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十讲之鲁迅讲义
四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山十讲之苏轼上
![四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山十讲之苏轼上](https://img.taocdn.com/s3/m/9af1502b6f1aff00bfd51ed6.png)
网络课程开山十讲之苏轼一、苏轼(一)人物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人,有“东坡集”、“后集”、“续集”。
他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
是豪放派的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为:《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家庭(1)父亲:苏洵(2)母亲:程氏(3)弟弟:苏辙(4)妻子:王弗(二)苏轼生平1.才华横溢,少年成名●科举考试:举人考试礼部考试殿试●制科考试:大臣推荐皇帝出题2.初出茅庐,仕途坎坷●大理评事(陕西)●判官诰院(中央)●请求调离京城●杭州通判●徐州通判●湖州知州●3.乌台诗案,大难临头《湖州谢上表》招来横祸●“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由于网络课程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
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4.被贬黄州,潇洒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一路高升,东山再起●1085年5月6日登州知州七品●9月18日礼部郎中六品●12月18日起居舍人六品●1086年3月14中书舍人四品●9月12日翰林学士知制诰正三品●1094年4月3日前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正三品●赐官衣一件,金带一条,白马一匹,附有一套镀金的缰绳马鞍搭配。
第一讲 鲁迅.ppt
![第一讲 鲁迅.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243aeb50e2524de5187e69.png)
今天对鲁迅的评说大概来自两个方面:
1、这是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鲁迅的争论的 延续.
2、一些知识分子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说鲁 迅“不宽容”、“心胸狭窄”等等,七八十年 前这么说,现在还是这番话。
围绕鲁迅的这些“文化现象” 说明了这样 的问题:
1、鲁迅是中国20世纪不可回避的文化思想 的遗产。
2、鲁迅思想的当下性。
文中写了两个梦: 秋天的晚上,走到院子里,会看见一朵“
小红花”一边冻得瑟瑟发抖,一面却在微笑, 因为她记得一位诗人对她说的话:“秋后要有 春”。
这是英国诗人雪莱的著名诗句:“冬天来 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句诗对我们影响是相当大的,它曾鼓舞 我们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面临的种种困难, 但如果仔细分析,这种乐观主义是有一个前提 的,就是“春天一定要到来”。
枣树才是真正的强者,它的反抗,完全是
自己的独立选择,并且建立在自己的努力、奋 斗上,不对其他力量(包括末来)抱任何幻想 ,也就不存在任何依赖(依附)。
鲁迅在写给当时还是他学生的许广平的一 封信中,这样说道:你们年轻人的奋斗,是以 “光明”的必然到来为前提的;而我,却对未 来不抱希望,我就是要与“黑暗”捣乱而已。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说祥林嫂不迟不 早,偏偏死在这个时候,可见是个“谬 种”,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么说,鲁 迅是整个中国话语系统中的一个谬种。
如果用学术语言来说,就是一个异端, 是另一种不同的声音,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因为鲁迅的著作是对我们的习惯性的思维、 习惯性的语言提出挑战。
有意的和鲁迅碰撞一下,这个碰撞有两个 结果:
“革命是痛苦,其中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对于左
翼联盟的意见)
(注:我说鲁迅前后期思想有不同,并不意味着说, 前后期思想没有联系。事实上是有联系的。特别是 进化论思想,可以说是贯穿鲁迅一生的思想。只是 到了后期,这种进化论思想更成熟,与辩证法等唯 物主义思想意识结合了。鲁迅的思想由前期到后期 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后期思想因素不断增加,而前 期思想中的积极成果也被不断地深化,所以,到了 后期鲁迅的思想不仅更成熟、更深刻,而且也更丰 富了。)
《鲁迅》课件11
![《鲁迅》课件11](https://img.taocdn.com/s3/m/581d76e4a5e9856a561260e0.png)
不拖欠酒钱, 善良而且热心
好喝懒做、偷东西、迂腐、死要面子
孔乙己是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 腐可笑而又有诚实善良一面的读书人。
填表说明: ①社会关系——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联系的人物。(注明关系) ②生活经历——是指小说中孔乙己做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
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 ③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 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穷困不得志,又 经常挨打的老书生形象。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 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 在肩上挂住;
运用了外貌描写,形象生动地写 出(表现)了孔乙己穷途末路、极度 悲惨的境地。从侧面表现了社会对他 的冷漠无情。
⑵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
⑶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 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 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 凉的意味。
“笑”的深刻含义:
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围 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为什么会有孔乙己这样的人呢?
