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神经系统(6)感觉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神经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神经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感觉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丘脑上辐射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中枢突
第一级N元
周围突 感受器
对 丘脑腹后外侧核 侧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脑束
对 脊髓丘脑侧、前束 侧 上升1-2节段后交叉
后角固有核
丘脑
中脑
中枢突
后根
延髓
第一级N元
脊N节
周围突 感受器
脊N 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
脊髓
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脊髓内脊髓丘脑束纤维的排列顺序: 由外侧向内侧、由浅入深,依次排列 骶、腰、胸、颈部
薄束核、楔束核
楔束核
薄束、楔束 后根内侧部
脊N节
脊N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楔束
后根 脊N节
脊N
本体觉感受器、皮肤感受器
中脑
薄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
薄束
脊髓
痛温觉和粗触觉 压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躯干四肢痛温觉、粗略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节细胞
双极细胞中枢突
双极细胞
双极细胞周围突 视锥、杆细胞
视觉传导通路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周围突 双极细胞 双极细胞中枢突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深部感觉传导路损伤:
1、病人闭目站立 时,表现倾斜, 摇晃并易摔倒
2、精细触觉和 震动觉消失
2.非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肌肉、肌腱 关节、骨膜
周围突
第一级神经元 中枢突 脊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 胸核
中间内侧核
脊髓小脑后束 经小脑下脚
组成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 皮质
后 角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固有核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在脑干内 组成脊髓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上升2节段 后根
脊神经节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囊后肢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交叉
舌下神经核 疑核
上、下、内直肌 下斜肌、上睑提肌 上斜肌
咀嚼肌
外直肌
睑裂以上表情肌 睑裂以下表情肌 舌肌 咽喉肌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核上瘫、核下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损伤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细胞锥体束
临床体征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常较广泛 痉挛性瘫痪
少部分纤维不交叉 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在脊髓内逐节交叉
脊髓 前角 运动 细胞
脊神经 躯干、四肢的 骨骼肌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运动细胞
中央前回中上部、中 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3/5
锥体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与躯干、四肢肌定位关系 内侧部:支配上半身纤维 外侧部:支配下半身纤维

感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右侧T6平面脊髓半横断: T6:剑突平面的感觉。 T8:肋弓平面的感觉。
右侧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左侧
T6 T8
2. 头面部的浅部 感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
头面部的痛


温觉和触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 内侧核
三叉丘脑束
① 视觉感 视锥c 周围支 . 中枢支 受器 视杆c
②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X
. (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 (视网膜颞侧纤维不交叉)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束

. 视辐射 距状沟周围的枕 经内囊后肢 叶皮质(视区)
外侧膝状体
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以左侧损伤为例 左
右左 右
A. 一侧视神经: 患侧眼视野全盲。
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患侧眼
健侧眼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反射
反射
反射
反射
视神经 损伤
(—)
(+)
(+) (—)
动眼神经 损伤
(—)
(—)
(+)
(+)
四、听觉传导通路
③ 蜗神经核
①② 蜗神经节
颞横回 听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一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
螺旋器 周围支 . 中枢支 .
痛觉 温度觉 粗略触觉

