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_姚正海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入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下属五大行业1999-2012年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从R&D投入和非R&D投入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各项投入在不同行业中对于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影响。
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改善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可行性建议。
首先运用改进的视窗分析模型Round Robin方法测算出五大行业1999-2012年间的技术创新效率值,通过横向分析,比较了五大行业间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通过纵向分析,深入分析了每一个行业在此十三年间技术创新能力的长期变化趋势。
然后,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初步认识到投入在不同行业中对于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影响。
最后,运用Tobit计量模型,从R&D投入和非R&D投入的角度,对这种差异性影响进行深入量化分析。
结果表明:(1)高技术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较低,资源整合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下属五大行业的创新能力按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ECOEI)、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ECEI)、医药制造业(MPPI),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MTIMI),航空航天器制造业(AAMI)。
从长期来看,行业间技术创新效率值的差距呈缩小趋势。
(2)R&D投入和非R&D投入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都起到重要作用,但在不同的行业间存在差异性。
具体来讲,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是非R&D投入主导型,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是R&D投入主导型,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两种投入作用相当。
(3)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十分相似,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发展模式十分相似,这种相似性不仅仅表现在效率值的变化趋势上,更加表现在R&D投入和非R&D投入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上。
中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测度研究―基于创新链视角的两阶段分析
中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测度研究―基于创新链视角的两阶段分析论文导读::本文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在创新链的不同阶段的创新效率、规模效应、投入与产出的冗余与松弛状况。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转化效率已落后于技术开发效率。
大部分行业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的问题。
技术开发阶段存在原创性产出不足,成果转化阶段存在竞争性产出不足。
两个阶段的不同行业创新效率低的原因各不相同,大部分行业处于规模递增阶段。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中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测度,创新链,两阶段分析1 问题的提出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核心,世界各国都在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1998年的7110.6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0461.17亿元,年均增长24.1%,成为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
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完成增加值1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当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34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占全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8.6%[1]。
目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一些核心领域缺乏原创性技术,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试图通过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来提升产业结构。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度量——基于八大经济区的对比实证分析
*H(
& WH(
&
ZH
!本文中八大经济区包括" 东北地区# 北部沿海# 东部沿海# 南部沿海# 黄河中游# 长江中游# 西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 其中(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 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北部沿海包括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和山东省, 东部沿海包括上海市# 江苏省和浙江 省, 南部沿海包括福建省# 广东省和海南省, 黄河中游包括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河南省和陕西省, 长江中游包括安徽省# 江西 省# 湖北省和湖南省, 西南地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和云南省, 大西北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 甘肃省# 青 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测度方面( 程广斌等 & GHGI ' 运 用 三 阶 段 超 效 率 8T@ 模 型 测 度 了 我 国 GJ 个省高技术行业在研发阶段和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 吴和成等 &GHGH' 运用增强型罗素测量模型测度 了 GHMI)GHMS 年我国各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李培哲等 &GHMN' 采用 UC:模型及 @/=Fk^)*3 指数分解法( 测算了 我 国 东# 中# 西 部 高 技 术 产 业 的 技 术 效 率, 赵 瑞 静 等 & GHMN ' 基 于 三 阶 段 UC: 模型对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等+
