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研究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研究
Ke r s a rl e w tro e p lueh n : o oi mus n mo i c t n y wo d : cya : aeb r oy rta e c mp s e e l o ; df ai t n t i i o
Q nca ’,IXax w IMi ho~L i u z g o
( . fiGo g a Vo ain la d Te h ia C l g , fi2 0 6 An u , ia 1Hee n d c t a n c nc l ol e Hee 3 0 9, h iChn ; o e 2Hee iest o e h ooy, fi 3 0 , h , hn ) . fiUn vri y fT e n lg Hee 2 0 09 An uiC ia
1 实验部分
丙烯酸丁酯(A , B )化学纯, 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偶氮
差, 耐水性差, 机械强度差等翻 。聚丙烯酸酯(A 乳液具有机械 1 试 剂 P) . 1 温发粘和低温发脆等缺点[P 3 U乳液和丙烯酸酯通过化学共聚 二异丁氰 (1N , 1 。 A B )化学纯, 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 无水L- - - EA, 上海实验试剂有限公司; 甲基丙烯酸甲酯 方法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P A 复合乳液,能充分利用 P 胺 (D )分析纯, CU ) U ( M )N 甲基吡咯烷酮(M )分析纯, M A ,一 N P,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
wih t M MA n B a d A.Th efcs f i t tr y e n mo o r o tn o te rp ris f e fe t o niao tp a d i n me c ne t n h po ete o CP UA e lin n i fl muso a d t im wee s r iv siae .Th srcu e f n et td g e t tr o CP u UA wa c aa trz d y EM. I s h rceie b T t wa fu d ut h t sn ao— i-s b trn tl AI s o n o ta u ig z bs io uyo ir e( BN) a d i n p tsim p ruft KP oa su es l e( S) a c mp st i iao ices d h mo o r c n eso a s o oi e nt tr n rae t e i n me o v rin.T e rp r tss h w h t h p o e y—et so ta CP ehii t UA x bt s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摘要:水性聚氨酯(PU)乳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纺织品、皮革等领域的材料。
然而,由于其机械性能、耐久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局限性,对PU的改性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以聚醚型水性PU乳液为基础,通过丙烯酸酯的引入,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改性研究。
一、引言水性PU乳液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还有待改善。
丙烯酸酯(AC)是一种具有良好耐候性和耐磨性的聚合物,将AC引入PU乳液中可以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二、实验方法1. 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改变聚醚多元醇/二异氰酸酯(IPDI)的配比、丙烯酸酯的引入量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2. 表征方法使用红外光谱(FTIR)、动态力学热分析(D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表征。
3. 性能测试对复合乳液进行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测试,比较原有PU乳液和复合乳液的差异。
三、结果与讨论1. FTIR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酯成功引入到PU乳液中。
2. DMA测试结果显示,引入丙烯酸酯后,复合乳液的玻璃化温度和弹性模量显著提高,表明其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
3. SEM图像显示,复合乳液中的丙烯酸酯形成了均匀分散的微观颗粒,有助于提高涂膜的物理强度和粘附性能。
4.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乳液的抗张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明显的增加。
5. 耐久性测试结果表明,复合乳液具有更好的耐候性和耐磨性。
6. 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复合乳液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不易发生乳化分离现象。
四、结论通过将丙烯酸酯引入水性PU乳液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通过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发现复合乳液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稳定性。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中 国 胶 粘 剂
・3 ・ 4
CHI NA ADHE I S S VE
20 0 6年 5月第 1 5卷第 5 期
V l1 o5, y 0 6 o。5 N . Ma . 0 2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赵灵霞 钱公 望 2 ,
联 的作用 , 因此 , 此类产品能够单组分长时间稳定储
存 。 是 由于在涂 膜 的干燥 过程 中 , 但 随着 水 和助溶剂 的挥 发 , 膜 的玻璃 化 温度 (g 不断 升高 , 系粘度 涂 T) 体
从而使聚氨酯乳胶膜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2 一 目 , 前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主要制备方 法有 : 共混、 复合乳液共聚、 接枝共聚等 劈 法 。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环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东 省 广 州 市 1 广 5 0 4 ;2 南 理 工 大 学 制 浆 造 纸 工 程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东 1 6 1 .华 广
省广州市
5 04 ) 16 1
摘要 : 详细 介绍 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 酯的三种 方法 : 混改性 , 其 复合 乳液共聚改性 , 接枝 菸聚 改性 ,
烯 酸 良好 的 耐候性 和 耐水性 两 者 有 机 地结 合 起 来 ,
性 ,将富集于水 油两相界面 , D 的酰肼部 位与 AH D A 的羰 基进 行 脱 水反 应 , A M 形成 交 联 得 到腙 化合
物嘲 反应是 平衡 反应 , 。 随着 水分 子的脱 除 , 反应 向右 进行 , 达到一 定 的交联 程度 。 水在 体系 中起着 阻碍交
综述 了国内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 改性
聚丙烯酸酯乳液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
1 2 试 验仪 器 .
