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可以相互替代。
答:错。虽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研究自然规律,但前者研究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后者研究的却是特殊的某一领域的自然规律,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
答:错。虽然它们都是自然,但是天然自然是指未被人类活动所影响的那部分自然,而人工自然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深刻地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
3、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答:错。科学事实是构建科学体系的原材料,但单纯的事实并不等于科学体系,必须对科学事实进行理性加工,形成科学概念、科学理论。这样才能构建起科学体系。
4、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
答:错。(1)自组织理论是自然界演化的主要形式;(2)自组织理论不是谁超越谁、谁否定谁,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善自组织理论的体系结构。如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了体系框架,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确立了建立理论体系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从空间和时间分析了自组织的演化过程。
5、E.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答:正确。这一观点正确反映了科研选题应遵循“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善于调整、转向进攻、变副为主”的技巧和要求。
二、简述题:(回答问题要点,并对要点稍加阐述。30分)
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
答案要点:从科学研究的程序来看,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因为(1)只有在发现和找出问题后,才能解决问题,才产生科学。正如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出现以大漂移实验的零结果、黑体辐射两朵乌云(两大问题)导致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产生。(2)科学就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基础科学解决新现象、规律的探索问题,应用科学解决如何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问题的,工程科学是为了解决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3)观察渗透理论与问题,没有问题无法观察。(4)问题就是矛盾(新观察与旧理论的矛盾,理论之间内部的矛盾)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2、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
乐观主义与科学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
(1)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既要它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也要看到它所带来和造成的社会问题。(2)这两种思潮各执一端都具有片面性。(3)这两种观点所阐述和强调的内容,对我们深化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全面认识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4 从科学研究的程序来看,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因为(1)只有在发现和找出问题后,才能解决问题,才产生科学。正如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出现以大漂移实验的零结果、黑体辐射两朵乌云(两大问题)导致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产生。(2)科学就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基础科学解决新现象、规律的探索问题,应用科学解决如何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问题的,工程科学是为了解决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3)观察渗透理论与问题,没有问题无法观察。(4)问题就是矛盾(新观察与旧理论的矛盾,理论之间内部的矛盾)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2、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1)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既要它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也要看到它所带来和造成的社会问题。(2)这两种思潮各执一端都具有片面性。(3)这两种观点所阐述和强调的内容,对我们深化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全面认识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辨析题(4 题,每题10 分)
1、“整体大于部分”是因为“组分”的作用
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属性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定义主要强调: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1)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基本组成是指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特别重要的或无须再分解的那一个层次的组成。单一组成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2)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结构与元素的关系)(3)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环境对系统的作用:①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②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4)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具体来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关系(2)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会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而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因此,在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又存在着质的间断性与量的不守恒性——非加和性关系(整体突现性关系):(1)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方法论启示:⑴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⑵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2.科学的本质特征在于科学是“真正的实证科学”,其真理性是绝对的,不可证伪的,也是没有历史局限的。
错。科学在本质上是“真正的实证科学”,是“真正的知识”,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所以它的真理性不是绝对的,不可证伪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3、理论不能被观察所渗透
错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纯观察说2、中性观察说3、观察渗透理论4、观察依赖于理论汉森的“理论负荷说”认为,观察并非只是感官对观察对象“刺激”的消极反应,而是受到观察者的理论影响和支配的,如开普勒和第谷一起在高山上观察日出。
第谷看见的是太阳从固定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而开普勒看见的却是静止的太阳底下滚动着的地平线。
(1) 理论负荷的观察: 观察不仅是拥有视觉经验,而且也是拥有视觉经验的方式.人们能够获得关于同一物理状态的相同视觉映像,但是具有不同理论背景知识的人们对这一视觉图象可以有着不同的组织方式或理解
(2) 观察中渗透着理论:a,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B,特定观察者的背景理论知识特定时期的科学发展.c,理论渗透在观察陈述的表达之中。观察陈述是用语言表述的,而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3) 理论影响观察:1,理论在观察中发挥定向作用。观察过程为科学理论所渗透, 观察过程中背景理论的可靠性影响观察可靠性, 科学理论背景的转换有助于科学事实的发现。2,理论在观察中发挥加工改造作用。观察者的背景经验、信念也会影响观察的过程,观察者的经验——所受到的训练,观察者的预期——先行于观察的信念。3,但是:被观察对象始终是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不会因为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不同而改变,观察结果的内容是客观的——完全依赖于理论的观察也不存在。
4、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因此演绎所据的一般性前提的真理性会因为“归纳问题”而得不到保证。
错。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由于不是必然推理,单纯运用归纳就会遇到“归纳问题”。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推理方法,但是单纯运用演绎,无法推进科学实践的新发现、新发明。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归纳问题只有单纯运用归纳时才会出现,只要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就不会使演绎所据的一般性前提的真理性会因为“归纳问题”而得不到保证。
二、材料分析题(2 题,每题 30 分)
1、利用生态自然观解释习近平在十八大报告中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及科技工作者应该怎么做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1)人口根源:一方面:庞大的人口造成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总量造成极大的负担,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经济根源: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废渣、废气、废水,这些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3)技术根源:人类通过技术制造了自然原来没有的,而自然界本身又很难降解的有机物,这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环境中的积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4)观念根源:全球性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