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指通过培养和训练优秀运动员,为国家选拔和培养未来的体育冠军和运动健将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困难及解决之道。
一、现状分析1.1 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建立。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如设立体育特长学校、启动体育人才选拔计划等。
1.2 体制机制的完善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选才、培训、比赛等各个环节,以及各种协会、俱乐部等有关方面。
1.3 成绩的取得我国在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上屡获佳绩,这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困难探讨2.1 体育资源的不均衡在我国,体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后备人才的培养条件不平等。
一线城市拥有更好的体育设施和硬件条件,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资源相对匮乏。
2.2 教练队伍的不足目前,我国体育教练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基层体校和学校体育方面。
教练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2.3 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足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
这一方面导致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不够健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三、解决方案3.1 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和场馆,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资源。
3.2 提高教练水平加强对教练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优质的教练服务。
3.3 发展体育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形成健全的体育产业链,为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评台。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心理 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竞技体育发 展的需求。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资金不足, 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03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 养对策
优化培养模式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
高校应该根据竞技体育人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全面 的培养计划,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加强实践环节
高校应该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竞技体 育的实践中,提高其竞技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培养
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方案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 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 学能力,确保教师能够胜任竞
4. 资源不足
一些高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资源不足 的问题,例如缺乏优秀的教练员和训练设施。未 来可以加强对资源整合和利用的研究,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和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政府政策支持
02
政府对竞技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竞技体育人才的
培养纳入到国家战略高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高校资源优势
03
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力量,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和系
统培养,为竞技体育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政策建议
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 系
加强高校竞技体育基础设 施建设
本研究旨在揭示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 的对策。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我国篮球运动在近年来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其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基础不牢,长期投入不足。
我国青少年篮球基础不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青少年篮球长期受到政策和投入的制约,目前的青少年篮球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
青少年篮球的技术、理论知识、战术意识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
二、队伍建设不规范。
由于对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许多区域或学校的篮球教练经验不足,队伍建设不规范,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篮球训练,专业化较差。
三、缺乏专业的教练和比赛机会。
在整个青少年篮球培养中,教练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我国目前篮球教练队伍整体实力还需要提升,无法全面、深入地促进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此外,比赛机会也是影响青少年篮球人才的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了解,当前我国青少年篮球竞赛活动的水平还很低,缺乏高水平的比赛机会。
四、缺乏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青少年篮球培养主要依靠校园篮球和城市联赛的运作模式,而缺乏更多的培养方式和场地。
缺少完善的青少年篮球职业化体系,很难发挥出后备人才的潜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逐步改进目前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一、多方合作,加大对青少年篮球人才的支持力度,增加学校、社区和家庭的联手支持,创新机制,提高篮球教练的工资待遇,同时落实财政资金投入,注重知识宣传和激励政策。
二、注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化。
现有篮球教练队伍需要重新规范和培训,学校、社区、体育系统中优秀的青年篮球教练应该有机会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其职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拓宽比赛渠道,增加重大比赛的举办次数,提高比赛水平,增加比赛场地和设施条件。
目的是为青少年篮球运动提供多样化、多元元化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比赛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做法和经验
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做法和经验标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与实践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保证运动项目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关键。
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在体育舞台上取得优异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效率。
本文将深入分析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做法和经验,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构建科学的选拔体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是培养工作的起点。
有效的选拔机制能够确保有潜力的运动员被及时发现并得到专业的训练。
一个科学合理的选拔体系应当包括多级筛选过程,如初选、复选、定向选拔等环节,并结合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技能水平、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例如,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成功的背后是一套严谨的选拔和培养系统,从基层学校到国家队,每一层级都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
二、制定专业化的训练计划后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计划。
