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陕师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题附答案
陕师大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答案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题一、名词解释神话--—-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各种书籍,其中现存最早、保存最多得就是《山海经》。
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就出自《山海经》。
另外,女娲补天得故事见于《淮南子》、《列子》,女娲造人则出自汉代《风俗通》,《盘古开天辟地》来源于《述异记》得记载。
另外,魏晋南北朝得笔记小说中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故事。
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与“毛诗”得合称。
《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
前三家就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置博士。
魏晋以后,三家诗先后亡佚.“毛诗”就是古文诗学,较晚出,系私学相传,后盛行于东汉。
魏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得《诗经》即为“毛诗".四家诗均在注释中力图宣扬儒家思想,但对诗之解释大同小异.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得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赋比兴--—-就是诗经得主要三种表现手法.就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得归纳。
它就是根据《诗经》得创作经验总结出来得.最早得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就是《诗》之所用,风、雅、颂就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就是故同称为义.”风雅颂----诗经根据乐调得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就是不同地区得地方音乐。
《风》诗就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得土风歌谣。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历年真题
一、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诸宫调2、勾栏瓦市3、戏文4、《型世言》5、《无声戏》
二、试对下列问题做简要评析(每题6分,共30分)
1、你是如何评价晚明小品文的?有论者认为其中许多作品反映的是封建士大夫阶级的闲适生活,回避了现实矛盾,故不可取。你对此持何看法?
2、在元散曲研究中,对“叹世归隐”类的作品,一般评价不高,你的认识如何?
二、名解
1汉赋四大家2、永明体3、张王乐府4、二窗5、四大谴责小说
三、论述
1、前人多有“班马异同”之论,试结合两人生平及史记和汉书的具体内容,对这一问题做出阐述
2、前人评价韩愈诗多以为“以文为诗”,你对此有何看法,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以文为诗”的理解。
3、分析晏几道《临江仙》
4、谈谈对汤显祖“至情论“的认识。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唐前七言诗的发展过程
2、举出清代以前包括清代《史记》研究的五部著作,并简要介绍该书的主要特点
三、《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请结合曹植的作品谈谈你的看法(20分)
四、论《孟子》散文的辩论艺术(20分)
五、两汉时期,关于屈原及其作品引起了许多争议,请举出这场论证中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屈原的作品对这场论争加以评论和叙述(20分)
3、杜甫的诗是如何反映安史之乱的
4、辛弃疾的词的艺术特色
2005年
一、名解
1、楚辞2、汉赋四大家3、世说新语4、大历十才子5、乐章集6、诚斋体7、诸宫调8、四溟诗话9、桐城派10、四大谴责小说
二、论述
1、《史记》人物形简论陶渊明与谢灵运诗风的区别。
二论述。1、陶渊明诗歌创作特色2、周邦彦词特色3、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库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记载“鲧禹治水”神话的典籍是()A.《山海经》 B.《穆天子传》 C.《吕氏春秋》 D.《淮南子》答案:A2.一般认为,按()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A.地域B.音乐C.内容D.年代答案:B3.《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董仲舒B.何晏C.王逸D.王弼答案:C4. “郑人买履”寓言出自()A.《孟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答案:D5.《国语》的性质是()A.编年史B.国别史C.通史D.断代史答案:B6.《七发》的作者是()A.枚乘B.班固C.张衡D.扬雄答案:A7.开创了文学史上“悲秋”题材的是作品是()A.《九歌》 B.《九章》 C.《九辩》 D.《九思》答案:C8.古代神话“女娲补天”,出自()A.《山海经》 B.《淮南子》 C.《九歌》 D.《三五历记》答案:B9.下列不属于今文诗的是()A.鲁人申培的《鲁诗》B.齐人辕固的《齐诗》C.燕人韩婴的《韩诗》D.赵人毛苌的《毛诗》10.下列不属于《春秋》三传的是()A.《左传》 B.《公羊传》 C.《谷梁传》 D.《邹氏传》答案:D11.《国语》最权威的注者是()A.韦昭B.何晏C.王弼D.朱熹答案:A12.成语“越俎代庖”出自()A.《国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答案:C13.《山鬼》属于()中的一篇。
A.《离骚》 B.《九歌》 C.《九章》 D.《天问》答案:B14.中国文学史上“七体”主题,实由()所撰《七发》发端。
