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与方剂
中兽医学常用中药和方剂
31
鱼腥草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主入肺经,以清 肺见长,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 利尿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
32
败酱草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为治疗肠痈的要药 • 祛瘀止痛:用于产后瘀阻腹痛
33
射干
• 清热解毒:入肺经,清肺泻火,降气消 痰,消肿。用于咽喉肿痛。
•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 盛,而无积滞的里热病证。
14
分类
• 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 气分实热证;
• 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 等湿热病证;
• 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 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
• 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 热毒炽盛的病证;
• 祛风湿:长于祛湿,痹证湿胜者尤宜。 用于风湿痹证。
• 用于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49
厚朴
• 行气,燥湿,消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用于湿阻中焦,气滞不利所致的脘闷腹 胀,腹痛,或呕逆等证。
• 平喘:能燥湿化痰,下气平喘。用于痰 饮喘咳。
50
藿香
• 化湿:用于湿滞中焦证 • 解暑:既能化湿,又可解表。用于暑湿
53
六、利水滲湿药
• 含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 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 性能成效: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 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成效。
• 适应范围: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 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 所致的各种病证。
54
茯苓
• 利水渗湿:本品甘补淡渗,性平作用和 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寒热虚实各 种水肿。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1. 安宫牛黄丸2. 白虎汤3. 白通汤4. 保和丸5. 保和颗粒6. 补中益气汤7. 菜花败毒散8. 草珊瑚合剂9. 穿心莲合剂10. 大承气汤11. 大黄甘遂丸12. 大青龙汤13. 大柴胡汤14. 大黄附子汤15. 大黄清胆汤16. 当归四逆汤17. 当归散18. 当归养血汤19. 当归芍药散20. 当归射干酵母片21. 当归煎膏22. 地黄丸23. 地骨皮散24. 地榆消炎片25. 丁香抗病毒合剂26. 丁香抗菌合剂27. 丁香合剂28. 冬凌草寄生合剂29. 断血流胶囊30. 高力灵胶囊31. 高力灵颗粒32. 广安妇科丸33. 广藿香合剂34. 海蛇抗癌合剂35. 海蛇化癌汤36. 海蛇半夏散37. 海蛇半夏散片38. 海蛇消炎口服液39. 海蛇消炎贴膏40. 海蛇抑菌合剂41. 海蛇沉香宝石丸42. 海蛇补益宝石丸43. 海蛇定阳合剂44. 海蛇炎康片45. 海蛇止血合剂46. 海蛇止咳糖浆47. 海蛇止痛膏48. 海蛇止痛颗粒49. 海蛇止痛药丸50. 海蛇治疗白斑胶囊51. 海蛇助眠合剂52. 海蛇祛风湿合剂53. 海蛇抗病毒合剂54. 海蛇抗感冒合剂55. 海蛇抗流感合剂56. 海蛇抗疟合剂57. 海蛇抗病毒胶囊58. 海蛇抗菌颗粒59. 海蛇抗结核合剂60. 海蛇抗肺炎合剂61. 海蛇抗霍乱合剂62. 海蛇抗白喉合剂63. 海蛇抗麻疹合剂64. 海蛇抗风寒合剂65. 海蛇抗温热合剂66. 海蛇抗病毒颗粒67. 海蛇抗病毒口服液68. 海蛇抗病毒片69. 海蛇抗病毒贴膏70. 海蛇抗病毒药丸71. 海蛇抗病毒软胶囊72. 海蛇抗病毒注射液73. 海蛇抗菌口服液74. 海蛇抗菌片75. 海蛇抗菌贴膏76. 海蛇抗菌药丸77. 海蛇抗菌软胶囊78. 海蛇抗菌注射液79. 海蛇抑菌口服液80. 海蛇抑菌片81. 海蛇抑菌贴膏82. 海蛇抑菌药丸83. 海蛇抑菌软胶囊84. 海蛇抑菌注射液85. 海蛇散疼片86. 海蛇消肿合剂87. 海蛇止痒合剂88. 海蛇祛湿合剂89. 海蛇清火合剂90. 海蛇活血合剂91. 海蛇润燥合剂92. 海蛇保肝合剂93. 海蛇滋阴合剂94. 海蛇养血合剂95. 海蛇安神合剂96. 海蛇开窍合剂97. 海蛇养心合剂98. 海蛇益气合剂99. 海蛇健脾合剂100. 海蛇降压合剂这些方剂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但请注意,在使用任何中药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中药的组合使用,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成的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具有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湿热下注、腹胀便溏等症状的治疗。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脾虚胃弱、气虚脱陷等症状的治疗,具有益气健脾、升阳固表的作用。
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滋阴补肾、益精生髓的作用。
4.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用当归、桂枝、生姜、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5.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丸是用人参、黄精、当归、白术、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6.温胆汤温胆汤是用胆组合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胆囊寒凝、胆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胆通腑、化石消肿的作用。
7.逍遥散逍遥散是用中药组合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心神失常、躁狂等症状的治疗,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毒的作用。
8.赤芍当归汤赤芍当归汤是用赤芍、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血瘀络阻、经血不畅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9.四逆汤四逆汤是用人参、干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困脏腑、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阳散寒、调理气机的作用。