旋转粘度计 ( D 一1 , N J )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 限公 司 ; 精密万
能试验机 ( 桌上型 A S一1K G) 日本 岛津公 司; G 0N , 电热 恒温鼓风
干 燥 箱 ( H 9 7 A) 上 海 精 密 实 验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 子 天 平 D G一 0 6 , 电 ( S2 S , B 24 )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 限公 司。
1 实验部分
1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原 料和试 剂 .
丙烯酸丁酯 ( A) 甲基丙烯 酸 甲酯 ( B 、 MMA) 丙烯酸 异辛 酯 、
降温至 4 5℃ , 氨水 中和( H值 7~ ) 过滤后 出料 。 加 p 9,
以上工艺流程如 图 1 所示 。
基金 项目 : 广东省关键领 域重 点突破招标项 目(0 5 16 。 20 0 0 ) 作者简 介: 赖少媚 (9 1一 ) 女 , 18 ,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事精细化工技术开发工作 。E—m i sm—a@16 cm al h l : i 2・o
型聚氨酯体 系。水 性聚 氨酯 以水 为溶 剂 , 无污 染 、 全可靠 、 安 具 有机械性 能优 良、 于改性 等优点 … 。但 一般 的水 性 P 易 U乳 液 ,
( E A) 丙 烯 酸 羟 乙 酯 ( E 、 烯 酸 ( A) 北 京 东 方 化 工 2一 H 、 H A) 丙 A , 厂 ; 硫酸 铵 ( P )广 州市 金珠 江化 学有 限公 司 ; 性 聚 氨酯 过 AS , 水
丙烯酸酯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进展
被 吸附 的水合 层体 积 增 大 , 粘 度 增加 ; 粒径 增 大 , 粒 子 表面单 位 面积上 的 电荷 数 相对 减 少 , 吸附 的水 化 层 变薄 , 粒子 运 动 阻力 变 小 , 同时 “ 电黏 滞 效 应 ” 减
的端基 引入 可聚 合基 团或 加 入 乳化 剂 , 通过 原 位 细
化学品性及力学强度等性能 , 同时可降低成本 , 扩大 其应用领域 。本综述就 聚氨酯. 丙烯酸酯 ( P U A) 复
合乳 液 的制备方 法 、 结构 、 各方 面性 能及 其相 关影 响
因素进 行 了论述 。
1 制备 方 法 1 . 1 物 理 共混法
制备 P U A的过程。首先是疏水性 单体 迁移到聚氨 酯乳胶粒内 , 在其 中溶胀 , 随着引发剂的加入 , 单体
2 0 1 3年第 2 8卷 第 2期
2 0 1 3 . Vo 1 . 2 8 No . 2
聚 氨 酯 工 业
P OL YURE T HANE I ND US T R Y
聚氨酯. 丙 烯 酸 酯 复 合 乳 液 研 究 进 展
鲍利 红 兰云 军
( 1 . 北 京服装 学院材料 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
种 子 乳 液 聚合 通 常 以 P U水 分 散 体 作 为 种 子 ,
向其中加入 乙烯基单体和引发剂 , 进行 自由基聚合
得到 P U A复 合 乳 液 。这 种 方 法 , 操作简单 , 工 艺 易 于控制 。A d l e r H J , 等 给 出 了典 型 种 子 乳 液 聚合
北京 1 0 0 0 2 9 )
( 2 . 温 州大 学化 学与材 料 工程 学 院 浙 江 温州 3 2 5 0 2 7 )
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 IN)adw tr ae nt t K S n e o ia o rp r teau o sP / A e us n AB n a —b sdiia r( P )a dt i cmb t n t peae h q e u U P m lo e io hr n i o i
维普资讯
第3 6卷第 5 期
20 0 6年 5月
涂 料 工 业
PAI NT & COATI NGS I NDUS TRY
Vo . 6 N . 13 o 5
M a 0 v 2 06
阳 离 子 型 水 性 聚 氨 酯/ 烯 酸 酯 复合 乳 液 的 制备 丙
张
摘
红, 陈大俊
( 东华 大学材料 学院 , 海 2 0 5 ) 上 0 0 1
要: 采用聚 醚二醇 、 IN一甲基二 乙醇胺 ( MD 、 N—MD A) 甲基 丙烯 酸 甲酯 ( A) E 和 MM 制备 含叔 胺基 聚 氨酯 。
MMA既作 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 , 又是制备共 聚乳液 的反应 单体 。用 甲基丙烯 酸中和 含叔胺基 聚氨酯 , 成阳离子 型 形 聚合物 , 再用去离子水乳化 , 到阳离子 型水性 聚氨酯 。然后分别用 油性引发 剂偶 氮二异 丁腈 ( I N) 水性引发 剂过 得 AB 、
