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这个理论提出了儿童从婴儿到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特定的认知结构和特点。
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感知运动期: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运动与环境进行交互,逐渐发展出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
婴儿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世界,通过感觉来感知物体的存在和运动,并通过运动来产生作用和反应。
2.前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2岁到7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表征和语言来表达和思考,并且开始形成一些初步的概念。
他们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物体或者事件,并且能够运用简单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思维还是非逻辑的,即他们不能使用转换思维。
例如,他们不能理解物质在外观上改变后依然保持其基本属性。
3.具体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7岁到11/12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可以进行具体的思维运算。
他们可以理解并应用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算术运算,并且能够理解数量的保持、类别的分类和序列的排列等概念。
4.形式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12岁及以后。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形式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和抽象的思考,能够理解和运用复杂的数学和科学概念。
他们也能够思考和解决抽象和复杂的问题,表现出更高层次的智力发展。
总体来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从感知到逻辑运算的认知能力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并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认知发展过程。
尽管这个理论有一些限制和批评,比如忽略了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但它仍然为认知心理学、教育学和儿童发展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指导。
皮亚杰思维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思维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皮亚杰思维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 11.感觉运动阶段:0~2岁特点:婴儿只能先通过自己的动作和与动作相关联的感官来认识外界,但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外貌和语言。
所以,儿童只能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一旦物体脱离了儿童的视野,就完全从儿童的心理活动中消失了。
到感觉运动阶段结束时,婴儿已经形成了心智表征,掌握了语言和表征,获得了对客体的永恒知识。
2.前运算阶段:2~6、7岁特点:产生了象征性机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
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
前运算阶段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
另一个表现被称为泛灵论,即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着情感意愿和想法。
第三个特点是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表现出现象论的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特点:孩子的思维开始摆脱现象的束缚,获得逻辑性。
第一,儿童获得守恒概念;第二,儿童获得选择观点的能力;第三,儿童获得事物的类属关系和顺序关系的知识。
儿童思维的逻辑也必须依赖于具体的经验,儿童还没有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结构。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特点:相对于具体的操作思维,形式化的操作更加系统化。
它能让孩子解决前所未有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是孩子适应复杂环境最有力的思维工具。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层次发展到另一个层次,本质上是由于量的积累(同化)而引起的心理结构的质变(适应)。
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即: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关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知觉的集中性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具体逻辑推理等特点。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个体思维能力已经成熟,该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等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心理结构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顺应)。
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思维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又把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
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的现象,人们绝大多数都知道螃蟹有10只脚,但很少人知道虾有几只脚,因为关键在于生活中人们对复杂事物缺乏观察。
观察力提高的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形象记忆又称表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直观形象性工作记忆 指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具有三个组成部分: 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属于有意识记忆,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直观形象性。
又称表象记忆。
20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1储双重功能。
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主要是根据3类记忆所存储的知识在性质上的不同划分的。
1、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2、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前两者有意识的参与,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3、程序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与意识相分离。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简述)(A 见下)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吗,向自闭症儿童家长推荐这一理论,希望家长们能客观地理解我们的孩子。