这要求教练团队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训练内容不仅要注重技术技能的提升,还要包括体能训练、心理辅导、营养指导等多方面。
例如,德国足球青训系统以其全面性和长期性著称,不仅培养出了一批批顶级球员,也成为了世界足球学习的典范。
三、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优秀的后备人才需要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
这包括良好的训练设施、健全的医疗保健体系、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家长、教练和社会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例如,新加坡游泳队就非常注重营造积极的训练氛围,通过家庭式的管理方法,让运动员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训练中。
四、实施教育与训练相结合的政策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是现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如何在保证运动员训练的同时,不忽视其学业发展。
这种模式有助于运动员全面发展,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美国大学体育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许多优秀运动员在保持竞技水平的同时,也取得了学术上的成功。
体育后备人才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明确今后工作方向,现将我单位体育后备人才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1.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我单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紧紧围绕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局的工作部署,深化体教融合,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加强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形成了“学校教育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多元化培养模式。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我单位高度重视教练员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选拔等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练员队伍。
同时,定期组织教练员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其教育教学和训练水平。
3. 优化训练竞赛体系我单位以竞技体育为龙头,全面推进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通过举办各级各类比赛,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热情。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优秀运动队的交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4. 完善政策保障我单位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工作成效1. 运动员竞技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单位培养的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屡创佳绩,为国家争光。
特别是我国奥运健儿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果。
2.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升通过深入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我单位有效提高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为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做出了积极贡献。
3.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我单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工作展望1. 深化体教融合,推动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2.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升教练员教育教学和训练水平。
3. 优化训练竞赛体系,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4. 完善政策保障,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我单位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努力推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国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摘要】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严峻,存在问题如参与度不高、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不足、资源分配不平衡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学校篮球课程设置、拓展社会培训渠道、提高教练水平等并进行可行性探讨。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亟待改善,我们需认清问题所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展望未来,提升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可行性、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篮球运动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体育项目中备受关注的一项。
青少年篮球作为培养未来篮球人才的重要环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在青少年篮球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整体水平和竞技实力还有待提高。
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在技战术、体能、心理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和提升。
青少年篮球培养存在“重训练、轻教育”倾向,导致部分学生因篮球训练过度而忽视学业,影响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一些篮球培训机构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杂乱等问题,影响了培养质量。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社会环境、家庭支持、教练团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注不足、缺乏优质的教练和培训资源等问题也制约着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全面发展。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和策略加以解决。
部分为了解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探讨。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促进我国青少年篮球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更好地培养和选拔未来的篮球人才做出贡献。
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1. 引言1.1 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身体健康、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等能力。
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整体竞争力。
体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具优势。
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表现。
体育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铺平道路。
1.2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义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体育后备人才是未来体育竞技水平提高的支撑力量,是保障国家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不仅可以提升国家体育竞技实力,还可以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是实现国家体育强国梦的必经之路,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国民体质和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体育训练和比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体魄和意志品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才能和自律能力的提升。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不仅是国家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全面成长的需要。