10.茵陈蒿合剂茵陈蒿合剂是用茵陈、蒿子秆、凌霄花、五味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湿气内盛、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作用。
11.前胡败酱散前胡败酱散是用前胡、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风寒郁闭、头痛感冒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舒散风寒、解表止痛的作用。
中药与方剂—常用中药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性味关系
• 生姜 • • 紫苏
辛温——发散风寒
• 性味相同,作用大致相同
性味关系
• 麻黄——辛温——发散风寒 •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性味关系
• 紫苏
•
辛——发散解表
• 薄荷
温——发散风寒 凉——发散风热
• 连翘
•
寒凉—清热
பைடு நூலகம்
• 薄荷
味苦—清热解毒—热毒 味辛—发散风热—表热
3 升降浮沉
升降沉浮—含义
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它符合简便廉验的 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 进一步研究。 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 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 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
2、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 疗效。
▪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 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 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 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
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它包括单行、相须、相 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
“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 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 此七情,合和视之。”
一、七情各自含义
1、单行 :指用单味药治病。 古人云:“单方不用辅也。”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 药材质地的影响
“诸花皆浮,旋复独降”“诸子皆沉,苍耳独 升”(双向性)
• 药物炮制的影响
• 配伍的影响
作用
• 升浮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开窍醒神, 温阳补火,行气解郁,涌吐
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常用中药方剂组成
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常用中药方剂组成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甘杞子川楝子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炙)3.二妙散(《丹溪心法》)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白芥子苏子莱菔子6.三仁汤(《温病条辨》)杏仁白滑石白通草白寇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7.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大黄干姜巴豆(去皮心熬外研如脂)8.大青龙汤(《伤寒论》)麻黄(去节)桂枝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石膏生姜大枣9.大建中汤(《金匮要略》)蜀椒(炒去汗)干姜人参10.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酒洗)厚朴(去皮、炙)枳实芒硝11.大柴胡汤(《金匮要略》)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洗)枳实(炙)大黄生姜大枣1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桃仁冬瓜子芒硝13.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半夏(洗)五味子14.小建中汤(《伤寒论》)芍药(酒炒)桂枝(去皮)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15.小陷胸汤(《伤寒论》)黄连半夏(洗)瓜蒌实16.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人参半夏(洗)甘草(炙)生姜(切)大枣17.小蓟饮子(《济生方》)生地黄(洗)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炙甘草18.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19.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20.五苓散(《伤寒论》)猪苓(去皮)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去皮)21.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赤茯苓当归甘草(生用)赤芍山栀22.止嗽散(《医学心悟》)桔梗(炒)荆芥紫苑(蒸)百部(蒸)白前(蒸)甘草(炒)陈皮(去白)23.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升麻干葛(细锉) 芍药甘草(锉、炙)24.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25.丹参饮(《时方歌括》)丹参檀香砂仁26.乌梅汤(《伤寒论》)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炮去皮)蜀椒(炒香)桂枝人参黄柏27.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白术茯苓(去皮)甘草陈皮半夏28.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茯苓(去皮)丹皮29.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30.玉女煎(《景岳全书》)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3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防风黄芪白术32.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山药生黄芪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33.甘草泻心汤(《伤寒论》)半夏(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黄连大枣34.