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博士后开题报告-范文word版 (3页)
博士后研究人员开题报告
![博士后研究人员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1864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6.png)
博士后研究人员开题报告一、自然科学领域1.材料科学1)新型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2)先进合金材料的性能优化与工艺改进。
3)可再生能源存储材料的开发与性能评估。
2.生命科学1)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
2)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的研究。
3)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及抗逆品种培育。
3.物理学1)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学研究。
2)纳米尺度下的物理现象研究。
3)高能物理实验数据分析。
二、工程技术领域1.电子工程1)5G通信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2)高效能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
3)智能传感器的开发与集成。
2.机械工程1)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
2)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
3)高精度加工工艺及装备研发。
3.环境科学与工程1)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
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策略研究。
3)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与处置技术。
三、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1.经济学1)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2)金融科技与金融市场稳定性研究。
3)绿色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政策研究。
2.教育学1)教育信息化与智慧教育研究。
2)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3)国际比较教育研究。
3.法学1)数据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法律研究。
2)国际贸易法在新形势下的挑战与应对。
3)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
四、跨学科研究领域1.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1)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大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优化。
3)机器学习算法在金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2.生物医学工程1)生物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治疗方案研究。
大学博士后开题报告
![大学博士后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11db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0.png)
大学博士后开题报告(此为示例文本,仅供参考)一、选题背景当前,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都在推动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社会普及教育的普及也使得人们的学历越来越高,呈现出了“读书人进城,城里人上大学,大学生读研究生”的发展态势。
据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数一直在增长,截止到2019年,全国共有研究生450万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达19.1%。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从传统面向人力资源培养,向全社会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而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目标实现的核心环节之一。
然而,在某些教育机构中,虽然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却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是影响因素之一。
而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注重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这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成为当今大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研究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厘清现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前人才培养需要的原因。
(2)分析和总结网络和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创新的影响,对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探索。
(3)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提出适合我国高校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以及对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期待。
然后,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提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最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实习和实证研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五、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预期能够对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展开系统研究,提出适合我国高校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全国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创新,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博士后的开题报告模板
![博士后的开题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0ca6d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5.png)
博士后的开题报告模板尊敬的导师和评审委员会:您好!我是申请博士后岗位的申请人XXX,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向各位导师和评审委员会呈送我的开题报告。
诚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的开题报告,并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 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博士后研究对于解决科学领域的难题和推动前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深感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提升的空间,决心申请博士后岗位,以期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更加深入的突破。