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益,对于实现体育强国梦、推动体育教育改革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体育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体育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
随着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变得愈发重要。
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发展体育特长、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执行力和意志力。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一、现状分析1. 资源分布不均中国足球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及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足球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有更多的培训机构和专业教练,能够给予青少年更好的培训条件。
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足球资源匮乏,青少年足球培训条件非常有限,导致这些地区的后备人才培养难度很大。
2. 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当前,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众多,但机构之间的教学质量差异很大。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教学质量,只重视赢球而不注重青少年足球技术的提高。
这种情况导致青少年足球培训成为了形式主义,真正的技术培养受到了严重忽视。
3. 教练水平不够高青少年足球教练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些教练缺乏足球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导致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培训效果不佳。
一些教练也缺乏对青少年的关怀和引导,只重视技术的提高,却忽视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发展对策1. 加强足球资源下沉为了改善一些地区足球资源匮乏的情况,需要加强足球资源的下沉。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增加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足球项目的支持力度,为这些地区提供更多的足球培训条件和资源,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足球教学资源。
2. 增加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针对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加强对这些机构的监管力度。
对于那些教学质量差、只重视赢球而忽视技术提高的培训机构,可以进行处罚和整改,保障青少年足球培训的教学质量。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青少年足球教练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
也可以鼓励足球运动员退役后转型成为足球教练,运用他们的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来指导和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4. 强化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足球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是需要身心健康的基础。
青少年在接受足球培训的也需要得到身心健康教育。
政府和培训机构可以联合开展相关的身心健康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竞技观念和价值观,确保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汇报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体育运动,对于培养体
育后备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者,我将就我所在单位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所在单位一直致力于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工作。
我们通过学校体育课程、校园体育赛事等途径,发现并选拔出了大量具有体育天赋和潜质的学生。
同时,我们也积极与各地体育学校、俱乐部等合作,共同寻找和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其次,针对已经选拔出的体育后备人才,我单位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我
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在专业技能上进行培养,还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训练课程和活动,我们努力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意志坚定的体育后备人才队伍。
此外,我单位也积极推动体育后备人才的比赛和交流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
各类体育比赛,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和比赛经验。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的体育交流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
最后,我单位还注重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就业和发展。
我们与各体育俱乐部、学校、体育机构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我们也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发展平台。
总的来说,我单位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清
醒地认识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工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型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新型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型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教练员资源短缺、选拔机制不科学等问题。
研究新型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对于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新型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碎片化现象,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协同不足。
通过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新型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有助于解决教练员资源短缺问题。
教练员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而我国教练员资源相对紧张。
通过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合理的教练员培训和选拔方案,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缓解教练员资源短缺的压力。
研究新型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有助于完善选拔机制。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科学性,可能导致选拔结果与实际需求不符。
通过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选拔标准和方法,提高选拔效果,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1.1 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问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
虽然我国在青少年体育普及和选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
尤其是在基层体育设施、教练员队伍、训练方法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竞技体育与教育体制脱节。
我国竞技体育与教育体制之间的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导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运动员选拔标准不科学、教练员培训体系不健全等。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摘要: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迎来良好发展前景,竞技体育人才作为竞技体育的主体,同时作为支撑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现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探析新时期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中的任务和模式,提出了有利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问题;策略分析引言:时代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在面临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未来的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在当前储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制于各方投资单位以及国际竞技体育赛事制度的各项制约。