A.宋玉 B.贾谊 C.枚乘 D.班固答案:C15.司马迁,字()A.子长 B.子建 C.子美 D.子瞻答案:A16.《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A.《乐府诗集》 B.《玉台新咏》 C.《昭明文选》 D.《文心雕龙》答案:C17.韩愈《进学解》称其文字“佶屈聱牙”的先秦著作是()A.《论语》 B.《战国策》 C.《尚书》 D.《左传》答案:C18.“狡兔三窟”成语出自()A.《战国策》 B.《国语》 C.《史记》 D.《庄子》答案:A19.《诗经》中的“三颂”是指()A.周颂、商颂、齐颂B.周颂、商颂、鲁颂C.夏颂、商颂、鲁颂D.周颂、韩颂、鲁颂20.《过秦论》的作者是()A.李斯B.晁错C.贾谊D.司马迁答案:C21.《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的A.扬雄B.刘向C.王逸D.郑玄答案:B22.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A.后羿B.后稷C.伏羲D.仓颉答案:D23.“五言之冠冕”是刘勰对()的评价A.《古诗十九首》 B.《诗经》 C.苏李诗 D.《咏史》答案:A24.散文《论贵粟疏》的作者是()A.陆贾B.贾谊C.王符D.晁错答案:D25.被后人称成为“小离骚”的作品是()A.《九歌》B.《九章》C.《九辩》D.《九怀》答案:B26.《论衡》的作者是()A.王充B.刘向C.晁错D.仲长统答案:A27.《史记》中人物传记不在下列哪个体例中()A.本纪B.世家C. 列传D.书答案:D28.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后汉书》 B.《汉书》C.《史记》 D.《战国策》答案:C29.“长沮桀溺耦而耕”出自()A.《论语》 B.《韩非子》 C.《荀子》 D.《孟子》30.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著称的史学著作是()A.《尚书》 B.《春秋》 C.《逸周书》 D.《左传》答案:B31.下列寓言出自《庄子》中的是()A.画鬼最易B.买椟还珠C.老马识途D.庖丁解牛答案:D32.下列不属于屈原作品的是()A.《天问》 B.《九歌》 C.《九章》 D.《九辩》答案:D33.()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先秦两汉文学习题
先秦两汉文学习题一.填空:1.先秦文学指以前的文学。
2.史前传说时期的文学形态主要为两类:。
3.《击壤歌》、《康衢歌》、《南风歌》等歌谣相传为时期的作品。
4.《弹歌》见于东汉人赵晔《》卷九。
5.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楚辞》和其他一些古籍中。
6.保存我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一部古籍是《》。
7.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8.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则首推的故事。
9.商民族始祖是简狄吞食燕卵而生。
10.《》记录了后稷神话。
11.在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英雄当数父子。
12.黄帝与战于涿鹿之野。
13.“与日逐走”的神话人物叫。
1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5.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16.有关女娲的神话应产生于社会。
17.黄帝“与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18.解释“黄帝四面”神话为:“黄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19.《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世纪。
20.《诗经》中的“风”共有篇。
21.《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风、等十国风。
22.《诗经》中的“雅”分为。
23.《诗经》中的“颂”是之乐。
24.《诗经》在汉代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鲁人和赵人的古文“毛诗”晚出,但盛行于世,最终压倒了三家诗。
25.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讴歌先公先王德业的诗篇多与活动相关。
26.《生民》、《公刘》、《绵》、《皇矣》和《》五篇作品,被认为是周族史诗。
27.《诗经·大雅》中的《》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的历史。
2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秦风》《》中的句子。
29.“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一诗中的句子。
30.《诗经卫风·硕人》一篇用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一个贵妇人说:“手如柔荑,。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两汉文学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两汉文学研究》作业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 ①2. ②3. ①4. ②5. ④6. ②7. ④ 8. ③ 9. ⑤ 10. ④ 11. ② 12. ③13. ③ 14. ② 15. ④ 16. ⑤ 17. ④ 18. ④19. ④ 20. ① 21. ④ 22. ① 23. ② 24. ③二. 多项选择题1. ②④2. ①②③⑤3. ①②③4. ②④⑤5. ①③6. ④⑤7. ②③④8. ①③9. ③④⑤ 10. ②③⑤ 11. ④⑤ 12. ①③④三. 填空题1. 《治安策》2. 崔寔3. 刘邦4. 《盐铁论》5. 张衡6. 郭茂倩7. 司马相如8. 赋9. 班固 10. 叙事性 11. 晁错 12. 司马相如13. 司马迁 14. 扬雄 15. 《羽林郎》 16. 常怀千岁忧17. 八十始得归 18. 脉脉不得语 19. 《淮南鸿烈》 20. 《报任安书》21. 《七发》 22. 秦嘉 23. 皎皎河汉女 24. 但坐观罗敷四. 名词解释1.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为秦丞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撰而成《吕氏春秋》兼采儒法道墨农诸家学说,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所以后人称之为“杂家”。
其价值在于保存了先秦的一些文献资料和逸闻轶事,且杂有不少寓言故事,有些文学性。
2. 《史记》体例:《史记》由五种体例组成:十二本纪. 十表. 八书.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全书以本纪为纲,其它各部分互相配合补充,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上至黄帝. 下迄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奠定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基础。
3. 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分别指的是西汉的司马相如. 扬雄,东汉的班固. 张衡,这四人均为汉大赋的代表性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或举《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之一种),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先秦两汉文学史练
先秦两汉文学史练习题
• 3.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 • (1)《春秋》是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 • (2)孔子以谨严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 贬,表达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立场和态 度,宣扬他尊王、正名等思想。语言准确 而简明。
