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一轮语文 专题提升练13古代诗歌鉴赏(二)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13 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13 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https://img.taocdn.com/s3/m/5a8eabca5f0e7cd185253678.png)
专题提升练13 古代诗歌鉴赏(二)(时间:70分钟分值:72分)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征战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
爱情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吟咏画作诗是一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
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题组1 山水田园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湖亭望水白居易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注]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注】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诗人游湖的情境,下了很久的雨,湖水涨了起来,刚刚放晴,北客南来。
B.颈联写湖水淹没原先湖岸,人家稀少;沙滩平整,聚集许多船舫,呈现水乡特色。
C.尾联借景抒情,诗人借傍晚独自游览南湖时所见之景,抒发了惬意悠闲的感受。
D.全诗抓住“新晴”“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傍晚的景色,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
C[“借景抒情”错,尾联并没有写景,借景抒情说法欠妥;“其奈独游何”抒发的是诗人空寂落寞的感受。
](2)诗的颔联在表达上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答案]①本诗颔联描绘了傍晚时分南湖上的景色。
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静,浩阔而晶莹。
②颔联用颜色映衬,前句写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写湖上的绿波,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形象逼真,“红”与“绿”相对,色彩明丽,极有画面感,细致恰切。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二节 鉴赏诗歌语言冲关能力提升试题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二节 鉴赏诗歌语言冲关能力提升试题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965423b307e87100f6961b.png)
冲关能力提升试题新人教版一、专题过关(一)炼字类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苏轼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诗人写白鹭,不用“飞”、“翔”之类的动词,却选用一“横”字,可谓匠心独运。
试选一个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横”字,能带出一股雄健之气,如同一团浓墨重重地泼在画面上,其气势、力度是“飞”或“翔”不可比的。
(2)用“横”字,描绘出诗人久久凭栏远眺的神情,诗人“贪看”一行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视线追随白鹭移动,有“横”的感觉;若用“飞”或“翔”,则看不出诗人久眺的身影,点染不出诗人的主观情感。
(3)用“横”字,化动为静,暗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是诗人心境之静的外现。
(答出任意一条即可)(二)炼句类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答元明[注]黔南赠别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元明:黄庭坚的兄长黄大监。
请赏析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本题以诗中的重要语句为着眼点,且题干没有对“赏析点”作具体的限定,因此,考生可以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词句锤炼等比较突出的角度入手赏析。
考生分析后可知,因“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中有“雪”、“风”、“鸿雁”等景物,故宜从景物与情感、景物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情景交融。
“急雪脊令相并影,”表面写大雪中脊令鸟相互依傍,实则比喻兄弟患难与共。
“脊令相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三十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三十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76956267ec102de2bd8987.png)
古代诗歌鉴赏(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①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注】①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
政事之余,他喜欢到寺里听听高僧讲经。
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
②桡(ráo):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写诗人归路所见。
一个“重”字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卢橘沉重而低垂。
卢橘硕果累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B.第四句写棕榈树高叶大,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树叶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
一个“风”字透出诗人无限的快感。
C.“烟波淡荡摇空碧”,写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寒烟似有似无,碧波共长天一色。
“淡荡”二字写出清爽闲适之情。
D.尾联中前一句“到岸请君回首望”照应诗题中的“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后—句“蓬莱宫在海中央”表达了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
【解析】选D。
“表达了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错,应是表达了对孤山寺秀丽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是将孤山寺秀丽的风景比作蓬莱仙境。
2.本诗首联写景先后多次转换镜头,层次分明效果显著。
请简要赏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写景诗句的赏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先从诗句所写景物来分析,然后概括景物的特点,最后说明景物给诗人内心的感受。
根据理解本诗首联先是写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9.3古代诗歌鉴赏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9.3古代诗歌鉴赏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76d1134028915f814dc21b.png)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 2.9.3古代诗歌鉴赏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1.[xx·南昌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撚(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本题一是要找准描写手法,二是要说明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描写手法是:细节描写。
(答动作描写也可。
)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2.[xx·福建永定质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②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在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的题干设置了一个二选一的角度,其中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点。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f88e72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7.png)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汇编(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
(6分)清明二首①(其一)(唐)杜甫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②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气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闹,白覆愁杀白头翁。
[注]①这首诗是769年春作者在湖南所作。
②古时清明有蹴鞠、秋千等游戏。
③楚地多枫, 故钻火用青枫,与北方用榆柳不同。
19.“十年蹴鞠将雏远”中“将”意为,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一联中的“秦” “汉”借指。
20.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论及这首诗:“全乎’漂泊'之感。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抒写这种“漂泊”之感的。
19【答案】1. (1).带领(携带)(2).唐20. (1)铺叙。
首联为第二联做铺叙,“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左臂偏枯”,“双下泪”“左书空”如两个特写镜头,将首联漂泊病废内容具象化,表达诗人无依无靠, 飘泊不知所归,流浪难与人语的悲凉气氛。
(2)虚实结合。
第四联为眼前实景,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
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钻木取火,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
第五联为想象虚景,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诗人之心禁不住飞到故都。
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To两联一实一虚,一动一静,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欲归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3)融情于景。
“春去春来洞庭闹”春水滔滔归向浩渺无边的洞庭,隔断了诗人的归路,春水也如大雁一样,能够如期回归,诗人却不得不淹滞湖湘,返京无计。
(4)反衬。
“旅雁上云归紫塞”春来了,去冬南来的雁阵又纷纷穿云北去,赶赴北国的家园,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反衬出作者内心的的悲伤。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新高考题型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
![新高考题型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70010b81c758f5f71f6783.png)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备考各地联考最新试题专题汇编专项训练:古代诗歌鉴赏1.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秋暮书怀谢榛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
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注】樽罍:酒杯。
