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基础术语 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藏品档案示例及填写说明

藏品档案示例及填写说明

《藏品档案》示例及填写说明
藏品档案单位名称
文物名称
文物级别
总登记号
分类号
档案编号
制档日期年月日
制档人
说明
一、本表应根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以毛笔或钢笔
填写,文字要准确、精练;字迹要清楚、整洁。

二、表内各栏如填写不下,可在附录栏内续写。

附录可根据实际需要增添另纸。

三、收藏单位应将有关藏品的其它材料,如藏品鉴定证明、修复复制记录、器物构造图、花纹展开图、复制品、幻灯片、录音录像带、电影胶片等一并存档。

(档案内所列项目的数据标号请参照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3.05.10•【文号】办保函[2013]375号•【施行日期】2013.05.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通知(办保函〔2013〕3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为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管理,规范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保证勘察设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我局组织编制了《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现予印发试行。

请你局指导各地按要求做好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局。

特此通知。

附件:《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国家文物局二〇一三年五月十日附件: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二〇一三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要求2.1 勘察2.2 设计2.3 文件编制第三章建筑类保护工程设计文件3.1 适用范围3.2 现状勘察3.3 方案设计3.4 工程概算3.5 施工图设计3.6 施工图预算第四章遗址类保护工程设计文件4.1 适用范围4.2 现状勘察4.3 方案设计4.4 工程概算4.5 施工图设计4.6 施工图预算第五章石窟寺及石刻类保护工程设计文件5.1 适用范围5.2 现状勘察5.3 方案设计5.4 工程概算第六章安全防护类工程设计文件6.1 适用范围6.2 一般要求6.3 资格报审6.4 现状勘查6.5 方案设计6.6 工程概算第七章专项设计要求与提示7.1 原址重建工程设计7.2 迁移工程设计7.3 近现代文物建筑结构、设备改造工程设计7.4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必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设计7.5 锚固工程设计7.6 灌浆工程设计7.7 防风化工程设计7.8 防渗排水工程设计7.9 防洪工程设计7.10 防护棚罩设计7.11 油饰彩画设计7.12 壁画塑像设计第一章总则1.1为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规范文物保护工程申报文件的深度,保证勘察设计质量,制定本规定。

《古籍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古籍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古籍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按照“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的规定,在进行古籍修复工作之前,首先要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中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轮训,统一技术规范。

目前文化部及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陆续颁布《古籍普查规范》、《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等多项标准,极大程度地推进了古籍特藏保护修复行业的标准化进程。

为进一步推进馆藏古籍修复工作规范化,促进行业发展,近年由国家图书馆牵头起草古籍修复档案记录等几项文化行业标准。

一次完整的古籍修复过程,需要详尽、如实记录修复工作中各项操作对修复对象的所有影响,即用文字及影像资料详细描述修复对象在修复过程前后的状态。

并用统一的格式、标准的语言完整记录修复工作中所使用的材料、流程、技法、工艺,最大限度保存修复过程的完整信息,为下一修复周期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对古籍的安全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目的1.对于各收藏、修复单位:以既往经验及目前技术水平而言,若修复工作安全有效,同一修复对象进入下一修复周期往往需要数十乃至上百年。

完整的修复档案可帮助修复人员最大程度回溯古籍原始信息,在制定修复方案时有据可依,提高修复工作效率并保证处置措施安全,有效延长修复对象寿命;2.对于我国古籍保护修复行业:同一系列或相类似古籍由不同单位收藏、修复时,规范系统的修复档案便于业内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落实修复技术相关规范、统一质量核验标准,促进我国古籍修复技术发展。

此外,在同行业技术交流中,规范的文字、影像档案可提供专业的技术资料,促进经验交流,提升全行业技术水平;3.对中华古籍保护事业:规范统一的修复档案可为散逸海外的中华典籍提供真实可靠的修复依据,便于海外相关单位参考,有效保护中华典籍的同时,利于相关行业的国际间交流;4.对行业监管部门:表述规范、形式统一、内容详实的修复档案,便于行政管理及监管机构随时掌握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不足之处,根据各修复机构实际需求调整人员配置、工具材料派发等管理措施;5.对于其他相关工作:内容形式规范统一的修复档案,可为国内国际的相关科研工作、教材出版、会议研讨提供基础材料,统一标准的修复档案有利于修复案例的制作、展示,促进相关领域的科研及推广工作。

