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模型在大肠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小鼠肺癌模型研究进展

小鼠肺癌模型研究进展

小鼠肺癌模型研究进展胥孜杭;胡洁淼;陈晓;朱诗国【摘要】肺癌目前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并且肺也是恶性肿瘤最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的器官之一.加大肺癌的科研力度势在必行,建立合适的肺癌动物模型可为肺癌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预防策略及临床早期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价等提供研究基础.其中,又因小鼠是科研中最常使用的实验动物,故本文旨在介绍目前最常用的各种小鼠肺癌模型,如化学诱导小鼠模型、转基因小鼠肺癌模型、异位移植小鼠模型、原位移植小鼠模型及小鼠肺转移模型等构建方法,以及其在科研领域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小鼠肺癌模型不仅需要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以拓展其研究宽度,而且也需要将各种现有模型进行更灵活的运用和更深入的探索,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6(013)009【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肺癌;小鼠肿瘤模型;应用【作者】胥孜杭;胡洁淼;陈晓;朱诗国【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203;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儿科,美国休斯顿 77030;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Abstract]Currently,lung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and it has the highes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all over the world.Besides,lung is also the most prone to distal metastasis organs among a variety of malignant tumors.In this case,it is critical to put more effort in lung cancer research.Aproper animal lung cancer model provides research foundation on etiology,pathogenesis,prevention strategies,the earl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research.Because mice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experimental animals in research,this paper introduced different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mouse lung cancer models,such as chemical inducing model,transgenic mousemodel,xenograft tumor model,orthotopic tumor model,and tumor metastatic model.According to previous reports,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versatility and in-depth exploration should be the focus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mouse lung cancer models.[Key words]Lung cancer;Mouse tumor models;Application世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跃居恶性肿瘤之首[1]。

人源化小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人源化小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人源化小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人源化小鼠是通过遗传工程技术使小鼠拥有了人类的基因或组织,从而模拟人类疾病,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

该技术从出现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多次跨越式发展,并且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应用范围人源化小鼠技术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最重要的领域是药物研发。

由于人源化小鼠可以模拟人类疾病,并且对药物反应与毒副作用的预测能力更加准确,因此可以用来测试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药物研发的时间和费用,使新药快速进入市场面世。

其次,人源化小鼠也可以用来研究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科学家们可以将癌症的相关人类基因移植到小鼠的基因组中,从而建立起小鼠模型,再将治疗药物应用于小鼠体内,快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率,也可以有效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

此外,人源化小鼠还可以用于心血管病、免疫系统病、遗传疾病等领域的研究。

由于小鼠的生物学特性与人类较为相似,因此它们的身体内部机制与人类体内机制的相似程度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这使得人源化小鼠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技术的发展人源化小鼠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科学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初步开展了人源化小鼠的研究。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源化小鼠技术也经历了多次重大突破。

首先,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可以通过操纵小鼠的基因组,使其细胞死亡、衰老、增殖、血管生成等更具人类特征,从而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

这也为小鼠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其次,人源化小鼠的体外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科学家们可以将人的癌细胞、毒素、病原体等加入到小鼠体外培养中,从而建立起更具有实验价值的体外模型,使小鼠模型得到更精准的推演和验证。

此外,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家们也可以使用人源化小鼠的数据作为参考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复杂性和经过,并预测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这使得人源化小鼠技术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

转基因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_百替生物

转基因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_百替生物

转基因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沈富毅,潘隽玮,郁嘉伦,余昂,侯晓骏[摘要]动物模型在肿瘤病因的揭示,发病机理的探索以及治疗措施的评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继常规转基因方法之后,可诱导表达转基因、基因打靶、条件性基因打靶以及基因捕获等技术的出现及其在肿瘤模型建立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能较好模拟人体相应肿瘤的动物模型,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并有助于人们找到攻克肿瘤的办法。

[关键词]肿瘤,小鼠模型,转基因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动物模型在肿瘤病因、发病机理的揭示以及治疗措施的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肿瘤动物模型最早源自小鼠自发突变系或经致癌剂诱变而得,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环境致癌物及其代谢活动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自发突变频率在自然状态下通常很低,而诱发模型也因其不可精确控制性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随着人们对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入,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小鼠生殖系引入可诱导或精细调控突变技术的应用,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1.常规转基因(transgenic)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原核显微注射技术,使我们可以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小鼠生殖系以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

目的基因在合适启动子驱动下表达,可赋予转基因动物新的表型,通过其表型分析可识别研究基因的功能。

转基因动物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建立转基因的肿瘤动物模型,该研究始于1974年,Jaenisch等1用显微注射法将多瘤病毒SV40的DNA导入到小鼠的囊胚(blastocyst)中,在子代小鼠的肝、肾组织中检测到了SV40的DNA。

这一结果证明,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胎细胞中并实现整合是可能的。

以后相继有人用同样的方法实现了外源基因向小鼠受精卵的转移,并能遗传给后代。

在基因转移的方法上相继出现了逆转录病毒载体法、电脉冲法等。

小鼠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小鼠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小鼠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小鼠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引言】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死亡率和复发率。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低,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基于动物模型的结直肠癌研究已成为突破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小鼠的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6-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

