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现实路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历程与方法路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历程与方法路径郝立忠*【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7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方法路径与发展趋势进行探索,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探索,二是高校的哲学教科书,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本。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苏联*郝立忠,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厂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O^Az-u-------------------------------------------------------------------2019年第4轉总第33辑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翻译借用和模仿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高等院校和各级党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面,还没有自编的全国统一教材。
康斯坦丁诺夫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1950),亚历山大罗夫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1953),均由人民出版社于1955年出版了中译本;康斯坦丁诺夫主编的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集体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58),也于195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便由这三者临时充当了全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①这个时期,直到1957年以后,才陆续出现了中国学者独立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原是中共中央党校内部讲课的讲稿,1957年以《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的书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58年进行修订,并将书名改为《辩证唯物主义纲要》,于1959年再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达现实的发展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达现实的发展路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达现实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对话。
通过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我们能够更好地审视现实问题并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独特价值。
本文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生活的应用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展望了其在未来研究和实践中的启示,以及对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达现实的发展路径研究不仅有益于理论研究,更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发展路径、研究、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运用、对话、独特价值、重要性、前景、启示、传承、发展。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达现实的发展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刻的现实分析能力和历史变革的预见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理论,才能使哲学更贴近现实、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达现实的发展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理解与挖掘,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核心理论,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审视现实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和分析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实践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对话实现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丰富其应用领域,提升其实践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问题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导作用,能够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重要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支持。
论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路径
论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 理论大众化的路径
张 科 刘 兴 旺
(- f 东纺 织职业技 术 学院 思想政 治理论课 教 学部 , 东 佛 山 5 8 4 ) 广 2 0 1 摘 要 :五 ・ 以来 , 国马克 思主 义 者在 成 功推 进 马克 思主 义理 论 大 众化 方 面积 累 了丰 富 “ 四” 中
大 思潮。 1 1 ,五 四运 动” 升 了新 文 化运 动 的层 9 9年 “ 提 次 ,将其发展成为研究 和宣传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热 潮 。上海的 《 新青年》 《 、共产党》《 、民国 日 ・ 报 觉悟副 刊》 湖北 的《 , 武汉星期评论》 济南的《 、 励志》 月刊 、 半 广东 的《 群报》 等刊物发表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 的 文章 ,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李大钊 、 陈 独秀 、 毛泽 东 、 达 等 一批 具 有 初 步 共 产 主义 思 想 的 李 知识分 子 编辑 刊物 、 写文 章 、 织社 团 、 触 工人 群 撰 组 接 众, 积极 投 身 到 现实 斗 争 中去 , 马 克 思 主义 在 中 国 使 逐 步成 为 了一股 强大 的思潮 。
军 事实 践 中推进 马克 思 主义理 论 的历 史 ; 开展 多 次 是 党 内教 育和 整风 肃反 , 动学 习 马克思 主 义理 论 的历 主
