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八章 概念和原理的学习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八章
外部的 任务的难度
运气
成功 “这很容易”
“我运气好”
失败 “这太难了”
“我运气不好”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 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 种抑郁状态。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能改变事件的结果 时,学生会形成低的期待,形成动机和情感的混乱。 归因理论不但可有助于我们解释这些症状,而且以 此为理论基础的归因训练还可以改变学生与动机有 关的个性特征。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
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
能感。 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为学生树立成
功榜样。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5)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
个体在某一行为上趋向成功的倾向(用Ts 表示)取决于他的稳定的趋向成功的倾向性 (用Ms表示)、他对行为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主 观估计(用Ps表示)与取得成功的诱因价值三 者之间的乘积,用公式可表示为:
Ts=Ms×Ps×Is
同理,个体避免失败的倾向性(用Taf表 示)取决于他的稳定的避免失败倾向(用Maf 表示)、他对行为失败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 计(用Pf表示)与失败的消极诱因价值(用 If表示)三者之间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Taf=Maf×Pf×If
其中,If=1-Pf
个体在某一行为上的成就动机等于他趋 向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 强度,即:
Ta=(Ms×Ps×Is)-(Maf×Pf×If)
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 间存在相互影响。趋向成功者有很强的自信 心和内归因,成功更增强了使他们更相信自 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认为是自己采 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 而不会将失败视为是缺少能力,他们会更加 努力地去完成任务。避免失败的学生正相反, 他们的自信心不强,倾向于外归因。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八章学习活动与指导
第二节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有关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 以及制约学习的各种条件的理论探讨与解释。
主要的学习理论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举例
请判断以下哪种情况是学习活动的结果。
小明长得越来越高 儿童看到医生拿着针管过来,就感到害怕。 某个学生初一时跳高成绩是70厘米,初三时是90厘
念。 (3)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伟大而不朽的文学巨著
命题学习就是掌握句子的复合意义,即掌握若干概念之间的关
系。
判断:下列属于符号学习、概念 学习、命题学习的哪一种?
历史事件、人物,地理课中的地形、气候的学习属 于(符号学习 )。
答案:⑷。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 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2.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 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答案: ⑶。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 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 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小学教育心理学
课程内容
第一模块 第二模块 第三模块 第四模块 第五模块
心理学基础知识 小学生身心发展理论 学习活动与指导 品德发展与指导 小学生心理与卫生安全教育
一、德育概述 二、道德发展理论 三、德育特征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怎么产生的? 学习动机怎么培养和激发? 如何指导学习?
课后请自学《教育心理学》相关教材及资料!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如学了字母再学单词。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课件
保持学生对学习的持续兴趣和投入,需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 反馈和激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并培养其自我调节 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04 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
对自身认知过程的思考和调控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思考和调控,包括对学习计划的制 定、学习过程的监控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这种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 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概念
自我实现、自我效能、成长性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建构论
总结词
输入 标题
详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 程,强调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 习是新知识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代表人物
同化、顺应、平衡
相关概念
皮亚杰、维果斯基
03 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
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兴趣,从 而产生自驱力,即使没有外部奖励, 也会愿意从事该活动。例如,对知识 的渴望、好奇心、探索欲等。
外部动机
指个体为了获得某种外部奖励或避免 惩罚而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例如, 为了获得好成绩、得到家长或老师的 赞扬、避免受到批评等。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
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自我效能 感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动机,因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会影响其愿意投入努力 的程度。
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提供成功经验、鼓励和肯定、提供合适的学习策略和资源等。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目标导向,促使其产生内部 动机。同时,提供适当的外部激励,如奖励、竞争等,也可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学 第八章教学基本原理PPT课件
13.11.2020
11
(五)教学是一种限制性的 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1.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 备课是一种同质异构的艺术创造活动 • 上课是一种异陈异现的艺术表现活动 • 评课是一种“空筐”艺术
2.教学活动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 造活动
13.11.2020
12
二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13.11.2020
9
(二)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识活动
(三)教学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科学认识活动
教学内容本身及其设计有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生理活动有规律 学习本身有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
13.11.2020
10
(四)教学是一种面向人的 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
由于实践是指向人的生活世界的, 作为实践活动的教学便成为人的一种 生活,一种存在方式,成为人的生命 成长过程本身和整个生命发展过程的 重要阶段。
•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
一步解决。
•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 • •
13.11.2020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 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 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 问题。
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总是在一定 的思想体系指导下,受一定的哲学观和 一定的阶级立场、及其价值观的支配。
• 科学知识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 的价值。
• 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从知识中受到教育, 而且还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思想感情中 获得教育。
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
二、知识分类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 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
所以又称为“言明的知识” 隐性知识
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 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知识
张俊.教育心理学
二、知识分类(概览)
划分依据
张俊.教育心理学
1.概念
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 征形式。
“眼镜”就包含了这样一些特征:有两个圆镜片,有两条 眼镜腿,用来矫正近视等等
特征本身又分为直觉特征(颜色)、功能特征(用于凿 洞)、关系特征(表弟是某人的姨的孩子)等
命题网络
张俊.教育心理学
张俊.教育心理学
课题的过程 依据所学的概念、原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证明某一定理等 知识理解与知识应用 知识理解:具体事物的抽象化
• 个别——一般;具体——抽象;感性——理性 知识运用: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 一般——特殊;抽象——具体;理性——感性
张俊.教育心理学
知识运用-举例
学习动机案例分析 刘小明,不想做作业,只是反复地说“我不懂”,“太难
张俊.教育心理学
提纲
1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2
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
3
第三节 知识的运用
4
第二节 知识的迁移
张俊.教育心理学
二、知识运用的一般过程
审题,分析问题的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该问题的最 初表征
联想,以所形成的问题表征为提取线索,激活头脑中有关 的知识结构 联想技能
• 见过这个问题吗? • 见过与其类似的问题吗?