文物保护技术学导论

文物保护技术学导论

《文物保护技术学导论》一、课程名称:文物保护技术学导论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一年级本科生四、计划课时:36课时五、计划学分:2学分六、任课教师:刘成七、教学简介:本课程是文物保护专业一年级新生入学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

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最快速度了解文物保护专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感。

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文物保护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已经获得的成果,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与考古、历史、数理化等各个学科的相互交叉与融合关系,初步入门文物保护行业。

通过教学参观实地考察,了解实践中文物保存现状与保护方法、保护成果,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了解文物保护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地位,增强学生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热爱。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文物”在历史发展研究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第一节历史与现实一、稽古论今与展望未来1、人类起源与文明进程2、工业革命与环境、能源危机3、人类的明天会是怎么样的?二、历史发展、社会进步1、民族发展沿革与国家统一依据2、社会认同与和谐社会三、文化起源与文明交流1、民族自信心与文明之光相互照耀2、宗教思想的沿革与人类自身对生命的思考第二节历史学与考古一、主观意识与客观事实的相互作用1、考古的真实定义2、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相互关系二、考古实物与研究结果是历史学研究的物质基础1、建立在古代实物基础上的历史观才是可靠的2、历史学是具有时空概念的逻辑性思维三、文字记载与考古实物相互印证,增强说服力1、在考古成果中的文字记载与事件还原2、文献整理与实物对照研究的方式方法3、考古改写历史,纠正历史偏差第三节考古学与文物一、考古学的研究基础就是文物本身1、文物的定义2、文物的种类与历史承载二、文物的作用决定了它的存在价值1、文物见证历史2、文物蕴藏人类智慧3、文物本体信息与价值体系思考题:1、从历史学的价值观,谈谈历史对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9.《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解读

9.《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解读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解读来源◆文物健康评测◆文物本体修复保护◆文物预防性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十二五”专项标准◆承担单位:上海博物馆◆立项时间:2013.06◆结项时间:2015.07关系诊病治病防病核心预防性保护理念通过有效的监测、评估、调控、管理,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作用,使文物处于一个“洁净、稳定”的安全保存环境,达到延缓文物劣化的目的。

核心预防性保护方法◆从源头控制◆加强监测与风险评估◆实施调控措施◆温湿度控制应以湿度调控为优先◆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以有效、适度为原则,采用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措施核心预防性保护内容◆环境监测◆环境调控◆日常养护◆健康评测资质《可移动文物修复管理办法》◆相应业务范围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不具备该资质的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写预防性保护方案内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1.封面2.前言3.设计依据4.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5.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与评估6.工作目标7.具体措施8.实施进度9.保障措施10.经费预算11.各方签章12.附件1. 封面◆封面一: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封面二:具体方案名称◆封面三: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制信息表封面三封面三2. 前言2.1单位基本情况2.2 馆藏文物基本状况2.3 工作需求2.4 工作目标2.5 实施周期2.6方案编制委托情况2.1 单位基本情况◆名称◆级别◆地理位置◆地址◆……◆面积◆开馆年月◆历史沿革◆单位人数2.2 馆藏文物基本状况◆馆藏文物总数◆珍贵文物数量◆文物材质类别◆建筑概况◆展厅概况◆库房概况◆……2.6 方案编制委托情况◆委托单位◆设计单位◆委托时间3. 设计依据3.1 法律法规3.2 文件3.3 标准3.4 研究成果3.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2003年5月13日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3.2 文件◆《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文物局编制实施◆《国家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国家文物局编制实施◆地方相关文件◆博物馆相关文件3.3 标准◆《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文物运输包装标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气体扩散采样测定方法甲酸和乙酸的测定》◆《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气体扩散采样测定方法氨的测定》◆《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控制调湿材料》◆《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控制甲醛吸附材料》◆《馆藏文物防震规范》◆……3.4 研究成果◆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用技术研究(2006BAK20B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珍贵文物保存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10BAK67B15)》◆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控技术成果集成示范》◆……4.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4.1馆藏文物收藏和展示现状4.2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能力现状4.3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设施现状4.4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现状4.1 馆藏文物收藏和展示现状◆建筑/展厅/库房的功能与分布楼层、面积、分区◆收藏和展示文物情况数量、等级、材质◆文物主要病害状况4.2 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能力现状◆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等级、业务范围◆机构设置◆人员队伍◆场所和装备设施◆主要技术成果◆……4.3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设施现状◆环境监测设备及手段◆环境调控设备及手段微环境、小环境◆文物病害分析检测设备◆文物消毒装备◆文物养护设施◆文物防震措施◆展柜/储藏柜/囊匣等配置及运行情况4.4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现状◆职能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建设◆岗位与人员队伍配置◆管理实施5.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与评估5.1检测概况5.2温度和相对湿度5.3污染气体5.4光照水平5.5生物和微生物5.6藏展材料5.7评估意见5.1 检测概况◆检测时间◆检测人员◆检测对象◆检测环境因素5.2-5.6 检测方法◆便携式检测设备◆存储式连续记录仪◆在线式监测设备◆实验室采样分析5.7 评估意见◆检测结果与分析◆预防性保护现状评估◆现有优势◆存在问题6. 工作目标在“洁净、稳定”预防性保护理念指导下,根据评估意见提出项目总体目标,以及针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微环境调控、文物养护措施、文物藏展设施、文物防震、专用保护修复装备、预防性保护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具体任务、数量和周期。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WW/T 0025-2010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案编写规1 围本标准规定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案编写规的文本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案的编写。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 T 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馆藏纸质文物(paper collection)由收藏机构所收藏的,由纸及写印色料所构成的文物,包括“书籍、报刊、档案、图纸、地图、碑贴、拓片、纸币、文书、邮票等。

