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病(血瘀气滞证保守治疗)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①风寒痹阻证②血瘀气滞证③痰湿阻络证④肝肾不足证⑤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 )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O .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 线片(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4) 心电图(5) 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 或MRI 、血脂、抗“ 0” 、类风湿因子、 C 一反应蛋白等。
(八) 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牵引疗法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中医临床路径9个
郑州市骨科医院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郑州市骨科医院医务科目录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3)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8)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3)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8)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24)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9)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34)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39)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44)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型颈椎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姿势固定或特定姿势症状仍反复。
(3)康复期: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基本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可伴有情绪紧张、心情抑郁等表现。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沉重,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沉重无力,甚至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各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项痹颈椎病气滞血瘀痹病程记录
项痹颈椎病气滞血瘀痹病程记录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病程的发展与气滞、血瘀、痹阻密切相关。
下面,我将详细记录一位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病程信息。
患者,男性,50岁,颈椎病史4年。
既往有长期办公室工作史,工作环境较差,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经常低头使用电脑等。
刚开始时,患者只是偶尔感到轻微的颈部酸痛,但没有重视,并未及时就医。
逐渐地,他开始感觉脖子僵硬,头晕、头痛的症状也随之出现。
为了缓解疼痛,患者经常自己按摩颈部,但这种自我治疗没有带来明显的改善。
1年前,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并开始出现其他病症。
每天早上醒来时,他常常感到颈部僵硬,这种感觉持续一整天。
他还经常出现头昏、视觉模糊的情况,尤其是在长时间低头或抬头看高处时。
他还偶尔出现胳膊麻木的症状,伴有轻微的手抖。
患者开始寻求医生的帮助,并通过X线和CT扫描确诊为颈椎病。
从患者的症状来看,首先可以判断他患有气滞的病理证型。
气滞表现为颈部僵硬、不适、胳膊麻木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气机不畅所引起的。
由于患者长期办公室工作,精神紧张,使得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机郁结而形成气滞。
治疗措施方面,患者首先采取了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红花、桃仁等,来改善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
同时,患者还采用了颈椎牵引、理疗、针灸等物理治疗手段,帮助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此外,医生还建议患者进行颈椎保健,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抬头,适当进行颈部运动等。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
颈部僵硬的感觉减轻了,头晕、头痛的症状也明显减少。
患者的手抖和胳膊麻木的症状也有所缓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他也逐渐康复并回到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综上所述,颈椎病的病程与气滞、血瘀、痹阻密切相关。
通过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和颈椎保健等综合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帮助他恢复健康。
对于有颈椎病史或有颈部不适症状的人群来说,及早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推拿科中医临床路径
推拿科中医临床路径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入院标准: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经门诊治疗效果欠佳。
一、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颈椎病(TCD 2019版:A03.06.04.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M47.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证候诊断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风寒痹阻证:劲肩上肢窜痛麻,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1.项痹病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卧床休息
□颈椎牵引
□推拿
□物理治疗
□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成药
□其他
一般护理
□基础护理:□头发□指(趾)□口腔
□皮肤□会阴□导管
□安全教育防坠床跌倒,防滑倒,防压疮等
□情志护理
一般护理
□基础护理:□头发□倒,防滑倒,防压疮等
□情志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
自理能力:□完全自理□部分自理
□协助
大便:□正常□腹泻□便秘
小便:□正常□少尿□多尿
□留置尿管
活动:□正常□卧床
睡眠:□正常□夜寐不宁小时
食欲:□正常□纳呆
情志:□正常□焦虑
舌苔脉
证属
医嘱执行
□骨科护理常规
□饮食摄取
□卧床休息
□颈椎牵引
□推拿
□物理治疗
□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成药
□其他
医嘱执行
□骨科护理常规
食欲:□正常□纳呆
情志:□正常□焦虑
舌苔脉
证属
护理
评估
疼痛部位:□颈肩部□左上肢□右上肢
VAS评分:□0分□3分以下□4-6分
□7-10分
肌力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V级