您也可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对照了解您孩子现有的发展程度并据此提出干预训练的基点。
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有三个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
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
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
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
(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
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一)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自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
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
也就是说婴儿仅*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特点再分为六个分阶段。
从刚出生时婴儿仅有的诸如吸吮、哭叫、视听等反射性动作开始,随着大脑及机体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到此阶段结束时,婴儿渐渐形成了随意有组织的活动。
下面简介六个分阶段。
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2 分)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 岁),儿童的智力仅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2 分)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符号性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2 分)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性。
这个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大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
(2 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 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2 分)
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智力就基本达到了成熟。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一、感知运动阶段:年龄(0-2岁)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去适应外界环境。
通过摸爬滚打咬等感觉和动作形式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动作表现为外显活动,尚未内化,还不能在头脑中进行。
通过与外界的交往,动作慢慢协调起来,逐渐知道自己的动作与动作对外物所起的作用之间的关系,并能有意识地进行某种活动。
出现以下特点:1.初期儿童刚刚能区分主体与客体。
2.中期儿童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到主动探索,智力已先于语言发生。
3.后期儿童有了表象,获得“客体永久性”(即知道物体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仍然继续存在)。
例如:在孩子面前呈现一个玩具然后迅速藏起来,如果这个孩子去找那个玩具,就说明这个孩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二、前运算阶段:年龄(2-7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一个关键的阶段,即前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动作虽然内化了,但尚未形成从事逻辑思维所需要的心理结构,还不能进行运算。
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
他们使用的词语或者是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他们的思维仍然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表现出以下特点:1.“泛灵论”,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例如:孩子最心爱的布娃娃不小心摔地上了,她会将它立刻抱起来然后说:“啊,乖,不哭不哭!”他认为布娃娃是有生命的,会感到痛。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个自我为中心不是指孩子自私,而是指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而不能从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
皮亚杰通过“三山实验”论证了该特点,“三山实验”具体是在桌子上放了三座假的模型山,左面高,右面低,桌子的左侧椅子上坐着小孩,右侧椅子上放着一个玩偶,围绕桌子的四个方位进行拍照,让孩子先围着桌子走一圈回到椅子上,将拍好的四张图片放到孩子面前,让他选出坐他对面的玩偶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孩子会选出自己看到的山的样子,这就是自我为中心。
由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这时,该阶段的孩子在语言上就会出现重复(如说叠词)、独白(自言自语)、集体独白(在集体中自说自话)的特点。
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
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你知道是哪些阶段吗?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一起来看看吧!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儿童智力发展第一阶段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
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又同时给予奶瓶喂养,可以发现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时的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吸吮母新乳头的口腔运动。
由于吸吮橡皮奶头较省力,婴儿会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现象,或是吸母乳时较为烦躁。
在推广母乳喂养过程应避免给婴儿吸橡皮奶头可能正是这一原因。
从中也可以看出婴儿在适应环境中的智力增长:他愿吸省力的奶瓶而不愿吸费力的母乳。
2、第二分阶段(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时期1~4月)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
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11-16岁)。
特色:
1、发展顺序维持不变,但具备个别差异。
2、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别性)。
3、倚赖心智发展,但可以普遍化为其它功能。
4、各发展阶段都是在逻辑上有组织的整体。
5、各阶段的顺序就是自然的阶层(所有顺利发展的阶段都会存有前面阶段的元素参予合作,但后一阶段较之前面的阶段,更加相同,而且更加统整)。
6、每个阶段,在思考模式上会表现出质的不同,而不仅仅是量的差异。
实际应用领域
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支持孩子的成长。
