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人体细胞的同频谐振作用

合集下载

人体各位置共鸣的原理

人体各位置共鸣的原理

人体各位置共鸣的原理人体各位置共鸣是指当特定频率的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人体内的某些部位会共鸣产生特定频率的振动。

这种共鸣是由于人体组织的机械振动特性和声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人体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包括骨骼、肌肉、器官以及血液等。

这些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弹性和密度。

当声波作用于人体时,声波会通过空气传导到人体表面,然后进一步传播到内部组织。

这时,声波与组织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组织内的分子、细胞和结构发生振动。

共鸣的发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声波的频率与组织的固有振动频率相近,二是声波的能量足够大。

当声波的频率和能量与人体特定位置的共振频率相匹配时,声波能够在该位置的组织内产生共鸣。

不同部位的共鸣频率因组织的不同而有差异。

以人体骨骼为例,骨骼是一种硬质组织,它的共振频率较高。

当特定频率的声波通过骨骼传导时,骨骼会开始共振并振动。

这种共鸣可以通过听诊器等设备来感知。

在临床上,医生通常用听诊器来听取患者心脏和肺部等内部组织的声音,从而判断其是否正常工作。

除了骨骼,人体的肌肉、器官和血液等也会因为共振而产生特定频率和节奏的振动。

例如,当声波频率与肌肉的共振频率相匹配时,肌肉会开始振动,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颤抖肌肉”。

同样,声波与内脏器官相互作用也会产生共振,从而产生特定的声音信号。

这些振动和声音可以通过医学设备来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

人体各位置共鸣的原理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到组织的各种生物物理学性质,包括弹性、刚度、质量和密度等。

此外,人体共鸣还可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组织的振动状态,使其能够适应外界环境。

总之,人体各位置共鸣是声波与人体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声波频率和能量与人体组织的振动特性相匹配时,共鸣就会发生,从而产生特定的振动和声音。

这种共鸣可以通过医学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对于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体感振动音响(即低频振动喇叭的运用原理)

体感振动音响(即低频振动喇叭的运用原理)

什么是体感音响?用身体可以感觉到的音乐振动就是体感音响。

当人发出声音的时候,触摸他的后背,你就可以感受到振动。

人的体重的约70%是水分,水的阻抗远比空气高,振动传递效果也远远好于空气。

胎儿就是伴随着母亲的声音的振动发育起来的,其实这就是"体感音响(Vibration Music-Visic)"。

虽然我们长成大人了,这种胎儿发育环境仍然下意识地残存在记忆中。

例如,婴幼儿哭闹的时候,一旦被母亲抱起来,立刻就平静下来,因为母亲的体感振动使婴幼儿感到安全舒适。

一般音响和体感音响的频率范围一般的音乐再生是通过增幅器放大信号后从扬声器发出,再经过空气振动而达到人的耳膜的。

通常我们可以听到的音乐低音部分一般为50Hz-150Hz,这是因为,虽然最好的风琴可以发出16Hz的低音,但是,最好的增幅器和扬声器却只能发出20Hz以上的频率。

而体感音响则不同,体感音响最大范围可以表达16Hz-20000Hz。

并且,将其中150Hz-16Hz低频部分电信号另外经过增幅器放大,通过换能器转换成物理振动,做用于人体传导感知。

我们知道,20-50Hz的低频部分的重低音感大大增强,伴随着振动感和冲击感给人以极其强烈的临场感。

不仅仅如此,20-50Hz的频率范围最能够给人以心理和生理愉悦的快感和陶醉感,可以达到最佳的精神放松效果。

换句话讲,如何忠实再现20-50Hz的频率范围的音乐,是今天的体感音响技术特长。

因为传统的音响技术要想再生40Hz以下的低频是极其困难的。

这种崭新概念的音响技术将要引发音响、音乐等领域一次技术革命。

其实际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

如:音乐:身体可以感知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50-20Hz的低频部分,可以获得极大的冲击力,超出立体声效果,可以称之为4维音响; 视频(电影、电视、DVD):身体可以感知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50-20Hz的低频部分,可以获得逼真的临场感;休闲:解除精神压力、获得高质量休息;医疗:安定精神、降低血压的各种治疗。

共振的原理在人体上的应用

共振的原理在人体上的应用

共振的原理在人体上的应用1. 简介共振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以相同的振动频率进行自由振荡的现象。

在物理学中,共振现象常常用于构建各种仪器和设备,但很少被应用在人体上。

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共振的原理在人体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 共振与人体健康共振原理的应用主要涉及到人体的生物振动和声学振动。

这些振动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可以用于改善人体健康、促进身心平衡和增强免疫力等方面。

2.1 生物振动的应用生物振动是指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运动所产生的振动。

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振动的频率、幅度和相位等参数,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并对其进行调节和改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振动应用:•心率监测:利用共振原理可以测量心脏的脉搏和心率,并及时监测和调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睡眠监测:共振传感器可以监测人体的呼吸、心率和体动等生物振动参数,帮助评估睡眠质量并提供相关建议。

•肌肉活动监测:共振技术可用于监测肌肉的收缩和放松状态,帮助康复和训练运动员的肌肉功能。

2.2 声学振动的应用声学振动是指声音的传播和产生的振动波动。

人体对声音的共振反应可以改变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声学振动应用: •音乐疗法:音乐的节奏和频率可以与人体内部的生物振动发生共振,帮助人们舒缓压力、改善情绪和提高专注力。

