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模的结构方法

合集下载

结构化建模

结构化建模

工程领域
在机械、电子、土木等工程领 域,结构化建模用于设计、分 析和优化各种复杂系统。
社会科学
在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结 构化建模用于研究社会现象和 人类行为。
环境科学
在环境科学领域,结构化建模 用于评估环境影响、预测气候 变化和制定环保政策。
02
结构化建模方法
实体-关系模型
实体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 、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联系。
CASE(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软件工 程)工具是一类支持软件开发过程的软件工具,包括需求分析、设计、 编码、测试等各个阶段。
常见的CASE工具有Enterprise Architect、Visual Paradigm、StarUML 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元素和符号,支持多种UML图的创建和导出 。
实践与应用结合
将学习到的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和掌握程度。
05
04
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个人和团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 学习计划,分阶段学习和掌握新技术 。
THANK YOU
某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升级
采用结构化建模技术,对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梳理和 分析,提出系统升级方案和实施路径,确保新系统能够满足 银行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
软件工程开发案例
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开发
通过结构化建模方法,对交通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抽象和建模,开发出具备实时监 控、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和安全 性。
收集和分析需求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用户需求,并对需求进行 分析和整理,形成需求文档。

系统工程第三章系统建模方法

系统工程第三章系统建模方法

聚集性
节点倾向于形成紧密的集群或 社区。
鲁棒性与脆弱性
网络对随机攻击具有鲁棒性, 但对针对性攻击表现出脆弱性。
复杂网络的建模过程
确定网络节点与边 构建网络拓扑结构
分析网络特性 建立网络动态模型
识别系统中的实体作为节点,确定实体间的相互作用或关系作 为边。
根据节点和边的定义,构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节点的连接 关系和边的权重等。
目的
系统建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 解和分析系统的结构和行为,预测系 统的性能,以及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和 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建模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原则
模型应能准确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本质特征和 主要行为。
可操作性原则
模型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计算性,以便进行 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
简明性原则
模型应尽可能地简单明了,避免不必要的复 杂性和冗余信息。
数据流图
使用数据流图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清晰地表达系统功能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3
数据字典
对数据流图中的每个元素进行详细定义和描述, 形成数据字典,为系统分析和设计提供准确的数 据基础。
结构化设计方法
模块化设计
01
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完成特定的功能,模
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多态是指允许使用父类类 型的指针或引用来引用子 类的对象,并可以在运行 时确定实际调用的子类对 象的方法。
面向对象的建模过程
识别对象
从问题领域中识别出实体和概念,将它们抽 象为对象。
定义类
根据对象的共同特征定义类,包括类的属性 和方法。
建立类之间的关系
通过继承、关联、聚合等方式建立类之间的 关系,形成类的层次结构。

系统建模的原理与方法

系统建模的原理与方法

系统建模的原理与方法随着大数据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系统分析和建模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系统建模则是解决问题和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

那么系统建模是什么?它有哪些原理和方法呢?本文将会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指根据具体问题和要求,利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图形方式、模拟方法及工具软件等手段,将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性质、结构、特征、规律等方面抽象出来,并进行描述、分析、说明和预测的过程。

系统建模的结果可以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模型、仿真模型,也可以是决策模型等多种形式,以期有效实现对目标系统的研究和控制。

系统建模常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科、管理、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如金融风险管理、市场分析、质量控制、环境管理、物流优化等。

二、系统建模的原理系统建模中的原理主要包括系统思考、系统论、模型理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五个方面。

1. 系统思考系统思考主要考虑整个问题背景,了解相关的因素和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系统建模过程中,则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作用,理清各种逻辑关系。

2. 系统论系统论是指把研究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动态特性和层次性。

在系统建模过程中,则需要通过分析主要成分,确定系统的决策指标,以便准确了解问题的本质。

3. 模型理论模型理论则是指利用数学和逻辑等方法来描述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在系统建模过程中,则需要通过寻找合适的模型来描述问题,管理和预测相关数据。

4. 信息论信息论主要是研究信息的生成、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在系统建模中,信息论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各种信息的传输过程,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效率。

5. 控制论控制论则是指控制和改进系统状况的方法和技术。

在系统建模过程中,则需要通过采用各种控制策略来调节研究对象的状态和特性,以改善其运行效果。

三、系统建模的方法在系统建模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马尔可夫模型、差分方程模型等多种方法。

