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语用学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新教师教学阅读写作用或开发新的教学方式。
并对教学方式的未来发展作出了一定的判断。
一、文本互涉的影响文本互涉,从字面上看起来并不难理解,就是利用一些大家知道的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故事等来解释一些新的名词或者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一些生涩的、不容易弄懂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但是,要成功地应用文本互涉,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众所周知,教学是具有一定的规划性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规定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之前,需要提前进行阶段性规划,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的难易度,合理的分配时间。
文本互涉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教学的难度,但同样,由于它是利用另一方面的只是来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与主要的教学课程不相干的。
例如,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向学生解释《孔乙己》这篇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老师们通常会选择向学生介绍鲁迅,以及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做一个概略性的描述。
这样,学生在学习起来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但同样,如果老师过多地涉及到作者、时代背景等信息,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忽略了关键性的知识点。
这样,文本互涉的应用反而显得适得其反。
因此,把握文本互涉的度,是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
综合而言,文本互涉的应用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但是,这个应用存在着一个度。
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好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二、成功应用文本互涉既然文本互涉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成功地应用文本互涉呢?首先,我们最需要把握的是学生的心理。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引入文本互涉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跟上课堂的进度。
因此,文本互涉的前提就是,互涉的知识或者话题是学生所感兴趣的。
还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
正如网上所说,现代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如果老师一味地去介绍鲁迅的生平,恐怕会收效甚微。
倒不妨介绍一些鲁迅其他的作品,例如《阿Q 正传》等,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语用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只有政府 的告示和报纸上 的文章 , 中规定着禁止 其
他 看到 有个告 示禁止 中学 2 0世纪 6 年代末提出的。 0 格赖斯认为 , 人们 的话语 什么 , 才觉得 一清二 楚。 他就 觉得 又清楚 又 交际总是怀着 一个 共同 的愿 望 : 相配合 , 互 达成理 生在 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 上去 ,
鲁侍 萍 : 你不要怕 , 他永远不会知道 的。
周朴 园: 那双 方都好。 嫂 到 土地庙捐 门槛 后 ,欲坦然 地参加 冬 至祭祀 活 像是个很 不老 实 的人。
动, 四婶 慌忙地 大声说 的一 句话 。 从形 式上 看 ,你 “
放着罢” 只是一个简单 的句子 , 理性 意义也很 简单 , 但它 的震 慑作用 却有 如惊 雷 。 看 , 你 祥林嫂 当时的
用语 用学理论 来探讨 教育教 学问题 的成果 并不多
见, 真正运用语用学理论来探讨语 文课 堂阅读教学
的就 基本上 为零 了。 许有人 会 问 , 也 目前语 用学领 篇章 的话语形式 , 所含 的意 义可能仅仅 就是其理性 域讨论 的问题大 多以 口语交 际为主 , 至于书面 阅读 意义 。 相反 , 有时一个最简单形式 的话语 , 却包含 了 是 否也存 在这 种现象 ? 进一步说 , 中学语 文课 堂教 丰富的信息 内容。 这就是作者根据其意 图对信息量
嫂 !就有很深 的意 味可解读 : ” 这是 作者在描 写祥林
违 背量 的原 则另 一种情 况是 有 意减少 必要 的
相 比之 下 ,祝 福 》 《 中一 句话 “ 你放 着 罢 , 林 信息量 , 祥 从而含有某 种言外之意 。 例如 : 周 朴 园: 我看你 的性情好像 没有大 改—— 鲁 贵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联性。
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入手,引出语境在语言理解中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语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启示,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语境的引导作用。
并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语用学中语境理论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应用效果。
总结了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给出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用学中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语用学、语境理论、中学语文教学、启示、重要性、教师、引导作用、方法、案例分析、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启示。
1. 引言1.1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联性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规范,而语境则是语言使用的具体背景和环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和运用语言,而这就需要考虑语境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语境不仅包括言外之意、指示对象和交际情境,还包括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等因素。
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可以帮助中学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
通过了解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环境,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境意识。
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也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知语言的魅力和力量,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深入研究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联性,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语言教学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已经逐渐受到关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法、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而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却往往被忽视。
