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频考点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汇总(整理)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汇总(整理)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汇总(整理)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一、称谓系列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并序》)(2)敬称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高三语文常识知识点

高三语文常识知识点

高三语文常识知识点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古代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

2.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经》、《楚辞》、《论语》、《红楼梦》、《西游记》等为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3. 古代文学的流派和体裁:古代文学分为诗、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流派和体裁。

二、现代文学常识1. 现代文学的起源:现代文学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随后传入亚洲各国。

2. 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注重个人的表达与体验,多样化的形式和题材,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思考。

3.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包括鲁迅、余华、莫言等,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

三、修辞手法常识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比如“他像一只孤狼”。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比如“花儿微笑着开放”。

3. 夸张:夸大其词来强调某种感情或事物,比如“天地可鉴,一笑千金”。

四、修辞格常识1. 对偶:将一对相对的词、短语或句子进行对称排列,以增加修辞效果。

2. 反问: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说服力。

3. 排比:用一系列的并列词、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意义,加强修辞效果。

五、名句名篇常识1. 唐诗三百首:是唐代各时期诗人们的代表作品,包括了杜甫、王之涣、王昌龄等人的作品。

2.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六、典故常识1. 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对开拓丝绸之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庄子梦蝶: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以此来质疑人们对真实性的认知和存在的价值。

3. 赤壁之战:三国时期,曹操率军进攻孙权,结果遭到了刘备和孙权的联军的重创,在历史上被誉为兵法上的经典之战。

以上是关于高三语文常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高频知识点

高考语文高频知识点

高考语文高频知识点一、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学是高考语文考试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频知识点。

1. 文言文修辞手法:比喻、夸张、设问等。

2. 古代文人常识:如杜甫、李白、苏轼等文人的诗词作品、代表作品等。

3. 古代小说常识:如《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的作者、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现代文学也是高考语文考试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频知识点。

1. 20世纪文学流派: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

2. 著名现当代作家及其作品:如鲁迅、茅盾、丁玲、余华等。

3. 新诗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了解运动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三、词语辨析高考语文中常涉及对词语的辨析,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高频知识点。

1. 词义辨析:如“跳跃”和“飞跃”的区别、“公正”和“公平”的区别等。

2. 词语搭配:如“宏伟”搭配“目标”、“艰巨”搭配“任务”等固定搭配。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频知识点。

1. 修辞手法的分类: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

2. 修辞手法在古代文学及现代文学中的应用:如《红楼梦》中的写景手法、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等。

五、古代诗词鉴赏古代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常见的题型之一,以下是一些需要了解的高频知识点。

1. 诗体: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常见的古代诗体。

2. 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等。

3. 诗词鉴赏技巧:如对诗句的押韵、对古代意象和意境的理解等。

六、阅读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频知识点。

1. 阅读题型分析:如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等。

2. 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文章、提炼核心信息、理解作者观点等。

总结:以上是高考语文高频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你可以结合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加强自己的答题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归纳(精编版)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归纳(精编版)

文学文化常识归纳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3.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4. 《战国策》又称《国策》,国别体史书。

5.《论语》是记录春秋末年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6.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7.《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约前369—前286)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8.《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9.《离骚》(属于古体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选自《楚辞》。

作者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其诗开浪漫主义先河。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10.《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前238)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儒家之集大成者。

11.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作出的崇高评价。

12.《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13.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文学家,《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4.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汉代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有《史记》。

15.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频考点五礼古代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1)吉礼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

《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

“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

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2)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礼节。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

《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

”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

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一.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二.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三.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年纪年有:(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2024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

2024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

2024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一、古代文学常识1.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大类。

2.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部长诗,被誉为中国抒情诗的鼻祖。

3.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以抒发作者思乡之情闻名。

4.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学说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5. 《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中国历史的第一部书”。

6. 《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创作的哲学文集,强调道家的思想观念。

7.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创作的散文集,强调人性本善的思想。

8.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9. 《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描绘了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故事。

10.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古诗词常识1.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被誉为“诗词的黄金时代”。

2.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代表作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3.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4.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5. 苏轼是宋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等。

6.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词人,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等。

7.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泊船瓜洲》等。

三、现代文学常识1.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反映了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2.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的疯狂行为,暗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病态。

3.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揭示了中国社会腐败的现象和人性的丑陋。

4.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的《药》、《风波》等作品影响深远。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50个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50个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50个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16.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17.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18.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19.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20.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21.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22.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23.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24.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25.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26.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 岁寒三友:松竹梅32. 高二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的文学常识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文学理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上的文学常识考点:
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体裁:包括诗词、散文、戏曲、小说等,需要了解各种体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古代文学流派:如唐宋八大家、元曲四大家等,需要了解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风格。

古代文学名家名作: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需要掌握其作者、作品内容、艺术特色等。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流派:如新文化运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需要了解各流派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如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代表作品,需要掌握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需要了解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特点。

外国文学名家名作: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卡夫卡等作家的代表作品,需要掌握其作者生平、作品内容、艺术风格等。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方法:如现实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需要了解各种批评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需要理解文学如何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影响和作用。

以上仅为可能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上的部分文学常识考点,考生还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系统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当年高考的考试说明和样题,以便更好地备考。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一、古典诗词1、《诗经》《诗经》又称“经诗”,是中国最早着重表达情感的诗歌摘录集,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是西方文学史上像《诗经》这样大量收录、系统排列的诗歌集的祖先,由“三部”共305首组成,选自“十家”不同时期的文化贡献,充分体现了不同文化步调的碰撞,表达了不同文化思维的融合,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的辉煌代表。

