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合集下载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引言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对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从政策导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探讨相关问题。

政策导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明确的政策导向。

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鼓励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包括放宽户籍制度、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大土地供应等措施,以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

,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土地利用城市化建设离不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政府在土地供应上要平衡好城市和农田的关系,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和农田保护区,确保农田面积不减少。

,要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避免盲目扩大城市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

政府要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系统、电力供应等设施。

,要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各类设施,提高城市的便利性和宜居性。

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城市建设,还要关注城市的经济发展。

政府要鼓励发展城市产业,吸引优质企业进驻,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要注重农村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

政府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要推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社会保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还要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质量。

,要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结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明确政策导向,优化土地利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被赋予了时代的重任,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可选道路,全国各地当前都在积极探索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出现诸多问题,有效化解这些时代性问题,必须深入到乡村社会的经验逻辑中,通过经验的比较分析,探索适合各地发展的多元新型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建议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加快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战略实质与战略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标志、动力和必由之路。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那么没有新型城镇化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聚集(产业、人口聚集)。

通过聚集产生较高的经济、社会、文化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不断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张、不断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以空间换财富、以空间换速度、以空间换资源、以空间换生态”。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深层问题新型城镇化进程面临着城镇化进程滞后、工业化进程、城市规模不足、城市粗放型增长、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管理公共服水平低等这些许多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城镇的聚集度不够,城镇体系不合理,规划建设管理粗放聚集度不够,体现在产业和人口的聚集两个方面。

城市的聚集度和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市地位不相匹配,从根本上没有形成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观念制约和体制制约依然严重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讲,长期以来,加快城市发展观念相对滞后,人们对于新时期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造成体制性约束也比较严重。

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李兵2013年第7期——经济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鄂州市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将按照科学发展一步到位、“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全域规划为引领,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生态文明为标准,以综合改革为动力,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具有时代特征、鄂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争创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城市。

一、强力推进产业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牢固树立产业是“强市之本、发展之源”的理念,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培育产业体系,夯实经济基础,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构建城镇体系,优化重大产业布局,推动生产要素向重点发展区域集聚,加快壮大产业规模,着力培植一批奠定鄂州产业基础的百亿产业乃至一两个主导鄂州经济的千亿产业。

一是做大做强工业。

坚持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

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建材、能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推动钢铁产业降本增效、闲置产能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改造升级,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环保、低耗、节能的新型建材产品,建设华中地区工程塑胶生产中心。

积极争取鄂州电厂三期项目建设,提升能源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提高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

推动轻纺服装产业打造自主品牌,扩大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抓住中海油LNG项目建设机遇,发展天然气热、冷两条产业链及设备制造产业,建设中部清洁能源基地。

依托鄂信钻石、镁里镁等企业,发展高性能新材料,建设华中新材料基地。

全面提高环保标准,以巨大的市场拉动力发展环保制造、环保设计、环保服务,建设环保产业基地。

二是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若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现就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为重点,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和发展以南昌为核心的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构建沿沪昆线和京九线城镇密集带,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更加重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城镇的内涵式发展和质量品位的提升,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走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围绕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居民素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城镇,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一体化发展。

以加快推进示范镇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坚持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25•【字号】渝府发〔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22年1月25日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2022年1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高水平构建城镇化空间格局第一节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二节提升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第三节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第四节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第五节推进以区县城区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第六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第四章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第一节全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第二节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节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第四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第五章高品质建设现代大都市第一节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第二节加快城市绿色化转型第三节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第四节彰显城市人文化温度第六章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第一节提升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水平第二节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第三节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第四节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第七章高标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第一节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第二节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第三节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第四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八章高要求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深化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第二节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投融资机制第三节完善城市住房体系第四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坚持党的领导第二节强化组织协调第三节强化政策协同保障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第五节凝聚规划实施合力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有关要求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创新发展理念 推进新型城镇化