语用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用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语用学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国内的语用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末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已成燎原之势。
然而,真正运用语用学理论来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成果并不多见,真正运用语用学理论来探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就基本上为零了。
也许有人会问,目前语用学领域讨论的问题大多以口语交际为主,至于书面阅读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进一步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理解(作品鉴赏)能否用这种理论做指导?笔者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一门追求理想话语氛围并带给师生愉悦的语言艺术。
从语用学角度说,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时遵循合作的四条原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是格赖斯(N.P. Grice)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
格赖斯认为,人们的话语交际总是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互相配合,达成理解。
因此,为了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
格赖斯比较详尽地阐释了合作原则,并将其划分为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细分为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1]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必须遵循合作原则的四条次准则,即量的多寡、质的差别、关系的异同和方式的尺度,还要把握一些有意违反这四条次准则而生成的言外之意。
这里就“量的多寡”和“关系的异同”两方面从中学语文教材、名家经典课例中选取资料,解读现今中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以期对拓宽中学语文教师的视野、提高现今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能有所帮助。
一、量的多寡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包含两条次准则:一是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超出需要的信息。
1.多寡的取舍阅读教学中有一些文本话语,有时是一个较大篇章的话语形式,所含的意义可能仅仅就是其理性意义。
浅谈语用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与 内地 发 达 地 区 高 职 院 校 存 在 很 大 差 距 。 当 然 , 提 高 新 疆
3 】 吐拉汗 - 克 比. 如何提 高汉语教 学质量 [ J ] . 赤子 杂志,2 0 1 3 , 高 职 院校 的 汉 语 教 育 水 平 并 不 是 一 天 两 天 的 事 , 也 不 是 一 [
表的 “ 语言行 为”理论 以及美 国格赖斯提 出的 “ 会话 中合 心 任 务 是 培 养 学 生 对 祖 国语 言 文 字 的 运 用 能 力 , 也 就 是 说
作 原 则 ”理 论 推 动 了语 用 学 从 概 念 发 展 成 为 一 个 独 立 的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根 本 目 的不 是 让 学 生 学 到 多 少 语 文 知 识 ,而 是 科 。语用学 ( P r a g m a t i C S )也 叫 语 言 实 用 学 , 是 现代 语 言 要 让 学 生 即 语 言 的 使 用 者 能 够 将 所 学 到 的 语 文 知 识 运 用 到 学 的 一 个 分 支 学 派 ,它 与 语 义 学 不 同 的 是 , 它 所 研 究 的 是 具 体 的 口语 交 际 和 书 面 语 写 作 中 。 实 际 上 ,语 文 教 学 在 本 对 语 言 如 何 使 用 和 理 解 。它 是 通 过 研 究 在特 定 语 境 中 的 特 质 上 应 当 是 对 母 语 的语 用 教 学 。 正 如 韩 雪 屏 所 说 的 : “ 语 定 话语 , 来揭 示 这 些 话 语 背 后所 隐 藏 的真 正意 义 。 二 、从 语 用 学 角度 认 识 语 文 教 学 的性 质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实 质 上 是 一 种 言 语 教 育 ,应 当 属 于 语 用研 究 的范 畴 。 语 文 教 学 离 不 开 语 言 的 语 音 、语 义 、 词 汇 和 语
“语感·语理·语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陇东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L o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儿童语言获得理论了解了语感的生成和语言的理解过程语感是语理的基础通过语感发现语言运用中的规律性语文教学就必须准确把握语感教学和语理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在语感教学中积淀语感在实际运用中总结语理在语用教学中应用三个基本原理从三个维度来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认知规律这对于培养学生如何细心正确地选择和学习语言明确学生的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中图分 类 号 : G 6 2 3 .29 2 4 年 经夏丐 尊先 生首 创, 1 9 8 5 年由吕 出 其 语 法 错 误。 如 果一 个 外国 人 将“ 我 们 一起 下楼 吧” 说 成 叔 湘 先 生 予 以 重 新 定 义 和 分 类, 2 0 多 年 来国 内 学 界围 绕这 一 “ 我 们 一 起 下 流 吧 ” , 你 会忍 不 住要 笑。 其 原因 就 是 我 们依 靠 学 术 热 点 从 多 层 面、 多 方位 进行了 研 究和 争论, 最 终落 实在 已 经 建 立 起 来的 正 确的 音位 感判断 对 方的 发音出 错了 。 在 作 用 是 非常 明 显的 。 实 验版 和 修 订版 的 《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里; 统 治 语文 教 学 达 半 个 这个例子里语音感在语感中的 那么我们是怎么通过语感去理解语言的呢?洪堡特在 世 纪的 语 理 教 学 虽然 受到了 冷落, 但也 应当 受到 重 视, 不可 论 人 类 语 言 结 构 的 差 异及 其对 人 类精 神发 展的 影响 》 一书 忽 视; 1 9 7 9 年由 胡 壮 麟 先 生 把“ 语用 学 ” 介绍 进国 内 后, 3 0 年 《 这段话: “ 显然形式关键在于使意义真正渗透入语音, 使 来“ 语用学” 在语文教学中的 研究也蔚然成风。 本文将从儿 中的 言 语的 听 觉完 整 地 从 语音中 提取 出 意 义, 而 屏弃 所有 与 童 语言 获 得 理 论 讨 论 “ 语 感” 生 成 及语 言的 理 解过 程、 语感 与 感知 义 无 关的 东 西, 并且 使 语音仅 仅依 据意 义得 到限 定。 ” _ 2 语 理的 定 义 和 区 别、 在 教学中 如 何培 养和 利用 语感、 在 语用 意 语 被 人们 所 理 解的 过 程。 所 谓“ 形 式 教 学中 如 何 应 用 三 个 基本 原 理 等 方面 予以 讨论, 以 祈 求 教于 洪特堡在此处揭示了言 关 键 在于 使意 义真 正 渗 透 入 语音 ” 就是口 头 语言 被 人 们 所理 方家。 解的 过 程中 的 第一阶 段, 即 音响 信息 原始 编码的 感 知过 程。 1 从儿 童语言获 得理论看“ 语感 ” 生成 及语言的理 以 汉 语为 例, 在 这 个过 程中, 人的 听 觉不 但要以 建立 起来的 解过程 音位 参 数 来 感 知 语言 音 节的 音 位, 如 发音 方 式、 发 音位 置、 声 根 据 儿 童 语 言 获 得 理 论, 儿童 获 得口 头 语言 的 过 程在四 带 是 否 震动 和 有无 鼻音, 还 有音 位的 对立 和互 补、 音位 和音 岁内就能完成, 属于一个语言集体的每一个幼儿都获得同一 位 变 体、 音 质 音 位 和 非 音 质 音 位, 以 及音 位聚 合中 的 同 化、 异 种语言, 而且各族儿童获得语言的顺序都基本相同, 即单词 化、 弱 化、 脱落 等 语流 音 变现 象。 所谓“ 使 感 知言 语的 听 觉 语 双 语 词 简 单句 _ + 复 杂句。 语言 获 得过 程就 是由 普遍 完整 地 从 语音中 提取出 意义, 而屏弃 所有与 意义 无关的 东 语 法 向 个 别 语 法 转 化 的 过 程, 儿童 获 得的 是 一 套支 配 语言 行 西, 并 且 使 语 音 仅 仅 依 据 意 义 得 到限 定” , 就 是E l 头言 语 被 人 为 的 特 定 的 规 则 系 统。 我 们 认为, 儿 童 在1 0 岁 左 右 就 基 本 们所理解的过 程中的第二阶段, 即 分析阶段。当听话人听到 掌 握了 成 人 的 语言 规 律。 一 旦儿 童掌 握了 本民 族 母语的 基 个词的词音后或看到一个词的 形状后, 他必须从这个词的 本 规 律, 那么 他们会 依照 这些 语言规 律去与 别人交流 。 所 语音 或 形 状出 发, 在 大 脑 里的 心 理词 典中 检 索 它所 代 表的 意 以 , 个 体 掌 握 语言 规 律与 使用 语言 是 联系 在 一 起的 。 使用 语 义。 通 常 这 种 检 索 过 程 是 很 快的 , 从 语 音听 辨到 检出 一个 词 言 而 意 识 不 到 语 言 规 律, 说出 来的 话 就 令 人发 笑 或费 解。 如 大 约 需l 5 O _ 2 0 o 毫 秒。 但 是检 索 不同 的 词 所需 要的 时间 是 个人把“ 我吃 饭” 说成“ 饭吃我” , 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 不同的。如高 频词汇比 低频词汇容易检索, 最近听过的词比 词 容 易 检 索。 接 着, 听 话 人 便 根据 检索 出的 词来 建 会 依 靠已 建 立 起 来的内 在的 语言 知识和 语言 规 律迅 速判 断 早听过的