后角固有核
脊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感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下丘。 发出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 (MG)。
第四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内侧膝状体。 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投 射到颞横回(听觉区)。
★下丘是听觉的防御性反射中枢。下丘神 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由上丘发出顶盖脊髓束 完成听觉的防御性反射。
临床表现:
由于外侧丘系含有来自两侧的听觉纤维, 故单侧外侧丘系、听辐射及听觉区损伤不致产 生听觉明显障碍。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 发出纤维: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的头面 部代表区。
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的纤维还有:
①内侧纵束:上升的纤维止于动眼、滑车 和展神经核,下降的纤维止于副神经核和上 颈髓前角细胞。 功能:完成眼球注视与头颈姿势的反射性 调节。 ②前庭脊髓束:下行止于各节段的脊髓前 角细胞。 功能:完成躯干、四肢的姿势的反射性调 节,以维持身体的直立。
胞体:脊神经节。 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 的痛温触感受器。 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外侧部(细纤维,传 导痛、温觉)和内侧部(传导粗触觉和压觉)进 入脊髓。 在后外索上升1~2节段,终止于脊髓后角细 胞。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 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后角(Ⅰ、Ⅳ和Ⅴ层)。 发出纤维: 经白质前连合斜越上升1~2个脊髓节段, 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 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也含 有少部分不交叉纤维,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进入脑干后合并上行称脊髓丘系。经延髓下橄 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 向上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损伤:
后索病变(脊髓痨):损伤截面以下深感 觉障碍。 白质前连合病变(脊髓空洞):损伤节段 对称性浅感觉障碍。 脊髓横断:双侧损伤截面以下浅、深感觉 障碍。(浅感觉障碍低1~2节段) 脊髓半横断:同侧损伤截面以下深感觉障 碍;对侧损伤截面1~2节以下痛、温觉障碍; (此临床表现特点为:交叉性感觉障碍)。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这些非特异性的刺激,保持 大脑皮质的清醒状态----意 识水平和感知能力。
(2)与躯体运动有关:
其对骨骼肌的调节作用,主要是 其下行纤维(网状脊髓束),终
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r细 胞)。
(3)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血 管运动中枢、血压调节中枢和呕 吐中枢等(生命中枢)。
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第1—第4颈节 第5颈节—第4胸节 第5—第8胸节 第9—第12胸节 第1—第5腰节 全部骶节和尾节
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椎 (一对一) 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3—第6胸椎 (高二) 第6—第9胸椎 (高三) 第10—第12胸椎 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
成的灰质团块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色泽白亮
纤维束—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
维集合成束
神经系统
网状结构——灰质、白质混合形成
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处形成的
结节状结构
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
缔组织包裹形成圆索状的
结构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 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构特点
1.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2.中央管开放形成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使灰质核团由腹背方向排列变成内外方向排 列。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运动柱位于界 沟的内侧;与内脏相关的靠近界沟;与躯体 相关的则远离界沟。 3.神经纤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内侧丘系 交叉、三叉丘系交叉、斜方体、小脑上脚交 叉)使灰质柱断裂成细胞团块。即包括脑神 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缝核。

正常人体解剖学 名词解释大全

正常人体解剖学 名词解释大全

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整理第一章运动系统1。

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所形成的切面。

若沿人体前后正中线方向将人体切为左、右完全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则称为正中矢状面。

2. 骺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所留有的一线状痕迹,成为骺线。

3. 红骨髓:位于骨松质间隙内,有造血功能,呈红色,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4.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5。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6. 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H”形,为薄弱区,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骨折已引起颅内血肿。

7.骨盆:由骶骨、尾骨以及左右髋骨借关节和韧带连接而成,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保护盆腔脏器,在女性是胎儿分娩出的产道8. 椎间盘:相邻两椎体之间的连接。

最上一个在C2、C3之间,最下一个在L5与骶骨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之间。

有连接椎体、承受压力、吸收震惊、减缓冲击和有利于脊柱运动的作用。

9. 腱鞘:套在长腱四周的鞘管,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和足趾跖侧.有约束肌腱、减少摩擦作用。

腱鞘损伤后,局部疼痛,临床上成为腱鞘炎。

10. 弓状线(半环线):在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

11。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12.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13.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14.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

15。

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增高
减低
亢进
消失
减弱或消失
消失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 早期即有萎缩
性萎缩
(二)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 的传导路径。主要机能:调节肌张力、协 调肌群活动、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进行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
主要由三条: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2、黑质-纹状体环路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皮质脊髓前束 中有一部分纤维始 终不交叉而止于同 侧脊髓前角细胞, 支配躯干肌,故前 角内侧运动细胞受 双侧皮质脊髓束支 配,所以,躯干肌 是受两侧大脑皮质 支配。
皮质脊髓束 损伤:
对侧前角运 动细胞瘫痪
对侧上、下 肢瘫痪
中央前回下部的皮质 Ⅰ
后内 肢囊
束体锥
脑干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皮质纹状体纤维
额、顶叶
新纹状体