•声波按摩:利用声波的振动可以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缓解疼痛。

•声波治疗:声波的特定频率和振幅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如痛风、关节炎和肌肉痉挛等。

3. 共振技术的发展和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共振原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共振技术被应用在人体上。

共振技术不仅可以改善人体健康,还可以应用于医学诊断、康复治疗、心理疗法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共振技术的发展和前景:•共振成像技术:共振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如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共振成像和电子自旋共振成像等。

•共振治疗技术:共振治疗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肿瘤、疼痛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turbosonic音波振动仪对体育健身以及运动康复的影响_图文

turbosonic音波振动仪对体育健身以及运动康复的影响_图文
18601288345
BJUNIGLOBE
4
北京友昵环球商贸
第二 音波共振原理 & 对比
18601288345
BJUNIGLOBE
5
北京友昵环球商贸
2. 音波共振原理 & 对比
什么是音波? ㆍ音波(sonic, 声音):利用大自然 和谐的 声音 将物理波动传递到人体内
头~颈 : 23-16Hz
肋间 : 15-9Hz 腹部 : 12-6Hz
胸: 20-10Hz 肩 ,臂,手 : 20-13Hz
下体(骨盆~小腿) : 7-5Hz
脚踝,官
18601288345
BJUNIGLOBE
Turbosonic Vibration 对人体最有效范围 : 3~50Hz
18601288345
BJUNIGLOBE
7
北京友昵环球商贸
2. 音波共振原理 & 对比
TURBOSONIC 音波共振的原理
• “产品产生的音波频率 = 人体各部位相应的固有频率” 时产生共振
音波 (sound)
18601288345
BJUNIGLOBE
6
北京友昵环球商贸
2. 音波共振原理 & 对比
音波分类
极低频
20Hz 以下 虽不可听,但可感觉振动
可听频率 20~20,000Hz 人听觉可听到的振动
超声波 20,000Hz 以上
特殊专业领域
14 18601288345
BJUNIGLOBE 北京友昵环球商贸
3. 应用领域
竞技体育
▶ 训练 - 力量训练 - 拉伸训练 - 爆发力训练 - 耐力训练 - 热身 / 放松
1. 振动产品发展沿革

美洋科技—体感音乐作用原理

美洋科技—体感音乐作用原理

美洋科技—体感音乐作用原理美洋科技整理一、声波作用原理声波作为宇宙和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波动能量,不仅在人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接受具有音乐特性的声波调节,以便使自身朝着更加合理、更加有序、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这正是宇宙的一种声音法则!此外,人体70%以上是水,水的阻抗远比空气高、传播声波的效果要好,胎儿就是在母亲充满低频声波的宫体环境中发育起来的。

当孩子出生并长大成人,这种宫体环境的“美好记忆”依然残存在成人的潜意识里。

例如,当孩子哭闹或焦虑不安时,只要被母亲抱起就会立刻安静下来,因为母亲的“体感振动”使其感到安全、舒适。

同样,人类对音乐中的低频(尤其150赫兹以下),感受最为深刻和舒畅。

因为人体固有的振动频率,大都是超低频波或次声部分。

这样,体感音乐声波通过骨传导的方式,直接刺激人的“内听觉”系统,适当强度而富含1/f波动的低频声波,是构成人体良好的生物学共振要素,因而对人产生各种良性的调整作用。

二、细胞共振原理现代科学揭示,生命的本质是细胞共振。

即同种同向排列、组成同一器官组织的细胞,其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也趋于一致,因而产生“同频共振”现象。

根据“1/f波动理论”,正常健康细胞的振动是一种以低频为主的1/f波动,具有较高的动能和活性;而异常细胞(如癌细胞或受到不良刺激的细胞)的振动,则是以高频为主的1/f2振动,动能和活性都大大降低。

体感音乐所产生的振动,正是一种1/f波动能形式,当这种作用与体内大分子和细胞等产生“同频共振”时,会使细胞的活性大大增强,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效应,使组织的微观结构发生改变,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活动得到有效调整。

对于生命有机体而言,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由其生理节律(尤其细胞的振动频率)失衡而起。

而音乐的声波治疗,是迄今发现最为有效的振动修复源之一!三、脑神经康复原理大脑是人体的生理中枢,主管着一切生命活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脑具有很好的自我修复功能,这种修复功能只有在大脑皮层血管和微循环通道打开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较好效果,这也是抗衰老的关键。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改善脑损伤儿童行为问题的效果②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改善脑损伤儿童行为问题的效果②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改善脑损伤儿童行为问题的效果②程慧;李泽萍;沈敏【摘要】目的探讨体感振动音乐疗法改善脑损伤儿童行为问题的疗效.方法20例6~8岁经 Conners 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量表)(PSQ)评定存在儿童行为问题的脑损伤儿童,给予体感振动音乐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 PSQ 各因子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脑损伤男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焦虑、多动-冲动问题较为突出,女童的心身问题、焦虑方面问题突出,存在性别差异.治疗后,脑损伤儿童的学习问题、焦虑、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因子分降低(P<0.05).结论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可部分改善脑损伤儿童的行为问题.%10.3969/j.issn.1006-9771.2012.07.026【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3页(P673-675)【关键词】脑损伤;儿童;体感振动音乐疗法;行为问题;康复【作者】程慧;李泽萍;沈敏【作者单位】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上海市 200127;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上海市 200127;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上海市 20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随着社会的进步,儿童的心理行为日益受到重视。