3.2消毒disinfection通过物理或化学法杀灭纸质文物上微生物、害虫等。

3.3清洗cleaning通过物理或化学法去除纸质文物上附着的污染物。

3.4脱酸de-acidification通过脱除纸质文物中所含的游离酸,使pH值处于适宜的围。

3.5加固reinforcement通过技术措施增加纸质文物的强度,提高其耐久性。

4 保护修复案文本容4.1 概述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案文本容主要包括:封面,各签章,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案编制信息表,前言,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保护修复工作目标,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风险评估,保护修复的工作量与进度安排,保护修复后的保存和使用条件建议,安全措施,经费预算与管理等。

4.2 封面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案封面包括封面一和封面二。

封面一是案文本的首封面,应按照附录A填写;封面二是案文本的扉页,应按照附录B填写。

4.3 各签章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案应有案委托单位、案编制单位和案参与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的签章并加盖公章;应有案编制负责人和案审核人的签章。

各签章应按照附录C填写。

4.4 保护修复案编制信息表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案编制信息表应按照附录D中的表D.1填写。

书馆藏书展方针的编制及其基本内容文档在线预览

书馆藏书展方针的编制及其基本内容文档在线预览
1978— ”
4 、地区名称与代码
采用GB/T 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作为地区代
码标准 。代码使用双字码 。常用代码及其对应名称举例如
下:CN 中国
US 美国 JP 日本
RU 俄罗斯
FR 法国
DE 德国 HK 香港
TW 台湾
五、术语和代码
5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名称和代码 采用GB 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作为文献类型 和文献载体类型分类标准 。代码使用双字码。 (1)文献类型代码表:
陈述方法 。 以学校院系学科专业设置为单位进行学科藏书分析实用本 方法 。要求对每个主题范畴指明以下事项: ①收藏目的或学位培养计划;
②学科主题分析 。依据《汉语主题词表》确定所需的主题词; ③收藏级别 。包括现有级别和目标级别;
④收藏的范围 。包括搜集的文种 、时期 、地区 、文献类型等; ⑤不予采选的主题范围或资料形式;
代 JG DA TB GJ YP SJ SP LY CP LX DY HD QT