大脑 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体
皮 质 | 纹 状 体 系 图
2、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 皮质
额、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
小脑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结合臂
齿状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交叉
诊断:脊髓半截综合症。 请请你用所学解剖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受损的部位是哪里? (2)左、右的症状为什么会有不同,损伤了哪一些传 导束会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
(1)受损的部位是胸8或胸9脊髓节段右侧半。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感受器
效应器
神经系统内两大类传导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锥体系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节后纤维
睫状N节 视N
动眼N
动眼N副核 中脑 顶盖前区
听觉传导通路


周围突
螺旋器
.
中枢突
(大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侧上升)
.
蜗神经
(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外侧丘系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 下丘臂 .
听辐射
听辐射
颞横回(听觉区)
内囊后肢
内侧膝状体
下丘
下丘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蜗N核
听觉冲动为双侧传导,若一侧通路在
右小指背面皮肤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试用传导 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 右脊N后根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 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 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 左中央后回中部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脊束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右小指背面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用左手拍打, 试用传导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右脊N根 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 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 后回中部胼胝体右中央前回中部右皮质脊髓束 右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左皮质脊髓侧束左脊髓 前角外侧核左脊N前根左脊N干左脊N前支 左臂丛左腋N、肌皮N、正中N、桡N、尺N左上肢肌

系统解剖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系统解剖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 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 2. 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3.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锥体外系的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小结
感受器与大脑皮质以及大脑皮质与效应器之间的神经元链就称为神经系统的 传导通路。其中,前者使机体产生各种感觉称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后者 使机体产生运动等效应称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包括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和 四肢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传 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觉传导通 路等。各传导通路要点有组成、交叉部位、感觉中枢以及损伤后表现。 躯体运动运动传导通路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部分。锥体系由上运动神经 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级神经元组成,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要点有组 成、走行及损伤后表现。 锥体外系的概念。
丘脑中央辐射
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1)组成 3级神经元 (2)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示意图
视觉传导通路与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野: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鼻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视网膜颞侧半。 颞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视网膜鼻侧半。 上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下半。 下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上半。 视交叉: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后形成。 特点是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
中央前回
躯干四肢浅 感觉
脊神经节细胞 脊髓后角细胞
丘脑腹后外 侧核
脊髓白质前连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
头面部一般 感觉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桥 核三叉神经脊
束核
丘脑腹后内 侧核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护理课件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护理课件

05
CATALOGUE
案例分析
神经损伤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患者因车祸导致颈椎受伤,出现四肢瘫痪症状。
分析
神经损伤导致传导通路中断,影响大脑与四肢之间的信息传递。
护理措施 评估患者情况,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等。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 康复计划,进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痛觉传导纤维主要通过Aδ和C类神经 纤维将痛觉信号传递到脊髓和大脑皮 层。
温度觉传导通路
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在人体的皮 肤和黏膜,能够感受外界温度的
变化。
温度传导纤维
温度传导纤维主要通过Aδ和C类 神经纤维将温度信号传递到脊髓
和大脑皮层。
温度觉传递过程
当感受器受到温度刺激时,产生 动作电位,通过Aδ和C类神经纤 维传递到脊髓背角,再经由脊髓 丘脑束传递到大脑皮层,最终产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的 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护
理课件
目 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传导通路 •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 护理应用 • 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脊髓以及脑神经和脊神经。大脑是最高级中枢,控制着人的思维、 感觉和运动;脊髓是大脑与神经末梢之间的通道,传递大脑的控制信号和感觉 信号。
护理措施包括疼痛管理、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 质量。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需要综 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症状和体征。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神经系统 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 现,以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
理。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 三 叉 神 经 脑 桥 核 内 , 它 们 发 出 的 纤 维交 又 至 对 侧 , 组 成 三 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第 3 级 神经 元的 胞 体 在 背 侧 丘 脑 的 腹 后 内 侧 核 , 发出 纤 维 参 与 组 成 丘 脑 中 央 辐 射 , 经 内 囊 后 肢 , 投 射 到 中 央后 回 下 部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二)头 面 部 的 痛 温 觉 和 触 压 觉 传 导 通 路
第 1 级 神 经 元 位 于 三 叉 神 经 节 、 舌 咽 神经 上 神经节、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膝神经节, 其 周围 突 经 相 应 的 脑 神 经 分 支 分 布 于 头 面部 皮肤及口鼻腔黏膜的相关感受器,中枢突 经 三 叉 神 经根 和 舌 咽 、 迷 走 和 面 神 经 入 脑 干 ; 三叉 神 经 中 传 导 痛 温 觉 的 纤 维 入 脑 后 下 降 为 三 叉 神 经 脊 束 ,连 同 舌 咽 、 迷 走 和 面 神 经 的 纤 维 一 起止 于 三 叉 神 经 脊 束 核; 传 导 触 压 觉 的 纤 维 终 止 于 三 叉 神经 脑 桥 核 。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 纤维形成内弓状纤维向前绕过延髓中央灰质的腹侧,在 中线上与对侧薄、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称内侧丘系 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转折向上,在锥体束的背侧呈前后 方向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称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在脑桥呈横位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位 于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发出纤 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 (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s ), 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 叶后部, 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课件)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课件)