过程中, 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 代表先进阶级 “ 的正确 思 想 , 旦 被群 众所 掌握 , 会变 成改 造 社会 、 一 就 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 ”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 就,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成功传播与发展的有效 证明。积极 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 使 他们掌握先进思想 , 有利于凝聚社会力量 , 促进社会 主 义建 设 事业 。处 在转 型 时期 的 中 国社 会 , 对错 综 面 复 杂 的社 会矛 盾 和多元 思 想文 化 的冲击 , 加 需要 加 更 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如前所述 , 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 我们 的中国 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 只有 当这种科 学理 论被广大人 民群众真正地理解 和掌握 , 并转化为投 身 1 现 当代 中国马克 思 主义 大众 化 是 建设 中国特 . 实 改革建设 的内在动力时 , 我们的宏伟 目标才能够顺利 色社 会 主义 的现实 需要
关键词 : 当代 ; 克 思 主 义 ; 众化 ; 径 马 大 r 4
中图分类号 :2 B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 4 ( 0 9)5 0 2 - 4 10 — 2 0 2 0 0 — 19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是指让人 民群众理 大众化 , 有利 于当代 中国马克思 主义为广大人 民群众 解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并使人 民群众在中国 所理解 和接受 , 使一切爱祖 国、 爱人 民、 爱社会主义 、 特色 社 会 主义 建设 实践 中 自觉运 用 这 一 科 学理 论 , 以 对 中华 民族有认 同感 的人们 ,都 团结在 这面旗帜之 实现用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下 ,成为全 国各族人 民团结奋斗的共 同思想基础 , 并 建 设 的根 本 目的 。 转化为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巨大物质力量 。 2 .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调动人 民群 推进 众积极性 的客观要求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 0 9年 5月
社会 科 学家
S OCI L A SC皿 NTI T S
M a 20 9 y, 0
( 5 , 第 期 总第 1 5 4 期)
【 哲学与 当今世界 】
( ., n r l .4 ) No Ge ea 1 5 5 No
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性依据与路径选择
乐 见 、 动 活泼 的 形 式 传 达 给他 们 , 移 默 化 地 影 响他 生 潜
们 , 化 为 他 们 的 共 识 , 为 他 们 认 识 世 界 和 改 造 世 界 的 内 成 强 大 的 思想 武 器 , 是 指理 论 面 向 大 众 , 大众 认 同 、 即 使 理 解 并 汲 取 成 为 其 行 动 指 南 。 马 克 思 主 义哲 学 大 众 化 是 由
国 化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既 坚 持 了 经 典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又 存 实 践 经 验 和 理 论 成 果 上 丰 富 了 马 克 思 主 义哲 学 。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 义理 论 体 系具 有 坚 实 的理 性 基 础 , 涵 着 丰 富 的 哲 学 思 想 , 容 了 多 方 面 的 新 成 果 。 这 蕴 包
革 . 会 思 潮 风 起 云 涌 , 值 观 趋 于 多 样 化 , 们 信 仰 导 社 价 人 向迷 茫.强调 用马 克 思主 义哲 学先进 思 想 引领社 会 前 进
共 产 党 是 国 际 主 义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者 , 但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必 须 通 过 民 族 形 式 才 能 实 现 ,没 有 抽 象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 有 具 体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 谓 具 体 的 马 克 思 只 所
!
墨
论 实 现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大 众 化 的 理 性 依 据 与 路 径 选 择
段 爱 菊
( 南 大学 马克 思 主 义学 院 , 南 开 封 河 河
摘 要 :当 今 世 界 和 中 国 正 在 发 生 广 泛 而 深 刻 的 变
450 ) 7 0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选择
较低的思想文化素质 , 也不是不分层次 、 不看对象的
搞 “ 呼隆 ” 千 篇一 律 ”而 是 要 实现 学 术 性 与现 大 的“ ,
实性 、 论 视 角 与 实 践 关 注 的 统一 , 理 以及 马克 思 主
义科学 理论 宣传 的层 次性 与人 民大众 科学 文化 素养 层 次性 相对 应 。简言之 , 不仅需 要理 论创 新 , 这 而且 理论 宣传 形 式也 需 要不 断 创新 , 防止 低 水 平重 复 或
大 众 的桥 梁 , 更好 地 用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理 论 体 系
武 装 全党 、 育 人 民 , 党 和 国家 事 业 发展 提 供 强 教 为 大思想 保证 和精 神动力 , 着极为 重要 的意义 。 有
一
是 当代 中 国马 克 思主 义 大众 化 不是 低 水 平
、
准确 把握 当代 中 国马 克 思 主义 大 众化 的 科
一
说明白, 使抽 象 的理论逻 辑转 变 为形象 的生 活逻 辑 , 让科 学理 论走 人生 动 的社会 实践 的过 程 。其 实质 就 是 用 当代 中国的马 克思 主义 武装群 众 、 掌握群 众 、 引 导 群众 的过程 ; 二 是 “ 其 大众 化 ” 即人 民大 众学 习 、 , 接受 、 实践 当 代 中 国 马克 思 主义 的过 程 , 而 使 由 从 被 少数 人 理解 掌握 的理论 成 为 广 大党 员 普 遍信 仰 、 人 民大众 普遍 接受 、 同的强 大思 想武 器 , 转化 为 认 并 人 民大 众认 识 和改 造 世 界 的强 大 物质 力 量 的过 程 。 简 言之 , 国当代 马 克思 主 义大 众 化就 是 “ 大 众 ” 中 化 与“ 大众化 ” 相统 一 的双 向互动 过程 。 推进 马克思 主义 大众 化 , 准确把 握其 科学 内涵 ,
回归生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现实路径
体 验 分 不 开 的 , 希腊 罗 马时 期 , 学 就 在 人们 对 万 古 哲 物 本 源 的 探 讨 和对 自己生 活 的追 问 中产 生 了 。西 方 的 中世 纪 , 以宗 教 神 学 为 代 表 的 哲 学 与人 的 世 俗 生 活 相脱 离 , 人 间上 升 到 了天 国 , 成 了主 宰一 切 的 从 神
掌握群众 , 化精 神 力 量 为 物 质 力 量 。正 是 哲 学 理 论 哲 学 陷 入 不 可 克 服 的 正
困境 的 情 况 下 , 为 对 问 题 的 一 种 全 新 解 决 方 式 而 作
作者 简 介 :路 向峰 ( 9 8 ) 男 , 南 扶 沟 人 , 国人 民 大 学 哲 学 院博 士 研 究 生 , 要 研 究 方 向为 唯 物 史 观 和 社 会 发 展 17~ , 河 中 主
