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概念论文知识管理模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概念论文知识管理模型论文
知识管理概念与模型的分析
摘要:文章从知识管理概念、知识管理特征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成果,并对现阶段知识管理研究三种主要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概念;知识管理特征;知识管理模型
在当今社会,知识已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爆炸”、“信息泛滥”已逼近我们。知识的存储过于庞大和无序,给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带来很多麻烦,如何提高知识的获取率和利用率,如何利用知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就引入了知识管理的研究。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当前,对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有很多定义,大家众说纷纭,主要原因是知识管理是个新兴研究宠儿,并且本身很复杂,而人们的研究角度和目的有所不同,进而对知识管理做出不同的解释和定义。
第一,资深知识管理专家,经济学博士YogeshMath-otra认为“知识管理是在日益加剧的不连续的环境情况下服务于组织适应、生存和能力等关键问题的活动。其实质在于信息技术处理数据与信息的能力以及人们创造和创新的能力有机配合的组织过程”。
第二,Karl.E.Sverby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知识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
第三,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一篇题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文章,提出“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文章认为,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企业创新能力和集体创造力。
笔者认为,要真正理解和认识知识管理,应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应理解知识和信息的区别。从产生信息的客体来定义,信息是由事物所发出的一切消息中所包含的用以表征事物的内容。知识是信息加工出来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普遍和概括性质的高层次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的子集。从二者定义可以看出,相对于知识管理而言,信息管理有较长时间的历史。尽管人们对信息管理的定义和理解不同,但是由于信息管理这一词条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基本达成共识。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继承和发展,是信息管理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和深化。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侧重于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与传递,而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资源的转化,强调人力资源的关键作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相辅相成,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又是信息管理的延伸。
二、知识管理的特征
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述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结起来有以下特征:
第一,知识管理的重点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便于沟通和共享,容易被竞争对手获得;而隐性知识是难言性的,难以编码,难以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共享和支持。对于组织来说,显性知识不可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只能建立在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基础上。此外,有研究表明,隐性知识占人的知识总量的百分之九十,而显性知识只占百分之十。如果把人们掌握的知识形象化成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那么,显性知识只相当于露出海面的“冰山尖端”,而隐性知识相当于沉浸在海面下的大部分。由此可见,挖掘和利用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关键。
第二,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努那卡(Nonaka)说过,“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工具”。艾伦·韦伯也曾说过,“说到底,新经济并不存在于技术之中,无论这技术代表的事微芯片,还是全球电讯网络——新经济存在于人的头脑里”。只有人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因素,而创造一种有效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充分的调动其学习地积极性,使其能力最快的提高,更好的为组织创造价值,正是知识管理的实质。把人力资源看做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管理,这才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第三,知识管理的“增值”效应。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产生的。知识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知识资
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附加价值,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共享知识比拥有知识更有价值。
三、知识管理理论模型
知识管理是作为新的研究领域,尚没有统一规范的框架模式,也没有持久的框架。因为,它涉及不同知识管理方式对企业在实践中的表现、对企业运作过程与结果的影响、知识管理战略对企业总体战略的影响、知识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机制等复杂问题。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理论上对知识管理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国内外对知识管理模型的研究也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而产生了丰硕的成果。综合考察国内外现有文献,我们选择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模型进行研究,讨论它们对知识管理的描述功能。
(一)基于知识的知识管理模型(knowledge-basedmodel,KBM)该模型主要以“知识”为目标,重点研究“知识”的特点,在组织中存在的形式、层面、动态流动的机制等,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知识的类型、形式及知识的流转机制。如“知识创新”、企业知识流动单双框架等。
日本学者Nonaka于1991年首次提出SECI模型,该模型是KBM 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奠基性的模型,并被广大学者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组织知识的产生、转移、再造的“知识创新”模型。Nonaka 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角度在个人、团队、组织三个层面对知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4种“知识创新”进程:社会化、外部化、联合化、
内部化。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非静止不变,它们可以相互转化。SECI模型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通过这种循环转化而形成一个螺旋形上升的知识创新过程,建立一个知识创新型公司。
付宏才、邹平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框架,他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企业知识流动的单双循环上。企业知识是一个系统概念,其核心在于企业知识地图和e化网络两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之中,其余构成企业知识的软环境,分内、外两部分,彼此存在知识的双向交换。他们认为知识管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使用、知识检验、知识反馈等,知识管理流程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有活力的企业知识流动机制应该是单双循环学习模式。
(二)基于知识管理工具的知识管理模型(knowledgetools-basedmodel,KTBM)
该模型主要以“如何管理知识”为目标,从组织的某一层面,如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组织知识,或管理过程的某一环节。“如何管理知识”是这一模型的核心,这一阶段的主要模型大多是基于知识的知识管理模型的延伸与扩展。如“场”论,语义网格环境下知识管理模型等。
Nonaka与Konno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4种“场”(Ba)。一是源发场(OriginatingBa):“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知识的动态流转与相互作用的空间,员工之间对彼此的感觉、经验、情绪及思维共享的空间。二是互动场(InteractingBa):“隐性知识—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