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脊髓丘脑系) 2.头面部(三叉丘系)
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三级神经元)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三叉神经根、 (中枢突)
第1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一侧动眼神经损伤 信息传出中断
患侧直接对光反射 消失 患侧间接对光反射 消失
患侧
感觉传导通路
•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脊髓丘脑系) 2.头面部(三叉丘系)
感受器
脊神经节
后角固有核
皮肤
脊神经
中枢突
上升1~
(周围突)
经后根进入脊髓
2个节段
1.病灶在内侧丘系交叉以上,表 现为病灶对侧深感觉障碍;
2.在内侧丘系交叉以下,则表
现为病灶同侧深感觉障碍。
视觉传导通路(三级神经元)
视野
眼球固定,平视前方时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正常单侧视野: 颞侧80-90 度. 鼻侧45度 上方受上睑限制
45 80-90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区
概念: 光照一侧瞳孔,
引起双眼瞳孔都缩小。
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
未照侧的瞳孔也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 。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双侧动眼神经
双侧动眼 神经副核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双侧瞳孔 括约肌收缩
两侧瞳孔缩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I.
斜方体
螺旋器
I. 蜗神经节
由于听觉传导通路 的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 纤维至双侧外侧丘系上 行,将听觉冲动传至双 听辐射 侧听觉中枢,所以一侧 外侧丘系、听辐射或听 蜗神经背核 皮质损伤时,不致产生 II.蜗神经 明显的听觉障碍。 腹 核
蜗神经 盖膜
颞横回
内 侧 膝状体 下丘核 外侧丘系
III.
三叉神经 II. 脊束核
延髓
脊髓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丘脑腹 后内侧核。 此核发出的轴突 组成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 经内囊后肢,最后投 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 II. 三叉神经 脑桥核 回下部。 在此通路中,若 三叉神经 I. 节细胞 三叉丘系以上受损, 则导致对侧头面部痛、 三叉神经 温觉和触压觉障碍; 脊 束 若三叉丘系以下受损, 三叉神经 则同侧头面部痛、温 II. 脊束核 觉和触压觉发生障碍。
胸核
二、痛觉、温度觉和粗 触、压觉传导通路
中央后回 丘脑 内囊
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 豆状核 可分为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 中脑 通路和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内侧丘系 (一)躯干、四肢的 脑桥 浅感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是假单极神经元, 延髓 胞体在脊神经节内。 周围支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 后 角 II. 内的感受器。 固有核 中枢支组成后根外侧部进入脊 髓背外侧束,在束内上升1 ~ 2个 I.脊神经 细 胞 脊髓节后进入灰质后角固有核。
视网膜 节细胞 视神 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 膝状体 视辐射 视觉中枢
视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 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为视网膜的双极细胞。 其周围支与视网膜的视 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形成突触, 中枢支与节细胞形成突触。 第二级神经元 是视网膜的节细胞,其 轴突在视神经盘(乳头)处 集合成视神经。 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 腔,形成视交叉后,延为视 束。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内侧膝 状体,其轴突组成听 辐射,经内囊后支, 止于大脑皮质颞横回 (听区)。 听觉的反射中枢 在下丘,下丘发纤维 至上丘,上丘发出纤 维组成顶盖脊髓束, 直接或间接终于脊髓 前角运动细胞,完成 听觉反射。
颞横回
听辐射
蜗神经背核 II. 蜗神经 腹 核 蜗神经 盖膜
内 侧 膝状体 下丘核 外侧丘系