0 引 言
聚 氨 酯 具 有 良好 的 物 理 机 械 性 能 、 异 的 耐 寒 性 、 性 及 优 弹 回弹 性 , 涂 料 、 粘 剂 和 油 墨 等 领 域 应 用 广 泛 。 最 初 的 聚 氨 在 胶
琐, 消耗 能 源 。本 文 采 用 聚 醚 二 醇 、, 一二 苯 基 甲烷 二 异 4 4’ 氰酸酯 ( I 、 MD ) N一甲 基 二 乙 醇 胺 ( —MD A) 备 含 叔 胺 基 N E 制
水性聚氨酯与丙烯酸酯乳液交联反应的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规法计算 。 耐 水 性 、 溶 剂 性测 试 : 耐 取适 量乳 液均 匀 涂 覆 于 带 框 玻 璃 板 上 , 温 下 干 燥 一 周 成 膜 。 取 少 量 膜 称 重 室
( ) 分 别 在 甲苯 和 水 中 浸 泡 2 , 出 后 吸 干 表 面 w , 4h 取 上 的 液 体 , 重 ( 别 为 w l w2 , 算 在 甲 苯 中 的 称 分 和 )计
在 四 口瓶 中 , 入 水 2 加 6份 、 化 剂 溶 液 ( 乳 OP一1 / 0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为 3292 水 / / j0份 、 % 焦 磷酸 钠 溶 液 5 1 0份 、 体 混 合 物 ( A/ HA/ 单 B E AA/ t为 3 /5 3 2 ) S 5 3 / / 7 2 5份 。升 温 至 8 ℃ 时 滴 加 5 过 硫 酸 钾 溶 液 3份 , 0 % 2 ri 完 后 , 温 在 8 0 n加 a 控 5~9 ℃ 之 间 , 时 滴 加 7 0 同 5份
维普资讯
第 3 0卷第 1 期 20 0 2年 】月 塑 料 工 业
CH I NA LAS I S I P T C NDU S TRY Vo 3 【 0 No 1
Jn2 0 a 0 2
水性聚氨酯与丙烯酸酯乳液 交联反应的研究
崔 月芝 张庆思 段洪东 王 世 泰
溶 胀 度 和 在 水 中的 吸 水 率 。 溶 胀 度 = ( W0 / , wl ) W0 % 吸水率 =( w2一W0 / , ) W0 % 断 裂 强 度和 断 裂 伸 长 率 : GB14 按 0 0—7 “ 料 拉 9塑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方法的进展
( A M) D A 参与共 聚的 P A乳液 与含有 肼基 的 P U水分
散体混合后 , 得到了交联型 P A复合乳液, U 并利用红
外光谱 和透射 电镜 技术 证 实酮 羰基 与肼 基发 生 了交
联反应 , 提高 了 P A乳 液 膜 的耐 水 性 、 U 耐溶 剂性 、 断
P U乳液及其产品在稳定性、 自增稠性 、 固含量 、 光泽
中 , 以在 一定程 度 上兼具 P 可 U乳 液和 P A乳 液 的性 能 。但 直接 共混 必 须 充分 混 合 均 匀 , 共 混 乳 液 体 且 系离子 类 型应互 相 匹 配 , 则 不 同类 型乳 液 混 合 会 否
易英 , 等 分 别采 用双 酚 A 型环 氧树 脂 ( 一 ) E4 4
1 共 混 交联法
裂强度 、 断裂伸长率 。该方法 的关 键是 寻找好 的交联 剂及交 联方式 , 相容性 , 高 P 改善 提 U与 P A共混 乳液
的成膜 性能 。但 由于共 混 交 联 法 要分 别 制 备 P U乳
液和 P A乳液 , 步骤较多, 工艺复杂 , 每个环节都会影
响产 品的质量 , 对乳 液及 其涂 膜 性能 的提高 有 限 , 因
度等 方 面不尽 如人 意 。聚 氨 酯一 烯 酸 酯 ( U 复 丙 P A) 合乳 液兼 有二 者 的优 良特 性 , 涂 膜 的综 合 机 械性 其 能及 外观 都有 较 大 的 改善 , 成 本 低 、 溶 剂 污染 、 且 无 能耗 低 , 用 于 连 续 化 生 产 , 有 广 阔 的 发 展 前 适 具 景… , 广泛 用 于 涂 料 、 革 涂 饰 、 织 涂 层 、 皮 纺 印染 等 领域 』 目前 ,U 。 P A复合 乳 液 的 制备 方 法 倍 受研 究 者 的青睐 , 中尤 以共 混 交联 法 、 壳乳 液 聚合 法 、 其 核 互穿 聚合 物 网络 (P 法 、 IN) 无皂 乳 液 聚 合 法 、 微乳 液 聚合法 和 细乳 液聚 合法 等研究 较 多 。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简述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4种常用的改性方法:嵌段共聚改性、接枝共聚改性、核-壳乳液聚合改性和互穿聚合物网络改性(IPN);综述了国内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标签: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改性1 前言聚氨酯(PU)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磨性、柔韧性、耐化学品性,附着力强、成膜温度低、保光性好,可以室温固化,因此在涂料、胶粘剂及油墨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1,2]。