2. 肿瘤组织获取:从结直肠癌患者中获取肿瘤组织,快速进行移植操作。

3. 移植操作:将小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肿瘤组织移植操作,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4. 术后护理:术后给予适量镇痛和抗生素,观察小鼠的生存率和体重变化。

5. 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模型的评估:通过病理分析、免疫组化等方法评估移植肿瘤的生长情况和组织特征。

【结果】1. 移植肿瘤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验组小鼠的肿瘤开始生长,并随时间逐渐增大;对照组小鼠无肿瘤生长情况。

2. 病理分析:对实验组小鼠的移植肿瘤进行病理学分析,发现肿瘤组织呈现典型的结直肠癌组织形态,并有细胞核的异型性。

3.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移植肿瘤组织中存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等结直肠癌特征性标志物的表达,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讨论】本研究建立的小鼠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该模型可以模拟人体结直肠癌的生长和进展过程,为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药物筛选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提供了平台。

同时,该模型还可以应用于评价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小鼠的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

该模型可为结直肠癌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手段,有望推动该领域的科学发展和临床转化。

未来,还应进一步完善该模型,提高其可靠性和应用范围,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小鼠的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

小鼠模型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进展与意义

小鼠模型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进展与意义
研究发现,在小鼠上 过 表 达 某 些 致 癌 基 因 或 者 敲 除某些抑 癌 基 因 可 导 致 肿 瘤 的 发 生 。 [18] 例 如 Trp53 的缺失诱导了淋巴瘤,小 鼠 乳 腺 肿 瘤 病 毒 启 动 子 控 制 的 Erbb2 转 基 因 诱 导 了 乳 腺 腺 癌,由 Eμ 控 制 的 vAbl癌基因诱导了浆细胞瘤IgH 基因 相 关 的 增 强 子, 以及在 Vav启动子控制下表 达 的 Bcl2 转 基 因 诱 导 了 滤泡性淋巴瘤。这些 例 子 说 明,实 体 癌 和 血 液 系 统 肿 瘤都处于免疫监视下。有 研 究 表 明,即 使 是 完 全 转 化 的恶性细胞也可能使抑癌 基 因 失 活,这 意 味 着 使 抑 癌 基因重新活化可 导 致 肿 瘤 消 退 。重 [19-20] 要 的 是,这 种 影响可能需要免疫监视 系 统,例 如 肝 细 胞 癌 中 p53 的 重新激活 导 致 被 固 有 免 疫 效 应 物 清 除 的 恶 性 细 胞 衰老。
究 恶 性 细 胞 与 免 疫 细 胞 之 间 的 关 系 。 恶 性 肿 瘤 的 各 种 小 鼠 模 型 奠 定 了 肿 瘤 免 疫 学 的 基 础 ,指 导 了 免 疫 监 视 、免
疫平衡和免疫逃逸理论的形成,故构建 动 物 模 型 在 研 究 中 起 到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本 文 就 近 年 来 有 关 肿 瘤 免 疫
immunecellscanbestudied.Various mouse modelsof malignanttumorshavelaidthefoundationfortumor immunologyandguidetheformationofimmunesurveillance,immunebalanceandimmuneescapetheory,so

大肠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A r 0 03 () p. 1.02 2
实验 动 物 比较 医学 L b r oy i ln o p rt e dc e a oa r maa d m aa v ii t An C i Me n
19 4
d i 03 6  ̄i n1 7 —8 7 0 00 .1 o: .9 9 . s.6 45 1 . 1 .20 7 1 s 2
l 自发性 动物 模 型
大肠 癌 自发 动物 模 型较 少 见 , 病 率也 不 高 。 发 如 大 鼠中 的WF系雄 鼠结肠 癌发 生率 3 .%, 鼠结 81 雌 肠 癌发 生率 2 .%。Mi 7 6 wa等报道 , 30 0例雄 性 在 0 老 年 Witr 鼠中仅 发现 2 sa 大 8例 大肠 癌【。鉴 于 自 1 发性 肿瘤模 型的 发生情 况参 差不齐 ,很 难在短 时间 内获 得 大晕 肿 瘤 学 材料 ,观 察 时 间 可 能较 长 ,实 验 耗 费较 大 。
模, 发现皮 下注射产 生 了较 小的肿瘤 , 给药 的剂量 而
f 稿 日期 1 0 91—0 收 0 .23 2
f 基金项 目1 f _ 海市科学技术委 员会创新行动计划项 目 I _ (8 4 9 20 ) 0 10 0 5 0 【 作者简介】 万伯顺(9 4)男, 17. , 硕 研究生,
烷 制作诱 发性 大肠癌 模 型在 近交 系小 鼠中有 较大 差
异 _ 。P p nk l u等人用 1 /gAO 对 S /, a aioa o 0mg1 M ( WRJ A J和 AK J / 三种 小 鼠进 行腹 腔注射, 周 1 总 每 次, 计 6周: 发现 AKRJ 鼠未诱 发 出大肠 肿瘤, 另两 /小 而 ■种小 鼠则 在第 6周发现 有大 肠 肿瘤形 脚 s 】 。同 时 给 药方式 也对 诱发癌 的数晕 有较大 荠异,z m 等用 Iu i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是什么?结直肠癌小鼠详细介绍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是什么?结直肠癌小鼠详细介绍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是什么?结直肠癌小鼠详细介绍根据《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在线发表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去年全球有约18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发病率(10.2%)及死亡率(9.2%)都在排行榜前三(Table1)[1],是最常确诊且危害最严重的癌症之一,由于人口增长、衰老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负担还在逐年加重,而搞清其发病机制,对找到正确的预防治疗方式、改善患者不良预后和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能够模拟人体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在疾病发生机理研究,药物新靶点发现及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本期将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常用的结直肠癌模型。