先秦两汉文学史练习题
• 4.楚辞 • (1)楚辞是战国后期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代表 作家为屈原、宋玉。 • (2)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 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 • 味特别浓重。铺排夸饰,想像丰富。 • (3)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各楚物,即在独具 特色的楚地文化土壤中产生的。 • (4)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
先秦两汉文学史练习题
• 6.举例说明《诗经》的文学成就。 •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 是《诗经》艺术表现的重要特点。作者从自己视觉出发, 感受生活,表达爱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有 感而发,不平则鸣,“我口唱我心”,绝无矫情造作,十 分坦率真实,如《伐檀》、《硕鼠》、《蒹 • 葭》、《七月》等。 •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三种方法或铺陈写物,或 以物喻物,或情物交融,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更细腻、生 动地揭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了诗歌作者丰富的想像 力和创造性。赋之手法如《七月》,比之手法如《硕鼠》, 兴之手法如《蒹葭》,精彩纷呈,各具魅 • 力。
先秦两汉文学史练习题
• 7.赋、比、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以具体作品说明 之。 • (1)赋是直接叙事、直接刻画描写,直言其志或直 抒胸臆,如《七月》,按照月令顺序,叙述农夫 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 • (2)比,就是比喻。如《卫风· 硕人》用六个比喻形 容庄姜的美丽。 •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这种手法的运用只能处 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的位置,即所谓先言他 物然后才咏所咏之物,一般起烘托氛围的作用。 如《蒹葭》以秋景起兴,以萧瑟苍凉烘托寻觅者 的心境情绪。
西北师大先秦两汉文学史练习题2013级
简单解释题1.上古神话(1)神话是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希望征服自然愿望的反映。
(2)它是想像或幻想的,就是说,人类在传达这一愿望时经过了带艺术意味的加工。
2.四家诗(1)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为鲁、齐、韩、毛四家诗。
鲁、韩、齐三家为官学。
毛诗则出现稍晚。
(2)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于世。
其余三家诗消亡。
3.六诗或诗六义(1)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六义。
(2)风、雅、颂为《诗经》的音乐体制,赋、比、兴为《诗经》的表现手法。
4.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这是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对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文字古奥迂涩、艰深难懂的评价。
5.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1)《春秋》是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
(2)孔子以谨严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宣扬他尊王、正名等思想。
语言准确而简明。
6.战国策(1)《战国策》为“春秋三传”之一,多记纵横家的言论。
(2)《战国策》记纵横家游说之辞“敷张扬厉,变本恢奇”,形成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7.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1)春秋末至战国初,《老子》、《论语》和《墨子》,多为语录体,辞约义丰。
(2)战国中期,《孟子》和《庄子》的说理文,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迭出,行文波澜起伏,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荀子》和《韩非子》为先秦说理文的高峰,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文辞富丽。
8.楚辞(1)楚辞是战国后期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代表作家为屈原、宋玉。
(2)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
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
铺排夸饰,想像丰富。
(3)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各楚物,即在独具特色的楚地文化土壤中产生的。
(4)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
9.骚体(1)骚即《离骚》,为屈原代表作,亦为楚辞的代表作,后世往往将楚辞体诗歌称为骚体。
先秦两汉文学史试卷
先秦两汉文学史试卷(第一套)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30分)1.盘古神话属于神话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
2.韩愈《进学解》称其文字“佶屈聱牙”的先秦著作是《_________》。
3.一般认为,《诗经》中的风、雅、颂是以____________为划分标准的。
4.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意,这叫做__________ ______。
5.《____________》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
6.《诗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出自《____________》。
7.《诗集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8.“《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谷梁传》和____________。
9.战国纵横家的言行集中载录在刘向所编的《_____________》一书中。
10.战国时代,儒家和________并称“显学”。
11.早期诸子散文的文体形态为__________体和格言体。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这句话出自《_________》。