视野 节细胞 视网膜 节细胞 I. 双极 视神 细胞 经 视交叉 视束 视杆 细胞 外侧 膝状体 视锥 细胞 视辐射 视网膜视部 黄斑区 视觉中枢
II.
视神经
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 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 交叉后加入对侧视束;来自 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 走在同侧视束内。为此,视 束内含有同侧眼视网膜颞侧 半纤维和对侧眼视网膜鼻侧 半纤维。视束向后绕大脑脚 终于外侧膝状体。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外侧膝状体内, 由外侧膝状体发出的纤维组 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 到大脑皮质距状沟两侧的视 区(视觉中枢)。
中央后回
丘脑 腹 后 III.内侧核 三叉丘系 脑桥
延髓
脊髓
中央后回
第二级神经元 是三叉神经脊束 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 两核发出的纤维 内囊 交叉到对侧上升组成 三叉丘系,终于丘脑 II. 三叉神经 脑桥核 的腹后内侧核。
I. 节细胞
三叉神经
丘脑 腹 后 III.内侧核 三叉丘系 脑桥
三叉神经 脊 束
视网膜 节细胞 视神经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视束
视野
动眼神经 副 核
顶盖前区核
视觉中枢
(三)调视反射
当视近物时,神经冲动通过视通路到达大脑皮质 视觉中枢,再由中枢下行至脑干的上丘及顶盖前区等, 然后直接或间接到动眼神经核及动眼神经副核,引起 两眼会聚、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和瞳孔缩小,这 一反射称调视反射。
光照一侧瞳孔时,引起两侧 瞳孔缩小,称瞳孔对光反射。受 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 受照对侧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 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由视网膜起始, 经视神经、视交叉到视束,视束的 部分纤维或侧支经上丘臂至顶盖前 区。顶盖前区为对光反射中枢,发 出纤维至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 神经副核发出的纤维经动眼神经至 睫状神经节,换元后,节后纤维分 布于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 一侧视神经损伤时,患侧直接对 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一侧动眼神经损伤时,由于传 出中断,对光反射消!
中央后回
丘脑 腹 后 III.内侧核 三叉丘系 脑桥
延髓
脊髓
视野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一)视觉传导通路
视野 视野是眼球向前 平视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由于眼球屈光装置对光线的 折射作用,鼻侧半视野的物 象投射到颞侧半视网膜,颞 侧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鼻侧 半视网膜,上半视野的物象 投射到下半视网膜,下半视 野的物象投射到上半视网膜。
视野
视网膜 节细胞 视神 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 膝状体 视辐射 视觉中枢
视野
当视觉传 导通路的不同 部位损伤时, 可引起不同的 视野缺失。
视网膜 节细胞 视神经 1 视束 3 外侧 膝状体 视辐射 视觉中枢 4 2
1. 左眼全盲
2. 双眼颞侧偏盲
3. 双眼对侧 同向性偏盲
4. 左眼鼻侧偏盲
(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腹 后 III.外侧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 后 束 脊髓丘脑 前 束
白质前连合
第二级神经元 丘脑 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固 有核。 豆状核 自固有核发出的轴突 中脑 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 侧外侧索和前索组成脊髓 内侧丘系 脑桥 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 和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 触、压觉)上行。在延髓 延髓 上段两束合併,称脊髓丘 角 系,继续上行终止于丘脑 II. 后 固有核 的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 内囊 后 III.腹 外侧核
内外丘系
内侧丘系 交 叉
C8 T4 L3 薄束
S4 脊髓 楔束
第三级神经元 是丘脑腹后外侧核, 其轴突组成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 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 受损,则患者在闭眼时不 能确定相应部位各关节的 位置和运动方向(感觉性 共济失调)以及不能确定 皮肤的两点间的距离。