创新发展理念  推进新型城镇化

创新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构建新型城镇化价值体系构建四层结构新型城镇化体系。

站在中心城市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通过流域水治理等综合的生态建设手段打造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中心区、以县域经济为主的特色经济产业聚集区、以镇域经济为主的特色镇、以美丽乡村为主的特色农业示范区,建立四层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并实现四层结构的有机结合,引领新型城镇化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避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因区域发展不协调、重复建设、产业同质化等区域发展不经济造成的生态损耗。

推动新型城镇的四化融合发展。

实现以工业化为动力,以农业化为基础,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手段的“新四化”的高度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智慧生态、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文化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四化高度融合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四生有机结合。

形成“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的“四生”有机结合,从精神层面、文化价值层面,带动地区文脉、打通商脉,研究文象、搭建载体,研究产业构建产业集群及产业基地,实现宜居、宜业、宜商的产业化体系和新型城镇化的产城融合体系,实现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深度结合。

二、打造区域发展内生动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想真正从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过度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阶段,需要从区域顶层设计入手,深入挖掘该区域资源禀赋、产业要素的经济价值、区域价值、战略价值,结合区域大趋势、国家大环境,谋划区域创新发展路径、寻找动力源、培育新载体、打造增长极,推动地区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功能优势、价值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链群,通过全产业要素的集聚带动区域的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通过系统性规划研究和结构性金融运作策略,把资源、资产、资本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城市、社会、生态环境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国务院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加快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促进我省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主战略,按照“遵循规律、道法自然,试点示范、创新驱动,补齐短板、重点突破,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原则,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城市群和城镇组群为主体形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十三五”期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城镇建设不“摊大饼”、多“蒸小笼”,促进组团式、紧凑型、集约化发展,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制度。

围绕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地方政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体责任,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全面放开省域落户限制,贵阳市需加快制定完善非户籍人口落户方案。

到2020年,努力促进3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

(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排名第一位的省直部门为牵头部门,下同)(二)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文:----------------------------------------------------------------------------------------------------------------------------------------------------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抓紧行动、改革探索,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对扩大内需的主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

为总结推广各地区行之有效的经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

统筹规划、总体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城镇化问题,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充分发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经验,带动全国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5.06•【文号】•【施行日期】2022.05.0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2022年5月6日)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要求。

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作为示范地区重点发展,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县城建设;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制度环境等方面职责。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发展的衔接配合。

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守住历史文化根脉,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防控灾害事故风险,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陕西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陕西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陕西省加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行方案为深入贯彻中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布署,扎实推进以人为关键旳城镇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加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发改规划〔〕1098号),结合本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行方案。

一、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加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增进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旳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1年以上和举家迁徙旳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

各市要深入完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

西安市主城区要全面贯彻“三放四降一兼顾”等户籍改革举措,深入减少落户门槛。

各地要推出更多有含金量旳支持政策,深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大中都市要坚决取消购置房屋、投资纳税等不合理旳落户限制。

鼓励各地逐渐将社保、医疗、教育、就业服务等内容纳入居住证管理范围,提高含金量,逐渐实现“一证通”,保证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国标,享有旳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国标。

全省实现进城落户60万人以上。

(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二)全面贯彻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双挂钩”政策。

加紧贯彻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状况,动态调整有关转移支付措施,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旳资金奖励力度。

出台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旳实行细则,按照大中小都市协调发展规定,实行差异化进城落户人口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原则,优先保障落户人口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结合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状况,调整完善土地运用计划指标分派措施。

(省财政厅、省国土厅分别负责)(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坚持“两为主”,贯彻“两纳入”,实行以居住证为重要根据旳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把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就学纳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本省“双高双普”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全面贯彻免学费教育,统一城镇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既有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加快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016〕8号文件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坚持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多元特色的广西新型城镇化道路。