目前聚氨酯油墨、胶粘剂等多以溶剂型为主,有机挥发物(VOC)对大气污染,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3,4]。
水性聚氨酯(WPU)以水为分散介质,不含有机溶剂,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易运输保存,使用方便且软硬度可调、耐低温、耐磨性好及粘附力强,特别适用于烟、酒、食品、饮料、药品、儿童玩具等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的包装印刷品[5~7]。
然而,WPU还存在耐水性差、耐高温性能不佳、固含量低等缺点。
为了提高乳液及膜性能,扩大应用范围,需对PU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
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耐候性,但存在硬度大、不耐溶剂等缺点。
用丙烯酸酯对WPU改性,可优势互补[8~10]。
2 丙烯酸酯改性WPU的方法目前,丙烯酸酯改性WPU的主要制备方法有嵌段共聚、接枝共聚、核-壳乳液聚合和互穿聚合物网络(IPN)[11]。
2.1 嵌段共聚丙烯酸酯嵌段共聚改性WPU的方法主要有双预聚体法和不饱和化合物封端法2种[12]。
双预聚体法是用丙烯酸酯改性WPU的较早的方法之一,此法首先制得含羧基和羟基的聚丙烯酸酯,再制备以—NCO封端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溶液,然后水性聚氨酯预聚体溶液和聚丙烯酸酯反应,最后进行扩链,即可得到嵌段共聚物。
不饱和化合物封端法是用具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对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封端,再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13]。
任天斌等[14,15]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异丙二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及二羟甲基丙酸为原料,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带有双键的阴离子水性聚氨酯预聚体(APUA)可聚合乳化剂。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研究
随着人们 对 清洁生 产方 式 、环 保法 规 的 日益关 注 以及石 油 化工产 品成 本 的不断升 高 ,水性涂 料越
来越受到人们 的关注 J .水性聚氨酯涂料是 以水替代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发展起来的新兴高分子 材料,水性聚氨酯特殊的分子结构及聚集状态使其具有优 良的耐磨蚀 、柔韧性、附着力 、耐化学品及 软硬随温度变化不大等优点 ,但水性聚氨酯乳液的 自 增稠性差、固含量偏低 、涂膜的耐水性和光泽性 不足 - .丙 烯 酸酯类乳 液则 具有 良好 的耐水 性 、 候 性及 物理 机械 性能 ,用丙 烯酸 酯类乳 液 对水 性 4 J 偷 聚氨酯进行改性 ,可以把两者的性能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制备综合性 能优 良的水性 聚氨酯丙烯酸酯 ( U )复合乳液 .本文采用种子溶胀乳液聚合法 ,不外加乳化剂 ,合成稳定性好、综合性能优 PA
第 1 9卷 第 3期 21 0 1年 9月
厦 门理 工 学 院 学报
J un lo a n Unv ri f e h oo y o ra fXime ies yo c n lg t T
V0 . 9 N . 11 o 3 Sp 0 1 e .2 1
水 性 聚 氨 酯 丙烯 酸 酯 复 合 乳 液 的合 成 研 究
定时间取样并测定异氰酸酯基含量 ( C %,质量分数,下 同) NO ,当 N O C %达到理论值时降温到 4 0℃,
加入丙烯酸酯 以降低体 系粘度 ,用三乙胺 中和 ,然后在快速搅 拌下加入含有 乙再将乳液升温至 8 5℃, 加人剩余量的丙烯酸酯单体, 并在 3h内 滴完引发剂, 保温2h 后出料. 1 3 性能测 试与表 征 .