第4章系统建模的结构方法

第4章系统建模的结构方法

如果R(tu ) R(t v ) 则元素t u 和 t v属于同一区域;否则元素和属于不 同区域。经过这样运算后的集合N就叫做区域分解, 1 ( N ) P 可以写成 1, P 2 ,, P m 式中,是m区域数。
2019年3月22日星期 PPT 10
4.1.2 可达矩阵的分解 ——结构模型的建立
图4-1 有向图
2019年3月22日星期 PPT 5
4.1.1 有向图、邻接矩阵、可达矩阵
邻接矩阵 除了用图表示系统结构外,还可以使用 与有向图相对应的矩阵来表示系统结构,其 中最直接的一种称为邻接矩阵。其定义如下
X [ xij ]
式中,
i点指向点 j; 1, 如果有一条边出自 xij i点指向点 j。 0, 如果没有边出自
系统工程 第四章 系统建模的结构方法
2019年3月22日星期
PPT 1
本章学习目标
1. 解析结构模型建模 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与步骤 3.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本工具
2019年3月22日星期
PPT 2
章节框架
4.1 解析结构模型 4.2 系统动力学建模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2019年3月22日星期
2019年3月22日星期 PPT 6
4.1.1 有向图、邻接矩阵、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R)是用矩阵形式来反映有向 图各节点之间,通过一定路径可以到达的程 度。可达矩阵可以用邻接矩阵(X)加上单位 矩阵(I),经过一定运算后求得。即先将X 加上I ,得到一新的矩阵 X 1 X I ,其中, 若 X 1中的元素 xij 为1,即表示从节点 i 到 j 就 就节点可以直接到达。
式中,是由可达矩阵中第行中所有矩阵元素 为1的列所对应得要素组成;是由矩阵中第列中的 所有矩阵元素为1的行所对应得要素组成。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软件系统建模是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抽象表示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形式的过程。

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问题领域,并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软件系统建模方法。

1.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面向对象建模是一种基于对象的方法,它将问题领域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对象,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常用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包括UML(统一建模语言)和领域模型(Domain Model)等。

UML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它提供了用于描述系统结构、行为和交互的图形符号和语法规则。

2.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建模方法:数据流图是描述软件系统中数据流动的图形化工具。

它将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的功能模块,通过数据流和处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数据流图主要包括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等基本元素。

3.结构化建模方法:结构化建模是一种基于流程的建模方法,它主要通过流程图和结构图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流程图用于描述系统中的控制流程和数据流动,结构图用于描述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和模块关系。

常见的结构化建模方法包括层次图、树形图和PAD(程序设计语言图)等。

4.状态图模型:状态图是一种描述系统状态和状态转换的图形化工具。

它主要包括状态、转移和事件等元素,用于描述系统中的各种状态及其变化过程。

状态图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清晰地理解系统的状态转换规则和事件响应机制。

5.时序图和活动图:时序图和活动图是UML中的两种重要建模方法。

时序图主要用于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和消息传递顺序,而活动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中的活动和操作流程。

这两种图形化表示方法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操作流程。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建模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建模方法可供选择,如数据建模、用例建模、业务流程建模等。

不同的建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应用需求,开发团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建模方法进行系统建模。

常用系统建模方法

常用系统建模方法

概念建模的步骤
01
02
03
04
确定系统边界
明确系统的范围和主要 功能,确定建模的目标 和重点。
定义实体
根据系统需求,识别系 统的实体(如对象、组 件、模块等),并定义 它们的基本属性和行为。
建立关系
分析实体之间的关联和 相互作用,建立实体之 间的关系模型,如聚合、 组合、依赖等。
形成概念模型
将实体和关系整合成一 个完整的概念模型,使 用图形化工具(如概念 图、类图等)进行表示 和展示。
结构建模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支持和参 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和实施决策。
预测和优化
通过结构建模,我们可以预测系统的 行为和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结构建模的步骤
确定建模目标
明确建模的目的和目标,确定需要解决的问 题和要达到的目标。
确定系统边界
确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明确系统的输入和输 出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提高可重用性
面向对象建模的封装性和继承性使得代码更 加模块化,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
面向对象建模的步骤
确定类和对象
首先需要确定系统中的类和对象,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
定义属性
为每个类定义属性,描述对象的属性和状态。
定义方法
为每个类定义方法,描述对象的行为和功能。
建立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包括继承、聚合、关联等关系,描述类之间 的依赖和交互。
预测系统性能
基于行为建模,可以对系统的性 能进行预测,从而为系统优化和 改进提供依据。
沟通与协作
行为建模是一种通用的语言,有 助于不同领域的人员之间进行有 效的沟通和协作。
行为建模的步骤
定义对象和状态

