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推荐]
![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724155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07.png)
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推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实用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发明创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发明创造、简单维修。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实用技术、手工制作、生活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维修工具、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约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的技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例题讲解(约20分钟)结合教材,详细讲解生活小窍门、节能环保技术、发明创造等方面的例题。
3. 随堂练习(约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 手工制作与劳动技能训练(约3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手工制作和生活技能训练。
5. 简单维修实践(约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维修实践,教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2. 章节内容:生活中的技术、劳动技能3. 教学难点与重点:发明创造、简单维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个生活中的节能环保技术,并说明其原理。
(2)制作一个简易的手工制品,并介绍制作过程。
2. 答案:(1)节能环保技术示例: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电动车。
原理分别为:利用太阳能、提高发光效率、减少燃油消耗。
(2)手工制品示例:折纸、剪纸、木工制品。
制作过程需详细描述。
(3)简单维修经验示例:自行车轮胎修补、手机屏幕更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家庭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学生的手工制作与劳动技能训练5. 简单维修实践的操作指导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程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科学设定。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课程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e605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c.png)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课程教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单元家政家用电器第1 课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初步生疏电。
2、在教学中培育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预备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一〕看看说说电与我们的生活观看图画说说电和我们的生活和争论的关系。
〔二〕读读议议1、依据你的了解,电还有哪些用途?电是从哪里来到的?〔电是由发电厂生产出来的。
发电厂生产电的方式很多,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原子能发电、地热发电和潮汛发电等,其生产原理都是把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经输电线、变电站来到我们身边〕〔三〕数数我家的家用电器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分别都是些啥电器?〔四〕做做1.填写表格。
2、完成填空题第2 课、安全用电的根本常识一、教学目的1、生疏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了解安全用电的根本学问,培育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安全用电的根本常识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程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维护公共电力设施,注意安全用电,不仅是电力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推断以下做法是否正确。
通过争论让学生正确地推断出那些做法是正确的,那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三〕做一做针对安全用电方面的种种隐患,请你拟定一份安全用电的留意事项1.学生应当制定自己的安全用电预防措施。
2.学生沟通补充。
〔四〕生疏警示标志让学生认认留神触电、留神电缆和外壳带电,制止触摸等标记(5)争论触电急救处理。
学生读技术息栏中的《触电的急救处理》一文。
第三课如何阅读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书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使用家用电器前阅读说明书的重要性。
2.让学生知道如何阅读家用电器的说明书。
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知道怎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
三。
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预备一份家电使用说明书-/五、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今日教师教你如何阅读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二)阅读要点。
鄂教版劳动与技术教案
![鄂教版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25c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d.png)
鄂教版劳动与技术教案教案标题:鄂教版劳动与技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劳动与技术的意义和作用;2.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3. 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2.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准备:1. 鄂教版劳动与技术教材;2. 劳动与技术实践场地和工具设备;3. 学生个人劳动与技术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 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2. 结合教材内容,重点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操作,如制作手工制品、修理小物件等;2.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3. 引导学生合作与沟通,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并分享实践中的问题和收获;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劳动与技术的心得体会;2. 鼓励学生继续实践和探索劳动与技术领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劳动与技术竞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技能和创意;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企业或工厂,了解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3. 引导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项目,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2. 