了”。答对题目时就说“是猜的”,喜欢做白日梦,成绩 落后 审题 联想 解析 归类
《心理学第八章》课件
感知的心理过程和异常帮 助了解感知的机制和限制
通过研究感知的心理过程和异常 现象,我们可以揭示感知的工作 原理和局限性。
《心理学第八章》PPT课 件
本课件将探讨《心理学第八章》的内容,包括感知的定义、神经基础、心理 过程和异常。通过本章,我们将更好地了解人类是如何感知世界的。
概述
什么是感知
感知指的是人们如何获取和理解外界的信息, 涉及感觉和知觉两个层面。
感知的心理过程
感知认知模型、感知关注和感知整合等心理过 程影响着人们对外界信息的理解。
感知错觉
感知错觉是指感知系统在处理信息时出现错误判断的现象,如幻觉和偏见。
感知盲点
感知盲点是由于视网膜上的缺陷导致的视觉中断,使人们无法感知某个特定区域的信息。
总结
感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通过感知,我们能够获取和理解 外界的信息,构建对世界的认知。
感知的神经基础是理解感 知现象的重要前提
神经元和大脑皮层等神经机制为 感知过程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基础。
感知的神经基础
感知过程涉及神经元、神经传递、神经通路和 大脑皮层等神经机制。
感知的异常
意识障碍、感知错觉和感知盲点等异常揭示了 感知的机制和限制。
什么是感知
感知指的是人们如何获取和理解外界的信息。它包括两个层面: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刺激,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知觉是通过对感觉刺 激的处理和解释,形成对事物的认知。
1 感知认知模型
感知认知模型描述了感知的整体过程,包括感知获取、感知选择和感知解释。
2 感知关注
人们在感知过程中会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3 感知整合
大脑会对感知信号进行整合,将来自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感知。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倒摄抑制指的是当先学的信息和新信息混在一起时,先前所学的 信息就会遗失; 前摄抑制指的是当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后面信息 的学习时。前后信息的影响有些也是积极的。 学习某件事常常有助于学习类似的事,这种现象叫前摄促进;反 之,后面所学的信息有助于先前信息的巩固,这叫倒摄促进。 (4)整体记忆和部分记忆 (5)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6)反复策略与视图回忆式记忆 (7)过度记忆
二、元认知策略
l 元认知策略是与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的。认知策略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工 具,元认知策略则监控认知的运用。
l 1.自我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 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做学习作计划就好比是足球教练在 比赛前针对对方球队的特点与出场情况提出对策。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 为了应付测验,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一般的“对策”。
l 2.自我指导策略。学习者采用口头的方式或者书面的方式,把学习步骤或 者方法呈现出来,用来引导和督促自己的学习。
l 3.自我监控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 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它包括: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领 会监控只要指的是学习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目标。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 ,如果找出了这个重要细节,会因达到目标而体验到一种满意感。但是, 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细节,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采取措施。 4.调节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 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 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 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 上的不足。
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通用课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 2 3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 以应对教育中的挑战和压力。
强化教师教育技能 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如教学设计、课堂管 理、评估与反馈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通过合作、交流、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 习和共同成长。
认知对情感的作用 认知过程也会影响情感。例如,对某个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会影响个体对该事件的感受。
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情感和认知是相互作用的,情感会影响认知,认知也会影 响情感。这种相互作用在教育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的理论与激发
01
动机的理论
动机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力量。一些主要的动机理论包括需求理论、自我
行为改变与矫正
行为的定义与分类
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或行动。根据行为的目的和效果,行为可以分为积极行 为和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的矫正
针对问题行为,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提供替代行为训练、运用惩罚等方式进行矫正。
积极行为的促进
积极行为可以通过强化、鼓励、示范等方式进行促进。在教育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 积极的行为支持系统来鼓励学生表现出积极的行为。
群体心理的形成与作用
群体心理的定 义
群体心理是指一群人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形 成的某种心理状态。
群体心理的形成
群体心理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群体成员的背景、价值观、 目标、行为准则等。
群体心理的作用
群体心理对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都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个体之间 的相互依赖和协作,也可以导致群体行为的偏差和冲突。
合作学习与团队建设
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相互协作、互相学习, 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③
第十二章、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1.