语文教学实践中语用学(3篇)
第1篇摘要:语用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语用学,又称语用论,是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的学科。
语用学强调语言与语境、语言与交际者、语言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关注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用学的应用。
二、语用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语境教学语境教学是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
(1)语言语境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环境的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和体验语言。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草原风光的图片、音乐等情境,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草原的美丽。
(2)情境语境教学:情境语境是指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具体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
例如,在教学《我的老师》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会老师的关爱。
(3)文化语境教学:文化语境是指语言使用背后的文化背景。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朱自清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2. 交际教学交际教学是语用学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他们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语言。
(1)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语言。
例如,在教学《自报家门》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让他们在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以“语用”统领语文教学
以“语用”统领语文教学语用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语言使用的情境和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语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还与交际、文化、思维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语用的理论基础、语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等方面探讨语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语用的理论基础语用是由英国语言学家J.R. Austin和格里斯特·雷奇提出的,他们指出语言是用于交际的工具,语用学就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在语用学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以席尔弗为代表的交际性语用理论、以丁尼生为代表的言语行为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语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语用的核心包括了语境、目的和语言规则。
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情境,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目的等。
目的是指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的意图和目标。
语言规则是指语用的规范,包括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交际适应原则等。
二、语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用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交际功能,还关系到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具体来说,语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用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学生在语言使用中充分考虑语境和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语用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隐含意义。
语言使用时,往往存在着丰富的隐含意义,包括言外之意、言外之音等。
语用学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隐含意义,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
语用的教学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得体性和有效性,要求学生在语言使用中做到表达清晰、语言得体、交际有效。
通过语用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
4.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境和目的是语用的核心要素,而语境和目的受到文化的影响。
通过语用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语境和目的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语用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实际运用。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学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结构: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结构和语篇关系,如上下文关系、主题关系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2.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隐喻: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隐喻,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交际功能: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交际功能,如说服、解释、描述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交际目的和手法。
4.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语言现象: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中的语言现象,如语用错误、修辞失误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用规律和约束条件。
