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书馆》完美课件统编

合集下载

课件《上图书馆》精品ppt课件统编版语文1

课件《上图书馆》精品ppt课件统编版语文1

但是它们却秘密地把你 “上图书馆”中“上”是动词,是“去”“到”的意思。
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面上便俗尘一斗,语言亦干巴无味。 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那成堆的书籍中
英文小说,斯蒂文生的书,英文杂志,《星期六晚邮刊》等
带回自己的内心深处 对照《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位作者的经历和感悟,思考有什么共通的,又有什么是具有全人特色的。 你长期寻找的智慧 相同点:二者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述的,都写到了自己在不同时期读到的书籍及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作者简介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19日, 房子宽于敞、舒北服、京环境优去雅 世。1929~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
不同点:《读书:目的和前提》描写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比较详细具体,《上图书馆》一文在记述中则还写到了各个图书馆的建筑特点。
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 《读书: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两篇文章都与读书有关,它们论述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课前活动
那 些 飘 满 书 香 的 地 方 不同点:《读书:目的和前提》描写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比较详细具体,《上图书馆》一文在记述中则还写到了各个图书馆的建筑特点。
在《书籍的世界》这本书德文版扉页,有一首黑塞的诗,题为《书籍》: 对照《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位作者的经历和感悟,思考有什么共通的,又有什么是具有全人特色的。 红色外表、装饰华丽、面积很大,书刊精美,灯光温馨 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面上便俗尘一斗,语言亦干巴无味。 表现出对图书馆的礼赞和对知识的崇敬之情,给予人读书意义的思考。 柏拉图《对话》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 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面上便俗尘一斗,语言亦干巴无味。 红色外表、装饰华丽、面积很大,书刊精美,灯光温馨 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面上便俗尘一斗,语言亦干巴无味。 建筑华美、照明差、中古僧修习的遗风犹存 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面上便俗尘一斗,语言亦干巴无味。 “上图书馆”中“上”是动词,是“去”“到”的意思。 柏拉图《对话》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 此后从每一页上闪亮—— 英文小说,斯蒂文生的书,英文杂志,《星期六晚邮刊》等 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 《读书: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两篇文章都与读书有关,它们论述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图书馆》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图书馆》PPT课件
作品: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等。
题目解说
“上图书馆”中“上”是动词,是“去”“到”的意思。“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由题目可知,文章主要写的是去图书馆的经历,点明了主要内容。
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忆上图书馆之乐。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清华大学的图书馆?
明确:作者详细描写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写到了它的外表、门厅、书库、阅览室、高台灯等,是说作者对这个图书馆印象极为深刻,它带给作者很大的影响,给了作者很大的教益,是“我的一大恩师”,而且它的作用是其他事物不能比的,它带着作者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新世界,给作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图书馆强烈的热爱之情。
感谢聆听
上图书馆王佐良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背景;体会作者描述自己与图书馆的缘分及感受,表达自己对读书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所体现出对知识的崇敬之情,从而思考阅读之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书馆典藏云集,走近书架,斑斓的封面是知识殿堂的大门;走近图书,阵阵的墨香是知识殿堂的华灯;走进文字,华美的文采是知识殿堂的钥匙。图书馆是充满着诗意的,涌动着灵性的,弥漫着芳香的,流淌着旋律的,演绎着精彩的地方,我们在图书馆中阅览书籍,我们在书中得到成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层次结构
C
B
E
A
D
E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1-3段),引用名言,引出自己的“上图书馆之乐”。
(第4-5段),中学时代,“公书林”打开“我”阅读英文著作的新天地。