评价学生在合作与沟通中的表现;3.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心得体会,评价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93153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3.png)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劳动安全与卫生、农业生产技术、工业生产技术、现代服务业技术、科技创新与创业等。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知识,对劳动与技术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劳动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兴趣点和特长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劳动安全与卫生,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技术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责任感和自信心,使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增强为社会作贡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劳动安全与卫生、农业生产技术、工业生产技术、现代服务业技术、科技创新与创业等知识。
2.教学难点:劳动安全的实践操作、农业生产技术、工业生产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科技创新与创业的实践能力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劳动与技术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学生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d8221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b.png)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 教材分析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主要内容包括:手工制作、家务劳动、农业技术、工业技术等方面。
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对劳动与技术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劳动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同时,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技术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简单技术的操作。
2.教学难点:新技术的认知和应用,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技术操作要领。
2.演示法:展示劳动工具的使用过程,新技术的实际操作。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合作完成任务。
4.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劳动工具:准备相关的劳动工具,如锤子、锯子、螺丝刀等。
2.新技术设备:准备一些新技术设备,如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等。
3.教学材料:准备制作手工的素材,如纸张、木板、塑料等。
4.教学场地:安排合适的教学场地,保证学生的安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劳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会使用哪些劳动工具?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项新的技能,你们期待吗?”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新技术设备或手工制作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今天我们将学习智能机器人的操作方法,请大家认真观察,然后尝试自己动手操作。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上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
![六上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9ee854a8956bec0975e37b.png)
1、小提篮教学目标:1、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小提篮,探究其中的编织技术。
2、学会纸条的立体穿编方法,并编制一只小提篮。
3、感受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纸条的立体穿编方法。
并编制一只小提篮。
2、教学难点是有创意地运用立体编织技术制作工艺品。
教学准备:剪刀、固体胶、彩色复印纸、彩色卡纸。
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并认知纸条的承重力与纸条的厚度、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纸材料来制作。
2、在展开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对立体编织的新技术学习要点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模仿,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新技术。
3、教学中还要注意将学生与劳动产品的市场价值相结合,模拟产品推广活动,让学生直接感知劳动的市场价值。
教学评价:评价时,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小提篮的制作是否精致。
(2)是否在作品中体现立体创编技术。
(3)是否有意识将小提篮的市场价值与技术功能结合起来。
2、多姿的叶片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叶片编织中使用的针法及其组合的方式,能选择期中一种进行编织。
2、能用学到的编织技术,设计编织出不同的叶片,提高识图能力及动手能力,发展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通过自然界中叶片的形态的探讨引入新课。
2、教学新课:引导学生探究:“看看想想”中的作品,了解在编织过程中分别用到了哪些针法?它们是怎样进行组合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
课本中学生展示了其中的几种:扇形的、心形的,圆形的、掌形的、椭圆形的,但其所用到的基本针法是相同的,锁针、短针、长针,只是组合方式与针数有所变化。
3、学学做做:学学做做中为学生提供的是常见的椭圆形叶片的编织方法,如果学生动手能力强,也可尝试编织其它的叶片,4、展示台:将自己编织的叶片在班上展示一下。
5、小结: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从针法排列的整齐、纹理的清晰性进行评价。
3、《美丽的桃花》教学目标:1、能看懂桃花编织的图示符号,读懂文字说明,掌握针法的变化规律,按图样进行编织。
六年级上册劳动技术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劳动技术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7ee8ba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e.png)
六年级上册劳动技术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第一章:手工制作技能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力。
2. 学习基本的裁剪、折叠、粘贴等手工制作技巧。
3.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使用剪刀、胶水、尺子等基本工具。
2. 学习纸工的基本技巧,如裁剪、折叠、粘贴等。
3. 完成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学习材料,了解制作方法。
2. 讲解并演示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3. 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手工作品。
4.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评价学生作品的完成质量。