名 称
检 索
档图 案表
古 乐缩 籍 谱微
缩 微
录 音
唱录 片像
电 影
幻 灯
其 它

胶平带 带片片

卷片
五、术语和代码
(2)文献载体代码表:
序号
1
234 5
6
代码 YS
SW LY LX
JD
QT
名称 印刷本 缩微 录音 录像 机读磁性 其
四、藏书发展方针的基本内容
5 、馆藏维护方针 。包括: (1)藏书复选和剔除的目的 、原则和标准。
(2) 馆藏评价 。确定馆藏评价的目的 、原则 、标准和方法 ,馆藏收 藏级别应成为评价的重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著录说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著录说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著录说明1.适用范围本著录说明适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的编制。

其他不可移动文物记录档案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2.主要依据及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03年第八次常务会议。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国务院,2001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国家文物局,1991年。

GB/T 11822-2000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T 9705-88 文书档案案卷格式。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1821-2002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GB/T 18894-2002 电子文档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 17678.1-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

《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试行规范》,国家文物局,2001年。

《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指标体系规范》(报审稿),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课题组,2003年。

3.卷盒封面、卷盒脊背、案卷封面、专用纸、卷内备考表3.1.卷盒封面内容包括:标题、图案、案卷题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称、立卷日期、监制单位。

3.1.1.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封面页眉)。

3.1.2.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3.1.3.案卷题名各案卷的名称。

本档案分为主卷、副卷、备考卷。

主卷包括:文字卷、图纸卷、照片卷、拓片及摹本卷、保护规划及保护工程方案卷、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卷、文物保护工程及防治监测卷、文物展示卷、电子文件卷、续补卷;副卷包括:行政管理文件卷、法律文书卷、大事记卷、续补卷;备考卷包括:参考资料卷、论文卷、图书卷、续补卷。

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技术参数需求

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技术参数需求
②柜体底板根据设计需要采用12mmE0级阻燃板,符合绿色环保标准。
③外包亚麻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布料颜色可根据需求或布展设计定制。
(5)密封胶条
①采用“0”型有机硅高弹性胶条。
③展柜空气交换率W0.5d-1o
(6)锁具
配置两套博物馆展柜专用按压锁。
▲(7)产品检验依据:符合国家标准GB/T3325-2017及GB/T3190-2023。(需提供有CMA或CNAS认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或扫描件并加盖公章)。
二、结构性能
(1)开启方式
①采用手动液压掀起,满足布展功能需求。开启时无震动和异响。
②展柜的开启方式设计合理,既满足灵活开启又方便文物入柜出柜便利的使用功能,一个工作人员也能轻松操作启闭。柜门开启角度满足文物安全存放要求,确保展柜开启和使用时的安全与便捷。使用功能满足人性化设计要求,通用安全性能要求符合DB4706.1-2005o
④防侵入:低反射夹层玻璃可根据文物的保护级别,选择不同防护强度的中间层材料,设计出适宜的玻璃结构。
⑤易清洁:低反射夹层玻璃表面经特殊工艺处理,形成易洁层,清洁更容易。
2
展柜净化调湿机
5m3

20
1、尺寸:W380^D350^H131mm
2、适用展柜:≥5m3
3、湿度范围:30%RH-70%RH
4、调控精度:±3%RH
四、玻璃要求
低反射玻璃
采用5mm+0.89mmSGP+5mm低反射玻璃。透光率》97%,隔绝紫外线295%,同时具有防爆功能,承受冲击力不小于50Kgo玻璃外观符合
GB15763.3-2009规定。
低反射夹层玻璃具备不反光、高透光、不偏色、有效阻隔紫外线、防侵入、易清洁六大性能。①不反光:低反射夹层玻璃,不反光、看得更清楚,近乎“裸展”般的观赏体验。低反射夹层玻璃反光率小于1.5%。