《上图书馆》ppt统编版

《上图书馆》ppt统编版
2.识字形
①愉(yú)愉快 瑜(yú)瑕瑜互见 ②链(liàn)锁链 涟(lián)涟漪 ③讯(xùn)音讯 汛(xùn)汛期 ④炽(chì)炽热 帜(zhì)旗帜
3.辨词义
(1)消磨消耗 [辨词] “消磨”指逐渐消耗,磨灭;也指消遣,打发时光, 浪费时光。 “消耗”指(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 而逐渐减少。 [选词] ①我有更多的时间留在那个坟墓一般的房间 里,拿一些破书来消磨光阴。②一夜晚的烟酒和激 动消耗了她不少的精神。
上 图 书 馆
第一部分(1-3)出现了第一座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借用波伏娃的 话,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之情,引出以上图书馆为乐的几段 经历。 第二部分(4-5)中学时代,“公林书”打开我阅读英文原著的新天地。 第三部分(6-7)大学时期,清华图书馆带我进入知识和情感的深层世界。
第四部分(8)包德林图书馆见证了我从苦闷沉郁到豁然开朗的心境变化。
第五部分(9-10)英国原型图书馆中升华体会,感悟上图书馆的奇趣
合作探究
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 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 图书馆的缘分的。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 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 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在清华大学时, 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 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 新世界。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 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 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 对理性的创造性。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 上图书馆》(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 上图书馆》(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卡尔加里中央图书馆 像一本打开的书,雪花状线条。
奥斯陆图书馆 日光可以透过立面,自由地浸入空间的每个角落。
上图书馆
素养目标
1.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2.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 长的重要作用。 3.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 己的读书生活。
另一方面表达对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的赞美,因为从图 书馆里走出了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
4.书中描绘了几个图书馆,哪些角 度描述?有哪些收获或成长?
一:1、建筑特色、书籍特色、自身感受 和收获。2、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 二:中学时,“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 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清华大学时,清华图书馆,读到了很多 外国论著,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 的新世界。
深入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清华大学的图书馆?
作者详细描写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写到了它的外表、门厅、 书库、阅览室、高台灯等,是说作者对这个图书馆印象极为深 刻,它带给作者很大的影响,给了作者很大的教益,是“我的 解透教材一大恩师”,而且它的作用是其他事物不能比的,它 带着作者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新世界,给作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图书馆强烈的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
王佐良(1916— 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 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 国文学专家,在英国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 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跻身国际知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在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三大 英语权威”。
主要作品有《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 《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 (曹禺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上图书馆 课文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上图书馆 课文课件
2.文中多处写到“光”,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说说 作者写这些光影的理由。
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 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心情的写照
课文研读
心情的写照
真实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 灯光全灭了。
作者以光与影及其变幻光烘托氛围、描摹心情。
合作探究
在1.这作一者种引抑郁用的《心哈境姆之雷下,特仿》佛中负的载台万物词的来大表地达,自这一己座对美图好书的馆框 的架礼,只赞是,一但个却不对毛的引荒用岬部;分这做个覆了盖节众选生,的原穹苍文,:这一顶壮丽的帐幕,
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 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 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 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布置作业
1.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读书的形式发生了很多的 变化,我们的图书馆也有很多新的变化,请你说说媒体 时代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深度阅读。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读书的心得,围绕“读书” 的主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随想。
么了不得的④杰作!多么高由贵知的识理带性来的!改多变么,伟表大达的了力作量者!对…图书…馆”的礼
这一这段段引《用哈莎姆士雷比特亚》的里台的词台,词有说什明么人作类用创?造了知识和理性。作者通过这段台词从侧
面告诉我们,图书馆是人类文明赞的,传对承知地识。的崇敬。
课文研读
1.在不同时间段,作者“上图书馆”的奇趣的侧重点是