第二章:家庭劳动技能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了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
2. 学习基本的打扫、整理、烹饪等家庭劳动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扫地、拖地、擦窗户等打扫技能。
2. 学习整理床铺、书桌、衣柜等整理技能。
3. 学习简单的烹饪技巧,如煮鸡蛋、烧开水等。
教学步骤:1. 讲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讲解并演示基本的打扫、整理、烹饪技能。
3. 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家庭劳动任务。
4. 学生分享劳动心得,互相评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家庭劳动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2. 评价学生劳动成果的完成质量。
第三章:农业劳动技能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农村,了解农业生产的知识。
2. 学习基本的农业劳动技能,如种植、施肥、除草等。
3.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基本方法。
2. 学习施肥、除草、浇水等农业管理技能。
3. 了解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锄头、铲子等。
1. 讲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农村。
2. 讲解并演示基本的农业劳动技能。
3. 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农业劳动任务。
4. 学生分享劳动心得,互相评价。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说课稿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ba25bd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a.png)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劳动与技术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技能,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本册书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3个课题,内容涵盖了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生活技能等多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劳动基础,对劳动与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劳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且部分学生在技术操作上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劳动实践,学会合作、探究、创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学生在技术操作上的熟练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视频教学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现场示范。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课程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基本知识2.实践操作3.团队协作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236ce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8.png)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制作手工艺品教学目标:1. 学习手工艺品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1. 介绍手工艺品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2. 教授制作手工艺品的基本技巧,如剪纸、折纸、编织等。
3. 指导学生完成一件手工艺品的制作。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些手工艺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手工艺品的种类和制作方法,讲解制作手工艺品的基本技巧。
3. 示范:展示一件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制作。
4. 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件手工艺品进行制作,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互相评价和欣赏。
第二章:烹饪技能训练教学目标:1. 学习基本的烹饪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饮食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烹饪的基本技能,如切菜、炒菜、煮饭等。
2. 教授烹饪安全知识和卫生注意事项。
3. 指导学生完成一道简单菜肴的烹饪。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些健康美味的菜肴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烹饪的基本技能,讲解烹饪安全知识和卫生注意事项。
3. 示范:展示一道简单菜肴的烹饪过程,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烹饪。
4. 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道菜肴进行烹饪,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烹饪的菜肴,互相评价和欣赏。
第三章:环保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保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学习手工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环保手工制作的种类和意义。
2. 教授制作环保手工的基本技巧,如废旧物品再利用、环保材料制作等。
3. 指导学生完成一件环保手工制作的制作。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些环保手工制作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环保手工制作的种类和意义,讲解制作环保手工的基本技巧。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105cb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3.png)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沟通,培养团队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劳动与技术的魅力;(2)运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态度;(3)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劳动与技术概述第1课劳动与技术的关系第2课劳动与技术的意义第二单元:劳动技能训练第3课手工制作第4课家务劳动第5课农业生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沟通,培养团队精神。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劳动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重要性;2. 演示法:展示劳动技能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5. 评价法: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最终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如手工制作、家务劳动、农业生产等;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材2. 辅助材料:劳动工具、手工材料、农作物种子等3.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4. 