器快5~20倍,综合解题速 度快2~5倍。尤其是超大工程时。例如:一个23万自由度的工程,用原求 解器“LDLT三角分解”求解,大约需要24小时(其中解方程16小时、内力 配筋8小时);用新求解器“VSS向量稀疏求解器”求解,需要10小时(其 中解方程2小时、内力配筋8小时)。 为了新旧对比的需要和程序稳定的需要,我们仍然保留了原求解器 “LDLT三角分解”,由于新旧求解器的存贮方式不同,存在数字的舍入误 差不同,计算结果略有不同是正常的。 新求解器需要的硬盘空间要比原求解器小,计算速度要快,解题能力要 强不少,所以SATWE新版本计算求解器的缺省指向为新求解器,即“VSS向 量稀疏求解器”。用户亦可自行选择、调整、对比。
转换层所在层号
该指定只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 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同时,当转换层大于 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 级增加一级,对转换层梁、柱及该层的弹性板定义仍 要人工指定。(层号为计算层号)
•
地下室层数
• • •
•
•
•
1: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 2: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3: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 4: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 5: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3,模 拟约束作用。当相对刚度为0,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 不考虑风作用。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全嵌固 6:根据程序编制专家的解释,填3大概为70%~80%的嵌固, 填5就是完全嵌固,填在楼层数前加“-”,表示在所填楼层 完全嵌固。到底怎样的土填3或填5,完全取决于工程师的经 验。
PKPM-SATWE输出结果的合理性判断与调整

7 输出结果的合理性判断与调整目前用于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软件种类繁多,不同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
因此设计人员应对程序的适用范围、技术条件等全面了解。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时,由于程序与结构某处实际情况不符,或人工输入有误,或软件本身有缺陷均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因而要求设计人必须对这些结果从力学概念和工程经验等方面加以认真分析对比、慎重校核,确认其合理性和可靠性,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分析判断的内容一般包括:(1)结构整体性能方面,如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形态、结构整体位移和位移形态、楼层剪力、刚度等是否超限,合理。
(2)局部超限,主要是构件配筋超筋和截面尺寸超应力控制等情况。
对受力复杂的构件(如异型、转换、越层、悬挑和有特殊荷载的构件),其内力和应力分布是否与力学概念、工程经验一致等。
结构整体性能的超限处理,一般需要调整结构布置,局部超限的处理则需要通过调整构件材料和截面尺寸来实现。
4.7.1 周期周期输出结果文件(WZQ.OUT)中给出了振型号及其对应的自振周期、振动方向角、平动系数和扭转系数。
对周期的合理性分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A)基本自振周期的大小按正常的设计,一般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大概在下列范围内:框架结构:T1=(0.08~0.10)n;框架-剪力墙和框架-核心筒结构:T1=(0.06~0.08)n;筒中筒和剪力墙结构:T1=(0.05~0.06)n,式中n为结构层数。
(B)第一周期是平动振动周期根据《高规》的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必须考虑扭转的影响。
一个周期是平动振动周期还是扭转振动周期,可以通过扭转系数来判定。
若扭转系数等于1,则说明该周期为纯扭转振动周期;若平动系数等于1,则说明该周期为纯平动振动周期,其振动方向角为α(与x方向的夹角)。
α=0°时,则为x方向的平动;α=90°时,则为y方向的平动;0°<α<90°时,为沿方向角α 的空间振动。
PKPM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大致判别

PKPM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大致判别结构CAD毕竟是一个辅助设计工具,智能化功能很弱,在概念设计、计算模型选择、结果分析等方面必须由设计人员来做,而且结构CAD也会有漏洞、出错,这在软件工程理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而还需要校审把关。
如果设计人员不考虑计算模型是否适用,不考虑计算结果是否合理,不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正确,一味迷信计算机是很危险的。
因为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构件多,计算后数据输出量很大,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上机计算并不能保证计算结果一定正确,设计人员必须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其正确性。
计算结果产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程序的计算模型和假定与工程的实际情况是否对应;另一方面输入数据错误:一个工程要准备成千上万条原始数据,虽经多方校对,也难保证不出错误。
查看SSW计算结果总信息。
对计算结果分析可按以下项目进行:⒈自振周期:在文件中,依次给出所有周期或先X后Y。
按正常的设计,大量工程的自振周期大约在下列范围(未考虑周期折减的计算值)。
第一周期即基本自振周期为:框架结构: T1=(0.12~0.15)n框剪框筒结构: T1=(0.08~0.12)n剪力墙筒中筒结构 T1=(0.04~0.05)n中给H为EK式中 F EK—结构底部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 —建筑物总质量。
文件中层数多,刚度小时F EK偏于较小值;层数少,刚度大时F EK趋于较大值。
当计算的地震作用小于上述的下限,宜适当加大结构的截面尺寸,提高结构的刚度,使设计地震作用不至太小而不安全;当计算的地震作用大于上述的上限太多,宜适当减小结构的截面尺寸,降低结构的刚度,使结构设计比较经济合理。
一般情况下,按振型分解法计得的结构底部剪力小于底部剪力法求得的数值。
只有在结构刚度质量沿竖向变化很大,很不均匀时,才会出现振型组合法计算结果较大的现象。
通常,采用振型分解方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第一振型的底部剪力V01大于第二振型的底部剪力V02;第二振型的底部剪力V02大于第三振型的底部剪力V03。
PKPM 软件计算结果分析详细说明