救 世 主 , 学 沦 落 为 神 学 的婢 女 。 中世 纪 的 人 们 用 哲
一
寻 马 克 思 主 义大 众 化 的 当 代 进 路 , 能 仅 仅 局 限 于 不 用 通 俗 的 和群 众 喜 闻乐 见 的形 式 表 达 马克 思 主义 的
基 本 原理 , 应 当在 对 人 民群 众 现 实 生 活 的关 注 和 还 对 生 活世 界 的 回归 中探 寻 马 克 思 主 义 大众 化 的现 实
基 础 和路 径 。
种 貌 似 反 叛 生 活 的方 式 表 达 自己对 生 活 的关 注 和
超越的期望 , 哲学 的思辨贡献给了超验的精神领 域。
文 艺 复兴 以后 , 主体 性 的高 扬 使 哲 学 在 西 方 经 历 了
作为 人类理性反 思的最 高形 式 , 哲学是人 们在
提升大众理解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可行性路径
步 阐释 。 [通俗 性本 身就 是 改革开 放 以来 党 在理 ”1
论 创 新上 所 具有 的 一 大文 风 ,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理
会 主 义理 论体 系 ” 推 动 途径 就 是使 理 论 具体 化 、 ; 通
俗 化 、 象化 、 动 化 , 过 报 纸 、 播 、 形 生 通 广 电视 、 电影 、
其 内涵、 特征 、 前提 、 则、 原 实现 途径 等都作 了不 少有 益 的探 索, 生 了较 为丰硕 的研 究成果 。 产 但从 已
有研 究成果 来看 , 重视 了“ 论工 作者 ” 都 理 如何 “ 推动 ” 当代 中国马 克思主 义” 而忽略 了从提 高大众 “ ,
的理解 能 力这一主 体性 维度 看待如 何 实现 当代 中国马克 思主 义 大众化 , 不免 有失偏 颇 。除 了“ 动 推 论 ” 外 , 过提升 大众 的认知 水平 、 之 通 激发 大众 的理论 兴趣 、 强情 感体验 和利 益认 同以及加 强在 实 增
Vb11 . 2NO. 1
M a .01 r2 0
提 升大 众理 解 力
实 现“ 当代 中国马 克 思 主义 大众 化" 一种 可行 性路 径 的
王文 东
( 天水师 范学 院 经济 与社会 管理 学 院 , 甘肃 天水 7 1 0 ) 4 0 1
摘 要 : 近年 来 , 学术界 围绕“ 动 当代 中 国马克思 主 义大众 化 ” 一命 题 作 了大量 的研 究, 推 这 对
所 受 教育 程 度有 限 , 识 文化 水 平还 跟 不上 社会 主 知 义 现 代化 建 设 和知 识 经 济社 会发 展 的需 要 , 中 国 对
特色社 会主 义理论 体 系 的认 识 和理解还 存在 明显 的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当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要 由被 少 数 人 理 解 和 掌握 转 变 为 被 广 大
马克 思 主义 是 由马 克 思 、 恩格斯创立的 , 为他 们 的后 继 者 所 发 展 的, 以推翻资本主义、 建设 社会主 义、 实 现 共 产 主 义 为 根 本 目标 的科 学 理 论 体 系 , 是关 于 无 产 阶 级 和 和 人 类 解 放 的 科 学 学 说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历 史唯 物 主 义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哲 学 基 础 , 为人 们 提
和 社 会作 用 上 来看 , 马 克 思 主 义 是无 产 阶级 的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 是 无 产 阶级 和 劳 动 人 民群 众 认 识 世 界 和 改 造 世 界 的 强 大 思 想 武 器 。 无 产 阶 级 是 伴 随 资本 主 义发 展 而 产 生 的 代 表 更 先 进 生 产 方 式 的 群
一
论 践路 径
李 家富
( 重 庆 理 工 大 学 电子 信 息 与 自动 化 学 院
【 摘 要 】 推 动 当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是 党 中 央 在 加 快 推 进 中 国 特
4 0 0 0 5 4 )
最 新 成 果 教 育 人 民 和凝 聚 共 识 , 共 同 为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义 伟
大事 业 而 奋 斗 。
义思 考 和 解 决 当代 中围 问 题 进 程 中 的创 新 理论 。推 动 当代 中 国 马
克思 主义 大 众 化 就 是 用 当代 中同 马 克 思 主 义武 装 全 党 , 教育人 民; 就 是 使 当代 中 国马 克 思 主 义 由抽 象 到 具体 、 由深 奥 到 通 俗 、 由被 少 数人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及实现路径的思考
积极探 索基层宣讲教育 的有效形式。 按 也要接近群众 。群 众中 的鼓动 , 关键 是要 点 ,
具 体 , 据 于 工 农 群众 眼前 的实 际 , 察 群 根 考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学 科 门 类 建 立 宣 讲 师 资 众 的 言 论 , 道他 们 的 需要 , 口头 上 文 字 库 ,建立集体研讨 制度 ,通过完善科研选 知 在 上 的 宣传 表 现他 们 的心 理 。 要 使 马克 思 主 题 、 成果考核 、 专业评 奖、 会评 价等 方面 社
更加 重 视 公 平 。 是 , 会 上 贫 富 差 距 正在 但 社 扩 大 却 是 一 个 无 法逃 避 的现 实 。 社 会 存在
过 程 , 是 推 动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业 不 挑 战 主 要来 自于 : 就 经 掌 握群 众 , 会 变成 物 质 力 量 ” 也 。 理 论 的 大众 化 过 程 是理 论 随着 社 会 的 发 展 不 断 完 善 并 与 社 会 、 代 发 展 不 断相 时
3 决. 4 l策i 2探 02 1索 2<
决策观察 0
今 年 的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中 提 出 “ 们 不 仅 要 我 通 过发展经济 , 社会财富这个 ‘ 糕 ’ 把 蛋 做 大 , 要 通过合 理 的收入 分配制度 把 ‘ 也 蛋 糕 ’ 好 ” 分 。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一
本 到书 本 , 须把 所 讲 理 论 和 群 众 的生 活 、 必 学 习 、 作联 系 起 来 , 关 注 大众 需 求 , 工 要 回
大 众 化 工作 取 得 成 效 的 有 力保 证 。重 点 加
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基层宣讲 阵地 建
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二、 高校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
高校要紧紧 围绕 自身使 命 , 凭借 自身 的特点 和优 势 , 推 动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 一)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 为主渠 道 , 加强 当代 中国马克思
主义 理论 教 育
高校肩负着 的“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 等重 要
职能 , 使 其在推进 当代 中 国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 的进程 中 , 不
仅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 的重要 阵地 , 而且要 发
生活提出的 、 大学生关 心 的重大思 想理论 问题 , 使 大学生认 清 自身职责 和使命 , 确立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走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道路 、 实 现 中华 民族 伟大 复 兴 的共 同理想 和 坚定 信 念 。全 面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 , 引导他 们树立科学 的世
