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部课件(共11课时)
1
38+76+24 38+(76+24)
(88+45)+12 45+(88+12)
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 的两道题,哪道题计算 更简便些?
38+76+24
=114+24 =138
38+(76+24)
=38+100 =138
和左边相比,右边相当于运用了加法结合律,先凑 出100,更好算。
(88+45)+12
=133+12 =145
45+(88+12)
=45+100 =145
和左边相比,右边相当于先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又 运用了加法结合律,凑出100,变得更好算。
2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175+201 =175+(200+1) =175+1+200 =176+200
都不是整百数,可以拆分成我们 喜欢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课堂作业
1
62 38
(62+38)+19 =100+19 =119
你能很快说出每组气球 上三个数的和吗?试试 看。
课堂作业
34 26
(34+26)+38 =60+38 =98
你能很快说出每组气球 上三个数的和吗?试试 看。
课堂作业
61 41
(59+41)+61 =100+61 =161
你能很快说出每组气球 上三个数的和吗?试试 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课堂练习
3 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算的规律性和简便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法交换律:a b = b a2. 整数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3. 整数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4. 整数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5. 运算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运算律的本质,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运算律的必要性。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也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发现,不管先计算谁的苹果,结果都是一样的。
2. 探究新知(1)整数加法交换律a. 出示例题:4 5 = 5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加法交换律:a b = b a。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加法交换律。
(2)整数加法结合律a. 出示例题:(2 3) 4 = 2 (3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加法结合律。
(3)整数乘法交换律a. 出示例题:5 × 4 = 4 × 5,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乘法交换律。
(4)整数乘法结合律a. 出示例题:(3 × 2) × 4 = 3 × (2 ×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就是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
举例:用简便算法计算29+16+24,3个数连加,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便运算。
16+24正好是40,先算比较简便。
29+16+24
=29+(16+24)
=29+40
=69
在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运算律。
易错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和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在应用乘法运算律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律。
要点提示: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运算律
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例7:
1 (20+4) × 25 2 9 × 37+9 ×63
=1100
=4000
乘法分配律
乘法结合律
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吗?
88×125
法一:
方法二:
88×125
=8×11×125
=11× (8×125)
=11× 1000 =11000
乘法结合律
88×125 =(80+8)×125 =80×125+8×125
=10000+1000
=11000
乘法分配律
照样子计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 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 叫做乘法分配律。
考考你?
两个数的 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 把两个加数 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 把两个 相积加, 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 (a+b) ×c = a×c b×c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24+8)×125=2_4_×1_2_5+_8_×1_25 ❖ 25×(20+4)=25×2_0_+25×_4_ ❖ 45×9+ 55×9=(4_5_+5_5_) ×_9_ ❖ 8×27+73×8=8×(2_7_+_7_3)
• 83+83×99
99×99+99
• 75×101-75
125×81-125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算律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知识梳理
知识点2: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 那么可以写成(a + b)+ c = a +(b + c),这就是加 法结合律。
【例】21个男同学参加合唱组,16个女同学参加合唱组,14个女 同学参加手工组,参加兴趣组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知识梳理
【解析】①求参加兴趣组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先算出参加合唱组的 一共有多少人;方法二,先算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②比较(21 + 16)+ 14和21 +(16 + 14)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共同点是 加数的位置没有变化,结果相同;不同点是运算的顺序发生了改变,一道题是先把前两个 数相加,另一道题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③我们不能只根据一个例子就得出一般结论,必须要多观察几组不同数目的算式,因此, 还要多列举出几组这样的等式进行比较分析。 ④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几组这样的等式,我们可以发现: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 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 其实就是加法结合律。
75+(47+25)=(75+ 47)+25
第六单元 运算律
6.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XX
课题引入
如图所示,四年级的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你从图中 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问1: 跳绳的有多少人?
