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安徽卷《考试说明》解析 语文
安徽省高三语文高考研讨会资料解读考试说明课件(2)
2019/2/1 9
语文默写研讨
2019/2/1
10
2010年删去的篇目 1.陋室铭 刘禹锡 2.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5.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
2019/2/1
11
2010年增加的篇目
1.爱莲说 2.蜀道难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5.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周敦颐 李白 杜甫 范仲淹 苏轼
关于诗歌鉴赏,安徽 自主命题以来每年都考词, 现在要特别关注诗,尤其 是宋元明清时代安徽籍的 诗人的作品。
2019/2/1 20
去年高考九套课标卷中,“一 般论述类文章”的内容涉及文艺学、 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 和文字学,这些都属于社会科学的 范畴。因此,许多模拟卷上的科技 说明文与我们课改区的高考小阅读 不对号。
2019/2/1 8
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 刻”,去年表述为“指文章的见解深 刻,鼓励见解多样”。今年将“鼓励 见解多样”改为“鼓励见解精辟、独 到”,对立意准确的要求有所提高。 去年要求作文“见解新颖”,并解释 为“指文章对生活有独到的感悟和深 刻的见解”,今年删去“深刻”一词。 这些都是对作文难度要求的微调。
2019/2/1
24
高考作文在文采方面要求“词 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 文句有意蕴”。可以说,高分作文 都是有文采的。考生必须在文章中 多写整句,多用修辞,多有引用。 这样,在“语言表达”和“发展等 级”中就可以获得高分,奠定高分 作文的基础。文采方面的训练至关 重要。
2019/2/1 25
2019/2/1
12
2009考过今年仍然保留的篇目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
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
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
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
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
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
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仔细研究分析——细心! 【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 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 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9.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试题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 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 18 2019年5月22 感谢你的观看 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二)古代诗文 3个板块4个能力点10个命题点
11
(三)语言文字运用
2个能力点8个命题点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19年5月22 感谢你的观看 10
1.识记A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附录二) 2.理解B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9年5月22 感谢你的观看
章法 卒章显志
比兴也
安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2023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参考解析
2023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参考解析2023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参考解析(完整版)小编整理了2023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参考解析,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参考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3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参考解析高中语文学习方法一、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
我们经过联想与想象,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可以对文章进行加工处理。
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你学习、发现、思考、讨论。
我们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大胆置疑。
课堂上,我们若不愿动脑筋,坐等老师的答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老师是对手,而不是模本,否则永不能青出于篮"。
一篇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
老师的理解融入了教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
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
我们学生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我们自己的知识和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我们自己的理解更好。
课堂上我们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我们的思维,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多种能力。
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多思考,多提问,多设计,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活动,活动,活跃的人愿意动,不活跃的人动了就会活。
三、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 文 试 题 解 析
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故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急急忙忙把它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绝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的时候,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比如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乾坤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还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为了被尊崇和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用一句理论的话讲就是要“创造性的转化”。
安徽省太湖中学2020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素材
安徽省太湖中学2020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素材【变化解读】1、相比较2020年,2020年的语文科考试说明在文字表述上变化不大,主要是名句名篇的默写范围由原来的32篇减为28篇。
背诵默写篇目撤下了《出师表》《渔家傲》《己亥杂诗》《师说》《醉花阴》《蜀相》六篇,增加了《使至塞上》《天净沙·秋思》两篇。
2、在考查方式上,保留了论述类文章阅读中的5道非选择题形式样题,涵盖4个小考点,保留了文学类文本阅读、诗歌鉴赏中的选择题形式样题;在题例内容上,换去了部分老题,补充了2020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卷中的精题17题。
【复习建议】1、充分研究考纲中的例题,把握命题特点。
如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中的例1,撤去了去年图文转换中的标识题,改为图文转换中的图表题,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能力。
例2撤去了去年的根据语境填写内容题,改为根据语境修改题。
在复习时注意依纲引例,以例悟法,以法导练,以练化能。
2、充分把握教材知识,重视课内外衔接。
字词、名句、文言都是后期回顾的重点。
有效复习必修选修教材,注意选修课程内容的考查比例15%,构建相应知识体系。
同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化课内外衔接。
3、充分总结解题思路,注重答题技巧。
平时教学加强小题训练,稳定基本得分点。
专题教学突出阅读大题训练,减少失分点。
作文教学突出系统训练,提高写作的适应性,如:文体的过关训练;结构的优化训练;破题点题能力的强化;语言的美化工程;热点素材的处理能力;整理写作素材等。
【备考攻略】1、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示例”题目要扎实地做一遍,对照题型示例认真领会考纲精神。
2、新增的默写篇目要切实背准确、记牢固,特别是篇幅长、记诵难度较大的古诗文。
3、准确查漏,切实补漏。
考生要认真分析高三以来的模考试卷,对自己在一轮复习中暴露出来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漏全面梳理,有针对性地制定二轮复习计划,如果自己把握不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这些工作。