&一' 模型方法 第一阶段" 选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可变模型 & T11模型' 来测度综合效率# 纯技术 效率和 规模效率+ 具体模型表达式如下" !"#W & $%& W Z$%& Z'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高新 技术 产业 的技 术创新 效率 , 并借助 马姆 奎斯特 指数 ( l qi d e) 分析 6 Ma u tni s来 m si c 个高新技术产业 的增长潜力 。 Fn — eTe 等 ( o) 出, a M i s g 2 9指 传统反应商业绩效的指标 g n 0 已不合时宜 , 为此他们 建立 了一 套可用 于高技 术产业 企 业的基于财务绩效 和非 财务绩效 的指标 体系 , 并构建 了 集成 D 、 H n E A P和模 糊 多层 次决 策于 一体 的 评价 模 型。 张危宁等(o6通过 对集群 创新 系统 特征 的研究 , 鉴 20) 借
21 00年第 5期 总 第 11 9 期
黑 龙 江对 外 经 贸
HL oeg c n mi R l o s& T a e J F rin E o o c ea n i t rd
N .。O0 o5 2l S r N .9 ei o 1 1 l a
[ 业经济 ] 产
我国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效 率评价
钟 宝 周炜 曹浩
(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 管理学 院, 龙江 哈尔滨 100 ) 黑 50 1 [ 摘 要 ]采 用数据 包络分析法( E ) 以《 D n ,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一2o 》 o9 为数据 来源 , 对我 国各 地 区 高技术产业 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 实证 分析。 区分 了北京 、 山西、 海、 西等 地 D A达到创 新相 对有 效, 上 陕 E 河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技术创新作为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效率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因此,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全面、深入的测度。
文章首先界定了高技术产业的范围和技术创新效率的概念,明确了研究的对象和目标。
然后,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的相关理论和文献,梳理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适用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包括指标选取、数据来源、评价模型等方面。
接下来,文章运用所构建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文章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揭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现状和特征。
文章还探讨了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以及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文章总结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结论和启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认识和理解,还为政策制定者和产业决策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中。
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技术创新效率直接决定了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因此,深入理解和研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对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们需要明确技术创新的概念。
技术创新并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应用,更包括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以及商业化等一系列过程。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系统评价
个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销售收入;②创新产品销售收 1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 能力和创新绩效 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一般具有科技含量大、
高 附加 值 、高 市 场 风 险 , 企 业 靠 不 断 创 新 来 创 造 企 业 利
入 占总销 售 收入 比例 。 由于 生命 周 期销 售收 入 的数 据难 以
造 新领 域 、新 的经 济 增 长点 ,还 是 转变 经济 增 长方 式 的重
生产 能 力 、组织 能 力 、适应 能 力 、技术 创 新能 力和 信 息获
得 能力 的综 合 。也 从不 同角度 分析 了企业 创新 能 力 的构成 要素 ,认 为 创新 能 力 由企 业 的创 新 决策 、R & D 、技 术 引进 与 消化 吸收 、市 场 开拓 与市 场 竞争 、资金 筹集 与调 度 、对 外协 作 与公 关 、人才 开 发与 继续 教 育 、企业 组 织管 理 、创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能 力 :创新 绩效 ;系统评 价
中图分类号 :F 2 2 4;F 2 3 9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0 8 9( 2 0 1 5) 0 5 — 0 0 1 5 - 0 4
随着 知 识经 济 时代 的到 来 ,高 新技 术 企业 日渐 取代 传 统企 业成 为 世界 经济 增 长 的引 擎 。高新 技 术企 业 是企 业 中 科 技创 新 最 为活跃 和 最 具潜 力 的群 体 ,它们 在 创新 方 面 的 贡 献 不容 忽 视 ,不仅 代 表着 创 新 ,在激 烈 竞争 的环 境 中创
现代物业 ・ 现代经济 2 0 1 5 年第1 4 卷第5 期
现代企 业 _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系统评价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SFA方法的实证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SFA方法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如何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我们将深入探讨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内容将涉及创新资源的配置、创新过程的管理、创新产出的评价等多个方面,以期为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揭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推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贡献一份力量。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不仅关系到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更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基于此,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
早期的研究主要围绕创新效率的理论框架和影响因素展开。
如Smith和Peters(1990)提出,创新效率的提升受到研发投入、人才结构、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运用实证方法分析创新效率。
其中,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因其能够处理误差项和随机扰动,逐渐成为创新效率研究的主流方法之一。
近年来,基于SFA方法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不断涌现。