Table1 2018年全球主要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统计结直肠癌模型主要分为移植瘤模型和原发瘤模型两种。

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就是将人体或小鼠原发的结直肠癌组织或细胞移植到小鼠身上使其生长成肿瘤的动物模型。

该模型的优点是周期短、成本低,目前在实验室中应用较为广泛。

根据移植物来源可分为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

同种移植采用鼠源组织或细胞,其中MC38小鼠结肠癌细胞的移植最为常见,多用作结直肠癌发生及转移方向研究,并成为肿瘤药效验证的常用途径。

异种移植采用人源组织或细胞,更接近人体肿瘤真实情况,也因此更受欢迎,但其需要免疫缺陷小鼠作为宿主.目前人源性结直肠癌移植瘤(异种移植)模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人源的结直肠癌细胞系接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称为CDX模型(cell-line-derived xenograft),另一种是将来源于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块接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称为PDX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由于用作CDX模型的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具有易获取,成瘤效果好,验证数据详实(有大量细胞功能学和药效数据可供参考)以及操作成本低等优势,在各类实验室中都有使用。

在结直肠癌研究当中,KRAS基因突变已被鉴定为预测西妥昔(Cetuximab)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在很多病例当中,BRAF、TP53等基因突变被发现于结直肠癌不同的发展阶段;而MSI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是判断结直肠癌类型的一种重要指标。

啮齿动物模型在肿瘤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啮齿动物模型在肿瘤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啮齿动物模型在肿瘤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啮齿动物,如小鼠、大鼠、仓鼠等,是肿瘤基础研究中常用的模型动物。

这些动物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表现等方面。

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它们模拟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以更深入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开发治疗方法。

一、啮齿动物在肿瘤研究中的优势小鼠是肿瘤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

它们的生命周期短,生育快,繁殖能力强,容易基因组编辑,例如通过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敲除、敲低等。

这些特点使得科学家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通过遗传学手段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

同时,小鼠身体相对较小,比较方便操作,植入或注射肿瘤,在体内生长繁殖,可以跟踪肿瘤的发展变化。

还可以进行药物筛选、治疗试验,评估各种抗癌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转化提供重要的依据。

大鼠是另一个重要的模型动物,其体型大、制备方便、组织学结构与人更相似等优点,在肿瘤研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培养和混合不同谷物制备出各种不同根源的大鼠模型,并基于不同抗肿瘤治疗方法以及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除了小鼠和大鼠以外,其他动物模型如仓鼠、豚鼠、兔子、猫等在肿瘤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其中,一些大型动物如狗、猫、猴,不仅肿瘤模型方面的应用,其它研究领域如:代谢及心绞痛和冠脉疾病的研究领域以及重症疾病如糖尿病、肝病、腹泻、肥胖等的研究。

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模型的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拓展。

二、啮齿动物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示例啮齿动物模型在肿瘤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研究肿瘤的形成机制、肿瘤蛋白、基因和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肿瘤干细胞的发生和分化、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等等。

例如,根据自身免疫反应的功能,肿瘤分为“热点肿瘤”和“冷淡肿瘤”两大类。

前者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影响,而后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不大。

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发现,一些肿瘤在治疗过程当中会进一步调节免疫应答,提高免疫系统的免疫原性和对肿瘤的回应能力。

基因工程小鼠胃癌模型的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小鼠胃癌模型的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小鼠胃癌模型的研究进展**DOI : 12. 3969/j. issa. 1008-7125. 2719.1/ 079*: 学 (81777571); 重点病种规范化诊疗研究(BE2015716) ;"333”工程(BRA2014332);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CXTDA2917735)# 本文通信作者,Email : ouox 0z @ njmu. edu. ch黄可婷金多晨党旖旎张国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210029)摘要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通常由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发展而来。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通过活体研究某一特 因的致病作用,对胃 其是胃腺癌的诊治具有重 义。

本文分别从 型的造模方式、病理表型、与幽门螺 (Hp)感染的相关性、适 域等角度作一总结,以期为和索提供 。

关键词 胃肿瘤; 型;基因工程;幽门螺Advances in Research on G 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e Model of Gastric CancerHUANG Keting , JIN Duochen ,DANG Yigi n ZHANG Guoxin. Departmegi of Gastroenterology , the First Affinnet Hospital of Naging Metical University ,Naging (210029)Cocespondencc to : ZHANG Guoxin , Email : yuoxinz@ njmu. odu. otAbstrccC Gastr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gestive tract tumors, usyadu develoueP from the sequence ofaaophy-intestinal metaplasia-bysplasia. The yene/cady enaineend mice mobei via studyOe the yatUoyenic role of a specific yene in tVe can conaibute significan/y to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yastUc cancer : especially aPenocaninoma.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onsauction methods ; yathologicai phenotype , relevance with HePcobachs pylof ( Hp ) Ofec/on and fields of aypUca/on for pnvidOa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study and basic research.Key worCt Stomach Neoplasms ; Moe Models ; GeneXe EnyineeUna ; HePcobachs pylof胃癌是全球第二大肿瘤相关死亡原因,5年生存率小于25% []。