左金丸(《丹溪心法》)黄连吴茱萸35.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龙胆草(酒炒)黄芩(炒) 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生甘草36.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37.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38.四逆汤(《伤寒论》)附子(生用、去皮)干姜甘草39.四磨汤(《济生方》)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40.归脾汤(《济生方》)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党参炙甘草当归远志木香。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一)名称:熟乾地黄散拼音: Shú QiánD ì Huánɡ Sàn 处方:丹参(去芦头) 、防风(去芦、叉)、当归 (去卢、微炒) 、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乾地黄 (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术,各一两;续断、附子(炮、去皮、脐)、黄蓍 (去芦),各三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劳伤血气,腑脏虚损,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肢体烦痛,头目昏重,心多惊悸,寒热盗汗,羸瘦少力,饮食不进。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枣三个,擘破,煎至一盏,滤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快汤拼音: Kuài Tānɡ处方:甘草(炙)十八两,乾姜(炮)二斤半,粟米(炒)三十两,桔梗(炒)三斤。
制法:上炒盐一百二十钱重,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酒食所伤,胸膈不快,呕逆恶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涩,不思饮食,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铁刷汤拼音: Tiě Shuā Tānɡ处方:香附子六两,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乾姜半斤,肉桂(去粗皮)四两,茴香半斤,良姜、陈皮,各十二两。
制法: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胃气不和,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胃,内感风泠,肠鸣泄泻;妇人血气刺痛,并皆治之。
常服快气,不拘时候。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三倍汤拼音: SānB èi Tānɡ处方:草豆蔻仁二两,甘草一两,生姜、盐(炒) ,各五两。
制法:上件拌和匀,入瓷器内淹一宿,焙乾,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胸膈闷满,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霍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痢,水谷不分。
用途用量:沸汤点服。
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小理中汤拼音:XiǎoL ǐ Zhōnɡ Tānɡ处方:苍术(米泔浸、焙)五两,生姜五斤,甘草(生用)十两,盐(炒)十五两。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在骨伤科的治疗中,中药方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独特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活血化瘀类1、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常用于跌打损伤初期,瘀血肿痛。
方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和血,共为臣佐药。
2、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柴胡、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适用于损伤后瘀血内阻,胸痛头痛等症。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柴胡疏肝解郁;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
3、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已。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瓜蒌根润燥消瘀;穿山甲破瘀通络;大黄荡涤凝瘀败血;甘草调和诸药。
二、接骨续筋类1、续骨活血汤组成: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
功效: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用于骨折中期,瘀肿渐消而未尽,疼痛减轻。
方解: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活血养血;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接骨续筋;乳香、没药消肿止痛。
2、新伤续断汤组成:当归尾、地鳖虫、丹参、乳香、没药、骨碎补、泽兰叶、延胡索、苏木、续断、桃仁、桑枝。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接骨。
适用于新伤骨折,筋脉损伤。
方解:当归尾、桃仁、丹参、地鳖虫、苏木活血化瘀;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止痛;骨碎补、续断接骨续筋;泽兰叶活血利水;桑枝通经络。
3、接骨紫金丹组成: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
功效:接骨续筋,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
方解:土鳖虫、自然铜接骨续筋;乳香、没药、血竭、当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大黄逐瘀通经;硼砂清热解毒。
中药常用方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医常用方剂一、治燥剂轻宣润躁1、杏苏散:【处方】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去核)橘皮杏仁【功能主治】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用法用量】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泻腹满者不用。