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深层解读及备考对策(高三教学论文)
安徽省xx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深层解读及备考对策(高三教学论文)安徽省xx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深层解读及备考对策(高三教学论文)程鸣安徽省xx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深层解读及备考对策日前,xx年安徽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将下发到正在紧张备战xx年高考的高三毕业班师生手里。
仔细研读xx年安徽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我们发现其较去年稳中微变,比方将原来的“考试能力要求”改称为“考核目标与要求”,将原来的“考试内容”改称为“考试范围与要求”。
这些提法较原来更为严谨标准,更加科学明确。
同时,个别考点要求有“易化”的倾向。
不过,总体变化不大,重点能力点依然是“阅读”和“表达”,卷面构造和分值的分配上没有变化,与xx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相同,呈现出连续性和稳定性。
这种“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助于参加xx年高考的考生的稳定发挥。
笔者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指导考生复习备考的体会,依据xx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的“考试范围与要求”,从五个方面对xx年安徽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做一深层解读,并对后期的复习备考提出建议。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考试说明》分析这局部内容与xx年《考试说明》相同,没有变化。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点表述明确。
其考查主要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局部内容--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构造,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较以往没有本质的改变,要求详细、合理,难度有下降的趋势。
它侧重于对文段做浅层次阅读和理解,以读懂内容为出发点,注重根本阅读能力的检验,一般不涉及深层意蕴。
从《考试说明》中的例如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应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后期复习备考应把这类文章的阅读作为训练重点。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考点解析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考点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 ,第一卷第1页至第6页 , 第二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总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 (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根底: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 ,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根底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 ,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 ,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根本课题 ,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根底;另一方面 ,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 ,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 ,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 ,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 ,服式举止 ,洒扫应对 ,人际交往 ,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 ,否那么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 ,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根底--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 ,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 ,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 ,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 ,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 ,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 ,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 ,中国哲学家那么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 ,美善合一 ,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 ,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 ,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 ,而以善为核心。
20XX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名师解读:语文
20XX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名师解读:语文
默写篇目和题型示例有变
合肥一中尹德余
考点变化
语文《考试说明》和去年比极其稳定,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没变化,只是要求默写的古诗文篇目和题型示例有变化。
默写篇目一是增加了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中的4篇古诗文,二是对20XX年《考试说明》中的默写篇目作了调整。
考点题型示例有变化,增补了20XX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更具新颖性,更能体现考试内容的能力要求。
备考攻略
1、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示例”题目要扎实地做一遍,对照题型示例认真领会考纲精神。
2、新增的默写篇目要切实背准确、记
牢固,特别是篇幅长、记诵难度较大的古诗文。
3、准确查漏,切实补漏。
考生要认真分析高三以来的模考试卷,对自己在一轮复习中暴露出来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漏全面梳理,有针对性地制定二轮复习计划,如果自己把握不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这些工作。
4、构建完整的高考答题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高考考点、考点所包容的知识、能印证相关知识的高考真题等几个部分。
5、要更加注重答题技术的细化,特别是主观性试题答题的规范性。
6、关注社会生活,积累新鲜的作文素材。
7、提高研究试卷的水平。
要选好题,精做题,研究试题。
应试技巧
对选择题要从两个层面研究:针对的考点是什么?错误选项是怎样设计陷阱的?
对主观题要从四个层面精心研究:针对
的考点是什么?题目是如何呈现的?标准答案是怎样生成的?自己的思维和答题套路有什么差距?。
学习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的体会
☆我们就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书店里最畅销的就是中小
学生的教学辅导用书和配套作业;在语文的课堂上,更多的时间不 是用来研读课文而是用来讲解试卷;一些学养深厚的语文教师正在 被边缘化,而一些“埋头苦干”的语文教师日益被“委以重 用”……当然,从考试的结果上,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熟读唐诗 三百首”的学生高考成绩并不比那些胸无点墨的学生好多少,甚至 出现某种程度的“倒挂”。
关于“探究题”:探究,只能适度开放,不能无边 无际,什么“言之成理,即可”。我们担心,过度开 放,这道题会失去“信度、效度”,有个性而没有理 性。
关于“病句”,似乎采用“主观题型”较好,那样, 毕竟更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材料问题:我们倾向于 选择“记人的散文”,它能兼顾到“小说和散文”。
高考成绩和学生的语文素养之间,语文高考和语文教学之间, 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脱节,不解决这个问题,任何语文教学方面的改 革,都只能“望考兴叹”。
可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一个人应该阅读经典的年龄,却天天埋 头于枯燥寡趣的“复习资料”;原本应该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却 变成了沉闷单调的做题训练;一个原本应该生动活泼、深受喜爱的 学科,却变成了嚼之无味,弃之不得的“鸡肋”;一个文明悠久的 诗意国度,高考作文要求中偏偏限制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如 此斯文扫地……谁之祸也?