因此,在新时代下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不仅要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增强的水准,提高体育水平,还要确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能够跟上我国飞速发展的体育产业。
在增强竞技体育质量的同时,维护我国体育强国的地位。
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界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潜力的、经过学习和训练,未来可能在竞技体育方面创造一定优异成绩的人,包括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体育专业的学生、教师等;狭义上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专指正在参加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广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有部分是专业人才,但并不都经历过青少年运动员这个阶段。
狭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对被选择对象有一定的限定,如基本身体条件、年龄阶段、发展潜力等。
一般来说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一般都要经过后备人才这一准备阶段。
本文对所要研究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界定为具有一定体育天赋,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能为竞技体育做出贡献的青少年群体[1]。
二、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2.1地方财政资源限制问题地方财政资源的支持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大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着力提升陕西体育软实力————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一、前言介绍和提出问题随着陕西省经济实力的发展和提高,陕西体育的发展也行驶在了快车道上。
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借着申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契机,陕西省体育事业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
竞技体育是地方体育工作的重要标志。
我省向来重视竞技体育发展,2022年成功举办了陕西省第三十三届运动会,按照竞技体育每四年一周期的惯例,为我省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
二、正文(一)我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现实体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仍将是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竞技体育方面,我省优势项目不足,项目总量偏小,布局不尽合理,尖子运动员、高水平教练员较少,整体发展水平和训练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没有形成各项目的高精尖人才群和人才梯队。
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严重滑坡,原有各青少年业余训练层次衔接脱节,业余训练中“读训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教育水平有待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发展保障机制亟须建立。
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和伤残保障等长远性、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系统、全面地解决。
(二)肯定我省竞技体育人才突出成绩竞技体育实力明显增强。
紧紧把握奥运会、全运会的项目设置变化,结合我省实际,着力巩固射击、射箭、跳水、武术、体操、摔跤等重点项目,提升田径、赛艇、游泳等潜在优势项目,恢复开展乒乓球项目,新增足球、高尔夫球等后续项目,论证设立网球等新兴项目。
坚持科技强训,重视和发挥西安体院、体科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整合资源,集中攻关,努力促进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
与各训练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周期跟踪评估、动态管理。
设立训练督查室,全程跟踪检查,保证了各项训练安排和要求落到实处。
积极配合总局相关项目管理中心做好青奥会、亚运会的备战参赛工作,先后有5名教练员、59名运动员进入国家队。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探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竞技水平和潜力的年轻选手,为国家队和顶级竞技体育俱乐部输送优秀人才。
培养目标应该符合国家体育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注重选拔和培养年轻选手的综合能力,包括技术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等。
还要培养选手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方法应综合运用体育训练、教育教学和心理辅导等手段。
体育训练需要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方法,注重培养选手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
教育教学应与训练相结合,注重选手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知识和思维的提升。
心理辅导要重视选手的心理健康和个性成长,提供科学的心理测试和咨询,帮助选手建立自信心,应对竞争压力和挫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选拔机制不够科学合理。
一些地方和学校过于注重短期成绩和表面能力,忽视了长期发展和潜力的培养,导致选材不准确和培养成果不理想。
培养体制不够完善。
一些地方和学校缺乏对后备人才的专门培养机构和教练团队,导致培养条件和水平有限,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竞技人才。
教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平衡度不够。
一些地方和学校过于注重训练,忽视了选手的学习和素质教育,导致选手在学业上和综合素质上的发展不够全面。
为改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注重对年轻选手的潜力和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注重长期培养和发展。
完善培养体制和机制,建立专门的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和教练团队,提供优质的培养条件和资源,加强教育教学和心理服务,注重选手的学业和素质发展。
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提高后备人才的学习水平和文化素质,为其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探析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探析
朱岩;丁明露;李国红;邵建伟
【期刊名称】《体育文化导刊》
【年(卷),期】2024()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社会组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价值、困境,并提出培养路径。
价值:缓解主体间行业壁垒,拓宽多元主体培养途径,有效发挥社会治理优势。
困境:委托购买培养行为尚未规范,社会组织承接能力有待加强,受益主体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监管主体职能仍然有待提升。
路径:完善购买机制,规范委托购买流程;强化承接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以需求目标为导向,满足受益主体需求;规范行业标准,构建多维监管体系;秉承共建共治,建立多元共享机制。
【总页数】8页(P63-69)
【作者】朱岩;丁明露;李国红;邵建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体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河南省竞技排球人才培养为例
2.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培养效益努力探索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机制--中
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比较与启示3.借鉴经验、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管理专项赴法国学习4.论我国竞技体育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5.借鉴经验、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比较及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情况汇报