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孔乙己自身 的麻木不仁。
跳读课文找出体现社会黑暗的句子。 提示: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 何?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如何?
社会的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幻灯片31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 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第一讲:鲁迅作品选讲
![第一讲:鲁迅作品选讲](https://img.taocdn.com/s3/m/3db2241c844769eae009ed74.png)
鲁迅杂文选讲(一)
• • • •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一、作品发表的背景 二、鲁迅对待宽容的态度 三、如何看待圣化鲁迅的现象 四、王蒙的《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鲁迅杂文选讲(二)
• 《寡妇主义》、《我之节烈观》、《论雷峰塔的 倒掉》以及《我的第一个师父》等所渗透的反禁 欲思想。 “至于因为不得已而过着独身生活者,则无论男女, 精神上常不免发生变化,有着执拗猜疑阴险的性 质者居多……别的独身者也一样,生活既不合自然, 心状也就大变,觉得世事都无味,人物都可憎, 看见有些天真欢乐的人,便生恶感。尤其是因为 压抑性欲之故,所以对于别人的性底事件就敏感、 多疑;欣羡,因而妒忌。” ——鲁迅:《寡妇主义》
鲁迅部分作品封面
鲁迅小说选讲(一)
• 一、《风波》载于1920年9月《新青年》杂 志,是鲁迅第一篇写农民的杰作。 • 二、《风波》的历史背景 • 三、《风波》的思想史价值。 • 四、《风波》的艺术创造。
鲁迅小说选讲(二)
• • • • 一、《伤逝》发表的背景 二、涓生和子君的典型意义。 三、个性解放的重大时代命题 四、强烈的抒情效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颓败线的颤动》
拓展阅读
• 1、林贤治:《人间鲁迅》、《鲁迅最后十 年》 • 2、钱理群:《心灵的探寻》、〈鲁迅作品 十五讲〉 • 3、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思考题
• 1、你喜欢读鲁迅的作品吗?不管喜欢还是 不喜欢,请谈谈理由。 • 2、鲁迅先生身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 3、试写一篇小随笔,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
•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 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 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我之节烈观》
第四讲鲁迅
![第四讲鲁迅](https://img.taocdn.com/s3/m/22d78d3a866fb84ae45c8dca.png)
(二)知识分子题材两种创作模式
• 1、“离去——归来——再离去”模 式,也称“归乡”模式。 • 2、讲述他人故事同时讲述自己的故 事,两者互相对照形成“复调”模式。
• •
例:《故乡》、《祝福》、《在酒楼上》、 《孤独者》、《伤逝》
几部作品“始于蓬船,终于蓬船”、 “始于祝福,终于祝福”、“始于酒楼,终 于酒楼”、“始于送殓,终于送殓”、“始 于会馆、终于会馆”形成非常明显的圆圈结 构,揭示出人生无从逃避的生存困境,隐现 出鲁迅内心的绝望和苍凉。同时,结尾又透 出亮色,落笔在“走”之上,在对世界和自 我的双重绝望中奋力抗争——“其实地上本没 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一) 三代知识分子形象 • (二)知识分子题材两种创作模式 • (三) 农民(民众)题材两种创作模式
(一) 三代知识分子形象
•
1、科举制度使《白光》中的文人陈士 成陷入疯狂;穷愁潦倒之中还在摆读书人 架子的《孔已己》也是科举制度牺牲品; 《肥皂》中四铭道貌岸然卫道士嘴脸后面 的卑劣心理。
•
•
鲁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文 化的认识与批判的广泛性和 深刻性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 的所有作家。
《狂人日记》的特殊意义: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 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 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 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 代。 • “吃人”与“被吃”主题的揭示,在鲁迅 小说创作中具有“总主题”的意义。鲁迅 此后众多小说延续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封 建传统礼教与封建统治“吃人”的本质。
2、《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 格式的特别:
• 突破中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建立中国现代 小说新形式。(教材34页) • 每篇小说一个新样式。日记体、手记体, 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人称交错使用,正 叙、倒叙,选取一个生活场景,选取生活 的横断面,几个场景的拼接……。
第2讲:鲁迅
![第2讲:鲁迅](https://img.taocdn.com/s3/m/bbe501d2ce2f0066f53322f4.png)
三、作品讲析
《呐喊》· 《彷徨》背景和题名 《呐喊》收1918——1922年所写的14篇小说: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 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 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
“随意点
染”而成 。 《补天》 、《奔月》、《铸剑》、《理水》、 《非攻》 、《采薇》、《出关》、《起死》
《干将莫邪》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又雌 雄。其妻重身(双身,即怀孕)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 作剑,三年乃出。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长 大成人),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 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察看)之。 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等到)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 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 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 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 (通‚砥‛)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呐喊》· 《彷徨》
收1924──1925年写的 11篇小说 。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 场,两间余一卒,荷戟 独彷徨”。 ——题《彷徨》
《呐喊》《彷徨》 的内容
农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苦难生活(主要的)
鲁迅农村题材的小说可贵之处.ppt
知识分子的进取与沉沦【原著改编】孔乙己.flv 市镇一般劳苦大众
《呐喊》《彷徨》 的思想价值