行为级建模和结构化建模

行为级建模和结构化建模

行为级建模和结构化建模解读一、行为级建模行为级建模是一种系统建模方法,它主要关注系统的动态行为和交互。

这种建模方法特别适合于模拟和分析实时、嵌入式系统。

行为级建模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重点在动态行为**:行为级模型的主要目标是捕获系统的动态行为,例如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性能等。

这使得它成为对实时和嵌入式系统进行模拟和性能分析的理想选择。

2. **关注交互**:行为级建模强调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交互,以及这些交互如何影响系统的整体行为。

这种交互可以包括硬件与硬件、硬件与软件、软件与软件之间的交互。

3. **抽象层次高**:虽然行为级模型详细描述了系统的动态行为,但它通常在一个相对高的抽象层次上工作,以便更有效地理解和分析系统。

这意味着模型可能会忽略一些细节,以简化模型并突出主要的行为特性。

4. **支持多种分析**:由于行为级模型关注动态行为,它可以支持多种分析,如性能分析、可靠性分析、控制系统分析和能源消耗分析等。

二、结构化建模结构化建模是一种更传统的系统建模方法,其重点是系统结构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构化建模主要基于自上而下的设计原则,将系统分解为更小的、更易于管理的部分。

以下是结构化建模的一些关键特点:1. **关注系统结构**:结构化模型强调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2. **分解和模块化**:结构化建模通常将系统分解为多个模块或组件,每个模块执行特定的功能。

这有助于简化设计和分析过程。

3. **顺序和流程**:在这种方法中,通常强调模块之间的顺序和流程关系,而不是并行或并发关系。

4. **强调因果关系**:结构化模型强调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不是实时交互或并发行为。

5. **易于理解和分析**:由于结构化模型通常更简单、更直观,因此更容易理解和分析。

这对于初步的系统设计阶段尤其有用。

总结:行为级建模和结构化建模是两种不同的系统建模方法,各有其优点和适用场景。

论软件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论软件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论软件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软件系统建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它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软件系统的结构、行为和功能。

本文将就软件系统建模的方法和其应用进行讨论。

一、软件系统建模方法1.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面向对象建模是目前最常用的软件系统建模方法之一。

它以对象为中心,通过识别和定义对象的属性、行为和关系来描述软件系统。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具有可重用性高、易于维护和扩展的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数据流程图(DFD)方法数据流程图是一种基于流程的建模方法,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描述系统中的数据流动、处理和存储。

DFD方法直观地展现了系统的流程,有助于发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 状态图方法状态图方法主要用于描述系统中对象的状态转换和行为。

它通过有限状态机的方式,展现了对象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以及状态之间的转换条件。

状态图方法对于描述软件系统中复杂的状态变化非常有用。

4. 数据库模型方法数据库模型方法主要用于描述软件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和关系。

它通过数据模型的方式,定义了软件系统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数据层面的建模工具。

数据库模型方法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组织系统中的数据。

二、软件系统建模方法的应用1. 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软件系统建模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系统设计。

通过建立模型,开发人员可以更准确地捕捉需求,并生成详尽的规格说明文档,保证系统开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功能设计和优化软件系统建模方法能够帮助开发人员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

通过分析和建模系统的行为和结构,开发人员可以有效地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点,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3. 系统集成和测试软件系统建模方法在系统集成和测试阶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模型,开发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数据流动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构化建模方法

结构化建模方法

结构化建模方法结构化建模方法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系统结构的方法。

它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并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结构化建模方法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建模技术以及其在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结构化建模方法强调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它使用一种层次化的方式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或组件。

每个模块都有特定的功能,并与其他模块进行交互。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系统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在结构化建模方法中,常用的建模技术包括结构图、数据流图和状态转换图等。

结构图用于表示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包括层次关系、依赖关系和调用关系等。

数据流图则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方式和处理过程。

状态转换图则用于描述系统中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

在软件开发中,结构化建模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需求和设计。

通过使用结构化建模方法,开发人员可以将系统拆分为多个模块,并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方式。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系统设计中,结构化建模方法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结构化建模方法,设计人员可以清晰地描述系统的各个模块及其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确保系统的设计满足需求,并且易于实现和测试。

