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土地面积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比例仅为18%左右。

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土地利用不均衡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增多,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土壤受到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面积达到了2.5万公顷。

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 推行可持续农业推行可持续农业是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一、土地开发、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往往要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这些工作往往会破坏自然景观、地貌、植被等自然环境,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二、土地整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土地整治过程中需要开展大量的土方开挖、拆除、清理等工作,这些工作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土地和水体造成不可忽视的污染。

三、土地整治中的固体废弃物管理问题。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矿渣、泥浆等固体废弃物。

这些固体废弃物往往给当地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一、采取科学的土地开发方式。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根据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科学的土地开发方式,规划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轻生态环境的负担。

二、加强污染物的治理和管理。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对产生的污染物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管理,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尤其是对于污染物的处置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防止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三、规范固体废弃物管理。

应加强对土地整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

完善固体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置等相关政策措施,保证其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处置,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完善环境执法机制,特别是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应严格制裁和打击,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总之,土地整治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也应该意识到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加强污染物治理和管理,规范固体废弃物管理,并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从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1. 引言1.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我国生态环境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和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破坏,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污染日益加剧。

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工业和农业活动不规范导致水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水质下降,部分水域已经无法饮用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受到威胁。

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困扰我国。

随着交通运输和工业排放不断增加,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导致雾霾频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野生动植物非法捕捞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失衡,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1.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往往会带来经济损失,加重社会成本。

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国家战略。

只有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确保国家的长久安全和繁荣。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字数:237】2. 正文2.1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浅析山西省土地生态安全与发展对策

浅析山西省土地生态安全与发展对策
安全进行分析 , 结合本 区域特性 , 为土地 资料生态安全研 究抛砖 引玉。 关键词 :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浅析 山西
中图 分 类 号 : X8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3 9 7 3 ( 2 0 1 3) 0 0 5 — 1 3 2 ・ 0 2
浅 析 山西 省 土 地 生 态 安全 与 发 展 对 策
口 郑 雪
山西 ・ 临汾 0 4 1 0 0 4 )
( 山西师范大学城 市环境与科 学学院

要: 当今 研究的热点问题是生态安全 分析 , 土地生态环境 是生态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土地资料生态安全是
生态安全 的重要研 究内容之一。当前 , 人 口的增长和经济 的发展 , 使 得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 , 进 而使 土地 生态 环境 遭到破坏 , 区域土地 生态安全遭到严重 威胁 , 所 以, 土地 资料生态安全分析形 式紧迫, 现将 山西省各 区生态
. 1社会经 济条件 分 析, 对土地 生态 系统 随时间的演化状况进行 了研究 。另外 , 3
土 地生态系统健康诊 断也 是土 地生态系统安全有关研 究的重
山西地处祖 国腹地 ,介于我国东部沿海经 济发达地区 与
要 内容 , 该研究领域有两大用途 : ( 1 ) 生 态 成 熟度 ; ( 2 ) 生 态 价 位 西 部 内陆 经 济 欠 发 达 地 区 之 间 的 中部 地 带 , 以 其 强 大 的能 源
经 济实现与市场实现 的主要方式 ; 生态功效— —保持水土持 、 四通 八达 的交 通 运 输 网 路 , 以及 先 进 的 科 技 有 力 地 促 进 了 山
维护生态系统 、 局域气候 的调节、 污 染物的净化效应; 政 治 功 西 区 域 的 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 能 — — 土 地 在 政 治方 面 的 功 能 等 ;社 会 功 能— — 社 会 保 险 和 3 . 2 自然条件

浅析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土地的利用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国家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和保护耕地的大环境下,如何破解建设中的土地保护难题,是关乎社会经济顺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土地利用对策,从而促进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对策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空间迅速膨胀且呈现盲目无序的态势,对于生态空间造成极大的冲击,土地利用格局演进较为剧烈,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备受关注。

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以从景观格局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优化等方面为切入点,构建“点(核心源地)—线(潜在廊道)—面(生态网络)”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分布,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干扰,通过景观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维持区域景观的连续性、完整性,巩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1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1.1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总体良好,但用地效益下降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良好,土地利用强度和用地结构稳步提升,但用地效益略有下降。

