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2021年全国4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00468
![2021年全国4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00468](https://img.taocdn.com/s3/m/6337ef0f50e2524de5187efb.png)
全国4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取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诲漫话》作者是(B)1-9A.马卡连柯B.洛克C.杜威D.夸美纽斯2.学校德育产生于(D)3-39A.社会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封建社会D.奴隶社会3.批判继承国内古代德育老式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A)3-51A.建立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德育体系B.继承民本思想和刚健有为思想C.继承劳动人民德育思想D.建立资本主义当代德育体系4.在一定社会和教诲条件下,人品德发生、发展顺序,每一年龄阶段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相似、稳定,这阐明人品德发展具备(B)4-71A.顺序性B.稳定性C.阶段性D.均衡性5.关于“人品德”阐述,对的是(D)4-72A.人品德是主观自生B.人品德是先天神定C.人品德是由环境机械决定D.人品德是个体和环境互相作用成果6.童年期小朋友品德发展重要特性是(A)4-75A.协调性B.动荡性C.适应性D.两义性7.下列说法错误..是(B)5-86A.德育社会性质是由经济基本决定B.德育是由政治制度决定C.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有制约作用D.科学技术对德育有制约作用8.德育目的客观性是指(C)6-98A.德育目的存在形式是客观B.德育目的体现形式是客观C.德育目的内容和产生是客观D.德育目的不反映人主观愿望9.不同社会德育目的是不同,这阐明德育目的具备(C)6-98A.历史继承性B.阶级性C.社会历史性D.民族性10.关于“德育内容”论述,错误..是(A)6-105A.不同社会、不同民族德育内容没有差别B.阶级社会德育内容具备阶级性C.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可以有某些共同道德规范D.德育内容具备历史性,不同社会德育内容不同11.下列说法错误..是(B)7-117A.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诲活动过程B.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两者没有区别C.德育过程是将一定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品德过程D.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人德性发展过程12.关于“德育办法”表述,对的是(D)9-165A.德育办法是教诲者施教传道方式总和B.德育办法是受教诲者受教修德方式总和C.德育办法选取和运用无规律可言D.德育办法选取和运用需依详细时间、地点、条件而定13.评议说理法方式重要有(A)9-154A.解说法、谈话法、讨论法B.解说法、谈话法、调查法C.解说法、谈话法、示范法D.解说法、阅读指引法、陶冶法14.德育形式重要是指(A)10-167A.德育实行途径B.德育实行办法C.德育实行手段D.德育实行目的15.要做好班集体工作,一方面必要(A)11-189A.全面理解和研究学生B.选取培养班干部C.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教诲活动D.做好后进生教诲转化工作16.关于“品德修养”和“德育”关系论述,对的是(D)12-204A.品德修养是一种自我活动,与德育目的无关B.品德修养是一种自我活动,与德育内容无关C.品德修养与德育过程具备不同步性D.品德修养存在于德育过程中17.品德测评过程中必要注意防止测评者个人情感因素对测评成果影响,这阐明品德测评必要坚持(B)13-227A.方向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18.品德测评不但是对德育成果诊断,同步也为德育活动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客观根据,这阐明品德测评具备(C)13-225A.诊断作用B.强化作用C.调控作用D.监督作用19.家庭德育内容是全面,但重点是(D)14-239A.思想教诲和政治教诲B.政治教诲和法纪教诲C.政治教诲和道德教诲D.道德教诲和法纪教诲20.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必要反对“一言堂”和“家长制”作风,这阐明学校德育管理必要坚持(D)16-280A.方向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规范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内涵。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2dfff07fd5360cbb1adb0b.png)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C.个体从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变化的过程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德育方法是()A.示范法B.讨论法C.陶冶法D.讲解法3.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品德修养过程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统一的,德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B.品德修养主要用外烁的方法,德育主要通过内省的方法C.德育的对象和品德修养的对象是一致的D.品德修养和德育活动过程的主要矛盾是相同的4.把学生品德分为若干因素和项目,每个因素或项目分为若干等级并用评语来表示,这种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方法是()A.评语定量法B.加权定量法C.测试评分法D.评语定性法5.下列关于德育工作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B.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和政教处的管理者C.德育工作者指履行德育职责的专业人员D.德育工作者指班主任、德育课教师6.“德育与社会发展不总是同步的”这一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1A.德育与社会发展间没有必然联系B.德育具有相对独立性C.德育可能超前于社会发展D.德育可能滞后于社会发展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反映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8.《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克鲁普斯卡娅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9.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0.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C.教育者与德育任务的矛盾D.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的矛盾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抓好日常班级管理B.树立良好班风C.了解家长对学校的需要D.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12.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的关系是()A.德育原则依据德育规律制定B.德育原则决定德育规律C.德育原则指导德育规律D.德育原则就是德育规律13.不属于...学校德育管理原则的是()A.方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专制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14.当受教育者通过受教修德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2A.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B.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C.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D.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成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5.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是()A.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B.惩罚服从水平、好孩子水平、普遍伦理水平C.惩罚服从水平、快乐水平、普遍伦理水平D.相对的快乐主义水平、惩罚服从水平、好孩子水平16.“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A.