本研究旨在针对某一具体科学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交流和合作,我将探索未来研究的方向,并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
2. 研究内容与方法我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XXX领域。
通过综合分析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文献综述和领域内的实际问题,并结合自身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确定以下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1)XXXX(2)XXXX(3)XXXX2.2 研究方法:(1)XXXX(2)XXXX(3)XXXX研究过程中,我将尽可能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广泛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
同时,我还将与合作导师和团队成员进行深入讨论、交流与合作,以确保研究的逻辑性和可行性。
3.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本研究的目标是解决XXX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以下创新点:(1)XXXX(2)XXXX(3)XXXX通过针对特定问题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为科学界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4. 研究规划与时间安排在研究期间,我将按照以下时间安排开展研究工作:(1)XXXX(2)XXXX(3)XXXX同时,我将不断调整和优化研究计划,根据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修正,并及时向合作导师和团队汇报研究进展。
5. 研究意义与预期结果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为XXX领域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2)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3)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博士后开题报告模板
![博士后开题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08b1ac6b8f67c1cfad6b88b.png)
博士后开题报告模板篇一:博士后开题报告博士后开题报告篇二:博士后开题报告_16617“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研究曾建中罗建城市商业银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城市信用社改组改造而成的地方性中小银行,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
“十一五”时期,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商行发展步入了跨越式轨道,与此同时也暴露了其发展模式面临的弊端。
本文客观分析我国城商行发展取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带来的经济经营环境变化,提出了未来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的路径。
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商行的发展轨迹“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
在此期间,我国城商行发展步入了跨越式轨道,实现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稳步增长(见图1)。
一是从规模来看,资产总额由万亿增加到万亿,增长了3倍;市场占有率由%增加到%,提高了个百分点。
二是从质量来看,不良贷款额由842亿元下降到325亿元;不良贷款率由%下降到%,降低了个百分点,实现了双降。
三是从效益来看,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由负转正,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据统计,20XX年我国城商行平均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达到%和%,赢利能力超过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表1:城市商业银行20XX-20XX年末主要经营指标图1:城商行20XX-20XX年末资产总额、市场占有率、不良贷款率二、城商行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十一五”时期城商行运行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其发展成绩巨大,但同时也暴露出其发展仍然处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以同质化竞争为手段的粗放式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在:(一)战略定位不清晰。
从我国城商行发展战略来看,大多定位于“服务本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居民”,在做大做强的旗号下,努力做到“中小微业务领先、零售业务特色鲜明,公司银行业务能力突出、国际业务重点突破”,这种“大而全加小而全”的战略定位导致重点不突出,差异化不明显,难以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我国博士后制度发展道路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博士后制度发展道路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170ce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3.png)
我国博士后制度发展道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博士后制度是国际上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的一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博士后制
度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其制度建设、评价标准、管理模式等方
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性探析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道路,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博士后制度的定义、产生和发展历程;
(2)博士后制度的政策法规体系;
(3)博士后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4)博士后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实践经验;
(5)博士后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旨在详细梳理博士后制度的发展历程、政策法规体系、管理模式、评价标准和实践经验,分析其中
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三、研究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探析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道路,加深对博士后制度的认识;
(2)为博士后制度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3)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4)为与国际接轨提供思路和参考。
博士后开题报告
![博士后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69681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f.png)