除了在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之外,结构化建模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项目管理中,可以使用结构化建模方法来描述项目的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

在业务流程分析中,可以使用结构化建模方法来描述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和关系。

结构化建模方法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系统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并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帮助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系统。

这种方法在软件开发、系统设计以及其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结构化建模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确保系统的设计满足需求,并且易于实现和测试。

简述常用的建模方法和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骤。

简述常用的建模方法和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骤。

简述常用的建模方法和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骤。

现代建模技术与工程工程设计密切相关,它能深入研究客观物体结构特性,有助于提高工程设计效果,增强工程施工质量,实现设计中直观、准确的研究结果,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和要求,建立模型通常分为结构建模和非结构建模。

一、结构建模结构建模是指将客观物体分解成许多有组织有结构表达关系的有限元,根据不同的结构关系构成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客观物体数学模型。

采用结构建模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有限元分析、边界元分析及其结合分析等。

(1)有限元分析:也叫有限元法、网格法,是将客观物体分解成若干有限多边体,再通过这些有限多边形的单元计算机模型的方法,从而形成一组有限元有限元模型,再根据求解过程计算出物体的几何参数和构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从而得到客观物体构成模型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

(2)边界元分析:边界元分析是一种结合实际物体结构与计算机数值计算的一种数学模拟方法,它把实际物体划分成一组有限的边界条件,并联系在一起,把物体结构抽象成边界元,从而组成一组边界元计算机模型,并基于边界元上施加约束条件,用计算机运算得出几何参数和构件的变形,受力等分布,从而得到物体构成模型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

二、非结构建模非结构建模是指在物体结构无法明确定义有限元的基础上,采用其他数学模型来反映物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并进行分析的方法。

主要有位移法、势能法、粒子法、模拟退火、神经网络等方法。

(1)位移法:也叫网格位移法,是将客观物体表示为一系列多边形的集合,然后利用计算机来根据特定的力学模型计算每个多边形的位移和变形,从而可以表达客观物体外形及结构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

(2)势能法:是根据物体的形状特性,以势能最小原则求解物体状态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复杂边界形状及构件变形的计算。

(3)粒子法:是一种把受力物体分解为若干块或微小块,并对每块给定状态参数,根据物理现象的描述,建立每块之间的力学关系,通过迭代求积分来计算客观物体变形的一种计算方法。

常用系统建模方法

常用系统建模方法

常用系统建模方法系统建模是指对一个系统进行抽象和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系统的结构、行为和功能。

在系统建模中,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系统建模方法。

1. 信息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图形工具。

它通过将系统的各个模块和数据流之间的关系绘制成图表,清晰地显示了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DFD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建模方法,适用于初步了解系统需求和功能的描述。

3. 状态转换图(State Transition Diagram,简称STD)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的状态和状态之间转换的图形工具。

它通过绘制系统的状态和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清晰地显示了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和过程。

STD适用于描述系统中的状态机,是一种常用的建模方法,尤其适用于软件系统的行为建模。

4.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需求和功能的图形工具。

它通过绘制系统的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图,清晰地显示了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之间的交互。

用例图适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是一种常用的需求建模方法,常用于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中。

5. 结构图(Structure Chart)是一种用于描述软件系统模块和子程序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工具。

它通过绘制系统的模块和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清晰地显示了系统的结构和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结构图适用于描述系统的模块组织和子程序调用,是一种常用的软件设计和实现建模方法。

除了上述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建模方法和技术,如层次分析法、Petri网、数据流程图、活动图等等。

不同的建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系统和需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建模。

系统建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系统,从而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和优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性能和效率。

系统建模技术

系统建模技术

系统建模技术1. 系统建模的重要性系统建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开发人员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系统的需求和设计。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可以更清晰地描述系统的功能、结构、性能和行为。

这种清晰的描述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沟通和协作,以实现系统设计的一致性和高质量。

此外,系统建模还可以帮助开发人员预测和评估系统的可能效果,从而指导决策和优化。

2. 系统建模技术的种类2.1 结构化建模技术结构化建模技术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包括系统的组件、关系、属性和约束。

常用的结构化建模技术包括数据流图、层次图、类图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2.2 行为建模技术行为建模技术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包括系统的状态、事件、转换和活动。

常用的行为建模技术包括状态图、活动图、时序图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过程,以及各个组件之间的交互方式。