德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强制灌输的活动B.德育是一种无需教育者参与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活动C.德育是把个体的品德转化为社会规范的活动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统一的活动17.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指()A.德育只能通过课堂教学进行B.教学具有教育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C.学校德育和课堂教学是同一过程D.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是班会,班会也属于教学活动18.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教师做法欠妥..的是()A.积极寻找其闪光点,漠视其不足B.积极联系家长,与家长共同帮助后进生C.热爱关心后进生,以爱感化他们D.要从后进生学习成绩入手,提高教学质量19.学校德育区别于社会德育的显著特点是()A.通过活动进行德育B.通过生产劳动进行德育C.通过共青团、少先队进行德育D.通过教学进行德育20.儿童品德发展呈现动荡性特征的时期是()3A.幼儿期(3岁—7岁) B.童年期(6、7岁—11、12岁)C.少年期(11、12岁—14、15岁) D.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规律的涵义及特点。
专升本00468德育原理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专升本00468德育原理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6a25422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b.png)
专升本00468德育原理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A、培养劳动者B、培养接班人C、立德树人D、培养建设者2、在实践中,德育主要采取的是大德育概念,但其核心内涵是指(B)A、培育受教育者思想品质的实践活动B、培育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C、培育受教育者政治品质的实践活动D、培育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3、德育目的问题指的是(B)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4、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是(C)A、古猿向人类进化的需要B、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C、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心理状况5、古代学校德育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依次是(A)A、培养勇者、培养智者、培养从者B、培养智者、培养勇者、培养从者C、培养从者、培养勇者、培养智者D、培养勇者、培养从者、培养智者6、德育目的为德育提供总的指导思想或宗旨,规定德育的方向,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德育活动的(B)A、规范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7、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即(B)A、《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B、《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C、《中小学德育大纲》D、《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8、学校德育有中教师的育人角色包括教师在德育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B)A、身份期待B、角色期待C、功能期待D、价值期待9、“三水平六阶段”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D)A、马斯洛B、弗洛伊德C、皮亚杰D、科尔伯格10、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组织形式是(A)A、德育学科课程B、德育活动课程C、德育隐性课程D、德育直接课程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在于(D)A、学校的德育影响和社会一般影响之间的矛盾B、学校的德育影响和家庭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D、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与德育目标所要求的理想状态之间的矛盾12、对学生正确的认识与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的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是(B)A、引导B、奖励C、惩罚D、示范13、德育活动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C)A、自主性B、主动性C、创造性D、生成性14、通过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
最新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b23b73ee06eff9aef807bd.png)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末选均无分。
1.关于德育原理和德育实践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德育实践经验产生德育原理B.德育原理属于感性认识C.德育实践经验属于理性认识D.德育原理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是对德育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2.《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杜德海姆D.杜威3.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柯尔伯格B.班杜拉C.凯兴斯泰纳D.洛克4.现代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5.童年期(6、7岁一11、12岁)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适应性B.两义性C.协调性D.动荡性6.关于德育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对德育的影响主要通过科学家开展德育实现的B.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人们传统的思想、信仰和道德C.德育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D.科学技术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7.关于德育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1A.德育目标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B.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目的C.德育目标是德育内容的具体化D.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德育目标没有关系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德育目的与德育内容的矛盾B.德育目标与德育方法的矛盾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德育原则是( )A.德育目标的具体化B.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总和C.德育科学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D.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0.“语言说理法”主要包括( )A.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讨论法B.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阅读指导法C.讲解法、示范法、陶冶法、讨论法D.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11.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会、团队会B.生产劳动C.各科教学D.课外活动12.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包括( )A.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B.自觉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C.他律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D.他律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13.