13.“我知言,我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出自《__________》。
14.《庄子》所谓“三言”是指卮言、重言和_________。
15.《________》和《________》是《九歌》中祭祀湘水之神的作品。
16.《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17.《________》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悲秋” 主题。
18.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
19.“疾虚妄”是王充名作《_________》的基本精神。
20.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形式。
21.张衡的《归田赋》属于东汉辞赋中的____________类型。
22.司马迁说他编纂《史记》的宗旨,是要“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3.《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________、________和列传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试题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夸父逐日”神话最早见于__________一书。
2、“昔我往矣,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
”3、“至人__________,神人__________,圣人__________。
”4、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家是__________。
5、“吾令羲和弭节兮,__________;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
”6、《史记》包括十二_________、十表、八书、三十_________、七十________,共130篇7、《盐铁论》的作者是__________。
8、《吴越春秋》的作者是__________。
9、标志着汉赋体制正式确立的第一篇赋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
10、《两都赋》的作者是__________,《二京赋》的作者是__________。
11、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编的__________一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1、赋比兴2、《春秋》“三传”3、《庄子》“逍遥游”4、《史记》“三家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
2、试述乐府的涵义及其演变。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写出《离骚》的前十句,并阐释其“内美”的蕴涵。
2、请各以一首诗为例,比较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不同艺术特色。
答案:一、1.《山海经》2.杨柳依依雨雪霏霏3.无己无功无名4.荀子(荀况)5.望崦嵫而勿迫吾将上下而求索6.本纪世家列传7.桓宽8.赵晔9.枚乘《七发》10.班固张衡11.《玉台新咏》12.越鸟巢南枝二、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2.一般认为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春秋榖梁传》(简称《榖梁传》)。
先秦两汉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样题参考答案一、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10分):参考答案:秦,大国也。
韩,小国也。
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
韩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
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
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
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从是观之,韩亡美人与金,其疏秦乃始益明。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后面的题目(共15分):1、解释文中画线的字或词(7×1分):参考答案:良人:指丈夫。
餍:吃饱。
反:通“返”。
瞷:窥视,偷看。
之:动词,往,到……去。
蚤:通“早”。
施:斜行。
2、简要分析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
(8分)参考答案:这段文字,是孟子的著名寓言,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
能指即前面齐人及其妻妾的故事,所指即最后的一句话。
能指部分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更有出神入化的细节描写;齐人的妻妾看着齐人表演,读者则一方面通过她们来观看齐人表演,一方面又观看着她们自身的表演,其中的戏剧意味太强了。
不过,孟子讲述齐人不知廉耻地在坟场乞讨并不是为了讥刺齐人,而是为了抨击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富贵利达的人。
他采用用寓言来说理的形式,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戏剧化的显示。
三、从下列诗歌中选择一首加以鉴赏(25分):1.有所思参考答案:这首诗把女主人公遭受感情挫折时的反应,表现得异常强烈、逼真和具体,富于变化和层次感。
诗的开头写主人公要赠礼物问候远在大海之南的情人。
她赠给情人的礼物是“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簪子用玳瑁作成,饰以双珠,且缠绕以美玉,足见她对情人爱之深。
这是诗歌的第一层。
“闻君有他心”一句,使诗歌转入了第二层。
主人公遭受此情感的挫折,先是将“双珠玳瑁簪”等赠品折断、烧毁;不仅烧毁,而且“扬其灰”;不仅“扬其灰”,而且“当风扬其灰”;不仅“当风扬其灰”,而且反反复复地发誓说:“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这一层足见主人公对情人变心之恨之切。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集锦(含答案)免费下载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集锦(含答案)免费下载陕师大古代漢語期末试题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10分)“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
(10分)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
(15分)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
(15分)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