教师也可以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帮助他们的学生。
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同年级和同龄的孩子在衡量基本加法和减法准确性的任务上表现不同。
处在心智发展的前运算和具体内容运算水平的儿童继续执行算术运算(例如乘法和加法)的准确性相近;然而,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孩子已经能以更高的精度顺利完成乘法和加法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 piaget 的理论,通过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探讨教学大纲,介绍班上每个孩子在每个科目上的立场。
一个人的认知成长阶段与另一个人不同。
认知发展或思维是一个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积极过程。
智力进步的发生是因为每个年龄和发展时期的人们都在寻找认知平衡。
要实现这种平衡,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已有想法的视角来理解新体验。
婴儿了解到可以用与熟识的物体相同的方式捕捉崭新物体,而成年人则将当天的头条新闻表述为他们现有世界观的证据。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说皮亚杰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认知发展的具体过程。
他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1.感觉运动智力阶段(出生至2岁左右)在这一时期,智力是一种纯实践性的智力。
“这种纯实践性智力是以知觉和运动为其唯一的工具,它既不能进行再现,也不能从事思维”,但是“它已构成了行为的图式,用作以后建立运算结构与概念的基础”。
简言之,这一阶段语言尚未出现,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与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2.前运算智力阶段(2~7岁左右)在这一时期,符号和语言的机能开始形成,儿童“能够通过符号或分化了记号的媒介来引起当时感知不到的对象或事物,从而使它们再现出来”,“符号的机能使得感知运动智力有可能借助于思维而扩展它自己。
”但是,尽管这时儿童可以进行以符号代替外在事物的表象性思维,借此来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然而,这些表象都具有自我中心性,符号表征水平还缺乏系统和逻辑,还不可能从事物的变化中把握事物概念的守恒性和可逆性。
因此,这一阶段的智力思维仍然是前运算的性质。
3.具体运算智力阶段(7~12岁)这一时期,儿童已经能够在头脑中从一个概念的具体变化中抓实质性的东西。
他们的动作不仅是内化的,同时也是可逆的,并且已经达到了守恒水平。
他们可以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即通过逆向性和互反性两种可逆性运算图式达到守恒。
由于运算守恒的出现,使儿童可以进行群集运算,并正确地把握逻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总之,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他们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否则,就难于顺利解决问题。
此外,这期间的运算一般比较零散,还不能较好地构成一个整体。
4.形式运算的智力阶段(12~15岁)“这个时期的特点,一般来讲,是掌握上种新的推理方式,这种推理方式已经不再完全限制于处理具体对象或可以直接再现的现实”,而是可以进行命题运算,并运用命题推论出逻辑结论,而且在考虑其涵意之前已无需确定其真伪。
儿童发展三段论顺序
儿童发展三段论顺序儿童发展三段论通常指的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通常被划分为两个子阶段:具体运算初期和具体运算晚期。
以下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概述,按顺序排列:1. 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从出生到大约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能力的协调来理解世界。
在这个阶段,婴儿逐渐学会通过反射行为来控制环境,并开始发展物体永久性的概念。
2.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从大约2岁到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如言语和想象游戏)来表示经验,但他们的思维仍然是直觉的、非逻辑的,并且通常不能逆转。
该阶段可以细分为两个子阶段:- 前概念或象征性功能子阶段(2-4岁)- 直觉思维或符号阶段(4-7岁)3.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从大约7岁到11岁,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这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子阶段:- 具体运算初期(7-9岁):儿童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开始理解守恒概念,并能够进行序列化。
- 具体运算晚期(9-11岁):儿童的逻辑思维更加复杂,能够进行分类和系列化操作,并开始理解复杂的守恒概念。
4. 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从大约11岁到成年,青少年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解决假设性问题,并进行系统的推理。
需要注意的是,皮亚杰的理论模型仅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实际上儿童的发展是多样化的,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阶段转换可能会有差异。
此外,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也可能影响儿童的发展轨迹。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儿童的语言与表象尚未产生。
这个时候,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来适应外部环境,并进一步探索外部环境。
儿童通过瞧、抓与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
这个阶段的后期,儿童开始使用符号与语言。
这个阶段,儿童在认知上发展了客体永恒性,知道了消逝了的事物的存在。
另外,具有了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就是指内部的智力或者操作。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后期,能够运用一些动作图式,但就是这些图式需要与具体运动动作相联系,对于回忆过去、明了信息、做计划就是无效的。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与动作分离的认知的第一种类型就是使得动作图式符号化,即形成与使用字词,手势、标记、想象等符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就是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成就。
这个阶段,儿童具备了符号言语功能,词汇得到发展。
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尚未获得守恒概念。
儿童还就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虽然并非总会如此。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与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随着守恒、分类、顺序排列、运算能力的掌握,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已经发展出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的体系。