一是国家级开发区土地总体看开发有序、供应及时、建设充分。

二是国家级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利用强度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方式更趋集约。

1.2耕地保护方面未耕种主要是退耕还林范围内未达到成林标准的草地,根据实地调查确定退耕还林范围内实地已退耕,但未达到成林标准的图斑。

根据退耕还林项目计划,下一步这部分耕地全部变为林地,故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1.3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都市圈核心区是整个都市圈发展潜力最大,人口聚集最大的区域。

在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的驱动下,人口的迅速膨胀致使用地紧张,生产生活空间不足,进而通过空间扩张来维持自身的发展需要,导致一定程度上对于生态空间等非建设空间的冲突。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一、问题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便等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不足。

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滞后,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农村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农村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便等,处理方式单一,大部分采用露天焚烧或填埋等方式,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农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部分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度开发土地、砍伐森林等行为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部门职责不清、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和惩处。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投入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一些地区,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上,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这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为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首先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政府、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环保培训班、讲座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农民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农民真正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治约束。

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要推动农村绿色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广 东 土地 科 学 � � � � � � � 10 1 第1 0卷 第 1 期 � � � � � � � 1� 1� 年 � 2 月 � � � � � F , 11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贾 丽� 於忠祥

� � � � � � ( 池州 学院�安徽 池州 � 安徽 农业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
� � �
JI A
1
, U
-
2
� � � � � � � � � � � � � � � � � � � ( 1 .P � � � � L & M D , C C , C 2 47000,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S � � � � M S ,A H A U , H 2 3 0000, C ) � � � � � � � � � � � � � � : � �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 ; ;

浅谈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对策钟家帜

浅谈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对策钟家帜

浅谈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对策钟家帜发表时间:2020-05-29T10:42:29.940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第3期作者:钟家帜[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规模的急剧增长,人地矛盾日益加剧,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规模的急剧增长,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如何满足“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要求值得思考。

国土综合整治作为既可提高土地国土利用质量、推荐生态文明建设、又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益工作,值得政府与学者探索。

在国家社会经济转型、机构改革的新环境新背景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理念,开展国土空间全要素综合整治,对打造宜居生活空间、宜产生产空间,构筑绿色、协调、和谐、开放的美丽国土具有重要价值。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问题;对策引言土地整治系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自1999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的通知》以来,土地整治对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提高土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

1土地整治的概念土地整治工作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限度区域内对土地进行总体的规划,对需要进行整治的土地内部结构进行仔细的勘察,之后再根据土地的性质来对土体的用途进行规划,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对土地的用途进行规划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土地进行综合整理,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规划完成之后带来的整体效益。

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来说,土地整治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整合。

随着我国人口密度的不断加大,人均居住面积正在不断地变小,人均居住面积的分配也十分不均匀,为了将人均土地面积提升上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整治,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保护耕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手段。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效保障粮食供给,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守牢耕地安全红线,既是顺应当前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亟需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耕地保护意识有待提升,监管举措亟待跟进。

农民作为耕地的使用者和所有者缺乏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耕地保护意识淡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比较突出。

农业管理部门缺乏对农民耕地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培养,致使农民对耕地保护和耕地荒芜现象的严重性后果认识不足,耕地“非粮化”、撂荒等耕地隐性损失问题比较突出。

土地监管部门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耕地保护中只看重耕地数量的保护,对质量监管的认识不够,导致“占优补次”、用养失调、疏堵失调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

同时,由于缺少合理的村庄规划指导,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有效管控。

二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加大。

随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批重大基础设施、线性工程建设等项目的全面推进和相继落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和基本农田,导致耕地数量减少。

以x市粮食安全耕地需求量测算为例,预计到2035年x市耕地面积为x公顷,“三调”中的耕地面积为x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为x公顷,小于基于粮食安全预测的耕地需求量。