【备注】方中杏仁苦辛温润,宣肺降气,苏叶辛苦芳香,解肌发表,并为君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前胡降气化痰,宜肺散风,同为臣药;半夏、橘皮、茯苓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合用共奏轻宜凉燥,化痰止咳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2、桑杏汤【处方】桑叶3克杏仁4.5克沙参6克象贝3克香豉3克栀皮3克梨皮3克【功能主治】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
重者再作服。
【备注】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豆豉宣透胸中郁热,栀子皮轻,清上焦肺热,同为臣药;沙参、梨皮、象贝生津润肺,止咳化痰,均为佐使药。
对于秋感温燥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甚为适合。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2、翘荷汤【处方】薄荷4.5克连翘4.5克生甘草3克黑栀皮4.5克桔梗9克绿豆皮6克【功能主治】清上宣肺。
治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耳鸣目赤,龈胀咽痛者。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
日服二剂,甚者日三服。
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
【备注】方中薄荷、连翘、栀皮清宜上焦之燥热;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绿豆皮味甘性寒,与连翘、桅皮合用,能清热解毒。
诸药同用,则燥热得清,诸症亦解。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3、清燥救肺汤【处方】桑叶石膏甘草人参桑白皮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知母地骨皮【功能主治】清燥润肺。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主治:中风
5、小柴胡汤柴胡黄芪人参半夏甘草
生姜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6、血府逐瘀汤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甘草
赤芍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牛膝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7、六味地黄汤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
茯苓
功用:滋阴补肾证
8、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血淋、尿血
7、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症
18、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烦不眠证
19、清胃散: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20、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1、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2、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伤证
3、四物汤生地黄川芎当归芍药
功用:补血活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4、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
地龙桃仁红花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栗;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
13、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14、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40种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
40种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
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方剂配方比例:
1. 四逆汤:炙甘草(3),乌药(3),生姜(3),附子(1)
2. 三黄石膏汤:石膏(6),黄连(3),黄芩(1)
3. 小柴胡汤:柴胡(6),黄芩(6),黄连(3),人参(6),半夏(3),生姜(3),大枣(12)
4. 茵陈蒿汤:茵陈蒿(3),黄芩(3),黄连(2),芒硝(2)
5. 五子衍宗丸:巴豆(12),大黄(12),芒硝(8),矾石(8),黄连(8)
6. 加味半夏石膏汤:半夏(6),石膏(15),人参(3),黄芩(6),黄连(3)
7. 大黄蜜丸:大黄(5),黄芩(5),黄连(3),川楝子(3),巴豆(3)
8. 柏子仁丸:柏子仁(5),麝香(1),没药(1),郁金(1),麦冬(1),玄参(0.5)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具体的配方比例
还需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使用中药方剂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记不要擅自使用中药。
临床常用的28个经典方剂
临床常用的28个经典方剂1。
【人参汤】人参汤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焙)当归(切,炒) 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30克组成; 人参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 当归(切,炒)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30克人参汤—用法上药八味,捣为粗末。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温服。
人参汤 - 主治妇人半产后,血下过多,心惊体颤,头目眩晕,或寒或热,脐腹虚胀疼痛。
又名理中汤(丸),配方:人参(或党参)、干姜、甘草、白术。
用于治疗胃寒.何为胃寒?凡是不敢冷饮、冷食、水果、凉菜的人皆属于胃寒,如果勉强吃下去,则会有胃痛、胃胀、腹泻等种种症状发生,都是胃寒所致,服用此方即可痊愈。
2.【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组成; 半夏12克(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克大枣12枚(擘)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半夏泻心汤 - 功效寒热并用以合阴阳,补泻兼施以顾虚实。
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痢,苔腻而微黄。
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半夏泻心汤 -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消痞.半夏泻心汤 -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配方: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甘草、大枣。