儿童的心理状态、行为特征,可影响儿童的学习、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如不及时诊断和干预,可导致儿童品行和社会适应障碍。

脑瘫或其他脑损伤儿童的运动、语言或认知功能落后,社会活动受到一定限制,较正常儿童更易出现行为、情绪等心理问题。

挪威Skille[1-2]提出“体感音乐疗法”的概念,并用于治疗脑瘫儿童。

随着体感音响的开发,将音乐中的低频部分转换成物理振动作用于人体,使人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身体也能感受到音乐声波的振动,强化人体对音乐的感知,提高音乐治疗的效果[3]。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在主要用于改善肌肉紧张痉挛所致运动障碍,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脑功能及情绪认知功能,治疗身心症状等。

MBS体感音乐疗法-介绍

MBS体感音乐疗法-介绍

M B S体感音乐疗法-产品介绍产品简介:起源于欧洲的体感振动音响,经挪威教育家和治疗家Olav Skile博士和日本音乐治疗联盟理事小松氏博士历经20余载研究设计。

这种技术的开发是基于外部振动可以促进身体功能的研究,被美国AAMT音乐治疗权威Marlanto博士重点推荐。

体感振动音响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声学治疗技术。

它通过音乐的振动来减弱病状、诱导松弛并减轻压力,迅速消除疲劳、调整神经平衡,已广泛用于心理调节、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护理、临床医疗等身心健康领域,更是音乐鉴赏与音乐治疗的高级配套装置。

它具有以下特点:·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会按摩的健康全息音响。

·第五代小型高效换能器,尽享低频音乐的全方位振感。

·家居音乐创新一体化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最大程度获取最佳音效。

·已有体感音乐床垫和沙发,台椅、靠垫、手持设备等,并不断研发新产品。

·用于音乐治疗,世界发达国家专业机构已有20年100篇以上临床报告验证有效。

产品原理及作用机理:传统音响仅仅通过人耳的听觉通路。

而制成家具形式的体感音响,强化了音乐的低频能量,让人们躺下来用整个身体聆听。

利用骨骼传导理论,作用于内听觉和经络、振动触觉,用整个身体获得高质量的鉴赏效果,加倍体会动人的质感、节奏感和逼真的临场感,令人在陶醉中达到高质量的放松。

聆听的感觉就象身体泡在音乐里。

伴随着音乐节拍的振动与冲击,能疏通经络、促进循环,在调节情绪的同时,给内脏进行了独一无二的按摩。

透过骨骼和神经感受音乐的韵律,浑身的血管都麻酥酥的,体验前所未有的透骨舒适和纯粹快感。

30分钟体感音乐,保证你头清气爽、周身舒畅,心理和生理同时得到最大的满足。

医学研究表明,音波的振动就是一种能量。

人的生命与健康离不开振动,因为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振动系统构成的。

如:胃有规律的收缩、肠的不停蠕动、心脏的不息搏动、肺的呼吸吐纳等,各部件都有自己的振动频率。

eft同频共振作用

eft同频共振作用

eft同频共振作用以"EFT同频共振作用"为标题的文章EFT(情绪释放技术)是一种心理疗法,通过敲击身体特定穴位来缓解情绪困扰和身心疾病。

同频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频率时,它们之间会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EFT和同频共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EFT的基本原理。

EFT认为,情绪困扰和身心疾病是由于身体能量系统的阻塞或紊乱所致。

通过敲击身体特定穴位,可以调整和平衡身体能量,从而缓解情绪问题和疾病症状。

这种敲击穴位的方式可以激活身体的能量流动,促进身体和心灵的自愈能力。

同频共振是指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频率,并以共振的方式相互作用。

在物理学中,同频共振现象常见于声音、光波和电磁波等领域。

同频共振的作用是增强或放大原有的频率,使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强烈。

在心理领域,同频共振也可以应用于心理治疗中,帮助人们更有效地释放情绪困扰和改变负面信念。

EFT和同频共振之间的联系在于,敲击身体穴位可以产生特定的频率,这些频率可以与人体的能量系统产生共振作用。

当敲击特定穴位时,身体能量系统会与这些频率产生共振,进而调整和平衡能量流动。

这种共振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释放情绪困扰,并加速身心的恢复过程。

在心理治疗中,EFT可以通过同频共振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和信念。

当人们面对情绪困扰或负面信念时,敲击身体穴位可以帮助他们与这些情绪和信念产生共振。

通过共振作用,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情绪的存在,并在安全的环境中释放和接纳这些情绪。

同时,EFT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变负面信念,通过与积极信念的共振作用来建立新的认知框架。

除了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EFT的同频共振作用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应用。