PKPM软件计算结果分析详细说明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规范条文:《高规》JGJ3-2010中第3.4.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JGJ3-2010的第3.7.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休系Δu/h限值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抗规》GB50011-2010中第3.4.4条第1款第一条:“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
”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
PKPM常见问题处理

数据备份与恢复问题
数据备份
定期备份数据是防止数据丢失的有效方法。 需要定期备份数据,并确保备份数据存储在 安全可靠的位置。
数据恢复
当数据丢失或损坏时,需要使用备份数据进 行恢复。需要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
性,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谢谢观看
启动时无响应
可能是由于软件与系统兼容性问题或内存不足。解 决方法是尝试更新操作系统或软件版本,或增加系 统内存。
启动后界面异常
可能是由于软件界面主题设置错误或显卡驱 动问题。解决方法是检查并修改软件界面主 题设置,或更新显卡驱动。
运行环境问题
1 2 3
操作系统版本不兼容
可能是由于软件对操作系统版本有特定要求。解 决方法是检查软件对操作系统版本的要求,并升 级或更换操作系统。
模型精度问题
对于复杂结构,可能需要调整模型的 精度以适应计算资源。过高的精度可 能导致计算时间过长或资源不足,而 精度不足则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材料参数问题
参数设置不正确
确保为模型中的所有元素设置了正确的材料参数,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错误的参数可能 导致计算结果偏离实际。
特殊材料处理
对于特殊材料,如复合材料或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可能需要额外的处理或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模拟 。
参数设置不当
可能是由于分析类型、边界条件、载荷等参数设置不正确。需要仔细 核对参数设置,确保符合实际工况。
结果解读问题
总结词
结果解读问题通常涉及到对计算结果 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如何从结果中获 取有用信息。
理解计算结果
需要了解各种结果的含义和背景,例 如应力、应变、位移等。
解释结果
需要结合实际工况和设计要求,对结 果进行解释和评估。
PKPM数据必须检查的计算结果输出信息

必须检查的计算结果输出信息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参见《高规》的表3.3.13;地震规范的表5.2.5同。
程序对算出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如果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将给出是否调整地震剪力的选择。
根据规范组的解释,如果不满足,就应调整结构方案,直到达到规范的值为止,而不能简单的调大地震力。
(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注: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见wmass.out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转换层结构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新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新高规的10.2.6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D的规定。
D.0.1: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D.0.2:底部为2-5层大空间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转换层下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与相同或相近高度的上部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
PKPM结果输出文件说明

3-Dime nsional Vibrati on Period (Sec on ds) and
Vibrati on Coefficie nt in X, Y Direction and Torsion
Floor层号
塔号
分别为各层的X向风荷载、剪力和倾覆弯矩 分别为各层的Y向风荷载、剪力和倾覆弯矩
第五部分为结构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抗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输出格式如下:
FloorTower
Xstif Ystif AlfXmass Ymass Gmass
EexEeyRatxRaty
RjxRjyRjz
其中:
Floor表示层号
Tower表示塔号
Xstif,Ystif――为该层该塔刚心的X、Y座标值
Alf――为该层该塔刚性主轴的方向(度)
Xmass,Ymess为该层该塔质心的X、Y座标值
Gmass为该层该塔的总质量
Eex,Eey―― 分别为X、Y方向的偏心率
Ratx,Raty―― 分别为X、Y方向本层该塔抗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的抗侧移刚度 之比值
动和平动振动混合周期。
2.2.地震作用效应最大的方向
在SATW软件的参数定义菜单中有一个参数:“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Angle”,
该参数为地震力、风力作用方向与结构整体坐标的夹角。当需进行多方向侧向力核算时,可
改变此参数,则程序以该方向为新的X轴进行坐标变换,这时计算的X向地震力和风荷载是 沿Angle角度方向的,Y向地震力和风荷载是垂直于Angle角度方向的。
Walls(Icw)—— 该层该塔墙元数,括号内的数字为墙砼标号
PKPM计算结果的分析