用于治疗胃热,是和理中汤相对的,以上热、中痞、下寒(呕而肠鸣、心下痞)为用药指证。
常常表现为饭后心下有堵塞感,食物留在胃中难以下行。
3.【柴桂汤】处方;柴胡1钱,桂枝3分,花粉5分,牡蛎2分,炮姜2分,炙草2分。
功能主治;妇人热病,经来寒热如疟,狂妄。
用法用量;水煎服.汗出愈。
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用于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外感病。
值得一提的是本方还可以治疗胃痛.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用此方加牡蛎、小茴香治疗胃痛,无论虚实寒热,无不百发百中,效如桴鼓.《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4.【五苓散】五苓散 - 组成桂枝9g 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五苓散 -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1. 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g]【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
吐血、咯血、嗽血、衄血。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2. 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功用】攻下逐瘀。
【主治】治跌仆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3.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治骨关节感染初期。
【歌诀】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4. 四生丸《妇人大全良方》【组成】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的上部出血之证。
【歌诀】四生丸中三般叶,侧柏艾叶荷叶兼,生地合用为丸服,血热吐衄效可验。
5. 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组成】乌药缩砂木香延胡索炒香附甘草【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痛经。
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歌诀】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6. 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白酒【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灼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7. 血府逐瘀汤《外科发挥》【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
【歌诀】血府桃红四物汤,牛膝桔梗四逆散。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中医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
积淀着中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包含了众多的药物组合和使用方法,而且涵盖了很多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方剂,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一、四君子汤【组成】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桂枝四味药物组成。
【功效】四君子汤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无力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煎药15克至30克,一日2次。
二、逍遥散【组成】逍遥散由芒硝、薄荷、广藿香等药物组成。
【功效】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暑湿引起的头晕目眩、口干舌燥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5克至10克,一日2次。
三、安宫牛黄丸【组成】安宫牛黄丸由人工牛黄、雄黄、珍珠等药物组成。
【功效】安宫牛黄丸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3粒至6粒,一日2次。
四、清热解毒口服液【组成】清热解毒口服液由黄连、连翘、板蓝根等药物组成。
【功效】清热解毒口服液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口服10毫升至20毫升,一日3次。
五、六味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由生地、山药、牡丹皮等药物组成。
【功效】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9克至15克,一日2次。
六、当归补血汤【组成】当归补血汤由当归、白芍、熟地等药物组成。
【功效】当归补血汤可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煎药15克至30克,一日2次。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中医药方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医药方剂种类繁多,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药规律。
在使用中医药方剂时,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用量和用药频次。
同时,要了解个体差异和禁忌症,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中医药方剂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医药方剂,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药、方剂学
肉苁蓉、当归、牛膝、枳壳、泽泻、升麻
麻子仁丸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
黄龙汤
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大承气汤、人参、甘草、当归
增液承气汤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玄参、生地、麦冬、芒硝、大黄
十枣汤
攻逐水饮
甘遂、大戟、芫花、大枣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白头翁汤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六一散
清暑利湿
滑石、甘草
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西瓜翠衣、西洋参、荷梗、石斛、麦冬、黄连、知母、竹叶、粳米、甘草
青蒿鳖甲汤
养阴透热
鳖甲、青蒿、生地、知母、丹皮
清骨散
清虚热、退骨蒸