比如,有人研究发现,通过敲击身体穴位可以影响周围环境的能量场。

这种能量场的变化可能与同频共振的作用有关。

此外,EFT还可以用于与他人建立共鸣和连接,通过共振的方式来促进沟通和理解。

体感音乐-声波医疗的现代科学原理

体感音乐-声波医疗的现代科学原理

声波医疗的现代科学原理一、音乐声波能音乐声波能是古人用在医疗健身长寿之中的重要法宝。

德国科学家实验发现,经过处理的某些声音可以让癌细胞的生长得到减缓。

现代科学认为,音乐之所以能治病,在于人体是由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

现代科学已经把音乐作为一门科学,对它的研究有重大发展。

1636年,法兰西数学家默森发现琴弦调高低的基本规律,那就是弦振动频率的变化与张力的平方根成正比,而与其长度和重量的平方成反比。

如果早期的古钢琴制作大师不懂得这个道理的话,那么他们也许会把低音弦做得比高音弦长100倍。

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第一个阐明:“音乐的特质,即音色,是由其泛音(共振)频率来确定的。

”他出色地设计了玻璃球分析声音的方法,人们称为赫尔姆霍茨谐振器。

这种谐振器对不同的频率由非常灵敏的响应。

赫尔姆霍茨使用这种谐振器合成了人发出来的声音。

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声波频率不仅仅是如人们娱乐性的一种活动,它的真正价值是对生物生命体有着良性的促进作用。

这些作用包括:(1)音乐声波能可以使奶牛多产奶;(2)音乐声波能会使植物园果子甜美和硕果累累;(3)音乐声波能能够驯服凶猛的野兽;(4)音乐声波能可以医疗精神病患者;(5)音乐声波能有利于优生优育;(6)音乐声波能可以抑制幼儿多动症和改善不良习性;(7)音乐声波能是多位大科学家智能灵感的金钥匙,可激发大脑的创造力,促进发明,提高悟性;(8)音乐声波能是古人用于医疗、健身、养生、长寿的重要法宝;(9)科学研究证明,音乐声波能有杀灭和抑制癌细胞的特殊功效;(10)最近吴慎教授予农业科学家们对多种植物作了SW声振促进的惊喜试验:一是植物发芽律竟然高达42%。

二是能给人们带来健康的蔬菜及水果,以及带有环保性和无公害的高科技声振,促进多种作物生长发育结果和优质高产的人类最喜欢选用的超级功用有机食物。

这些有机蔬菜和水果还可以给各种不同病疾的患者食用以摆脱痛苦,早日恢复健康。

音乐疗法能够有效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

音乐疗法作用原理:音乐振波与人体细胞和谐共振

音乐疗法作用原理:音乐振波与人体细胞和谐共振

音乐疗法作用原理:音乐振波与人体细胞和谐共振或许你也有这样的经验,听某些曲子觉得特别舒服,听某些曲子又觉得特别烦厌。

这就是高低起伏的声波频率贯穿全身,音频与身体产生共振,发挥的效用。

科学上已经测出,人体细胞各有各自的振动频率,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微小的振动,特别是心脏、大脑、胃肠等处的细胞振动更加强烈。

全身细胞会根据神经系统、运输与传递系统、新陈代谢系统等三大主要旋律起舞,彼此呼应,形成人体内的微振大合唱,随着地球每天的自转、月球每月的引力变大、太阳每季造成的季节的交换,做出适当的微调节奏,这样的复杂频率变化,也被称为「自然谐和律」。

音乐也是一种振波,自然可以对人体产生作用,当音乐的振波与人体的微振组合时,两者便会发生共振,使体内的微振加强,牵引情绪产生变化。

当人体机能失调时,体内的微振也会受到影响,这时加入适当频率的音乐,与细胞产生共振,就可让原来紊乱的分子整齐地运动起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进而调节生理节奏,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帮助治愈疾病,这就是音乐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理论基础。

当人静下来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身体的节奏程序,例如心脉韵律与呼吸节奏,而在知觉以外的地方,也自有其运行的节奏;当身体受到刺激或压力,打乱了原有的频率,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就会破坏自然谐和律而产生病痛。

医学共振音乐是建立在和谐共振的基础上,藉由立体时空动效的结构,产生和谐共振,刺激生物体秩序的重建,达到和谐与再生的功能,是疾病治疗与预防的最佳补助工具,也是开启心灵治疗的一把钥匙。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三大疾病-癌症、忧郁症、爱滋病,使用音乐治疗,应是精神医疗及提升免疫系统的最佳辅助剂。

医学共振疗法音乐,它是利用微型音乐的和谐规律创作的。

按照毕达哥拉斯的理论,正是如此创作的音乐才具有与健康身体相同的和谐节律,所以能够帮助打乱身心的听者重建新的身心秩序及节律,从而增进机体的健康。

目前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医学共振音乐可以加强我们机体的自然调节和恢复过程。

振振有词——谐振有话说

振振有词——谐振有话说

振振有词——谐振有话说“老师,做这个振动有什么用?”“老师,做这个振动是不是跟游乐场的摇摇车一样?”“老师,做这个振动是不是跟那些减肥的抖抖机一样?”在做振动治疗时经常有家长问各式各样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告诉大家关于振动治疗的一些相关知识:1振动治疗的工作原理:利用外源性振动刺激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有效调整肌肉紧张状态,改善肌肉的强度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提高本体感觉,改善肌肉运动知觉及灵活性,从而达到肌肉功能的平衡和协调,增强对自身躯体的控制能力,促进肌肉、骨骼、神经、血液循环等各系统的改善与再生的作用。