如何进行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如何进行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如何进行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是癌症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用于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治疗策略以及评估新的抗癌药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

肿瘤模型建立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移植方法、化学物质诱导方法和遗传工程方法。

一、人工移植方法:1.将人类肿瘤细胞、移植物肿瘤组织或细胞株移植到小鼠体内,可以通过裸鼠或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建立人类肿瘤模型。

当细胞或组织取出并经过相关处理后,通过给小鼠注射或将其移植到小鼠体内,研究人类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2.移植人体肿瘤片段。

3.使用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如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等,可以接受外源组织移植而不会引发排斥反应。

二、化学物质诱导方法:1.化学物质诱导肿瘤模型是通过给予小鼠致癌物质或诱导剂来诱发肿瘤发生。

2.应遵循相关伦理原则使用易获得且时间成本低的致癌物质。

3.诱导剂可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小鼠,如口服、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

4.对于使用化学物质诱导的肿瘤模型,需要在给药期间和给药后对小鼠进行定期观察和血液检测,以评估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三、遗传工程方法:1.遗传工程方法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特定肿瘤相关基因引入小鼠体内,例如,通过敲除或激活肿瘤抑制基因或癌基因等,产生特定类型的肿瘤模型。

2.通过基因敲除、敲入或点突变技术,可改变小鼠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模拟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确定小鼠肿瘤模型建立成功后1.观察和检测小鼠是否出现明显的肿瘤体积增大和质地变硬等症状。

2.定期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以评估肿瘤对小鼠健康状况的影响。

3.使用体重表、肿瘤质量表等测量工具定期测量肿瘤体积,以评估肿瘤生长速度。

4.进行组织学检测,通过活体组织活检或解剖后进行病理学检测,以确定肿瘤种类和分级。

5.对肿瘤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以确定肿瘤的分子特征。

总结:建立和鉴定小鼠肿瘤模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肿瘤模型鼠的研发与应用

肿瘤模型鼠的研发与应用

肿瘤模型鼠的研发与应用近年来,肿瘤模型鼠成为了癌症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肿瘤发生机制、肿瘤治疗和转化实验研究中。

本文将从肿瘤模型鼠的研发及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肿瘤模型鼠的研发肿瘤模型鼠是指经过基因改造或移植的鼠类,能够快速产生特定类型的肿瘤。

将人类肿瘤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能够创造出与人类类似的肿瘤环境,为研究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当前,肿瘤模型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基因改造肿瘤模型鼠基因改造技术是指通过改变小鼠遗传物质DNA,使其具有人工设计的表型性状。

目前,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方面,基因改造肿瘤模型鼠的建立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基因改造,研究人员能够在小鼠体内重建异型肿瘤病理机制,全面探究肿瘤的基因调控机制,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精准度。

以癌症研究为例,目前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肿瘤模型已经发展了许多,如HER2阳性乳腺癌模型、K-RAS突变肺癌模型等。

2. 转基因肿瘤模型鼠转基因鼠是指将人类肿瘤细胞转染到小鼠体内,使之产生人类类似的肿瘤,从而模拟人类肿瘤,为肿瘤研究提供所需的动物模型。

转基因肿瘤模型鼠的建立重在人类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转移,如此一来,对于人类肿瘤的疾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转基因鼠建立之后,其肿瘤细胞的发展进程、转移过程等也能够进行查看,能够给肿瘤研究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

肿瘤模型鼠的应用目前,肿瘤模型鼠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研究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实验动物。

1. 新药筛选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肿瘤模型鼠体内进行药物筛选,测试不同药物对特定肿瘤的影响,从而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的选择。

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在致死性肿瘤中,药物研发周期长、效果不佳的情况。

2. 癌症治疗在肿瘤治疗上,通过基因改造技术构建的肿瘤模型鼠可以较好地模拟人体的病理过程,对能否治愈人类肿瘤疾病进行评估,有效降低治疗失败率,降低治疗风险。

3. 肿瘤发生机制研究肿瘤研究需要从肿瘤的基本信息入手,通过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来缩小肿瘤研究的范畴。

实验小鼠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实验小鼠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实验小鼠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进展王硕;苏杭;袁经权;缪剑华【摘要】Mouse is the most popular laboratory animal in medical research. As an animal model, mouse has been used for human cancer research for over one century, a large number of genetic variations in mice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human cancer. Over the past 20 year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ouse(GEM) , including transgenic mouse, knock-out mouse, have been cultured, thus, paved a way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cancer diagnosis, innovative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on. In this review paper, we mainly introduce spontaneous and inducible cancer mouse models and GEM models. In addition, some recent strategies and accomplishments for producing complicated cancer models in the mouse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 of mouse model are discussed.%小鼠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数量最多的哺乳类实验动物.人类利用小鼠模型进行癌症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小鼠大量的遗传变异可作为研究人类痛症的借鉴.特别是近年来,培育成功的转基因、基因敲除等遗传工程小鼠模型,使我们对人类癌症发生有了深刻的认识,为评估癌症的诊断方法,革新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平台.本文着重介绍了痛症研究中常用的小民模型、GEM模型及取得的最新进展等,分析了小鼠肿瘤模型的局限性,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21)009【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小鼠;模型;癌症【作者】王硕;苏杭;袁经权;缪剑华【作者单位】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姚新生院士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23;广西医科大学,南宁,530021;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姚新生院士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23;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姚新生院士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1902~1908年 Jensen[1]使用实验小鼠进行肿瘤移植方面的研究,开始确立了小鼠在癌症研究中潜在的价值。