文物保护专业术语

文物保护专业术语

术语Terminology2015-6 *词条和词义参照(N)10/11 CCI Notes. Government of Canada, 1994(N+)根据N改编(G)Berger G. Conservation of Paintings. Archetype Publications, 2000(G+)根据G改编(M)Appendix L, Museum Handbook.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0(C)Stoner J, Rushfield R. ed. Conservation of Easel Paintings. Routledge, 2012(B)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WW/T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 国家文物局,2010(B+)根据B改编(S)Painting Conservation Catalog, Volume 2, Stretchers and Strainers. AIC. 2008(D)Mayer R. A Dictionary of Art Terms & Techniques. Thomas Y. Crowell Company, 1969 (R)Nicolaus K. Restoration of Paintings. KÖnemann. English ed. 1999(A)AIC. Definitions of Conservation Terminology. /(A+)根据A改编材料结构技法Material/Structure/Technique辅助支撑auxiliary support secondary support chassis复合支撑固定型内框strainer扩张型内框stretcher支撑条cross bar cross brace 对接butt joint搭接half-lap jointTT-bridle joint 榫眼mortise/groove 榫舌tenon/tongue 鸠尾榫接dovetail joint螺栓扩张内框expansion bolt stretcher斜角接mitre joint木楔key/wedge角支撑corner brace平纹plain pattern斜纹Twill pattern织边selvedge/selvage经纱warp纬纱weft固定折边tacking margin tacking edge 折边turn-over edge媒介介medium/binder原设计重现pentimento状况描述Description of Condition平面变形planar deformation 内框印stretcher mark stretcher crease割口cut划痕scratch折痕crease破洞hole/puncture 凿痕gouge绷力环tension garland 波纹cockling/ripple角波纹draw皱纹wrinkle脱空cleavage分层delamination起伏buckling隆起bulge凹陷dent弯翘warp起疱blistering磨损abrasion缺口chip浮起lifting松动loose剥落flaking缺失loss裂缝check裂开split开裂cracking龟裂cracks/crackle craquelure 干裂drying cracks drying crackle shrinkage cracks traction cracks 鳄鱼纹alligator cracks机械龟裂mechanical cracks老化龟裂age cracks蜘蛛网纹cobweb cracks羽毛纹feather cracks拱起tenting碗状变形cupping粉化chalking/powdering泛白Blanching Blooming efflorescence尘污grime表面异物accretion surface deposits发霉mold/mildew虫蛀蝇屎斑flyspeck水渍water mark/tide line外框磨损frame abrasion保护和修复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过度清洗over cleaning擦洗伤skinning补底filling/infill 补色inpaintingoverpaint。

博物馆青铜文物保护技术手册

博物馆青铜文物保护技术手册

博物馆青铜文物保护技术手册一、青铜文物概述青铜文物是博物馆收藏的重要类别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青铜器是由铜、锡、铅等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因其独特的材质特性和制作工艺,成为反映古代文明的重要实证。

青铜器的保护和修复是确保其长久保存并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关键。

二、文物采集与运输采集青铜文物时,应关注文物的来源、时代、工艺、材质等信息,为后续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文物安全,避免磕碰、挤压和振动,对于大型青铜文物,应制定专门的运输方案。

三、文物保存环境青铜文物的保存环境对其长久保存至关重要。

理想的环境应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灰尘和有害气体等因素,以防止青铜文物的锈蚀、老化、破损等损害。

博物馆应配备先进的空气净化装置和环境监测系统,确保文物的保存环境。

四、文物预防性保护预防性保护是指在文物发生不可逆损害之前采取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对青铜文物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预防性修复等。

通过实施预防性保护,可以有效地延长青铜文物的寿命,并确保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完整传承。

五、文物修复技术青铜文物的修复技术包括:清理、加固、焊接、铸造、翻模复制等。

修复过程中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尽量保持文物的原貌和历史信息。

同时,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青铜文物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数字化保护数字化保护是对青铜文物进行永久保存的重要手段。

通过三维扫描、数字摄影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取文物的详细数据,为研究、修复和展示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此外,数字化保护还可以提高文物的可访问性和可共享性,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七、展示与利用青铜文物的展示与利用是发挥其价值的重要途径。

博物馆应通过举办展览、制作专题节目、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向公众展示青铜文物的魅力,提高公众对文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利用青铜文物开展学术研究、教育活动和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八、安全与法规博物馆应建立健全青铜文物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文物保护技术规范

文物保护技术规范

文物保护技术规范导言:在日益发展的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中,文物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文物的保存和传承,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文物保护技术规范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文物保护的角度,重点探讨文物保护技术的规范内容和应用方法。