另外,有研究表明全身振动训练法对人体物理性能(力量,跳跃高度)有积极影响。

2振动治疗适应症肌张力问题,关节稳定性差,本体感觉缺失,认知能力差,上下交叉综合症,人体异常姿势,协调性和动力缺陷(平衡能力,步态异常,肌痉挛),肌肉萎缩,慢性肌肉骨骼疼痛,骨科术后,肌肉质量差,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儿童常见疾病。

3振动治疗禁忌症低频模式(1~8Hz):无一般禁忌症。

高频模式(≥8Hz):金属植入物;起搏器或其他带电设备;血栓;肿瘤;急性感染;严重的骨质疏松以及由它引起的骨折;严重的心衰竭。

现在就来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摇摇车只是简单的晃动的一个儿童娱乐设施;减肥的抖抖机跟我们的振动治疗工作原理不一样,抖抖机只是消耗肌纤维和肌纤维表面覆盖的脂肪组织。

而我们的振动治疗会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不同的频率,不同年龄的孩子相同的情况选择的频率也不同。

振动治疗可以使得机体血流加速,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有利于增强肌肉的弹性和柔韧性,振动刺激抑制了肌肉的牵张反射,激活了肌腱内感受张力的本体感受器高尔基小体。

肌肉力学性能的改变,振动刺激能加快对快肌纤维的激活,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肌肉收缩力上升,因此对肌肉中串联弹性组成部分的牵拉刺激强烈,这种刺激对肌肉弹性成分的强度和刚度产生良好的刺激效果,增强弹性成分的伸展性。

体感振动设备的原理及应用

体感振动设备的原理及应用

体感振动设备的原理及应用一、引言体感振动设备是一种通过模拟人体受到的实际振动来传递信息或产生特定效果的设备。

它主要利用机械振动的原理,通过对人体特定部位施加振动,以刺激感官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体感振动设备在虚拟现实、游戏、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原理体感振动设备采用的原理主要包括力学振动原理和生物反馈原理。

1. 力学振动原理体感振动设备通过振动装置产生机械振动,通过固定装置或者穿戴设备将振动传递给人体。

振动装置通常由电机驱动,通过激励源产生振动,并将振动传递到人体特定部位。

振动的频率、幅度和方向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和力量来调节,以实现不同的体验效果。

2. 生物反馈原理体感振动设备还可以通过生物反馈技术实现更精确的体验效果。

生物反馈是一种通过监测人体的生理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控制振动装置的指令的技术。

通过监测人体的心率、呼吸、肌肉紧张度等信息,体感振动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调整振动的强度、频率和方向,以实现更加个性化的体验。

三、应用体感振动设备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

1.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场景,而体感振动设备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将体感振动设备与虚拟现实头盔等设备结合,用户可以感受到更加真实的触觉反馈,增强沉浸感。

在游戏、培训、仿真等领域,体感振动设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游戏体感振动设备在游戏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

通过与游戏控制器结合或者直接与游戏设备相连,体感振动设备可以让玩家感受到游戏中的动作、碰撞、射击等场景的真实反馈。

这样可以提高游戏的沉浸感,并增强游戏体验。

3. 医疗体感振动设备在医疗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康复训练中,通过将体感振动设备与功能康复器械结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运动康复。

另外,在疼痛治疗中,体感振动设备也可以通过控制振动的频率和强度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4. 娱乐体感振动设备在娱乐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人体共鸣原理

人体共鸣原理

人体共鸣原理
人体共鸣原理指的是人体对于特定频率的声音或震动产生共振
现象的原理。

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和细胞都会发出一定的声音和振动,这些声音和振动的频率和强度都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当外界的声音或震动的频率和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自然频率相近时,就会引起共振现象,使得人体内部的声音和振动加强,并且能够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例如,听到舒缓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放松和愉悦,因为这些音乐的频率能够与人体内部的节律相吻合,调整人体的生理状态。

另外,一些声音和震动的频率也可以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高频率的噪音和震动会使人感到不适和疲惫,长期暴露可能会导致听力和神经系统的损伤。

因此,人们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听觉和身体健康,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音和强震动的环境中。

- 1 -。

舒曼共振——精选推荐

舒曼共振——精选推荐

舒曼共振1952年,德国物理学家舒曼(Schumann)发现,雷暴和闪电能产⽣频谱很宽的电磁波,使地球表⾯和电离层(离地⾯约⼀百英⾥的⼤⽓)之间形成⼀个巨⼤的电容器空间,那些由闪电激发⽽形成的电磁波(尤其低频部分)被共振放⼤,这种现象就是舒曼共振(Schumann Resonance),该共振频率就称舒曼波(Schumann Wave)。

舒曼波的波长相当于地球圆周,换算成频率约为7.83赫兹,这也是舒曼共振的基本频率。

巧合的是,⼈类脑波中的α波和θ波,也⾮常接近在这个频率(α波、θ波分别是⼈在清醒的放松和似睡⾮睡状态下的脑波),因此,舒曼波⼜称为“地球的脑波”、“天⼈合⼀的共振频率”等。

舒曼共振现象最早由⼤⽓监测中发现,迄今也主要⽤于极端⽓候和地震预报等⽅⾯。

对⼈体的作⽤研究尚未真正开展,当然也未得到科学的相关实证。

那么,舒曼共振对⼈体到底有没有作⽤和影响?舒曼波能否为⼈体所真正利⽤?事实上,⼤⽓电离层是⼀道构成地球⽣物细胞(尤其DNA)免受宇宙射线等破坏的安全防护⽹,所有⽣物细胞都“浸泡”在这个由地球磁场产⽣的巨⼤防护⽹中,这也是地球⽣物能够裸露⽣存和活动的⼤致空间范围。