义。
一
想 和战略任务作 为当前高 校马 克思主 义理论 教育 的重要 任
、
高 校 实 现 当代 中国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的 目标 任 务
务传播 给广 大青年学生 。要紧密结合 我 国改革开 放 、 社会 主
义 现代化建设 和国际形势 的新发展新 变化 , 及时总结党 和人
民 在实 践 中创 造 的新 经 验 和获 得 的新 认 识 , 有 力 地 回答 现 实
0c t . 2 0 1 3 V0 1 . 2 7 No . 5
●政治理论研究
. __
同 校 当代 中 国 马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的
口
实 现 路 径
刘 婷
(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河南 开封 4 7 5 0 0 0 )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内涵及实践路径
理论纵横理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应该着眼于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与具体的社会建设,针对于实际的革命或者建设问题展开探究。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不同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所以对于这一热门问题,大众也展开了广泛的探讨,不同的学者也针对于这一内容展开了深入研究。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概念及产生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包括两大根本性的内容,首先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相结合,用于指导我们中国的革命和具体的建设。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的传统哲学文化之间的一种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强调了批判继承我国的一些传统哲学文化,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让我国的一些传统哲学思想得到了转换。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首先是从我国当时的国情进行分析,因为我国在近代发展阶段力量微薄,所以为了改变我国的社会现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国人必须要追求现代化的先进思想,帮助我国走出困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是出于当时我国的政治背景而产生的。
其次,在当时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和西方的交流变得愈发频繁,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也开始向西方看齐,而当时正值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对于帝国主义的统治进行了有力的抨击,推动了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对那些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所以在那种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认为自己必须要革命才能够走向繁荣,因此那时的国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于指导革命。
最后一点,因为中国的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在中国的哲学思想里面涵盖了朴素唯物主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的哲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这些原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当代具有的实践意义是保持党的先进行和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我国的基本指导思想,与中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在中国实际国情下和执政党建设中发挥着一脉相承的基础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在党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始終作为核心思想理论而存在,是我们党长期发展下的时代精华。
作为一种普遍抽象化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的理解和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只有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才能使其最基本、最深刻的实践观深入大众心中,才能在输送源源不断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前提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当代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内容最丰富、影响范围最广的无疑是全球化,以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发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得中国社会无论是在本土产生还是外国输入下,存在多元意识形态共存的局面。
意识形态多样化除解放人们思想外,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性和领导权造成威胁。
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层面的普及和利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深厚大众基础,才能与各种历史主义思潮相抗衡,成为人民群众心中强有力的国家精神信仰。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当代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材内容较为单一。
作为基本理论学科,国家给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很高的重视和教育地位,知识学习在高校教育中最为普遍。
但纵观该学科的教材内容发现,长期以来在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方面都没有较明显的变动,依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机械划分。
这样的划分是国内普遍认同的编排,也因此导致很少有专家学者试图去改变或创新。
此外,教材内容内每一部分的内容在模块和具体表述上总是一成不变,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所学习的内容变化不大,导致人们没有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兴趣。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路径研究
刻的理论 , 使群众看得明 、 听得懂 、 学得进 、 用得着 , 这