加之预计到2035年全市因建设占用耕地x公顷,矿产资源开发占用耕地x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将占用耕地x公顷,耕地预计减少x公顷,全市耕地供需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是耕地质量持续下降,耕地利用生态风险加剧。

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占用了城市周边大量优质耕地资源,但补充的耕地受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系统脆弱等因素制约质量相对较低。

我国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土地整治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质量下降、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以及土地整治政策不到位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如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质量管理水平,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完善土地整治政策等。

我国土地整治面临着挑战,但也有发展的空间,只要我们加强土地整治,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美好。

建议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视,优化政策措施,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土地整治效率,共同努力为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关键词】我国土地整治,问题,对策,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质量下降,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整治政策,挑战,发展,建议。

1. 引言1.1 现状分析我国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引言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大量耕地被建设用地占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土地质量下降现象较为普遍,土地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困扰。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大片土地闲置或荒废,导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

土地整治政策不到位,法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不够重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地整治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2 重要性土地整治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整治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粮食和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保障粮食供应和生态平衡。

土地整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农田质量,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是指评价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与稳定性,同时评价土地资源是否满足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需求,以及土地资源面临的风险和安全性问题。

本文就深入探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

一、评价指标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主要涉及以下指标:土地利用类型与分布、土地退化程度、环境污染与治理、生物群落状况、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土壤质量指数等。

二、评价方法1.定量分析法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获得精确的评价结果。

这种方法基于各项指标的综合分级计算,能够充分展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但需要确定好权重因子、数据来源和运算方法等。

2.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主要是通过相关领域的专家汇集信息和经验,对评价指标进行评判和打分,再通过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情况较为复杂或缺乏足够数据的情况下,但要保证专家的权威性、独立性以及评价过程的公正性。

3.遥感技术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变化和土地利用状况等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和建模分析等方法,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

遥感技术法具有快速、准确以及有效的优点,但分析结果需要进一步结合实地考察和采集数据来进行验证。

三、评价意义1.指导土地规划与利用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局限,为未来的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地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评价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能够为政府与社会各界提供有关生态保护的参考,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3.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评价就是科学评估各个方面的权衡和取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研究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在城市化、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恢复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方法和技术,提高评价准确性与可靠性,更好地为保障生态安全发挥科学作用。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日益加剧,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挑战。

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但问题依然突出,需要进一步拓展有效治理对策。

一、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1.空气污染问题: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持续恶化,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水资源污染:我国的水资源污染严重,地表水质量差,饮用水卫生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3.土地荒漠化问题: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中的严重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政策法规的制定: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规范和管理。

2.科技创新的推进: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推广了新能源等生产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公民意识的提高:政府在媒体上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公民对环保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1.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让企业和公民在污染防治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

2.加强执法和监管: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和公民的监管力度,对环境污染行为加强处罚力度,形成严格有效的执行体系。

3.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政府应大力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加快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鼓励绿色发展:政府应鼓励和引导企业推行环保型的生产模式,绿色发展,同时激励公民保护环境的行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实现有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

只有全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够切实维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增多,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日趋频繁和无限制使用,使我国的国土资源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国家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管理好自己的国土资源,以保证国土资源的安全与稳定。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国土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我国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为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国土资源的稳定。

关键词:国土资源;安全;挑战及对策引言: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资源的利用和开采程度逐渐加深。

土地资源是一种自然馈赠,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活动对国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承受力,但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国土资源一旦超过了国土资源的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无法弥补的后果,这也是当前国土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所以,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使国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就必须制定有关法规,设置相应的警示,以保障国土资源的安全。

1国土资源安全概述1.1意义国土资源安全,就是国土资源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

对国土资源安全问题,学者们意见不一。

除上述观点外,还有学者认为,所谓国土资源安全,就是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分配。

但无论哪一种理念,都必须承认国土资源安全的动态性。

土地与资源安全是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这将在下文详细阐述。

一国资源安全包括生产安全、分配安全、消费安全和交易安全。

土地资源在安全生产中,自然是要考虑人,而非人。

资源要素只能影响国土资源的规模,人为因素影响国土资源质量。

当人们利用土地资源时,需要对土地进行加工和改造。

要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就必须把土地资源的生产速度和破坏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就分配保障而言,要科学地分配土地和资源,土地资源不具有商品的特性,在分配上要以国家为主体,以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