例如,Jones和Williams(2005)利用SFA方法对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研发投入、技术转移和市场结构是影响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
中国高技术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
工业 增加 值 的 1 4 . 5 E s ] 。显 然 , 高 技术 服 务 业 是 我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1 2 ~0 3
基金项 目: 2 0 1 1 年 度教 育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研 究项 目“ 中 国现 代服 务 业创 新 能 力评 价 的理 论 与 实证 研 究” ( 1 1 Y J A8 7 0 0 2 0 ) 资助 作者简介 : 申静 ( 1 9 6 3 一) , 女, 四川成都人 , 北 京 大 学 信 息 管 理 系教 授 , 博 士生导师 , 博士 , 研 究方 向 : 信 息咨询、 管理咨询 、
术服 务 业 的服 务 创 新 能 力 进 行 评 价 , 以验 证 其 信 度 和 效 度 。根 据 评 价 结 果 , 提 出提 升 北 京 市 高技 术 服 务 业
的服 务创 新 能 力 的 策 略 。 关键 词 : 高技 术 服 务 业 ; 服务创新 ; 评价 指 标 体 系 中图分类号 : F 7 I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9 8 0 X( 2 0 1 4 ) O 1 —0 0 3 9 —0 9
务 业态 。2 0 0 7年 国家 发展 与改 革 委 员会 印发 的《 高 技术 产 业发 展“ 十一 五 ” 规划 》 中具体 提 出要 大 力 发 展 以 电信业 、 网络产业 、 数 字 内容产 业 等为代 表 的高 技术 服 务业 ; 2 0 1 1年 国务 院“ 十二 五规 划 ” 中进 一 步
要作 用 。
年度 科技 型 中小企 业技 术 创新基 金若 干 重点 项 目指
南》 中 。国 内学 者 认 为 , 高 技 术 服 务 业 与 高 技 术 产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
结论
本次演示采用DEA-SFA混合方法成功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并分析了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然而,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例 如,未考虑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未能细化不同类型高技术产业等。
未来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将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应用于中观 层面,如省际、城市间比较;二是综合考虑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各种因素,如 政策环境、产业结构等;三是深入研究特定高技术产业部门,如新一代信息技 术、生物技术等。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如缺乏对新型技术创新模式的探讨、数据时 效性不足等,这为未来研究提供了空间。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DEA模型对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 创新效率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其次, 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企业层面的数据;最后,利用DEA模型对东北地区高技术 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估。
因此,政策制定者应充分考虑高技术产业集聚度的适度提高,以充分发挥其促 进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
谢谢观看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 擎。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有利于企业之间共享资源、技术和信息,还能促进企 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然而,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 域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深入探讨。本次演示旨在分析高技术产业 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DEA-SFA混合方法来测度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首先,利用 DEA方法计算各高技术产业部门的相对效率值,并以此作为SFA模型的因变量; 然后,利用SFA模型估计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我 们还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如改变DMU的排序、采用不同生产函数形式等。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百度讲解
天津财经大学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DEA 方法的省级数据的研究论文作者 : 罗艳孙淑英吕鹏浩指导教师:曹景林二○○九年九月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DEA 方法的省级数据的研究The Evalu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Data by DEA Approach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DEA 方法的省级数据的研究摘要: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利用 2003~2007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 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并用 TOBIT 模型分别分析全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区域间的差异也比较大. TOBIT 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的比重与我国整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东部、中部地区的创新扩散与创新效率也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仅西部地区的科技活动中的企业投入资金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要加大企业自有资金的科技投入但要严防固定资产投资和效率相背离的现象。
关键词:技术创新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TOBIT 模型234大,带有一定的原创性, 最能够代表我国技术创新整体水平。
本文根据国家2002年颁布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利用 2003-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年鉴的数据,选取合适的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指标,采用 DEA 方法,考察全国范围内各省、市、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 TOBIT 模型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
基于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双视角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分析