属于家庭德育特点的是( )A.指令性B.封闭性C.被动选择性D.寓教于养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 )A.创造性特点B.长期性特点2C.主体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15.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发展阶段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主要体现了德育的( )A.相对性B.一致性C.继承性D.滞后性16.德育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发展,集中体现的是德育的( )A.继承性B.相对独立性C.平衡性D.一致性17.“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体现了学校德育管理的( )A.方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18.反映品德测评标准程度之间的关系,是品德测评的单位标准,是指( )A.权系数B.标号C.标度D.效度19.对品德问题学生给予更多关爱,体现的班集体德育工作的要求是( )A.全面负责、全面安排B.面向全班、照顾个别C.善始善终、循序渐进D.协调一致、互相配合20.关于班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班集体是一种重要的德育力量和手段B.班集体是自发形成的C.班集体的灵魂是班主任D.班集体教育中不提倡学生个人之间进行品德比较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德育原理考试试题和答案
![德育原理考试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2ad4b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3.png)
德育原理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来塑造学生心灵的教育活动。
A. 教育目标B. 教育内容C. 教育方法D. 教育环境答案:B2.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
A.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B.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 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D.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答案:A3. 德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
A. 权威与服从B. 指导与被指导C. 教育与被教育D. 合作与互动答案:D4. 德育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
A. 社会需要B. 学生需要C. 教师需要D. 家长需要答案:A5. 德育内容的构成要素包括()。
A. 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B. 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C. 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意志D. 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答案:A6. 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主要强调的是()。
A. 道德知识的传授B. 道德情感的培养C. 道德行为的模仿D. 道德意志的锻炼答案:C7. 德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优秀学生B. 检查教学效果C. 促进学生发展D. 提高教师水平答案:C8. 德育过程中,学生是()。
A. 知识的接受者B. 道德的实践者C. 教育的旁观者D. 道德的旁观者答案:B9. 德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B.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C.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答案:B10. 德育的实施途径不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个人修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德育的功能包括()。
A. 社会功能B. 个体功能C. 经济功能D. 政治功能答案:A, B, D12. 德育过程中的矛盾包括()。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 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答案:A, C13. 德育方法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2022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真题试卷
![2022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真题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0979d3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e.png)
2022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学校教育的灵魂是A.德育B.智育C体育老双D.美育2.“产婆术"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提出这一教育方法的思想家、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奥古斯丁3.德育是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这一观点是A.德育转化说B.德育内化说C.德育内外化说D.德育建构说4.从德育本质的角度看,认为在德育中受教者所需掌握的是社会普遍价值下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情操,指的是A.德育是规范化教育B.德育是社会化教育C.德育是个体性教育D.德育是综合性教育5.人类德育起源的物质基础是A.人类已经从古猿进化为人类B.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C.人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劳动关系和交往关系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6.一个有效和合理的德育目的在具备理想性的同时需要具有现实性,需要基于一定的现实基础。
这指的是德育目的的A.抽象性B.预期性C.可能性D.共同性7.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就是A.德育目的B.德育对象C.德育目标D.德育内容8.教师不仅是知识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因而教师是A.道德学习者B.道德知识的传递者C.道德示范者D.德育活动的组织者9.学生的品德行为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基于学生本能的需要,品德行为并非是目的,而是满足其本能需要的手段,这是A.他律品德B.自律品德C.无律品德D.自由品德10.德育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德育活动B.德育课程C.德育资源D.德育实践11.与一般社会影响相比,德育过程的组织具有鲜明的A:计划性B.传递性C.正面性D.可变性12.学校德育长期受人诟病的核心问题是A.灌输方法B.知行脱节C.理论说教D.内容庞杂13.教师借助各种文字和音像材料,借助黑板、多媒体、语言等媒介手段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法纪,道德,思想、政治知识及表达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感为主的教育方法是A.情感陶冶法B.榜样示范法C.讲授法D.奖励与惩罚14.下列仪式组成部分中,仪式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A.仪式名称B.仪式目的C.仪式组织者D.仪式参与者15.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一书里最早提出应当根据课程目标编制“合理的”课程计划的人是A.泰勒B.斯塔弗尔比姆C.斯塔克D.布鲁姆16.学生品德评价的调节功能是指A.品德评价将引导学生的品德朝着德育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发展B.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C.品德评价能够调节学生的言论和行为,为做好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服务D.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17.客观社会环境成为主观德育影响的过程,就是将A.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课程的过程B.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目标的过程C.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资源的过程D.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载体的过程18.作为德育资源本身和德育资源开发利用主体这双重身份的是A.学生B.教师C.家长D.教材19.一般而言,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可以分为学校整体环境,班级和A.学校文化B学习小组C.制度规范D.同辈群体20.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思维的基本品质是A.道德认识能力B.道德选择能力C.道德评价能力D.道德推理能力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德育自学考试真题试卷