《上图书馆》完美ppt统编

《上图书馆》完美ppt统编

(三)赏析语言: 小组合作,赏析下列语句: 1.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着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
之类也使我高兴。
(三)赏析语言: 小组合作,赏析下列语句: 1.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着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
之类也使我高兴。 明确:
“仅仅”一词表明我的英文程度确实有限,但我对于知 识的渴求和兴趣却是浓厚的。一个中学生想“占有”知识的 欲望呼之欲出,显示出作者看到摸到这些图书时的欣喜。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有多少事情,是因为我们心向 往之,才变为了现实啊!
知的、开阔的、理性的新世界。王佐良在大二上学期参加全 校英语演说比赛,获得第一名,演讲的题目是《文学能使生 活美好》。大二美国刚出版的《乱世佳人》,借到此书后如 获至宝,废寝忘食地读完。
写作特点
1.试分析本文引用论证的作用。
写作特点
1.试分析本文引用论证的作用。 明确:
引用论证,增强说理的权威性 《上图书馆》一文有两处引用,第1自然段引用西蒙 娜·德·波伏瓦的话,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第9 自然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这 种引用,语言精练,有含蓄典雅之美,可以使说理增强权威 性,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进一步证明文章论点。
随便阅览;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 作用:突出“公书林”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
对“公书林”的喜爱及怀念,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的收获做 铺垫。
收获: ①激发了作者阅读英小说、探求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②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习惯,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知识。
文华公书林 中国在20 世纪初以前,只有私人性质的藏书楼、藏书阁,没有一座
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韦棣华女士建立的文华公书林成为中国 近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 1899 年,韦棣华来到中国探望弟弟,随后受聘于文华书院讲授英语。进 入书院不久,韦棣华发现文华书院图书资料贫乏,于是她便在讲课之余 在校园一间叫作“八角亭”的小屋内,陈列自己收集的外文书籍报刊供 学生们阅览,这便是文华公书林的雏形。韦棣华很快又发现“在全中国 没有一所可以正确地称为公共图书馆的设置”,这又使她产生了发展中 国公共图书馆的念头。经过她的不懈努力,1910 年春,文华公书林新舍 正式建成,并取名“ 公书林”,即深寓“ 公之于众而非为文华独有”之 意。

《上图书馆》优质课ppt统编

《上图书馆》优质课ppt统编
上图书馆
王佐良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 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 人类知识的总统;列夫·托尔 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 的钥匙……
目录
CONTENTS
一、识 作 者 二、知 背 景 三、理 基 础 四、整体感知人、翻译家、 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 人。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 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 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 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 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 院长。
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 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 亮的样子,现形容突然 明白某件事。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 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 加以比附。
阅读课文,把握整体脉络, 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3):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 总
第二部分(4—9):回忆上图书馆之乐:按自己的成长经历
分享与几个图书馆的缘分。 分
2.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作者自己的切身经历,在记叙 侧重点上,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述的,都写到 了自己在不同时期读到的书籍及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不同点:《读书:目的和前提》描写自己的感受与收 获比较详细具体,《上图书馆》一文在记述中则还写 到了各个图书馆的建筑特点。
关于读书的名言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8.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上图书馆》(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上图书馆》(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上中学 “公书林”
(4-5)
进清华 第三阅览室
(6—7)
留学时期
圆形图书馆升华体会 总结上图书馆之奇趣
(9—10)
包德林图书馆 (8)
课文研读
1.在不同时间段,作者“上图书馆”的奇趣的侧重点是 否相同?
①在“公书林”图书馆翻阅英文 小说,养成看英文杂志的习惯,满足 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

满足“我”的好奇心 启发“我”的兴趣
作者以光与影及其变幻光烘托氛围、描摹心情。
合作探究
在1.这作一者种引抑郁用的《心哈境姆之雷下,特仿》佛中负的载台万物词的来大表地达,自这一己座对美图好书的馆框 的架礼,只赞是,一但个却不对毛的引荒用岬部;分这做个覆了盖节众选生,的原穹苍文,:这一顶壮丽的帐幕,
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 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 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 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2.文中多处写到“光”,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说说 作者写这些光影的理由。
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 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心情的写照
课文研读
心情的写照
真实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 灯光全灭了。
整体感知
1.作者写了几次“上图书馆”的经历?分别有何收获?通读全文, 圈画出相关句段,进行简单概括。
(1)中学时代,“公书林”打开“我”阅读英文原著和英语杂志的新天地,让 “我”从外国作品中寻找新奇和有趣,满足自己对外间世界的好奇。