第一节:文物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文物保护是指对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进行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其遭受自然环境、人为活动和时间变迁等因素的损害和破坏。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使后代能够了解和欣赏前人的智慧和创造。

第二节:文物保护技术规范的起源和发展文物保护技术规范是在多年的实践积累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和修订而得。

这些规范涵盖了文物的移动、修复、展示和保管等各个环节,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方法来保护文物。

第三节:文物保护技术规范的内容和要求1.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文物保护技术规范应遵循保护为主、科学、合理、可行、可持续的原则,并统筹考虑文物的历史价值、材料特性和社会需求。

2. 文物保护的技术要求:根据文物的特点和保存状态,制定合适的保护方案,包括文物环境控制、灭虫防腐、防火防盗等技术要求。

3. 文物保护的修复原则:修复工作应以真实、可追溯、可控制、可恢复为原则,尽量保持文物的原貌,避免过度修复或偏离历史原貌。

4. 文物保护的展示与利用原则:展示和利用文物应坚持科学化、教育化和艺术性的原则,尊重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审美情感。

第四节:文物保护技术规范的应用与监管1. 文物保护技术规范的应用:文物保护技术规范应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修复机构和文物展馆等各个环节,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2. 文物保护技术规范的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文物保护技术规范的监管和落实,建立专门的检查机制和评估体系,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和文物的安全保护。

第五节:文物保护技术规范的创新与发展1. 文物保护技术的创新应注重对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规范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规范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规范众所周知,文物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瑰宝,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为了保护和修复文物,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将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原则、方法和要求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原则1.1 保护优先原则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首要原则是保护优先。

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原物的历史面貌和特征,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构造和组织。

修复过程中的干预应该最小化,尽量还原原物的本来面貌。

1.2 科学性原则文物保护与修复应以科学为导向,严谨地遵循与修复相关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

修复工作应基于文物本身的物质属性和历史背景,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

1.3 综合性原则文物保护与修复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文物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历史背景等多个因素。

修复工作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等,需要通过协作和交流来达到最佳效果。

二、文物修复的方法和要求2.1 考古与文物保护在文物保护和修复之前,必须进行考古工作,以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特征。

考古工作包括勘探、挖掘、记录和研究等环节,可以为后续的文物修复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2.2 成分分析与检测在文物修复工作中,成分分析与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文物样本的分析和检测,可以确定文物材料的成分和组成结构,进而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和材料。

2.3 原物保护与修复文物的原物保护是指保持文物的原状,防止进一步的损害和破坏。

原物保护的主要方法包括环境控制、定期检测和维护等。

同时,文物的修复工作也应遵循保护优先原则,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和特征。

2.4 材料选择与修复在文物修复工作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应根据文物的特征和修复的需求,选择与原材料相近的材料进行修复。

修复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和稳定性,不能对文物本身产生损害。

2.5 文物修复的记录和展示文物修复完成后,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文物资料的整理。

文物保护名词解释

文物保护名词解释

文物保护名词解释文物保护是指以各种政策和技术措施,保护、修复、恢复、利用和管理社会、宗教、文化遗产以及其他古迹和文物的行动。

文物保护工作是人类承载着历史延续的重要责任,也是对社会进步发展贡献的重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文物保护相关的术语,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物保护概念。

文物:文物是社会、宗教、文化遗产和其他古迹或物件,它们有着历史意义,并反映出人类智慧和经历的成果。

文物保护的目的是以最佳文物状况保存、保护文物,以便将其作为社会的文化遗产传承到未来。

保护:保护是指将文物保护、修复、恢复到最佳状态,并保持原有状况的过程。

保护的重要性在于可以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原始状态,从而保持文物的历史记忆。

修复:修复是指恢复文物物理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以及恢复文物原有外观和材料状况等工作。

修复可以让文物恢复为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文物。

恢复:恢复是指根据可用历史资料和调查数据,通过调整文物或物体外形、颜色,将其恢复为近似原有状态的过程。

这种恢复工作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恢复文物,从而保护文物的历史意义。

利用:利用是指通过合理利用文物,将文物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的过程。

通过利用文物,可以将文物发挥出最大的教育、科普、经济、旅游、文化等社会价值。

管理:管理是指对保护、修复、恢复、利用等行动,进行有序的规划、采取措施,并对其进行统一的监督、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有效组织文物保护过程,并使文物保护更加有序、有效、可持续。