![德育自学考试真题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86c6a8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5.png)
德育自学考试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什么?A. 知识传授B. 技能培养C. 价值观塑造D. 行为规范2. 以下哪个不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A. 尊重个体B. 强调实践C. 强制灌输D. 以身作则3. 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是重要的?A. 批判性思维B. 团队合作C. 道德判断D. 所有选项4. 德育教育的目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B.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C. 增强个人竞争力D.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 在德育教育中,以下哪个方法被认为是不恰当的?A. 情境模拟B. 角色扮演C. 道德讨论D. 单向灌输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7. 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8. 德育教育的实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9. 德育教育中的“三爱”指的是爱祖国、爱人民和_________。
10. 德育教育中,教师的_________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德育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12. 阐述德育教育与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4. 论述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5. 阅读以下案例:某班级学生在一次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但同时也出现了个别学生自私自利的行为。
请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改进德育教育的策略。
六、作文题(共10分)16. 以“我眼中的德育教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注】本试卷为模拟试题,旨在帮助考生了解德育自学考试的题型和内容,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8126d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0a.png)
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 知识技能B. 创新能力C. 道德品质D. 审美情趣答案:C2. 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校园文化答案:A3.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塑造人格D. 形成习惯答案:C4. 德育的基本原则是()。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以德服人D. 以理服人答案:C5. 德育的实施方法包括()。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以上都是答案:D6. 德育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
A. 知识的传播者B. 道德的示范者C. 情感的引导者D. 以上都是答案:D7. 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社会主义教育D. 以上都是答案:D8. 德育教育的实施原则包括()。
A. 针对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连贯性原则D. 以上都是答案:D9. 德育教育中,学生的角色是()。
A. 知识的接受者B. 道德的实践者C. 情感的体验者D. 以上都是答案:D10. 德育教育的实施环境包括()。
A. 学校环境B. 家庭环境C. 社会环境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法包括()。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角色扮演法答案:ABCD2. 德育教育的实施原则包括()。
A. 针对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连贯性原则D. 灵活性原则答案:ABCD3. 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社会主义教育D. 法治教育答案:ABCD4. 德育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包括()。
A. 知识的传播者B. 道德的示范者C. 情感的引导者D. 行为的规范者答案:ABCD5. 德育教育的实施环境包括()。
A. 学校环境B. 家庭环境C. 社会环境D. 网络环境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月全国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69ef6c102de2bd960588d8.png)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苏霍姆林斯基B.蒙台梭利C.赞可夫D.裴斯泰洛齐2.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3.关于家庭德育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家庭德育要求家长能言传身教,做好表率B.家庭德育是计划性、系统性很强的德育C.家庭德育要求寓教于养,养教结合D.家庭德育要求寓理于情,情理结合4.关于德育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育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是从个性中抽象概括出来的B.德育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而不必与个性相联系C.德育个性寓于共性之中,是共性的具体化D.德育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就是指个体德育与集体德育相统一5.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A.情感品质B.意志品质C.思想品质D.宗教品质6.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情境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7.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 )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C.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8.德育对社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通过直接影响生产资料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B.通过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C.通过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D.通过对生产中人的影响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9.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1A.确定德育目标B.制订德育计划C.组织开展德育活动D.检查和总结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是( )A.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B.对德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C.协调学校和家庭的关系D.协调学校和社会的关系11.德育工作者的仪表风度、工作作风、思想情操、人格品行都是德育工作者劳动的重要手段,这突出体现德育工作者劳动的( )A.长期性特点B.主体性特点C.广延性特点D.连续性特点12.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A.养教结合B.广泛性C.