为了保证国土资源安全,必须科学开发,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国土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探讨 姚运丰

我国国土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探讨 姚运丰

我国国土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探讨姚运丰摘要:生态国土建设对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实现国家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等负面问题。

面对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突出生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国土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资源;生态问题;对策引言我国当前正面临着严重的国土资源短缺现象,为了能够缓解这一现状,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重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通过提高管理意识、加强执法力度、完善征地补偿措施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我国国土资源事业稳定发展,带动国民经济持续上升。

1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1.1制度管控和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由于所需要管理的面积非常的广、并且土地地域比较的分散等原因,导致我国当前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管理质量和水平不足以及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为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极其容易引发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以及引发地区范围内居民与企业对治理层的不满等等,长久以来肯定会影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正常开展。

而这些问题主要是来源于没有根据环境来变更政策,或者是来源于在执法过程当中缺乏公平公正。

1.2征地补偿措施缺乏完善性想要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从而带动社会持续向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征用土地相关政策规范建设需求。

然而,当前我国基层国土资源在征用土地的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政府等相关部门在发放土地征用资金时各个地区的资金数额不尽相同,导致各地区人民群众出现歧义表示不满。

从而造成我国征地效率降低,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均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只有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措施,才能够有效提高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效率。

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应对措施

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应对措施

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针对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应对措施,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先分析了我国土地整治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结合论述了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治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地整治中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更好的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稳定发展,值得高度重视。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应对措施引言土地整治是实现现有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主要举措,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土地整治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水土流失、降低景观多样性、水资源利用紧张等。

为更好的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共同组成,就必须结合现存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才能在保证土地整治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上,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基于此,开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土地整治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土地整治具有影响范围大、覆盖面积广、内容繁杂等特点,需要有规范标准的思路和体系,才能促使土地整治相关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

就目前我国土地整治发展现状而言,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大对土地整治的管理,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探究不完善的政策制度,降低各种因素对土地整治造成的影响。

特别是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全系统的分析和解决,促使各行各业都能积极参与到土地整治中来,加大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利用率。

比如:在土地整治需要加大对农业耕地的管理,加大对土地整治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逐步扩大土地整治的影响力,让从事农业的人民对土地整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正确使用农业耕地,提升耕作质量,促使土地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1]。

2、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2.1破坏了生态多样性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用电和农业耕地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

我国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1:土地整治概念土地整治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田、水、路、林和村进行综合整治,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的活动。

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提高土地产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

2:土地整治存在问题2.1: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土地整治应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然而,从最近十多年开展的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来实践来看,由于土地整治工作的主导部门仅限于单一的国土部门一家,导致了片面强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设施、优化用地布局等土地工程目标,对于很重要的“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发展等社会目标则考虑较少。

此外,从土地整治工程本身来看,以往的土地整治,内涵上主要集中于片面追求耕地数量增加,不考虑提高耕地质量、优化用地布局和改善生态环境;范围上以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为主,很少延伸到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目标上只是单纯地保护耕地,未强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2.2:协同不够积极有力这主要表现在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项目、资金等未得到整合,部门协调难度大。

土地整治涉及国土、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多家部门,然而整治工作各自为政,规划、资金、项目选址等各部门自行分头进行,导致规划不衔接、项目重复投资、资金分散使用,难以整合各要素,形成全域全方位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土地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需要多个部门统筹协调,但目前,土地整治工作往往以专项任务为主,缺乏全域性、综合性规划和统筹安排各部门资源的机制,部门之间相互推诿。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村农业农村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耕地保护监管问题分析1.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目前,部分地区农民仍然存在“开垦一片,就有一片”的观念,将耕地过度开垦,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另外,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农民在耕地上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2.用地政策执法不严格:一些地方政府在用地政策执法方面存在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