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知母、青蒿、秦艽、鳖甲、甘草
理中丸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苏合香、麝香、冰片、安息香、木香、檀香、沉香、乳香、丁香、香附、荜茇、犀角、朱砂、白术、诃子
越鞠丸
行气解郁
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
柴胡疏肝散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芍药、甘草
半夏厚朴汤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枳实消痞丸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枳实、厚朴、黄连、干姜、半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麦芽
清营汤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水牛角 、生地、元参、麦冬、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丹参
犀角地黄汤
清热解毒、凉血散淤
犀角、生地、芍药、丹皮
黄连解毒汤
泻火解毒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1、麻黄加术汤《千金要略》组成:麻黄15,杏仁15,桂枝10,白术20,甘草10煎剂,一日一剂,日三服,温服。
麻黄先煎。
适应症:适应于湿盛伴有小便不利者,以脉浮缓。
头痛,咳喘,浮肿,小便不利,鼻塞为主要指征。
可用于:风湿热,关节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煤气中毒,鼻源性头痛等病症。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麻黄与杏仁一起,宣肺利水;甘草调与诸药;白术与麻黄、杏仁一起,加强利水作用且能治身痛。
在煤气中毒时,这种发散,利水作用有利于解毒与排泄毒物。
药物疗效:麻黄为止喘药,杏仁为止咳药,桂枝为温中药,白术为健脾利湿药,有利尿与降血糖作用。
2、麻黄杏石甘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5 杏仁15 甘草10 石膏20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早晚温服麻黄先煎。
适应症:多汗,胸闷,口渴,咳喘,呼吸困难。
如气管炎,支气管喘息,心源性喘息,肺炎与此类病症相类同的疾病。
方解:麻黄解表利湿,可治咳喘;杏仁与麻黄协同平喘利湿;石膏解热清肺,甘草调与诸药;麻黄与石膏协同,防止邪气上冲有止汗作用。
麻黄止喘,升压,杏仁为止咳平喘,石膏清热利湿。
3、麻杏薏甘汤组成:麻黄15 杏仁15 薏苡仁10 炙甘草8适应症:用天发汗后而受风体冷,头痛病症。
如肌肉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妊娠肾病,肌体麻木,喘息,冻疮等。
方解:麻黄解表,杏仁协同麻黄,平喘利水,薏苡米仁利湿,与甘草协同有止痛作用。
主治范围包括,风、湿、寒、发热,身痛,以及因血燥而致之病症。
治例摘录:例一:病人为60多男性,主诉颈背痛而强硬,。
经予葛根汤无效,脉浮有力,颈部僵直起床卧床皆需人协助,给予麻杏薏甘汤二剂后,病减半。
四剂病全消例二:病人为老身妇女,热天夜间露宿庭外,黎明起发现左肩剧烈疼痛。
午后加重,给予麻杏薏甘仁汤二剂后病症消失。
附记:本方为常用宣肺平喘利湿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薏仁而成。
4、柴葛解肌汤《伤寒论》六书。
组成:柴胡15 葛根10 黄苓10 桂枝10 半夏10 芍药10 麻黄10 石膏(碎)20 干姜8 甘草8 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荷、柴胡区别
相同点:均有疏散风热、疏肝解郁作用 不同点:薄荷善于清利咽喉;柴胡善升阳举陷
其他解表药简介
1、同时具有宣通鼻窍:苍耳子、辛夷、细辛 2、同时具有升阳举陷:柴胡、升麻、葛根 3、同时具有透疹止痒: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升麻 4、呕家圣药:生姜 5、解痉生津:葛根
一、解表剂
➢ 概念:凡以辛散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解表剂。
音嘶哑
3、清热燥湿药:多苦寒,主治湿热证
善清上焦之
黄芩 热(肺热)
1、清热燥湿(生):湿热证 2、泻火解毒(生):痈肿疮毒 3、清热安胎(炒):胎热不安 4、凉血止血(炭):血热吐血
3~10g
“治痢良 药”
黄连
1、清热燥湿:湿热痢疾 2、清热泻火:清心、胃、肝火
善清中焦之火 3、清热解毒:热毒疮疡 外用:治疗皮肤湿疹;耳内疖肿;中耳炎
辛温解表剂—表寒证 ➢ 分类及适应证
辛凉解表剂—表热证 ➢ 注意事项:应用解表剂时,服后取汗,但不可发汗太过, 以
防损伤正气。解表剂不宜久煎,以免影响疗 效。
麻黄汤
【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
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黄花地丁、婆婆丁
1、清热解毒:热毒 2、消痈散结:乳痈、痄腮
鲜品捣烂外用治疗乳腺炎、腮腺炎。
3~10g
其他清热解毒药
1、大青叶:善于凉血消斑,治疗热毒发斑 2、板蓝根:善于凉血利咽,治疗咽喉肿痛 3、鱼腥草:善于消痈排脓,治疗肺痈 4、败酱草:善于消痈排脓,治疗肠痈 5、射干、山豆根:善于利咽消肿,治疗咽喉肿痛,声
15~60g
知母
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 2、清肺润燥:肺热咳嗽 3、滋阴润燥:阴虚火旺
阴虚消渴
6~12g
其他清热泻火药
1、清三焦之火:栀子 2、清肝胆之火:龙胆草、夏枯草 3、清心火:淡竹叶 4、清肺胃之火:芦根、天花粉
2、清热解毒药:热毒(红、肿、热、痛)
“双花”、“忍冬花”
金银花
1、清热解毒:痈肿疔疮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 金银花茶 记载皇太后慈禧用金银花洗面保养肌肤、养颜美容
10~30g 宫廷秘方延寿丹就是以金银花为主
连翘
疮家圣药
1、清热解毒:热毒疮疡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
3、消肿散结
清热解毒用青翘; 疏散风热用黄翘; 清心泻火宜用连翘心
6~15g
银花、连翘区别
相同点: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作用 不同点:连翘尚能消肿散结作用,被称为“疮家圣药”。
《本草新编》:
“惜至世贱人蒲而不公有知大用英功之,”
常用中药与方剂
第八章 常用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 解表药与方剂
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 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
第一节
解表药与方剂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注意事项:
微微汗出,汗出过多耗气伤津,不宜过量, 中病即止,不宜久煎,宜温服
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
麻黄
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宣肺平喘:风寒束肺之咳喘 利水消肿:水肿兼风寒表证
重点回顾
1、下列哪味药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A桑叶
B薄荷 C 菊花 D 柴胡
2、下列哪味药既能散寒解表又能温经通阳?