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颌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D.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予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16.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1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一)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水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换星移,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全诗清新、晓畅,托物寄意,借景言情。
B.颔联中“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
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
C.“槛外长江自流”一句与“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滕王高阁临江渚”,神完气足。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9.2古代诗歌鉴赏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9.2古代诗歌鉴赏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413a54ec3a87c24128c41b.png)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 2.9.2古代诗歌鉴赏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1.[xx·大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请赏析颔联中“生”“满”两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
首先明确这两个字描写的对象,“生”指阵阵凉意生发,“满”指清风鸣泉充满耳际。
然后再分析其营造的意境。
答案“生”即生发,阵阵凉意从松林、月光中生出,弥漫整个山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夜色的清冷。
“满”即充满,清风鸣泉交相呼应,萦绕耳际,以动衬静,精妙地写出了山中的幽静。
2.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诗鉴赏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 分诗体综合训练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诗鉴赏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 分诗体综合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9b4eddc4a7302768f993911.png)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古诗鉴赏考点综合提升练(二) 分诗体综合训练一、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校书七兄①李冶无事乌程②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③岸,莫忘几行书。
注①本诗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兄”的。
校书:“校书郎”(官名)的省称。
②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
③大雷:在今安徽望江。
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
(1)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1)借代、拟人。
出句,以“仙棹”代指“七兄”所乘之舟;对句,用一“伴”字,赋予寒星以人的情感。
(2)骨肉关切之情。
(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颈联营构了什么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尾联作结,情味悠长。
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1)孤灯、寒雨之凄凉,湿竹、浮烟之迷惘。
(2)搁置明朝离别之痛,珍惜眼前尽欢酒杯,衬托之下,使相逢难得、不忍别离之情表达得更加悠长深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专题提升练13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2 解析版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专题提升练13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2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37235e3186bceb18e8bb7e.png)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二)(时间:100分钟分值:108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李渤之类的“陋者”,主观臆断,这是得以有李渤的错误说法和后人以讹传讹的原因。
(3)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饮酒作诗,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
[答案](1)修我戈矛与子同仇(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3)酾酒临江一尊还酹江月2.(2019·韶关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2)屈原《离骚》中,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写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其景色。
[答案](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3.(2019·菏泽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极大,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师说》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古之圣人益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益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对比深刻,批评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e24f4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3.png)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四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四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e326d10740be1e640e9ab0.pn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古代诗歌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
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于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
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
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解析】选B。
题干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项,“是夸张愤怼之语”错,苏轼贬谪黄州,所领官衔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且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之罪人。
故诗人以逐客自命,乃是自我宽慰,略带牢骚,并非夸张愤怼之语。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6分)(9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干是“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7a979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e.png)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练习题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中读元九诗①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②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
②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写舟中夜读元九诗,读至灯残灯灭,眼痛暗坐,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
B.白诗前三句蓄势,尾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强烈效果。
C.元诗中景物描写渲染出了灰暗气氛,奠定了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
D.元诗第三句和白居易的“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有异曲同工之妙。
15.两诗的尾句,诗人借用“风雨”表达了哪些共有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①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②生活中的风雨带给人的悲凄寒凉;③人生风雨中对挚友前途深深的忧虑;④政治上的风雨带给人的悲痛愤懑。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手法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错,白诗字面上是“读君诗”,主题却是“忆斯人”,又由斯人遭际飘零,转见自己沦落的感慨。
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
基调凄苦。
诗人以“灯”字为彩线穿起一串明珠,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
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故选A。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
白诗尾句“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写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既有对自然界风雨带给人的悲苦寒凉,也有人生风雨中对挚友前途的忧虑,更有政治风雨带给人的悲痛愤懑,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9.1古代诗歌鉴赏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9.1古代诗歌鉴赏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2aa3e25a8102d277a22f18.png)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 2.9.1古代诗歌鉴赏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1.[xx·黄冈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风渡江四首(选一)王士祯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试分析诗中表现出的诗人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注意风景特点,二要注意诗人的态度。
江面惊险,诗人却能从容“卧”看,由此可知诗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悠闲从容、乐观洒脱的诗人形象。
前两句描写诗人所见到的两岸的壮丽风光和惊险江面,风景如画。
后两句写诗人冒着大风大浪渡江,于飞舟之中静观两岸美景,一个“卧”字,写尽诗人安闲自在、乐观从容之态。
2.[xx·江西九江七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
二鼓尽,二更结束。
②琼糜:比喻精美的食品。
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三个词语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模拟演练 古代诗词鉴赏(2)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模拟演练 古代诗词鉴赏(2)](https://img.taocdn.com/s3/m/47c8c0d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0.png)