一方面,存在着用地审批过程中的腐败问题,导致耕地保护监管失去效果。

另一方面,在用地执法中,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对于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缺乏威慑力。

3.执法监管力度不够大:尽管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耕地保护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大。

一方面是监管资源有限,难以全面检查和监测耕地面积和质量;另一方面是执法机构的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

4.经济利益驱动耕地占用:农村地区耕地资源相对集中,而集体经济收入和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和开发。

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了谋取经济利益,通过占用耕地进行土地流转、土地开发等行为,导致耕地不断减少。

5.农村土地经营权不稳定:由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不稳定,缺乏对土地的安全感,导致农民对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建议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资源的重视程度,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动耕地环境保护。

2.加强用地政策执法:加强对用地审批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打击用地审批中的腐败行为;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占用耕地的成本。

3.加强耕地监管能力建设:完善耕地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水平,实施精确的耕地面积和质量监控;加强对耕地流转市场的监管,确保流转土地符合耕地保护政策的要求。

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及安全调控机制

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及安全调控机制

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及安全调控机制摘要:为保证土地整治工作质量,实现土地整治在生态技术、行政、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必须构建较为完善的安全调控机制。

本文即针对土地整治生态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土地整治的生态化。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问题;安全调控机制一、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一)不合理的地类合并引起的生态问题我们进行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不过在整治过程中,地类合并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1.在进行土地整治过程中,通常会大面积的填埋坑塘和河沟,不但损害了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使耕地对水的滞蓄能力有所减弱。

2.通过取直挖填方式对原有沟渠进行施工,虽然能够使耕地的面积有所增加,但这种做法并未将原来河沟流量和流速进行改变,水生生物缺乏有利的生存条件。

3.如果没有全面勘察整治区域,直接开发荒草地或复垦坑塘水面、沟渠等用地,虽然能够将废地整治成耕地,但会严重破坏原生自然植被,导致出现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二)硬化道路、衬砌沟渠所引起的生态问题在我国土地整治中,一般通过衬砌沟渠和硬化道路的方式来改善整治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这样会使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逐步显现。

1.原有的生态环境通过衬砌沟渠和硬化道路会被划分成许多孤立的“生态小岛”,这种情况会使整治区域内生物迁徒造成破坏,不利于野生生物的栖息,阻碍生物的繁衍,造成一些稀有生物频临灭绝,进一步降低生物品种的多样性。

2.在沟渠衬砌过程中,一般要对经济成本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考虑,所以一般使用渠底平坦和渠身笔直的方式进行沟渠衬砌,这种沟渠衬砌方式容易导致沟渠内无法附着原有养生物,很难寄养鱼类、青蛙等水生生物,导致这些生物无法继续生存,从而对原有的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不恰当的土地平整方式所引起的生态问题1.土地平整是土地整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对土地进行平整时,一般情况下会使用推土机、运渣车、挖掘机以及压路机等大型工程机械,在通过这些大型工程机械进行挖填压实作业时,原有的耕地土壤很容易产生板结,从而使原来土壤层的湿度和肥力遭到破坏。

《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针对整体的土地资源中的生态建设进行相应的分析,这样在实施中不仅能够将整体的资源进行合理性调控,还能有效地针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进行综合性控制,这样在加强整体的资源控制上,才能有效地促进土地资源建设的合理化和集群化,保证生态建设真正的付诸于行动。

本文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的开发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一、土地生态资源保护中的弊端1.水土流失在水土流失中表现出来的土地退化、地力消退的重要原因。

在土地管理中我国的土地主要表现在滥砍滥伐、过渡垦植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的人为原因,这样在应对水土流失中我国的水土流失的主要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6.8%,建国以来,我国为水土流失的应对策略也提出了一定的调整和控制,造成经济损失严重。

2.土地污染在积极推进的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同时,由于设备不齐全,环保意识差,对于工程实施中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控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在完善矿产资源生态建设上,不能真正的针对整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造成了有长矿区的地方的土体污染的情况存在。

