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修改稿)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中学李尧天一、原文:《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解读:《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

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往日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不喜欢的人,不用再说不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常轻松快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句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的韵味,寄情深长,耐人寻味,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三、文本教学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

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诗歌创作环节让学生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我感觉对他们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写作特点,提升创作水平。
另外,课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对<饮酒(其五)>中陶渊明的退隐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引入更多关于陶渊明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及其作品。
-对仗:分析诗句的对仗结构,如“采菊”对“见南山”。
-夸张与拟人:探讨诗句中的夸张与拟人手法,如“悠然”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2.教学难点
-字词理解:对<饮酒(其五)>中的一些生僻字词进行深入解析,如“悠然”、“东篱”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
- “悠然”:解释“悠然”在诗句中的意义,如何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 “东篱”:解析“东篱”的寓意,联系诗人田园生活的背景。
-诗句内涵挖掘: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分析此句如何表现诗人追求田园生活的理想,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诗歌鉴赏:教授学生如何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方面鉴赏诗歌,提升文学素养。
-陶渊明生平: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归隐田园的背景。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饮酒(其五)>的深入鉴赏,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背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其次,在讲解诗句的内涵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字词,我打算在下一节课前,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第26课《饮酒》(其五)教案

第26课《饮酒》(其五)教案
-诗词创作的背景了解:学生可能对东晋时期的文学背景和陶渊明的生平了解不足,这会影响对诗词的理解,教师需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感知。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中的诗句感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朗读版本的《饮酒》诗其五,让学生对比感受不同的韵律美,进而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中的诗句深层含义理解,教师可以举例解释“悠然自得”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悠闲自在,而是代表了一种超脱物欲、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第26课《饮酒》(其五)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6课《饮酒》(其五)教案,本节课将围绕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饮酒》诗其五进行深入学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并理解《饮酒》诗其五的全文,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分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3.解读诗中的关键字词,如“悠然”、“自得”等,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陶渊明哲学,分析其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饮酒》(其五)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陶渊明的隐逸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诗中的“悠然自得”和“采菊东篱下”等诗句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关于诗句的理解,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但在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时,部分学生仍显得有些吃力。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品味诗句,例如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意境。

《饮酒》其五教案

《饮酒》其五教案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悠然洒脱的心境,读出诗歌的情感。

2.将诵读与传统吟诵相结合,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体悟陶渊明摆脱世俗名利的羁绊,回归自然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以品带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

难点:理解陶渊明远离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吟诵法、品析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以酒引入本诗。

2.初读感知,“酒”意微醺。

(1)学生自由诵读。

(2)全班齐读。

3.品析感悟,“酒”后心声。

(1)【小组合作交流】品析诗意,思考如何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朗读技巧:语气、语调、重音、语速。

)预设:悠然_____南山(换字品析)。

描绘写景句的画面,感悟意境及情感。

(2)拓展思考:请结合理解,为本诗再拟一个题目。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拟标题的方法。

教师简单讲解“饮酒”为题目的妙处,落脚朗读要读出酒后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语速舒缓,语气轻松愉悦。

)4.吟诵品味,“酒”韵悠长。

【小组合作读】设计一个诵读或吟诵展示。

(个人及小组形式均可)(几位同学展示其他诗歌的吟诵。

)教师指导吟诵本诗方法: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

(小组合作展示诵读或吟诵。

)全班一起吟诵。

五、板书设计:在人境第一层(果)←心远地自偏(因)无车马喧悠然→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第二层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

《饮酒(其五)》优质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优质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优质教学设计《《饮酒(其五)》优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设想】古典诗歌是我们的浸透着文化精神的母语。

以语言游戏活动的形式,把古典诗歌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走近一种“诗意地栖居”的文化生活方式,应该成为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诗歌精神?诗人杨炼说:“那就是:以‘诗歌’一词命名的、持续激活诗人的精神。

”诗歌文本,作为某种精神的反射,蕴含着智性治疗、精神砥砺的文化力量。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习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抵达诗歌的文化精神深层呢?作为文学家的汪曾祺指出:作品的语言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