总之,语用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文本分析和评价能力,更好地把握语篇结构和语篇交际功能。
以“语用”统领语文教学
以“语用”统领语文教学语用(Pragmatics)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语用学关注的是语言表达者如何根据特定的上下文和目标听者,选择、组织和解释语言表达的方式,以达到交际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语用具有统领作用,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语用能帮助学生掌握交际技巧。
语用研究的核心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注重语言表达者和听者在交流过程中的互动。
语用学主张以交际为中心的教学,通过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听者的需求来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在不同交际场合中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运用恰当的交际技巧,并通过实际练习来提高交际能力。
语用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
语用学提出了"言外之意"的概念,即言外之意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非字面意义来传递的信息。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语言的字面意义以及言外之意,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内涵。
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可用于分析文本中的暗示、借代、隐喻等语言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深层意义,并发现文本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语用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语用学关注的是语言使用者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信息的合理组织和有效传递。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要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理解和分析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通过学习语用学,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用准确、清晰和有说服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用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用学不仅关注单一语言的使用,也关注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因此学生需要学会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语言。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用规则和交际策略,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语用在语文教学中起着统领作用,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交际技巧,理解语言的意义,培养语言思维能力,还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凸显“语用”核心,提升语文课堂实效
凸显“语用”核心,提升语文课堂实效语用学是语言学的分支,研究的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
语用的核心概念是交际,即语言为了实现交际目的而使用。
语用学关注的是语言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对于语言教学来说,语用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凸显“语用”核心和提升语文课堂实效两个方面分析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凸显“语用”核心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而语言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符号系统,它的存在不是为了表达自身的结构和规则,而是为了实现交际目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将重心从语言结构转移到语言使用,凸显“语用”核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了解语境的作用。
语境是语言的使用环境,简单的话语背后通常都有着特定的语境。
比如“你好”这句话,在不同的场合中,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真实的语境来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多样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交际场合下,同一句话的表达方式也会不同。
比如在英语中,“I'm sorry”即可以表示“对不起”也可以表示“请再说一遍”,而在中文中,“对不起”和“请再说一遍”需要分别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
因此,要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多样性,掌握不同文化和交际场合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提升语文课堂实效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升语文课堂实效。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将语用分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词语、句子的分析来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
比如在学习成语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语境分析,让他们理解成语的实际含义和表现方式,提高成语的使用效能。
其次,我们要注重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语言。
语言教学应该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和符合学生需求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让他们在实际交流中学习语言的用法,锻炼交际能力。
最后,在语文课堂中,我们需要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用学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语用学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作者:马里卡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为其他的学科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为教学语言文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上的支持。
关键词:语用学;语文教学;语言;教学话语“语用”就是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多年的语文研究,基本已达成这样的共识:语文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基础课程,语用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
众所周知,“一切语文实践、语文研究、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或者在听、读过程中能分好坏、辨美丑”。
语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过好现代语文生活的能力。
在游泳的过程中学会游泳,在言语的实践中学会语言。