计算机的后处理结果,即最终打印结果指内力图、配筋图和详细的内力及配筋表(按构件编号依次输出),有抗震计算时还输出中间分析结果(如自震周期、振型、位移、底部总剪力等)设计人应认真对最终打印结果进行分析,确认无误或无异常情况后再绘制施工图,必要时应将最终确定的构件编号、构件截面和配筋数量、规格绘制成简单的平面图,供校核审定和归档用。
对最终打印结果不进行分析,盲目采用其配筋直接绘制施工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往往会造成不良的严重后果,既对工程不负责任、有不利于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一、整体分析一、对重力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竖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轴力之和应等于总重量;如果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其结构内力图必然对称,即检查其对称性。
当以上三者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返回原始数据进行检查。
二、对风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和位移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侧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之和应等于全部风力值(需注意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的方向);如果结构沿竖向的刚度变化较均匀、且风荷载沿高度的变化也较均匀时,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沿高度的变化也应该是均匀的,不应有大正大负、大出大进等突变。
三、对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可以利用其结果进行如同风荷载作用下的渐变性分析,但不能进行对称性分析,也不能利用结构底层进行内外力平衡的分析(因为振型组合后的内力与地震作用力不再平衡)。
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对其计算结果的分析重点如下。
1.结构的自振周期对一般的工程,结构的自振周期在考虑折减系数后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即第一周期)大致为:框架结构T1≈ ( 0.12~0.15) n框-剪和框-筒结构T1≈ ( 0.08~0.12) n剪力墙和筒中筒结构T1≈(0.04~0.06)n式中,n为建筑物的总层数。
pkpm砌体计算及结果

pkpm砌体计算及结果PKPM砌体计算及结果砌体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砖块、石块等材料按一定规则砌筑而成。
在砌体结构设计中,PKPM砌体计算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计算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PKPM砌体计算的原理和步骤,并给出一个实际案例的计算结果。
一、PKPM砌体计算的原理PKPM砌体计算是基于国内最常用的结构计算软件PKPM(普通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的一种砌体计算方法。
它通过输入砌体的材料参数、几何尺寸和荷载等信息,利用有限元分析原理进行计算,得出砌体结构的应力、变形等结果。
二、PKPM砌体计算的步骤1. 输入参数:首先,需要准备砌体的材料参数,如砖块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然后,需要确定砌体的几何尺寸,如墙体的高度、厚度、宽度等;最后,需要考虑墙体所承受的荷载情况,如自重、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2. 建立模型:根据输入的参数,利用PKPM软件建立砌体的有限元模型。
模型中包括砖块的单元、墙体的单元以及墙体与地基的连接单元。
3. 定义边界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定义墙体的边界条件,如固定边界、自由边界等。
4. 设置荷载:根据输入的荷载信息,设置墙体所承受的各种荷载,如自重、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5. 进行计算:利用PKPM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砌体结构的应力、变形等结果。
6. 分析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评估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不满足要求,可以通过调整砌体的材料参数、几何尺寸或增加加固措施来改善结构性能。
三、实际案例的计算结果以某个高层建筑的外墙砌体为例,假设砌体的几何尺寸为长10米、高20米、厚0.4米,使用的是抗压强度为10MPa的砖块。
考虑到该建筑的地理位置和设计要求,设置的荷载为自重、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经过PKPM砌体计算,得出以下结果:1. 最大应力:砌体结构中最大的应力出现在顶部,为8MPa,小于砖块的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报告