在皮亚杰瞧来,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依赖于三个基本原因的理解: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但就是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务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对于规则的遵守,变现比较刻板。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就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且能够发展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依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与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
具有了系统思维能力。
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特征就就是青春期自我中心。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扩展资料:一、皮亚杰理论概述在心理学上、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上,由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述。
他列举了五种重要的发展理论: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
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的早期观点。
3、只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
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
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而皮亚杰则认为他和这五种发展理论不同,他自己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发展观,即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交叉。
4、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具体是什么
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具体是什么近100年来,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大树,都是以皮亚杰理论作为枝干而蓬勃发展的。
那你知道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具体是什么吗?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具体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6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个体刚出生便进入第一个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刚出生的婴儿在探索世界的时候,由于成熟机制的限制,都是通过比较简单的感知觉和动作来探索周围环境的,在这个过程中达到熟悉世界,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
此外,在9-12月时期,婴儿会具备一个重要的特性——客体永恒性。
客体永恒性,顾名思义,就是指客体是永恒存在的。
获得了客体永恒性的婴儿意识到,即使事物暂时从眼前消失,也不代表它就永恒消失了。
(2)前运算阶段(2-7岁)经历完感知运动阶段后,儿童进入下一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如下几个特性:万物有灵论、自我中心性、不可逆、守恒。
2-7岁的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灵魂的,他们在认知世界时,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单向思维,他们认为事物的外在形式变了,本质也就改变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小学阶段,主要的特点有:守恒性,思维运算具有表象性,可逆性。
不难发现,这个阶段的特点与前一个阶段有较大的相关,可以说,这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之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在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认知发展已经基本上接近成人水平,他们能够将形式与内容进行分离,可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运算,能够概括,思维具备可逆、补偿和灵活皮亚杰儿童游戏理论三阶段练习性游戏(exercise play)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是在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唯一的一种游戏,而且日后仍部分地保留着。
它不包含象征主义或任何特征的游戏方法,而是在适应过程中重复着所习得的活动,以取得欢乐。
在婴儿期,练习性游戏的种种特定方式是随着初级、二级和三级循环反应的顺序发展而出现的。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岁)该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关系。
、前运算阶段(~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知觉的集中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岁)该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具体逻辑推理等特点。
、形式运算阶段(岁以后)个体思维能力已经成熟,该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等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心理结构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顺应)。
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过程总是伴随着思维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又把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
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的现象,人们绝大多数都知道螃蟹有只脚,但很少人知道虾有几只脚,因为关键在于生活中人们对复杂事物缺乏观察。
观察力提高的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形象记忆又称表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直观形象性工作记忆 指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具有三个组成部分: 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属于有意识记忆,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具有直观形象性。
又称表象记忆。
世纪年代后,心理学家将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即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世纪年代后,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主要是根据类记忆所存储的知识在性质上的不同划分的。
