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_学前教育史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 课时:______ 累计课时:______
2、《大同书》的构思
①描绘了一个人人相亲相爱的美好世界、在这个被称为“大同之世”的美好世界里,儿童完全由社会共育
②未出生之前享受胎教
③出生开始送到公立育婴院,有社会抚养
④3岁后转到慈幼院或继续在育婴院接受良好的保育、以后依次接受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
⑤20岁学成毕业后为社会服务
3、《大同书》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
①、保育员的选择。
②、育婴院的内外环境
③育婴院的保育方式。以保育为主,逐步掌握各种谋生技能
4、《大同书》有关未来社会教育模式构想的核心
①教育的社会化、儿童从未出生之前的胎教到大学毕业,所有的教养活动,都通过社会教养机构来实施
②、公养公教,从胎教到大学的一切费用由社会承担,儿童在大学毕业之后、通过社会服务来偿还。
5、评价
《大同书》关于儿童保育的规划,也较为全面的反应了康有为学前教育改革的思想,并对当时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梁启超的学前教育思想:
1、新民学说核心要旨:国家强弱的根本在于民,而每一个民的强弱在于其早期所受到的教育
2、反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更全面的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建立系统的近代化国家教育制度,提出建立中国学前教育体制的构想
3、主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划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任务
4、列出来教育次第表,根据身体、知、情、意、自观力等五方面发展年龄特点,将人的年龄阶段划分为幼儿期(5岁以下)儿童期(6-13)少年期(14-21岁)、成人期(22-25岁)四个阶段,与此相应的学制划分为家庭育期、小学校期,中学校期,大学校期
5、设为期两年的“幼稚园”教育
6、对女子入学的关注,在《变法通议.论女学》中说明女学的重要性。
①,母亲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②、母亲对儿童的影响最大最直接
③、母亲是所谓幼学中的主要教育者
④、有妇女担任幼稚园的教师,并通过兴办女学培养师资
5岁以下儿童五个方面的发育特点:
1、身体。一岁前后,乳牙生,习步行,学语言,有欲望之起,感觉之力渐臻敏捷。
2、知。感觉知识之力极为锐敏
3、情。感情皆起于感觉。
4、意。只有感觉的意志。
5、自观力。未自知有我,纯然混沌未鉴境界。
二、学前教育法令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
按照《清史稿。选举志二》的划分,清末的教育改革划分成为两个阶段,
1、1862年到1901年是无系统的教育改革时期,改革没有涉及国家教育制度的层面
2、1902年到清朝灭亡为止是有系统的教育改革时期,改革的内容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包括:
1、科举学制的正式废止,学部的建立,、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清末蒙养院制度的建立,就是以癸卯学制中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也是清末学前教育制度在法律形式上的正式确立。
1903年,推行的“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行的近代学制。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清末学前教育体制在形式上得到了完善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共分四大章的内容、要点
1、内容:①蒙养家教合一
②保育教导要旨
③场屋图书器具
④管理人事务
2、要点:①蒙养院的基本性质和构成形式:规定蒙养家教合一的宗旨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并确定专为保育教导3岁到7岁的儿童、每日不超过4小时
②蒙养院的师资问题蒙养院设在旧有的育婴堂或敬节堂内,由原有的乳妇担任
③保育的任务与内容:规定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保育的内容各条目划分为游戏、歌谣、谈话、手技四个方面
清末学前教育体制在形式上得以完善的标志是:
1907年3月,《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折》并附《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师范生承担在担任女子小学堂教习和蒙养院保姆的双重职责,从在法理上解决了学龄前教育没有师资来源的体制弊端
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学前教育的实施是一创办蒙养院之内的学前教育机构为标志的
1、湖北武昌蒙养院的建立,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1904年《奏定蒙养院章程及
家庭教育法章程》颁行后,湖北幼稚园改称武昌蒙养院。
2、张之洞对湖北武昌幼稚园的①废除幼稚园原设的女学,延聘日本女教习指导
②:制定《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使得蒙养院的章程更加规范合理
3、私塾蒙养院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务本女塾附设的幼稚园和天津严氏蒙养院,严氏蒙养院是由学部侍郎官员严修创建。1902年,严修在家中开设严氏女塾,后又创办严氏女子小学,并设蒙养院和保姆传习所,聘请日本教习,采用日本教材,办学思路与湖北的武昌蒙养园相近。
清末蒙养院制度的建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初步体现了学前教育由家庭向社会的转变,尽管实现这一转变的步伐迈的不大,体制也不够完善,但也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向近代化演进的必然性
2,、仍然以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宗旨,其维护封建礼制的意图贯彻始终,严重制约了学制改革的成就
3、清朝统治阶级对于妇女的歧视,以及剥夺妇女教育权利的种种举措,导致了清末蒙养院制度从一开始就残缺不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蒙养院师资的严重缺乏以及优质蒙养院的极度稀少
4、脱离中国实际,照搬日本学制和严重依赖外国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