隐形性D.有组织性13.与常模参考性检测相联系的品德评定是( )A.绝对评定B.相对评定C.个体内差评定D.全面评定14.品德测评的核心部分是( )A.标号B.说明达到品德测评指标的程度C.标度D.权系数15.自我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有( )A.自觉性、涵育性、实践性、外铄性B.他律性、涵育性、实践性、外铄性C.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D.他律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16.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促进社会的发展B.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C.改善物质生活条件D.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17.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A.讨论法B.谈话法C.陶冶法D.讲解法18.学校实施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课外活动B.各科教学C.团队活动D.校会晨会1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中突出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B.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20.关于德育目标与德育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德育目标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2B.德育目标可以为德育活动指明方向C.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的全过程D.德育目标影响德育内容的选择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21.如何理解现代德育是一种发展性德育?22.人的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a52cdf804d2b160a4ec00b.png)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 )A.情感品质B.意志品质C.道德品质D.行为品质2.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A.自觉纪律教育B.道德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和法制教育3.德育方法是(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4.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5.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 )A.少年期B.童年期C.幼儿期D.青年初期6.不属于...学校主要德育管理人员的是( )A.大队辅导员B.班主任C.年级组长D.任课教师7.不符合...中小学德育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要求的是( )A.从学校及其德育管理的整体出发B.必须实行二级制结构系统形式C.坚持效率原则D.从实际出发8.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示范法B.讨论法C.陶冶法D.讲解法9.客观存在的德育规律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正确反映被称为( )A.德育原理B.德育实践经验C.德育目标D.德育方针10.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始德育具有阶级性B.原始德育具有融合性C.原始德育的内容简单D.原始德育的手段简单11.人们区分不同的测评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数值叫( )A.标度B.权集合C.标号D.权系数12.主要功能是训练学生品德行为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修养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示范陶冶法13.社会意识中制约影响德育根本观点和方法的是( )A.哲学B.政治思想C.文学艺术D.法律14.关于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德育方针政策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德育原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B.德育方针政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而德育原理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C.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D.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15.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柯尔伯格16.不属于...社会德育主要特点的是( )A.广泛性B.复杂性C.自主选择性D.显形性17.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18.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19.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知与情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0.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关键是( )A.分析B.指导C.运用D.系统化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0bdc1ebe23482fb5da4c12.png)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一般规律B.描述德育一般经验C.分析德育与生产力的关系D.探讨德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班杜拉D.杜威3.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A.爱国主义教育B.劳动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和法制教育4.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B.采取罚款解决班级卫生问题C.小学生应多运用榜样进行教育,中学生教育可更多注重说理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把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5.关于品德发展基本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对个体的品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B.品德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年龄越大,品德也越完善C.社会精神文化与品德的形成、发展无关D.社会生活条件影响品德发展的现实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6.关于班主任对班集体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班主任就是班级“家长”,在班级中具有绝对权威B.班主任的强制是班级纪律的根本保证C.班主任以其人格魅力来影响班风的形成D.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7.关于德育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德育原则的制定B.商品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德育目标的确定C.社会生产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民主和法纪观念使现代德育方法更具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特性D.德育是推动现代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8.少年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A.从他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德育起源于()A.家庭和谐的需要B.阶级斗争的需要C.社会生活的需要D.民族发展的需要10.品德“三维结构说”的主要思想是()A.品德包括思想政治、法纪和道德等方面B.品德包括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和品德行为等要素C.品德包括品德认识能力、品德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能力等方面D.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11.