互联网资源:相关劳动与技术的视频、文章、案例等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第1课劳动与技术的关系第2周:第2课劳动与技术的意义第3周:第3课手工制作第4周:第4课家务劳动第5周:第5课农业生产第6周:实践活动(手工制作比赛)第7周:实践活动(家庭劳动实践)第8周:实践活动(农业生产体验)第9周:总结与评价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劳动与技术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2. 新课: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重要性;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家务劳动、农业生产等实践活动;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67083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6.png)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劳动与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2. 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实例。
第二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2. 动手操作和实践方法。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及其应用。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定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
2. 遵守安全规定和自我保护方法。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事故案例引起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安全的重视。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3.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章:劳动与技术的实践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实践应用。
2. 创新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实践应用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劳动与技术应用实例。
4. 创新实践:分组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劳动与技术的评价与反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方法和反馈机制。
六上劳动与技术教案2024
![六上劳动与技术教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47605b9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f.png)
六上劳动与技术教案2024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掌握一些常见的劳动技能,如手工制作、维修和保养等。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劳动的定义和分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和相互依赖第二课:常见的劳动技能-手工制作技能:纸艺、剪纸、折纸等-维修技能:电器维修、自行车修理等-保养技能:植物养护、家具保养等第三课: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小手工品,如折纸飞机、纸花等-创造力培养: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已有的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课: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介绍一些成功的劳动者和技术专家的事迹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梦想-安排参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和技术的魅力第五课: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劳动或技术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教授学生有效沟通和合作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和协商等教学方法1.演讲讲解: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2.观察实践:安排学生观察和参与实际的劳动和技术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4.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企业或工作场所,亲身感受劳动和技术的实际应用。
5.团队合作: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项劳动或技术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学生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检验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学生动手制作作品:评价学生的手工制作技能和创造力。
7.学生小组合作项目: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8.学生的参观实践反馈:收集学生对参观实践活动的反馈意见,评估他们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以上为《六上劳动与技术教案2024》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基本认识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2b4e2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5.png)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2. 第二课时:劳动技能的培养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三课时: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4. 第四课时: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
5. 第五课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教育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情况。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对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观念的认同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3. 学具:劳动工具、实践材料。
4. 参考资料:相关劳动与技术的案例、文章。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2024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2024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51a4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2.png)
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 作比赛或展示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 的手工作品。
简易机器人搭建方法介绍
介绍简易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 工作原理。
组织学生进行简易机器人搭建实践,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演示和讲解简易机器人的搭建步骤和 方法,包括选材、设计、组装和调试 等。