语文教学的“本然”,应该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语文教育核心与本质,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新课标聚焦于“运用”显然更科学也更富于实践指导意义,不但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特点,而且点明了语文课程的内涵,将语言实践性展露无遗。
“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
“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守住了“运用”,也就守住了语文教育的正道。
理解了作品的语言风格,就要运用在表述中;理解了作品的文本结构,就要运用在写作里;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就要运用在创新思维上。
同样的,教学话语是教师组织课堂使用的话语。
教学话语意义的产生,如何对教学话语的意义进行理解,以及如何设计、优化教学话语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当中,既要通过有效简明的话语明确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它是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而那种只会解题,变语文为哑语的做法只能应付笔试。
凸显“语用”核心,提升语文课堂实效
凸显“语用”核心,提升语文课堂实效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语言功能的理论。
在语文课堂中,凸显“语用”核心可以提升课堂的实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用学强调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工具,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语用学关注语言和语境的关系,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
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语境,让学生了解不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规则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通
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指称,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义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
通过分析语言表达的真实意图和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用性,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
语法讲解、写作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
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游戏、创意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使
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凸显“语用”核心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实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用学
的理论和方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交际意识、语境意识、语义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
高语文学习的实效。
以“语用”统领语文教学
以“语用”统领语文教学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规则的研究,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的是语言和语境的关系,包括语言意义、语言的逻辑结构、交际意图和语境因素等。
语用学的研究结果对语言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用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的使用常常依赖于语境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语言是与身处环境联系紧密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语境教育。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个词语或句子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明确语言是如何被使用的。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解释语言使用的背景、对话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用法。
语用学还揭示了语言意义是与交际意图相关的。
交际意图是指我们在交流中所表达的意图,包括表达想法、表达情感、进行询问、请求等等。
因此,教师在教授语言意义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交际意图的教育。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语言在特定情境下所表达的意图,让学生明确语言使用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对话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交际意图。
语用学还指出,语言的使用受到语言规则和习惯的影响。
语言规则是指语言使用的规范,包括语法、词汇、句法等。
语言习惯是指特定社会群体中对语言的使用约定俗成的规矩。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规则和语言习惯的教育。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规则,还要让学生了解语言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教材中的例句、引导学生产生句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则和语言习惯。
综上所述,语用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指导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语境教育、交际意图的教育、语言规则和语言习惯的教育,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
通过语用学的指导,我们可以使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交际效果,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师需补一课:语用学——尝试用语用学解读新课标特级教师熊生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版比较,有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未有过地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整个修订版课标,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或“运用语文”或“语文运用”一共13处,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在我国有史以来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是第一次。
这十分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课程的理解与实施,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背景:语用学。
而对于语用学,广大语文教师是比较陌生的。
我们当初从事语文教学,拥有的语文学科知识背景,主要就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有文学知识等),包括语言学基础,最多深入到有点语义学基础,而今需要语用学理论来解析课标和指导课程实施,不言而喻,我们需要补一课,学习一点语用学知识。
有了语用学理论背景支持,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与学会语言文字表达。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会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在指导学生理解别人的表达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上,将会较大地提高指导水平。
