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3鲁人版第三单元《窦娥冤》教案6(第1课时)
《窦娥冤》教案教学
《窦娥冤》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背景和历史;(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3)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窦娥冤的悲惨命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2)认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压迫,激发学生的改革意识;(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其孝子为她昭雪的故事。
作品揭示了社会黑暗,歌颂了忠孝仁义,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价值取向。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联系现实,从中汲取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窦娥冤》的背景和作者关汉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启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环节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作品价值观念的应用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窦娥冤》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2. 课件: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3. 视频资料:关于《窦娥冤》的戏剧表演、电影改编等;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报道、评论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窦娥冤》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窦娥冤》语文教案
《窦娥冤》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欣赏和评价中国古典戏曲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正、人性善恶等现实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后昭雪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行详细分析,如比喻、象征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作品中的一个文学手法,如比喻、象征等,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阐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观后感写作: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选取《窦娥冤》中的重要片段,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和解读,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窦娥冤》教案(精选5篇)
《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窦娥冤》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窦娥冤》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瀽()、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热爱。
(2)树立正义感,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
(3)提高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感受元杂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2)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元杂剧的背景和特点。
(2)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冤屈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剖析作品中的封建社会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2)讨论作品中的正义与邪恶,树立正义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窦娥冤》进行比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自我反思能力。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窦娥冤》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窦娥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窦娥冤》教学设计篇1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⑵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⑶理解剧中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⑴实践活动,通过分角色饰演激发兴趣。
⑵品味鉴赏戏剧语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在熟悉戏曲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剧情,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步骤一、导语欣赏一副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请同学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道理。
明确:戏剧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
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二、解题1、元杂剧介绍:⑴结构—楔子,一本四折。
⑵角色—末、旦、净、杂(上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
⑶剧本的构成──唱、(结合课本介绍宫调与曲牌)、科、白。
2、关汉卿介绍:元杂剧界的领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戏剧语言(本色派)三、整体感知,概括剧情请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的剧情,教师补充第四折剧情。
四、把握窦娥形象提问: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后发言)提示:从人物语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明确:坚贞刚烈,善良孝顺,反抗。
(言之有据即可)五、主题谁之过也?学生结合剧情思考并讨论;窦娥是一位善良,孝顺、坚强的女性形象,但这么美好的人为何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是谁之过呢?明确:人人有责──社会环境(暗无天日,是非颠倒的社会)本剧的主要矛盾属于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有关《窦娥冤》教案三篇
有关《窦娥冤》教案三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窦娥冤》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窦娥冤》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
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具体步骤: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1、元曲的分类:散曲元曲小令剧曲(杂剧)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
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听精彩片断之一。
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
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
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
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那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观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疏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经过的时间线索。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的文学地位和艺术特色。
2.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3.掌握剧本的结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分析窦娥、张驴儿等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剧本的结构特点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三、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梳理主要事件。
2.分析窦娥、张驴儿等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剧本的结构特点。
二、课堂讲解1.分析剧本的结构特点,讲解剧本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讲解窦娥冤案昭雪的过程,分析人物形象。
三、案例分析1.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原因。
2.分析窦娥、张驴儿等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剧本的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窦娥冤》的文学价值。
二、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的文学价值,分析其在元代杂剧中的地位。
2.分析《窦娥冤》对后世的影响,如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启示等。
三、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窦娥冤》的现实意义,如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剧本的艺术特色。
二、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生动、形象鲜明等。
2.分析剧本的艺术价值,如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对《窦娥冤》的理解程度如何。