反思与改进 引导学生对团队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经验 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未来更好的团队协 作和成果产出。
06
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
尊重劳动成果,珍惜他人付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引 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 不易,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 果。
组深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01
02
03
04
树立环保意识,了解校园环保 的重要性。
学习校园绿化、美化的基本知 识和技能,参与植树、种花、
修剪树枝等活动。
掌握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方 法,积极参与校园垃圾分类工
作。
学习简单的环保手工制作,如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玩
具等。
社会公益活动参与指导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了解社 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 劳动是创造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基本劳动技能
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简单的家务劳动、手工 制作、园艺种植等,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技能。
安全生产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如 使用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更多的劳动 技能,如烹饪、缝纫、木工等,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a28d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d.png)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分享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劳动安全意识。
2.2 教学内容劳动安全的基本概念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劳动安全的基本措施2.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劳动安全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安全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介绍劳动安全的基本措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三章:环保意识与实践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3.2 教学内容环保的基本概念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环保实践的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活动讲解环保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定义和特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介绍环保实践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环保实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四章:团队合作与沟通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团队合作和沟通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内容团队合作的基本概念沟通的基本概念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4.3 教学活动讲解团队合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沟通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沟通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实践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第五章: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435e3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5.png)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提高综合素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劳动与技术基础知识2.1 劳动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2 技术的发展介绍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技术改变生活的作用。
第三章:劳动安全与保护3.1 劳动安全知识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2 劳动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劳动保护的基本措施,如正确使用劳动工具、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等。
第四章:劳动实践4.1 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纸飞机、折纸、串珠等。
4.2 生活技能教育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烹饪简单的菜肴等。
第五章:技术创新与实践5.1 科技创新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5.2 科技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互联网查找信息、制作电子小报等。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6.2 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第七章:农业技术与实践7.1 农作物种植技术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技术,如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7.2 农业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验农作物种植过程,如种植蔬菜、花卉等。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精品教案[推荐]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精品教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0c06ba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b.png)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精品教案[推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材,重点围绕第一章“生活中技术”和第二章“劳动中技能”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简单机械,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基本木工、缝纫技能;学会电器使用与维护;解绿色环保理念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简单机械原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基本木工、缝纫技能。
3. 增强学生对电器使用安全意识,提高维护电器能力。
4. 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理解,木工、缝纫技能掌握,电器安全使用与维护。
2. 教学重点: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绿色环保意识树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简单机械模型,木工工具,缝纫机,电器设备,绿色环保材料。
