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本章概述·明要求〔课标导航〕1.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2.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3.说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意义。

4.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明确其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理解区域环境问题的差异及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综合思维)。

能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分析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海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主要意义(地理实践力)。

〔学法点拨〕本章包括三节内容。

第一节,从环境问题发生的机理展开,重点讲述了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学习时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对于环境问题的表现,可以用比较的方法理解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同时注意区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第二节,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入手,重点掌握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等难以把握的概念,要充分结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等理论,深入理解。

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学习时要结合我国国情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理解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背景和具体措施。

在分析主体功能区的确立时,要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具体分析;在分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时,要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分析区域适合发展的产业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对于拓展海洋蓝色经济空间以及维护海洋权益的学习,要明确海洋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以及我国海洋国情的特点,根据海洋国情的特点,分析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措施及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生涯规划〕项目专业或高校(排名不分先后)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环境工程类、海洋科学类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据报道,为满足冬奥会需求,延庆小海坨山峰将依托现有山体地形修建临时场地设施。

小海坨山坐落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见右图)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遭采摘、盗挖,其种群数量逐年减少。

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

据此完成1~2题。

1.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2.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的主要原因有()①大花杓兰生长环境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土地退化④人类高强度的采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题,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因其数量不多,种群数量逐年减少,这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体现,故选D项。

第2题,据材料“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遭采摘、盗挖,其种群数量逐年减少”“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可知,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与人类高强度的采挖、生长环境被破坏有关,故选D项。

2.D读漫画《地球发烧了》,完成3~4题。

3.漫画中表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光化学烟雾B.森林减少C.全球变暖D.水土流失4.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频繁B.酸性气体增多C.环境污染严重D.大量排放温室气体3题,读图可知,该漫画为《地球发烧了》,说明地球的温度在升高,形象地反映了全球变暖,故选C项。

第4题,该环境问题为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致,故选D项。

4.D右图为贵州省威宁县石坎梯田。

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田(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

读图文材料,完成5~6题。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二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探究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考向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完成1~2题。

1.人地关系中“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在图中的( )A.①箭头中B.②箭头中C.③箭头中D.④箭头中答案 C解析图中①箭头,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排除A项;②箭头表示人类社会可以影响环境,排除B项;③箭头表示环境可以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C项正确;④箭头表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排除D项。

2.人类乱采滥用资源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A.①B.②C.③D.④答案 A解析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行为不当,图中①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故A项正确。

考向2 环境问题的类型读漫画,完成3~4题。

3.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自然资源枯竭D.气候变化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土层不断从手中流失,故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

4.下列地区图示该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是( )A.东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C.亚马孙平原D.黄土高原答案 D解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考向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读漫画,回答5~6题。

5.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自然资源枯竭B.水体污染C.全球气候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只有部分抽水管可从地下深处获取地下水,说明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属于自然资源枯竭。

6.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A.开矿毁坏岩层B.滥砍乱伐森林C.过度抽取地下水D.任意排放废弃物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抽水管密集,说明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水资源枯竭。

探究二环境问题的表现考向1 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表现形式不同。

据此完成7~8题。

7.与乡村相比,下列环境问题在城市中表现突出的是( )A.土地荒漠化B.固体废弃物污染C.水土流失D.土地退化答案 B解析与乡村相比,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课件新人教版必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课件新人教版必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保护和善待野生 动物,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必须作出的现实选择。
人们非法捕食野生动物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呢? 【答案】提示:生态破坏。
【基础清单】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概念: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 __不__友__好__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学习技法 (1)图表分析法。教材中运用了众多的插图对知识进行说明,学习时 要充分利用这些图表,按照读图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归纳语言的思路 进行。 (2)案例分析法。学习环境问题时可以结合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 坏、酸雨等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并根 据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样可使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更加具体化。学习 可持续发展时,可结合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材料,理解践行可持续发 展的具体措施。
【整合提升】 1.人地关系及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
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
含义
致生态退化,影响人类的
物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
区别生产和生活来自产生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
机制 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 境承受能力
【名师助学】 小拓展: 环境问题的实质 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人类目前所面临 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 想一想1: 人口增长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吗? 【答案】不是。人口的增长可能会引发环境问题,但并不是环境问 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环境问题 【情境探究】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30分钟总分:51分(知识点1: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知识点2: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知识点1](2023年陕西学业水平考试模拟)2023年3月3日是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中国宣传主题为“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物种保护”。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主题主要针对的环境问题是( )A.水污染B.能源短缺C.生物多样性受损D.全球气候变迁2.作为中学生,为保护野生动植物,我们应该( )A.制定政策法规B.进行科技研发C.树立环保意识D.加强资源的开发利用【答案】1.C 2.C[解析]第1题,从中国宣传主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物种保护”可知,该主题主要针对的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受损,C项正确。