《上图书馆》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上图书馆》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基础梳理
1.重要字音 胥(xū) 白炽灯(chì) 豁然开朗(huò) 苍穹(qióng) 点缀(zhuì) 牵强附会(qiǎng) 2.词语释义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情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任务一: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活动1】阅读文本,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1.“公书林”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优雅,至今
任务三: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活动3】再读课文,讨论、总结:本文写作特点有哪些?
(1)结构清晰,首尾照应。 开头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一句话引出对上图书馆的
回忆,并点明主题“上图书馆之乐”,然后按时间顺序,写 自己中学、大学和留学时三段上图书馆的经历。结尾段的 “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呼应开头。全文采用总—分—总式 的结构,紧凑完整。
4.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
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
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这段文字描写了作者在英国的一段难得的愉快的读书经历。 学业完成,祖国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时,没有学业压力, 没有思想负担,可以“纵情自由阅读”,心里也“豁然开朗” 了。上图书馆之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扩展了 上图书馆之乐的内涵,也体现了作者心系国运的宽广胸襟和崇 高追求。
光明灿烂
书 馆


英国留
包德林图书馆(8)
心系国运
奇 趣
学期间 英国博物馆的圆
形图书馆(9)
建筑华美
随堂练习
古今名人对于读书都有自己的认识,请你收集一些关于读书 的名人名言,体会其意义。
(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 程端礼 (2)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4)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 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 王梓坤

新教材《上图书馆》统编版课件ppt

新教材《上图书馆》统编版课件ppt

3.第九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哈姆莱特》中的一段台词?
一方面,“建筑华美”“气象万千”“英国”“高耸的大圆顶”自然而 然地让作者联想起哈姆莱特赞赏“苍穹”的这段著名台词。 另一方面,图书馆所承载的人对知识的求索这一内涵,恰好 与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赞赏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在某种 层面上相吻合,这恰可表现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对人类创 造知识的礼赞。
上海三联书店
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王佐良上图书馆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包德林图书馆照明相当差,一灯如豆(国内大战,功业未成,心情不平静) 大学生功利化的读书目的使得大学图书馆在功能上沦为了“自习教室”。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包德林图书馆照明相当差,一灯如豆(国内大战,功业未成,心情不平静) 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面上便俗尘一斗,语言亦干巴无味。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 4-8段:回忆上图书馆 英文小说,斯蒂文生的书,英文杂志等 4-8段:回忆上图书馆 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面上便俗尘一斗,语言亦干巴无味。 4-8段:回忆上图书馆 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 大学生功利化的读书目的使得大学图书馆在功能上沦为了“自习教室”。 书需读,多读书,能医俗。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

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

一。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

书。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

《上图书馆》—统编版(公开课ppt课件)ppt

《上图书馆》—统编版(公开课ppt课件)ppt
禁止将图书私自带出阅览室
读者需按规定时间归还图书, 如有逾期未归还者将收取违 约金
其他规则的介绍
禁止吸烟
禁止携带宠 物
禁止喧哗
禁止使用自 带电脑
总结与展望
第六章
总结利用图书馆的经验与收获
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图书馆的布局和功能分区,便于快速找到所需资料 熟悉图书馆的借阅流程和规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了解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服务项目,合理安排时间
服务特点:参考咨询服务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及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能够满 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其他服务的介绍
参考咨询:提供各种文献资料和信息资源的咨询和指导 文献传递:提供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的咨询和指导 信息素养培训: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学科服务:提供学科咨询、学科服务、学科评价等服务的咨询和指导
定义: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旨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文献 分析、数据统计等服务。
服务内容:参考咨询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学术前沿、热点问 题等,同时也为用户提供论文撰写、文献综述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服务方式:参考咨询服务通常采用在线或离线咨询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图书 馆网站、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参考咨询员联系,获取相关问题的解答和指导。
数据库资源的介绍
数据库类型:包括全文数据库、文 摘数据库、事实数据库等
数据库检索方式:支持关键词检索、 布尔逻辑运算符等高级检索方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据库内容:涵盖了各种学科领域, 提供各种文献资源
数据库资源获取:通过图书馆网站 或移动应用程序获取
馆际互借的介绍