2. 学具:学生用简单机械套装,木工工具,缝纫材料,电器维护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简单机械、木工作品、缝纫作品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以简单机械为例,讲解其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木工、缝纫技能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电器使用与维护:讲解电器安全使用方法,示范维护过程,学生动手实践。
5. 绿色环保:介绍绿色环保理念,展示环保作品,引导学生将环保理念融入生活。
六、板书设计1. 简单机械原理:示意图、公式、应用案例。
2. 木工、缝纫技能:步骤、注意事项。
3. 电器使用与维护:安全常识、维护方法。
4. 绿色环保:环保理念、实践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2)制作一个木工小作品,并说明制作过程。
(3)写出至少三种电器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4)谈谈你对绿色环保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2. 答案:(1)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应用:撬棍、剪刀等。
《缝沙包》教学设计
![《缝沙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ea61c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b.png)
《缝沙包》教学设计牌楼中心小学李晓玉教学内容: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第8、9页《缝沙包》。
教学目标:1、初步自学并掌控缠沙包的基本技能。
2、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3、弘扬合作探究精神,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己动手化解生活大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设计相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基本技能。
教具、学具准备工作:教具准备:针、线、各色小块布料、沙子、顶针箍、剪刀,各种形状范例沙包若干个。
学具准备工作:针、线、顶上针箍、剪刀、各色大块布料、沙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课间活动都讨厌玩玩些什么呀?生:我讨厌??2、师:(课件出具玩玩沙包)看一看这些同学,他们在干什么?生:他们在玩玩投沙包的游戏。
师: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你们想玩吗?生:想。
3、师:今天使我们也去缝制一个精致、结实的沙包玩游戏吧!这文言我们就一起来自学缠沙包。
板书课题:缠沙包二、欣赏沙包,准备预设。
1、欣赏各种形状的沙包。
师:老师这儿存有一些裹起来的沙包,恳请同学们观赏,你真的它们可爱吗?生:可爱。
师:你觉得它哪儿漂亮?生:颜色艳丽、形状漂亮、针脚很粗??2、缝制沙包的材料,工具,师展现。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缝制这些沙包需要哪些材料呢?生:布和沙子。
师:缠沙包还须要哪些工具呢?生:针、线、剪刀、顶上针箍。
3、小组讨论缝制的方法及步骤:我们介绍了缝制沙包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后,你晓得缝制一个沙包存有哪几个步骤吗?你准备工作怎样缠沙包呢?师: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生1:选好布料后,先把布轻轻对折,按照设计好的沙包形状用笔勾画一下,再用剪刀沿线剪下来,接着用针和线把两侧缝合起来,上面不缝(留口),然后将布袋翻面、装沙,最后把留下的这个口缝起来。
生2:??师:你们说的太好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缝制沙包的步骤吧!(课件演示)教师板书:折一抠一缠(留口)一翻一装一封三、合作交流缝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播放课件:将三种手缝的基本针法:平针、回针、缭针展示给同学们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1课缝纽扣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缝纽扣所要准备的工具与材料,掌握简单的几种缝纽扣的方法。
2、通过教学,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自理能力,初步学会缝纽扣的技巧以及跟别人合作、探究、创造的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学会自己的事儿尽量自己做,并在完成的基础上力求完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自理能力,初步学会缝纽扣以及跟别人合作、探究、创造的精神。
课前准备:针、线、纽扣、顶针箍、剪刀、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很多衣服上都有纽扣,万一纽扣掉了,父母又不在身边,那该怎么办啊二、探究制作1、以小组为单位,打开每组上的百宝箱,了解缝纽扣时需要的工具与材料,弄清每一样的用途,尤其是“顶针箍”的作用2、了解缝纽扣的步骤温馨提示:课本第 3 页看图了解缝纽扣的步骤:选针——穿线——打结——缝纽扣——打结3、结合以上提示,自选 1 代表,尝试操作比赛,组内成员互帮互助,争优先小组、团结协作小组。
三、实践操作1、巧手大比拼一(双孔纽扣)在百宝箱里找到布和相应的双孔纽扣,人人动手操作,比一比。
2、交流存在问题,出示各种情况讨论:在刚才缝的过程中,你遇到到什么困难怎么样才能解决呢(预设困难:线缠绕在一起了;结没打结实;缝反了;线太细了,需要缝好几个来回;手指不小心戳破了;线穿到针眼里穿不进去;缝好后布显得皱巴巴的……)瞧!我的金点子:(畅所欲言,推广能干同学的经验之谈)3、师简单归纳小结,并出示——四孔纽扣,思考:该怎么缝4、巧手大比拼二(四孔纽扣,多种缝法)找到四孔纽扣,在刚才的布上,选择其中一种缝法继续动手操作,有能力的同学可用不同的方法缝两粒。
5、交流收获,收集金点子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十”字形和“=”号形,“□”形和“”形针法四、学生成果展示1、个人的优秀成果(自选作品)2、小组的得意成果(组内推荐)3、最能干小组评比五、延伸课外,回归生活1、衣服上少了个扣子,在补缝这个纽扣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2、下次,当你发现自己的衣服上少了个纽扣,老师相信你会自信地说:我会缝,我能行!3、实践课后习题板书设计:缝纽扣选针——穿线——打结——缝纽扣——打结2课手缝基础针法教学目标: 1、认识四种手针针法,了解其用途。
2、学会四种手针针法。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四种手针针法。
同方向针迹平行,且大致相等。
课前准备:针、线、厚纸板、练习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探究深入1、想一想,缝被子的线是怎样走针的(1)直针法(2)勾针法(3)回针法(4)缭针法2、学生小组内尝试用一种方法来走针3、教师巡视,发现问题(1)走针均匀(2)同方向针迹平行4、教师在挂布上按分解动作边示范边讲解。
5、学生尝试自己用一种走针三、实践探索三、实践探索1、了解小袋子的缝制过程,明确使用缭针法完成的2、向学生提出练习要求:(1)布和线的使用要求。
(2)按三角针的要领,认真、仔细缝制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总结缝制要求:(1)同方向针迹平行、且大致相等(2)拉线松紧适中(3)正面不露针迹四、成果展示 1、推荐作品,学生评价2、教师讲评,对缝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3、在生活中去运用,多实践。
板书设计:手缝基础针法直针法勾针法回针法缭针法3课缝沙包(5)教学目标:1、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技能。
2、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3、发扬合作探究精神,运用缝沙包的基本技法,制作其他日常小用品。
教学重难点: 1、缝制沙包的材料、工具、步骤,缝制的技能及技巧。
2、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针法、技能。
课前准备:不同形状的沙包四个、针、线、剪刀、黄沙、布料、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1、师表演玩沙包游戏,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玩沙包的。
2、导入课题:缝沙包二、欣赏沙包,讨论缝沙包的材料,工具,方法1、欣赏各种形状的沙包。
2、讨论缝制沙包的材料,工具,师相机展示。
3、讨论缝制的方法及步骤:你见过妈妈是怎么缝的请同学到前面介绍。