基于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双视角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高技术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需要从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的双视角进行分析,以获取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从技术研发的角度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绩效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的产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技术研发过程中的科研投入、研发能力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指标,将直接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绩效表现。
通过分析技术研发视角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可以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对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双视角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进行双视角的分析,即技术研发视角和技术转化视角,深入探讨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创新领域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对不同视角下的创新绩效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高技术产业创新领域的竞争力。
1.3 研究意义高技术产业创新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国家核心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是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两大核心环节,对于提高创新效率和转化效果至关重要。
而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双视角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基于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双视角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创新体系,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技术研发视角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分析在我国高技术产业领域,技术研发是推动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全要 素生产 率的 演化趋势 ,分析 了我 国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效率的 内外影响 因素。结果表明 :高技术服务业效率呈 “ u” 型 演化发展 态势 . 影响我 国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效率的 内部 因素主要是技 术效 率. 外部 因素对我 国高技 术服 务业
用, 以 聚 集 区 为抓 手 促 进 制 造 业 和 服 务 业 融合 发 展 , 实施 高 端人 才 开发 引进 战 略 。 提 升 高技 术 服 务 业发 展 效率 。
关键词 : 高技 术服务业 ; 麦奎斯特指数 ; 效率演化 ; 技术进 步 ;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 F 2 9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6 5 1 1 ( 2 0 1 5 ) 0 2 — 0 0 5 0 — 0 7
发 展 效 率 的 影 响 程度 由高 到低 依 次 为 对 外 开 放 度 、 后 续人 力 资 本 、 制造业水 平、 政 府 支持 力 度 、 市场化水平 、 工 业 化 水平、 经 济发 展 水 平和 城 市化 水 平 。 因此 , 应 在 重 视 科技 创 新 的 同时 , 加 强 管理 创 新 。 充 分 发 挥政 府 和 市 场 的调 控 作
家, 平均水平 也在 5 0 %以上 。可 以说 , 服务业的发展水
在高技 术 服务业 的 内涵 特征及 成 因分 析 _ l _ 、 高技 术服 务业 发展环 境与 比较优 势分析 ¨ 2 ] 、 高 技术服 务业 发展 对策研 究 [ 、 区域 高技术 服务 业发 展水平 评价 [ ] [ 、 高 技术服务业竞 争力评价 [ 6 _ 、 高技术服务业 R &D资源配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高技术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是评价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创新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通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详细剖析,探究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总结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标签: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创新效率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011 引言高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核心,技术创新是增强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的关键。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努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有显著成效。
但与发达国家比,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仍然较低,创新投入不足且创新效率较低。
要增强我国产业竞争优势,不仅要提升创新能力,更要提高创新效率。
2 概念界定近年来,高技术产业这个词频繁出现,但至今,世界各国仍未统一其定义。
笔者认为高技术产业是指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需要凭借持续地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高投入而产生高效益和高附加值、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
创新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他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主要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指把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创新研发资源转化为新技术和新产品或者优化原有技术和产品的过程。
效率在经济学理论中指通过合理配置更加充分利用投入的资源。
阿弗里亚首次把技术创新效率的定义与生产相结合。
我国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技术创新效率。
本文将创新效率定义为各种创新资源投入与其最终的经济效益产出之间的比值,表现了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3 我国高技术产业现状我国高技术产业积极实施党和国家的政策,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东中西部呈依次递减趋势。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表现出明显空间差异性和空间集聚现象。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效率评价