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高中语文窦娥冤教案【三篇】
【导语】《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师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的悲剧,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剧。
⽆忧考⼩编整理了⾼中语⽂窦娥冤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窦娥冤教案⼀ 导⼊新课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看。
”《祝福》展⽰了⼀位勤劳、善良的⼥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悲剧之中亦⽆愧⾊”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了⼀位精神⾼尚的善良⼥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被毁灭是令⼈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进《窦娥冤》⼀探究竟! 设计意图:让学⽣对悲剧有所了解,激发学⽣对窦娥悲剧的求知欲。
问题(⼀)课⽂是《窦娥冤》全剧的三折,是整个戏剧的关键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抓住⽂章的主要信息,整体感知⽂章的内容,理清戏剧的情节。
师⽣活动:学⽣⾃由朗读,教师点拨学⽣找出重要信息,师⽣共同归纳总结。
1、朗读课⽂并⽤简洁的语⾔复述戏剧情节。
明确:楔⼦:书⽣窦天章因连本带利⽋蔡婆四⼗两银⼦,被迫把七岁的⼥⼉抵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折:庸医赛卢医⽋蔡婆本利⼆⼗两银⼦,⼼⽣⽍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俩搭救,张驴⼉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俩,蔡婆⽆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在家中住下。
第⼆折:张驴⼉为达⽬的,⼼⽣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却阴差阳错被他⽗亲喝了,张驴⼉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
于是,两⼈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刑前许下三桩誓愿:⾎溅⽩练、六⽉飞雪、亢旱三年。
以⽰冤屈,窦娥死后誓⾔⼀⼀应验。
2.按情节划分可以分为⼏个部分,各部分讲了什么? 明确:第⼀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神,揭露世道不公。
《窦娥冤》教案教学
《窦娥冤》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窦娥冤》的主题思想,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4. 学会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分析。
2. 《窦娥冤》的主题思想探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窦娥冤》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 如何把握《窦娥冤》中的悲剧色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对《窦娥冤》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窦娥冤》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窦娥冤》的评论、分析文章。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4.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梗概,梳理故事情节。
2. 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
3. 解读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分析冤屈产生的社会原因。
4. 比较《窦娥冤》与其他古代悲剧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冤屈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七、课堂练习与作业:1. 请学生就《窦娥冤》中的某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写一篇短文。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冤屈现象的看法,写一篇心得体会。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分析能力。
2. 学生对《窦娥冤》的主题思想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冤屈主题的文学作品。
2. 组织学生观看改编自《窦娥冤》的戏剧或电影,进行比较分析。
十、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窦娥冤》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有了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冤屈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通过阅读《窦娥冤》,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窦娥冤》教学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篇1【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经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3.认识窦娥开始对天地神鬼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课文释义】(1)亲眷(眷,juàn)亲属。
(2)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3)杳无音信:(杳,yǎo)〈书〉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4)古陌荒阡:(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阡,qiān田间南北方向的路)古远而荒凉的田间的路。
(5)昏聩:(聩,kuì,耳聋)眼花耳聋。
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6)嫁祸:把祸患转移给别人。
【资料主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杯具之一。
作者经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完美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杯具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窦娥》揭示的是元代社会的重重矛盾。
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告的黑暗现实,正是经过窦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体现的。
窦娥的曲词,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桩誓愿是戏剧冲突的集中体现,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写作手法】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
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
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窦娥被绑赴刑场,以“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为核心,痛陈了窦娥心中的怨愤之气。
第二部分写婆媳诀别,窦娥诉冤,经过窦娥对婆婆的牵记表现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经过窦娥的长篇独白,陈述了主人公的满腹冤屈。
善而蒙冤,杯具愈悲。
第三部分写窦娥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一桩桩将窦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变化推向顶峰。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精华】《窦娥冤》教案三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 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鉴赏古典戏曲的艺术素养。
(二)、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三)、认识封建社会官吏昏聩,法制的黑暗现实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难点和重点:(一)、这曲戏由几部分组成?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二)、如何理解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反抗精神?三、教学方法安排:点拨、研讨、赏鉴四、学时量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斋叟,金未元初大都人(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尘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的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60多部,但大都散失了,现仅存18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子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讲授课文1、提问:在课文共出现了多少曲牌?都属于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有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要求)明确:10个曲牌有三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宣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鱼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三、作业设计:背诵[端正好][滚秀才]两个曲子四、板书设计一关汉卿二、情节结构:窦娥指斥天地鬼神――告别婆婆――发下三大誓愿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和内容:研学课文教学过程:一、分析第一层齐读课文第一层的两支曲子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天地惊鬼神。
《窦娥冤》高二语文教案