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情况汇报
我很荣幸能向大家汇报我们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情况。
作为这个基地的负责人,我深知这个基地对于培养未来体育人才的重要性,也感到责任重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基地取得了一些进展,也面临了一些挑战,接下来我将就这些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们基地的人才培养情况。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不断加强对
学员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培养他们的体育技能和竞技能力。
我们的教练团队也在不断壮大,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员们提供更好的指导。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学员的体育科学知识教育,让他们在练习的同时也能够了解体育的理论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基地在设施和装备方面也有了一些改进。
我们购置了一批先进的训
练器材,为学员们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
我们还对训练场地进行了升级和改造,确保学员们能够在最好的环境下进行训练。
这些改进不仅提高了学员们的训练效果,也增强了基地的整体实力。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人才培养的时间周期较长,需要长期的
投入和耐心。
其次是对于一些特殊项目的培养,我们还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找到更有效的培养方法。
另外,基地的运行和管理也需要更加规范和科学化,这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基地的培养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培养更多
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基地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期待着大家对我们基地的支持和帮助。
让我们一起为体育
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摘要:从一定角度上来说,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与国家体育的事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关联,本文则以时下的经济环境为蓝本,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相关现状剖析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相关结论能够对增强我国竞技运动员的整体实力与自身素质的提升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本现状(一)后备人才队伍规模太小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独生子女就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力军。
但是纵观近几年来的人口出生率可以知道,新生儿的数量呈总体下降的趋势,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总数正在减少,除此之外,学校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因此,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中小学生人数正在逐渐减少,这是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队伍规模变小的主要原因。
(二)后备人才分布不均衡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的分布并不均匀,在过去的几年中,后备人才的数量也呈整体下降趋势,从《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中能够看出,我国主要的体育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辽宁、四川以及广东等地,其次是江苏以及云南,其他省份涉及地很少,由此可见,体育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这就造成了地域分布、城市资源级别上的结构失衡,这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是不具备促进作用的。
(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从我国当前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过于单一传统,还是按照以前为了适应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提出的体育人才培训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较为依赖国家资源,政府部门对体育学院进行直接管理,但是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完善,这样的管理模式较为陈旧,已经无法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相适应。
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后备人才选拔面窄国家体委在1980年联合了民政部、国家劳动局发布了招收与分配优秀运动员的通知:优秀运动员尽量在城市招收,个别特殊人才也可以在农村招收,这一通知的出发点在于便于安置退役运动员,但是就造成了体育竞技人才大多数来自于城市,而农村的人才却入学无门,只有一些训练过程艰苦、乏味枯燥的运动项目如举重、竞走以及中长跑等在城市难以招收的项目才在农村招收,这就直接造成了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选拔面过窄。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竞技体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逐的梦想和目标。
而要想在竞技体育领域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天赋和努力,更需要专业的培养和指导。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探讨该领域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地的体校、专业学校、俱乐部等机构纷纷开设了专业的竞技体育培训项目,为有志于从事竞技体育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训练的机会。
政府也加大了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奖励政策和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后备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培训资源不均衡,一线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体育培训资源相对丰富,而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培训资源相对匮乏,这导致了孩子们从小就开始面临着不公平的竞争。
其次是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谋取利润,忽视了对后备人才的科学培养,导致了许多优秀的青少年球员在培训过程中受到伤害,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一些培训机构过分追求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注重技术和成绩,忽略了道德和体育精神的培养。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解决之道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
政府需要加大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更多的体育基础设施,加强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培训资源的扶持。
要建立更严格的培训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机制,严格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确保培训质量。
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严禁过度竞争和训练。
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观,注重道德和体育精神的培养。
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制度。
一方面是要建立更完善的选拔机制,通过各种竞技体育赛事和选拔活动,选拔出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
另一方面是要建立更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的营养饮食、全面的心理辅导等,确保后备人才在培训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保护。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考察调研报告3篇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考察调研报告3篇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考察调研报告第1篇为单位实现面临转型,以期更好的效劳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民健身和经营开发。