3. 系统建模技术的应用领域系统建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软件开发、系统工程、企业架构等。

在软件开发中,系统建模技术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设计和实现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在系统工程中,系统建模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设计和管理复杂的系统。

在企业架构中,系统建模技术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规划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

4. 系统建模技术的优势和注意事项系统建模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提供了一种规范和系统化的方法,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 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需求和设计。

- 可以帮助预测和评估系统的可能效果,指导决策和优化。

使用系统建模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合适的建模技术,根据系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

- 尽量保持建模过程的简洁和清晰,避免过多的复杂性。

- 不断更新和迭代建模过程,以适应系统开发的变化和需求的变更。

结论系统建模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实现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目标。

通过系统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需求和设计,并指导开发过程中的决策和优化。

第4章 系统建模的结构方法

第4章 系统建模的结构方法
第四章 系统建模的结构方法
October 5, 2010
PPT 1
主要内容
1. 解析结构模型建模 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与步骤 3.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本工具
October 5, 2010
PPT 2
模型 模型有三个特征: 模型有三个特征: 1.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 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 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 2.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 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 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 3.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模型化就是为了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 模型化就是为了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 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后, 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后,用一定方式 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 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
汇点
S2
S3
S5
S6
S4
源点
October 5, 2010
PPT 11
邻接矩阵特点
汇点:矩阵A 汇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 点 源点:矩阵A 源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列所对应的节 点 对应每节点的行中,元素值为1的数量, 对应每节点的行中,元素值为1的数量,就 是离开该节点的有向边数;列中1的数量, 是离开该节点的有向边数;列中1的数量,就 是进入该节点的有向边数
二元关系,给出系统的邻接矩阵; 二元关系,给出系统的邻接矩阵;
第2步: 考虑二元关系的传递性,建立反映诸要素间关系的可 考虑二元关系的传递性,
达矩阵; 达矩阵;
第3步: 依据可达矩阵,找到特色要素,进行区域划分; 依据可达矩阵,找到特色要素,进行区域划分; 第4步:在区域划分基础上继续层次划分; 在区域划分基础上继续层次划分;

解释结构模型ISM

解释结构模型ISM

解释结构模型ISM结构模型ISM(Integrated Structural Model)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系统结构的综合性建模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和设计复杂系统(如企业、组织或机构)的结构与运作方式。

本文将解释ISM的概念和特点,并介绍ISM的基本建模过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1.ISM的概念和特点:ISM的基本概念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可以是物理的、信息的、决策的,或者是其他特定功能领域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达成系统的整体目标。

ISM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综合性:ISM可以处理包括物质、信息和能量在内的多种系统要素,实现对系统整体的综合分析。

2)层次性:ISM将系统分解为多个层次的子系统,并通过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3)关联性:ISM注重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从而能够揭示系统整体的行为特征。

4)动态性:ISM能够反映系统的动态演化,捕捉系统结构及其变化的过程。

2.ISM的基本建模过程:ISM的建模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目标: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定义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成的目标。

2)定义系统边界:界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确定系统所包含的组成部分和相互关系。

3)分析系统结构:对系统进行分解,确定系统的层次结构,识别子系统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5)分析系统性能:分析系统的性能和行为,评估系统的结构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并分析系统各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

6)优化系统结构:通过调整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和信息流,优化系统的结构,以实现更好的性能。

3.ISM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ISM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复杂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包括企业管理、组织设计、项目管理等。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综合分析:ISM能够将系统的各个要素、层次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全面理解系统的运作机制。

2)结构优化:通过ISM建模,可以发现不同层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通过调整系统结构实现性能的优化。

系统建模 建模的各种方法

系统建模 建模的各种方法

1 绪论1.1 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指建立系统(被控对象)的动态数学模型,简称建模。

建模的全过程可分为一次建模和二次建模。

一次建模是指由实际物理系统到数学模型,二次建模是指由数学模型到计算机再现,即所谓仿真。

系统建模技术是研究获取系统(被控对象)动态特性的方法和手段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1.2 系统建模的目的(1)控制系统的合理设计及调节器参数的最佳整定。

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节器参数的最佳整定都是以被控对象的特性为依据的。

为了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更需要充分了解对象的动态特性。

因为设计最优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就是根据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和预定的性能指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的控制作用,使被控对象的运行情况对预定的性能指标来说是最优的,所以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是实现最优控制的前提。

