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风邪、暑邪、火(热)邪为阳 六淫 (阳)
寒邪、湿邪为阴 饮食居处,情志失调(阴)
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阴阳偏盛
阳胜则热——实热证 阴胜则寒——实寒证
“邪气盛则实”
阴阳偏衰
阳虚则寒——虚寒证 阴虚则热——虚热证
“精气夺则虚”
阴阳消长
正常
相互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
其相反方向转化。
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条件: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
反”。
自和与平衡
自合——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 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平衡——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 体均势状态,即阴阳协调相对稳定的状态。
手
阳
表
上
左
外 侧
腰 背
背
胸
六 腑
心 肺
足 三 阳
经
手
阴
内
下
右
内 侧
胸 腹
腰
腹
五 脏
肝 脾 肾
足 三 阴
经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 升降相因,相反相成
降、入(阴)
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人
体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变动
木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土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 哭 咳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五行的制化与胜复
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五行的母子相及
①② 中按 医摩 基手 础法
提提纲纲
③④ 经头 络痛 腧失 穴眠
⑤⑥ 颈脊 肩柱 腰保 背健
内容
阴阳
中医基础 ※思维
五行
脏腑
气血津液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
➢
辨 证 论 治
整 体 观
思考
阴 阳
思考
五 行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的概念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的概念
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
达
阴阳对立
到 相
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 对
阴阳互根
的 动
态
阴阳消长
平 衡
阴阳运动的形式
。
阴阳转化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于疾病的防治 ❖归纳药物性能 (四气、五味、升降)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对立制约
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
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
为 胜负。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
互根互用
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
以 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
畴 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 用的 特点。
交感与互藏
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引申ຫໍສະໝຸດ Baidu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
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分类
依据:五行属性
方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 统;
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
●阴阳的含义:是对 自然界相互关联的 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的基本特征(属性归 类):
阳
运动 外向 上升 温热 明亮 无形 兴奋 的的的的的的的
阴
相对 静止 的
内收 的
下降 的
寒凉 的
晦暗 的
有形 的
抑制 的
阴阳的特性
阴阳的特性:
相关性: 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
须是 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 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
即 相互发生作用。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 化的根源。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
含 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消长
消长含义: 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形式:
此长彼消 与制约相关
此消彼长 此长彼亦长
与互用相连 此消彼亦消
为中心的 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自然、人体、时)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自然界 五行
五色 五音 五味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木青 角 酸 生 风 东 春 火赤 徵 苦 长 暑 南 夏 土 黄 宫 甘 化 湿 中 长夏 金白 商 辛 收 燥 西 秋 水黑 羽 咸 藏 寒 北 冬
●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分类
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 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普遍性:凡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皆可划
分阴 阳。《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 也。
相对性: 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
面比 较而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 可相互转化。
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
❖对立制约 ❖ ❖互根互用 ❖ ❖交感与互藏 ❖ ❖阴阳消长 ❖ ❖阴阳转化 ❖ ❖自和与平衡
阴阳互损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
阴阳两虚
用于疾病的诊断
阳
阴
色泽
鲜明
晦暗
声息
高亢宏亮
低微无力
症状
热、燥、动 寒、润、静
脉象
数、浮、大、 迟、沉、小、
洪、滑
细、
病变部位 表、外、上 里、内、下
其它
……
……
总之,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
用于疾病的防治
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者泻之) 实热证——热者寒之 实寒证——寒者热之
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四气 温、热——阳 寒、凉——阴
五味 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
作用方向 升、浮——阳 沉、降——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 ❖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的概念 ● 五行的基本概念 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 质及其运动变化
相生
相克
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
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
制化
含义:制,制约;化,化生。制化是生克关系的结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