个体品德发展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A.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B.法纪品质→道德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C.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世界观D.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世界观12.不属于...自我品德修养过程特点的是()A.自觉性B.内省性C.涵育性D.封闭性13.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A.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意义B.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C.激发爱国主义的意志D.做一个爱国的人14.操行评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A.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长善救失、不断上进的方法B.对学生品德作出比较评价,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方法C.对学生不良品德作出否定评价,以使其克服和改正的方法D.对学生优良品德作出肯定评价,以使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方法15.关于班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所有学生都必须服从班主任的领导B.班集体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一个班的学生群体C.任课教师与班风形成没有关系D.班集体对学生品德形成没有直接影响16.在家庭德育中,违背..德育原理要求的是()A.建立感情融洽、生活和谐的家庭人际氛围B.对孩子严格要求,必要时辅以体罚C.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发展D.加强修养,以身作则17.关于数学教师德育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好数学,不应将德育内容纳入数学课堂教学中B.数学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品德形成没有关系C.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数学教学特点,进行适当的品德教育D.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决定是否进行课堂德育1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社会发展与德育之间的矛盾C.德育和智育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9.关于品德测评的描述,正确的是()A.品德测评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教育作用B.品德测评是要推测品德内部的观念动机,因此是不可能的C.品德测评可以定性,但不能定量D.品德测评是对品德发展状况的评定,因此没有必要对其设定方向20.相对评定又称为()A.到达度评定B.比较评定C.个体内差评定D.群体内差评定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课外活动的涵义与特点。
全国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全国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da91fc650e52ea54189879.png)
全国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标题问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前苏联的教育家( )A.苏霍姆林斯基B.马卡连柯C.凯洛夫D.克鲁普斯卡娅2.关于“德育规律”与“德育方针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育规律和德育方针政策都是人的主不雅意志的表现B.德育规律和德育方针政策都是一种客不雅存在C.德育规律是人们主不雅制定的,德育方针政策则是一种客不雅存在D.德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不雅制定的,德育规律则是一种客不雅存在3.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班杜拉B.柯尔伯格C.杜威D.加里宁4.德育的“德”既包罗所谓“大德”,也包罗所谓“小德”,其中“小德”是指( )A.政治品质B.思想品质C.道德品质D.法纪品质5.品德的“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 )A.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B.品德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C.品德认识能力、品德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能力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D.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6.相对家庭德育、社会德育而言,学校德育更具有( )A.随机性B.目的性C.隐形性D.广泛性7.与现代德育精神相违背的德育特征是( )A.发展性B.主体性C.封闭性D.创造性8.人的品德发展离不开环境和教育,但决定人的品德发展的是( )A.实践活动B.生理因素C.遗传因素D.社会因素9.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家庭环境B.学校德育C.生产方式D.社会文化10.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四大项内容是( )A.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抱负教育B.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C.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民主教育D.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11.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标的目的,提供蓝图和依据,指导、调节、控制德育过程的是( )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德育方法D.德育途径12.品德评价法的主要方式包罗( )A.讲解法、讨论法、评比法和操行评定B.奖励法、惩罚法、评比法和操行评定C.说理法、奖励法、评比法和惩罚法D.奖励法、惩罚法、陶冶法和评比法13.德育活动熬炼的方式很多,对学生来说最主要最经常的熬炼活动是( )A.社会活动B.学习活动C.生产劳动D.课外文体科技活动14.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各科教学B.团队活动C.家校共育D.班主任工作15.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的含义是指( )A.主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B.主要做好优秀生的扬长避短工作C.主要做好中等生的提高补差工作D.按照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做好个别教育工作16.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德育是个人进行品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B.品德修养与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具有一致性C.品德修养与德育的过程具有同步性D.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对象范围具有一致性17.为区分不同的测评指标,可以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地位赋予不同的数值,这种数值叫做( )A.权系数B.标号C.标度D.达成度18.以常模为标准,对个体的品德状态进行的评定,叫做( )A.绝对评定B.到达度评定C.相对评定D.个体内差评定19.相对于学校德育而言,社会德育更具( )A.计划性和复杂性B.目的性和广泛性C.组织性和自主选择性D.复杂性和自主选择性20.学校德育及其办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确定德育目标B.制订德育计划C.组织开展德育活动D.检查和总结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的特点。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https://img.taocdn.com/s3/m/1f2cab8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c.png)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的()教育。
A. 思想B. 道德C. 法律D. 政治答案:B2.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