(2)指导生产设备的设计。

通过对生产设备数学模型的分析和仿真,可以确定个别因素对整个控制对象动态特性的影响(如锅炉受热面的布置、管径大小、介质参数的选择等对整个锅炉出口汽温、汽压等动态特性的影响),从而对生产设备的结构设计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在设计阶段就有意识地考虑和选择有关因素,以求生产设备除了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效率等方面的特性之外,还能使之具有良好的动态控制性能。

(3)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对一些复杂的生产操作过程,如飞行器的驾驶、大型舰艇和潜艇的操作以及大型电站机组的运行,都应该事先对操作人员、驾驶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发展。

已经不需要建造小的物理模型,而是首先建立这些复杂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机仿真使之成为活的模型。

在这样的模型上,教练员可以方便、全面、安全地对运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4)检查在真实系统中不能实现的现象。

例如一台单元机组及其控制系统究竟能承受多大的冲击电负荷,当冲击电负荷过大时会造成什么后果。

这种具有一定破坏性的试验,往往不允许轻易地在实际生产设备上进行,而是首先需要建立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再通过仿真对模型进行试验研究。

系统建模方法讲解

系统建模方法讲解

系统建模方法讲解系统建模方法是指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来深入理解和描述系统的方法和技巧。

系统建模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从而有助于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成功实施。

本文将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包括数据流图(DFD)法、实体关系图(ERD)法、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法和状态图(Statechart Diagram)法。

数据流图(DFD)法是一种以数据流为核心的建模方法,它用图形的形式来描述系统中的数据流和处理过程。

在数据流图中,数据流代表系统中传输的数据,过程表示处理数据的操作,数据存储表示数据的存储位置,而外部实体则表示与系统进行交互的外部组织或个体。

数据流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系统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从而帮助系统开发人员更好地设计和实现系统。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法是一种以用例为核心的建模方法,它用图形的形式来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和行为。

在用例图中,用例表示系统的功能需求或用户需求,演员表示系统的用户或外部实体,用例之间的关系表示用例之间的依赖关系。

用例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和行为,从而帮助系统开发人员更好地设计和实现系统。

状态图(Statechart Diagram)法是一种以状态为核心的建模方法,它用图形的形式来描述系统中对象的状态和状态之间的转换。

在状态图中,状态表示对象在不同时刻的状态,状态之间的转换表示对象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条件和动作。

状态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系统中对象的状态和状态之间的转换,从而帮助系统开发人员更好地设计和实现系统。

在实际的系统建模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选择适合的建模方法,并灵活运用不同的建模方法进行系统建模。

同时,建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结合实际的系统开发和实施,充分考虑系统的复杂性、可行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以确保系统建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概述

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概述

3.2.3 广义模型化方法
3 建模基本步骤 7)广义模型运行维护 所建造的广义模型投入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进
行模型的校正、增删和更新等维护工作。
3.2.3 广义模型化方法
3 建模基本步骤 8)广义模型评价鉴定 根据试运行结果,对广义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和鉴

由此可见,广义模型化的步骤是一个具有多重信息反 馈的模型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维护的过程
3.2.2 广义模型的概念
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任务的需求和环境条件的可 能,灵活的UN用上述三种模型。在知识模型、数学模 型、关系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 集成,建立使用与实际大系统的广义模型
从广义模型的概念可知,广义模型可以全面的(定性、 定量、静态、动态)描述实际系统的结构、参数、功 能和特性
3.2.2 广义模型的概念
1 知识模型 KM 运用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的方法和技术 如知识表达方法、知识获取技术所建立的知识模型
主要用于表达人们关于事物的定性知识和经验知识, 以便利用知识进行定性分析和逻辑推理,求解有关问 题
3.2.2 广义模型的概念
2 数学模型 MM 运用控制理论、系统辨识或运筹学及其他数学的方法
制对象数学模型-控制理论系统辨识方法等。
3.2.3 广义模型化方法
3 建模基本步骤 5)广义模型技术支持 采用计算机辅助建模技术,进行计算机仿真,建立模
型库等。
3.2.3 广义模型化方法
3 建模基本步骤 6)广义模型建造调试 应用“分解-联合”,“演绎-归纳”、“人机结合”
方法,以及有关具体建模方法。技术支持手段和设备, 建造广义模型的各子模型、关系模型、并构成总模型, 在计算机上联调
3.2.3 广义模型化方法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种类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种类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种类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种类包括以下几种:
1. 静态建模:通过建立模块、组件、类和接口的关系图来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可以使用UML类图或模块图进行建模。