博士后开题报告一、引言博士后研究是一种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阶段,它为有志于在学术界深入发展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本文将围绕博士后研究的目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规划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二、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涌现,尤其是在STEM(科技、工程、数学和医学)领域,新的领域和研究方向层出不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知识碎片化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融合。
因此,对于博士后研究者来说,寻找并深入研究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三、研究目的本次博士后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应对当今知识碎片化的趋势,从而为学术界提供具有前瞻性和转化性的研究成果。
通过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研究问题,并结合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将现有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更为完整和系统的新理论或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或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四、研究问题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 当前知识碎片化的原因是什么,它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 如何有效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以缩小知识碎片化的范围?3. 如何运用整合后的知识和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或推动领域发展?4. 博士后研究者在如何面对快速变化的学术环境时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五、研究方法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系统性地梳理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知识碎片化的现状和原因,并总结出共性和差异之处。
2. 案例研究:选择一至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便深入研究这些案例中的知识碎片化问题,并探索如何整合以解决实际问题。
3. 调研访谈:通过采访相关学者和领域专家,了解他们对知识碎片化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整合知识和推动领域发展的经验和建议。
4. 实证研究:基于对前期研究成果的分析和理论构建,本研究将开展一系列实证研究,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六、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本研究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 系统性分析当前知识碎片化的原因和影响,为学术界提供对策和建议,以便利用新技术和方法减少知识碎片化的发生。
博后开题报告
![博后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c037b219e8b8f67c1cb9a5.png)
博后开题报告篇一:博士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博士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项目名称:博士后姓名:流动站名称:合作导师:开题时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管办制一、立论依据二、研究方案篇二:博士后论文开题报告武汉大学博士后进站研究项目开题报告汉魏六朝诗歌传播接受研究博士后姓名吴大顺流动站名称中国语言文学所在单位名称文学院二级学科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进站时间 XX年9月合作导师姓名尚永亮教授填表日期 XX年4月1.项目的研究意义、同类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汉魏六朝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该时期诗歌理论逐渐成熟完备,诗歌题材内容得到极大的拓展,语言、结构等诗歌形式也在频繁地变化,各种诗体纷纷出现。
对该时期诗歌产生的深刻变革,学术界大多从文人摆脱汉代经学传统的束缚而日渐自觉、以诗言情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同、统治集团对诗歌创作的积极倡导、社会风气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剖析。
从诗歌传播看,汉魏六朝是口头传播与文本传播并行发展并逐渐由口头传播为主向文本传播为主的过度时期。
汉魏六朝诗风的变化与诗歌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改变是否有内在的联系?二者究竟是怎样的联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术界作出回答。
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是文学生成与发展的物质载体,历史对某种精神思想的选择总是受其传播媒介等物质性条件的制约,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也必然对其所传播的内容进行新的选择。
多种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并存、交替、转化必然带来诗歌文化功能的分化、转移,从而导致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促使诗歌创作观念的变革。
因此,汉魏六朝时期诗歌题材的拓展、诗歌语言、结构形式的频繁变化、诗歌观念的成熟等诗歌领域的变革均与汉魏六朝诗歌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有内在的联系:建安风骨的形成与曹氏父子“宰割辞调”尤其是曹植诗歌“事谢丝管”等传播媒介的变化有内在联系。
梁武帝对吴歌西曲的改造以及吴歌西曲在宫廷的盛行引起齐梁宫体诗的兴盛。
宋、齐“乐府”与“诗”分别著录和刘勰《文心雕龙》“诗与歌别”的提出,标志着徒诗观正式确立。
博士后开题报告
![博士后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9bc1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8.png)
博士后开题报告博士后开题报告:新型光散射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光散射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信息显示和光学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光散射材料通常是有机或无机粒子的均匀分散体系,其散射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类具有结构特点的新型光散射材料,其在散射效果和可调控性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本课题旨在设计、制备和研究这类新型光散射材料,并探索它们的应用潜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1)借助现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分析新型光散射材料的特性,并建立相应的模型。
(2)设计新型光散射材料的制备方法,优化工艺参数,确保制备出具有理想结构和散射性能的材料。
(3)利用成熟的表征手段,对制备得到的光散射材料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和分析。
(4)评估新型光散射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信息显示和光学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并与现有散射材料进行对比。
2.2 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基于散射光学理论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分析新型光散射材料的散射特性,并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方法。