人结肠癌移植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

人结肠癌移植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

食管 癌 【 n 。肿瘤 动物 模 型是 研 究肿 瘤 的必 备实验 材
料 和有 效实验 工 具之 一 。虽然有 关 结肠癌 皮下及 原
步 开发可 行性 的诊 断、 治疗新 方法提供 了极 好 的
实验 材 料 。
位 移 植 瘤动 物 模 型 的报 道较 多 ,建 立 模 型 的技 术 方 法 也较 为成 熟 ,但 理 想 的结 肠 癌 模 型 并 不 多 见 ,具 有 中国人群特 点 的结肠 癌细 胞株及 动物 模 型 就 更为 少见 。本 实验利 用人 结肠癌 新鲜 手术 标本建
恶性程度较低的中等分化人结肠癌组织成功建立了结肠癌皮下及原位移植瘤模型,该模型生物学 特性稳定,保持 了人结肠癌标本的生物 学特点。 [ 关键 词] 结肠 癌; 肿 瘤模 型 ; 皮 下移 植 ; 原 位移 植 ; 免 疫组化 [ 中图分类号】 Q 9 5 — 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5 8 1 7 ( 2 0 1 3 ) 0 2 . 0 0 9 9 — 0 7
【 基金项 目】 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 0 8 1 4 0 9 0 2 5 0 0 ) 【 作者简介] 万伯1 1  ̄ ( 1 9 7 4 一 ) , 男, 医学硕士, 从事消化道肿瘤基 础和 临床研究, E . ma i l : w a n b o s h u n @h o t ma il _ t o m [ 通讯作者] 闫明霞( 1 9 7 6 一 ) , 女, 医学博士, 助理研究员,
E— ma il : mi n g x i ay a n@ 1 2 6. c o m
_
均 在 正常 范 围 内。术后 病 理切 片提 示 为 : 乳 头状 管 状 腺癌 I — I I 级 ,侵及 肌 层 ,淋 巴结( 0 / 1 5 ) , 病 理 分

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研究进展

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研究进展

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研究进展单鹏;宁厚法【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但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各种肝癌小鼠模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肝癌的研究进展,小鼠模型在研究肝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细胞和分子改变及侵袭和远处转移机制等方面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及预防措施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故小鼠模型成为研究肝癌的基础工具,同时也成为新药物动物实验的检测工具.研究中模型的建模方法和特点是研究者重点考虑的因素,以便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因此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掌握正确的建模方法及各种模型之间的优缺点显得尤为重要.【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20【总页数】6页(P4010-4015)【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小鼠模型;化学诱导;移植;转基因【作者】单鹏;宁厚法【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山东潍坊 261053;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山东潍坊 261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和酒精性肝损伤是引起PHC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包括由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转化而来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黄曲霉毒素感染等[2]。

由于PHC发病原因复杂且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志物,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进展期,错过根治性治疗机会,且肝功能较差和对化疗药物的抵抗,往往预后较差[3-4]。

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PHC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有效治疗靶点。

目前,上述因素引起PHC的机制、信号途径和分子表达各不相同,目前仍然在研究中。

至今仍没有单一的肿瘤模型能够反映PHC各方面的特性[5]。

由于小鼠身体较小、寿命较短、生理和分子特性以及完全测序的基因组与人类相似,其成为研究肿瘤最好的模型[6]。

裸鼠的肿瘤移植模型研究

裸鼠的肿瘤移植模型研究

裸鼠的肿瘤移植模型研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其中,裸鼠的肿瘤移植模型研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

一、裸鼠是什么裸鼠是一种没有毛发的实验小动物,通常被用来进行肿瘤移植研究。

这种小动物一般来自人工培育的遗传变异株,因为它没有毛发,所以被称为裸鼠。

这种小动物体型小、活力强,非常适合作为实验对象。

二、肿瘤移植模型的意义肿瘤移植模型是一种通过将人类肿瘤细胞移植到裸鼠体内来模拟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方法能够为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研究材料,用于发现和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法。

同时,肿瘤移植模型还能够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了解肿瘤生长和发展的规律,找到控制肿瘤的有效方法。

三、裸鼠肿瘤移植模型的基本步骤1. 建立肿瘤细胞株首先,需要建立一种稳定的肿瘤细胞株。

一般来说,肿瘤细胞株可以从患者的体内或者文献报道中获取,然后通过培养和筛选,筛选出能够稳定生长的肿瘤细胞株。

2. 准备裸鼠裸鼠一般都需要进行体表消毒和饲养管理等操作。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将裸鼠的体表消毒,避免外来细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此外,裸鼠的饲养、环境、温度、湿度等也需要进行精心管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移植肿瘤细胞将准备好的肿瘤细胞接种到裸鼠的体内,一般是通过皮下注射或者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