结合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政策,继续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加快改革创新,发挥好试点的牵引作用;抓好自治区级示范城镇、特色小镇建设和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完善部门联动、市县推动、上下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工作推动机制,推动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确保如期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二、主要目标推动全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城镇布局更加优化,城镇模式集约高效,城镇综合承载力明显提高,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镇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到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等牵头负责,自治区统计局负责数据统计)三、主要任务及分工(一)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桂政发〔2015〕8号),督促各地抓紧出台具体实施细则。

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合理确定南宁、柳州市落户条件,有序放开桂林、玉林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其他设区市、县级市、县城和建制镇的落户限制。

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稳步推进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相关领域配套改革,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山西省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6年)

山西省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6年)

山西省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全省城镇化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廉洁和安全发展,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总体布局,加快推进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资源环境集约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推动山西新型城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更稳更好更快发展,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点面结合、统筹推进。

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一体化,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质量全面提升的局面。

充分发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经验,带动全省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

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加强与中央部委沟通衔接,强化国家政策落实,强化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推动户籍、土地、财政、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

加强部门与各市县政策联动,推动各级政府加快出台一批配套政策,确保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地生根。

补齐短板、重点突破。

加快实施“一融双新”工程,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发展和新型城市建设,瞄准短板,加快突破,优化政策组合,弥补供需缺口,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二、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中小城市的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太原市和大同市城区的落户限制,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采煤沉陷区居民、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加快制定公开透明的落户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落户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7.12•【分类】问答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答记者问《“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公开发布。

为了解《实施方案》有关情况,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同志。

一、请问出台《“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背景和主要考虑是什么?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需求潜力所在,对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近十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就。

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确立。

到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5,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与此同时,城镇化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动力和问题挑战并存。

为推动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推动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12•【字号】鲁政办字〔2021〕125号•【施行日期】2021.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12日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显著提升城镇发展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水平,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新型城镇化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丰富内涵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城镇化,必须深刻理解新阶段、新要求、新使命赋予城镇化建设的新内涵。

聚焦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聚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鲜明导向,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强大国内统一市场,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增长极;聚焦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扎实迈向共同富裕;聚焦城乡发展规律,充分尊重人民意愿,遵循自然历史进程,遵从资源生态环境约束,积极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新路径。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x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x第x次党代会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要求,按照《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x〔x〕195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落实x、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推进各项试点改革,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规划引领,创新发展。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着力推动城乡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创新,实现城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个性发展。

(二)区域协调,城乡统筹。

坚持全县“一盘棋”理念,发挥沿黄城市带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城镇发展新路子,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三)生态优先,绿色低碳。

落实生态立区战略,着力推动城镇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循环利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保护绿水青山,守住发展底线,积极创建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

(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

深化户籍、土地、投融资、城市管理体制等改革,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科学合理建设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构建新型城镇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五)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落实脱贫富民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产城、产镇、产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主要任务(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实行居住证管理,建立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11.09•【字号】金府发〔2015〕23号•【施行日期】2015.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金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金府发〔2015〕23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单位:《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已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15年11月9日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金山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教育资源增长的需求,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机制与模式,特制订本方案。

一、改革基础(一)区域定位作为上海市新型工业化专项改革试点区,金山区在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综合保税区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27项重点工作中领衔改革试点,积极为上海响应长三角国家战略部署、在更加开放的格局中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积累经验。

2014年,金山区成为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积极探索特大城市郊区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打造大都市郊区城镇化样板,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镇化改革经验和发展模式。

在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上海市新型工业化专项改革试点中,金山区政府把改革放在突出地位,提出“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金山教育要在两项改革试点中,积极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为改革试点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提供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经验与模式。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宛政〔2017〕1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宛政〔2017〕1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宛政〔2017〕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62号)和中央、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现结合南阳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委十次党代会、市委六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引领、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市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突出绿色打底的现代化山水田园城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带动作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2.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6%,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180万人。

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农业人口市民化30万人。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论文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论文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论文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作用的认识,明确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和原则,确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我国已步入中等总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均衡,尤其就是城乡差距量小范围广,差距就是潜力,未来几十年最小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城镇化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就是扩大内需的最小潜力所在,也就是未来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小后劲所在,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主动鼓励城镇化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必须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