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 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 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 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 讨。
讲义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892379083d049649b66589c.png)
一、通读课文1生字词解读第1段钝dùn响幽微寒暄xuān 第2段瓦楞wǎlãng 朱拓tà第3段间jiàn或乞丐qǐgài 第10段悚sǒng然踌蹰chóu chú第17段不更gēng事第20段谬miù种第30-31段淡然俨y ǎn然第32段雪褥rù瑟sâ瑟有声尘芥jiâ堆形骸hái 第34段颊jiá周正第50、56、60段沸反盈天贺家墺ào 嚎háo 第66段荸荠bíqí絮絮xù第68、69、72、74段呜咽yâ驯xùn熟桌帏wãi 讪讪shàn 第79段敛liǎn 第83、87段怔怔zhēng zhēng | 咀嚼jǔjuã赏鉴渣滓zhāzǐ瞥piē第96、98、99、101段拗niù不过蹙cù缩诡秘门槛kǎn 第109段窈yǎo陷惴惴zhuìzhuì第112段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蹒跚pán shān2背景分析《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开山十讲之鲁迅讲义
![开山十讲之鲁迅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4a15dccbb4cf7ec4afed09e.png)
鲁迅网络课程鲁迅一、四大文学奖1、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三年评选一次2、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
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
3、老舍文学奖老舍文学奖于1999年创立,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
4、曹禺戏剧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前身是中国戏剧家协会,1994年该奖项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
二、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的分类:1917年之前的文学被称为古代文学;1917年至1949年之间的文学被称为现代文学;1949年之后的文学被称为当代文学。
2、现代文学的特点: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网络课程●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3、现代文学文坛上的重要的代表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三、鲁迅的生平1、鲁迅的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2、时代背景:●1811-1936年,鲁迅先生一生历经了近现代中国最动荡、最惨痛的历史阶段。
●1915-1923年,中国爆发了思想文化界的新文化运动,而鲁迅先生,就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之一。
●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他们在这个杂志上发表大量文章,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鲁迅网络课程文学,发起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
3、少年求学:鲁迅网络课程鲁迅网络课程。
探索发现-《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
![探索发现-《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https://img.taocdn.com/s3/m/a42873eabcd126fff6050b6a.png)
【CCTV10探索发现】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鲁迅喜欢猫头鹰,这是他亲自画的猫头鹰。
他的朋友这样描述他:他在大庭广众中,有时会凝然冷作,不言不笑,衣冠又一向不甚修饰,毛发蓬蓬然。
有人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做猫头鹰。
鲁迅很像猫头鹰,相貌、性格和气质都像,他有会看夜的眼睛,会听夜的耳朵,他是二十世纪黑暗中国为数不多的睁着眼看世界的人。
一直到今天,他一直在黑暗里,睁着眼看着我们。
采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钱谷融——鲁迅实现上是个人情味非常足的人,因为他本质上是一个诗人。
采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俊——告诉我们,尤其是告诉中国人,真正的希望在什么地方。
采访作家莫言——我想鲁迅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一个圣人,跟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的综合体。
采访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业松——鲁迅是个凡人,然后他是一个有性情的凡人,或者换一句话说,他可能是一个更接近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的这样的一个人。
采访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王晓明——有人说他是有绍兴师爷的习气,意思就是说他比较厉害,他写文章比较凶。
采访画家陈丹青——在历史上来看,中国一直蛮忌讳这样的人物的,照鲁迅的说法,这样的人物是乌鸦。
采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鲁迅就是一个永远可以和你进行精神对话的,也可以不断地从他那里去汲取精神资源的那么一个朋友,一个前辈,一个先驱者。
第一集故乡记忆(浙江绍兴)清明时节,桃红柳绿,万木更苏,正是踏青的好时节,绍兴城显得湿润而静谧。
鲁迅,以1881年生于浙江之绍兴城内姓周的一个大家族里。
许多年之后,鲁迅在他的自传里写下了第一句话,这一天,是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欢天喜地地迎接这个家族长孙的诞生,祖父给这个孙子取名“阿张”,学名也是带有浓重中国特色的“豫才”。
三十七年之后,因为一篇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笔名不胫而走,在这之后的许多年里,虽然用过一百四十多个笔名发表文章,人们熟知的只有一个名字——鲁迅。
当鲁迅睁开双眼环顾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和他的父辈生长的年代完全不一样了。
鲁迅第一讲
![鲁迅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a6f6672e5901020207409c44.png)
郁达夫《怀鲁迅》1936年10月24日:没有伟
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 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 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 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 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 有为,也因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 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 望的国家。
鲁迅的作品
1、小说:《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2、散文及散文诗:《野草》 《朝花夕拾》 4、著作:《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5、书信:《两地书》及1400 多封书信
8、鲁迅究竟有多少钱?