3.可持续发展缓慢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由于对环保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在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着对生态建设发展的不足,这样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与建设是不利的,因此,在发展的同时,针对整体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调控中的缓慢问题,将整体的情况进行综合性控制,这样整体的进行综合性调控,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二、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中的思考1.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调整经济的增长模式,对于产业化政策的控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并把整体的产业结构进行综合性控制,最终调整一系列的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的布局政策的控制,这样在三大产业调整中,一般都是加强整体的控制上进行综合性控制,推行产业调整的政策与产业的布局政策的都应向资源的调控,向集约的产业转化,并从整体的技术结构进行调控并鼓励各地区集约的技术与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针对湖北省存在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四个层面的调控措施。

在认知层面要加强民众土地环保意识的培养;在治理层面将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作为基本目标;利用层面要朝土地集约化方向发展;保障层面要注重发挥多种保障机制的作用。

标签: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对策1湖北省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1.1土地数量层面——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据统计,湖北省水土流失面积大约640万公顷(其中强度流失面积占32%,中度流失面积占55%,轻度流失面积占13%),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4.4%。

此外,随著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之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导致耕地数量逐年减少。

1999年-2003年间,全省耕地净减少394.5万亩,年均净减少耕地78.9万亩,人均耕地1.18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甚至出现了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湖北省不仅不能外调粮食,而且还需要调入粮食的局面,这样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1.2土地质量层面——土壤污染持续蔓延工业“三废”排量与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而相配套的治理措施却未能及时跟上,农业方面长期大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过度使用致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地结构不良,质量下降。

有数据显示,湖北省省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9%,比1983年下降了20%左右,土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而且土壤一旦被污染,在短时间是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土壤污染继续蔓延下去,那将会给土地生态安全,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预知的后果。

1.3土地利用层面——粗放浪费现象突出湖北省的城镇建设用地人均245平方米,比全国人均182平方米高出34.6%;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达270平方米,远超150平方米的国际上限;工业用地容积率仅为0.4,低于全国0.51的平均水平。

鉴于一些地方出现了“多征多用,多征少用,早征迟用,征而不用”的现象,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专门制定《关于闲置和低效用地清理处置的实施方案》,于2014年5月-12月对全省城镇范围内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进行清查处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土地闲置与浪费问题。

2总体调控措施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并且在顶层设计上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发展思路,但需要落实各个具体的环节的配套措施,本研究着重立足于土地生态安全建设,针对湖北省出现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湖北省要立足于全局,统筹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将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纳入全省工作的重点。

积极推进与土地生态安全维护相关的4个层面建设,推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产出效益增加和社会效益提升,促进人地协调。

调控措施包括认知层面、土地治理、土地利用结构和安全保障四个层面,如图1。

3具体调控措施3.1认知层面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针对环保意识不强的现状,我们应当加强舆论引导,让民众参与到保护土地资源的实际行动中来,提高思想认识。

学会尊重生态、保护生态,把自己当作地球村的一员,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提高经济开发管理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而土地生态伦理就是要研究人与土地生态系统的关系,将生态伦理观纳入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实践中。

3.2治理层面土地生态安全治理层面主要指针对相应的问题而采取的多种行为的总称。

土地生态治理主要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废物排放量多,土地污染明显,土地破坏问题突出等,大致可采取以下措施:针对湖北省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该实现预防、治理和管理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在预防上要限制过度开采、开发土地的行为,将水土流失的隐患降到最低值,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采取差异化的治理措施,在管理上要逐步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关系,加强管理,规范管理。

在污染治理上,要加大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和农村污染物排放,建立污染物排放监测和评价制度,并且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来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土地整理复垦是为了加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高土地承载功能的重要手段。

可以运用恢复生态学有关原理和生态工程技术,对被破坏和被废弃的土地实行复垦和整理,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006-2020年湖北省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5.13公顷,则要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同样数量的耕地。

具体分解指标为,农用地整理增加耕地5.46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废弃建设用地复垦等增加耕地3.0万公顷,未利用地开发增加6.67万公顷。

因此,要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力度,落实复垦的规划,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