如何发展新型城镇化,目前全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我认为,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作用的认识,明确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和原则,确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一、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促进作用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也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新型城镇化就是全面投入使用小康社会的内在建议。

十八小明确提出了“全面投入使用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必须同时实现全面小康目标,重点和难点还是在农村。

必须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新型城镇化就是必由之路。

只有大力推进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可以不断增大地区之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以及相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总收入差距,就可以为经济长期稳定较慢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源泉,就可以更有力地缔造就业机会、推动人口迁移、调整产业结构,就可以更有效地助推工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深化对外开放,从而为投入使用“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经济繁荣、社会更加人与自然、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开拓道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4.08•【文号】发改规划〔2021〕493号•【施行日期】2021.04.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发改规划〔2021〕493号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经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4月8日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重要部署,现提出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二、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协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一)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

各类城市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落户条件,坚持存量优先原则,推动进城就业生活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城的人口等重点人群便捷落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摘要】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布局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诸多问题。

寿光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实现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同时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关注。

关键词】城镇化,系统设计,科学发展,问题
2009 年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寿光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地带,经济发展相对
迅速,城镇化发展进程相对较快,在城镇化进程中积累了些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故以寿光为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通过对寿光城镇化进程的调研,为黄河三角洲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高起点系统设计
寿光市把城镇化工作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有力抓手,按
照“全域寿光”的规划理念,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打破行
政区划界限,编制全市“迁村并点”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村左右的时间,将该市975 个行政村合并成300 个左右的农村
庄布点和搬迁时序,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争取用5年新型社区。

到目前,共计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 2.88 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98 亿元。

分类规划梯次推进结合新一轮土地修编,组织发改局、建设局、规划局、土管局、民政局等多个部门联动,
制定了小城镇建设3 年提升计划,即根据各镇基础状况的不同,把全市9 个镇分为三类,对三类乡镇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标准要求,实行分类推进、同台竞争,分三年完成全市9 个镇的小城镇建设提升工作。

在推进过程中,采取抓强帮弱促中间的工作思路,把发展基础较好的个镇作为示范镇,按全国重点镇标准提升,确保年内高标准
次到位,建成全市的样板镇;把3 个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
镇作为重点帮扶镇,在财力、技术、项目、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按潍坊市重点镇标准提升;同时,对其余3 个镇全面加压,推动产业发展,按省重点镇标准提升。

为全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该市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
策,引导迁村并点工作顺利开展。

在全市上下营造出“重农村社区建设,帮农村社区开发,抓农村社区管理”的良好氛
围,形成了观念引领,政府推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全方位整体推进
坚持高点定位,完善城乡规划。

自2001 年以来寿光市
先后进行了四次乡镇区划调整,及时将小城镇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和产业园区及其它专业规划全部纳入了县域总体规划范畴,实现了全市城镇总体规划和重要专业规划全覆盖体系。

一)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城镇。

在城镇化建设进
程中注重发挥各镇(街道)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不搞统
模式,着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国家级的思路,在小清河北岸规划了15 平方公里的旅游景区和高档社区,拓展了城镇发展空间;洛城街道紧紧抓住市区东移的有利时机,以体育中心、农展馆等重点项目为拉动,建设弥河新区,打造“城市会客厅” 。

重点镇――羊口镇按照建设滨海新城市,打造寿光次中心二)坚持产业带动,夯实建设基础。

寿光市坚持把产
业发展作为小城镇建设的着力点,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重点规划建设了羊口、侯镇、田柳、台头四个工业项目区,目前该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00 家,其中70%以上落户在城
镇,羊口的海洋化工、侯镇的木材加工、台头的防水卷材、田柳的精细化工、洛城的棉纺针织等产业,都形成了一定规
模和优势。

实施特色农业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产业化经营带动小城镇发展。

三)坚持设施先行,促进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寿光
市积极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突出城、镇、村三个节点,统
筹推进城郊村向城区集中,镇郊村向镇区集中、周边村向
心村集中,加快构筑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新格局。