、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前两者有意识的参与,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程序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与意识相分离。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简述)(见下)、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
主题: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人物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8.9-1980.9.16),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局限于自己的感觉运动,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但到达阶段的末尾时,儿童已开始具备运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完备。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形成。
皮亚杰将本阶段划分为六个分阶段1、反射练习期(出生-1个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
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一个月内,婴儿的行为完全是反射性的,如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
无论面临什么刺激,婴儿都以少数几个反射格式进行同化。
到两三个星期时,才开始出现简单的调节,如移动头部寻找奶头等。
名词解释: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就像消化系统就营养物吸收一样。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图式(schema),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2、习惯动作时期(1~4.5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儿形成了一些简单的适应性的习惯,如吮吸手指、移动头部等,是婴儿主动做出的。
皮亚杰智力发展的阶段理论及评价
⽪亚杰智⼒发展的阶段理论及评价⽪亚杰智⼒发展的阶段理论及评价⽪亚杰认为,根据⼉童智⼒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变化的规律可把⼉童智⼒的发展划分为⼏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讨论这些阶段中⼉童智⼒发展的主要特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亚杰对阶段划分的⼏点说明。
第⼀,智⼒发展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
每⼀⼉童的智⼒发展都是⼀种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连续发展过程,呈现出智⼒发展的连续性。
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智⼒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
这种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的⼼智特点是阶段划分的依据。
第⼆,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恒定不变的。
⼉童的智⼒随年龄的增加,由低到⾼,从⼀个阶段进⼊下⼀个阶段,逐步达到最⾼⽔平。
但是发展阶段同年龄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由于社会环境、⽂化教育和活动范围的不同,有些⼉童可能发展得快些,有些⼉童可能发展得慢些,但智⼒发展的次序是不变的,即不能跨越某个阶段,也不能颠倒阶段的次序。
第三,每⼀阶段的发展都为下⼀阶段打下基础,⽽且前⼀阶段发展所形成的认知结构都被归⼊到下⼀阶段形成的认知结构中,成为其中的⼀个基本成分。
第四,每⼀阶段都有⼀个准备期和完成期。
在准备期内,智⼒发展的特点同上⼀阶段有着明显的联系,还不能形成本阶段应有的智⼒特点。
在进⼊完成期后,该阶段所应具备的认知结构才达到平衡状态,并为进⼊下⼀阶段做好准备。
⼀、感知运动阶段智⼒发展的特点感知运动阶段指的是⼉童从出⽣到⼤约两岁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智⼒发展的特点是,智⼒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活动依赖于眼前的⼈和事物,当这些⼈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应⽤⼼⾥表象从事智⼒活动。
但到达阶段的末尾时,⼉童已开始具有应⽤⼼理表象的能⼒,虽然这种能⼒还不⼗分完备。
⽪亚杰把这个阶段智⼒的发展划分为六个层次:(⼀)反射练习时期(0—1个⽉)。
这⼀⽉内婴⼉的⾏为全是反射性的,如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
⽆论⾯临什么刺激,婴⼉都以⼏个少数反射格式进⾏同化。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儿童的语言和表象尚未产生。
这个时候,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来适应外部环境,并进一步探索外部环境。
儿童通过看、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
这个阶段的后期,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
这个阶段,儿童在认知上发展了客体永恒性,知道了消逝了的事物的存在。
另外,具有了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的智力或者操作。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后期,能够运用一些动作图式,但是这些图式需要与具体运动动作相联系,对于回忆过去、明了信息、做计划是无效的。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和动作分离的认知的第一种类型是使得动作图式符号化,即形成和使用字词,手势、标记、想象等符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成就。
这个阶段,儿童具备了符号言语功能,词汇得到发展。
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尚未获得守恒概念。
儿童还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虽然并非总会如此。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随着守恒、分类、顺序排列、运算能力的掌握,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已经发展出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的体系。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依赖于三个基本原因的理解: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务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对于规则的遵守,变现比较刻板。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且能够发展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依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
具有了系统思维能力。
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青春期自我中心。
青少年开始非常关注自己,而且觉得他人也同样关注自己。
皮尔杰的发展阶段
皮尔杰的发展阶段皮尔杰是一个研究智力发展的一个瑞士心理学家(Dembo,1994)他的认知理论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都十分有影响。
他提出:思维过程将通过每个阶段的发展直到孩子可以逻辑思考。
了解认知发展有助于我们安排适当的课程和学习环境。
一个教练必须在设计教学过程前评估儿童的现有成熟度。