而作为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叫做想象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

这给我们的诗歌教学带来启迪:欲抵达诗歌的精神境界,就要抓住诗歌的语言及其灵魂——文化生活方式。

用个公式来说,就是:语言→情感→精神。

《饮酒(其五)》是古典诗歌中的典范作品,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进入诗歌的语言世界,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进而把握诗句的主旨,深层次理解诗歌的文化精神。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2、细读品析,把握诗歌的语言及主旨;3、拓展综观,深刻理解诗歌的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透过语言分析把握诗句的主旨。

难点:结合背景知识,深层次理解诗歌的文化精神。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式】语言游戏,三级阅读理解。

【教学过程】一、语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陶渊明是东晋时代的一位伟大诗人,我们已经学过他的作品有《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里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而寄酒为迹也。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曾作《饮酒》诗二十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第五首。

语文文学精选饮酒(其五)教案优秀范文设计3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精髓的教案

语文文学精选饮酒(其五)教案优秀范文设计3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精髓的教案

第一篇:《语文文学精选饮酒(其五)教案优秀范文设计》是一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精髓的教案,其中所呈现的资料和知识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因此,本文将从教案的设计构思、资料的呈现和知识的传授三个方面来对这篇教案进行阐述和分析。

1.设计构思在教案的设计构思上,作者紧紧围绕酒文化这个主题,选取了适当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作为教材,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讲解。

这种设计方式兼具文化积淀和文艺鉴赏两方面的功能,不但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而且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所在。

2.资料呈现教案中所呈现的资料是非常丰富和精选的。

例如,在“闻鸡起舞”的部分,作者介绍了范伟的“一篇酒文”和周立波的《品酒》一书,同时还有杨绛的《春风十里不如你》和茅盾的《子夜》等文学作品。

这些资料的丰富性和广泛性,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更让学生对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知识传授在知识传授方面,作者采用了生动易懂的语言,并将知识点与文艺鉴赏紧密结合。

例如,在“酒与诗”的部分,作者详细讲解了李白的《将进酒》和苏轼的《赤壁赋》中与酒相关的诗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文艺作品的精髓。

《语文文学精选饮酒(其五)教案优秀范文设计》是一篇很好的教案,它不但充分展示了酒文化的积淀和历史背景,而且还将文化的价值与文艺鉴赏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化精髓,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篇:《语文文学精选饮酒(其五)教案优秀范文设计》是一篇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教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传递文化精髓以及如何提高学生文艺素养三个方面来对这篇教案进行阐述。

1.启发学生思维在教案的设计中,作者采用了很多的“引导思考”和“启发性”语言。

例如,在“闻鸡起舞”部分,作者引用杨绛的名言“在文化里,在自然里,在人际关系里,最好一定多留有点疏离。

”提出了“酒在人世间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既有丰富的内涵,也有不少的负面影响。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饮酒》(其五)文本解读(修改稿)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中学李尧天一、原文:《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解读:《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

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往日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不喜欢的人,不用再说不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常轻松快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句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的韵味,寄情深长,耐人寻味,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三、文本教学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

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

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篇1一、导课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

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选择是辞官归隐,终老田园。

今天我就来学习他的《饮酒》,来领略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

钟嵘在《诗品》中说道:“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就是指陶渊明。

二、出示学习目标(找学生读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及语言的音韵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三、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的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

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广为流传。

诗文着力表现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开创了田园诗派,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共20首。

四、感悟诗韵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明确读准字音)2.听诵读,注意节奏、感情。

(要求学生划分诗的节奏,初步体会诗的情感)3.学生个别朗读。

(读出情感)五、解读诗歌1.一读解诗情(学生集体朗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1)翻译原文,了解诗意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其五》教案(4篇)

《饮酒其五》教案(4篇)

《饮酒其五》教案(4篇)一、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名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出色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实自然,清高耿介,潇洒恬淡,影响了许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解释】结庐:建筑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闲:得意的样子。