有人把鲁迅生活分六个时期统计(1)1912.51917.3,每月收入230元,人均40,支出200,结 余30;(2)1917.4-1923.7,收450,人均40, 支500,赤字50;(3)1923.8-1926.8,收230, 平50,支250,赤字20;(4)1926.8-1927.9, 收320,人均150,支200,余120;(5) 1927.10-1929.9,收700,人均150,支300,余 400;(6)1927.10.-1936.10,收650,人均100, 支500,余150。总计124000余元。
9、鲁迅死因之谜 2001年周海婴在《我与鲁迅七十年》 一书中说:父亲的死可能和日本医生 须藤的阴谋有关,当时美国医生说鲁 迅的病是肋膜积水,抽去即可,但须 藤一直打激素加速了鲁迅死亡,并在 鲁迅去世后消失不见了。这引起了人 们的极大怀疑。 有人提出,鲁迅是学过医的,生前拒 绝到欧洲,到日本治病,一直要须藤 为他治疗,这又是为什么?
鲁迅
主讲人 郭运恒
第一节鲁迅的生平、思想与创作
一、生平 二、鲁迅生平之谜 三、思想 四、鲁迅生前和死后的遭际 五、鲁迅的创作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 名树人,字豫才,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 开始使用“鲁迅”这个笔 名。他于1881年9月25日 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 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1936年10月19日,在上 海病逝,享年56岁。在为 鲁迅举行的葬礼上,上海 民众把一面写着“民族魂” 的旗帜覆盖在灵柩上,表 达了人民对鲁迅深深的爱 戴和敬意。
鲁迅专题知识讲座
![鲁迅专题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5a41979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8.png)
《呐喊》与《彷徨》旳艺术成
就
(一)“体现旳深切”—独特旳题材、视角与 小说模式
1、开创了当代文学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题材。
30年代在谈到自己旳创作时,鲁迅则说:“说 到‘为何’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数年前旳启 蒙主义,觉得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 这人生。我深恶先前旳称小说为‘闲书’,而 且将‘为艺术旳艺术’看作但是是‘消闲’旳 新式旳别号。所以我旳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 旳不幸旳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 救旳注意。”
2、造成正人、圣贤旳人格分裂
3、对女人旳禁锢。女人有了好坏之分。
这种两性观也正是儒学在历经了宋明理学阶段 之后在社会层面所造成旳实际效果。伦理纲常 掩盖下旳是对人本身旳极大蔑视和撕裂。
四、《野草》与《朝花夕拾》
(一)《朝花夕拾》旳“闲话风” 它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旳精神对话。谈闲
天式旳风格要求了此类散文旳特殊气氛: 自然、亲切、友好、宽松。不但题材上 漫无边际,行文构造上也是兴之所至。
2、视角独特
从启蒙出发,鲁迅旳小说一直关注着人旳精神 情况。他旳小说是对当代中国人灵魂旳拷问。
揭发人旳精神病态—揭发造成这种病态旳社会 封建社会吃人—摧残人旳肉体—咀嚼人旳灵魂
他旳小说旳当代性也正体现于此。他逼迫读者 与他小说旳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 人性旳卑污,承受精神旳苦刑,在灵魂旳搅动 中发生精神旳变化。这是一种“绝望旳对抗”, 既是对社会,更是对人本身旳对抗。
1、在小说艺术上,有意打破时空界线, 采用了古今杂糅旳手法。
2、庄重与荒诞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 互消解。
(2)先驱者与群众之间旳看与被看。启 蒙者与被启蒙者、医生与病人、牺牲者 与受益者旳关系在中国旳现实中,变成 了被看与看旳关系。这种被看/看旳模式 后来进一步发展为被吃/吃旳模式,这在 《药》里有着更为酣畅淋漓旳呈现,启 蒙旳成果是被启蒙旳对象活活吃掉。这 里是有鲁迅自己旳生命体验在内旳。
鲁迅课件演示文稿
![鲁迅课件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062eb74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7.png)
其他作品 故事新编 古籍序跋集 文序跋集
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史略 阿金 鲁迅诗集
第23页,共31页。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 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 锐的队伍了。
”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 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
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
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 “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 意。”