(2)材料制备:通过溶液法、沉积法等适合制备新型光散射材料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原料、添加剂以及工艺条件进行制备。
(3)材料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制备得到的新型光散射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分析。
(4)性能评估:借助光学显微镜、透射光谱、散射光谱等仪器,对新型光散射材料进行光学性质的表征和性能评估。
与传统光散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1)成功设计和制备了具有优良散射性能的新型光散射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2)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新型光散射材料制备和表征方法,为后续材料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3)充分发掘新型光散射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信息显示和光学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4)为国内光散射材料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验基础,促进了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创新发展。
博士后开题报告模板
![博士后开题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79ef9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b.png)
博士后开题报告模板
一、研究背景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研究主题的背景和意义。
明确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并
概述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此外,还提供研究的动机和目标。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研究计划中的内容和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介
绍研究的主要框架和研究方法。
还可以提及关键技术和工具,以及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等。
三、预期研究成果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对学术界和实际应用的贡献。
可以
列举预期产生的学术论文、专利、软件等,并阐明其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四、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
明确各个研究阶段的任务
和时间节点,并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
对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也提前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参考文献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参考文献,包括已经引用的文献和未来可能引用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格式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领域的学术规范。
六、结语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总结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并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以概述研究计划的目标和预期成果,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共五则范文)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共五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8abb3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8.png)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讨论稿)2008年9月9日论文题目(居中)博士生姓名:年级:专业:方向:主导师姓名:指导小组成员:博士生签名:提交日期:主导师签名:批准日期:年月日本报告要求一式四份,一份交院办裴南菲(学院存档),一份交研究生部存档,一份交指导小组,一份博士生留存。
内容提要(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预期结论与政策含义等(作者的突出论点、新见解或创造性成果等)。
一般占1页。
关键词:一般为5个。
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
Keyword:第一章1.1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最好借助于前人的文献资料来阐述;要明确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用以说明得出你的结论的整个过程是什么?用到何种具体的理论或方法,说明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方法(如果是实证研究)。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所研究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提出了要研究的问题和及其研究意义。
第二章……..。
第三章……。
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建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1.4 本论文的创新和局限之处指出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或观点和结论(更新、修改、扩展了别人的观点,推广了别人的结论等)等几个方面(不少于三个方面)是否有创新?是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新方法解决老问题或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指出论文的研究局限,如数据处理问题、方法选择问题、模型假设问题(如太苛刻、太具体、合理性等)。
1.5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的可行性、新颖性、特色和难点第二章文献回顾回顾与本学位论文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前人的工作(历史和现状)。
要对论文进行评述。
第三章~第?章自己的阶段研究工作;具体到章节的目录和内容。
每章的结尾处阐述自己的模型或研究方法与他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预期的结论是什么?有何政策含义,或预测含义等?