学习笔记PMCAD中--进入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板荷:点《楼面恒载》会有对话框出来,选上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然后在恒载和活载项输入数值即可,一般恒载要看楼面的做法,比如有抹灰,找平,瓷砖,吊顶什么的,在民用建筑中可以输2.0,活载就是查荷载规范。
梁间荷载:PKPM中梁的自重是自己导入的,所以梁间荷载是指梁上有隔墙或者幕墙或者女儿墙之内在建模时不建的构建,把他们折算成均布荷载就行。
比如,一根梁上有隔墙,墙厚200mm,层高3000mm,梁高500mm,如果隔墙自重为11KN/m3,那么恒载为11*(3000-500)*200+墙上抹灰的自重什么的即可。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休系Δu/h限值框架1/5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1/800筒中筒,剪力墙1/1000框支层1/1000 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PKPM参数

前处理注意事项1、按构件原型输入:按柱、异形柱、梁、墙(含开洞)构件原型输入,没有楼板的房间要开洞,不要把TAT薄壁柱理论对结的简化带入。
2、轴网输入:删除各层无用的网点,利用偏心布置构件功能,消除短梁、短墙、柱内多节点。
PMCAD的数据检查要通过。
SATWE数据报告提示的问题要消除。
3、柱、梁截面形式及材料:附录A中的15种截面类型,程序可计算自重。
范例外的自重需用户输入。
4、板―柱结构输入:柱网需输入截面为100X100的虚梁。
5、厚板转换层输入:柱网需输入截面为100X100的虚梁。
层高以板厚的1/2划分。
6、错层结构输入:A、框架错层:在PM中调整梁端高,含斜梁。
B、剪力墙错层:由于PM以楼板划分层,可在错层中局部布板。
C、多塔层高不同:把形成的塔虚层中楼板去掉。
关于整理SATWE设计参数便览的说明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至关重要,以便览的方式整理其目的是在SATWE的操作中,可据本便览比较快的定下来。
SATWE的设计参数,用户手册有一些说明,但分散在多处且过于简单,很不好用。
论坛里也有许多帖子,但总觉得系统性、实用性有些不足。
SATWE前处理----接PM生成SATWE数据菜单共13项,重点是1、2两项。
由于水平有限在整理中肯定会出现不足和错误,欢迎斧正。
更欢迎参与。
SATWE参数便览之总信息1、水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采用隐含值0,经计算后,当大于15度时,填入计算值重算。
2、混凝土容重:隐含值25。
构件自重计算梁板、梁柱重叠部分都未扣除,框架结构可行,剪力墙、板柱结构偏小。
3、钢材容重:隐含值78。
可行。
4、裙房层数:指地上的周边都有的群房。
当主体一面或多面无裙房时,风荷载需个案处理。
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自然层号填输,含地下室的层数。
6、地下室层数:按地下层数填输,当一面或多面临空时,填土侧压力需个案处理。
7、墙元细分控制最大控制长度:墙元长度太大则计算精度无法保证,可采用隐含值。
pkpm结果分析判断

对于PKPM计算结果的分析,对一个典型工程而言,使用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四步较为科学。
1.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定计算开始以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根据新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件初始参数和特殊构件进行正确设置。
但有几个参数是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的,必须首先确定其合理取值,才能保证后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这些参数包括振型组合数、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在计算前很难估计,需要经过试算才能得到。
(1)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
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一般而言,振型数的多少于结构层数及结构自由度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
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可以看软件计算书中的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
具体操作是,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经验预设一个振型数计算后考察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若小于0.9,可逐步加大振型个数,直到x,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都大于0.9为止。
必须指出的是,结构的振型组合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其最大值不能超过结构得总自由度数。
例如对采用刚性板假定得单塔结构,考虑扭转藕联作用时,其振型不得超过结构层数的3倍。
如果选取的振型组合数已经增加到结构层数的3倍,其有效质量系数仍不能满足要求,也不能再增加振型数,而应认真分析原因,考虑结构方案是否合理。
(2)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是指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映的大小也各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各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值最大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PKPM计算结果及注意的问题-资料