2. 动态建模:通过建立状态转换图、活动图或时序图来描述系统的行为和交互过程,可以描述系统的运行时行为,演示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工作流程,以及对象之间的交互等。

3. 逻辑建模:用于描述系统的逻辑结构和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流、控制流和数据存储等的交互关系,可以使用数据流图、控制流图或业务过程图进行建模。

4. 物理建模:用于描述系统的物理结构,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连接和部署方式等,可以使用物理架构图或部署图进行建模。

5. 构件建模:用于描述系统的构件、模块或服务之间的关系和依赖,以及它们的接口和交互方式,可以使用构件图或组件图进行建模。

6. 性能建模:用于描述系统的性能需求和约束,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等,可以使用性能模型或性能图进行建模。

7. 安全建模:用于描述系统的安全需求和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数据保护等,可以使用安全模型或安全图进行建模。

这些建模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项目特点选择和组合使用。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
1、结构化建模方法:
结构化建模方法是已过程为中心的技术,可用于分析一个现有的系统以及定义新系统的业务需求。

结构化建模方法所绘制的模型称之为数据流图(DFD),对于流程比较稳定的系统可以采用结构话建模的方法.
补充知识点:数据流图,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已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化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急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
2、信息工程建模方法(或者叫做数据库建模)
信息工程建模是一种已数据为中心,但过程敏感的数据,他强调在分析和研究过程需求之前,首先研究和分析数据需求,信息工程建模方法所创建的模型称之为实体联系图(ERD),主要用于数据建模补充知识点:E-R图,是指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显示世界的概念模型。

E-R方法:“实体”-“联系”方法的简称,它是描述显示世界概念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其中联系可分:1对1联系、1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3、面对对象建模
面对对象建模方法将‘数据’和‘过程’集成到一个称之为对象的结构中,消除了数据和过程的人为分离现象。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所创建的模型称之为对象模型、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形成
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标准。

即UML(统一建模语言)。

UML定义1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模型图,这些模型图以对象的形式共建一个信息系统或者应用系统,目前比较常用的一个建模方法
补充知识点:简单的描述下UML:UML分两类:结构型、行为型。

结构型:类图、对象图、构件图、部署图、包图。

行为型:活动图、状态机图、顺序图、通信图、用例图、时间图。

复杂大系统的体系结构建模

复杂大系统的体系结构建模

复杂大系统的体系结构建模
复杂大系统的体系结构建模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旨在帮助设计、开发和维护大规模系统。

这种建模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

首先,需求分析是建模的第一步。

它涉及到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所需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然后,设计阶段需要将需求分析结果转化为可实现的方案。

这个阶段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结构和组件之间的交互,以及对各种技术和工具的选择。