生态用地的存在对于保护区域性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方面,深圳市率先通过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模式,使区域内的生态用地面积达到全市总面积的56%。

湖北省作为“千湖之省”,要积极重视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对重点湿地的保护,严禁各地方围湖造田。

3.3土地利用层面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土地效率,必须改变当前传统落后的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科学、合理规划,完善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规划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具体手段之一。

在制定土地利用大纲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土地的功能和作用来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土地集约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逐渐改变过去向外扩张城市规模的思路,转而向内加强对已有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特别在土地政策上向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倾斜,而对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行严格供地,提高供地门槛和准入制度。

构建集中发展格局,打造差异化的生态功能区。

根据区域不同条件和特点,推进实施差别化发展和环保战略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认可。

湖北省应转变发展模式,从分散发展向集中发展转型,打造不同的功能区,提高布局一体化的水平。

如构建现代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经济龙头作用,合理布局生态功能区项目。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主要目标。

充分挖掘存量土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据调查,湖北省的城镇闲置低效土地有0.4万公顷,废弃的工矿用地有2.5万公顷。

因此,将废弃闲置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将资源转化为资产,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推动存量土地的再开发,进一步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盘活闲置浪费的土地资源,进而解决土地粗放利用的问题。

在城市中,可以通过适度提高建筑容积率的办法来提高城市核心地区的人口密度,实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在农村针对空心化、宅基地闲置等问题,可以在不违背农民意愿,不损害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推进村庄集中居住项目,并对原有宅基地实施土地整理、复垦。

并建立相应的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保障农民的正当财产性权利。

3.4保障层面如何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的政策措施落实着地,本研究认为可以从人口控制、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改善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是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的核心。

湖北省近5年的人口增长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仍给土地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压力。

因此,应该保障人口增长与土地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同时改善人口结构布局,实现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人口均衡分布,推进人口与土地资源配置状况和承载能力适应性发展。

利用湖北省作为教育大省的有利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区域内的人口素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第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不言而喻,也对土地生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灾害发生前,要科学建立灾害监测体系,提高灾害预警预报水平。

灾害发生后,要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迅速开展救灾工作,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三,增强安全管理能力,发挥制度优势。

要依法开展土地生态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在立法层面上看,当前关于土地生态安全的法律条文过于笼统化,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当前应该将保障土地生态安全作为立法目标,吸收风险理论及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制定相应的专门法,以满足保护土地生态安全的现实需要。

在执法层面上,要明确职责、增强执法队伍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执法,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第四,提升科技支撑水平,注重技术创新。

保障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应该加强技术革新力度,依靠3S等高新技术手段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保驾护航。

同时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1]崔峰.我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管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5156.[2]孙奇奇,宋戈,齐美玲.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哈尔滨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235238.[3]李昊,李世平,银敏华.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9):5055.[4]蔡运龙.持续发展-人地系统优化的新思路[J].应用生态学报,1995,6(3):3339.[5]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纪念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0周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914.[6]Naveh Z,Lieberman A S. Landscape Ecology:Theory and Application[M].New York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1994.[7]李明月,赖笑娟.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广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2):289293.[8]刘蕾,姜玲彦,高军侠.基于P-S-R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物元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4):117121.[9]曲衍波,齐伟,商冉,等.基于GIS的山区县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8,(4):3844.[10]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Z].[11]晓方.但留方寸地传于子孙耕:透视湖北省耕地资源现状[N].湖北日报,20040907.[12]何蒲明,王雅鹏,黎东升.湖北省耕地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的实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10):5263.[13]陈岩.湖北城乡人均用地面积远超全国,多地土地粗放利用[N].湖北日报,20140627.[14]李智国,杨子生.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2),511.[15]冯杰.深圳:将用“反规划”设定城市生态底线[N].深圳特区报,20060226.[16]严金明.土地规划立法的导向选择与法律框架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2,(11):48.[17]余香英,廖程浩,张宏峰,等.基于生态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的广东省差异化环保准入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1):4447.[18]任远.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研究[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34139.[19]湖北5年人口增長127万余人,人口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EB/OL].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607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