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会受到群众欢迎认同 , 从而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 开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 论 体 系宣传 普及 活动 , 推动 当 代 L 国马克 思主 义大 众 f J
提 。理论 大众化越高 , 其理论大众化的进程就可能越
怏, 也越顺 利。因此 当代 中国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
一
化 ” 大战略任务之 后 , 的十七届 四中全会又进 一 重 党
代中国的发 展变化对党和 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 集中体
现了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的意志 , 中体现了当代 中国 集 马克思主义 创新理论 的实践特色 、 民族特 色 、 时代特
色, 是集 党励精 图治 、 开拓进取 、 索真理 、 探 把握规 律
的理 论成果之大成 。
2 理 论 要 转 化 为 改 造 世 界 的 “ 质 力量 ” 马 克 . 物 。
就需要 : 国 化 的 最 新 理 论 成 果 。 马 克 思 指 出 :理 论 只要 说 服 “
人, 就能 掌握群众 ; 而理论 只要彻底 , 就能 i服人。所 兑 谓彻底 ,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 ” 理论的彻底性是理 2 论魅 力的力量源泉 。当代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 的最新
径 、 众路 径 、 制 路 径 和 实践路 径 来 实现 。这 6 路 径 相 互 渗 透 、 互 作 用 , 成合 力共 同推 进 马 克 思主 义 大 众 群 机 种 相 形
化前进。
浅析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作用的。所 以, 不仅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需要把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广大人 民群众 的实践结合起来 , 赋予 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 , 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 同样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 民群众 的实践结合
疗保险制度的设立等政策措施 , 使广大农民深受其 惠, 受到他们 的热烈欢迎 , 马克思主义在群众 中的 威信 , 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党的十七届三
大 众 化 的 目标 。
[ 关键 词 】 马 克思 主 义 ; 大众化 ; 径 路
[ 作者简介 ]陈方刘,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讲师, 博士, 上海 2 03 02 3 [ 中图分类号]A 4 【 89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4 3 (0 9 0 0 3 — 3 04— 4 4 20 )5— 0 5 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通过对 马克思 主义 的 宣传普及活动, 从而实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 抽象到具体 、 由深奥到通 俗、 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 到 被广 大人 民群 众 掌 握 的 目标 。在 推 动 当代 中 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 我们只有在宣传普及 的内容上,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广大人 民群众的 日
起来 , 即从广大人民群众的 日常生活 出发来解释马 克思主义 , 而使 马 克思 主义 生活化 。毛泽东指 从 出 :我们 说 的 马 克 思 主义 , 要 在 群 众 生 活 群 众 “ 是 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 的马克思主义 , 不是 口头 上 的马克 思 主义 。 [(s 只有 把 马 克思 主义 与 广 ”1es ]s) 大人 民群众的 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 使其贴 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 消除马克思主义与人
义大众化 的目标。
在 宣传 普及 的 内容 上 , 马 克思 主 把 义与 中国广大 人 民群众 的 日常 生 活 实践 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五 中全 会 指 出 :十 二 五 ” 时期 是 全 面 建 “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关键 时期 。是 深 化 改 革 开
放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攻 坚 时 期 。”处 在 这一 战 略 机 遇期 , 我党 和我 国 遇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挑 战 .不仅 要 突 破 来 自 国 际 经 济 上 的压 力 、 治 上 的 “ 化 ” 政 西 思 想 侵 蚀 、 化 上 的渗 透 、 文 军事 上 的挑 衅 等 等 。而 且 要 充 分 利 用 有 利 条件 和积 极 因 素 。 力解 除疑 惑 、 解 国 内 矛盾 。面 对 努 化 新 形 势 、新 任 务 更 应 继 续 全 方位 推 进 马 克 思 主 义 “ 化 ” 这 是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多 三 . 年 来 实 践 经 验 的 科 学 结 论 也 是 建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又 一 繁 荣 的 必然 选
部 学 习会 上 做 了 认 真 宣 讲 . 求 “ 看 几 要 多
遍 ” 宣 传 指 南 》 以树 立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 化 、 众 化理 念 。 小 平 同 志早 在 革 命 战 大 邓
路 .形 成 了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 这 一 道 路 的 开辟 和 体 系 的形 成 也 是 ”
择。
期 进一 步 深 化 , 别是 十七 大 、 七 届 四 特 十
、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代化 、 时 大
中 全会 、五 中全 会 等 一 系 列 重 大 会 议 的
高 度概 括 的 和科 学 总 结 。深 刻 反 映 了马 克 思 主 义 “ 化 ” 新 阶段 乃 至 中 国特 色 三 在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的三个环节
9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是否有 利于提 高人 民的生活 水平 ” “ , 三个 代 表 ” 重
钳 对性 , 学术 研 究 的价 值 发 挥 也 受 到 局 限。列 宁 指 出 : 最 高 限 度 的 马 克 思 主义 :最 高 限 度 的 通 俗 “
推动 当代 中国马克 思主义 大众化 是 党在 十七 大
上作 出的重 要战略部 署 , 学术 界研 究 方 兴 未艾 , 的 党
而 之所 以需要是 因为 与利 益 有 关 , 如马 克 思所 说 : 正 “ 们 奋 斗 所 争 取 的 一 切 , 同 他 们 的 利 益 相 人 都 关 。 ” 大 众利 益会 根 据 现 实 条 件 、 代 发 展 不 断 时
社 会 主义理 论体 系 。 中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理 论体 系 正