⽽电离层的闪电及其共振作⽤,就能起到清理这⼀区间“污染粒⼦”的作⽤,这对保护电离层的稳定和净化⾮常重要。

⾄于舒曼波能否为⼈体所利⽤,我们不妨把⼈体细胞看作是⼀种带电荷的微型电容器,这样在某种情形之下,我们就可以利⽤舒曼共振作⽤,让⾝体呈现⼀种“良导体”状态——就像调频⽴体声收⾳机那样,接收频率与之相匹配的波谱能量!古有“练⽓化神”、“撷取天地⽇⽉精华”之说,那么今天或未来的⼈类,完全有可能应⽤舒曼共振原理,开发利⽤天地之间这种“取之不尽、⽤之不竭”的新能源⽅式。

体感⾳波震动床:400-998-2581体感⾳乐疗法与传统⾳乐疗法的区别⼈类对于声⾳的感受⾸先源于振动。

胎⼉在孕育过程中,⾸先通过宫体环境时刻感受到来⾃母亲的⼼跳等低频振动,这种体感记忆伴随婴⼉的出⽣和成长⽽渐渐淡化,但永远存留在其潜意识中并伴随⼀⽣。

宇宙中最神奇的力量:同频共振

宇宙中最神奇的力量:同频共振

宇宙中最神奇的力量:同频共振关于振动我们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振动。

事实上,看似静止的物体也在以各种频率振动、振荡、共振。

共振是一种运动,表现为两种状态之间的振荡。

最终,所有的物质都只是各种潜在场的振动。

因此,在每一个尺度上,大自然都在振动。

当不同的振动物体聚集在一起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它们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后以相同的频率开始振动。

它们会产生“同步”,这种看起来有些神秘的方式,被描述为自发的自组织现象。

数学家斯蒂芬·斯托加茨(Steven Strogatz)在2003年出版的《同步:秩序如何从混沌中涌现》一书中,提供了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和神经科学的各种例子说明“同步”的现象,包括:•当某些种类的萤火虫聚集在一起时,它们就会开始同步闪烁,这种同步的闪烁看起来仍然有些神秘。

•当功率和频率相同的光子同步时,就会产生激光。

•月球的自转与绕地轨道完全同步,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的正面总是相同的。

•研究共振可能会对意识的本质,以及更普遍的宇宙产生深刻的洞察。

共振是频率接近的几个信号会叠加在一起,是一个增幅作用。

比如两个频率接近的正弦波,它们的波峰会在同一时间或接近的时间到达,那么这两个信号叠加所产生的信号的强度就要强,这就是共振了。

产生共振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弹性,而且一件物体受外来的频率作用时,它的频率要与后者的频率相同或基本相近。

从总体上来看,这宇宙的大多数物质是有弹性的,大到行星小到原子,几乎都能以一个或多个固有频率来振动。

共振不仅在物理学上运用频率非常高,而且,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

我们都知道,宇宙是在一次剧烈的大爆炸后产生的。

而促使这次大爆炸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共振。

当宇宙还处于浑沌的奇点时,里面就开始产生了振荡。

最初的时候,这种荡振是非常微弱的。

渐渐地,振荡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强,并引起了共振。

人体共鸣改变的原理是

人体共鸣改变的原理是

人体共鸣改变的原理是
人体共鸣改变的原理基于共振现象,是指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产生相同频率的振动时,会引起后者共振从而发生共振现象,即共鸣。

人体共鸣改变的原理类似,当人体与外界的某种刺激物共振时,会引起人体细胞、器官等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改变人体的状态。

首先,人体共鸣改变的前提是外界的刺激物必须与人体的频率相接近或匹配。

人体的器官、细胞等都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当外界的刺激物频率与之相接近时,就会引起共振。

例如,音乐的节奏、频率与人体的心跳、呼吸等生理节律相合,听音乐时人体往往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一旦人体与外界刺激物发生共鸣,会导致人体内部各部分产生协同作用,从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些连锁反应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种系统的调节。

人体的神经系统会通过传导电信号的方式将共振信号传递至全身各处,从而调节各个器官、细胞的功能与活动。

内分泌系统则会分泌激素来协调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功能。

免疫系统也会通过共振信号的传递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最后,共鸣改变的原理还涉及到心理反应和情绪的影响。

人体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也会受到外界刺激物的影响,当人体与某种音乐、光线、自然景色等发生共鸣时,会引起人的内心共鸣,从而改变人的情绪和心境。

这种心理共鸣也可以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来影响人的整体健康。

总结起来,人体共鸣改变的原理是基于共振现象,当人体与外界的刺激物产生相同频率的振动时,会引起人体细胞、器官等产生连锁反应,从而改变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这种共鸣改变的原理在健康维持、医疗康复和情绪调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人体细胞的同频谐振作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人体,人体是个合理的结构体、运动体。