摘
要: 构 建 了 高技 术 服 务 业 研 发 机 构 科技 创 新 效 率 评 价 指 标 体 系。利 用 2 0 1 0 -2 0 1 1年 我 国 高 技 术 服 务
业 7个 细 分行 业研 发机 构 的科 技 创 新 活动 数 据 , 运 用 数 据 包络 分 析 法 , 测度 了 2 O 1 O 一2 O l 1 年 我 国 高技 术 服 务 业 7个 细 分 行 业研 发 机 构 的科 技 创 新 效 率 , 比 较 了各 细 分 行 业研 发 机 构 的 科 技 创 新 效 率 差 异 , 并 分 析 其 原 因。 进 而 利 用 理 想 点 模 型 , 对 2 O 1 O 一2 O 1 1 年 我 国 高技 术 服 务 业 研 发 机 构 的 科 技 创 新 效 率 进 行 了排 名 。
行 了测算 和 比较 。韩东林 、 云 坡l 】 。 利 用第 二 次 全 国
1 文 献 综 述
高技 术 服 务 业 是 近 几 年 在 我 国兴 起 的 一 个 概
高技 术服 务业 是 现 代 服务 业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也是 产业 结构优 化 升级 的重 要 支 撑 。2 0 1 2年 1 2月
念, 在 国外学 者 的研究 中并无 相应 概念 与之 对应 , 与 高技术 服务业 相 近 的行 业是 生产性 服务 业和 现代 服 务业 。D r i v e r 和 Na i s b i t t e _ 2 ] 研究 了英 国生 产性 服务
研 究结果显示 : 我 国 高技 术 服 务 业 研 发 机 构 的科 技 创 新 效 率 总体 良好 , 但行 业差异较 大。最后 , 提 出促 进 我 国高 技 术 服 务 业 发 展 的 对 策 建 议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测算
D O I : 10.13546/j .cnki .tjyjc .2020.16.025经济实i i E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测算孙研,李涛(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安710100)摘要:文章采用三阶段D E A 模型方法,选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7个细分行业领域,实证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态势。
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
不同高新技术产 业的创新效率存在一定差距,经三阶段D E A 模型调整后,七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更加趋向平衡,但行业效 率水平都偏低。
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环境因素,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带来更多的研发创新投入冗余。
关键词:三阶段D E A 模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中图分类号:F 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20)16-0115-040引言我国经济已经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转变,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高质量 发展的要求。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必然成为启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我 国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高新技术产 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但与此同时也面临 着过多依赖于创新资源投人高而非创新效率提升快的问 题,下一步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虽然从多种角度测算了高新技术产 业的效率水平"_81,但能够细化分析效率结构特征的文献并 不多。
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门类也有所调整,目前基 于最新行业门类的研究也较少。
本文针对这些研究的不 足展开分析,主要是根据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测算了其创新效率。
创新点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研究指标 体系的创新,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到中观和 微观,选取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指标,使 指标体系更加健全;第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主要针对三阶段D E A 和一阶段D E A 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不仅可以 更加深人分析研判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同时也可以 比较一阶段D E A 方法和三阶段D E A 方法在估算创新效率 时的异同。
数字经济驱动下中国省域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评价
02
数字经济驱动下中国省域高技 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数字经济概述
数字经济的定义
数字经济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推动的经济活动,包括电子商务、数字创意、在线 支付等领域。
数字经济的崛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省域高技术制造业在数字经济驱动下的发展机遇
借助数字经济的东风,中国省域高技术制造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望实现产业升级和 转型。
THANKS。
DEA模型的优点
DEA模型具有非参数化、无需预设生产函数形式、可同时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等优点,适用于复杂生产过程的效率评价 。
DEA模型的应用范围
DEA模型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效率评价,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DEA模型在省域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01
省域高技术制造业的复杂性
省域高技术制造业涉及多个行业、多类要素投入和多维度 的产出,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数字经济驱动下中国省域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态势
数字化转型加速
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中国省域 高技术制造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
型的步伐,推动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成为了推 动中国省域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关 键因素。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中国省域 高技术制造业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 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 力。
04
中国省域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 效率评价结果