什么是语用学呢?这首先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
从“百度搜索”上得到的解释,倒不失为一种简单化的概念了解:“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提到语用学,必然会涉及到语义学,因为语义学与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两大分支。
两者都要研究语言文字的意义,但侧重点与方向相异: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片段(话语、语词)的编码意义即字面意义、抽象意义,而语用学的重点是研究语境化意义,即“用意”,是语言片段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
以“语用”统领语文教学
以“语用”统领语文教学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和应用,涉及到语言的意义、语用原则、交际行为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的语文教育中,语用学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基础,对语文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语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语用指导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语用学对于阅读理解的指导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在学习阅读理解时,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一些隐含信息和语义,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用到语用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原则。
例如,学习“言外之意”和“隐喻”等语用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其次,学习语用学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从阅读的角度去思考文章的撰写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作者的意图。
二、语用使表达更有效语用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语用学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学会运用一些语言技巧和表达手法来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辞藻”和“修辞”等语用学知识,来妥善地处理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文体,达到更好的文章效果。
三、语用能够提升交际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交际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而语用学的学习则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
通过学习语用学,学生可以掌握一些交际技巧和情感管理方法,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沟通者。
例如,学生可以在语用学的指导下,了解到“语言的目的”和“奉承的技巧”等交际原则,用以优化自己交际的技巧和效果,进而提升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语用学在中国的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运用语用学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在阅读、表达和交际等方面,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交际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的语用学知识和理论,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规则和应用方法,更好地应用语言。
语用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用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谢玲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6期内容摘要: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的研究,从说话者的角度、听读者的角度,对人的言语行为、语言的意义和内涵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结合语用学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理论,去深入理解精妙的课堂教学语言所产生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有效应用一.语用教学的具体内涵在20世纪的后半期,语用学得到了高度推广,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带来了良好的平台与发展方向。
语用学和语形学、语义学有一定的差异。
前面两种的区别较为显著:语形学是对构词法、句法等进行研究,它们代表着抽象的语言形式关系,语用学是对语言的详细运用进行研究。
语用学在语言学当中属于全新的范畴,重点在于分析语言的意义,语用学当中有两项基本定义是意义与语言环境。
从另一个立场看来,也能够是把语用学当成语言理解与运用的专业性学科,其对于某种特定的环境当中该正确运用的语言做了相关分析,几句是分析怎么样由语言环境来了解并运用语言。
语境是影响话语生成和话语理解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语境因素包括说话的场景、地点、时间、空间及听话的人。
语用教学,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师生共同探讨和学习如何使用好语言;用严谨的学科术语表达,就是由特定语言环境当中使用的语言进行了解、分析、研究、使用,学习并获取在和自身息息相关的特定语言环境当中使用语言(包含了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口语交流和写作交流),达成交际目的的素养和技能。
二.语用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应用1.通过朗读奠定语用基础。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朗读是眼、耳、口、脑相结合的一种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性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朗读能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朗读是语用的第一步,是基础性环节,教师只有强化朗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知识,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朗读主要以学生朗读为主,教师朗读为辅。
以“语用”统领语文教学
以“语用”统领语文教学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的是言语行为的意义和功能。
语用学认为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和传递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以语用为统领,是十分重要的。
以语用为统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用学关注的是语言的使用情景和意义,通过学习语用知识,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的实际运用。
学生学习到了不同语言行为在不同场合下的准则、礼貌用语等,就能够更加恰当地运用语言,提高交际能力。
以语用为统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用学注重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功能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需要从语境出发,注重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的表达和运用。