单位书记和办公室副主任二位同志于6月9至13日到区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两处地点进展实地考察调研。
通过考察、调研和工作汇报中的沟通,大家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统一了认识,增强了进一步做好企业全面转型的信心。
为拿出我单位的初步整体规划奠定了扎实的根底。
一、区体育中心考察情况领导与时间实地考察了区体育中心。
在中心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地点,现场详细了解了各基地教学管理、经费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情况,并与中心领导进展了座谈。
区体育中心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中心的根本情况,双方就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展了认真的探讨。
在对物业、管理模式、场馆情况及后勤情况作了充分的了解后,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1、根本情况区体育中心占地总面积90亩,在职人员80多人、在岗50多人、离退120人、外聘30-40人(工资自付)、物业100多人(整体外包),初次之外还有租赁单位人员;人员聘任制为一年一聘,协议一年一签。
职工收入水平为年平均5万以上。
中心年总收入达3100多万元(其中200万系财政补贴)2、经营工程第 1 页共8 页区体育中心开设工程有体操、游泳、篮球、舞蹈、射击、门球、射箭;游泳馆(位于中心5楼)、室内网球馆、室外网球场、室内羽毛馆、标准足球场,看台可容纳3000余人,早9点前免费对市民开放,其它时间经营。
靶场位于足球场看台下面、室外篮球场2片、室外射击箭场供平时学生训练射箭使用,闲时老人门球?经营部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系职工自主经营。
3、后勤管理区已建成15年,局部场馆老化,目前有一侨商想投资,中心领导也想将体育中心进展改建。
中心整个院内物业外包,费用为一年500万元。
物业费由院内三块分滩,即区体育局、区教育局下面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租赁单位。
中心管理模式为管理按事业单位、结算按企业;场馆大修系财政拔款。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1. 引言1.1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篮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参与篮球训练,有潜力成为未来的篮球明星。
目前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分析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将探讨具体的实施措施,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现状分析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1.资源不足: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
大部分学校或训练机构的场地、设备等条件有限,无法提供足够好的训练环境,导致青少年球员的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培训体系不完善: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缺乏系统化的培训体系。
许多培训机构只注重球员的技术训练,而忽略了对球员心理素质、体能等方面的全面培养,导致球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现问题。
3.竞争激烈: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竞争日益激烈。
优秀的球员往往会被更多资源投入的俱乐部或学校挖掘和培养,而一些普通球员很难有机会接受更好的训练和比赛机会。
4.人才选拔机制不科学: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人才选拔机制不科学的问题。
有些球员凭借家庭背景或其他原因被提前选拔,而一些优秀球员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忽视。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着资源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竞争激烈和人才选拔机制不科学等问题,亟待解决。
2.2 存在问题1. 培养机制不科学不完善目前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着培养机制不科学不完善的问题。
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过分强调技术训练而忽视基本体能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经费投入情况经费的投入和是制约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的瓶颈。
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
1、总体投入不足2006年我国业余训练经费投入为110413万元。
各省市平均投入为3526万元,其中江苏投入最多,为12901万元;青海投入最少,仅118万元。
全国二线,三线运动员每年人均投入仅2849元。
调查发现,大部分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办学经费奇缺,训练设施陈旧,教练和文化课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缺乏积极性,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
业余体校办学更是匮乏资源,大部分业余体校办学经费没能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办学日趋艰难,个别区县级业余体校训练基本瘫痪,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经统计,2006年我国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约2800元,与我国同期教育经费相比,高等教育年人均经费达15000元,高中达3800元,详情见图7.业余训练学生兼学习与训练双重任务,膳食营养要求高,训练开支比较大,比普通学生要高得多。
相反,目前国家对一个运动员的投入仅相当于一个高中生的3/4,还达不到一个大学生的1/5。
因此,以教育系统经费为参照标准,我国业余训练人均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图7 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与教育人均经费比较(单位:元/人*年)2 投入渠道单一2006年我国各省投入业余训练经费共计110413万元。
财政拨款是主要的来源渠道,占总投入的97%。
学生学费、训练费等事业收入费占15%,是业余训练经费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来源。
经营收入仅1%,除东部少数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创收外,其余全国业余训练系统自主创收能力很弱,后背人才培养市场化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其他收入占5% , 主要包括社会和企业的赞助收入等。
因此,在目前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方式恐怕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图8 业余训练经费来源比例情况(单位:万元)3、人均经费不均衡2006年我国省间业余训练投入的差异系数达107%,投入极不均衡。
为便于省市间的横向比较,我们用年人均经费投入来考察各省市经费的投入情况,从总体上看,全国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投入为2849元,各省市差异系数达105%,人均投入极不平衡。
按人均投入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各省市的详情见图9. 第一层次依次为上海、北京、江苏、浙江4个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年人均投入在5000~12000元,经费相对满足;第二层次为从云南到江西的14个地区,年人均收入在2000~4000元之间,经费不足:第三层次为从福建到贵州的13个中西部地区,人均投入在2000元以下,其中,贵州、青海、新疆、甘肃、宁夏等五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人均投入仅几百元,经费奇缺。
总体而言,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人均投入较高,经济相对落后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人均投入严重不够。
图9 各省市业余训练年人均投入情况(单位:元/人*年)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一)社会选择的多样性加大体校办学难度经济社会发展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冲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供选择的社会职业越来越多,与体育行业形成竞争,立志与体育事业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现役竞技后备人才绝大部分属于“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加之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愿意从事艰苦体育锻炼的适龄儿童日趋减少。
另外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导致退役后就业与发展困难,很多有体育天赋的适龄青少年转而选择了其他发展道路。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独生子女现象的所带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体校办学难度。