文物保护是人类拥有历史、文化的重要责任,也是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物保护术语的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物保护概念,从而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记忆。

文物保护要求我们采取各种文物保护措施,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恢复和利用,以确保文物可持续发展,并将历史文化传承给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WW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WW/T XXXXX—XXXX文物数字化保护核心元数据Core Element Set for Cultural Heritage(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7-03-10)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元素集说明 (2)5 核心元素表 (3)6 元素及其修饰词定义 (6)6.1 文物类型 (7)6.2 名称 (7)6.3 文物识别号 (8)6.4 所在位置 (9)6.5 创作 (10)6.6 材质 (12)6.7 工艺技法 (12)6.8 计量 (12)6.9 描述 (14)6.10 题识/标记 (14)6.11 主题 (14)6.12 考古发掘 (15)6.13 级别 (16)6.14 现状 (16)6.15 来源 (17)6.16 权限 (18)6.17 展览/借展史 (18)6.18 数字对象 (20)6.19 相关文物 (22)6.20 相关知识 (23)参考文献 (25)前言本标准参考国际文物通用元数据标准以及国内文物普查系列标准及规范制定。

本标准为文物数字化保护行业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珑,张俊娥,王亚林,冯英,张岩,王燕。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文物数字化保护核心元数据1 范围本标准是对文物数字化保护中不同类型文物资源基本特征进行描述的元数据标准,是根据文物资源的共同特点确定的元数据集合。

本标准仅定义文物元数据的核心元素集,作为各领域元数据互操作的一个基础元素集,适用于各类文物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描述。

在基于特定需求的具体项目或应用中可以增加额外的限制、规则和解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文物保护技术手册

文物保护技术手册

文物保护技术手册第一章概述文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与价值。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物,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在保证其原始性和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和保存。

本手册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物保护技术,并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供从业人员参考。

第二章材料保护1. 环境控制:文物保存的环境条件十分关键,恶劣的环境会导致文物腐烂和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保持一个稳定的环境。

具体方法包括安装空调系统、使用湿度调节器和降低光照强度等。

2. 清洁保护:定期的文物清洁工作可以防止尘埃、细菌和虫害的侵扰。

清洁过程应注意选用适当的清洁剂,避免对文物产生化学反应。

同时,要使用柔软的刷子、毛刷或喷枪进行清洁,避免刮伤或磨损文物表面。

3. 水患预防:文物在暴雨和洪水等自然灾害中容易受损,因此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这包括将文物展示柜放置在高处,安装自动泵排水系统,以及定期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存在水患隐患。

第三章修复技术1. 拼接修复:对于文物的破损与断裂,我们可以使用拼接修复技术来恢复整体。

首先,需要进行断面的匹配,然后使用适当的胶水或粘合剂进行粘接。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的胶水或粘合剂应该与文物材料相容,不会对其产生损害。

2. 补缺修复:文物表面的磨损和缺失可以通过补缺修复来修复。

使用适当的修复材料进行填补,并利用仿制技术还原缺失部分的形状和纹理。

修复后的文物应与原文物一致,观察者很难察觉到修复的痕迹。

3. 清理修复:有些文物表面可能被附着物覆盖,这就需要进行清理修复。

使用适当的溶剂或擦拭液来去除污垢,但要注意不要对文物表面产生化学反应或损坏。

清理过程应细致而轻柔,保证文物完整性。

第四章数字化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保护已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数字化保护可以通过三维扫描、摄影、X光、红外线等技术手段将文物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以防止文物在修复过程中的意外损坏或丢失。

数字化保护还允许人们通过虚拟的形式来欣赏和研究文物,推动了文物保存和传播的发展。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设计编写要求规范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设计编写要求规范

WW/T 0025-2010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的文本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 T 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馆藏纸质文物(paper collection)由收藏机构所收藏的,由纸及写印色料所构成的文物,包括“书籍、报刊、档案、图纸、地图、碑贴、拓片、纸币、文书、邮票等。

3.2消毒disinfection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纸质文物上微生物、害虫等。