本 。 L丹 谓 抓住 了事物 的根本 , ”l 所 J 有多 层 涵义 。 理 论 的创 新维 度 。“ 抓住 了事物 的根本 ” 先 要 首
表 达人 民大众 的根本 利 益 。理论 在 一 个 国家实 现 的
是 表达 了人 民大众 的 利 益 需 求 , 邓 小 平关 于社 会 如
实 现“ 大众 ” 理论 一经掌 握群众 , 化 。“ 也会 变成 物质 力量 。理论 只要说 服人 , 能 掌握 群 众 ; 就 而理 论 只要 彻底 , 能 说 服 人 。所 谓 彻 底 , 是 抓 住 事 物 的根 就 就
进 的理 论体 系 , 当代 中 国条 件 下 , 是 指 中国特 色 在 就
2 1 年 5期 01
湖 南 行政 学 院 学 报 ( 月刊 ) 双
J OURNALOF HUNANADM I ̄ S I TRATI ONI NSTI TUTE
积极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立体实现路径
大 程 度 上 动 摇 了 一 些 人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社 会 主 义 的
信 仰 和 信 心 ,挑 战 着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意 识 形 态 中 的 主
导地 位 。
我 国社 会 转 型 期 多 元 化 结 构 给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带 来 挑 战 。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的 日益 完 善 和 改 革 开 放
天 府 新论 2 1 00年第 6 期
积极探 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立体实现路径
积 极 探 索 当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的
立 体 实 现 路 径
苏 小桦
【 摘要]马 克 思 主 义 大众 化 立 体 实现 路 径 的 关键 是 把 握 人 的全 面 发 展 这 一核 心 ,做 到
们 ,而 “中 国 因素 ”、 “中 国 模 式 ”、 “中 国 威 胁 ”、
[ 收稿 日期 ]2 0 ( — 3 0l —_ 8 0 )
[ 作者简介] 苏小桦 ,西南交通 大 学人 文社 会科 学 学院 副教 授 ,主要 研 究方 向 :当代 马 克思主 义哲 学 。
四川成都 6 0 3 10 1
济 、科 技 等 方 面 占据 优 势 ,综 合 国力 竞 争 和 各 种 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新课题及其实现的路径
根 据时代 的变化 , 探索新 问题 , 开辟新 路径 。
当代 中国马克 思主义 大众化 所处 的历史方 位 马克 思主义 大众化 的根本 任务是 将马 克思 主
义、 封建 主义 和官 僚 资本 主 义 的革 命 。围 绕着 这
一、Biblioteka 场革 命 , 批优 秀的 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 、 一 理论 家和 信仰 马克 思主义 的进 步 的知 识 分子 , 探 索 马克 在 思 主义与 中 国具 体 实践 相 结 合 的过 程 中 , 宣传 和 普及 马克 思主义 的基本 知 识 , 创 了 中 国马克 思 开 主义大众 化的事业 。毛泽 东 、 思奇 、 艾 李达 等人对
大 众化 的工作 中 , 特别 是 2 0世 纪 5 O年代 末 期 以 后, 深深 地 打上 了“ 阶级 斗 争 为纲 ” 的烙 印。不 是 完 整地 、 准确 地 、 系统 地理解 和 把握 马克 思主义 的
20 1 1年 3月
上 海 师 范 大 学学 报 (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u a o S a g a N r l nvri ( hl o h o r l f h n h i oma U i s y P i sp y& S ca S in e d i ) n e t o o i c c sE i o l e tn
学 校讲 台 , 思 奇 主 编 的 《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艾 辩 唯 物 主义 》 为 高 校 的公 共 政 治 课 必 修 教 材 , 成 在
推 动 马克思 主义 大众 化过 程 中功不 可没 。直 到今 天, 这本 教材 所 建立 的理论 体 系也 还有重 要影 响 。 但 毋庸讳 言 的是 , 在建 国后 的前 3 马 克思 主义 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 第12期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Vol .37No .122014年12月Journal of Yan g tze Universit y (Social Sciences )Dec.2014收稿日期:20141008作者简介:林炜(1989 ),女,福建莆田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现实路径林炜(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管理系,福建厦门361021)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由之路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选择,是在理论态度上走进人民大众的心灵世界,在理论表述上适应人民大众的理解模式,在理论宣传形式上迎合人民大众的欣赏方式,在理论本质上回应人民大众的现实诉求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现实路径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4)12-0091-0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㊂ [1](P5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应该从改变世界的方法论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在理念上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自觉性㊂ 理论可以通过给行为指明方向来影响历史活动的联系 理论一方面研究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作为社会的综合,使认识有了可能);另一方面,又研究政治实践㊂[2](P2)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由少数人的哲学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㊂[3](P41)一㊁态度:亲和大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诉求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在 用 中才表明它是 有用 的㊂割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群众的联系,把它从实际活动和科研活动中排挤出去,就是把它变为无用之物,最多是一种 偶像㊂ [3](P41)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联系在一起,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诉求,也是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走进人民群众的关键所在㊂它要求我们将高深的理论通俗化,在态度上做到亲和大众,使其成为与民众血肉相连的精神共同体㊂毛泽东同志很早就强调指出, 大众化 就是我们的 思想感情 要和 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4](P851)并使其真正成为与人民大众的心灵世界毫无隔阂的精神存在㊂从理论层面来说,哲学的大众化,需要在理论工作中扬弃狭隘的主体性,追求公共性的复归㊂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是依靠 