第2题,作为中学生,选项中我们可以做到的只有树立环保意识,C项正确。

制定政策法规和进行科技研发不符合中学生年龄段的特征,A、B项错误;加强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能保护野生动植物,D项错误。

[知识点1]读某地区野生状态下捕鱼量与每年再生量关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当捕鱼量达到C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B.X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对应的最大资源再生量C.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渔业产量持续增长D.一旦捕鱼量超过X,渔业产量将开始下降4.洞庭湖区实行“冬季休渔”的目的是( )A.冬季寒冷,鱼类资源种类单一B.实现本区渔业可持续发展C.每年冬季有许多鱼类在此过冬,“休渔”可保护珍稀鱼类D.冬季鱼市需求量少【答案】3.A 4.B[解析]第3题,读题可知,本题中的捕鱼量及每年再生量均为在野生状态下,不考虑人工养殖。

由图中信息可知,当捕鱼量达到C时,每年再生量为0,鱼群无法再生产,将无鱼可捕,A项正确;X表示与最适宜捕鱼量相对应的最大资源再生量,B项错误;读图可知,适度捕捞(捕鱼量大于0小于Y)有利于增加野生鱼类每年再生量,在出现过度捕捞(捕鱼量大于Y)时,限制捕捞活动有利于将来渔业产量增长,未过度捕捞时,限制捕捞活动会使渔业产量减少,C项错误;读图可知,当捕鱼量超过Y时,该地区每年再生量开始下降,D项错误。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题及答案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人们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产生的B.是人们在生存过程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产生的C.是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环境的破坏和退化造成的D.是由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形成的危害人类与其它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解析: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答案:CD2.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A.大气污染B.全球变暖C.水土流失D.矿产资源的减少解析:环境问题的种类很多,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问题,水土流失是生态破坏问题,矿产资源的减少是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全球变暖则是由于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答案:B3.以下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A.土壤污染B.酸雨C.土地荒漠化D.森林资源的减少解析:生态破坏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破坏的一种。

答案:C4.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广大的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B.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但全球人均资源拥有量不断增加C.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D.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解析:人类面临是环境问题主要有: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在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CD5.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B.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C.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D.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解析: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人类活动只是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并不是说地球物种的灭绝完全是有人类活动造成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课后习题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课后习题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的反馈作用对人类都是不利的B.环境问题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才出现的C.环境问题是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D.环境问题都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A项错误;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并非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才出现的,B项错误;环境问题是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C项正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D项错误。

2.下列人类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发电厂向大气排放烟尘B.黄土高原上植树种草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D.围湖造田;黄土高原上植树种草、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会使生态环境改善;围湖造田会破坏湿地,导致生态破坏。

人与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但不少地方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据此完成第3~4题。

3.目前,全世界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其最主要原因是( )A.水蚀、风蚀、沙漠侵蚀B.全球变暖,海面上升C.交通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大D.畜牧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4.据统计,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辖区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阔4.C3题,目前,全世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是由土地退化造成的,而引起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蚀、风蚀、沙漠侵蚀,A项正确。

第4题,我国西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地表植被一旦破坏,便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C项正确。

墨西哥城位于19°N,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

该市有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300万辆汽车。

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其地理位置判断,该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6.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和工业废气在强烈光照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的烟雾污染现象。

2024-2025年地理必修第二册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带答案)

2024-2025年地理必修第二册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带答案)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资源 B.乙表示人口C.丙表示环境 D.丁表示经济系统2.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废弃物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023·天津部分区期末]下图是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气候变化C.原有栖息地破坏 D.小行星撞击4.生物物种数量锐减属于( )A.生态破坏问题B.环境污染问题C.自然资源枯竭问题D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表现形式不同。

据此完成5~6题。

5.与乡村相比,下列环境问题在城市中表现突出的是( )A.土地荒漠化 B.固体废弃物污染C.水土流失 D.土地退化6.目前,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突出,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快②资源消耗量大③污染严重的工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环境保护意识淡薄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8题。