第一节结构整体性能控制I、轴压比一、规范要求轴压比:柱( 墙)轴压比N/(fcA) 指柱( 墙) 轴压力设计值与柱( 墙) 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它是影响墙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使柱墙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规范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轴压比。
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10 版高规6.4.2和7.2.13。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6的规定;对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二、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混凝土构件配筋、钢构件验算输出文件(WPJ*.OUT)Uc --- 轴压比(N/Afc)1.抗震等级越高的建筑结构,其延性要求也越高,因此对轴压比的限制也越严格。
对于框支柱、一字形剪力墙等情况而言,则要求更严格。
抗震等级低或非抗震时可适当放松,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05。
2.限制墙柱的轴压比,通常取底截面(最大轴力处)进行验算,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时,还验算该位置的轴压比。
SATWE验算结果,当计算结果与规范不符时,轴压比数值会自动以红色字符显示。
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墙肢轴压比的计算时,规范取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压力设计值(即恒载分项系数取1.2,活载分项系数取1.4)来计算其名义轴压比,是为了保证地震作用下的墙肢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受压区过大而出现小偏压的情况,而对于截面复杂的墙肢来说,计算受压区高度非常困难,故作以上简化计算。
4.试验证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配置的形式与数量,均与柱的轴压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规范针对情况的不同,对柱的轴压比限值作了适当的调整(抗规6.3.6条注)。
5.当墙肢的轴压比虽未超过上表中限值,但又数值较大时,可在墙肢边缘应力较大的部位设置边缘构件,以提高墙肢端部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改善剪力墙的延性。
当为一级抗震(9度)时的墙肢轴压比大于0.3,一级(8度)大于0.2,二级大于0.1时,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否则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程序对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所有墙肢端部均按约束边缘构件考虑。
PKPM结果输出文件说明

