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梳理(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例: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6、过:
1、是寡人之过也。过错
2、三过其门而不入。走过、 经过
3、由也好勇过我。《论语》 胜过、超越
4、赵禹来过卫将军。《史记 》访、探望
烛之武退秦师
二、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③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左传·昭公十六年》)看不起,轻视
④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活用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
一、重点实词
1.贰
④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 侯贰。”(《左传》) 离叛,背叛
⑤例:“不迁怒,不贰过。”(《论
语·雍也》)
再,重复
⑥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迟,以……为迟疑,意动用法。
荆轲刺秦王
二、词类活用 (5)又前而为歌曰
前:上前,名词作动词
(6)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听到,使动用法
(7)群臣怪之 怪:以……为怪,意动用法
荆轲刺秦王
三、一词多义
1.诚
(1)诚能得樊将军首。《荆轲刺秦王》 副词,果真,表假设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副词,实在,确实
不在年高、 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 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道德与利益、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 质、站在他人的角度才能说服他人、迂回比正面进攻的效果好、 双赢、目的与策略、机遇与准备……
【素材运用】 举例1: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郑伯执政的几十年间, 他从未受到重用。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天生我材必有 用。人们总是感叹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养精蓄锐, 机遇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一次就行了。在几十年的寂寞 隐忍中,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 惊人的毅力韬光养晦,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为 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素材运用】举例2
岁月给了太多的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稳和敏锐, 救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 重用,亦为国不计私怨,顾全大局。
烛之武原先没有被重用,在关键时刻却能不计 前嫌,深明大义,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显现了一 个公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荆轲刺秦王
一、重点实虚词
(1)臣愿得谒之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真心,真心实意
荆轲刺秦王
三、一词多义
2.乃 (1)乃今得闻教 才,就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居然
(3)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只是 仅仅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就是
(5)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你的
荆轲刺秦王
三、一词多义
3.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宰 (2)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解除 (3)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 亦无词相答 劝解 (4)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复词)
谒:拜会、前往
(2)可谓深矣
深:刻毒
(3)而右手揕其胸 揕:刺
(4)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善:好好地
(5)血濡缕
濡:浸渍,沾湿
(6)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
(7)士皆瞋目 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荆轲刺秦王
一、重点实虚词 (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9)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得:能够
(10)唯大王命之 唯,副词,希望语气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复习
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沁园春·长沙
时代背景、青年毛泽东的革命精神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 激扬文字
雨巷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 国现代著名诗人。《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 名作和代表作。《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 《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 《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3)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4)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通假字
①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② 何厌之有? 足)
(厌,通“餍”,满
③ 秦伯说
(说,通“悦”)
④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作文链接—— 【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使进入 6.且为之奈何 且:将。
7.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往。活:使动用法,使之活。
鸿门宴
8.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9.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10.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寿:动词,敬酒。婚姻:儿女亲家。 11.籍吏民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 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任安书》)。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 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 又是文学巨著。
一、重点实词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连夜。之:到。 5.距关,毋内诸侯
烛之武退秦师
二、虚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才,连词,表顺承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烛之武退秦师
二、虚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从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在哪里)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披”散开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受伤
荆轲刺秦王
四、文化常识(对人的称呼) 1.敬称: (1)陛下:古代对君主的尊称。 (2)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 子的尊称。 (3)阁下:对人的一种尊敬称呼。 (4)麾下:对人的一种尊敬称呼。 (5)足下:对人的敬称。 (6)膝下:古代儿女对父母的敬称。 (7)卿:古代君对臣的一种尊称。
荆轲刺秦王
一、重点实虚词 (11)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12)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荆轲刺秦王
二、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
北,向北。名词作状语 (2)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邑,封邑,名词作动词 (3)函封之 函:用函名词作状语 (4)太子迟之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 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烛之武退秦师
四、古今异义 (古义:出行的人; (1)行李之往来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烛之武退秦师
六、文言句式
(1)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素材运用
【运用示例】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 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 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 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 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 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 言的忠贞。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 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 契约。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卓越的民族诗人
第二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三篇记叙散文:政治外交上的刀光剑影
❖ 《烛之武退秦师》:衰迈老臣,腹藏十万 雄师;寥寥数语,智退两国甲兵。
❖ 《荆轲刺秦王》:一次壮举,造就了一位 百代赞叹的英雄。
❖ 《鸿门宴》:项王怀妇人之仁,错过一次 良机,埋下乌江自刎的祸根;刘邦行韬晦 之计,躲过一场劫难,体现一代枭雄的机 警。
解开
荆轲刺秦王
三、一词多义
4.还 (1)秦王还柱而走 绕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回来
(3)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回转、调转
(4)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 归还
荆轲刺秦王
三、一词多义
5.被 (1)同舍生皆被绮绣 “披” (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遭遇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 而死焉者也 表被动 (4)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 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 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再别康桥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1920年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 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诗人闻一多20 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美”“绘 画美”“建筑美”,《再别康桥》一诗, 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 作中的绝唱。
兼词,于此
烛之武退秦师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4)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 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烛之武退秦师
三、词类活用 (5)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作状语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高考满分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
鸿 《门 宴 史
记 》 司 马 迁
·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 八书
十表
括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共列五传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பைடு நூலகம்到汉武帝
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目的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
荆轲刺秦王
四、文化常识(对人的称呼)
(8)公:古代对长辈或同辈的敬称。 (9)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敬或美称。 (10)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重 于“子”。
(11)吾子:对对方一种亲昵的称呼。 (12)父(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 人的敬称。
(13)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14)令尊: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③例:“参始微时,与萧何善。” (《史记·曹相国世家》) 卑贱
④例:微言大义(成语)幽微,精妙 ⑤例:见微知著(成语)隐蔽,不显露 ⑥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 阳楼记》) 如果没有
烛之武退秦师
5.敝 ①例:“使史更敝衣草屦。”(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坏,破旧 ②谦词。敝人。
③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资治通鉴》)疲惫
荆轲刺秦王
四、文化常识(对人的称呼) 2.谦称: (1)孤:古代侯王的自称,亦为谦称。 (2)寡人:君主侯王的谦称。 (3)鄙人:古代表谦卑的自称。 (4)仆: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荆轲刺秦王
四、文化常识(对人的称呼) 2.谦称: (5)不才、不佞: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6)贱息:谦称自己的子女。 (7)犬子:古代对小儿的爱称或对自己 儿子的谦称。 (8)竖子:古代鄙贱的称谓。
具:全。之:取独。倍:通“背”。
鸿门宴
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谢:道歉。
1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16.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7.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坐:通“座”
18.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9.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间行:从小路走
从属二主
烛之武退秦师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例:“许之。”“许君焦、瑕……”
答应,听从
③例:“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赞同 ④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 潭记》) 约数
⑤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 渊明《五柳先生传》) 表处所
烛之武退秦师
4.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国势衰微。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一、重点实词 1.贰 ①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左传·隐公元年》)“二”的大写 ②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副职 ③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三心二意、不专一
烛之武退秦师
2.鄙 ①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远的地方
②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庄公十年》) 庸俗,鄙陋
20.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估计。乃:才。
鸿门宴
二、一词多义 1.谢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2)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3)乃令张良留谢。 辞谢、告别 2.辞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推辞 (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告别
鸿门宴
二、一词多义 3.因 (1)不如因善遇之。 趁机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就、于是 (3)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势、趁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