以下是皮尔杰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出生—2岁)尽管皮尔杰反对适用年龄到此阶段,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出生后大约一两年时间是感觉运动阶段(麦考密克,1997)。
婴幼儿主要利用感官和运动能力的使用来体验周围的环境。
举例来说,如果婴儿无法看到或触摸到物体时,他们会停止尝试找到它。
一旦婴儿发展能力去认识到一个隐藏的对象仍然继续存在,他们就会开始试图寻找它。
这个阶段的特点限制是“根据所做的来思考”。
感觉运动让婴儿获得物理知识。
术前阶段(2-7年)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的第二阶段适用于学龄前儿童。
儿童开始使用像语言一样的符号来表达某些物体。
例如,孩子理解单词“苹果”尽管他们没有见过真正的苹果。
然而,术前孩子还学会从具体存在的事物里来学习,而成年人可以抽象地学习。
术前儿童也是一个没有意识的人。
他们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和语言。
这是术前思想的一些限制。
首先,术前儿童缺乏保护概念。
正如图1所示,有个孩子提出了包括了相同苹果数的两行苹果。
虽然一行是数量上没有改变长度上变长的苹果,孩子的术前指出,行的数量有变化。
事物的外表使人产生了错误的感觉。
孩子的决定主要由他们的看法决定。
同时保护不会发生在所有的学科领域。
孩子们可以了解5-6岁左右的保护,并了解7-8岁左右的物质保护。
此外,术前的孩子容易只了解一个事件的中心层面,而忽略其他重要的细节。
此外,孩子们精力更多的集中在一个静态的事件上而不是从一方面转化到另一方面的事情上。
最后,在术前阶段的儿童有时会看到一些具体案件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是没有的。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说:“如果一个苹果是红色的,然后一个绿色的果实不是一个苹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
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
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又同时给予奶瓶喂养,可以发现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时的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吸吮母新乳头的口腔运动。
由于吸吮橡皮奶头较省力,婴儿会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现象,或是吸母乳时较为烦躁。
在推广母乳喂养过程应避免给婴儿吸
橡皮奶头可能正是这一原因。
从中也可以看出婴儿在适应环境中的
智力增长:他愿吸省力的奶瓶而不愿吸费力的母乳。
2、第二分阶段(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时期1~4月)
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
例如婴儿偶然有了一个新动作,便一再重复。
如吸吮手指、手不断抓握与放开、寻找声源、用
目光追随运动的物体或人等等。
行为的重复和模式化表明动作正在
同化作用中,并开始形成动作的结构,反射运动在向智慧行动过渡。
由于行为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由当前直接感性刺激来决定,所以
还不能算作智慧行动。
但是婴儿在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中,顺应
作用也已发生,表现为动作不完全是简单的反射动作。
3、第三分阶段(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9月)
从4个月开始,婴儿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以后儿童经常用手触摸、摆弄周围的物体,这样一来,婴儿的活动便不再
限于主体本身,而开始涉及对物体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
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这样就通过动作与动作结果造成的
影响使主体对客体发生了循环联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
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的动作。
例
如一个多彩的响铃,响铃摇动发出声响引起婴儿目光寻找或追踪。
这样的活动重复数次后,婴儿就会主动地用手去抓或是用脚去踢挂
在摇蓝上的响铃。
显然可以看出,婴儿已从偶然地无目的摇动玩具
过渡到了有目的地反复摇动玩具,智慧动作开始萌芽。
但这一阶段
目的与手段的分化尚不完全、不明确。
4、第四分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12)
这一时期又称图式之间协调期。
婴儿动作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
一些动作格式(图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
则被当做手段使用。
如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
玩具方向,或者要成人揭开盖着玩具的布。
这表明儿童在作出这些
动作之前已有取得物体(玩具)的意向。
随着这类动作的增多,儿童
运用各动作格式之间的配合更加灵活,并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
对付遇到的新事物,就象以后能运用概念来了解事物一样,婴儿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来认识事物。
表现出对新的环境的适应。
儿童的行动开始符合智慧活动的要求。
不过这阶段婴儿只会运用同
化格式中已有的动作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
5、第五分阶段(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月)
这一时期的婴儿,皮亚杰发现,能以一种试验的方式发现新方法达到目的。
当儿童偶然地发现某一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他将不只
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试图在重复中作出一些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
例如婴儿想得到放在
床上枕头上的一个玩具,他伸出手去抓却够不着,想求助爸爸妈妈
可又不在身边,他继续用手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头,拉枕头过
程中带动了玩具,于是婴儿通过偶然地抓拉枕头得到了玩具。
以后
婴儿再看见放在枕头上的玩具,就会熟练地先拉枕头再取玩具。
这
是智慧动作的一大进步。
但儿童不是自己想出这样的办法,他的发
现是来源于偶然的动作中。
6、第六分阶段(智慧综合时期,18~24月)
这个时期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还能开始"想出"新方法,即在头脑中有"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例如
把儿童玩的链条放在火柴盒内,如果盒子打开不大,链条能看得见
却无法用手拿出,儿童于是便会把盒子翻来覆去看,或用手指伸进
缝道去拿,如手指也伸不进去,这时他便会停止动作,眼睛看着盒子,嘴巴一张一合做了好几次这样的动作之后突然他用手拉开盒子
口取得了链条。
在这个动作中,儿童的一张一合的动作表明儿童在
头脑里用内化了的动作模仿火柴盒被拉开的情形,只是他的表象能
力还差,必须借助外部的动作来表示。
这个拉开火柴盒的动作是儿童"想出来的"。
当然儿童此前看过父母类似的动作,而正是这种运
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儿童智力已
从感知运动阶段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皮亚杰提出,以下四个基本因素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和经验,皮亚杰把经验区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
(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皮亚杰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看过“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