还有巧妙的,就是人体各个器官的同频谐振作用。

人体组织中的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和细胞膜均有各自的固有振荡频率。

声音在水中的传导效果很好,人体的70%是液体,人体是最佳的声音导体。

适当的振动频率可以与细胞产生共振。

新浪科技网2004年06月16日的消息,美国科学家借助纳米技术发现了细胞的振动频率。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詹姆士-吉姆泽夫斯基与他培养的研究生安德鲁-佩林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一定能够通过识别细胞的振动频率——声音来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因为研究发现,有些细胞的歌声低沉而浑厚,另一些细胞的歌声则悲伤而凄惨。

酶细胞就能够完全从事声乐工作,其音域能够达到高音“1”至“2”。

当细胞正在死亡时,它会发出低沉的“呻吟”;在受到酒精刺激时,细胞的振动发出高声的尖叫;而癌细胞只能够发出一种噪声。

詹姆士-吉姆泽夫斯基教授曾在瑞士苏黎世的IBM公司实验室从事分子推进器的研究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吉姆泽夫斯基教授产生了想听听细胞声音的想法:他在与心脏病医生聊天中得知心肌细胞在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后会剧烈地振动。

从此,他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既然心肌细胞会有这样的表现,那是不是别的细胞也可以呢?如果别的细胞也可以,那这种振动会发出某种声音吗?这种声音人耳能听到吗?为了解答上述一系列问题,基姆泽夫斯基与他的学生佩林便利用原子显微镜对酵母细胞进行了观察研究。

结果显示,酶细胞能够发出频率为1000赫兹的声音,其细胞膜振动幅度为6纳米。

科学家们利用超强功率显微镜获取的研究资料在经过计算机合成后能完美地再现了细胞“异常神秘”的声音。

由于这种声音具有非常的感染力,所以科学家们将其称为来自细胞的歌声。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是一个有序的生物电场。

当细胞吸收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以后,便产生振动,而细胞膜由于内外电位差引起细胞振动以后,形成偶极子,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使细胞的排列有序化,在这种情况下,细胞膜的振动,便产生相干性的电磁波和弹性波(振动频率、方向、波形一致),而相干性的电磁波又反过来影响、控制着细胞的新陈代谢,控制着人体生命信息,当人体由于致病因素的干扰使细胞的振动偏离了正常的频率,或由于电磁波过于减弱时,便不能产生同频共振,这时细胞的排列便处于无序化状态,此时,人就会生某种疾病。

细胞是表现生命现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由许多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了各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组织”;而由多种组织组成了能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就组成了不同的系统;这不同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细胞就是构筑生命大厦的“砖瓦砂石”。

细胞在振动。

而且,健康的细胞的振动频响范围在1000赫兹以下的低频区域,受到不良刺激和处于病态的细胞的振动频响范围在相对的高频区域。

而体感振动音乐的振动能量作用于这些大分子和细胞膜时就会产生同频谐振,使细胞提高渗透能动力,代谢功能增强。

这种谐振能在体内传播时,就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使组织的微观结构发生改变,使细胞增强活性、排列恢复有序化、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和酶的活性提高、体内化学分解与合成过程加快、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得到有效调整等等。

依据“1/f波动”理论,1/f振动主要是低频部分,而细胞振动就正好属于1/f振动。

而1/f2振动主要是高频部分,异常细胞,如癌细胞的振动就属于1/f2部分。

体感振动音响应用于人体科学的意义人体由大约60兆个细胞构成,细胞的生命由氧来支撑,细胞只有不断的获取充足的氧才能进行一系列的复杂化学反应——能量交换,吐故纳新,新陈代谢,使人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体感振动音响就是通过与人体细胞产生同频振荡,起到了激活健康细胞活性、抑制非正常细胞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种生物的和谐,在使用体感振动音响的时候,人才感觉到轻松、愉悦、陶醉。

湖南省常德长生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蒋松柏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工程系,从事生命衰老研究30多年,他在《破解生命与探索长生之道》一书中提出:人类可以“返老还童”。

蒋松柏认为,人体的衰老,存在很大的可塑性。

人体是否年轻,主要特征为身体的生命活力是否很高。

身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组成的,各种组织的生命活力,主要决定于组织中有分裂功能的细胞密度。

细胞分裂前,原来的染色体复制出完全一样的新染色体,新旧染色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生命活力,并且没有新旧之分。

因此只要细胞继续保持着分裂的功能,它就始终保持着生命活力而不衰老。

对于人体来说,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组织细胞的分化速度悄悄超过分裂速度,但是这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要经过几年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况且人体的衰老也不是直线下降的,常常有平衡或回返状况出现。

如果设法促进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分裂,就有可能恢复老年人的年轻。

因为细胞的分裂速度是一变二、二变四的方式递增的,这种增殖方式往往比细胞的一减一的老化强,这就为恢复各种组织的代谢活力,使老年人的身体的生命活力恢复年轻成为可能。

而且,由于酶细胞的振动频率为1000赫兹,体感振动音乐的振动能量的同频谐振能够促进体内各种酶活性化,使得人体各排泄器官代谢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加快;肝脏解毒功能提高,肌体内废物分解代谢增强;肺细胞代谢功能提高,储氧能力增强、排除二氧化碳功能加快;肾脏细胞活化,功能提高、胃肠细胞活化;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加快,排便通畅。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紧张性头痛症状缓解概说:头痛是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分为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及与其他神经或器质性原因有关的头痛。