7.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①酸雨②土壤盐碱化③臭氧层的破坏④噪声污染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8.可能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有( )①化学物质的使用②石油、煤炭的使用③臭氧层空洞④滥用资源⑤工业污染和有害物质转移⑥野生生物减少⑦人口剧增A.①②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⑦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社会对( )A.甲、乙的过度索取B.甲过度排放、乙过度索取C.甲、乙的过度排放D.甲过度索取、乙过度排放10.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三大表现,比较全面的表述是( )A.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D.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老年人和病人应停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习题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习题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基础巩固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B、C、D的含义分别是( )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2.A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B 2.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表示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资源,B表示产业活动,C表示人类消费各种产品,D表示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第2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如果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使资源遭到破坏,出现资源短缺现象,开采过程中还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下列环境问题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A.工业“三废”的过量、任意排放B.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次生盐渍化C.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的加剧答案:A解析:工业“三废”的过量、任意排放会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会引起土壤盐碱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红色”荒漠化是由植被遭破坏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属生态环境问题。

故B、C、D三项都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4.下列属于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 )①近几年我国华北地区酸雨危害呈现出蔓延的趋势②专家估计,在今后20—30年,全球将有1/4的物种消失③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降为目前的1%~5% ④南美洲南部部分岛屿由于紫外线辐射增强,当地居民患皮肤癌的概率增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包括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与大气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物种消失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生态破坏问题;黑土有机质含量下降是水土流失造成的,也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高中地理课后习题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课后习题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云南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却拥有全国6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58.9%的脊椎动物,其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物种正在急剧减少。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云南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①人类为追求商业利益破坏环境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③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储量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进山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③建设自然保护区④开展生态旅游A.①②B.③④D.②④1题,人类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外来物种的入侵是导致云南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第2题,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进山,不符合实际,①错误;停止一切商业活动,不符合实际,②错误。

故选B项。

2.B历史上俄罗斯曾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

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失衡。

读图,完成3~4题。

3.该垦荒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破坏问题是()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湿地萎缩4.当地出现该生态破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过度开垦3题,该垦荒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

不合理的垦荒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C项正确。

第4题,据材料“垦荒”可知是过度开垦,C项正确。

4.C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完成5~6题。

5.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图中括号内所表现的内容是()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C.新材料应运而生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6.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人类可以无限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口激增和错误的认识5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破坏与短缺。

高中地理必修二 试卷讲义 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 试卷讲义 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习目标1.运用人类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并结合实例,解释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利用图表,认识并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3.根据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和全球化趋势,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目标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的含义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图中A为人类社会,B为物质、能量,C为废弃物。

(2)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转化成消费品→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

(3)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问题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环境污染等的净化能力判断1.人类获取自然资源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 × )2.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

( √ )(2022·甘肃兰州期末)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台风、寒潮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如果箭头a、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对应的应是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D正确。

第2题,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含解析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含解析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021·浙江Z20名校联盟联考)读“全球海洋pH变化图”,完成1~2题。

1.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B.火山喷发产生的CO2溶于海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D.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2.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C.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海洋pH的变化主要与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排放。

第2题,海水酸化持续加重,海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增强,不利于珊瑚礁的保护,全球酸雨危害将加重,海水化学侵蚀将增强,但对海堤保护能力没有太大影响。

(2021·江苏省连云港市期末调研)下图为“某环境问题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化学反应过程可表示()A.南极臭氧空洞B.全球变暖C.全球性酸雨D.土地盐渍化4.该环境问题会明显()A.不利于南极生物的生存B.减少地球表面淡水资源C.加快建筑物被腐蚀速度D.加快沿海低地被淹没答案 3.A 4.A解析第3题,氯与氧、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大气中的臭氧减少,南极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第4题,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过量紫外线不利于南极生物的生存。

读图,完成5~6题。

5.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砍伐B.草场退化C.土壤污染D.沙尘暴6.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①林产品短缺②珍稀动物减少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④臭氧层破坏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 5.A 6.D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的是滥砍森林的行为,属于生态破坏。

第6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和提供林副产品等经济功能。

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也会出现林产品短缺。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二册: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二册: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对环境不同的□01态度和□02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2)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03不恰当、□04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1)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05环境承受能力时。

(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06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1.判断正误。