课题引入
【解析】
方法1: 28+17= 45
方法2: 17+28= 45
28 + 17 = 17 + 28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教学难点: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运算律的实用性。
2. 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总结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 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巩固知识。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算律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运算律的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运算律的实用性。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掌握运算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的引入和巩固练习的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公式: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 +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 (连乘形式)5、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加形式拓展:(a-b)×c=a×c-b×c 乘、减形式6、减法的性质(连减):a—b—c=a—(b+c)7、除法的性质(连除):a÷b÷c=a÷(b×c)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 +c=a+(b+c)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如:165+93+35=93+(165+35)2、减法的本质:一个数减去连续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之和。
a-b-c=a-(b+c)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 ×c=a×(b×c)这两个乘法定律经常结合使用。
(乘法换元法和结合法)如:125×78×8 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a-b)×c = a×c - b×c4.除法的本质: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2.能够根据运算律,灵活运用加法和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精神;2.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在生活中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2.能够根据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2.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1.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2.加法的结合律;3.乘法的结合律;4.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课时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课前导入、讲解、举例、小结第二课时加法的结合律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第三课时乘法的结合律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第四课时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四、教学方法及手段1. 教学方法1.演示法;2.讲解法;3.对话法;4.练习法;5.小组合作学习法。
2. 教学手段1.教学板书;2.图片;3.实物;4.模型。
五、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指标1.知识水平;2.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4.队伍合作精神。
2. 教学评价方法1.学生课堂表现;2.组织学生组织展示;3.学生自我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运算律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
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情景教学,将数学和生活真实情境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充分培养他们的运算律应用能力。
同时,我会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数学课件,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快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质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介绍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掌握运算律的基本概念,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运算律的规律。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3.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运算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PPT展示,向学生介绍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进行回答,检查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PPT课件(共9课时)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8+100 =138
=45+100 =145
4 .
88
11
15
14
你应用了9 什么方法9 ? 7
加法结合律,化成整十、整百的 数
列竖式计 算:
用加法运 算律进行 验算:
4
25
3
45
36
130
65
55+36+64 =55+(36 +64) =55 +100 =155
28+17=17+ 你能再写几28个这样的
等式吗?
你有什么发现?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表示出来吗?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 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
成: a + b = b 两个加数+相a加,交换两个加数
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 交换律。
2、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
少人? (28+17)+
28 +(17 +
=100-7 =93
=294-100 =94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11.下面各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639-128-72
=639(128+72) =639- 200 =439
523=5(232-32+34-64)6 =500- 46 =454
156-56-44
2.培养自己观察、比较、 概括等思维能力。
一共有多 少人在踢 毽子?
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
5×3=15 (人)
3×5=15 (人)
5×3=3×5
再写一些这样的式子,说说你有 什么发现。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运算律丨苏教版4
两面墙上一共贴了 多少块瓷砖?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运算律丨苏教版 (共16张PPT)
( 5 + 8)× 6 = 5×6 + 8×6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运算律丨苏教版 (共16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运算律丨苏教版 (共16张PPT)
(a+b) ×c = a×c+b×c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运算律丨苏教版 (共16张PPT)
数
医院 学
判断正误
√ 1 32×4 + 68 ×4 = (32 + 68 )×4
2 ( 6 + 5 )×2 = 6 × 2 + 5
×
3 (25×7)×4 = 25×4 + 7×4
×
4 ( △+□ )×〇=△×〇+□×〇
√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运算律丨苏教版 (共16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运算律丨苏教版 (共16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运算律丨苏教版 (共16张PPT)
填一填:
❖(80+20) x 4 = 80 x 4 + 20 x 4
❖35 x 8+ 65 x 8 = ( 35 + 65 ) x 8
❖44 x 25 = 40 x 25 + 4 x 25 ❖a x 60 + b x 60 = (a+b) x 60 ❖45 x 9 + 45 = 45x( 9 + 1 )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运算律丨苏教版 (共16张PPT)
找朋友:
(18+4) ×6
(3 + 17 )×5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运算律说课教学课件复习提升
课件
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7+54=54+27
加法交换律
34+(20+7) =(34+20)+7 加法结合律
(48+36)+64=48+(36+64) 加法结合律
35+(39+65)=(35+65)+39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回顾: 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加法的运算率呢?