C f = ( 一 ) ( o×M/ ) 0 % () ( /X S )X10 式 中 , 为 t 样 品的固含量 , 时
松香基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制
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
Ch mity a d I d t fF r s o u t e sr n n usr o o e tPr d cs y
Vo . 2 NO. 13 3
J n 0 2 u e2 1
c mpo xe l ta o t n tao o t n 8% a d t mo to c lt o st m— trwih iiit rc n e t0. ‘ ‘ l n he a un fa r a e30% . y
提 高。
关键词 : 松 香 ; 丙烯 酸 酯 ; 性 聚 氨 酯 ; 合 乳 液 水 复
中图分类号 : Q 5 T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2 3— 4 7 2 1 )3—06 — 5 0 5 2 1 (0 2 0 0 1 0
S u y o y t e i fHy rd Emu so fRo i — a e t d n S n h ss o b i lin o sn b s d W ae b r e P l u e h n . c y ae t r o n o y r t a e a r lt
c n e ta d t e a u t fa rl t n p o e t s o mu so s w r t d e .T e p o u t e e c aa t r e y F —R p c r . o tn n h mo n c ae o r p ri fe li n e e su id o y e h r d c s w r h rc e i d b II s e ta z T e p o e t s ic u i g t n i t n t h r p ri n l d n e sl sr g h,p n uu h r n s ,s e u a ls n ov n -e i a c f rd c swee a s e td e e e e d l m ad e s p c lrgo s a d s le t ss n e o o u t r lo tse . r t p F P t x eln o r h n ie p o e iswa b an d wh n a o b sio u y o i i n mmo i m e s l t su e s W UA wi e c l t mp e e sv r p r e so ti e e z — i — b tr n t l a d a h e c t s re n u p r uf ewa s d a a
酮肼交联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树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m lo o me zt npoes b d igdae n e l d D A .T e eo e a oy w s ruh us npl r ai rcs, ya dn i t ear a e( A M) h t r n l a o gt i y i o co y mi k n eb b
+丙烯 酸 羟 乙酯
膜, 随水的挥发即产生酮肼交联反应 , 形成 P A复合树脂 。 U
13 4 常 规 水 性 聚 氨 酯/ 丙 烯 酸 酯 复 合 树 脂 的 . . 聚
乙烯 基 聚氨 酯预 聚体 的 合 成
合 成
聚碳酸酯二元醇加入 四口烧瓶 中,2 10℃ 真空脱水 1h 加 , 入 除去水分 的 D A, MP 在氮气保护下 , 降温 至 4 0℃时加人计量
的 T I在 8 D , 0℃下反应 2— ; 3h 加入计量 的丙烯酸羟 乙酯恒温
+丙烯 酸 酯 单 体
高速 分 散 于 水 中
8 0℃反应 1~ , 2h 即得含乙烯基 的聚氨酯 预聚体 ; 将预聚体降 温至 5 6 0— O℃ , 入三乙胺 进行 中和 ; 加 然后降 至室温 , 其问加
F ui a s r n rdset me r( F—I , y a cm ca ia a a s ( MA)a da rs ers t o r r rnf m i ae pcr t F et o f o e R) d nmi eh ncl n l i D ys n bai ei — v s
剂; 单体滴加完毕后 , 倒入剩余 的 14引发剂 ,o℃恒"3 i ; / 9 7 0m n  ̄ 冷却过滤后 即得到含酮 羰基 的水性 聚丙烯 酸酯树 脂 ( 乳液 ) 。 若加入 A H, D 即得含交联剂的水性聚丙烯酸酯树脂 。
多重交联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研究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进展
聚 氨 酯一 丙烯 酸 酯 复合 技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化 学 3程 学 院 - 天津 30 2 ) 0 2 2
摘 要 介 绍 了 化学 共 聚 聚 氨 酯一 丙 烯 酸 酯 ( UA) 合 乳 液 体 系 的 制 备 方 法 、 用 范 围 的进 展 P 复 应
与 P 分 子链 ( 段 ) 较 高 的 共 混 程 度 , U 与 A 软 有 P
P 分子 链 间 处 于 十分 完 善 的微 相分 离 状 态 , A 表
科 技 大 学 3 1 箱 , 编 3 0 2 5信 邮 0 22
维普资讯
胶 体 与 聚 合 物
作 者 简 介 : 平 艳 (9 1 ) 女 , 读 硕 士 , 要 从 方 1 8一 , 在 主
事 水 性 聚 氨 酯 和丙 烯 酸 酯 复合 乳 液 的 研 究 ,2 — 02
6 2 0 4 ,a g ig a 1 3 y h o t m. n 天 津 0 7 0 7 fn pn y n 2 @ a o . o c ,
P 乳 液 中进 行 乙烯 基 单 体 的 聚合 , 种 方 法 具 U 这 有 较好 的应 用前景 。具 体制备 时 根据其 化学结 构 可分 为非 交 联 型 L 、 成 交 联型 [ 、 交 联 型[ ] 3合 ] 4后 ] 4
和互 穿 网络 型_ 四种类 型 。 6 ]
P 和 P 两相 的相容 性 , 免小 分子 乳化 剂带来 U A 避
烯 酸 单体 聚合 时不加 外 乳 化剂 , 与用 小 分子 乳 化 剂 相 比, 种 自乳 化 聚 氨酯 起 的乳 化 作 用能 增 加 这
机结 合可提 高材 料 的综合 性 能口。常 用的结 合 方 ]
法 为物 理共 混 和 化 学共 聚 , 物理 共 混 难得 预 计 的 结 果乜 ; 学共 聚一 般 是先 制备 P 乳 液 , 化 U 然后 在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及形态研究
溶剂 , P 即 u与 P 在实 际应 用 性 能 上具 有 互 补 性 。 A 根 据这些 特点 , 研究 人员 采用 物理掺 混法 、 嵌段 共 聚
异佛 尔 酮 二 异 氰 酸 酯 (P I , 业 级 , 国 ID ) 工 德
性 能 以及丙 烯酸 酯 良好 的耐候 性 和耐水 性 , WP 使 U
胶膜的性能得到 明显改善 , 被誉为“ 三代 水性聚 第 氨酯 ”4] 也 是 最 活 跃 和 最 有 发 展 前 景 的 方 向 [5, ’
之一。
限公 司 ; 甲基丙 烯 酸 羟 乙酯 ( E H MA) 工 业 品 , 锡 , 无 市银 联化 工有 限公 司 。
( 苏大学化 学化 工学 院 江
摘
镇江 221) 103
要 :以聚 醚二元 醇 ( E2 0 、 G -1 ) 异佛 尔酮二异 氰 酸 酯 (P I 和二 羟 甲基 丙酸 ( MP 为主 要 原 ID ) D A)
料 , 备 了水性 聚氨 酯( U) 制 WP 乳液 ; 采用 丙烯酸 丁酯 ( A) 甲基 丙烯 酸 甲 酯 ( 再 B 和 MMA) WP 乳 与 U 液共聚 制备 水性 聚氨 酯一 丙烯 酸 酯( u 复合乳 液 。讨论 了 wP A乳液及 胶膜 的性 能 , 聚 WP A) U 并采 用 盯 一 X D S M 和 A M 等分析 手段研 究 了 wP A涂膜 的 结构 和 形貌 。结 果表 明 , U ' 液 具 I R 、E R、 F U WP A 乳 有 良好 的 室 温 贮存 稳 定 性及 成 膜 性 能 , 膜 为无 定 型 结构 , 光 率 >9 % 。 与 WP 胶 透 0 U乳 液 相 比 ,