见:观察(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黄昏。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偏僻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闲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黄昏的风光非常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妙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喜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搅。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理想。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中“悠闲”写出了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喜爱自然的情趣。

《饮酒》(其五)微课教案

《饮酒》(其五)微课教案

《饮酒》(其五)微课教案《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懂诗歌大意,感受诗词之美。

2、能借助相关的资料,产生合理联想,理解诗人的隐者心境。

3、能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性描绘。

二、教学难点:1、能借助相关的资料,产生合理联想,理解诗人的隐者心境。

2、能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性描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东晋时候的著名诗人,喜欢读书喝酒写文章,喜欢菊花。

他是世外桃源的总设计师。

(引出诗人XXX)(二)作者简介:XXX,名潜,字元亮,自号XXX先生,东晋文学家。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XXX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XXX,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我们学过XXX的哪些作品,假如在这些作品中选一句话为他代言,你觉得额可以是哪一句?说明注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脍炙人口,这是我们一提到XXX就会想到的诗句。

(三)教师范读(四)深入探究1、归隐之心过渡:请看课文的课下注解1,《喝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以后。

(1)《喝酒》组诗的创作背景:资料:序文“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XXX 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说明注解:XXX归田以后,生活过得很贫苦,甚至写过一首题为《乞食》的诗。

那么怎样会著名酒?在《喝酒》组诗中有一首交代了这个原委:就是一个同伙送来的,这个同伙带着上边的命令来请他出去做官。

XXX只是把酒留下,做官的恳求就拒绝了,他是这样拒绝的“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这两句诗可以读出一种坚决果断之意。

其实,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归园田居》中,有一句话“道狭草木长,XXX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亦可体现其坚决果断。

(2)朗读前四句,感受诗人的隐居之心:1)XXX坚决地选择隐居,他隐居到哪里去了?这个地方怎么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一等奖教学设计

一、原文:《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解读:《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

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往日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不喜欢的人,不用再说不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常轻松快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句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的韵味,寄情深长,耐人寻味,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三、文本教学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

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

当前社会造假的东西太多,为了利益,各种阶层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说假话造假货,所以引导学生做真人的教育为当前教育的重点,而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饮酒(其五)优秀教案

饮酒(其五)优秀教案

饮酒(其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成诵,习得语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能力目标: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种豆南山下,却草盛豆苗稀;他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始终不戚戚于贫贱;他自己身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环境中,却愿黄发垂髫都怡然自得。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

对,陶渊明。

元好问曾经这样评价过陶渊明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齐读)(学生活动)学生读评价。

二、讲授新课(一)了解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

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一起被合称为“陶谢”。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二)《饮酒》组诗《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三)朗读诗歌1.请学生读,读准字音:喧(xuān)还(huán)辨(biàn)2.请学生读,读准节奏。

3.自由朗读,比比谁是背诵小能手。

4.齐读。

(四)合作学习1.结合注释,合作了解诗的内容,不懂之处可举手提问。

2.师问,生答。

3.小组展示:(1)解释词语结庐:建造房舍。

人境:喧嚣扰嚷的尘世。

尔:这样。

山气:山间的云气。

辨:分辨。

(2)翻译诗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诗词,体会不同体裁的诗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3.学习《饮酒》(其五),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重点:1.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2.学习《饮酒》(其五),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饮酒》(其五),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诗词五首》中,有两首古体诗,分别是《饮酒》(其五)和《雁门太守行》;两首近体诗,分别是律诗《春望》和绝句《赤壁》;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不同体裁的诗歌,韵律、节奏也不同。

近体诗在句数、对仗、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律诗。

这一点在第三单元已经集中学习过,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二、夯实基础(一)诗文朗读1.情境诵读播放《饮酒》(其五)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入情入境,带领学生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字词正音3.自由朗读引导:这五首诗歌的节奏韵律各有特点,请你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划分节奏,反复诵读诗歌,细加品味。

以《饮酒》(其五)为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预设:《饮酒》(其五)是一首古体诗,韵脚是“喧”“偏”“山”“还”“言”。