通过以语用为统领的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使学生能够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灵活运用语言。
以语用为统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通过语言的运用,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以语用为统领的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形成准确、清晰和有逻辑的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不同语言行为的意义和功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传递和识别,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以语用为统领的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不同的语言行为和表达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语用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语言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使用方式,学生也能够更加开放地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以语用为统领的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用策略的运用路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用策略的运用路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用是重要的一环,而语用策略是实现良好语用的关键。
运用语用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增进语言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用策略的运用路径。
一、了解语用对于小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学习掌握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如语境、语篇、交际等。
只有清楚了解语用学的基本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1. 语境学生要了解语境是指说话者在某种情景中所表达的意思的背景。
一个词语或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含义就可能不同。
例如,孩子们在一起交谈时,可能用一些自己的俚语或口语,但在正式场合下,同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却显得格格不入。
2. 语篇学生要学习语篇是指由一组句子构成的、有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如短文、文章等。
学生应掌握如何根据语篇的结构和意义来理解具体的词汇和句子,进而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
3. 交际学生应该了解交际是人际交往中的语言活动。
练习交际技能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更容易地理解别人的意思。
学生应该学习如何理解不同实际中的语言交际情境,包括不同场合、不同角色、不同身份等。
二、训练表达能力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情境,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欣赏能力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功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注重创造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意表达题目,要求学生要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表达。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需补一课:语用学——尝试用语用学解读新课标特级教师熊生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版比较,有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未有过地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整个修订版课标,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或“运用语文”或“语文运用”一共13处,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在我国有史以来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是第一次。
这十分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课程的理解与实施,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背景:语用学。
而对于语用学,广大语文教师是比较陌生的。
我们当初从事语文教学,拥有的语文学科知识背景,主要就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有文学知识等),包括语言学基础,最多深入到有点语义学基础,而今需要语用学理论来解析课标和指导课程实施,不言而喻,我们需要补一课,学习一点语用学知识。
有了语用学理论背景支持,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与学会语言文字表达。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会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在指导学生理解别人的表达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上,将会较大地提高指导水平。
什么是语用学呢?这首先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
从“百度搜索”上得到的解释,倒不失为一种简单化的概念了解:“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提到语用学,必然会涉及到语义学,因为语义学与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两大分支。
两者都要研究语言文字的意义,但侧重点与方向相异: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片段(话语、语词)的编码意义即字面意义、抽象意义,而语用学的重点是研究语境化意义,即“用意”,是语言片段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
这一简单梳理,就让我们不难领会,其实,我们过去在语文及语文教学方面是有较厚实的“语义学基础知识”的。
而我们主要缺乏的,是语言文字在实际运用中,在语境化呈现中,它有怎样的规律,我们该用哪些理论去指导我们,从而也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
补习语用学理论知识基础,其价值意义正是基于此。
学习掌握了语用学知识,首先可以让我们运用语用学知识,深刻理解新课标的一些论断(结语或语词),这种理解是领会它的语用学背景,让我们自觉运用语用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施。
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学科视界更开阔,教学行动更理性而科学,真正兑现新课标的愿景:让学生学习好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下面笔者尝试用语用学的一些知识,理解语文新课标中的一些诊断,以期同大家一些深入解读新课标,从而实施语文教学。
●课标说“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很自然就会对应到语文的“实践性”,但为什么要强调它的“综合性”呢?2011年版语文课标,最大贡献之一是明确指明了语文课程的两性:综合性与实践性,而且两性的定语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对应“实践性”,几乎是同义对应,很容易理解的,学习语言文字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运用语言文字更需要在实践中进行。
这是由语文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但是综合性呢?如果说,语文学习要剔除杂芜、直取“干货”,这“干货”无疑只能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的因素自然是超越“干货”之外的“外延”性的因素,似乎是“非本质属性”。