接下来,实现阶段需要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

这个阶段需要考虑到软件架构和编码规范等技术细节。

测试阶段是确定系统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环节。

测试需要涵盖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

最后,维护阶段需要对系统进行修复和更新,以确保其持续运行。

这种建模技术需要整合多个方面的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和设计等。

对于复杂大系统来说,建模技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2021
PPT 7
4.1.2 可达矩阵的分解 ——结构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可达矩阵的分解,即可求解系统 的结构模型。其分析步骤和方法是:①区域 分解(分块对角化)即把元素分解成几个区 域,不同区域间的元素相互之间是没有关系 的;②级间分解,即对属于同一区域内的元 素进行分级分解;③建立递阶结构模型。
4.1 解析结构模型
4.1.1 有向图、邻接矩阵、可达矩阵 4.1.2 可达矩阵的分解——结构模型
的建立
1/20/2021
PPT 4
4.1.1 有向图、邻接矩阵、可达矩阵
有向图 在系统中,用点表示事物,用点与点之
间的有向线段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作出 的抽象图称为有向图,如下图所示。
1/20/2021
分解结果写成
(P)L1,L2, ,Ll
式中,l表示级数;L1 表示第一级;L l 表 示最后一级。
1/20/2021
PPT 12
4.1.2 可达矩阵的分解
——结构模型的建立
建立递阶结构模型
经过上面的分解,就可以构成系统的结构模型。 以图4-1为例:
(1)通过区域分解,将可达矩阵分解为两个区域 {3,4,5,6}和{1,2,7}。
可以写成
1(N )P 1,P 2, ,P m
式中,是m区域数。
1/20/2021
PPT 10
4.1.2 可达矩阵的分解 ——结构模型的建立
级间分解 级间分解就是将系统划分成不同级(层)
次。级间分解在每一区域内进行, 设 L0 , j1,按以下步骤反复进行运算。 (1)L j { n i P L 0 L 1 L j 1 |R j 1 ( n i ) A j 1 ( n i ) R j 1 ( n i )} 这里 R j 1 ( n i) { n j P L 0 L 1 L j 1 |r i j1 }
强连接关系,构成回路。
1/20/2021
PPT 13
4.2 系统动力学建模
4.2.1 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 4.2.2 建模原理与步骤 4.2.3 建模的基本工具 4.2.4 模型的基本模块
1/20/2021
PPT 14
4.2.1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
结构、功能双模拟 系统动力学对应实际系统的构摸和模拟是从系
(2)通过级间分解,第一区域的要素分在三个级 内。第一级要素为 L1 {5},第二级要素 为 L2 {4.6},第三级要素为L3 {3}。同样,为第二 区域进行分级后可得第一级要素为L1 {1},第二 级要素为 L2 {2} ,第三级要素为 L3 {7} 。
(3)将可达矩阵按级别变位后,可以得到4和6是
1/20/2021
PPT 6
4.1.1 有向图、邻接矩阵、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R)是用矩阵形式来反映有向
图各节点之间,通过一定路径可以到达的程 度。可达矩阵可以用邻接矩阵(X)加上单位 矩阵(I),经过一定运算后求得。即先将X 加上I ,得到一新的矩阵 X1XI ,其中, 若 X 1 中的元素 x ij 为1,即表示从节点 i 到 j 就 就节点可以直接到达。
1/20/2021
PPT 9
4.1.2 可达矩阵的分解 ——结构模型的建立
区域分解 将共同集合T定义如下
T { n i N |R ( n i) A ( n i) A ( n i)}
今有属于共同集合的任意两个元素 t u 、t v ,
如果R(tu)R(tv)
则元素t u 和t v属于同一区域;否则元素和属于不 同区域。经过这样运算后的集合N就叫做区域分解,
1/20/2021
PPT 15
4.2.1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
基本信息反馈结构
所谓基本信息反馈结构是指组成一个系 统动力学模型所必须具有单元,单元类型以 及单元间最简单的联结。系统动力学认为, 一个即便是最简单的动力学系统,也必须由 单元、单元的运动和信息反馈三大方面的因 素组成(见图4-2) 。其中单元是系统赖以 存在的实在基础;单元的运动反应系统的变 化、发展的动力学行为;信息反馈描述了系 统内部自我调节的作用机制。
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 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与相互关系。而系统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 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 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 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 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 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 的基本规律。
1/20/2021
PPT 8
4.1.2 可达矩阵的分解 ——结构模型的建立
区域分解
所谓区域分解就是要把系统分为有关系的几个 部分或子部分。
在可达矩阵中,可将元素组成可达性集合和先 行集合,并定义如下
R (ni){nj N|ri j1 }
A (ni){nj N|rji1 }
式中,是由可达矩阵中第行中所有矩阵元素 为1的列所对应得要素组成;是由矩阵中第列中的 所有矩阵元素为1的行所对应得要素组成。
图4-1 有向图
PPT 5
4.1.1 有向图、邻接矩阵、可达矩阵
邻接矩阵 除了用图表示系统结构外,还可以使用
与有向图相对应的矩阵来表示系统结构,其 中最直接的一种称为邻接矩阵。其定义如下
X [xij]
式中,
1, 如果有一条i点 边指 出向 自 j; 点 xij 0, 如果没有边 i点出 指自 向j。 点
系统工程
第四章 系统建模的结构方法
1/20/2021
PPT 1
本章学习目标
1. 解析结构模型建模 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与步骤 3.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本工具
1/20/2021
PPT 2
章节框架
4.1 解析结构模型 4.2 系统动力学建模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1/20/2021
PPT 3
A j 1 ( n i) { n j P L 0 L 1 L j 11.2 可达矩阵的分解 ——结构模型的建立
级间分解
(2)当时{PL0L1 Lj}0,则分解完毕。
反之,如
{ P L 0L 1 L 时j} ,0则把j+1当
作j返回步骤(1)在重新进行运算。最后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