(二)中级办训层次功能和作用弱化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这一阶段也是绝大多数项目专项成绩提高的关键时期,在三级训练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基数大,淘汰率高,毕业后绝大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安置问题,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中专学历的体校毕业生不再分配工作,缺乏一技之长也无法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
另外,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无法进入高一级教育机构继续深造。
出路问题已成为中专体校招生日趋困难的根本原因。
升学难、安置难、出路难直接导致招生难、选材难,如此恶性循环造成体校办学“进口“与”出口“难的双重困惑,体育运动学校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另外,现阶段体育运动学校没能纳入教育系统的统一管理范畴,不能享受教育系统同类学校的优惠政策与经费投入,资源紧缺。
体育运动学校办学层次的升格也受到限制,其办学体制与教育系统的隔离与分割状态使体育运动学校办学前景令人担忧。
调研发现,现阶段我国业余体校的九年义务教育以有法可依,学训矛盾有所缓解,但是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模式仍面临重要调整和转型。
(三)对体校办学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各级体校主要依靠体育部门单独办学,教育部门没有把体校像本部门直管学校一样对待,没有在学校建设发展、师资配备、教研、科研诸多方面工作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要求,部分省市的体校还没有享受教育系统同级同类学校义务教育相关优惠政策。
例如,办学模式单一,基础设施陈旧,造成办学效益质量和普通学校相比,有较大差距,极大的影响了招收到优质学生。
我国多数省份体校的发展和建设没有纳入当地政府社会事业发展计划,除人头工资外,没有竞技体育事业费用政策文件依据。
体彩公益金真正用到基层业训单位也很少,所以造成了各级体校事业经费严重不足,不能保证训练比赛的最基本条件。
部分地区体育管理部门缺乏长远发展计划,急功近利,把优势资源配置到一线队伍和引进高水平人才上,忽视后备人才培养这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基业。
县级体育管理机构的改革调整后,部分县级体育系统的人员编制和经费被挤占挪用。
许多业余体校已经名存实亡。
(四)体教结合缺乏政策驱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必须面对的是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的问题,所以,体育和教育的结合势在必行。
但由于体育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同,以及存在两种体制、两种体系、两个规律的问题,因而,体教结合从客观上讲有难度。
从体教结合工作的进程来看,我国各地区处于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体教结合工作起步较早,现在已经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在新一轮体教结合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改革的焦点集中到了政府政策的引导上,国家层面政策的缺失是制约这些地区体教结合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四川、山东、云南、河北、湖北等省份正处于体教结合工作的探索阶段,体教结合的焦点集中在管理合作的层面上;青海、西藏、陕西等经济不发达地区还处于体教结合的起步阶段,体教结合的焦点集中在对教育系统资源的依赖上,体教结合缺乏稳定性。
目前大部分省市体教结合工作的结合点主要着眼于投入、设施、教师、训练、运动员、学生等资源方面的共享,但是资源共享型的体教结合没有固定的管理机构与长效的上位政策作为保障,“人治”状态严重,随着主管领导的更换,体教结合很稳固;受教育系统应试教育与体育系统金牌至上的观念影响,体教两家不能从全面培养人的角度出发达成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激励机制分离,学训矛盾难以解决,另外体教两家制度性障碍较多,系统间赛制分离后备人才流动受阻。
目前虽然部分省市出台了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与体教结合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但由于国家层面相关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直接造成各级省市在体教结合工作中无上位政策可依据的尴尬局面,国家宏观层面政策的缺失是制约我国体教结合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从全国宏观层面看来,体教结合发展进程也很不一致。
体教结合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急需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加以引导。
(五)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不高随着世界竞技体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和赛场争夺的日趋激烈,训练科学化水平的高低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竞技体育长久不衰的关键因素。
目前,一些体制上的因素制约着我国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赛制欠合理,决定培养单位、运动队与教练远利益分配的评价指标依然是传统做法,知识结构简单,指教能力不高,科研意识不强。
教练员群体技术职称和学历普遍偏低,高级职称教练仅占14%,本科以上学历不足40%,大量有经验的中青年教练员流失,教练员群体的整体素质和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必要的设备设施是科学化训练的条件保障,多数基本的训练条件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相对昂贵的科学化训练仪器与设备。
体制性问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与认识水平以及条件保障等方面是制约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中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主要因素。
(六)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相对落后体制滞后是制约我国新时期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就开始进行多元化、开放式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但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人才培养主体之间目标不统一,训练网络横向与纵向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全运、省运、区运战略导致项目布局偏离奥运战略目标,地水平单项多的项目投入过大,资源配置效益低。
各级各类部门主管的比赛相互冲突,体教两项系统比赛项目设置不接轨,系统间人才流动受阻,比赛异化行为为时有发生。
当前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体育局层面均处于青少年训练处、训练竞赛处、群体处、项目中心同时对后备人才培养进行多头管理局面,从地方到总局的上下级对口的管理链不清晰,造成后备人才管理责任不明确,资源分散、目标分化、管理效能不高。
经全国性的县区级体育管理机构改革,基层训练管理组织功能严重弱化。
我国后备人才培养训练体制、竞赛体制与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事关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针对调研报告所反映的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提出思路、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自身建设的思路与对策1、制定和完善各项法规政策。
当前急需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2008年将重点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修订1999年下发的《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
该文件(与教育部联合发文)已经出台了近十年,对少年体校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发展,部分条款已与少年儿童体校不相适应,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二是研制《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
为加强体育运动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更好的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针对目前全国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制定《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拟于教育部联合发文。
2、转变办学理念,推动体育运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体育运动学校的第一要务,是生存的根本。
同时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解决学生的文化教育和出路问题,也是当务之急。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带动业余体校层级训练工作的蓬勃发展。
在积极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同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要突出行业特色。
结合正在推行的体育行业专业技能鉴定工作,强化体育职业培训、培养体育行业的从业人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