水性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
本文链接:/Thesis_Y1475232.aspx
授权使用:广东商学院图书馆(gdsxy),授权号:c321a675-f277-48fd-adf9-9df2008abaa6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5日
2.会议论文钟鑫.孙慧喷涂聚脲弹性体及其防腐蚀涂料的研究2007
本文阐述了近几年来继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粉末涂料等低、无污染涂料技术后又一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绿色施工涂料技术-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在防腐蚀领域中的应用,介绍了其主要化学反应原理、原材料、喷涂设备及其性能指标,讨论了影响其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
作者:蒋颜平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1.学位论文宁学林丙烯酸酯改性氨酯水性涂料2001
人们对环境保护日趋重视,无污染涂料的研制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而水性涂料就是一种"环保型"涂料,其发展非常之恰似,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该文也是做了这方面的工作,通过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共聚改性得到一种综合性能非常优异的水分散型涂料.
3.学位论文樊如梅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及性能研究20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3期厦门理工学院学报Vol.19No.32011年9月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ep.2011[收稿日期]2010-11-19[修回日期]2011-07-08[基金项目]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计划项目(ZZY1111)[作者简介]陈建福(1982-),男,助教,硕士,从事应用化学研究.E-mail :qjf1996@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研究陈建福(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福建漳州363000)[摘要]采用种子溶胀乳液聚合法,以水性聚氨酯为种子,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搅拌速度、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聚合温度控制为85ħ;适宜的搅拌速率为150 250r /min ;采用水溶性引发剂时引发效率较高,过硫酸钾的最佳用量为0.8%;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乳液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用红外光谱对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进行分析,表明丙烯酸酯参与了反应.[关键词]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中图分类号]TQ323.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804(2011)03-0069-05随着人们对清洁生产方式、环保法规的日益关注以及石油化工产品成本的不断升高,水性涂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3].水性聚氨酯涂料是以水替代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发展起来的新兴高分子材料,水性聚氨酯特殊的分子结构及聚集状态使其具有优良的耐磨蚀、柔韧性、附着力、耐化学品及软硬随温度变化不大等优点,但水性聚氨酯乳液的自增稠性差、固含量偏低、涂膜的耐水性和光泽性不足[4-6].丙烯酸酯类乳液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候性及物理机械性能,用丙烯酸酯类乳液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可以把两者的性能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 )复合乳液[7-8].本文采用种子溶胀乳液聚合法,不外加乳化剂,合成稳定性好、综合性能优良的丙烯酸酯共聚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的探讨.1实验部分1.1主要原料和试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聚酯多元醇(M n =2000)、二羟甲基丙酸(DPMA ),工业级;N ,N -二甲基甲酰胺(DMF )、三乙胺(TEA )、乙二胺,分析纯,用4A 分子筛脱水;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丙烯酸丁酯(BA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 )、过硫酸钾(KPS )、过硫酸铵(APS )、过氧化苯甲酰(BPO )、偶氮二异丁腈(AIBN )等为化学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1.2PUA 复合乳液的制备将一定量的聚酯多元醇在120ħ真空脱水,将计量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缓慢滴加到装有冷凝管、机械搅拌和通氮管的三口烧瓶里,升温到75ħ反应2h ,加入DMPA 及催化剂,升温到85ħ反应,隔一定时间取样并测定异氰酸酯基含量(NCO%,质量分数,下同),当NCO%达到理论值时降温到40ħ,加入丙烯酸酯以降低体系粘度,用三乙胺中和,然后在快速搅拌下加入含有乙二胺的去离子水进行乳化分散,再将乳液升温至85ħ,加入剩余量的丙烯酸酯单体,并在3h 内滴完引发剂,保温2h 后出料.1.3性能测试与表征1)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取适量试样溶于甲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正丁胺,再加入异丙醇,以溴甲酚绿为指示剂,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同时作空白试验,其计算公式为[9]:-NCO%=[(V 0-V 1)ˑC ˑ42/1000m ]ˑ100%式中:V 0、V 1分别为空白滴定和样品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 为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 /L ),m 为试样质量(g ),42为-NCO 的摩尔质量(g /mol ).2)丙烯酸酯单体转化率的测定聚合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0.5 2.0g 置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加入2滴5%对苯二酚水溶液,干燥至恒重,按下式计算转化率:C (t )=((X -X 0)/(X 0ˑM /S ))ˑ100%式中,X 为t 时样品的固含量,X 0为开始计时的固含量,M /S 为丙烯酸酯单体与水性聚氨酯的质量比.3)PUA 复合乳液的表征PUA 复合乳液的平均粒径采用德国Sympatec -NANOPHOX 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PUA 复合乳液胶膜的红外光谱采用Nicolet -36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胶膜先在50ħ下真空除水,然后KBr 压片制样.2结果与讨论2.1聚合温度选择表1不同温度所合成复合乳液的稳定性Tab .1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stability of PUA composite emulsions 温度/ħ产物外观离心稳定性75乳白色乳液不稳定,不分层80白色乳浊液稳定,不分层85淡黄色半透明泛蓝光乳液稳定,不分层90淡黄色半透明乳液稳定,不分层95淡黄色乳液不稳定,不分层温度对聚合反应影响很大,见表1所示.温度低聚合速率较低,滴加的单体聚合时间较长,容易造成反应体系的浓度局部过大,引起暴聚的几率增大,操作难度较大;而聚合温度过高,引发剂分解过快,引发速率加快,反应速率剧烈,乳液颗粒的布朗运动加剧,以致克服乳胶粒彼此间位垒而发生凝聚,同时还会导致乳液粒子表面水化层变薄,乳胶粒间空间位阻下降而使得乳液稳定性下降.本实验反应温度控制在85ħ为宜,当单体和引发剂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3 4h ,以提高单体的转化率.2.2搅拌速率选择在乳液聚合过程中,为了提高传热和传质效率,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必须具有良好的搅拌装置,搅拌把单体分散成单体珠滴,增大了两相界面接触的面积.搅拌速率的快慢对乳液的质量及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影响着胶乳的粒径及分布.搅拌速率较低时,单体分散性较差,单体局部过浓而进行局部本体聚合,有时甚至发生分层,而导致凝胶;搅拌速率过高,乳液的稳定性下降,甚至出现破乳和凝胶,乳胶的粒径较大,分布变宽.搅拌速率控制在150 250r /min 较合适.2.3不同引发剂对反应的影响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聚合过程既可采用水溶性引发剂,也可用油溶性引发剂,图1为不同种类引发剂(用量均为0.8%)对聚合物转化率的影响.从图1可知,聚合过程采用油溶性引发剂的引发效率都比较低,这是因为油溶性引发剂倾向于分布在丙烯酸酯溶胀的水性聚氨酯粒子内部,引发剂热分解产生的成对自由基在空间有限的粒子内容易重新结合而终止,降低了引发效率.而水溶性引发剂溶解在较大空间的连续水相,其分解的带有负电荷的自·07·第3期陈建福: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研究由基扩散进入乳胶粒内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使粒子内的增长链自由基寿命较长,单体转化率高.2.4引发剂用量的影响引发剂的用量不仅影响反应速率和分子量,对粒度分布也有很大影响,会直接影响聚合反应及产物的性能.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固定其它条件不变,考察引发剂用量对丙烯酸酯单体转化率和PUA 乳液粒径的影响,结果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单体的转化率提高,粒径变小.当过硫酸钾用量为0.8%时单体的转化率达最大、粒径达最小;引发剂量继续增加,转化率反而降低,而粒径增大.这是因为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形成的自由基增多,会使水相中活性中心数目增多,聚合物的分子量下降,使得形成的乳胶粒径减小,此时单体能够充分反应,转化率增大.若引发剂量继续增大,一方面在水相中分解产生的活性中心聚集量增多,自由基之间的链终止反应而消耗大量的活性中心,造成反应物体系中瞬时颗粒过于集中,从而引起集聚;另一方面过量的引发剂起到了电解质的作用,使粒子的稳定性下降,粒子间容易聚结使粒径变大,甚至出现凝胶化现象,从而造成转化率降低.2.5乳液粒径与反应时间关系反应中未外加乳化剂,水性聚氨酯起着乳化剂稳定粒子的作用,丙烯酸酯单体则溶胀于水性聚氨酯的聚集体粒子中.固定过硫酸钾用量为0.8%,反应过程PUA 粒径的变化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丙烯酸酯单体加入体系后,所得乳液粒子的粒径很大,可达235nm ,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粒径开始迅速降低,而后又缓慢地增大.这可能是丙烯酸酯单体加入体系后水性聚氨酯粒子溶胀不均衡,形成了少数高度溶胀的粒子,致使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粒径的结果较大.随着引发剂的分解,大量的小粒子不断被引发聚合,单体在粒子间重新分配,粒径迅速变小,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反应程度不断增加,粒子碰撞融合逐渐长大直至达到平衡状态.2.6PUA 红外表征为了考察反应是否按设计的方向进行,利用红外光谱仪对所合成的复合乳液结构进行了表征.从·17·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图4可以看出在3350cm -1有强的N -H 吸收峰,且为较宽的峰,说明脲基上的-NH -已几乎完全氢键化.2960cm -1为甲基与亚甲基C -H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750cm -1到1850cm -1间没有-NCO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异氰酸酯反应完全生成氨基甲酸酯基;在1750cm -1左右均存在着一个非常强的吸收峰,它是由聚酯中羰基和氨基甲酸酯中羰基相重叠的吸收峰;1150cm -1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酯键特征峰,842cm -1为聚丙烯酸酯的特征峰,表明水性聚氨酯预聚物与丙烯酸酯发生了聚合,生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且在1600l 700cm -1之间未出现C =C 的伸缩振动峰,说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参与了反应,该乳胶既含有聚氨酯组分,又含有丙烯酸酯组分.表2PUA 复合乳液的性能指标Tab .2Properties index ofPUA Composite emulsions性能指标实测值外观淡黄色半透明泛蓝光乳液固含量/%38.7吸水率/%3.4成膜性连续透明、成膜性好pH 值7 8贮存稳定性>6个月2.7乳液性能指标PUA 复合乳液的性能指标如表2所示.3结论1)采用种子溶胀乳液聚合法,以水性聚氨酯为种子,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适宜的聚合温度为85ħ,适宜的搅拌速率应控制在150 250r /min.2)水溶性引发剂的引发效率高于油溶性引发剂,丙烯酸酯单体的转化率也高,当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的用量为0.8%时,单体转化率最大,胶乳粒径最小,随反应的进行,乳液粒径呈先迅速减小后逐渐增大的趋势.3)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丙烯酸酯参与了反应,该乳胶既含有聚氨酯组分,又含有丙烯酸酯组分.