头脑的激情,而是激情的头脑[5](P11)㊂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民大众一样,只有作为 世界历史性的存在 [6](P4),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㊂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在理论内容和概念形态上为大众所接受,关键在于它能够抛弃狭隘的主观性,追求用典型检验道理,用事实诠证道理,用数字确证道理的方式,努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的群众路线模式,自我完善㊂因此,为了使大众能听得进去这些道理,并理解明白这些理论,就需要从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5](P46)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深度㊂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 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㊂ [4](P836)邓小平同志也说道: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㊂ [7](P382)我党两代领导人都从革命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出发,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意义㊂要将其上升为理论总结,就需要我们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理论大众化的过程中,彻底摒弃以往的学院气,要求理论教育者必须与受教育者保持心理上的平等,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学风上平易近人,理论宣传上通俗易懂的良好局面㊂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12月二㊁形式:适合大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不仅要在态度上做到亲和大众,也需要在形式上适合大众㊂这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它必须面对实际,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 [3](P1)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走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应该使其理论以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开来,并以适当的理论形式,面向大众,面向实际㊂这是因为,我们的历史,不是专属于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而是全体人民的历史㊂ 人们创造历史,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㊁既定的㊁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㊂ [6](P86~8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是在理论层面的历史创造和历史实践,是一种共时态/历时态层面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㊂它继承了前人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体会,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尊重客观规律,针对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完善自身㊂能否将深奥的理论以通俗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是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实现大众化的重要前提㊂所谓通俗化的判断标准有二㊂第一,通俗而不媚俗㊂只有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人民大众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能真正入民众之眼,进民众之耳,驻民众之心;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才能从理性致思的学术讲坛,进入百姓生活之中㊂邓小平指出,学马列理论要抓大放小,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但不能为了达到理论的通俗,刻意追求语言表达和表现形式的媚俗化,必须始终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品格㊂第二,通俗必须从朴实着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抽象化的理论表述,转化为通俗化的语言㊂其旨趣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核,通约化为普通大众易于接受的常识㊂ 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㊂ [7](P382)朴实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出发点㊂在此过程中,我们务必做到两点㊂其一,凸显针对性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不能希冀以理论宣传形式赢得大众,必须彰显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可㊂其二,以生动的方式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㊂大众化不是抽象的个体,也不是用来灌输概念的容器,而是在市民社会中 有生命的㊁从事实际活动的个人 [8](P11),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使其理论本身朝着形象化㊁生动化的方向转型㊂三㊁内容:源自大众没有前人或今人㊁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㊁提出新的理论? [9](P57)亦如尤尔根㊃哈贝马斯所言: 理论随着对自身形成过程中联系的反思,和对它所预期的运用过程中联系的反思,把自己理解成它所分析的那种社会生活的联系的一种必要的催化要素㊂ [2](P1)人民群众直接提供的智慧和思想多为感性经验,需要将其提炼升华为理论认知㊂寓居于具体物质生活此岸世界和文化交往实践中的人民群众,并不具备专门从事理论工作的自觉性和深度,这是因为他们并不是抽象的政治或哲学概念,而是 具有感性的㊁单个的㊁直接存在的人 [5](P46)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原创,并努力将其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建设体系中㊂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 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 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㊂ [10](P153)理论形成的过程,亦是群众智慧㊁集体智慧经由社会实践的多次勘检㊁验证,而逐步上升为理论指导的过程㊂ 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㊂ [7](P38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 