其中都市里最常见的是紧张性头痛,约占头痛总数的80-90%。

主要原因是睡眠不足,精神疲劳,情绪激动,生活规律紊乱等等。

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为了竞争,生活、工作节奏显加快,工作及学习压力加大,头痛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紧张性头痛多发于“白领”阶层中的年轻职员及大中学生、高三学生,尤其是青壮年女性更为多见。

病人常诉述头部的前面两侧及后部、颈部疼痛,有持续性钝痛、头部有紧箍感或重压感、也有痉挛牵扯性头痛,多为双侧性,持续性。

同时还表现为紧张、焦虑、烦燥、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易激动等神经官能症状。

头痛时间常常发生在早晨醒来或起床后不久,随后会逐渐加重或持续数年不缓解。

紧张性头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病人身心失衡、失眠加重,甚至精神崩溃。

由此而导致休学或放弃工作者不计其数。

紧张性头痛的发病原因:从医学角度来说,头颈部的肌肉持续收缩可引起紧张性头痛。

头颈部肌肉收缩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1.心情过分焦虑或忧郁,并伴随精神紧张,紧张的工作与学习压力,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得不到放松。

2.由五官科或颈部肌肉收缩痉挛引起。

3.由坐或立位时头、颈、肩、胛部的姿势不良引起,肌肉收缩又可引起该部位血流减少,局部缺血引起头痛。

怎样预防紧张性头痛?心理角度:尽最大努力避免情绪紧张、焦虑、急躁引起的紧张性头痛。

生理角度:注意预防和矫正各种不良姿势,避免引起头颈和肩背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比如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

每天注意自身的调节。

早晨或晚上入睡前洗个温水澡,在新鲜空气中散散步或小跑步,颈部和背部的热敷,对头皮、颈部肌肉进行轻柔的按摩,用手指压迫穴位等,这些方法可以让患者自己亲身体会到,自身的放松,可以减轻局部肌肉的痉挛、收缩,从而减轻头痛。

怎样治疗紧张性头痛?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法以外,预防紧张性头痛的最常用及最有效的方法是放松疗法。

由于头颈部的肌肉持续收缩是引起紧张性头痛的直接原因,只要头颈部肌肉收缩得到缓解,肌肉得到完全放松,就可以彻底治愈紧张性头痛。

放松疗法有别于药物治疗,是使人达到肌肉松弛精神安定减轻焦虑的治疗方法。

我们知道,精神焦虑、神经兴奋等因素可引起的头皮及颈背部肌肉痉挛而造成头皮紧缩感而产生头痛、头晕,紧张或情绪刺激可加重,伴焦虑、烦躁、心慌、多汗、颈背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其发病机理就是焦虑—肌肉痉挛,这两种因素互为因果,久之造成恶性循环:焦虑—痉挛—头痛—失眠。

其治疗就是根据其发病机理:抑制焦虑—缓解痉挛。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紧张性头痛的放松疗法:放松疗法的关键是调节恢复人体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

使全身的骨骼、肌肉、韧带、血管、神经放松,调节紧张心理,调节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达到身心松弛,使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朝着有利于放松和睡眠的方向转化,从而改善头痛和睡眠。

通常我们听到的再生音乐是通过增幅器放大信号后从扬声器发出,再经过空气振动而达到人的耳膜的。

发烧级音响设备的最大频响范围为16-20,000Hz。

一般来讲,人们都比较喜欢音响具有更为丰富的低音部分。

这是因为,音乐的低频部分可以给人体带来愉悦感,使人能够达到放松的目的。

体感振动音响就是将乐曲中16-150Hz的低频部分电信号分拣出来,另外经过增幅器放大,通过换能器转换成物理振动,做用于人体传导感知。

因为16-150Hz的低频部分的重低音感大大增强,伴随着振动感和冲击感,不但给人以极其强烈的临场感,还能够给人以心理和生理带来愉悦的快感和陶醉感,迅速地使人达到最佳的精神放松效果。

体感振动音响,除了传统的用耳朵听音乐以外,还要将乐曲中低音域的16~150Hz部分变换成数十微米到数千微米振幅的物理振动,使人身体也感知音乐的一项技术。

利用这种技术享受音乐的话,人的身体神经系统感知和脑信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使人加倍地感受音乐的重低音、节奏感、质感、临场感,从而获得音乐的感动和陶醉感。

这种效果,可以使人迅速地获得高质量的、身心的放松、精神的愉悦效果,从而解除压力和紧张感、解除疲劳精神上和肉体两方面的消除疲劳。

体感振动具有极好的放松效果以外,还可以诱发血清中类吗啡样物质——内啡肽含量增加,产生镇痛作用。

所以,对于缓解头痛效果非常明显。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生物体内的酶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一类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化学本质是活性蛋白质,少数是RNA(核糖核酸),因为近年来发现有少数核糖核酸也有酶活性,称之为“类酶”或“核酶”。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酶可以极大地提高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

酶,存在于任何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种生命体内。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物才会有消化、呼吸、运动、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才会产生新陈代谢等化学变化。

可以说“没有酶就没有生命”。

酶,做为一种转化剂,在所有生化过程中发生作用。

任何生物物质发生转化时,都是酶在启动这一过程。

酶能够“剪切并粘贴”任何形式的生物物质。

在胃里有各种消化酶,可以将食物中的脂肪、蛋白淀粉分解后供人体吸收,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