[参考文献][1]AITZIBER L ,ELISE D C ,ELISABETTA C ,et al.Waterborne polyurethane-acrylic hybrid nanoparticles by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pplications i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J ].Langmuir ,2011,27(3):3878-3888.[2]王璐,沈一丁,杨晓武.无溶剂阳离子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成膜性能研究[J ].精细化工,2010,27(10):959-963.[3]YING X ,RICHARD C L.Castor-oil-based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cured with an aziridine-based crosslinker[J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2011,296(2):1-7.[4]陈建福.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3):244-249.[5]瞿金清,罗春晖,陈焕钦.新型丙烯酸酯杂合乳液的合成与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性能[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43(1):179-184.[6]HU X H ,ZHANG X Y ,BINA D J.Synthesis and fluorescent investigations of VBL-based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dye[J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10,131(5):2160-2165.[7]LU Y S ,YING X ,RICHARD C L.Surfactant-free core-shell hybrid latexes from soybean oil-based waterbornepolyurethanes and poly (styrene-butyl acrylate )[J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2011,71(5):336-342.[8]齐明超,李晓萱.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2010,36(3):88-90.[9]许戈文.水性聚氨酯材料[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70-171.·27·第3期陈建福: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研究Synthesis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acrylate Composite EmulsionsCHEN Jian-fu(Department of Food and Biology Engineering,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 363000,China)Abstract:Polyurethane-acrylate composite emulsions were synthesized by seed swelling polymerization with aqueous polyurethane dispersion as seed,methyl methacrylate and butyl acrylate as vinyl monomers.The influences of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stirring rare,the species and content of initiator and the reaction time on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was 85ħand the stirring rare were between the 150 250r /min;the initiating efficiency of the water-soluble initiator was higher,and the optimum content of potassium persulphate was 0.8%.The latex particle size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ime.In addition the arylate was found in polyurethane-acrylate emulsion by FT-IR.Key words:waterborne polyurethane;acrylate;composite emulsion;synthesis(责任编辑陆英英编辑李宁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上接第63页)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Current and Temperature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C 2530DONG Jian-huai(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Concord Colleg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Abstract:A current a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ZigBee technology is designed to real-timely monitor the work of the equipment,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ive,quantitive,capable of working long time and in large current.The wireless sensor node in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ACS712,DS18B20and PSoC CC2530.The system which is featured with high precision,high reliability,low cost,easy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and could be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for on-line current a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Key words:current monitoring;ZigBee;PSoC;wireless sensor node(责任编辑陆英英编辑李宁)·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