行走姿势、步态:□正常□异常
上肢感觉:□正常□异常
跌倒评估:□Braden评分
生命体征:□正常□异常
精神状态:□好□一般□差
项痹病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5天实际住院天
项目
年月日
(第1天)
项目
年月日—月日
第(-)天
入院
接待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住院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项痹病(TCD编码: 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分期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期(2)慢性期(3)恢复期3.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寒痹阻证(2)血瘀气滞证(3)痰湿阻络证(4)肝肾不足证(5)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本病出现肌肉麻痹无力(≤Ⅲ级)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
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门诊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TCD-10编码: M47.201)/(交感型)(TCD-10编码: M47.202)(二)诊断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2)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
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
(1) 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 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 3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针灸科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针灸科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病名概念颈椎病多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经气不利所致。
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依据一持续5(舌、脉象:舌质暗,脉弦。
治法: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 红花10 川芎12 赤芍15当归10 生地15 桔梗10 甘草5枳壳12 柴胡15 牛膝10 走马胎20中成药针剂使用:予苦碟子针40ml加入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予银杏达莫针20ml日1次,持续5到10天。
口服:复方丹参片10# tid。
(3)痰湿阻络型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脉象: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湿,通络止痛方药:二陈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 陈皮10 枳实10 茯苓20甘草5 制南星10 白芍10 郁金12生姜10 苏梗12 橘红10 白术10中成药针剂使用:葛根素粉针0.5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
(4)肝肾不足型主症: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日15到5到二西医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特点:颈、肩背疼痛, 头痛头晕, 颈部板硬, 上肢麻木。
(2)发病特点: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诱发因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型、颈椎退行性病变。
(4)体格检查: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牲,颈椎挤压试验阳性。
(5)理化检查: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片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或MR 可显示椎体、椎间盘、脊髓以及神经根等情况,对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2011年项痹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
2011年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一、实施临床路径总结如下:
1、收集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病例18例。
2、针对纳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我们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进行验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3、对实行临床路径进行验证与原治疗方案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比对:
(1)平均住院天数:临床路径(17天);原治疗方案(22天)。
(2)临床疗效:临床路径(治愈好转率89.2%);原治疗方案(治愈好转率79.5%)。
(3)平均住院费用:临床路径(4400元);原治疗方案(5200元)。
统计表明:实施临床路径进行验证可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平均住院费,节约医疗成本、提高临床疗效,整体上获得患者的较高评价。
(4)严抓医疗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目前未出现任何医疗事故及差错。
二、实施中存在不足:
1、住院期间要求患者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但仍有个别患者看报纸、电视时间过长,致病情反复。
2、手法治疗疗效肯定,但部分手法操作的针对性不强,仍需进一步量化和精细化。
3、大部分患者接受门诊治疗,故收集住院病人例数不多。
三、针对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改进措施:
1、对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应加强健康教育,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2、在手法治疗上应逐步制定相应的量化指标,利于指导临床医师的手法操作。
漳州市中医院
2011年12月6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得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1。
风寒痹阻证:2、痰湿阻络证:3.血瘀气滞证:4。
气虚血瘀证:5.气血亏虚证:6.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 M47。
221+G55、2*)得患者。
2。
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3.患者同时并发其她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得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DR片;颈椎CT或MRI、(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DR片。
(八)治疗方法1。
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牵引疗法4.其她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与血通痹。