《上图书馆》精品教学课件-PPTppt【统编版】

《上图书馆》精品教学课件-PPTppt【统编版】
《上图书馆》精品教学课件-PPTppt【 统编版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上图书馆》精品教学课件-PPTppt【 统编版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 的缘分的。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 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 惯。 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 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 世界。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 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 并领悟到人类对理性的创造性。
《上图书馆》记叙了作者在不同图书馆读书的几段 经历,从而表明了读书之乐。
《上图书馆》精品教学课件-PPTppt【 统编版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上图书馆》精品教学课件-PPTppt【 统编版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2.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作者自己的切身经历,在记叙 侧重点上,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述的,都写到 了自己在不同时期读到的书籍及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不同点:《读书:目的和前提》描写自己的感受与收 获比较详细具体,《上图书馆》一文在记述中则还写 到了各个图书馆的建筑特点。
《上图书馆》精品教学课件-PPTppt【 统编版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上图书馆》精品教学课件-PPTppt【 统编版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 实的世界”指什么? 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第三部分(10):首尾呼应,赞美图书馆,再次强调“上图书
馆”之乐。 总
《上图书馆》精品教学课件-PPTppt【 统编版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上图书馆》课件(3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上图书馆》课件(32张PPT)

成语[释义] 一灯如豆: 一盏只有豆粒那样大光线的灯。形容灯光暗弱。 豁然开朗: 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
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 明白某件事。 牵强附会: 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PART
ONE
问题聚焦
小组讨论
②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 灯全灭了。
3.质疑思辨
VS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读圣贤书”与“闻窗外事”并不矛盾。 读圣贤书时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闲暇之时就了解社会:浏览新闻,把握时代脉搏;天文地理,军事 政治;各地风土人情,民俗特色,逐一品味这一道道文化大餐。 把“读圣贤书”与“闻窗外事”结合起来,让圣贤书的理论开启我 们的智慧,引领我们去深刻认识社会,练就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 的能力,然后以我们的能力再去丰富圣贤的理论,让圣贤之书发扬 光大,代代传承。
随笔
○ 散文的一种。
○ 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 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 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 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 出特色。
○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 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 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1.文中记述了几个图书馆,从哪些角度描述的,他有哪些收 获或成长?(板书) 2.句子研读 (1)开头引用西蒙娜 德 波伏瓦的话作用? (2)P7“真实的世界却在黯淡下来”,含义? (3)P8“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含义? (4)P9引莎士比亚台词作用? (5)学案导思二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作有《他》《巴黎码头边》《1948年圣诞》。翻译著作 有《英国文学论文集》、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

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

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书。本

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

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 这个过程就有时间的先后。
文本研究
1、“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上图书馆有哪些“乐”?
(1)中学时期上“公书林”之乐。“公书林”的房子宽敞,舒服, 而且环境幽雅;他在“公书林”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多数虽然看 不懂,但很高兴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习惯。
4.文中巧妙借助光来烘托氛围和描摹心情。请结合具体
内容分析。
清华图书馆的台灯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这是作者心 境的写照:作者觉得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然而,历史的巨变让这一切都黯淡下来,“清华图书 馆的灯 光全灭了”,作者的心情不言自着 明。包德林图书馆“照明相当 差”,“一灯如豆”,暗弱的灯光下映照着用链子锁住的古书, 阴暗苦闷的画面与作者一边心忧祖国战乱、一边忙于眼前繁 重功课的压抑情绪相互映衬。随着考试顺利通过,北平又传 来解放的喜讯,作者的心境重归明朗,从“一心苦读”到“纵情 自由阅读”,作者不再觉得古籍阅览室黑暗,“初夏的阳光给 了馆内更多光亮”,作者的心境豁然开朗。
2.在包德林图书馆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在包德林图书馆中,作者经历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心境。 (1)面对这座华美的建筑,作者却强调其“照明相当差”。铁链、 古书、微弱的灯光,作者笔下的古籍阅览室给人一种古僧侣修习的黑暗 沉闷之感,这与他当时的心境相吻合:“国内正在进行大 …… 心里却 是很不平静的。” (2)最后两个月里,作者的心境由暗转亮,由苦转甜,因为学业任 务已经顺利完成,北平也解放了,作者心境豁然开朗,他在等船的间隙 里又回到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很难说是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 多光亮使作者心情愉悦,还是作者愉悦的心情“点亮”了周围的环境。 总之,作者对国内战争的胜利充满喜悦,对在图书馆读书重燃兴致。