3.3清洗cleaning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纸质文物上附着的污染物。

3.4脱酸de-acidification通过脱除纸质文物中所含的游离酸,使pH值处于适宜的范围。

3.5加固reinforcement通过技术措施增加纸质文物的强度,提高其耐久性。

4 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4.1 概述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主要包括:封面,各方签章,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前言,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保护修复工作目标,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风险评估,保护修复的工作量与进度安排,保护修复后的保存和使用条件建议,安全措施,经费预算与管理等。

4.2 封面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封面包括封面一和封面二。

封面一是方案文本的首封面,应按照附录A填写;封面二是方案文本的扉页,应按照附录B填写。

4.3 各方签章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有方案委托单位、方案编制单位和方案参与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的签章并加盖公章;应有方案编制负责人和方案审核人的签章。

各方签章应按照附录C填写。

4.4 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应按照附录D中的表D.1填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编号:20173682-T-453
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名称:《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基础术语》
标准级别:国家标准
编制日期:2020年4月24日
《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基础术语》(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9)提出,经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17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申请立项名称为《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基础术语》,项目编号为20173682-T-453。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馆藏文物由于本身的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及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导致和加速了文物材质自身的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变化,面临严重腐蚀,如何更科学有效的延长馆藏文物寿命、保护糟朽腐蚀的文物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针对馆藏文物开展的保护修复技术目前很多,但存在技术术语定义交叉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开展保护修复基础术语的研究工作,理清保护修复流程中基础术语的准确定义,能够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保护修复工作记录、保护修复档案制作及文物保护工作中涉及文物保护技术的基础术语表述等工作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三)主要工作过程
(1)2017年12月国家标准制定计划下达后,在TC 289秘书处的组织下,成立了标准起草组。

(2)2018年1月-2018年12月,标准起草组多次召开了工作组内部研讨会,查阅了WW/T 0006-2007 古代壁画现状调查规范、WW/T
0031-2010 古代壁画脱盐技术规范、WW/T 0014-2008 馆藏丝织品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WW/T 0007-2007 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WW/T 0008-2007 馆藏出土竹木漆器类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等重要资料,从中抽象概括出各类文物保护技术中具备普遍性的术语以及各类文物保护的专用术语,确定了标准中所涵盖术语的条目和基本含义。

(3)2019年1月-2019年12月,对标准中全部的术语条目进行定义的查阅和编写,期间多次邀请业内专家对术语及定义进行讨论和确认,并对标准技术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一)编制原则
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内容。

(二)标准主要内容与确定论据
1.标准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基础术语的基本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保护修复工作记录、保护修复档案制作及文物保护工作中涉及文物保护技术的基础术语表述。

2.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
起草组首先通过资料研究,提出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基础术语应包括一般术语和专用术语两类。

其次,对各类馆藏文物保护中涉及到的一般基础术语进行定义;对专用术语按照材质分别定义,针对壁画文物、丝织品文物、石质文
物、竹木漆器文物、金属质文物、纸质文物、陶瓷质文物等保护过程中使用的特殊保护技术术语给出定义。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基础术语的基本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保护修复工作记录、保护修复档案制作及文物保护工作中涉及文物保护技术的基础术语表述。

(2)一般术语:规定了灭虫、灭菌、科学分析、病害调查、除尘等通用型的术语和定义。

(3)专用术语:按照壁画、丝织品、石质文物、竹木漆器文物、金属质文物、纸质文物和陶瓷质文物分别给出各类文物保护技术的专用术语和定义。

(4)索引:给出汉语索引和英文对应词索引。

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本标准为首次自主制定,不涉及国际国外标准采标情况。

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本标准有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意见。

六、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七、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为首次针对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基础术语的国家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建议率先在参与标准制定的文物管理机构中应用实施,再逐渐推广到行业内其他管理机构实施本标准,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好的改进建议反馈起草组以便进一步对本标准修订完善。

在技术上,在标准实施过程中,按照本标准中给出的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基础术语的定义,逐步对现行的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保护修复工作记录、保护修复档案制作及文物保护工作中涉及文物保护技术的基础术语表述进行规范,尽可能实现规范化和一致性。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不涉及对现行标准的废止。

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基础术语》标准编制工作组
2020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