(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压力②城镇化进程加快③资源不合理利用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城镇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简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提示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01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02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环境污染:□03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3.全球性与局域性(1)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08全球变暖等。

(2)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1.判断正误。

(1)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污染程度也低于发达国家。

(×)(2)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当前,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减轻。

(×)2.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①酸雨②土壤盐碱化③臭氧层破坏④噪声污染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A解析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土壤盐碱化和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特定区域。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作业含解析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作业含解析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读漫画,完成1~2题。

1.该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水体污染B.全球气候变暖C.自然资源枯竭D.生物多样性减少2.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A.开矿毁坏岩层B.任意排放废弃物C.乱砍滥伐森林D.过度抽取地下水答案:1.C 2.D解析:第1题,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水资源枯竭,导致地面沉降。

第2题,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过度抽取地下水。

很多人认为指狐猴(下图)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

不幸的是,它现在也是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

据此完成3~4题。

3.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这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4.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长环境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土地退化④人类高强度的捕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D 4.D解析:第3题,指狐猴是一种生物,它濒临灭绝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第4题,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

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区分布面积比重图,完成5~6题。

5.该植被类型是( )A.针叶林B.草地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6.该类植被分布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水体富营养化B.酸雨C.土地荒漠化D.赤潮答案:5.B 6.C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该植被类型集中分布在我国的牧区,如西藏、内蒙古、新疆和青海等地,故推断为草地。

第6题,草原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加之一些人为因素,如过度放牧,易产生土地荒漠化。

俄罗斯历史上曾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

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下图为俄罗斯局部地区简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湿地萎缩8.当地出现该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过度开垦D.过度灌溉答案:7.C 8.C解析:第7题,该垦荒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

-学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学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下图为“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图”。

读图完成1~2题。

1.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①固体垃圾②汽车尾气③沙尘④燃煤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可减轻北京市PM2.5污染的合理措施是()A.市中心垃圾外运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C.大量使用洒水车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B.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4.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6.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读环境保护主题漫画,完成7~9题。

7.图一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水污染B.臭氧层空洞C.酸雨D.全球变暖8.图二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危害描述,正确的是()A.排放氟氯烃物质—旱涝频率增加B.排放温室气体—海平面上升C.排放二氧化硫气体—土壤酸化D.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9.同图三漫画反映的属于同类型环境问题的是()A.荒漠化B.臭氧层的破坏C.全球变暖D.火山喷发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C.新材料应运而生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11.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9.下列地区图示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是( D ) A.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黄土高原
刷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分布。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刷基础
[吉林五校2021高一期中联考]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 坏等,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的 重要因素。下图为局域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a、b、c分别代表( A ) A.环境污染、清洁生产、文明消费 B.文明消费、环境污染、清洁生产 C.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环境污染 D.环境污染、文明消费、清洁生产 11.区域发展阶段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C ) ①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 ②人类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③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④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1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刷基础
知识点1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两大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环境问题和疾病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A ) A.化学性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渍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 2.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B ) ①地震、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完成1~2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A.①B.②C.③D.④1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第2题,图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

2.C读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原有栖息地被破坏C.气候变化D.小行星撞击4.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划分,物种锐减属于()A.生态破坏问题B.环境污染问题C.自然资源枯竭问题D.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3题,读图可知,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

人类过度开垦和捕猎使得该地动物的原有栖息地被破坏,导致物种锐减,故B项正确。

第4题,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导致生物物种减少,故物种锐减属于生态破坏,A项正确。

4.A下图为某环境问题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化学反应过程可表示()A.南极臭氧空洞B.全球变暖C.全球性酸雨D.土地盐渍化6.该环境问题会明显()A.不利于南极生物的生存B.减少地球表面淡水资源C.加快建筑物被腐蚀速度D.加快海洋生物数量减少5题,氯与氧、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大气中的臭氧减少,南极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第6题,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过量紫外线不利于南极生物的生存。

6.A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根据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海南省三亚市成为第三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这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三亚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据此完成7~8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选择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及替代品再生速度
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①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①人类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回答3~4题。

2.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A.高浪费、大排放生活方式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D.生产工艺水平低
3.下列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现象的是
A.有害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地排放到江河湖海中
B.人类排放地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破坏了臭氧层
C.滥发森岭,造成森林面积锐减,对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D.不合理地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
4.北京城市规划中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区,其主要作用是:
①净化城市空间①减轻酸雨危害①防止水土流失①留有发展余地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下图是世界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图,据图分析回答。