《窦娥冤》高二语文教案《窦娥冤》高二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窦娥冤》高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窦娥冤》高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引入学习本剧第二个场景。
教师:窦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说第一个场景刻画了一个满含悲愤之情,有着强烈反抗意识的窦娥,那么,第二个场景又跟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窦娥呢?二、赏析第二个场景:1、学生角色朗读《倘秀才》《叨叨令》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男:刽子手,女:窦娥)思考:讲了什么内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征?学生明确:主要写了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主要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2、教师:窦娥来到了法场,她婆婆也来到了法场,接下来,让我们来朗读一下窦娥和婆婆的对白,思考:这段对白,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们明确:这些话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没有丝毫加工的痕迹,而且与窦娥的身份、处境相吻合,刻画了她善良的心地。
3、这段对白,除了刻画窦娥善良的心地,还叙说了窦娥的冤屈,这在情节上起了什么作用?学生明确:这段对白,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的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誓愿作了铺垫。
4、女生齐读《鲍老儿》曲子的后面唱段,思考: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这样理解?学生明确: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5、思考: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性格,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学生明确: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窦娥冤》语文教案
《窦娥冤》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能够欣赏和评价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古代戏曲与现代文学的差异。
(3)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冲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公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欣赏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古代戏曲文化的理解。
(2)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情节、人物等基本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3. 体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情感。
4. 比较法:分析比较古代戏曲与现代文学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杂剧《窦娥冤》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讲解分析:讲解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3. 调查了解我国现存的古代戏曲艺术,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窦娥冤》中的经典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 影像资料:观看《窦娥冤》相关的影视作品,增强学生对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窦娥冤》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掌握作品的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作品的结构安排和人物心理刻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关汉卿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作品梗概(1)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
(2)引导学生关注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3.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窦娥、张驴儿、王生等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4.主题思想探讨(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如何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5.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作品的结构安排。
(2)探讨作品的人物心理刻画。
(3)欣赏作品的语言艺术。
6.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7.课后作业(1)熟读《窦娥冤》,分析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
(2)写一篇关于《窦娥冤》的读后感。
四、教学辅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
五、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1.导入(1)关汉卿简介:关汉卿,元代著名杂剧家,被誉为“曲圣”。
他的作品以揭示社会现实和批判封建制度为特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创作背景:《窦娥冤》创作于元代,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故事。
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2.作品梗概《窦娥冤》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故事发生在元代,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后昭告天下。
作品通过窦娥、张驴儿、王生等人物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3.人物形象分析(1)窦娥:窦娥是作品的主人公,她被冤枉而死,最终昭雪。
《窦娥冤》教案教学
《窦娥冤》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正义和邪恶的辨识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问题。
4.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其父窦天章为她洗清冤屈的故事。
2. 故事梗概:窦娥被冤枉杀害其丈夫,遭受严刑逼供,最终被判处死刑。
窦天章发现真相,勇敢地为女儿辩护,最终使窦娥得以昭雪。
3. 作品主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表达了人们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冤屈的抗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窦娥冤》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难点:探讨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问题,以及古典文学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和故事梗概。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感受作品的语言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讲述故事梗概,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和命运。
4.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让学生思考正义与冤屈的问题。
5. 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读后感的深度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口头报告:若有安排,评估学生的口头报告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推荐其他有关正义与冤屈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拓展视野。
语文必修3鲁人版第三单元《窦娥冤》教案9
窦娥冤阅读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2.教学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 2教时。
第一教时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简介
《窦娥冤》是元代杂剧,为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
该剧以明代义士窦娥被冤杀为题材,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引人深思。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窦娥冤》这部古代悲剧,学生能够:
- 了解元代杂剧的特点和意义;
- 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思考正义与邪恶的边界;
- 探讨社会冤案与人权的关系。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剧照或演员表演,引起学生对《窦娥冤》的兴趣。
2. 解读:讲解元代杂剧的历史背景,以及《窦娥冤》的故事梗概。
3. 观摩:共同观看《窦娥冤》的部分片段或现场演出,理解剧
中人物形象和情节推进。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探讨正义与邪
恶的界限。
5. 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讨论社会冤案与人权的关系,引发思考和思想碰撞。
6.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窦娥冤》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警醒,
提醒他们关注社会公正和人权问题。
教学评估
-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 讨论质量:评估学生在辩论环节的观点、论据和逻辑。
- 思考反馈:收集学生作业和课后思考题的答案,了解学生对《窦娥冤》的深入思考程度。
参考资料
- 《窦娥冤》剧本
- 《元曲选》
- 《窦娥冤》电影或舞台剧录像
- 相关关于社会冤案和人权的文献资料。
窦娥冤语文教学教案