移植后,需要观察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剖解和测量等操作。

四、裸鼠肿瘤移植模型的优缺点优点:1. 易于建立:裸鼠的肤色和体毛特征明显,容易观察,建立肿瘤移植模型相对容易。

2. 可控性强:通过各种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实验的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结论可靠:通过对裸鼠肿瘤移植模型的研究,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实验结论,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缺点:1. 模拟程度低:由于裸鼠与人体存在较大的生物学差异,因此在某些肿瘤特征的模拟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癌症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大疾病,而且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由于癌症的病发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对于防治癌症的研究和探索主要依靠动物模型研究。

小鼠肿瘤模型是目前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和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注射人类肿瘤细胞后,小鼠可呈现人体肿瘤组织细胞移植的特性。

相对于人体肿瘤实验和传统的肿瘤细胞培养,小鼠肿瘤模型的优异之处在于能够创造肿瘤微环境,仿真人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以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常见的评价手段。

一、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1.1 人体肿瘤细胞移植模型人体肿瘤细胞移植模型以人类肿瘤细胞在裸鼠或小鼠体内移植后的肿瘤实体为基础,分为无血液供应的固体肿瘤模型和有血液供应的血液源性肿瘤模型两种。

在移植人类肿瘤细胞时,要确保细胞的活力和数量,同时条件控制的严谨性也是建立模型成功的关键。

以草甸欧豆荚腺癌细胞(A549)为例,在室温下用胰蛋白酶消化并在热水浴中加温25分钟,离心后取上清液,将细胞恢复在人工营养的体外环境中培养至稳定生长。

然后注射生长正常的A549细胞到裸鼠的皮下尽处,便成为一个人体肿瘤细胞移植模型。

1.2 化学诱导肿瘤模型化学诱导肿瘤模型是通过注射某些化学物质来诱导荷尔蒙依赖性肿瘤,可以有效地模拟荷尔蒙依赖性肿瘤的发病原因及其恶化过程。

在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膀胱癌时,过程如下:将DMN溶于苏木精中,经过研磨混合后注射大鼠,每次剂量控制在4-25mg/kg,2个月后检查其膀胱肿瘤的形成情况。

化学物质注射后,不同的化学物质会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如DMN会引起膀胱癌。

1.3 基因敲除技术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目前最为先进的小鼠肿瘤模型是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

通过选择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并在小鼠体内干扰其功能,从而让小鼠形成癌症。

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一种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的基因,在建立小鼠肿瘤模型时被广泛用于其基因干扰的研究。

最新 肝癌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精品

最新 肝癌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精品

肝癌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HBV感染动物模型的发展对理解病毒复制、疾病发病机理,尤其是对鉴定HBV感染治疗的候选药物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肝细胞癌是全球范围内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进展迅速、易于复发转移,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对于肝癌的发病机制也亟待进一步阐明。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的肝癌转基因小鼠模型,为肝癌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结合经典研究与近年进展,对常用肝癌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模型特点、特别是应用研究状况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肝细胞癌;转基因;小鼠模型引言:1.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位居肿瘤第五位,死亡率高居肿瘤第二位[1]。

严峻的临床诊治形势对HCC发生及转移机制研究提出迫切需求,HCC相关机制的深入阐释对HCC早期诊断、药靶研发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但HCC致病因素多,病程复杂,涉及通路广,因此研究难度较大,其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2.动物模型作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在HCC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化学诱导、原位异位移植及转基因等方法在目前HCC动物模型构建中较为常用。

转基因动物模型与其他常用HCC动物模型相比,在研究特殊基因在H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或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肝脏特异性致癌物之间的关系中具有独特优势,迅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近年来常用的HCC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分类介绍,并对其在HCC相关机制研究及药物筛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HCC转基因动物模型概况转基因动物模型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或敲除动物体内特定基因,从而影响动物性状表达并产生稳定遗传修饰的动物模型。

1982年,Gordon等[2]首次利用显微注射法成功构建转基因小鼠,此后转基因动物模型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apcmin小鼠的鉴定方案

apcmin小鼠的鉴定方案

apcmin小鼠的鉴定方案APCmin小鼠的鉴定方案APCmin小鼠是一种常用的遗传模型,用于研究癌症发生和治疗。

APC基因是调控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键基因,而APCmin 小鼠则是通过敲除APC基因而产生的小鼠模型。

鉴定APCmin小鼠的方法主要包括基因分型和表型特征分析两个方面。

进行基因分型。

由于敲除APC基因导致小鼠体内发生多种遗传突变,因此需要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来确认APC基因的缺失情况。

一般可以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包含APC基因缺失位点的DNA片段,然后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确认APC基因的缺失。

进行表型特征分析。

APCmin小鼠在肠道肿瘤的形成上具有明显的表型特征,主要包括多发的肠道腺瘤和结肠腺癌。

因此,可以通过解剖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分析来鉴定APCmin小鼠是否具有肠道肿瘤。

一般可以观察小鼠的肠道形态,如肠道长度、肠道腺瘤的数量和大小等,然后取相应的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切片和染色,进一步确认肠道腺瘤和癌变的程度。