4、讨论剪形时的注意事项并小结。
三、学习制作过程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缝合方法,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2、小组内练习针法,师相机指导点拨。
3、小组讨论交流:缝合时要注意什么用回针法缝合好不好,为什么4、生讨论汇报,师小结。
四、亲手缝制,合作完成1、生介绍自己设计的形状。
2、师提出要求,生动手缝制,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指导。
五、成果展示,体验成功1、小组内自评。
2、沙包大展览。
各小组一一到前面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评选出“最佳巧手奖”、“最佳创意奖”。
六、拓展延伸,倡导运用请同学用自己缝的沙包做游戏,设计一下沙包的其他玩法,并且思考一下,用缝沙包的方法还能做些什么板书设计:缝沙包折剪缝装封4课手缝椅垫教学目标: 1、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椅垫的基本过程。
2、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画样裁剪、缝制、装饰椅垫。
3、培养学生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及创新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缝制椅垫的材料、工具、步骤,缝制的技能及技巧。
课前准备:不同的布料、海绵、按扣、线、针、剪刀、各种不同的椅垫。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你见过或用过什么样的椅垫你可知道椅垫是怎样缝制的2、实物展示各种色彩鲜艳、形状不一的椅垫。
二、指导缝制1、拆开旧椅垫,仔细观察,写下自己的发现2、集体交流3、研讨缝制过程(1)阅读课本 11 页(2)教师示范4、请学生说一说椅垫的缝制过程及注意点:(1)画样:在布上画出椅面轮廓(2)裁剪:在线外 1 厘米沿边仔细剪出 2 块同样的布(3)缝合:缝制过程中选择基本针法,注意密而匀。
(4)翻面:缝 2 根布带和按扣(5)填充:剪海绵或旧棉衣放进“口袋”整理美观。
,5、学生动手缝制,尝试。
6、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纠正。
提醒注意安全。
三、成果展示 1、分小组评议 2、请做的好的同学谈一谈缝制椅垫的诀窍和体会。
四、课外拓展缝制一个不同布料、形状的椅垫板书设计:手缝椅垫裁剪缝合翻面填充5课十字绣基础针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十字绣的起源与发展。
2、使学生掌握十字绣的基本技法与窍门。
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十字绣的基本技法与窍门。
课前准备:绣针、彩色丝线、剪刀、格纹布、图纸、白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更多的同学搬进了新居或重新装饰了房间,在这时,你们发现妈妈都用哪些物品来点缀房间,让我们的家更温馨。
(学生回答)二、欣赏十字绣作品1、师问: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东西是用十字绣做成的2、十字绣有什么特点(简单、易学、易操作)3、实物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给予评价。
三、介绍材料师问: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们知道做“十字绣”需要哪些材料吗四、介绍针法,实践操作1、阅读课本,学生看针法,教师讲解,在进行操作前先做安全教育。
(1)单独一针(2)横向前进(3)纵向前进(4)斜向前进2、学生动手操作为了便于拆线,让学生在纸上练习针法,先用学过的针法穿一条线再绣成一个几何图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会做,都能有所收获。
3、图案成型(1)学生在绣布上绣简单的几何图形,展示学生作品(2)师生交流,找出作品中的优缺点,师适时给予激励和肯定。
五、小结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把生活装扮得更美,课余时间请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针法独立完成一个小作品。
板书设计:十字绣基础针法单独一针横向前进纵向前进斜向前进6课十字绣小饰物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十字绣方法和技巧,学会自我设计,制作简单十字绣小饰物。
2、使学生学习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
教学重难点:动手设计图案,并完成作品。
课前准备:绣针、彩色丝线、剪刀、格纹布教学过程:一、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十字绣的世界,学会了十字绣的基本针法。
今天,我们要自己设计图案,完成我们的作品。
(出示范作,你看,这就是老师做的一个十字绣小饰物),你觉得怎么样呢同学们想来做一做吗那该怎么来做呢二、制作探究 1、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先前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看完后,让几名学生说一说制作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教师注意补充和纠正,并适时板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设计图案(2)配色:颜色鲜艳、明亮(3)刺绣(4)整理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同桌两人互助合作,依照图示,完成一件作品。
2、教师巡视,如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相机进行指导。
或发现做时遇到一样的困难,教师做集体辅导。
或把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普及好方法:如:请先做的好的(或差的)小组把作品拿到讲台前,进行自评和互评。
1、先让做的学生自己说说成功在哪失误在哪2、再请其他学生说说优点和不足之处。
3、商量并说说该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使之更美观。
4、各小组针对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美化。
四、学习评价。
1、从方法,步骤的掌握,作品是否美观,态度是否认真,有无创新构思,以及准备与结束工作 5 个方面进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
2、把做好的小饰物一一展示在桌子上。
先在小组内自评,再进行互评。
五、延伸拓展1、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十字绣工艺品与今天学的十字绣有哪些不同2、结合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试试自己的创作才能,再制作一个小饰物。
板书设计:十字绣小饰物设计图案配色鲜艳刺绣均匀整理美观7课平绣基础针法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平针刺绣基础针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工艺——刺绣的有关知识,学会刺绣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这种针法绣白布上的图案。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平针刺绣基本针法课前准备:绣针、剪刀、白布、绣线、铅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展示刺绣的相关图片。
2、谈话:看完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3、小结:刺绣是我国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平绣的相关知识。
4、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亲身体验,探究针法1、每小组发一件刺绣图样,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探究平绣的方法与步骤,想想该怎样制作动手试一试,记住走针的步骤和方法。
3、请学生说说走针的步骤和方法(全班发言交流)。
4、教师板书要点:5、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平绣步骤。
比较一下,自己试做的方法与它有哪些异同6、学生质疑问难。
师生共同研究制作方法和技巧。
7、学生小结做法,教师鼓励创新。
三、学生实践,培养技能1、学习平针绣法。
2、教师分别演示,并且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①针脚要绣得平而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