坚持农村
公用基础设施项目优先投向中心镇和城镇组团,建成了一大批城镇交通、通讯、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在水、电、路、公交、有线电视等领域基本实现了“村村通” ,镇区主要道路硬化率、亮化率均达到100% ,城镇形象和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三、多举措科学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的浪潮中,山东寿光按照“全域城镇化”
的发展理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化产业支撑,坚持均衡发展,使公共服务和资源普惠城乡,走出一条具有寿光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在全省2012 年度城镇化监测评价中,寿光城镇化质量指数为79.08%,在31 个县级市中位居第二。

一)多元投资,强力支撑。

一是在各镇加大财政投入
的基础上,设立了小城镇建设专项扶持基金,由市财政每年出资1000 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

二是出台了《关于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意见》,制定了土地经营收益返还等优惠政策,同时由市财政拿出9500 万元有偿资金进行扶持,鼓励各镇设立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实行融资、建设、偿债
三位一体”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投资经营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经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新农村建设、公益服务等项目,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确保每个镇投资达到5000 万元以上。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运用合资合作、BOT 等市场化手段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城镇建设。

二)产业支撑,持续发展。

城镇化离不开产业支撑,
有了产业支撑,百姓收入才有保障,生活才能幸福,城镇化才能可持续。

寿光在把握住农业传统优势的同时,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项目,合理布局服务业项目,保证了农业优势根深蒂固、工业发展强劲有力、第三产业枝繁叶茂,用强大的产业,支撑着城镇化的健康推进。

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城乡一体化仅是寿光城乡一体发展其中之一,如群众文艺大汇演、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城乡公交一体化等。

近年来,寿光在群众最关心、利益最直接的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生态等社会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并注重资源向农村倾斜,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百万群众共同享受到发展成果。

四、问题与启示
一)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协调发展。

目前,乡镇政府
部门撤销了专门的城建管理机构,乡镇政府缺少了一个城镇
建设的职能管理部门,导致城镇化建设缺乏统一协调,出现顾此失彼、效率不高的现象。

就目前工作需要来看,县乡政府部门确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城镇化建设还是必要的。

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在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
化发展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提升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逐步形成高起点、高品位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二)打造特色,构筑功能互补型的城镇体系。

县级城
市与乡镇级城镇在功能、结构、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与分工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注重做好以下两点:一是从传统、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角度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小城镇。

小城镇的建设要考虑到传统、现在和未来。

特别要预测未来的发展,按照将来而不是现在的需要进行规划。

应当从整体上高水平、高起点看待小城镇建设,要超前规划,使小城镇有广阔的发展的空间。

二是从资源、产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交通等综合因素来考虑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不能只是考虑单一的因素,根据这些综合因素来统筹设计不同的城镇规模。

特别是从以乡镇企业为基础的城镇向以产业为基础的城镇转变,突出城镇的产业特色。

?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小城镇体系。

而不是建立小而全的小城镇。


(三)优化劳动力转移,突出城镇的极点效应。

从目前
寿光实际情况看,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存在离乡不离土、离土不离乡的情况。

由于寿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早,种植业发达,大量外地农民进入寿光从事农业劳
动,许多本地农民则围绕疏菜种植从事相关服务业、制造业,寿光市常驻居民远大于当地居住人口,为当地商业、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上,以城镇居民的集聚为契机,促进城镇化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发挥极点效应,将城镇做实,避免城镇化进程的空洞化现象。

(四)时刻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防止不计环境成本。

寿
光地处环渤海湾地区,盐化工业发达。

在以产业聚集促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特别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将建设美好城市作为第一要务,宁可牺牲速度,不可牺牲环境。

不但杜绝产生新的污染源,而且要加强对原来污染源的治理。

政府部门应将环保作为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首要考核指标,使城镇功能不断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注:本文是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引进急需人才项目
《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化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