P K P M结果输出文件说明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 ·OUT)运行第二项菜单“结构整体分析”项时,首先计算各层的楼层质量和质心座标等有关信息,并将其存放在WMASS ·OUT 文件中,在整个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中,各步所需要的时间亦写在该文件的最后,以便设计人员核对分析。
WMASS ·OUT 文件包括六部分内容,其输出格式如下:第一部分为结构总信息这部分是用户在“参数定义”中设定的一些参数,把这些参数放在这个文件中输出,目的是为了便于用户存档。
第二部分为各层质量质心信息,其格式如下:Floor Tower X-Center Y-Center Dead-Mass Live-Mass Mass Moment 其中: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center y center x —— 楼层质心座标(m) Dead-Mass —— 该楼层恒载产生的质量,其中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单位t)Live-Mass —— 该楼层活荷载产生的质量(已乘过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单位t) Mass-Moment —— 该楼层的质量矩(t*m 2)接后输出Total Mass of Dead Load Wd ——恒载产生的质量Total Mass of Live Load Wl ——活荷产生的质量Total Mass of the Structure Wt ——结构的总质量第三部分为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等信息,输出格式如下:Floor Tower Beams Columns Walls Height Total-Height 其中:Floor ——层号Tower ——塔号Beams(Icb)——该层该塔的梁数,括号内的数字为梁砼标号Columns(Icc)——该层该塔的柱数,括号内的数字为柱砼标号Walls(Icw)——该层该塔墙元数,括号内的数字为墙砼标号Height ——该层该塔的层高(单位m),Total-Height ——到该层为止的累计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PM必须检查的计算结果输出信息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6和6.4.5。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参见《高规》的表3.3.13;地震规范的表5.2.5同。
程序对算出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如果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将给出是否调整地震剪力的选择。
根据规范组的解释,如果不满足,就应调整结构方案,直到达到规范的值为止,而不能简单的调大地震力。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转换层结构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新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上述所有这些刚度比的控制,都涉及到楼层刚度的计算方法。
目前,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 Ki=GiAi/Hi
(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Ki=Vi /△i
(3)抗震规范3.4.2和3.4.3条文说明中建议的方法Ki=Vi/△ui
选用方法如下:
(1)对于多层(砌体、砖混底框),宜采用刚度1;
(2)对于带斜撑的钢结构和底部大空间层数>1层的结构宜采用刚度2;
(3)多数结构宜采用刚度3。
(所有的结构均可用刚度3)
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的程序处理:
抗震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新高规5.1.14条规定,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的70%或其上三层平均值的80%时,该楼层地震剪力应乘1.15增大系数;
新抗震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
1)针对这些条文,程序通过自动计算楼层刚度比, 来决定是否采用1.15的楼层剪力增大系数;并且允许用户强制指定薄弱层位置,对用户指定的薄弱层也采用1.15的楼层剪力增大系数(参数补充输入)
2)通过用户指定转换梁、框支柱来实现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放大。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4、位移比:取楼层最大杆件位移与平均杆件位移比值。
位移比是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的参数。
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见抗规3.4.3条高规4.3.5条规定。
注意: 1)验算位移比可以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2) 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
3)位移比超过1.2,需要考虑双向地震
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用于送审,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3.4.5条。
一旦出现周期比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
这种改善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强结构外圈,或者削弱内筒。
一句话,周期比控制的不是在要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承载力布局合理性,限制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
条文:高规(5.4.2)条和混凝土规范(7.3.12)条都提到重力二阶效应问题。
概念:重力二阶效应一般称为P-DELT效应,在建筑结构分析中指的是竖向荷载的侧移效应。
当结构发生水平位移时,竖向荷载就会出现垂直于变形后的结构竖向轴线的分量,这个分量将加大水平位移量,同时也会加大相应的内力,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几何非线性效应。
高层建筑结构稳定性对刚重比的要求见高规5.4.4条
注意:考虑P-DELT效应后,结构周期一般会变得稍长,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7、参与振动质量比:即有效质量系数
例:一八层框架,有大量的越层结构和弹性结点,需许多的振型才能使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求。
计算振型数剪重比有效质量系数
30 1.6 50%
60 3.2 90%
原因:振型整体性差,局部振动明显。
注:要密切关注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了要求。
若不够,则地震作用计算也就失去了意义。
有关振型的几个概念
(1)振型参与系数:每个质点质量与其在某一振型中相应坐标乘积之和与该振型的主质量(或者说该模态质量)之比,即为该振型参与系数。
(2)振型的有效质量:这个概念只对于串连刚片系有效(即基于刚性楼板假定的,不适用于一般构),某一振型的某一方向的有效质量为各个质点质量与该质点在该一振型中相应方向对应坐标乘积之和的平方。
(3)有效质量系数:如果计算时只取了几个振型,那么这几个振型的有效质量之和与总质量之比即为有效质量系数。
用于判断参与振型数足够与否,并将用于程序。
概念来源:WILSON E.L. 教授曾经提出振型有效质量系数的概念用于判断参与振型数足够与否,并将其用于ETABS程序,他的方法是基于刚性楼板假定的,不适用于一般结构。
(4)振型参与质量:某一振型的主质量(或者说该模态质量)乘以该振型的参振型与系数的平方,即为该振型的振型参与质量。
(5)振型参与质量系数:由于有效质量系数只适用于刚性楼板假定,《高规》5.1.13条及《抗规》5.2.2条文说明,提出了用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来判断参与振型数足够与否的方法。
即选定振型个数的振型参与质量之和与总质量之比即为振型参与质量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刚性楼板假定,也适用于弹性楼板。
这个新方法已经实现于TAT、SATWE和PMSAP。
根据我们的计算经验,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0.8时,基底剪力误差一般小于5%。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有效质量系数大于0.8的情形为振型数足够;否则称振型数不够。
高规5.1.13规定对
B级高度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有效质量系数不小于0.9程序自动计算该参数并输出。
有效质量系数只适用于串连刚片系模型,分别有x方向、y方向、rz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振型参与质量系数则分别有x、y、z、rx、ry、rz六个方向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
注释:
1)这里的“质量”的概念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质量。
离散结构的振型总数是有限的,振型总个数等于独立质量的总个数。
可以通过判断结构的独立质量数来了解结构的固有振型总数。
具体地说:
每块刚性楼板有三个独立质量Mx,My,Jz;
每个弹性节点有两个独立质量mx,my;
根据这两条,可以算出结构的独立质量总数,也就知道了结构的固有振型总数。
2)若记结构固有振型总数是NM,那么参与振型数最多只能选NM个,选参与振型数大于NM是错误的,因为结构没那么多。
3)参与振型数与有效质量系数的关系:
3-1)参与振型数越多,有效质量系数越大;
3-2)参与振型数 =0 时,有效质量系数 =0
3-3)参与振型数 =NM 时,有效质量系数 =1.0
4)参与振型数 NP 如何确定?
4-1)参与振型数 NP 在 1-NM 之间选取。
4-2)NP应该足够大,使得有效质量系数大于0.9。
有些结构,需要较多振型才能准确计算地震作用,这时尤其要注意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超过了0.9。
比如平面复杂,楼面的刚度不是无穷大,振型整体性差,局部振动明显的结构,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很多振型才能使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求。
8、倾覆力距比
1)短肢剪力墙结构
《高规》7.1.2条: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距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距的50%;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轴压比不宜大于0.5、0.6、0.7,对一字形短肢剪力墙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
2)框架-剪力墙结构
新抗震规范第6.1.3条、高规8.1.3条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百分比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采用。
9、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比:(层间位移角限值)
1)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钢筋混凝土框架为1/550,详《抗震》表5.5.1
2)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钢筋混凝土框架为1/50,详《抗震》表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