古代诗词鉴赏1、(2011·温州五校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6分)【双调】蟾宫曲怀古查德卿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1.曲中的“一个农夫”指的是___________,“一个渔翁”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分)2.曲的末尾两句“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蜀道寒云,渭水秋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诸葛亮姜尚(姜子牙)2、“霸业成空”以下,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
吕尚、诸葛亮所建的“霸业”终归于空无、幻灭,一切都消失在永恒的时间之中。
表现了作者的感叹之情:事业有成,也不过白费心机。
2、(2011·华南师大综合测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7分)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
(3分)(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4分)答案:⑴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1分),“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1分)。
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1分)。
⑵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并不显得清冷、空寂。
因为“花”在“落”(1分),“鸦”在“飞”(1分),“人”在“归”(1分),三个动词化寂为动,富有生机。
(1分)3、(2011·豫南九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春寒[注]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efdb6d8581b6bd97f19eaec.png)
1.(xx安徽,8—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 答案(1)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2)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
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2.(xx天津,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8分)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答: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答: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答: 答案(8分)(1)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2)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3)《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3.(xx江西,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②翁:苏轼自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二)(时间:80分钟分值:72分)1.(2019·广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太白岭王安石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nɡsǒnɡ):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
B[此句写出了太白岭的风景云气的变幻与风景多姿多彩的美丽,表达出了作者喜爱与愉悦舒畅之情。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答案]①动静结合。
“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
“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
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
“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的喜悦。
2.(2019·安庆二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9分)小寒食舟中作①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此诗是杜甫(712—770)于770年春停留长沙时所作。
②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食节那天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他强打精神饮酒,吃着冷食,靠着几案休息。
B.远眺舱外江水浩浩荡荡,岸边百花盛开,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
C.近看舱前蝴蝶翩翩起舞,穿空而过,远看鸥鸟轻快飞翔,时而落在湍急江流上。
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小巧别致。
D[错在“境界小巧别致”,全诗写景所展示的境界阔大。
](2)诗人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异乡漂泊之愁;②年老体衰、穷困潦倒之愁;③时局动荡、前途不明之愁;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慨。
(意思对即可)3.(2019·郴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④,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知兴元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篇,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词的最后五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错,“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三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两句,从自己思念友人出发,写留别苦情和别后相思。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直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两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
②下阕先从张仲固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君思我,回首处”两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
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大意对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9分)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B.“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造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
C.“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
D.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
D[“刚劲”错误。
](2)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樽酒”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①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梦得:刘禹锡的字,开成三年(838)与白居易同在洛阳。
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均遭冷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放达之中含有对身世的感慨。
B.第四句表现主客二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相视中含着难以尽言之情。
C.颈联暗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并以“闲征”“醉听”等词语照应诗歌题目。
D.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感情沉郁悲壮,语淡情深,通篇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
D[D项,“沉郁悲壮”错,本诗感情主要是放达之中隐含人生的愁苦。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表现二人相聚的欢乐难舍之情,写出友情之深。
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共饮佳酿共赏秋菊。
②表现哀伤和愁苦之情。
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恰恰表现出人生现实的失意与痛苦。
6.(2019·开封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田家苦章甫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①。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②;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注】①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
②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从农夫向问路的商人陈诉田家之苦写起,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
B.用乌龟占卜,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无奈无助。
C.诗歌通过对农商苦乐的深层对比,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
D.诗人以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
C[C项,“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说法错误,诗歌只是说“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并没有说是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
](2)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通读诗歌,根据诗歌中“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可以概括出来,本诗从丰收遭遇贱价,天灾水旱,农民只能祈求神明保护方面揭示田家之苦。
第二问: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诗歌揭示的内容是为诗歌主旨情感服务的,本诗也不例外,诗歌的标题是田家苦,在正常情况下田家的苦应该是遭遇天灾水旱,致使歉收,致使田家遭受困苦,可是诗歌中除了揭示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外,还揭示了麦子丰收,田家却遭受贱价之苦,这反映出无论是丰收还是歉收,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
[答案]第一问:①麦子丰收,田家遭受贱价之苦;②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
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反映出无论丰歉,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
7.(2019·潍坊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陶渊明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①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②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注】①虞渊:禺谷,神话中日入之处。
②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
③邓林:桃林。
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乃”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B.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
C.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
D.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