A.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B.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C.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D.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答案:C3. 德育的实施途径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所有选项答案:D4.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A. 知识水平B. 道德品质C. 审美能力D. 身体素质答案:B5. 德育的基本原则是()。
A. 以人为本B. 以德为先C. 以智为重D. 以体为本答案:B6. 德育的实施方法包括()。
A. 讲授B. 讨论C. 活动D. 所有选项答案:D7. 德育的实施主体包括()。
A. 教师B. 家长C. 学生D. 所有选项答案:D8. 德育的实施环境包括()。
A. 学校B. 家庭C. 社会D. 所有选项答案:D9. 德育的评价方式包括()。
A. 考试B. 观察C. 访谈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德育的实施过程包括()。
A. 教育B. 引导C. 激励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德育的功能包括()。
A. 塑造人格B. 培养习惯C. 传授知识D. 激发兴趣答案:A、B2.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社会主义教育D. 个人主义教育答案:A、B、C3. 德育的实施策略包括()。
A. 正面引导B. 反面警示C. 榜样示范D. 情境模拟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正确2. 德育的实施只需要教师参与。
()答案:错误3.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答案:正确4. 德育的评价方式仅限于考试。
()答案:错误5. 德育的实施过程是单向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德育的重要性。
4月全国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65dbf2ccbff121dc36839c.png)
15.关于“人的品德”的论述,正确的是(A •人的品德是主观自生的B •人的品德是先天神定的C .人的品德是由环境机械决定的D •人的品德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6.童年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 •德育的社会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全国 2018 年 4 月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468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 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漫话》的作者是( A .马卡连柯 B .洛克C .杜威D .夸美纽斯 2.学校德育产生于( A •社会主义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 C .封建社会 D .奴隶社会 3.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传统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是为了(A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德育体系B •继承民本思想和刚健有为思想C .继承劳动人民的德育思想D .建立资本主义的现代德育体系4.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品德发生 、发展的顺序,每一年龄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相 同的、稳定的,这说明人的品德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 稳定性C .阶段性D . 均衡性 A .协调性B . 动荡性C .适应性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两义性B .德育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C.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有制约作用D .科学技术对德育有制约作用8.德育目标的客观性是指(A .德育目标的存在形式是客观的B .德育目标的表现形式是客观的C.德育目标的内容和产生是客观的 D •德育目标不反映人的主观愿望9.不同社会的德育目标是不同的,这说明德育目标具有(A •历史继承性B .阶级性C.社会历史性 D .民族性10.关于“德育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的德育内容没有差异B .阶级社会的德育内容具有阶级性C.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可以有一些共同的道德规范D .德育内容具有历史性,不同社会的德育内容不同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B •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二者没有区别C •德育过程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品德的过程D •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人的德性发展过程12.关于“德育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方式的总和B.德育方法是受教育者受教修德方式的总和C.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无规律可言D •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需依具体时间、地点、条件而定13.评议说理法的方式主要有(A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B .讲解法、谈话法、调查法C.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 D .讲解法、阅读指导法、陶冶法14.德育形式主要是指(A .德育实施途径B .德育实施方法C.德育实施手段 D •德育实施目标15.要做好班集体工作,首先必须(A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 .选择培养班干部2C.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D •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3420.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 必须反对“一言堂”和“家长制” 作风,这说明学校德育管理必须坚持 ( B .科学性原则 D .民主性原则21. 德育的内涵。
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bb585c10a6f524ccbf8590.png)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规律B.总结德育方法C.探讨德育现象D.研究德育功能2.提出儿童道德行为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的教育家是()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3.关于品德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品德结构是由单维度、单水平、单序列的因素构成B.品德结构一旦形成就不再变化C.品德结构是由品德内容、形式、能力等维度形成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统一整体D.品德结构是由品德的形式所决定的4.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A.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B.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宗教教育C.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D.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5.关于现代德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现代德育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德育B.现代德育是促进人精神解放的德育C.现代德育是没有阶级性的德育D.现代德育是提倡个性自由的发展性德育6.学校德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少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情境性B.协调性1C.动荡性D.成熟性8.品德属于()A.集体现象B.个体现象C.社会现象D.民族现象9.衡量个体品德形成发展水平最客观的标志是()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10.