◎“应需”与“应
国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家
(旧称《教学大纲》)
意 志
“教什么,怎么教”——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应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安徽省高三语文高考研讨会资料解读考试说明课件(3)
七、对比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 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 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 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 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 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 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 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 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 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冰雪覆盖的时候,我们需要 一团火来取暖;暗夜无边的时候, 我们需要点点星光来取暖;前途茫 茫时,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取 暖……四季轮回,心里滤不去的是 烦恼和忧愁,脚下略不去的是艰辛 和伤痛。寒天冷日,让我们用什么 来温暖迎风而立的自己?留些真诚 给自己取暖吧!
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 沟崖在侧。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 不必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 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 小心。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 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 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 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5、反问句
• 反问句在议论文中使用频率很高,较好地 运用反问句也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 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着 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 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 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 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 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 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 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 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高 考 作 文——
2023安徽高考试卷语文
2023安徽高考试卷语文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含参考答案与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2023安徽高考卷解析
2023安徽高考卷解析在过去的数月中,2023年的安徽高考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作为安徽省的学子,我有幸参与了这场考试,也因此有机会对今年的高考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语文科目。
今年的语文高考卷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作文题目,仍然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考查了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感悟和文学素养。
在阅读理解部分,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和细节的能力。
这提醒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数学科目,今年的高考卷在难度上有所提升,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几何题目的考察,更加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科目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变化。
这些变化,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在物理科目中,对于实验题的考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在历史科目中,对于材料分析题的考察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些变化提醒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总的来说,今年的安徽高考卷在难度和考察内容上都有所提升和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
这也给我们指出了教学的新方向,那就是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此外,高考卷中的一些细节也值得我们关注。
例如,作文题目中的一些引导语,可能暗示了未来高考作文题目的走向;数学试卷中的一些新题型,可能预示着未来高考数学科目的改革方向。
这些都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高考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门槛,它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写景诗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 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抒情上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 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 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起到了(某某)作用。注意联系诗句分 析。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 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 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 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 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 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 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 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 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 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 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 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 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 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 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 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 现实。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 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 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 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 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 怀)。
答题过程: 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 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 孤独、生机盎然等)—— 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 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 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 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 话。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 精神内涵的词或字)
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 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 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 “诗骨”展开。
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 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 现实。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秋浦歌(十四)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鲁山早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 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 许?云外一声鸡。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规律方 法,提高做题速度。
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 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怎样 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 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 虚实。
2010年高考安徽卷《考试 说明》解析 语文
变化:
考试范围和要求变化微弱, 试题类型要求更加明确,复 习方向总体不变。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要重点关注安徽作家以 及与安徽有渊源的一些作家。
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 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 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 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 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 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 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 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 ②咏(题、赠、赞) +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 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对人事的评价。
(四)边塞诗 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 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
字眼; 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
《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 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 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 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 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 无望的哀痛。
舒頔(Dí) 字道原,绩溪人。
(08、09年皆考词,20 Nhomakorabea8年安徽卷 2010年应注意诗,尤
小孤山①
其宋元明清安徽诗人
[宋]谢枋得② 作品)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 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
鉴赏古诗,可以从标题(注释)入手, 了解写作特点、描写对象等;
感受作品的形象(也叫意象),以理解作 品的内容;
寻求作者感情的聚焦点以及点示文旨 的关键字句,以评悟作品的意境;
揣摩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 句的着力点,以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
古诗鉴赏常见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技法,
安徽作家及与安徽有关的作品 1、安徽作家 曹操、曹丕、曹植、梅尧臣、张孝祥、 吴敬梓、方苞、姚鼐、刘大櫆、胡适、 朱光潜、田间、海子、梁晓斌、鲁彦
周等
2、与安徽有关的著名作品 《孔雀东南飞》《游褒禅山记》 《醉翁亭记》等 3、与安徽有渊源的著名作家 李白、欧阳修、王安石、姜夔等
推荐几首诗歌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