第31页,共31页。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 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 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 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 “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第18页,共31页。
“
鲁迅课件演示文稿
第1页,共31页。
优选鲁迅PPT课件ppt
第2页,共31页。
第3页,共31页。
鲁迅故乡
第4页,共31页。
第5页,共31页。
鲁迅绍兴祖居
第6页,共31页。
• 鲁迅的上海故居
第7页,共31页。
第8页,共31页。
留 学 日 本 时 的 鲁 迅
第9页,共31页。
25年5月时的鲁迅
鲁迅十二讲 导言 定稿
![鲁迅十二讲 导言 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9b455aa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b.png)
《鲁迅十二讲》导言鲁迅,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精神”史上的丰碑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鲁迅呢?鲁迅,堪称古老中国的“思想—文化—精神”在求索其现代性转化路上的一块丰碑,一种深刻、沉厚的存在。
在中国人通向现代“文化—文明”的征途上,鲁迅是绕不过去的精神灯塔,他提供了同时代人所未能提供的,尤具深度、力度,完整度,丰茂程度的现代性精神资源。
这一精神资源,不仅仅是学术、知识,更是一个现代人建构自身独立不依的精神性存在,感知生命的美善,应对可能出现的自我人生曲折,建构人与我之间的“人道↔平等”关联,直至生成自我人生意义,担当现实道义、社会责任的启示性精神能量。
尤具警示意义的还有,当我们的民族、国家,在跟他民族、他国家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鲁迅也提供了“自省省他—互为人道—相互平等”的美好天平。
19世纪以来,中国和中国人的现代化,是在外力的“威慑—压制—推力”下变得迅速起来的。
1840年以后的很长时期里,中国人一直面临着一种生死存亡的压力。
强大、先进的西方文明,以及西方各个强国对落后中国实施的暴行、掠夺,以及种种不平等待遇,让国人倍感屈辱、压抑,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数代绵延,不息谋变、图强,或登高疾呼,或身陷囹圄,挥汗浴血,在在有之:洋务派的科技维新、中体西用;立宪派的政治制度维新、新民兴国;辛亥革命的反满兴汉、民主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艺复兴——“道德—思想—文化”重建;……正是在“道德—思想—文化”重建的关键意义上,其实质是在“人”的精神重建的意义上,鲁迅所提供的极具现代性的“思想—文化—精神”资源,弥足珍贵,尤具深度、力度,尤为完整、丰茂。
最关键的一个根本路向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不是对——某种相对进步的“文明—文化”的现成化追慕、向往,而是追问:我们有什么样的,持久顽韧的生命方式、文化路径、生存毅力,足以通达到人间世界的美好园地呢?鲁迅的思想,以独立、自由之“我”(个)性、人道主义底蕴、平等意识(学界之谓“相互主体性意识”)等凸显现代人类生活中当有的基本生存法则。
新第一讲 鲁迅简介课件
![新第一讲 鲁迅简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4969b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7f.png)
❖东京 搞文艺
唤民众
❖北京 抄古碑
泻忧闷
❖北京 应索稿
挥战笔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三)后期(1927——1936)
迁往南方居住 与许广平结婚 以创作杂文为主 思想发生转变,中国社会的现实变 动促使鲁迅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1936年去世
二、鲁迅作品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 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 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 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诗 歌集《野草》,杂文集《热 风》《华盖集》《三闲集》 《二心集》《而已集》,杂 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等。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后改为豫才。 1881——1898年是第一 阶段,为鲁迅的成长时 期。
三味书屋
1893年13岁起,家庭变故
❖ 家庭的败落,世态 的炎凉,给涉世未 深的鲁迅心灵以重 创,看到了“世人 的真面目”,即社 会的冷酷、世人的 虚伪。
先是祖父因科场案被判“斩监候”,周家只得 一面不断变卖家产,年年设法营救,一面为躲避 可能发生的株连,送鲁迅兄弟到皇甫庄避难,过 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接着,父亲周伯宜口吐狂血、卧病不起,为救治 父病,鲁迅几乎每天出入于当铺与药店之间, “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污蔑 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 去买药”(《呐喊·自序》)。从此家里没有钱了, 使鲁迅尝尽了“由小康人家而堕入困顿”的屈侮 和痛苦。
说不尽的鲁迅
❖ 鲁迅是我国现当代文学 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他的 作品的深度和反封建思 想达到的高度,是一般 人难以企及的,关于他 的研究也是最多的,可 以说是浩如烟海:鲁迅 是说不尽的。
失传百年的鲁迅讲稿找到了!