5.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B.人类无节制开发自然资源,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
C.由自然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日趋严重
D.人类为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树穴是在行道树树脚特意留出的供树根呼吸,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方形小槽。

近年来,园林部门一直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比如栽植植物、覆盖树皮、铺设硬质透水板(树池篦子)等,解决树穴带来的环境问题。

下图是树池篦子景观图。

据此完成6-7题。

6.北方城市来说,树穴裸露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扬尘增加B.生态破坏
C.酸雨多发D.土壤盐碱化
7.树穴铺设树池篦子后,可以
①减少降水对树穴的冲刷①保持树木根部土壤疏松
①阻止其他植物生长①减少水污染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读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略图,回答8—9题。

8.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
9.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A.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
读近300年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10. 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 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 河流含沙量减少
C. 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 水资源短缺加剧
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11-12题。

11.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违法占地,耕地减少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12.下列有利于缓解该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①禁樵禁采①严格执法①土地集约利用①退耕还林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下图为“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偷猎B.栖息地的丧失
C.外来物种入侵D.其他原因
14.虽然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但由于洪泽湖生态环境的
改善,近年来,到湖区越冬的鸟类种群及数量增加明显。

这主
要体现了洪泽湖湿地的价值是
A.提供农副产品B.调蓄洪水C.维护生物多样性D.航运
读某区城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15-16题。

15.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
16.造成该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乱砍滥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
C.工业污染加剧D.人口大量迁入
2018年北京市全年平均轻度霾及以上日数55天,七成发生在秋冬季节。

读图完成下列17-19题。

17.北京市
A. 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增多
B. 夏季降水量大,雾霾天数少
C. 燃烧煤炭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D. 工业发展水平高,污染严重
18.据图信息可知,北京市治理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 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
B. 减少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
C. 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
D.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19.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A.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 B. 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全球变暖
C. 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
D. 臭氧层空洞、水体污染、放射性污染
(2019·长沙铁路第一中学高三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20~21题。

20.为保护B城市的水源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退耕还林、还草①禁止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①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①保护森林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21.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该活动带来的环境
问题不包括
A.破坏森林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D.地震灾害多发
二、非选择题
21.(2020·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二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4月30日,环境部对外通报重点区域2018~2019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其中,长三角地区有29个城市完成了PM2.5浓度比上年改善和重污染天数减少的目标,但PM2.5浓度比北京高的长三角城市仍多达25个,以阜阳、淮北、徐州为最高。

材料二:2019年1月1日起,汾渭平原的6个城市持续5天以上重度污染,受弱冷空气影响,污染才有所缓解。

10日至12日,受区域逆温等因素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出现重度污染,污染区域主要位于太行山山前城市群。

材料三:汾渭平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天数”均有所增加,两地重霾的时间比上年多。

雾与霾的形成与大气中的微粒(凝结核)和水汽相互作用有关(如右图所示)。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PM2.5监测数据在全国实时发布,体现了政府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是
A.环境计划管理B.环境技术管理C.环境质量管理D.资源环境管理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水汽含量越高,微粒越少,越易形成霾
B.空气中微粒含量越高,水汽越少,越易形成雾
C.大风、雨雪天气会加剧城市雾、霾的污染程度
D.同等气象条件,产业结构会影响雾霾天气形成
(3)从“重点区域秋冬治霾大考成绩单”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总体未达成目标,部分长三角城市PM2.5浓度仍很高。

试分析影响这三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为减少雾霾天气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回答问题。

(1)图中的“环境”指_______。

其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选择填空)。

A.能提供物质与能量
B.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C.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D.仅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
(2)指出图中“废弃物”的主要内容。

(3)当人类从环境中攫取的资源,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
度,便会出现________与_____________;当人类任意排放的废弃物和有
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便会出现_______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4)举例说明图中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0.(1)C (2)D (3)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大气扩散条件差;阜阳、淮北、徐州等地煤炭资源
丰富,高耗能产业比重大,工业排放量大。

(任答两点)
(4)①集中供热取暖;②提高汽油燃烧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④控制工业排污,发展循环经济;⑤增加绿化,植树造林;⑥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任答三点)
21.(1)自然环境ABC
(2)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等
(3)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4)当人类合理与适度地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资源)时,人类与环境处于统一的关系中,人地和谐发展;当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人类与环境处于对立关系中,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