2. 3. ① ②
心理健康:就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是100左右,低于70表明智商有问题)
小学儿童教育心 理学教学
第一章、概述
1.
2.
① ② ③ ④
3.
① ② ③ ④ ⑤
研究对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教育、教学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 心理规律,也就是研究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 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加以揭示,不凭主观癔想下结论) 系统性原则(人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完整的系统) 理论联合实际原则 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 析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与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通过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 方法) 行为研究法(将研究结果直接作用与被研究者,再利用被研究者的行为来修改研究 方案的一种方法) 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 象的原因)
6.
一、复述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保持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 程,该策略要考虑几方面的问题:及时复习、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试图回忆、位 置效应、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 二、精加工策略(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 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包括记忆和理解的精加工策略) 三、组织策略(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 知识结构。有列提纲和画关系图等策略) 四、计划和监控策略(又称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 视和控制的过程。包括计划和监控策略)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材ppt课件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Di wu ke shi
8、小学生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哪些?
9、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有哪些?
10、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第二课时
明确(一)-----(六)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教学重点:掌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运用研究特征和研究准则的有关原理分析小学儿童教 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我们已经知道听说结合能力是指儿童有能力听懂别人所说的
话,并能做出较复杂而有意义的语言反应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
沟通的基础。听说结合能力涉及到人的联想、推理及判断多种能
力。因此,我们对儿童听说结合能力的训练也可以此为基础来选
择方法。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8、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类型有哪些?
9、有代表性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哪些?
10、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名词解释:
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概念学习、原理学习
12、概念教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3、名词解释:
问题、问题解决、定势、功能、迁移、创造性
1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1、名词解释:
动机、学习动机、情绪、好奇、兴趣、焦虑、愉快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 中广泛应用于程序教学、行为 塑造和行为矫正等方面。
认知学习理论
总结词
知识建构论
代表人物
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
详细描述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存储、 处理和应用知识,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 构知识的过程,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实践应用
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启 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 。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讲座
目录
• 教育心理学概述 • 学习理论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学习动机与策略 • 教育评价与测量 • 教师心理与学生心理
01 教育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教育环境中人类学习 和教育干预的效果。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 过程、认知发展、动机、情感和 社会因素等,以及这些因素如何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形式操作阶段
12岁以后,能够进行抽象思维,教育应注 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自主 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认知发展。
情感发展与教育
自我意识
0-3岁,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 自我价值,教育应注重培养自信 心和自尊心,鼓励探索和尝试新 事物。
情感表达
3-6岁,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 绪,教育应注重培养情感表达和情 感理解能力,鼓励分享和交流情感。
情感调节
6岁以后,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 绪,教育应注重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方法。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人际关系
0-3岁,开始与他人建立关系, 教育应注重培养社交技能和合作 精神,鼓励与同龄人和成人进行
互动。
社会认知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课件
02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来源于外部的奖励和惩罚,通过强化行为来激发学习动机。
详细描述
根据强化理论,当学习者表现出期望的行为时,给予奖励可以增强这种行为的发 生率,而惩罚则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率。这种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动机 的影响,认为学习动机是一个通过强化过程而形成的习惯。