各省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总体评价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 沿海地区省份的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 普遍较高,这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平、科技实力和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密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殷亚东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
【年(卷),期】2022()6
【摘要】“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强劲,占制造业比重持续扩大,创新发展取得有效突破。
本文通过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聚类分析,根据2009—2019年的有关数据,测算我国30个省市及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效率等。
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我国有过半省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达到DEA有效性,而且欠发达省份的创新效率不一定比发达省份的效率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没有按照东、中、西部地区的结构分布。
【总页数】4页(P138-141)
【作者】殷亚东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44
【相关文献】
1.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联动效应研究
2.我国各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基于S-SBM超效率模型
3.技术创新效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4.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差
异化研究5.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行业差异性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 指标体系 学术界认为创新活动的投入通常可以归纳为 R&D 人 员 投 入 和 R&D 资 金 投 入, 故本文选取了 2009 - 2013 年高技术服务业 6 个行业 ( H1 - H6 ) 的 “R&D 人员全时当量” “R&D 经费内部支出 ” 和 作为 投入指标。行业增加值是研发活动的效益体现, 专 利是研发活动的直接创新成果, 因此本文选取 2009 - 2013 年高技术服务业 6 个行业 ( H1 - H6 ) 的“专 “行业增加值 ” 作为高技术服务业创新 利申请数” 和 效率评价的产出指标。本研究建
DEA 有效的主要原因, 因为数据显示这两个行业在 2009 - 2013 年间创新效率均值分别只有 0. 856 和 0. 867 。由此看来提高专业技术服务业 ( H5 ) 与科技 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H6 ) 的创新效率对我国高技术 服务业的发展尤为关键。 高 技 术 服 务 业 2009 - 分年份 来 看, 一 方 面, 2013 年的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说明在我国大 力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高技术服 务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 其创新投入转 化为创新产出的能力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 我们不 能忽视整体创新效率并未实现 DEA 有效的现状。 ( 二) 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的动态评价 为了对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进行动态评价, 本文基于投入角度, 运用 DEAP2. 1 软件将搜集整理 的 2009 - 2013 年 的 指 标 数 据 进 行 处 理, 得出 Malmquist 指数, 结果见表 3 。
表3
行业 H1 H2 H3 H4 H5 H6 均值 TEC 指数 0. 784 1. 000 1. 000 0. 942 0. 884 1. 013 0. 933
姚正海, 刘
肖, 路
婷: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 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a 刘 姚正海 , a 肖 , 路
婷
b
( 江苏师范大学 a. 商学院; b. 科文学院, 江苏 摘
徐州 221116 )
要: 高技术服务业正逐步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 。 在构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
系基础上, 运用 DEA 的 BCC 模型和 Malmquist 指数模型, 首先从细分行业角度, 对我国高技术服务业 6 个细分行业 2009 - 2013 年创新效率分别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 ; 其次从区域省市的角度 , 抽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区域内 10 个省市进行了 高技术服务业 2013 年创新效率的评价。分析结果显示: 总体创新效率较强, 个别细分行业之间创新效率差异较大 , 我国高技 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 三大区域之间以及三大区域内各省市之间的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参差不齐 , 等等。 基于实证分析的 结果,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创新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Malmquist 指数 中图分类号: F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972X( 2016 ) 09 - 0082 - 05
收稿日期: 2016 - 07 - 01
[1 ]
对投资者进行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投资活动问题进行 了研究, 其研究结论显示, 经济越发达城市吸引的现 代服务业投资者越多。Park( 1994 )
[2 ]
研究美国的科
技服务业时, 得出处于工业化后期的美国, 其科技服 务业与制造业相比, 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 据 主 导 地 位 的 结 论。 Harrington 和 Campbell ( 1997 ) [3]研究了美国华盛顿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 对就业趋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 发展为华盛顿的就业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 Hoppe ( 2005 ) [4]认为, 要成功地转化高技术服务业的创新 技术, 注重发展创新主体之间、 外部环境与创新主体 之间的网络化和一体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 随着高技术服务业在我国的兴起, 国内学者也 进行了许多研究, 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 1 ) 高 技 术 服 务 业 的 内 涵 和 特 征 研 究。 陈 华 鹏 等 ( 2006 ) [5]认为高技术服务业是指以网络和信息技 术、 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 , 具有
[11 ] [10 ]