窦娥冤语文教学教案窦娥冤语文教学教案模板5篇通过学习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运用,人们可以更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下面给大家分享窦娥冤语文教学教案,欢迎阅读!窦娥冤语文教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品味语言,认识曲文的艺术手法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朗读全文(曲文)正音正义:提防阡陌刽子手嗟叹亢旱二、剧情分析(一)问:本折故事分为几个场景?从哪里划分?为什么?1、[端正好][滚绣球]2、[倘秀才]——[鲍老儿]3、[耍孩儿]至[煞尾](二)分析曲词的内容和情感齐读第一个场景。
要求用富有情感的语言。
1、这两段曲词写了什么内容?愤怒控诉。
(板书)————天地不公。
天,上指统治者;地,下指官吏。
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
2、从曲词中你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⑴怨——天地:“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⑵恨——不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⑶哀——自己:“哎,只落得两泪涟连。
”3、这两首曲子,情感激昂。
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⑴对偶句:整齐,语气连贯,适于表达畅达的情感。
⑵对比手法:鲜明的情感色彩。
⑶呼告:情感喷发式的直抒胸臆。
⑷“字句皆无忌惮”的语言:口语:“葫芦提”“合”等。
自然,不受约束,情感力量充分。
分角色朗读第二个场景。
1、这一场景主要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感情基调是什么?哀婉凄恻。
(板书)2、这一场景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善良,孝顺。
(板书)3、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以善良的被毁灭,揭露社会的黑暗。
这个人越是善良,温顺,揭露的意义越深刻。
窦娥冤语文教学教案精选篇2《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剧它是一部感天动地的现实主义悲剧,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窦娥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窦娥冤》也是引领学生进行悲剧审美体验,学习悲剧审美的绝好课文基于此,我设计让学生在了解元杂剧特点和熟悉剧本情节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悲剧形象,探讨悲剧根源,体验悲剧审美,体味悲剧魅力通过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和剧作的超现实情节进而把握其艺术成就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2.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感悟悲剧美3.剖析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把握作品的主题及进步意义4.欣赏本色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通读课文,疏通文意2.阅读老师分发下去的有关元杂剧知识和《窦娥冤》第四折的相关材料一、导入新课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窦娥冤》被列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灭亡”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教师点拨:悲剧往往是正面主人公与暂时强大的邪恶势力之间进行不可避免的斗争冲突,结果是以主人公的受难、失败乃至死亡形成的悲剧结局,来唤醒人们的悲痛、怜悯、同情以至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人们灵魂深处的良知今天我们学习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体验悲剧审美,感受悲剧魅力二、检查预习情况窦娥冤语文教学教案精选篇3教学目标: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教学目标1.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并理解主题:揭露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2.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课文是《窦娥冤》全剧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二:一是通过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并进而理解主题:揭露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二是结合朗读,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是理解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理解[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认识全剧情节的高潮。
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一)、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1.宋元南戏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
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
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
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
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场诗。
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
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
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
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
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
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
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3.明清传奇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
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其主要特点有:剧本分出并加出目;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集曲的广泛使用;曲律更为严格;脚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
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
南洪北孔为传奇的最后一个创作高峰。
4.清代花部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
康熙年间,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发展兴盛起来,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由弋阳腔衍变而来);梆子腔(即秦腔,最早形成于山陕一带);皮黄腔(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戏曲声腔);柳子腔(起源于山东。
柳子,即小调或小曲之意)。
花部诸腔戏的兴起,与其所具有的群众性、通俗性有关。
演出的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
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二)、.元杂剧的其他常识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
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三)、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不详。
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
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三、理清戏剧情节: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四、赏析第一部分:1、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
2、《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3、“游魂先赴森罗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提示: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4、《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手法?提示:“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采用了兴的手法。
5、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什么作用?提示: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6、《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它是哪一句?提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7、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提示:在封建社会里,人们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
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
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
受封建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窦娥一直认为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
只是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终于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本来面目。
在《滚绣球》一曲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横遭杀戮,恶人得以横行。
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谴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顿斥大地,对之进行愤怒斥责。
我们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8、背诵“滚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