偶句全押ɑn韵。

应该这样划分节奏。

教师点拨:古体诗,为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

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用韵也较自由。

词又称“长短句”,每个词牌都有相应的格律,但由于各句长短不一,较之近体诗还是显得自由灵动,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二)作者简介过渡: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诗词的作者吧!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6篇)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6篇)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6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本诗被编排在高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高一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高中生,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时代,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少,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汉语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诗人隐逸思想。

三、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四、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五、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研讨赏析法。

六、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结合课文中的注释以及《全程设计》的疑问,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美好向往。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古至今,为了名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秦桧、武则天等。

语文文学精选饮酒(其五)教案优秀范文设计3篇——教学实践中的“饮酒教案”

语文文学精选饮酒(其五)教案优秀范文设计3篇——教学实践中的“饮酒教案”

语文文学精选饮酒(其五)教案优秀范文设计第一篇:《醉眼朦胧见素月》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唐代诗人Li Bai的《将进酒》和宋代诗人Su Shi的《赤壁怀古》中关于饮酒的描写,学习饮酒文化和诗歌欣赏,在欣赏苏轼《江城子》中理解“饮酒使人开怀畅畅快快”的境界。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唐代诗人Li Bai的《将进酒》和宋代诗人Su Shi的《赤壁怀古》的诗句,引导学生思考饮酒的文化背景和饮酒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

2.导读环节教师给学生们分析探究“饮酒使人开怀畅畅快快”这一境界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参考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等材料阐述饮酒的意义。

3.教学设计(1)学生阅读《将进酒》,找出诗中描写饮酒的段落,并解释作者的用意。

(2)学生阅读《赤壁怀古》,结合历史内容,探究作者饮酒的情景和表现。

(3)学生欣赏苏轼《江城子》,品味诗人对于酒的吟咏。

4.课堂练习(1)请同桌围绕饮酒的文化、饮酒的种类、饮酒的含义及饮酒的负面影响展开讨论。

(2)请同学仿写经典诗歌,以饮酒为主题,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诗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在欣赏诗歌中理解饮酒的文化和意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美好的素材。

第二篇:《人生若只如初见》教案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蜀道难》、清末著名诗人于谦的《喜雨》以及其他名人名言,了解饮酒在人生中的不同意义,培养学生优美的文学品味和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饮酒是文明的亲密语言”等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梳理文化背景教师介绍饮酒文化具有的历史渊源,让学生对饮酒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3.阅读诗歌请学生阅读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蜀道难》、清末著名诗人于谦的《喜雨》等诗歌中的描写饮酒的片段,并解读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4.名人名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世界上许多名人在饮酒情况下的名言,如徐志摩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让学生对饮酒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精品教学设计
2. 电子白板的使用既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展示学生当堂讨论的生成性信息。同时还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时进行的修改进行成果性保存。这些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形成更加贴合学生学情实际的课堂教学。
2.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学习鉴赏诗歌的朴素之美。
3.理解诗歌丰富的思想主旨,体会诗中作者乐观淡泊的的情致和高远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思想主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二、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台
展示学生随堂仿写练笔的作品。
预期效果:把学生随堂仿写的作品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诗歌赏析与片段描写相结合,落实到笔头上。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批阅的同时关注到学生的书写情况,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
三、使用音频播放
使用背景音乐为学生的朗读提供音乐氛围。
预期效果:提供情景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全情投入地展开朗读。
饮酒(其五)
一、教材分析
《饮酒》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30课的五首诗歌之一。之上与《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和《满井游记》四篇古代游记散文相承接,之后与《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己亥杂诗》共为一课。诗文之间有的表达的是旷达的胸怀,有的流露的是自得之乐,有的抒发的是闲适之情。虽然所记景色不同,所写心境也不相同,但是却都离不开感事抒怀,借景言情。
中国的传统文学源远流长,诗歌作为其中的一支 ,总是能够给人以美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对晋以后,包括唐宋时期的诗歌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饮酒》诗,名为“饮酒”,却是他“田园诗”中代表性的作品。