除了基因分型和表型特征分析,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方法来鉴定APCmin小鼠。

例如,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来检测APCmin小鼠肠道中关键信号通路的活性,如Wnt信号通路的活性,进一步揭示肠道肿瘤的发生机制。

此外,还可以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确定APCmin小鼠是否具有其他遗传突变,如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等。

在鉴定APCmin小鼠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

首先,要保证实验动物的纯合性,即确保APC基因的双等位突变。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对照组,通常选择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以比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和表型特征。

此外,要注意标本的处理和保存,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总结起来,APCmin小鼠的鉴定方案主要包括基因分型和表型特征分析两个方面。

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可以确定APC基因的缺失情况,而通过解剖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分析可以确认肠道肿瘤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方法来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发生机制。

SPINK1/Spink3的研究进展

SPINK1/Spink3的研究进展

SPINK1/Spink3的研究进展张婧;王军【摘要】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Kazal type 1 ( SPINK1) is one of the main members of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fami-ly.SPINK1 can inhibit abnormal trypsinogen activation, so as to protect pancreatic tissue against the damage.It is believed that SPINK1 possib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ancreatitis.Moreover, recent research showed that SPINK1/Spink3( a mouse homolog gene of human SPINK1) act as the growth factor as well as negative regulator of autoph-agy.The mutationsof SPINK1 gene is probably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ancreatitis.Besides, SPINK1/Spink3 is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cancer.The function-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of SPINK1/Spink3 still remain unclear.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oles of SPINK1/Spink3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latest research.%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Kazal 1型(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Kazal type 1,SPINK1)是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中最主要的成员之一,它可抑制胰腺中胰蛋白酶原的非正常性激活,保护胰腺组织,在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综述2010年12月第16卷第23期MedicalRecapitulate,Dec 2010,V o.l 16,No. 23氧化偶氮甲烷及二甲基肼可口服或注射,致癌效果佳,器官选择性较好。

一般认为二甲基肼为间接致癌剂,本身不致癌,必须经过氧化脱烷基才具致癌作用,并且不同给药方式引发小鼠发生肿瘤的概率有所不同。

N-甲基N-亚硝基脲及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等亚硝胺类为后来发现给动物灌肠后能诱发大肠癌的一类化合物。

直肠内直接给予N-甲基N-亚硝基脲后结肠癌的发生率为100%,并伴23%~31%的小鼠发生肿瘤的转移[3]。

由于诱发肿瘤模型发生转移率较低,实验中需使用大量小鼠,并且不具有可预测性,在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中存在局限性。

3基因工程小鼠模型1977年,Evans等[4]首次报道以二甲基肼治疗近交系ICRHa小鼠易致肿瘤,而DBA2和C57BL/Ha小鼠则无此反应, ICR和C57BL小鼠杂交后经二甲基肼治疗也能产生肿瘤,提示染色体与肿瘤密切相关。

而随后发展起来的原核显微注射技术、基因打靶及RNA干扰等技术基因工程小鼠模型逐渐成熟。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综合征(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和家族性多发性腺癌的研究中应用广泛,在大肠癌的转移和药物治疗的实验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1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小鼠模型HNPCC是APC基因失活致杂化性缺失,错配基因(MLH-1、MLH-2、MLH-6、PMS-1、PMS-2)突变致基因不稳定。

HNPCC基因特点为不稳定的短串联重复序列,也称微卫星,参与肿瘤后期的形成。

利用基因剔除技术,剔除纯合子小鼠MLH-1或MLH-2基因,淋巴细胞会发生瘤变。

同时也易患胃肠道的肿瘤,可以作为研究HNPCC很好的模型,Mlh1-/-小鼠易患胃肠道肿瘤和胃肠道肿瘤[5]。

Mlh2-/-基因缺陷的纯合子小鼠伴有APC基因的失活,易发生淋巴瘤和肠内肿瘤。

3.2家族性多发性腺癌的小鼠模型一序列特殊基因的改变会包括抑癌基因APC, p53和Smad 3的失活和原癌基因K-Ras基因的激活,最终导致胃肠道肿瘤的发生。

用N-乙基-N-亚硝基脲诱导C57BL/6J(B6)雄性小鼠显性突变可致Min阳性鼠,其存活期<150 d,杂合子Min小鼠低龄时产生大量小肠肿瘤,少量结肠和十二指肠息肉,与人类家族性多发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相似,目前已用于FAP药物治疗的研究。

Min小鼠的优点为其腺瘤发生、发展的遗传背景相同,无结肠肿瘤遗传异质性[6]。

3.3FAP的限制性小鼠模型随着新技术的出现, 现在可以实现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组织内,使体细胞基因激活或失活[7-13]。

例如Apc模型小鼠,Apc基因可因腺病毒感染大肠表达Cre重组酶后被删除[14], 从而抑制β连环蛋白的条件表达,导致胃肠息肉的形成[15, 16]。

限制性小鼠模型能很好的模拟FAP综合征,具有肿瘤自发性、发生率高及可预测性的特点,并且无免疫原性,能在免疫活性小鼠中生长。

4移植小鼠模型移植肿瘤是当今最常用的肿瘤动物模型,其方便简便,移植成功率高,成瘤快,成本低且实验效果好。

4.1免疫缺陷小鼠由于裸小鼠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小鼠的应用,人类的肿瘤在受体小鼠内的异种移植得到实现,而不受移植排斥的影响。