2、《诗经》的四大体裁《诗经》的四大体裁有“风”、“雅”、“颂”、“周南”,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学财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翡翠,也是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鉴征,其中“风”概括的是人的感情体验,体会自然界的不同气候、节日、传统和尊敬感;“雅”体现的是时代伦理道德仪式;“颂”表达的是国家君臣之间仪仗礼;而“周南”则描写的是君主与将军民兵之间的关系。

二、歌词1、《大话西游》《大话西游》是中国流行文化伤感经典,由吴宇森及他的团队执导,以武侠小说《西游记》为原型,讲述孙悟空和他的西游之旅的故事。

《大话西游》的主题曲《西游重建之歌》是一首充满伤感的歌曲,歌词表达的是一份对行走在历史长河中的梦想,一份对生活中无限远大的心魂,让人听了不禁沉浸其中。

2、《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著名流行歌曲,由周杰伦自己创作并演唱,歌曲能引发无数人深情的「伤感心绪」。

歌词把一份当下的怅惘之感融入到它的歌词里,听者不禁深深的沉醉在它的琴声之中,默默觉得不愿时光流逝,但又体会到时间的宽容。

三、小说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一,由著名作家罗贯中编写,并根据相关历史史实,以“故事体”的剧本形式,把当时三国时代的历史以诗情画意的故事呈现出来,它既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容,又为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它不朽的一页。

2、《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社会现实的长篇历史小说,由施耐庵编创而成。

故事围绕宋朝庶民108位英雄的“出水芙蓉”而展开,融入中国文学史上众多民族主义色彩,它即丰富文学史上故事性表现手法,又唤起社会觉醒内容,引领了流行文学发展的方向。

高考语文的高频考点基础知识总结

高考语文的高频考点基础知识总结

高考语文的高频考点基础知识总结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_《沁园春长沙》)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_《采桑子重阳》)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郑愁予《错误》)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高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汇总(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汇总2023高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汇总广义的文学,通常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高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全)

高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全)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

高考必备语文文学常识

高考必备语文文学常识

高考必备语文文学常识
1. 古代文学世家:杜甫、苏轼、李白、白居易等是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文学影响。

3. 诗歌的形式:诗歌是文学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押韵和格律为主要特征,包括诗句、诗行等形式。

4. 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唐诗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

5. 古文辞章:古文辞章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包括《文心雕龙》、《古文观止》等名著,对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文言文与白话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书面语言,而白话文是以通俗口语为基础的现代汉语书面形态,两者在文学创作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7. 现代文学:20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中国文学史带来了新的变革。

8. 评书与曲艺:评书和曲艺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通过讲述故事、表演艺术等方式传播文化和知识。

9. 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

10. 语言美学:语言美学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
研究语言在文学中的运用、表达和传递情感等方面的美学特点。

2023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考点归纳

2023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考点归纳

2023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考点归纳
介绍
本文档总结了2023届高考语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考点。

这些考点对于学生的语文备考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考点归纳
1. 文化名著
- 《红楼梦》:了解作品的作者、主要人物以及故事情节。

- 《西游记》:熟悉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了解其中的寓意和文化背景。

- 《水浒传》:了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

- 《三国演义》:了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

2. 中国古代文化
- 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俗和意义,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 中国古代艺术:了解中国古代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文人墨客及其代表作品。

3. 中国历史人物
- 孔子: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 屈原: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李白: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 鲁迅: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 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中国传统文化
- 礼仪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礼仪、尊师重道等重要价值观念。

- 传统戏曲:了解中国传统京剧、评剧等戏曲形式及其代表作品。

- 传统饮食: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总结
通过掌握以上考点,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高考语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注重学习和了解相关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频考点左拾遗是什么官文化常识高频考点训练题训练题组(一)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拾遗,官名。

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

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

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

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农事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髻: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筏、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史诗”。

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拾遗是什么官文化常识高频考点训练题训练题组(一)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拾遗,官名。

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

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

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

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司”即“主管”“管理”。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

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

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

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

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

《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

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指任命官职,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职。

B.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D.至顺,是元文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元贞”“延?”“仁宗”“至正”。

1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才,原作秀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明清两代,秀才是乡试中试者的统称。

B.国子博士,国子监的官员。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

C.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是历代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礼乐,指用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指音乐。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一,即状元。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1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夷人,原指少数民族的一种。

春秋时国民中有华夏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区分。

各诸侯国在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称之为戎、狄、蛮、夷。

后来“夷人”就引申为对中国境内除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

B.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如贴春联(桃符、楹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吃团圆饭、守岁、拜年等等。

C.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

《红楼梦》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中就有贾府隆重迎接元妃回家省亲的内容。

“归”在古代指女子出嫁,在《诗经?周南?桃夭》中就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说。

D.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道家学说。

因王守仁曾筑室于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

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

1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司,源于三公。

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

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

B.太祖,庙号称谓。

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

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

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署”“假”“摄”“领”“行”等。

D.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

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1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已经在太学里学习的生员。

B.予告,古代官吏休假制度。

官吏休假称“告”,二千石以上官吏经考课居最高,允许带职休假。

一般不得归家,居官不视事。

C.释褐,褐为粗布衣服,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到官府任职。

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

D.乐府,秦代以来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

汉武帝时期扩大乐府规模,从民间搜集大量民歌,后人称“汉乐府”。

乐府也成为诗体名称之一。

1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B.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是决策机构,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

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

D.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

训练题组(二)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

B.朔,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

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D.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有时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指的是后一个意思。

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