第二篇: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博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报告人:导师:评审专家:时间:20年月地点:紫金山天文台人教处 2010年3月26日日(星期五)第三篇:金融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0615)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研究唐金龙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的学者对金融监管制度或金融监管的理论研究涉及的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十分广泛,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控制论、博弈论、系统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5152c571fe910ef12df884.png)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是写的第一个任务,其作用是阐述论文选题依据,以及讲述初步构思的实验思路,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研究题目: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与放散模型研究一、文献综述与选题依据(选题的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前人在本研究领域的成果、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动向及进展),并列出主要目录(以“文献综述”中出现先后为序进行编号,且编号与“文献综述”中标注一致,书写格式按国标GB7714-87执行,要求参考文献:博士研究生不少于50篇,硕士研究生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博士研究生不少于30篇,硕士研究生不少于15篇):(可加附页)1、研究目的、意义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预计2050年仍将占50%以上[1],“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煤炭工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综合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为26亿吨[2~5],即煤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一直是我国居支配地位的主要能源。
因此,煤炭工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其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是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
但我国煤炭资源绝大部分埋藏深,煤炭赋存条件复杂,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不适合露天开采,95%以上是矿井开采。
同时我国生产技术条件和装备总体比较落后等决定了煤矿安全问题仍是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6]。
每年的事故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如将小煤窑计算在内均超过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7]。
我国煤矿灾害中,瓦斯灾害尤为严重,据统计,全国620处重点煤矿中,煤与瓦斯突出和高瓦斯矿井约占54%,而且随着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加大,原非突出煤层和一些新建矿井正在升级为突出煤层,仅2007年发生死亡3人以上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6起,死亡196人,其中河南省发生3起,死亡22人,2008年以来,河南发生了6起大型突出事故,死亡96人[8]。
博士后开题报告范文
![博士后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c118715901020207409c50.png)
博士后开题报告范文博士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项目名称:博士后姓名:流动站名称:合作导师:开题时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管办制一、立论依据二、研究方案“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研究曾建中罗建城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商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城市信用社改组改造而成的地方性中小银行,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
“十一五”时期,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商行发展步入了跨越式轨道,与此同时也暴露了其发展模式面临的弊端。
本文客观分析我国城商行发展取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带来的经济经营环境变化,提出了未来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的路径。
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商行的发展轨迹表1:城市商业银行xx-xx年末主要经营指标图1:城商行xx-xx年末资产总额、市场占有率、不良贷款率二、城商行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十一五”时期城商行运行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其发展成绩巨大,但同时也暴露出其发展仍然处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以同质化竞争为手段的粗放式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在:(一)战略定位不清晰。
从我国城商行发展战略来看,大多定位于“服务本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居民”,在做大做强的旗号下,努力做到“中小微业务领先、零售业务特色鲜明,公司银行业务能力突出、国际业务重点突破”,这种“大而全加小而全”的战略定位导致重点不突出,差异化不明显,难以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二)业务发展模式单一。
主要体现在:一是产品结构单一。
与其它银行相比,城商行业务品种单一,基本上集中在存贷款方面,业务增长过度依赖于存贷款增长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
二是服务模式单一。
突出表现为营销模式和服务手段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和创新能力不足,往往以模仿大银行或者相互模仿为导向,以“拼价格、拼费用、拼关系”为手段,服务模式趋同,竞争力不强。
三是赢利模式单一。
博后开题报告
![博后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c037b219e8b8f67c1cb9a5.png)
博后开题报告篇一:博士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博士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项目名称:博士后姓名:流动站名称:合作导师:开题时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管办制一、立论依据二、研究方案篇二:博士后论文开题报告武汉大学博士后进站研究项目开题报告汉魏六朝诗歌传播接受研究博士后姓名吴大顺流动站名称中国语言文学所在单位名称文学院二级学科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进站时间 XX年9月合作导师姓名尚永亮教授填表日期 XX年4月1.项目的研究意义、同类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汉魏六朝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该时期诗歌理论逐渐成熟完备,诗歌题材内容得到极大的拓展,语言、结构等诗歌形式也在频繁地变化,各种诗体纷纷出现。
对该时期诗歌产生的深刻变革,学术界大多从文人摆脱汉代经学传统的束缚而日渐自觉、以诗言情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同、统治集团对诗歌创作的积极倡导、社会风气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剖析。
从诗歌传播看,汉魏六朝是口头传播与文本传播并行发展并逐渐由口头传播为主向文本传播为主的过度时期。
汉魏六朝诗风的变化与诗歌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改变是否有内在的联系?二者究竟是怎样的联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术界作出回答。
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是文学生成与发展的物质载体,历史对某种精神思想的选择总是受其传播媒介等物质性条件的制约,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也必然对其所传播的内容进行新的选择。