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 要素之 一,是叙 事作品 中表现 人物之 间相互 关系的 一系列 生活事 件的发 展过程 。

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与人物 、人物 与环境 之间相 互关系 的具体 事件构 成。

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 也是整 体感知 小说的 起点。 命题者 在为小 说命题 时,也必 定以情 节为出 发点, 从整体 上设置 理解小 说内容 的试题 。通常 从情节 梳理、 情节作 用两方 面设题 考查。
题目解说
“上图书馆”中“上”是动词,是 “去”“到”的意思。“图书馆”是搜 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 的机构。由题目可知,文章主要写的是 去图书馆的经历,点明了主要内容。
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4-9)上图书馆的经历; 第三部分:(10)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这一前一后写环境、写心情的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这段不 平静的时光。
3.第九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哈姆莱特》中的一段台词? 一方面,“建筑华美”“气象万千”“英国”“高耸的大圆顶”几个在
素自然而然地让作者联想起哈姆莱特赞赏“苍穹”的这段著名台词, 另一方面,图书馆所承载的人对知识的求索这一内涵,恰好与人 文主义者哈姆莱特选美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在某种层面上相 吻合,这恰可表现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作者此刻内心波澜壮阔, 恨不得振臂赋诗,引吭高歌。这种情绪,在作为英国文学研究专 家的作者看来,用莎士比亚那浪漫而强烈、华丽而壮重的诗体独 白来表达,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课文主旨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写了作者在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留 学期间上图书馆的经历及品味到的乐趣,展示了图书馆在其学习 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写出了读书在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教 养等方面的作用。
比较阅读
1.对照《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位作者的经 历和感悟,思考有什么共通的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图书馆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 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 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作“图书馆”,而是称为
“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 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 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 我们才 能怀着 坚定的 信心和 希望, 开始伟 大而光 荣的事 业。自 信的人 有勇气 交往与 表达, 有信心 尝试与 坚持, 能够展 现优势 与才华 ,激发 潜能与 活力, 获得更 多的实 践机会 与创造 可能。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黑塞和王佐良阅读时最初的兴趣,似乎。都是从猎奇开始的。 黑塞“期待的是充满狂热与纠葛的故,是前往陌生国度的旅行,或 者是甜蜜而冒险的艳遇”这样抓眼球的小说,它们能够唤起阅读最 天然的乐趣。王佐良在“公书林” 中,由于英文程度很有限,看不懂 原著,所以仅仅“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这类”,还翻着美国 杂志的图画看看,以满足“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
上图书馆
王佐良
了解“随笔 ”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 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 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 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 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 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 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据《在辞典 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 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 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为 1904年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
在找到乐趣的基础上,两位作者都分别谈到了阅读外国文学作 品、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受。黑塞说“我永远不会忘 …… 既符合我 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王佐良则说“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 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2.《读书: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两篇文章 都与读书有关,它们论述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读书:目的和前提》主要论述的是阅读经典是获得 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并点明阅读经典著作的 重要意义,提出正确的读书观。
《上图书馆》记叙了作者在不同图书馆读书的几段经 历,从而表明了读书之乐。
3. 这 两 篇 文 章 都 写 到 了 作 者 自 己 的 切 身 经 历 ,
在记叙侧重点上,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述的,都写到了自己 在不同时期读到的书籍及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不同点:《读书:目的和前提》描写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比 较详细具体,《上图书馆》一文在记述中则还写到了各个图书 馆的建筑特点。
(2)读大学时,在清华图书馆他和他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 》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 世纪诗 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 (3)在英国读书时,上英国牛津大学站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 “享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 去的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他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 纵情自由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作者简介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19日, 于北京去世。1929~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 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 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 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王佐良先生 是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在英国 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 跻身国际最著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代表了中国的外国文学研 究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