20
30
40
50
a+b
a-b
填写下表
a
200
b
10
a+b 210
a-b 190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00 200 200 200
20
30
40
50
220 230 240 250
180 170 160 150
寄语
学习了这些运算率,可以使计算变得 简单、有效,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好地 使用它。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分别计算下面三户人家今年四、五、六月用 电的合计数,填在表里(单位:千瓦时)
户主姓名 合计
四月
五月
六月
王小军
47
65
53
张力
74
98
102
李亚光
94
106
123
分别计算下面三户人家今年四、五、六月用 电的合计数,填在表里(单位:千瓦时)
户主姓名 合计
四月
五月
六月
王小军 165
47
65
53
张 力 274
29+46+54 =29+(46+54) =29+100 =129 (人)
29+46+54 =29+(46+54) =29+100 =129 (人)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运算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运算律,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运算律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
2.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将运算律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者黑板。
2.教学素材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运算律。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华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运算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的定义和示例。
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这些运算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运用所学的运算律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运用运算律的练习题。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就是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
举例:用简便算法计算29+16+24,3个数连加,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便运算。
16+24正好是40,先算比较简便。
29+16+24
=29+(16+24)
=29+40
=69
在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运算律。
易错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和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在应用乘法运算律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律。
要点提示: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介绍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总结,学生能够发现和归纳运算律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和归纳运算律的特点和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运算律的定义和例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图片、卡片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丽的苹果数是小明的3倍,请问小红和小丽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整理和复习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整理和复习丨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五章“运算律”进行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2.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3.增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提高符号意识,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通过对运算律的复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归纳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应用。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运算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简化计算的情况?”(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运算律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乘法交换律:5 × 7 = 7 × 5,强调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3 × 4) × 2 = 3 × (4 × 2),强调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忽视运算律的应用,导致计算繁琐、错误率高。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关注学生的运算习惯,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发现运算律的规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运算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运算律的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运算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运算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定义和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运算律(5.7)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书本例题:
提问:跳绳的有多少人?
第一种:28+17=45(人)第二种:17+28=45(人)
发现:这两个算式算出都是“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28+17 = 17+28
随堂练一练:在下面○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38+12 ○12+38 23+35 ○35+23 420+30 ○30+420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因此你猜想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a + b =b+a
提问:跳绳和踢毽子一共有多少人?
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17+23)
=45+23 =28+40
=68(人)=68(人)
发现:这两个算式算出都是“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28+17)+23 = 28+(17+23)
探索研究
一、想一想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1)(28+17)+23○28+(17+23)(2)(13+45)+25○13+(45+25)
(3)(36+18)+22○36+(18+22)
二、观察和比较每组的两个等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我们就发现
它们相同的地方是:▁▁▁▁▁▁▁▁▁▁▁▁▁▁▁▁▁▁▁▁▁▁▁▁▁▁
不同的地方是:▁▁▁▁▁▁▁▁▁▁▁▁▁▁▁▁▁▁▁▁▁▁▁▁▁▁▁
三、猜想
加法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写成:
随堂练习: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1)72+16 A. (75+48)+25
(2)45+(88+12) B. 16 +72
(3)75+(48+25) C. (45+88)+12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45+(88+12) (45+88)+12
75+(48+25) (75+25)+48
知识点补充:加减混合以及有括号的加减运算(联系加法交换与结合律)
①a-b-c=a-(b+c)举例:
②a-b+c=(a+c)-b 举例:
③a-b+c=(a-b)+c 举例:
④a-b-c=a-(b+c)举例:
以上这些都可以运用在简便计算中,需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符号合理运用方法。
知识点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我是这样计算的:25×4=100(人) 两种计算,结果相同,
我这样算也可以:4×25=100(人) 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25×4=4×25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18×7 ○7×18 124×35 ○35×124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发现:①每组算式中有两个乘数,而且两个乘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乘数的乘积相等。
定义: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因数,则可以写成:a×b=b×a
随堂练习:用乘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45=__×__44×98=__×__
109×31=__×__346×273=__×__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357×18 58×68
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有2人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①:我先计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②:我先计算每组植的树要浇多少桶水。
(25×5)×2 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两种计算方法,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
(25×5)×2=25×(5×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69×72) ×28 ○69×(72×28) 15×(45×207) ○(15×45) ×207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发现:①每组算式中有三个乘数,而且三个乘数相同,只是计算时计算顺序不同。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乘数的乘积相等.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两个因数,则可以写成:(a×b) ×c=a×(b×c)
随堂练习:
①头桥中心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 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
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②明光小学新建了一幢5层的教学楼,每层有6个教室。
每个教室放24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
知识点三:乘法分配律
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有2人负责抬水、浇树。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①我先计算每组一共有多少人。
②我先分别计算挖坑、种树的
(4+2)×25 和抬水、浇树的人数。
=6×25 25×4+25×2
=150(人) =100+50
=150(人)
两种计算方法,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
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则可以写成:(a+b) ×c=a×c+b×c
a×(b+c) =a×b+a×c
随堂练习: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选择其中一个算出得数。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