多种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并存、交替、转化必然带来诗歌文化功能的分化、转移,从而导致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促使诗歌创作观念的变革。
因此,汉魏六朝时期诗歌题材的拓展、诗歌语言、结构形式的频繁变化、诗歌观念的成熟等诗歌领域的变革均与汉魏六朝诗歌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有内在的联系:建安风骨的形成与曹氏父子“宰割辞调”尤其是曹植诗歌“事谢丝管”等传播媒介的变化有内在联系。
梁武帝对吴歌西曲的改造以及吴歌西曲在宫廷的盛行引起齐梁宫体诗的兴盛。
宋、齐“乐府”与“诗”分别著录和刘勰《文心雕龙》“诗与歌别”的提出,标志着徒诗观正式确立。
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开题报告
![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63350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d.png)
博士后研究人员开题报告
流动站名称
博士后姓名
合作导师
进站日期
填表日期
XX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制
拟研究的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期目标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前景及本人已有的工作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案(包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方法、技术思路、计划进度)
四、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
五、博士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评审意见
1、合作导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2、博士后工作小组评审意见:
博士后工作小组成员签字:
流动站所在院(系)(盖章)
年月日
3、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意见:
负责人签字: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盖章)
年月 日
毕业生博士后开题报告
![毕业生博士后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6cd1aa680203d8ce2f24ab.png)
毕业生博士后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包括: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则是阐述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最后就是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
写开题报告一切都是从题目出发,围绕这个题目进行讨论研究。
所以要让你看到你的开题报告就能明白,你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你如何去通过实验或实践去证明你想要证明的观点。
文献综述
1具体的格式要求,不同的学校可能要求稍有不同,以学校提供的格式模板为准,如果没有详细说明的,参考标准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和论文一样是重视格式要求的,一般在要求你写开题报告时会有一个格式模板文件发给你。
所以无论你是从哪复制粘贴都要注意符合目标格式。
(如图)
我给你的更稳妥的建议是,如果从其他论文或文章上复制一些文字到你现在的开题报告上,不要先复制到底稿上。
可以先复制到记事本上,然后编辑好再复制到底稿上。
这样就能防止你有的时候忘记统一格式造成局部的格式不正确。
(记事本上复制的文字默认是匹配目标格式的,而且排版工作量也稍少些)
2内容要求:
内容要求是对开题报告各部分应该阐述些什么样的内容作出统一的规定,之所以这么规定是为了让人更容易一目了然地了解你的思路。
不同的开题报告要求不同,这里以工科论文的开题报告要求作为示范进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博士后开题报告
博士后开题报告
1. 不均匀铁基超导体中自旋动力学的研究
报告人: 高绎
主要内容:
在铁基超导体中,超导相紧邻着反铁磁相出现,因此人们猜测反铁磁自旋涨落
有可能是铁基超导体中超导产生的机理。
要确定超导机理,最基本的信息是要
知道超导能隙函数的结构—在动量空间中电子对的强度和相位。
在由声子机
制引导的传统超导体中,超导能隙函数在动量空间中的各点有相同的强度和相
位(s波对称性),而在由自旋涨落引导的超导体中,超导能隙函数在由反铁
磁自旋涨落的特征波矢Q所连接的两个费米动量上会呈现相反的符号。
因此,
动量空间中就会出现零能隙的平面(超导能隙函数为零处)。
如果零能隙的平
面与费米面相交(交点称为节点),那么低能的准粒子态就会在节点附近出现。
但是对于铁基超导体来说,费米能级处有多条能带穿过,从而产生了分别位于
Γ点和M点处的彼此不相连的二维空穴型和电子型费米面。
由于空穴型和电子
型的费米面形状、大小都相似,因此这些费米面之间的准嵌套就会产生特征波
矢位于Q=(π,π)处的自旋涨落。
如果这种自旋涨落导致了电子配对,那么
在空穴型和电子型的费米面之上,超导的能隙函数就会符号相反,从而导致所
谓的s±波对称性。
一个具有s±波对称性的超导体,其低能的准粒子激发谱与传统的s波超导体
无法区分,这是因为费米面上不存在零能隙的节点。
的确,穿透深度测量以及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观察到超导能隙的大小在所有费米面上都为有限值,没
有零点的存在。
因此为了区分s±波超导体与传统的s波超导体,必须由对相
位敏感的实验来确定空穴型和电子型的费米面上超导能隙函数的相对相位。
我
们的目的就是从理论上解释并预言各种对相位敏感的实验所可能观察到的实验
现象,从而确定铁基超导体中超导能隙函数的结构。
另外一方面,为了考察磁
性与超导间的关联,研究自旋密度波的存在与否对超导性质的影响也是重要手
段之一。
之前的研究关注的多是均匀超导体的性质,但是,当超导体中存在由
杂质和外加磁场所引起的不均匀性时,所表现出的一些物理现象有助于分析
超导序参量的对称性以及磁性与超导间的关联。
为此,我们的研究内容包括以
下两个方面:
1. 理论上研究自旋动力学,着重于自旋磁化率受杂质和外加磁场的影响。
分析和研究自旋磁化率受杂质和外加磁场的影响时,重点研究s±波和s波对称两
种情况。
2. 理论上研究当杂质和外加磁场在系统中引起自旋密度波时,自旋动力学随之而产生的变化。
2. 异形磁电复合材料磁电系数频率响应的研究
报告人: 吴高建
主要内容:
近年来由于磁电效应在传感器,换能器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人们一直致力于对
磁电复合物中磁电效应的研究。
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磁电电压系数是关
键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磁电材料有三类:单相材料,混合复合物和层状复合物。
单相材料(如Cr2O3,BiFeO3)的居里温度远低于室温,并且磁电效应非
常弱,这使得利用单相材料制造应用器件非常困难。
混合相的磁电复合物在室
温下可以获得较高的磁电系数,然而由于烧结过程中组分间的化学相互作用
以及极化过程中的困难,也限制了其在实际器件中的应用。
所以人们把目光转
向层状磁电复合物。
层状复合物不仅避免了组分间的化学相互作用,还能有效
解决渗流和传导的问题,从而获得较大的磁电系数。
层状磁电复合物一般采用
环氧化银之类的粘合剂将磁致伸缩相和压电相粘接起来,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但同时也弱化了界面耦合,使得其磁电系数的实验值总是小于理论估算值。
所
以很多工作致力于改善层状复合物的界面耦合以提高其磁电系数。
人们发现,
传统的层状复合物大都通过切向应力进行耦合,若设计出圆柱形结构、盘-环结构的磁电复合材料通过法向应力耦合,能有效提高界面耦合,从而提高磁电效应。
另一方面,实验和理论都表明,当外加交流磁场的频率与复合材料的机电谐振
频率(EMR)一致时,磁电系数与低频时相比会有1到2个数量级的提高。
然而高的谐振频率会带来显著的涡流损耗,从而降低能量转换效率。
相比于平面谐
振模式,弯曲谐振模式可以降低材料的谐振频率,减小材料的尺寸。
另外,增
加材料的尺寸也会降低谐振频率,但这又会大大限制其实际应用价值。
综上,界面耦合和谐振频率是影响磁电复合材料磁电系数的两个重要因素。
盘-环结构的磁电复合材料是以法向应力进行耦合的,本人曾经针对这种结构提出
了一理论模型。
根据这一模型,可以预测出材料的谐振频率,以及磁电系数与
外加交流磁场频率的关系,还可以看出影响其磁电系数的几个材料参数。
将该
模型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到较好的验证。
这一理
论结果发表在201X年12月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