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解新课标要求背诵的老子八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解新课标要求背诵的《老子》八章

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选择背诵《老子》部分内容,指定背诵八章:

1、第八章“上善若水”;

2、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3、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

4、第二十二章“曲则全”;

5、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

6、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7、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8、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老子》这八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记忆才牢固。目前,高考也要求学生理解记忆,为此,本文特对这八章内容做简要解析。学生可以自行阅读,老师可以当作指导学生背诵《老子》的教学资料。

一、上善若水

原文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大意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渊:沉静、深沉。

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尤:怨咎、过失、罪过。

解析

这一章以自然界的水来作比喻,以水性来比喻道德高尚的。水有三个特点:一是柔,二是润泽万物而不争,三是处卑下之地。认为最完善的人性就应该具备这三个特点,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要有服务精神。与人相交,没有必要去争利争名。更重要的是,还愿意去别人不愿去的地方,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一句话,就是能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去帮助别人,为他人服务,为他人提供便利。为什么这样的品性是最善的呢?在老子看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卑下之地,最接近“道”。德行高尚的人具备了水的这样的品性就是最善的。

德行高尚的人行事的态度怎样呢?行事的方式又是怎样呢?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那就是善于择地而居,善于保持沉静心态,善于真诚待人,善于诚信做事,善于精简为政,善于发挥所长,善于抓住时机。只要做到这些,别人就没有什么怨尤了。

二、五色令人目盲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大意

追求色彩缤纷的生活,使人眼花缭乱,也将使人视觉迟钝;追求五音刺激,使人畅享美音,也将使人听觉失灵;追求五味享受,使人饱口福,也将使人味觉功能退化;追求骑马狩猎的快乐,使人心情畅快,也将使人放荡发狂;追求稀罕的物品,使人满足心欲,也将使人行为失范。因此,圣人只求吃食物饱腹,不求声色享乐,所以,人应摒弃外物的欲望,保证安定知足生活。

注释

五色:指青、黄、赤、白、黑。

目盲:比喻眼花缭乱。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耳聋:比喻听觉不灵敏。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

口爽:意思是味觉失灵,生了口病。

畋猎:打猎获取动物。

行妨:伤害操行。妨,妨害、伤害。

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为纵情声色之娱。

解析

在这里,老子针对统治者贪欲奢侈、纵情声色的生活写了这几句话,其目的是揭露统治者的奢靡生活,劝诫他们回到自然安定的生活状态中来。

老子反对的是统治者的腐朽生活方式,并不是反对普通民众的文明生活。他没有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起来,没有否定文明进步。他希望构建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贪俗的生活。

如果一个人越贪图外在的世俗生活,心灵就越容易空虚。所以,老子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现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一些人沉迷声色物欲不能自拔,价值观、道德观出了严重问题,老子的思想就是清凉剂,对这些人或许有一点警示作用。

三、古之善为士者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樸,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大意

古代懂得道行的人,深邃通达,玄远深刻,一般人看不懂,正因为难以理解,

所以只能勉强形容描述:谨慎、犹豫啊,好像冬季在江河上步行;警觉戒备啊,好像害怕周围四方的邻居;恭敬严肃啊,好像去做客人;放松自己,行动潇洒啊,像冰河消融;淳朴、诚恳啊,像未加工的材料;心怀旷达啊,像深幽山谷;有涵养,包容一切啊,像浑浊的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注释

微:至小无内。

容:形容、描述。

豫:谨慎、犹豫容状。

犹:谨慎自持。

混:包容,涵养一切。

解析

“道”玄妙精深、恍惚难定的。一般人难以把握“道”,而得“道”的高人与一般人不同。他们的风貌、他们的人格都与没得“道”的人不同。从得“道”的人的风貌、人格可以感知“道”,但难以言说。得“道”人静谧幽深、难以理解。老子也只是勉强描述一番。但是他们能很好地处理静动,非常有创造力。

四、曲则全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意思

(从另个角度看问题,才能够周全,做人也一样)委曲却能得到保全,弯曲却能得到伸展,低洼却能得到充盈,破旧却能生出新的,看似取得少却能获得多,贪图多得却将产生迷惑。因此圣人坚守无为原则作为典范。不自我张扬,所以能显明;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是非彰明;不自吹自擂,所以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久。惟有不与世相争,天下才没有谁能与之相争。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确实是能够达到的。

注释

枉:屈、弯曲。

敝:凋敝。

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为守道。

式:法式,范式。

见:同现。

明:彰明。

伐:夸

解析

老子从生活经验出发的角度,阐释的他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先用了六句讲述事物由正面向反面变化的辩证法思想,用“委屈”与“保全”、“弯曲”与“伸直”、不满和盈溢、“破旧”与“新生”、“少得”与“多得”、“贪多”与“迷惑”六对关系阐明正反阴阳转化的道理。接着指出做人“四不”原则,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随之得出结论:不争。老子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