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 需求所激发的动机,如兴趣、求知欲等;外部动机则是指由外部因素所激发的 动机,如奖励、竞争等。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作用范围,可将其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是指 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性动机则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负面影响
缺乏学习动机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不 积极,影响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对学习动机的反作用
正反馈
良好的学习成绩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 动机,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继续努 力学习。
负反馈
学习成绩不佳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 动机,使他们感到沮丧和失去信心。
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优异的成绩反过来 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概念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得以发生、 维持进行,直到完成的内在动力 。
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使其更加专注 于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 习效率。
培养学习兴趣
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 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 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 与学习活动。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
第八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一、知识及其涵义在不同的时期,哲学家们对知识的性质、知识的价值、知识的分类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描述,《教育大词典》的定义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
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定义是:“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这两个定义都是根据哲学认识论中的反映论给出的,强调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布卢姆(Bloom,1986)将知识定义为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
还有一些研究者将知识定义为由信息构成的、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表征(Howard,1995)。
这类定义比较强调知识的结果,未能反映知识产生的来源,因而只是对知识的现象描述。
另外,西方许多心理学家倾向于把知识视作言语信息(Gagné,1985),即用言语符号来标志某种事物或表述某些事实。
这种解释又使得知识的含义过于狭窄,也不能全面说明知识的本质。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假设为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按一定方式储存的信息,也就是获得了知识。
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及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国学者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储存于个体内的是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之外的,即为人类的知识。
该定义强调知识是后天经验的产物;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知识的范围广泛,从获得具体信息到机体的认知结构的根本变化,都属于知识范畴。
知识是在人们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总结升华的经验总汇,也就是说知识是人们对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是由人们经过大脑思维和加工以后形成的,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是系统化了的信息。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_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的作用 动机主要有激发行为、为行为定向和维持行为三种作用,学习动机亦是如此。 首先,学习动机能够激发起适当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自觉主 动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其次,学习动机能够为学习行为定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使学习活动指向特定的学习目标。 再次,学习动机能够维持学习行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哪个方向努 力。 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 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 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较 高,学习效率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则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耶基斯与 多德森的研究表明,达到最高作业水平的动机强度为动机的最佳水平。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习活动的目标。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 内在动机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活动自身成为学 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外来动机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 的目标由学习的结果和意义,学习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造性培养的基本原则(1)协同性 原则(2)主体性原则(3)活动性原则(4) 整体性原则(5)兴趣性原则 (二)创造 性培养的内容及方法1.创造意识的培养与 创造性教育2.创造人格的培养3.创造性 思维的培养(1)头脑风暴法(2)直觉思 维训练与头脑体操法4.创造方法的培养 (1)类比模拟法(2)聚焦发明法的训练 (3)设问探究法(4)列举法(5)移植法 (6)逆向求索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1
1
态度 的学习
言语信 息的学 习
加涅按 学习结果
的分类
智慧技 能的学
习
运动技 能的学习
第20页/共162页
认知策 略的学习
(三)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学习
行
知
技
为
识
能
规
学
学
范
习
习
学
习
第21页/共162页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识经验
桑代克的迷笼
第28页/共162页
1
第29页/共162页
1
第30页/共162页