15分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
(5分)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先秦两汉散文答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先秦两汉散文答案您的位置:考核练习>>在线答题结果第一阶段基本测试一、单选1.原始诗歌的显著艺术特征是(分数:2分)A.与神话传说同时出现B.与原始戏剧同时出现c.与原始音乐、舞蹈同时出现d.单独出现标准答案是:C。
你的答案是: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分数:2分)a.《春秋》b.《易经》c.《尚书》d.《吕氏春秋》标准答案是:C。
你的答案是:3、“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出自(分数:2分)a.《尚书尧典》b.《诗大序关雎序》c.《淮南子道应训》d.《吕氏春秋古乐》标准答案是:C。
你的答案是:4、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分数:2分)a.《春秋》b.《庄子》c.《淮南子》d.《山海经》标准答案是:D。
你的答案是:5、《诗经》在先秦典籍中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官方奉为经典、正式称作《诗经》是(分数:2分)a.汉代b.秦代c.唐代d.宋代标准答案是:a.你的答案是:6、关于删诗说的论述是(分数:2分)a、“到了孟春月,成群结队的人就会散去。
行人会震动慕铎,慕铎喜欢在路上收集诗歌,并请大师把他的节奏比作天子。
”(汉代食物志)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国语周语上c、“如果一个男人60岁,一个女人50岁,没有孩子,官员会穿衣服吃东西,这样人们可以寻找诗歌。
镇会搬到城市,城市会搬到乡村,乡村会听到天子的故事。
”(春秋公羊传)d.“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学试题参考答案先秦⽂学试题参考答案⼀、填空:1、没有⽂字的时代,⽂学是依靠⼝⽿相传的形式进⾏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乐、舞蹈结合在⼀起的。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分化出来,专向⽂学意义和节奏韵律⽅向发展。
3、先秦伴随⽂字出现的⽂学,并⾮纯⽂学,⽽是⽂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起。
4、先秦⽂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的流变。
作者⾝份的多样性,使⽂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化的代表。
6、夏商⽂化以原始宗教巫⽂化最有代表性。
⾃西周开始,礼乐⽂化成了主流⽂化。
7、在所有的古代⽂献中,以《⼭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
⼥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于母系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半兽形到⼈形这么⼀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雅颂多为4 句,较少杂⾔。
《诗经》的句式以四⾔为主。
《诗经》常见的押韵⽅式是押韵。
雅颂多出⾃贵族之⼿。
10、周族史诗有《⽣民》、《公刘》、《绵》、《皇矣》、《⼤明》。
11、我国散⽂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辞和铜器铭⽂。
我国记⾔叙事⽂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的成熟。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是性善论者。
孟⼦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
”17、先秦诸⼦中,《庄⼦》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成风”的出⾃先秦《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题附答案一、名词解释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们的妄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我国的神话主要散见在《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
2、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
又称为“四诗”。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
“毛诗”晚出,却属古文诗学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3、毛传郑笺: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4、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是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5、风雅颂:诗经》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
6、尚书:《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7、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
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
8、春秋笔法:《春秋》,鲁国史书。
相传为孔子所修。
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9、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10、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载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言行活动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时期,由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许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以及爱护百姓的事例。
西汉的刘向对其加以过整理,共8卷215章,分为内篇6卷和外篇2卷。
清末的苏舆、张纯一分别著有《晏子春秋校注》,现代吴则虞著有《晏子春秋集释》。
11、九章:《楚辞》篇名。
包括9篇作品。
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为屈原。
12、九歌::《楚辞》篇名。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
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