A麻黄
B桂枝 C 防风 D 荆芥
3、下列哪味药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A桑叶
B薄荷 C 菊花 D 柴胡
4、试述玉屏风散的主治?
二、清热药与清热剂
一、概念:药性寒凉,能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属 热病初期具有风热表证者。
玉屏风散
【组成】黄芪 白术 防风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证 自汗恶风
用于治疗习惯性感冒、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属表虚不 固而外感风邪者。
常用解表中成药
1、辛温解表类 通宣理肺丸 小青龙合剂 2、辛凉解表类 银翘解毒丸 桑菊感冒片 3、表里双解类 防风通圣丸 4、解表消食类 小儿至宝锭 5、补虚解表类 玉屏风丸(颗粒剂)
3~10g
黄柏
1、清热燥湿:湿热痢疾 2、滋阴降火:阴虚火旺
善清下焦之火 3、解毒疗疮:疮疡肿毒
3~10g
黄连、黄芩、黄柏区别
相同点: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治疗湿热和热 毒疮疡证。
不同点:
黄芩善清上焦之热 黄连善清中焦之火 黄柏善清下焦之火
桂枝汤
【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汗出恶风、发热头痛
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无原因的低热 等属风虚营卫不和者。
银翘散
【组成】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 淡竹叶 荆芥穗 牛蒡子 芦根 甘草 淡豆豉
【功用】辛凉微恶寒、咽痛
桑叶、菊花区别
相同点:均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作用 不同点:菊花还有清热解毒作用。
薄 荷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清头目、利咽喉: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透疹止痒:麻疹、风疹瘙痒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3~10g,后下
柴胡
和解退热:表证发热 疏肝解郁:肝气郁结 升阳举陷:气虚下陷
3~10g,醋炒可增强止痛作用
“药食两用”
桑茶、桑叶面、 桑豆腐、桑叶 醋、桑叶酱等
6~10g,单味外用洗眼30~120g,此外,还可止汗
菊花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平肝明目:肝经风热 清热解毒:热毒疮疡
养肝明目:白菊花 疏散风热:黄菊花 清热解毒:野菊花
药食两用:菊花酒、 菊花茶、菊花菜
10~15g,疏散风热用黄菊花,养肝明目用白菊花
3~10g,解表宜生用;平喘宜炙用
桂枝
解肌发汗:风寒表虚证 温经通阳:各种阳虚证 祛风除湿:风寒湿痹证
3~10g,
防风
祛风解表:风兼寒、热、湿邪所致疾病 祛湿止痛:风寒湿所致肢体关节疼痛
祛风解痉:破伤风引起牙关紧闭 3~10g
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
桑叶(霜桑叶)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清肝明目:肝经风热 清肺润燥:肺热燥咳
二、分类:
清热泻火
清热燥湿
清热凉血
清热解毒
清虚热
清热解暑
清热明目
三、注意:清热药多苦寒,易伤阳气。
1、清热泻火药:用于气分热四大证(大热、大汗、大 渴、脉洪大);也用于肺热、胃火、肝火、心火
石膏(含水硫 酸钙)
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 2、清肺胃热:肺热咳喘
胃火牙痛 3、收敛生肌:疮疡湿疹
水火烫伤
生用:打碎先煎 煅用:研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