第二级神经元 为蜗神经腹侧、 背侧核,两核发出的 纤维在脑桥内经交叉 形成斜方体,在内侧 丘系的外侧折向上组 成外侧丘系,部分不 交叉的纤维加入同侧 外侧丘系,最后终于 内侧膝状体。
颞横回
听辐射
蜗神经背核 II. 蜗神经 腹 核 蜗神经 盖膜
内 侧 膝状体 下丘核 外侧丘系
III.
斜方体
螺旋器
I. 蜗神经节
内囊 腹 后 III.外侧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 侧 束 脊髓丘脑 前 束 白质前连合
I.脊神经
细 胞
(二)头面部浅感 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是三叉 神经节细胞,为假单 极神经元。 内囊 其周围支组成三 II. 三叉神经 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 脑桥核 皮肤和粘膜的感受器。 三叉神经 中枢支组成三叉 I. 节细胞 神经感觉根入脑桥, 传导痛、温觉的纤维 三叉神经 下降形成三叉神经脊 脊 束 束,止于脊束核;传 导触、压觉的纤维止 II.三叉神经 脊束核 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中央后回 丘脑 中脑 脑桥 内囊 后 III.腹 外侧核
延髓 II. 薄束核 楔束核
内外丘系
内侧丘系 交 叉
I. 脊神经 节细胞
C8 T4 L3 薄束
S4 脊髓 楔束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小脑皮质 大脑脚 小脑上脚
脑桥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齿状核
脊髓小 脑后束 脊髓小 脑前束 脊神经节 延髓 脊神经节 中间内侧核 脊髓
延髓 II. 薄束核 楔束核 C8
内外丘系
内侧丘系 交 叉 楔束
T4 L3 薄束
S4 脊髓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 丘脑 核内。 此两核发出的纤维向前 中脑 绕过延髓中央灰质的腹侧, 脑桥 并左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 叉,交叉后的纤维形成内侧 延髓 丘系,在延髓中线两侧上行, 薄束核 II. 经脑桥、中脑,最后止于丘 楔束核 脑的腹后外侧核。 I. 脊神经 节细胞
四、听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 第一级神经元 为蜗神经节内的双 听辐射 极神经元,其周围支分 布于内耳的螺旋器,中 蜗神经背核 枢支组成蜗神经,与前 II.蜗神经 庭神经一起为前庭蜗神 腹 核 经入脑止于蜗神经腹侧、 蜗神经 背侧核。
盖膜
颞横回
内 侧 膝状体 下丘核 外侧丘系
III.
斜方体
螺旋器
I. 蜗神经节
一、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 觉和精细触、压觉通路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 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 精细触、压觉(即辨别两点间 距离和感受物体的纹理粗细等) 的感受器在皮肤。两者传导通 路相同,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丘脑 中脑 脑桥
中央后回 内囊 后 III.腹 外侧核
第一级神经元 为脊神经节细胞,其胞体在脊 神经节内。 其周围支随脊神经分布于感受器。 中枢支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 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升支和短 I. 脊神经 节细胞 降支,其中,来自第 5 胸节以下 的升支形成薄束;来自第 4 胸节 以上的升支形成楔束。两束上行, 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功能解剖学
人体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剌激,并将转 变为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内不同神经元链自周 围传至中枢神经系统,最后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 这些途经称为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包括本体感觉(深感觉),痛觉、 温度觉、触觉和压觉(浅感觉),视觉,听觉,平 衡觉、味觉和嗅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可总结为三级传导,二次接替, 一次交叉,对侧管理。具体的特点有: 通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的 胞体在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在脊 髓后角或脑干的脑神经感觉核中;二级纤维在脊髓 或脑干交叉;第三级神经元在间脑;第三级纤维都 经内囊上传至大脑感觉中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