【【小学部编本】】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小学必备】下

【【小学部编本】】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小学必备】下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修改稿)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中学李尧天一、原文:《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解读:《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

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往日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不喜欢的人,不用再说不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常轻松快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句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的韵味,寄情深长,耐人寻味,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三、文本教学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

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基本技巧,如平仄、对仗等,掌握程度不一。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适时调整了讲解节奏,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技巧在诗歌中的应用。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作诗句,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同学在运用古诗词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为此,我在指导过程中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反馈。
4.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5.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本节课将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着重培养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语言特点,掌握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与创作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饮酒》其五的基本概念。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以归隐田园著称。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饮酒》其五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陶渊明如何运用诗歌表达归隐情怀,以及这种情感如何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共鸣。
-通过对比现代生活,探讨古代文人归隐思想的现实意义。
(2)古诗词技巧的运用与辨析。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仄、对仗等技巧,并能灵活运用。
-设计实践活动,如创作简单的诗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
(3)陶渊明文学成就的深度认识。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理解陶渊明的文学价值。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饮酒》其五是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2. 通过学习本诗,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三、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读诗、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们说文人的体内有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是酒。

泪酝酿为心中的诗情,酒挥洒为笔下的文字,于是诗歌便氤氲出了酒的醇香。

那你们知道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饮酒诗的是谁吗,陶渊明,他曾写作饮酒组诗20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其中第五首,也是格调最为雅致的一首—《饮酒其五》(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范读2.全班自由朗读2次。

注意节奏、语气。

3.个别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情感。

4.齐读,进一步感受。

(三)文本细读,品读《饮酒》:引入背景介绍:陶渊明人生的三个时期:28岁之前生活困顿29 —41岁时官时隐42—62岁归隐田园1、远离世俗(1).“而无车马喧”的弦外之音,你读懂了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修改稿)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中学李尧天一、原文:《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解读:《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

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往日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不喜欢的人,不用再说不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常轻松快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句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的韵味,寄情深长,耐人寻味,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三、文本教学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

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

当前社会造假的东西太多,为了利益,各种阶层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说假话造假货,所以引导学生做真人的教育为当前教育的重点,而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时代有许多人为了做官而假惺惺地做隐士,心里急着做官发财却装着淡漠名利安贫乐道的样子,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不仅是道家甚至是儒家)都给予洁身自好、隐遁避世以极崇高的文化褒奖。

只有陶渊明的隐居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陶渊 明是中国历史中为数不多的“真人”,所以我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开展 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陶渊明和他的诗, 在这样的 活动中去领悟陶渊明“真人”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熏导。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中学 李尧天一、设计策略 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 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 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

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

当前社会造假的东西太多,为了利益,各种阶层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说假话造假货,所以引导学生做真人的教育为当前教育的重点, 而 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中心:他描写农村风光 的恬美和静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 爱,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全文▲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词:心远。

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诗 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特点。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心远地自偏”以上四句的思想意蕴是什么? 哪几句诗是写景的? 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

采菊东篱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 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一句怎么理解?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

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分)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

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所以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

“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一一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

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

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诗歌特色。

2、 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

3、 品味诗歌意境及语言。

4、 积累文言字词。

5、 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教 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设计:《饮酒(其五)》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 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 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袁宏道, 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二、题解、简介作者、背景。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 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 传》、《饮酒》。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 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 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 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了解大意明确:师:这首诗结合脚注,还有没有不能解好的字词了?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四、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完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 品读课文名句: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合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分析“车马喧”的含义。

“车马喧”既实指车马等人世的喧闹, 也意谓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这句是说, 身处人境,但由于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能免于世俗的困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 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 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

3、学生齐读全诗。

六、小结(主题):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他离开 了污浊的官③心远地 > 叙事一对比一一引出疑问议论--设问 ---- 心境高远 联想一实虚——物我合一描写一景物一一返朴归真抒情一感受 --- 得意忘言 ) 虽然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

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