研究。蒋瑛( 2003 )
[7 ]
型只能横 向 评 价 各 个 DMU 在 同 一 时 点 的 创 新 效 Malmquist 率, 不能进行纵向评价。20 世纪 50 年代, Fare ( 1994 ) 等构建 指数基本理论思想被首次提出, 的基于 DEA 的 Malmquist 指数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 的模型, 正弥补了 BCC 模型的缺陷, 即可用于动态 评价。若 Malmquist 指数值大于 1 , 表明综合创新效 率是增长的; 若 Malmquist 指数值小于 1 , 表明综合 创新效率是下降的。 Malmquist 指数 ( MPI ) 可以分 解为 技 术 进 步 指 数 ( TP ) 和 技 术 效 率 变 化 指 数 ( TEC ) , 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 TEC ) 可进一步分解为 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 PTEC ) 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 ( SEC ) , 即: MPI = TEC × TP = PTEC × SEC × TP ( 二) 数据来源 由于高技术服务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 学者们 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 学术界对 高技术服务业的分类和统计标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 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本文选择一种被普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2011 ) 》 认可的分类, 即 中高技 术服务业包括第 I 类、 第 M 类和第 L 类中的 7250 小 、 类, 分别为“信息传输、 软件 和 信 息 技 术 服 务 业 ” “科学 研 究、 专 业 技 术 服 务 业” 和“知 识 产 权 服 务 。上述三大类又分为 7 个细分行业, 业” 分别为电 互联网和相关 信、 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H1 ) 、 服务( H2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H3 ) 、 研究与试 ( H ) 、 ( H ) 验发展服务业 4 专业技术服务业 5 、 科技推 知识产权服务业( H7 ) 。 广和应用服务业( H6 ) 、 本文 数 据 主 要 来 源 于《中 国 科 技 统 计 年 鉴 ( 2010 - 2014 年) 》 、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 2010 - 2014 )》 、 《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 2010 - 2014 年 ) 》 年 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等。 由于知识产权服务业 ( H7 ) 的相关统计数据在上述统计年鉴中无法获取, 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时没有包括知识产权服务业 ( H7 ) 。 再 者 , 统 计 年 鉴 2010 - 2012 年 与 2013 - 2014 年对高技术服务业的分类有所不同, 前者分为 7 类, 后者分为 6 类, 主要是将原地质勘查业并入了 专业技术服务业 ( H5 ) 中, 本文以 2013 - 2014 年统 计年鉴的分类为基准, 对 2009 - 2011 年的数据进行 了调整, 即原地质勘查业并入了专业技术服务业 ( H5 ) 中。其他由于分类行业名称的不同造成的行 业分类差异, 也根据新分类标准各行业所占比重的 均值进行了科学的调整。 同时, 根据行业平均增长 率对个别缺失数据进行了补充。 83 ( 2)
82
2016 年第 9 期
高技术服务业具有高技术产业的一般特征 、 具有服 务业的特性等。( 2 )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与前景 从政策环境的角度, 探讨完善 指出应完善财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方面的问题, 税政策、 建立新型的投融资体制、 建立有利于高科技 [8 ] 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赵弘、 谢倩 ( 2008 ) 认为北 高技术基础、 创新创业环境等为高技 京的科技资源、 术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优势, 同时指出北京应加强 自主创新能力、 借鉴其他地区经验以谋求更长远的 [9 ] 发展。王江、 李郁璞( 2010 ) 对北京市高技术服务 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北京市高技术 服 务 业 发 展 的 前 景 和 空 间。 姚 正 海、张 海 燕 ( 2013 )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高技术服务业 的发展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 3 ) 高技术服务业
j =1 n n [12 ]
件, 假设规模报酬可变, 将其改造成了 BCC 模型。 凡落在前沿面边界上的决策单元称为 DEA 有效率, 其效率值为 1 ; 而其他未落在边界上的决策单元称 为 DEA 无效率, 其效率值大于 0 小于 1 。但 BCC 模
姚正海, 刘
肖, 路
婷: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6 ] 高技术性、 高附加值的特点。 曾智泽 ( 2007 ) 认为
针
高技术服务业主要特指高技术制造业向后延伸形成 的新业态, 并阐述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外延, 同时指出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测度 、 ( 15BJY111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研究 ” 作者简介: 姚正海( 1964 —) , 男, 江苏扬州人,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管理经济学、 财务 与会计管理。
DOI:10.16011/ki.jjwt.2016.09.014
一、 引言 “高技术服务业 ” 这一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于 2003 年, 是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 具有知识和人才 密集、 附加值高、 低能耗、 技术创新能力强、 支撑并服 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等显著特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 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无疑是我国产 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支撑。高技术服务业的发 展关键在于其创新能力, 而创新效率是衡量创新能 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运用 DEA 的 BCC 模型和 Malmquist 指数 模型, 分别测度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细分行业 2009 - 2013 年的创新效率和三大区域内 10 个省市高技术 服务业 2013 年的创新效率, 系统地对我国高技术服 务业近年来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 试图能够分析影 响其创新效率的相关因素, 提出提高创新效率的政 策建议, 促进高技术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 二、 文献述评 梳理相关文献, 发现国外并没有“高技术服务 业” 的相同概念, 而研究相似行业的文献却有不少, 如现代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等。 Beyers ( 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