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 [7](P118)㊂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是漫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广大民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吸取思想营养㊂因此,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主体建设,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实践中,不断将其予以完善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又对全党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㊂ [11](P283)四㊁本质:服务大众任何形式的理论,都必须落实到社会实践中才有现实意义,而以解放全人类为终极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需要凸显它的本质 服务大众㊂这是因为,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9](P314),理论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才能拥有永恒的生命力㊂理论服务于大众,是理论大众化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㊂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开拓了马克思主㊃29㊃第37卷第12期林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现实路径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㊂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 三个有利于 标准㊂其理论基质,架构在为民用权㊁为民系情㊁为民谋利的历史高度上㊂他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并着力使改革和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㊂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12](P7)㊂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㊂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㊂ [13]他们正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篇章,使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能够指导人们生产实践的理论工具㊂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上㊂ [14](P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的现实基础,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㊂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方向标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关涉到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实际问题㊂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 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㊂ [9]换言之,要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价值标尺㊁学理范导和理论指向作用,凸显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理论武装性和现实观照性,就要求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际遇下, 必须同党带领人民进行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党员㊁干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㊁用以促学㊁学用相长㊂ [15]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已走过了近两百的风雨历程㊂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建者㊁建设者,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不断充实丰富了其理论内涵㊂事实上,这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人民大众,走向社会实践的演进过程㊂回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发展过程,我们能梳理出其清晰明确的历史脉络㊂在20世纪初,以李大钊㊁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译介到中国,使其成为指引中国革命发展方向的明灯㊂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将马克思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㊁ 农村包围城市 等口号㊂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国家政治中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邓小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了 摸着石头过河 ㊁ 白猫㊁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等理论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中国化㊁大众化的理论发展史㊂因此,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理所当然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道路㊂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德)尤尔根㊃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M].郭官义,李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陈先达.处在夹缝中的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1]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5]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N].人民日报,1998-09-30(1).责任编辑袁咏心 E-mail:y on g xin610@㊃39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现实路径作者:林炜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管理系,福建 厦门,361021刊名: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14(12)本文链接:/Periodical_jzsfxyxb-shkxb20141203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