桑代克使用的实验仪器是一个用木条作成的“迷笼”。笼子的门上有个开关,只要笼子里
1
的动物触动一下开关,就能把笼门打开并得到食物。 当猫被关进箱子里,试图从任何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电线,把爪子插入任何空隙中,抓 取够得着的每一样东西,猫不大留意外边的食物,它这样做出于逃生的本能。在冲动挣扎 过程中偶然碰到开门的环扣或按钮,从而打开笼门吃到食物。
第44页/共162页
1
第45页/共162页
1
第46页/共162页
1
第47页/共162页
1
• 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并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 联系的形成。
第36页/共162页
(二)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状态。如果学习者有学习准备而又施行学习活 动,学习者就会感到满意。反之,就会失望
2.练习律 S—R联结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则变得越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C.概念规则
概念规则:指一些定义特征之间的关系或整合这些定义 特征的规则。
肯定 : 正义战争/文明行为
否定 : 非正义战争/不文明行为
概念规则
合取: 毛笔/皮鞋
析取:
侵权
关系:
大小、上下、左右
7
2、原型说
原型说:概念是由原型和类别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这两个因素构成的。
22
第九章 问题解决、批判思维和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的性质 二、问题解决的理论与模式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影响因素 五、相关训练
23
一、问题解决的性质
(一)问题(纽厄尔/西蒙):个体想做某件事, 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包含四种成分: 目的;个体已有的知识;障碍;方法。
2)启发式:是一种非正规的、凭直觉的、经常 是带有冒险性的策略,这些策略有可能会解决 问题,但并不保证问题一定能解决。
问题状态 算子
目标(相近)状态
29
(四)现代认知派的模式
从认知层面来阐述问题解决。 1、 奥苏伯尔等人的模式; 2、格拉斯的模式; 3、基克等人的模式。
30
1、奥苏伯尔等人的模式
31
2、格拉斯的模式32ຫໍສະໝຸດ 3、基克等人的模式20
(二)学习情景的条件
1、以言语叙述为开端,并表达目标行为的实 质。
2、言语指令可以唤起对组合概念的回忆; 3、以言语为线索给出一个整体的原理; 4、提问,让学生演示或证明原理。
21
三、关于原理教学的建议
(一)步骤: 1、让学生了解预期的行为表现; 2、启发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3、引导学生把原理中的概念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链锁。 (二)强调运用,并予以强化、鼓励。 (三)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发展水平。 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矛盾;思维惰性;思维单线性。 (四)原理学习的具体方法要根据本身的情况决定。
原型:某一类别的最佳实例。 鸟: 麻雀 企鹅 鸵鸟。
8
(三)概念的种类
1、日常概念(前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 2、难下定义的概念与易下定义的概念; 3、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4、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9
二、概念的获得与运用
(一)概念的获得:理解一类事物的关键属性, 使符号代表一类事物而不是特殊的事物。
变化。
26
二、问题解决的理论和模式
(一)试误说 (二)顿悟说
27
(三)信息加工论模式
1、人工智能 纽厄尔/西蒙/安德森:“通用问题解决程序”
初始状态
中间状态
目标状态
算子:问题解决者把一种问题状态改编成另一 种问题状态的操作。
28
2、搜索算子的方式
1)算法式:遵循一套清楚的、固定的步骤,并 能确保问题的解决。成功,但费时费力。
第八章 概念和原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课件(6)
1
本章重点:
一、.概念的获得与运用; 二、 概念的学习与教学; 三、原理的学习及影响因素; 信息 加工 概念 加工 结论(原理)
思维 *思维的教学
2
一、概念形成
(一)概念是将物体、人物、事件或观念在人脑中 加以抽象或归类。
概念是指具有共同特性的人、物体、事件和符号。 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向学生们传授各种概念的本
概念获得的形式: 1、概念形成 2、概念同化
10
1、概念形成
A 赫尔的联想理论:试图用强化反应的原理来解 释概念的形成。
B 布鲁纳的假设检验理论:在概念行程中,学生 积极主动地探究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假设-检验 来发现概念。同时,还会采取各种策略,以求 加快发现这一概念的过程。
C 罗斯的范例理论:具体的范例来代表概念,原 型。
15
认知地图:
16
概念教学的注意事项: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3、正例和反例的运用; 4、变式和比较; 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17
第二节 原理的学习
一、什么是原理的学习 定义:原理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说明。 1、概念学习是原理学习的基础; 2、原理的形式多样,不同学科里表现不同。 3、原理的表述表现形式多样;
24
(二)问题解决
运用已习得的概念、命题和规则,进行一定的 组合,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问题解决是从一个待解决的情境转移到解决方 案的情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了所遇到 的所有问题。
25
问题解决的共同特点
1、解决的是新遇到问题,不同于练习。 2、要把掌握的简单规则重新组合。 3、问题解决后,人的能力或倾向能随之发生
11
2、概念同化
定义: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 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 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12
(二)概念的运用
1、在知觉水平上的运用: 概念获得以后,遇到该类概念,就会把它纳入一 定的知觉类型。 已经获得的概念,出现在新情境中,可以直接从 知觉上直接觉察它们的意义。
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
(二)概念的结构
1、特征表说 定义特征(次要特征)
概念 概念规则
4
A 定义性特征: 定义一个概念的必要且充分的
特征。 概念的实例共同具有的特征。
如: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整数;
寡妇
离异
结过婚的女人
5
B 特异性特征: 一个概念所呈现的典型特点, 但这个概念所指代的物体并不一定都具备这一 特征。
2、在思维水平上的运用: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等。
13
三、概念的学习和教学
定义性特征
学生
概念学习
特异性特征
定义性特征
教师
概念教学
特异性特征
例如:
国王 一个国家名义上的元首。
世袭王位 篡位
信息 表征 概念 图式 概念地图
14
概念地图: 动物
生物 植物 微生物
鸟 猫 狗 苹果树 白菜 桦树 细菌 草履虫
18
(二)原理学习的意义
1、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找出规律性 的关系;
2、对原理的学习,可以简化和系统化; 3、指导行为、解决问题; 4、为更高一级的原理学习打下基础。
19
二、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
(一)学习者的内部条件 1、对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2、学习者个体的认知水平; 3、语言能力; 4、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