但新课标为什么要将其与本质属性并列为语文课程属性,甚至还排列在“实践性”之前?难道其价值就是因为语文学习内容必然是综合的,还有就是避免“唯工具论”而必须兼顾语文教育的思想性、道德性等?其实不然。
有关语用学的“关联理论”特别是“关联理论的交际观”,揭示了关注语文的综合性,实在是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的分内之责。
这些理论告诉我们,交际过程是编码和解码过程:表达者将意义编码成信息符号,以语码的形式呈现出来,理解者或信息获取者进行解码和推理,在推理中获得意义。
要实现有效的推理,需要利用语言知识、逻辑知识和百科知识,“缺乏百科知识等语境信息,推理是不可能成功实现的。
”“百科知识是以‘积木’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人的认知环境中”。
当然百科知识的积累或认知环境的构筑,是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共同实现的,但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不可能将这些“综合”因素剔除干净,专攻语文“专业”,事实上,避开综合而专事“语用”学习(含理解)与实践,基本上是不能实现的。
比如,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中这样的句段“……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要真正解码盲青年画画的“认真”与“投入”,必须要掌握“百科知识”之绘画技艺“工笔细描”和“速写”的知识,如果单从字面望文生义地“推理”,是不能完全获取《鱼游到了纸上》作者在上述文段中所传达的意义的。
因此,语文教学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同时伴随着百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认知水平的历练与提升,语文课程是绝不存在纯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的,“唯工具论”的教学是无法操作的。
由此可知,语文综合性正是从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本分”角度必须设定的,是实现与提升语文教学效益所必需注重的语文特性。
●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多次强调“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理解(推想、体味或推敲)词句意思,为什么要特别重视这一点呢?强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获取)意义,正是语用学最重要的观点,语用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语言文字的语境化意义,“语境”是其核心词。
语用学的“指示语”研究、“会话含意”研究、“前提关系”研究、“言语行为”研究、“语用模糊”研究等,都要是在围绕语言文字的语境化意义而探讨。
另外,语文新课标非常明确地揭示出,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这“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包括理解力和表达力,而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语言文字理解力实际上主要是语境理解力(推理得意义的能力)。
因为人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阅读与交际都基本是动态的,语境基本是以“活”的方式呈现在学习者或理解者面前,只有形成了语境理解力,才算是真正具有了语言文字理解力,当然才有可能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基于此,语文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一以贯之并逐年段提高要求地强调培养学生的语境理解力。
语用学关于语境理解的理论知识很多,难以一一介绍。
下面我们以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一个文段,来了解一下语用学中的“指示语”知识。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文段中出现了三个“他”,属于第三人称指示语,一个“你”属于第二人称指示语,这里“他”和“你”各是谁?联系上文语境我们知道是阿曼达的父亲。
那“孩子”又是谁?是才七岁、正在上小学的阿曼达。
文段中出现了四个时间词,属于时间指示语,如“8小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8个小时了。
这个文段中所述的事情发生的地点呢?联系上文和本文段可知,是在地震后废墟中、瓦砾堆中。
孩子在哪儿?在“瓦砾堆底下”。
这些都是有地点指示语告诉我们了。
另外文段中还出现了社交指示中的“敬语”,孩子对父亲的称呼“爸爸”,表明了瓦砾堆底下的孩子与正在废墟中拼命挖掘的男人之间是父子关系。
要更深入地理解上述文段,特别是借此培养学生联系语境而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主要应该抓的关键词是“挖”,并需要借助全文的“话语/语篇指示”,通过设置引导深入研读和思考的问题——父亲究竟怎样挖的,为什么挖了后会是那样的模样(“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章前面部分,展开多角度的思维整理,并通顺连贯地表述出来:挖的工具?挖的对象?挖的动作?挖时的心理?挖时的困难与危险?挖后的形象变化?……这样,面对这段话,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就富有成效而扎实了。
由此得见,掌握语用学的有关语境理解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课标在对学生表达的要求标准上,提出了“清楚明白”“内容具体、真实”“表达有条理”等,这些都体现了语用学的什么理论?简单地说,这涉及到语用学中的“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合作原则”。
表达,无论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从交际的角度讲,都是为了把自己的表达(交际)意图传达给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是从表达者所给出话语中获得语用含意(言下之意或弦外之音等实际意义)。
要让接受者所获得的语用含意正是表达者所传达的交际意义,必须遵守交际的合作原则。
“交际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是否合作,比如是否提供了真实信息、足量信息,是否直接传递了用意或提供了相关信息等。
”表达者提供真实、足量、相关、简明的信息,才有利于交际顺畅——这就是对小学生学习表达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新课标对此写提非常明白。
合作原则涉及四个范畴:一是量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交际所需的,且不多也不少;二是质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应是真实的;三是关系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要关联或相关;四是方式准则,即提供信息时要清楚明白。
如,“中秋的晚上,那轮圆月像小船一样挂在天上。
”这样的表达就违背了质准则。
再如,“目前而今眼目下,我大概基本搞懂了老师讲的几何学中最重要的几个原理。
”这样的表达就违背了方式准则。
如果表达者故意违背合作原则,那我们正需要从中去推导出表达者的言下之意,这涉及到表达的技巧与较强的语境理解力的问题。
●课标在对学生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中,提出了“有礼貌”,这仅仅是从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思想道德角度对学生提出的德行要求吗?当然不是,语用学告诉我们,“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
而且,这里面涉及很多理论问题,掌握并遵循了礼貌原理的表达,可以增强语用效果,提升表达水平。
举例说明吧。
课文《地球爷爷的手》中一个片段:一天,他俩在树下玩,跳啊,唱啊,真高兴!玩了一会儿,小猴说:“小兔,我请你吃桃子吧。
”是啊,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一定很好吃。
小猴对正在树上的猴爸爸说:“爸爸,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好吗?”文段中小猴有两次话语表达,都很好地体现出了交际中的礼貌原理。
第一句“小兔,我请你吃桃子吧。
”遵循了慷慨原则。
英国学者利奇在他的礼貌观中提出了六大礼貌原则:得体原则,慷慨原则,赞誉原则,谦逊原则,一致原则和同情原则。
“慷慨原则”要求在交际表达时,要(1)尽量让自己少受益;(2)尽量让自己多吃亏。
猴子“请”小兔吃桃子,招待别人,是符合礼貌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