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13、西汉鸿文:巨著;大作。
汉·王充《论衡·佚文》:“鸿文在国,圣世之验也。
”明·陈子龙《行路难》诗:“鸿文虽留千载后,大抵是非都茫茫。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鼂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14、史记五体:史记五体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篇。
其中,本纪是以朝代先后为序记载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各朝代或皇帝的历史,世家是世代相传的诸侯王的历史,书是专门的分类史,表是以表格形式记载的以年月为纲以事件为纬的历史重大事件,列传是除本纪和世家以外的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五种体例互相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15、世家:①世代做官的人家:出身世家,那小生原也是世家子。
②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
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主要叙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如《吴太伯世家》等。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儒家宗师孔子,虽不是诸侯王,也列入世家。
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中有《十国世家》。
16、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
属于史志书目。
《汉书》十志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
其中删兵书十家,增《七略》,完成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于西汉所撰写的著作。
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17、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
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18、散体赋:指汉代盛行的赋体作品,以主客问答的方式“铺陈摛(chi)文,体物写志”,虽散韵结合,但散文的意味较重,所以称为散体赋。
一般篇幅较长,规模宏大,所以又称散体大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干,所以散体大赋可以直接称之为汉赋,一般来说,文学史上说的“汉赋”,都是指汉代散体大赋而言。
19、抒情小赋:抒情小赋主要以字句温婉为主,多以作者的亲身感受和真实所想,让人感觉情真意切或是感动。
抒情即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文章篇幅一般不会太长,但是精炼,耐读,引人入胜。
20、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2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二、作品思想内容分析1、七月:《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七月》是从事农业劳动的奴隶们自己的歌唱,叙述以时间为顺序。
整首诗是一幅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图,揭示了阶级的对立和矛盾,饱含着奴隶们的愤激情绪。
2、逍遥游:正确理解《逍遥游》篇旨是把握庄子其人其书的一个关键。
本文从《逍遥游》中的正言、正论出发,认为郭象所提取的“有待”与“无待”两个概念是该篇的思想核心;并通过历代学者关于鹏、晏鸟关系看法的述评,说明了庄子塑造这两个寓言形象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3离骚:《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长顑颔亦何伤。
”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届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4、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
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
《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三、作品艺术特点分析1、东山: 《诗经》中的叠字,又叫重言。
《诗经》中还有不少联绵词,表现为双生叠韵。
它们的好处是使诗歌在演唱或吟咏时,音节舒缓悠扬,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
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押韵。
也有不是一韵到底的,有的在一诗中换用两韵以上的。
还有不押韵的。
2、蒹葭:《蒹葭》诗中丰富的美感,主人公之间炽热的爱恋、执着的追求,追求时的惆怅、失望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读者自己感悟、分析的,其作品本身并未作清楚的交代。
3、七月: 在内容上,作者都面对着广阔的社会现实、以至重大的战争题材,不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圈子;他们的诗情大多与整个祖国、民族的命运相结合,较少停留于抒写个人情怀。
这些诗歌共同表现出向上的精神。
在形式上,由于他们犟调诗人必须参与斗争生活,从中感受诗意、创造形像,并主张内容与形式的一致,因此,他们反对固定的框式,而几乎无例外地采用自由诗的形式。
以艾青、田间为代表的这些诗人,以其新鲜的创作活力,与当时某些比较远离生活、斗争,较注重于词藻、格律等形式美的诗风形成明显的对比,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和同时代其他许多写自由体诗的诗人一起,把中国自由诗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
4、齐桓晋文之事章: 1.层层递进: 2.因势利导: 因应齐宣王想成为霸主的心理,将话题一转,使他注意王天下之道,然后阐述保民而王的道理,诱导他施行仁政. 3.善用例证: (a)事例(b)设例(c)语例4.类比推理5.修辞技巧(a) 排比(b) 对偶(c) 反问(d) 设问6.反复5、殽之战: 蹇叔:忠直耿介,见识深远。
在文中表现的十分充分。
秦穆公:跟蹇叔关系很密切,也只在文章的首尾出现,着墨不算很多。
晋国先轸的形象。
他是在晋文公得到国位之前,跟着流亡在外的一位忠心耿耿的贤士。
郑商人弦高的形象。
作者刻画的非常成功。
弦高既不是谋士,也不是武将,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但他有谋士之志,有武将之勇,更有一颗爱国之心。
6、湘夫人: 描写相恋者的思慕,想象中的共同生活的美景合未能相遇的惆怅心情,热烈的追求和期盼终归失败的主题反映了诗人的精神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