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6.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7、运动疗法8。
其她疗法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九)出院标准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得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她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得执行,退出本路径。
路径示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病人临床路径1(血瘀气滞证—保守治疗)第1天口评估检查:口化验类检查:口血常规口血凝口尿常规口肝功口肾功口空腹血糖口风湿系列口影像学检查:口颈椎正侧位+动力位DR口胸片口颈椎CT 口MRI 口心电图口治疗措施:口药物治疗口中药汤剂:口桃红四物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口中成药:口盘龙七片0.9g po tid口0。
9%NS 250ml+疏血通6ml ivdrip qd口0。
9%NS250ml+血塞通0。
4g ivdrip qd口0、9%NS250ml+红花20ml ivdrip qd口其她:口西药: 口20%甘露醇250ml ivdrip qd口0、9%NS 250ml+七叶皂苷钠20mgivdrip qd口0、9% NS 250ml+高乌甲素注射液8mgivdrip qd口醋氯芬酸胶囊0、1gpo bid/戴芬75mg po qd口其她:口非药物疗法口手法治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滚法、按揉法、弹拨、拿法、擦法,15min,qd。
④取穴:阿就是穴、血海、膈腧、三阴交、肩井,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平补平泻,5min,qd。
⑤斜扳法,biw。
⑥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口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针刺取穴:颈夹脊天柱玉枕风池大杼肩井、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膈俞双侧取穴,肩髃、曲池外关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灸疗:20min,qd艾灸取穴:大杼膈俞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得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
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口物理治疗:口中药熏蒸:20~30min/次,1次/日熏蒸1号,中药熏蒸床,温度(43-46℃)、口中频:20min/次,1次/日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电极60cm2×2置于颈部,频率30-50Hz,强度以引起震颤感为度。
口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口磁振热治疗:10min/次,2次/日置于颈部,Ⅰ档口超声波:8-10min,1次/日脉冲式,慢移法,相应得神经节段或神经疼痛区域,0。
6W/cm2。
口微波:10min/次,1次/日大圆辐射,距离颈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其她口康复治疗:30min,Bid颈椎功能训练:以颈部伸肌训练、柔韧性与系统性训练为主要目得得各类功法操。
第2天口治疗措施:口药物治疗口中药汤剂:口桃红四物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口中成药:口盘龙七片0、9g po tid口0。
9%NS 250ml+疏血通6ml ivdrip qd口0。
9% NS 250ml+血塞通0、4g ivdrip qd口0.9% NS250ml+红花20ml ivdrip qd口其她:口西药: 口20%甘露醇250ml ivdrip qd口0、9%NS 250ml+七叶皂苷钠20mg ivdrip qd口0。
9%NS 250ml+高乌甲素注射液8mg ivdripqd口醋氯芬酸胶囊0.1g po bid/戴芬75mg po qd口其她:口非药物疗法口手法治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滚法、按揉法、弹拨、拿法、擦法,15min,qd。
④取穴:阿就是穴、血海、膈腧、三阴交、肩井,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平补平泻,5min,qd。
⑤斜扳法,biw、⑥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口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针刺取穴:颈夹脊天柱玉枕风池大杼肩井、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膈俞双侧取穴,肩髃、曲池外关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灸疗:20min,qd艾灸取穴:大杼膈俞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
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得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口经络疏通治疗仪:10min/次,1次/日电极30cm2×2分别置于肩井脾俞,强度以引起震颤感为度。
口中药熏蒸:20~30min/次,1次/日熏蒸1号,中药熏蒸床,温度(43—46℃)。
口中频:20min/次,1次/日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电极60cm2×2置于颈部,频率30-50Hz,强度以引起震颤感为度。
口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口磁振热治疗:10min/次,2次/日置于颈部,Ⅰ档口超声波:8-10min,1次/日脉冲式,慢移法,相应得神经节段或神经疼痛区域,0.6W/cm2。
口微波:10min/次,1次/日大圆辐射,距离颈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颈椎牵引:持续颈椎牵引:牵引重量2—5kg,牵引时间10—20min,1次/天。
口其她口康复治疗:30min,Bid颈椎功能训练:以颈部伸肌训练、柔韧性与系统性训练为主要目得得各类功法操、第3天口治疗措施:口药物治疗口中药汤剂:口桃红四物汤加减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口中成药:口盘龙七片0、9gpotid口0、9%NS250ml+疏血通6ml ivdrip qd口0、9% NS 250ml+血塞通0。
4g ivdrip qd口0。
9%NS250ml+红花20ml ivdripqd口其她:口西药: 口20%甘露醇250ml ivdripqd口0。
9% NS 250ml+七叶皂苷钠20mg ivdrip qd口0、9%NS 250ml+高乌甲素注射液8mg ivdrip qd口醋氯芬酸胶囊0。
1g po bid/戴芬75mgpo qd口其她:口非药物疗法口手法治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滚法、按揉法、弹拨、拿法、擦法,15min,qd。
④取穴:阿就是穴、血海、膈腧、三阴交、肩井,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平补平泻,5min,qd。
⑤斜扳法,biw。
⑥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口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针刺取穴:颈夹脊天柱玉枕风池大杼肩井、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膈俞双侧取穴,肩髃、曲池外关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灸疗:20min,qd艾灸取穴:大杼膈俞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得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