裸小鼠11号染色体上的隐形裸基因突变而无被毛,先天性无胸腺或仅有异常的胸腺上皮,不能分泌胸腺素使T细胞正常分化,细胞免疫力低下[17]。

SCID小鼠首先发现于C. B-17的同源近交系,其第16号染色体上称scid的单个隐形基因突变。

SCID 小鼠的所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测试均为阴性,对外源性看远无细胞免疫及抗体反应,体内缺乏携带前B细胞、B细胞和T细胞表面标志的细胞。

4.2移植的材料移植的肿瘤来源包括裸鼠体内的移植瘤、手术切除的人类肿瘤组织、人癌细胞株等。

肿瘤的来源、性质对移植的成功率有明显的影响,转移肿瘤组织异种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原发肿瘤组织,转移率也较高;经传代培养或筛选过的高转移人癌细胞移植成功率和转移率均较高。

4.3移植的方法及部位移植的方法和部位有很多种(表1),移植的部位包括皮下、腹腔、静脉、脾内和原位移植。

由于皮下组织与结肠浆膜下或肝脏内的微环境有所区别,皮下生长的肿瘤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因为生长的微环境和结肠或肝脏中生长的肿瘤的微环境的差别,皮下肿瘤移植模型会出现某些特征的改变(如生长因子的水平、营养素和肿瘤的血管发生、转移的行为等),另外大肠癌在大肠中的原位移植模型会发生肿瘤的转移,但是皮下生长的肿瘤不发生转移[18]。

大肠癌的原位移植有两种方法,在大肠浆膜下注射肿瘤细胞或将实体瘤移植到大肠中。

肿瘤细胞体外培养,选出转移性高的细胞亚群,在宿主体内连续传代,与兴趣靶器官组织共同孵育,利用克隆技术,建立细胞株,都可以使肿瘤转移能力增强。

·3589·医学综述2010年12月第16卷第23期MedicalRecapitulate,Dec 2010,V o.l 16,No. 23[19]王孟薇,杨少波,张子其,等.老年人胃癌前黏膜癌变的胃镜随访[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9): 1279-1281.[20]孙良华,李群,安莉莉,等.胃黏膜上皮异性增生3-10年随访结果[J].实用医药杂志, 2005, 22(9): 769-771.[21]陈孝,张子其,万军,等.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的随访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 20(5): 318-320.[22]杨少波,王孟薇,张子其,等.胃癌前黏膜变化的自然演变规律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 2005, 21(3): 193-194.[23]孙崇泉,冒云,陈明坤.叶酸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逆转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3, 20(4): 335.[24]叶旭.增生平治疗胃黏膜异性增生8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0(4): 24-25.[25]齐双山,萨如拉,席月亮.阿那日-14对萎缩性胃炎伴异性增生的逆转治疗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6, 2(1): 5.[26]赵晓,金建军.维甲酸对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逆转作用和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27(3): 239-240.[27]杨莉莉,杨薇薇,姚强.胃复春对胃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 2006, 24(1): 13-15.[28]唐少波,袁海锋,王美丽,等.胃癌前病变的干预性治疗进展[J].内科, 2008, 3(4): 589-592.[29]刘思德,张亚历,白岚,等.采用针形电刀行黏膜下整片切除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8例报道[J].中国消化内镜, 2007, 1(3): 27-28.[30]吴云林,吴巍,郭滟,等.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识别与手术病理的结果[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27(5): 552-554.收稿日期: 2010-09-13修回日期: 2010-11-07小鼠模型在大肠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洪卫文(综述),苏国强※(审校)(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普外科,厦门361000)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10)23-3588-03摘要: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它致死率高并容易发生转移,我国近年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动物实验在研究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药物治疗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用于大肠癌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包括诱发性肿瘤模型、基因工程动物模型、大肠癌癌细胞移植模型和最新报道的在特定时间、特定组织激活或剔除靶基因的限制性小鼠模型。

现阐述最常使用的大肠癌小鼠模型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最新进展。

关键词:大肠癌;小鼠模型;动物实验Advance inM ouseM odels of Colon Cancer HONG Wei-wen1, SU Guo-qiang2. (Department ofGeneral Surgery, Teaching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men First Hospital, Xiamen361000,China)Abstract:Colorectal cancer (CRC) remains as one of themost common cancers,with a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incidence in China,which is life-threatening and more likely tometastasize Studiesof colon cancer onmousemode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carcinogenesi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CRC.The currently availablemousemodelsmainly include spontaneous andchemically induced colorectal cancermodels, transgenic models, implantation models, and conditionalmousemodels newly reported to have specific genes activated orknocked down.This reviewwilldiscussmost frequently usedmodels thathave been developed, includ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Key words:Colon cancer; Mousemode;l Animal study大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大肠癌动物实验的研究已经大约有80年,理想的动物模型应该真实地反映出人类大肠癌的发病机制、肿瘤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点及对实验药物治疗疗效的一致性等。

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些动物实验模型,能近似的模拟肿瘤的某些特征,但是不能完全模拟人类大肠癌的全部特征,因此,应根据研究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动物模型,达到最好的研究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