![失传百年的鲁迅讲稿找到了!](https://img.taocdn.com/s3/m/365e641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f.png)
失传百年的鲁迅讲稿找到了!2021年5月27日,《北京青年报》刊发拙稿《鲁迅讲演【伟人的化石】发现始末》,谨以此文纪念鲁迅(1881—2021)一百四十周年诞辰。
话说1928年10月28日,鲁迅于当天下午赴立达学园演讲,但这一演讲记录没有公开发表,无从确知其完整内容。
迭经胡行之、王任叔、林辰等忆述与钩沉,亦仅知讲演主题为【伟人的化石】,讲演原文一直处于【失传】状态。
去年笔者偶然发现一份讲演听众的记录稿,深感意义重大,曾投送某学刊,专家们审稿近一年时间,竟杳无音讯……我琢磨着,大先生的【失传】讲稿不能一直这么秘而不宣,悬而未决吧,应当让广大人民群众尽快周知(毕竟,这都【失传】近百年了);于是乎,又试着北青报投呈,孰料一拍即合,一番删略改订之后(版面篇幅所限,讲稿内容未能全录)即行刊发,这失传近百年的鲁迅讲稿,终于可以广而告之了。
应希望研读拙稿及鲁迅讲稿【全文】读者诸君之请求,今公布拙稿原文如下:鲁迅“伟人的化石”演讲稿之发现肖伊绯※谨以此文纪念鲁迅一百四十周年诞辰※◎“盖棺论定”声中,迟迟未见的演讲稿1927年10月3日,鲁迅从广州回到上海。
据《鲁迅日记》,可知本月末,鲁迅有两次演讲活动。
一次为10月25日,应上海劳动大学之请,前往该校作《关于智识阶级》的演讲。
正在该校编译馆工作的黄源,被指定为鲁迅演讲的记录人。
此次演讲稿由黄源记录,复经鲁迅本人校改,载于《劳大论丛》,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随后的一次为10月28日,鲁迅于当天下午赴立达学园演讲,但这一演讲记录没有公开发表,无从确知其完整内容。
不过,鲁迅逝世后不久,也即是其在立达学园演讲近十年之后,此次演讲的主题及大致内容,终于发表了出来。
1936年11月1日,上海《多样文艺》第一卷第六期,本期杂志为悼念鲁迅,特意辑印了“为鲁迅先生致哀”专号,刊发了大量追悼及忆述鲁迅的纪念文章。
其中,胡行之所撰《关于鲁迅先生》一文,就以当年的听讲者身份,约略透露了此次演讲的一些历史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
网络课程
鲁迅
一、四大文学奖
1、鲁迅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三年评选一次
2、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
文学奖。
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
3、老舍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于1999年创立,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
4、曹禺戏剧文学奖
曹禺戏剧文学奖前身是中国戏剧家协会,1994年该奖
项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
二、中国现代文学
1、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的分类:
1917年之前的文学被称为古代文学;
1917年至1949年之间的文学被称为现代文学;
1949年之后的文学被称为当代文学。
2、现代文学的特点: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
网络课程
●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3、现代文学文坛上的重要的代表作家: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三、鲁迅的生平
1、鲁迅的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
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包括
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
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
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
称为“民族魂”。
2、时代背景:
●1811-1936年,鲁迅先生一生历经了近现代中国最动荡、最惨痛
的历史阶段。
●1915-1923年,中国爆发了思想文化界的新文化运动,而鲁迅
先生,就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之一。
●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
他们在这个杂志上发表大量文章,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
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鲁迅
网络课程文学,发起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在这
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
3、少年求学:
鲁迅网络课程
鲁迅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