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教育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巴班斯基C.赞可夫D.马卡连柯11.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通常称作为()A.德育形式B.德育原则C.德育内容D.德育途径12.德育方法是()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3.直观性特点比较突出的德育方法是()A.语言说理法B.形象感染法C.品德评价法D.品德修养法14.不属于...社会德育主要特点的是()A.广泛性B.复杂性C.自主选择性D.显形性15.道德品质发展的一般顺序是()A.从情境性道德到协调性道德到论理性道德B.从情境性道德到论理性道德到协调性道德C.从协调性道德到情境性道德到论理性道德D.从论理性道德到协调性道德到情境性道德16.对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符合德育原理做法的是()A.在成人的陪同下,可以向未成年人开放B.对网站内容筛选后,可以向未成年人开放C.应学校要求,可以向未成年人开放2D.任何情况下不得向未成年人开放17.关于品德修养自觉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品德修养自觉性与个体品德认识水平和自我尊严感没有关系B.一般说来,个体思想道德水平与觉悟程序愈高,其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就愈强C.品德修养自觉性不能调节支配感情活动D.品德修养自觉性可以影响人的感情,但不能支配人的行为18.品德测评应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切忌主观臆断和搀杂个人私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
卷
2019年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46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D.杜威的《教育上的道德原理》
2.在我国,最早使用“德育”这一专门术语的是
A.《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B.王国维的论文《论德育之宗旨》
C.唐钺编著的《德育大辞书》
D.王克仁等编写的《中国教育辞书》
3.德育效果问题指的是
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
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
4在德育的诸种社会性功能中,首要的是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生态功能
5.学校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初期
6.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是学校德育的
A.民主化
B.世俗化
C.平民化
D.科学化
7.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
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
A.规范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8.立足于普通大众的道德需要,致力于发展所有人所必需的品德,旨在尊重和发展所有人的价值、尊严与个性,这一德育目的属于
A.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
B.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C.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
D.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
9.社会学习理论是一个受行为主义影响但又有所发展的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10.提升直接德育课程实效的关键点是
A.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B.丰富学生道德情感世界
C.增强学生道德意志品质
D.突破学生内在情感障碍
11.德育方法选择的最根本依据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过程
D.德育对象
12.下列仪式设计的内容中,仪式的主体部分是
A.仪式名称
B.仪式目的
C.仪式参与者
D.仪式活动
13.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
这指的是学生品德评价的
A.导向功能
B.诊断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功能
14.依据资源在德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
A.素材性德育资源和条件性德育资源
B.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
C.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
D.自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
15.学校德育资源的核心层面是
A.校园物质文化资源
B.校园精神文化资源
C.校园活动文化资源
D.学校德育人力资源
16.家庭德育资源中的核心是
A.家庭成员关系
B.家庭文化层次
C家庭价值观
D.家庭生活方式
17.被称为除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之外的“第四种教育力量”的是
A.社区环境
B.自然环境
C.传统文化
D.大众传媒
18.被称为“现代道德教育复兴运动中最著名的人物”是
A.路易斯�拉思斯
B.劳伦斯�科尔伯格
C.彼德�麦克菲尔
D.内尔:诺丁斯
19.科尔伯格认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存在着普遍的道德发展
的三个水平和
A.四个阶段
B.五个阶段
C.六个阶段
D.八个阶段
20.彼德�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职责应该是
A.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需要
B.满足学生道德推理能力发展的需要
C.满足学生丰富道德情感的需要
D.满足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简述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
22.简述教师在学校德育中的育人角色及其主要种类。
23.简述德育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24.简述德育活动的功能与实施原则。
25.什么是学生品德评价?在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任务,谈对新时代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新课题的认识。
27.结合实践,论述如何合理运用榜样示范法对学生进行德育。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案例材料
这是一项面向小城镇学校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材料:调查者向教师问及“您认为您所在学校的周边环境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是怎样的”时,有33.3%的教师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是有利”的、有25.5%的教师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是“不利”的、有8.7%的教师“说不清”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的影响。
在向家长问及“您认为孩子所在学校的周边环境对他(她)的影响是怎样的”时,有24.6%的家长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是“有利”的有21.4%的家长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是“不利”的有54.0%的家长“说不清”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的影响。
可见,小城镇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调查者在向学生问及“学校附近有网吧、录像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吗”时,有27.5%的学生表示“有”,有20.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只有51.7%的学生明确表示“没有”。
在向教师问及“学校附近有网吧、录像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吗”时,有45.9%的教师表示学校附近“有”娱乐场所,有48.0%的教师表示学校附近“没有”娱乐场所,6.0%的教师表示“不知道”学校附近有没有娱乐场所。
这说明有近一半的学校附近存在娱乐场所。
问题:请结合上述材料所示现象,运用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有
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如何优化学校外部的德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