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转移催化
相转移催化剂
![相转移催化剂](https://img.taocdn.com/s3/m/01d94ea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a.png)
(3)开链聚醚类
开链聚醚又称为足体,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具有相对较高旳化学稳定性, 毒性小,合成以便,价格低廉,所以受到较多旳研究,最具有代表性旳是 聚乙二醇(PEG)和聚二乙醇二甲醚等。与冠醚,环糊精等相转移催化剂 旳作用类似,都与客体分子形成超分子构造,但开链聚醚PTC是柔性旳长 链分子,能够折叠,弯曲成合适旳形状构造,能够与不同大小旳离子配合 ,从而具有更广泛旳合用性
英文缩写
TOMAC HTEAB OTEAB DTEAB LTEAB CTEAB CTMAB TOMAC
(2)包结类PTC
冠醚、环糊精、杯芳烃等具有独特旳构造、性能,从而成为一类主要 旳PTC.此类PTC都具有分子内空腔构造,经过PTC与反应物分子形成氢键,范 德华力等,从而形成包结物超分子构造并将客体分子带入另一相中释放,从 而使两相之间反应得以发生
5. 合成操作简便,降低了温度压力等,对设备要求强度低,操作也 较简朴;
6. 防止使用常规措施所需旳危险试剂;
7. 广泛适应于多种合成反应,并有可能完毕使用其他措施不能实现 旳合成反应;
8. 副反应易控制,提升选择性。
得到人们越来越多旳关注,研究与应用
2.相转移催化作用
相转移催化剂至少要满足一下两个基本要求:1. 能将所需要旳离子从水 相或固相转移到有机相(假如反应发生在有机相中);2. 对反应起到活化 作用,能够活化反应物或者降低反应物穿越界面旳能耗
(4)三相相转移催化剂
以高分子或硅胶等载体将季铵盐、季磷盐、冠醚、聚乙二醇等联在高分 子链上作为相转移使用,应用中由 于反应中存在固相(催化剂)—水相— 有机相三相体系,称为三相催化剂
固载化三相相转移催化剂旳载体类型有诸多种,可分为无机载体和有机 载体两大类。 其中无机载体涉及硅胶,氧化铝等; 有机载体涉及聚苯乙烯树脂、甲基苯烯酸缩水脂-乙二醇二异丁烯酸脂大孔 共聚体,氯化聚氯乙烯等
第六章相转移催化有机合成
![第六章相转移催化有机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b2a254d5360cba1aa811dad6.png)
第6章相转移催化有机合成§6.1 概论相转移催化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新技术,多应用于非均相反应体系,可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加快反应速率,简化操作过程,提高产品收率,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转移催化最初只是应用于烷基化等几类典型的反应中,现已迅速发展到许多化学化工领域。
除了应用于有机合成、高分子聚合反应外,还进入了分析、造纸、制革等领域。
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对许多化工新产品的开发、老产品生产技术的改造、质量的提高和成本下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精细化工和制药方面,将带来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1.1 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定义什么是相转移催化有机合成呢?它是指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有机相中的反应物与另一相(水相或固体相)中的反应物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alysis,PTC)反应。
例如:PhOH + C4H9Br—→ PhOC4H9+ HBr (6-1)其中苯酚PhOH是固态的,溶于水中。
而溴丁烷是液体,溶于有机溶剂中。
两种反应物不能同时存在于相同的相中进行接触,所以该反应是属于两相间的亲核取代反应。
要完成该反应,可以有以下4种方法:(1)将两种反应物分别溶于水和有机相中,进行强烈搅拌,但所用温度和压力较高,产率低。
(2)将溴丁烷改成丁醇,用浓硫酸进行催化。
但是由于浓硫酸的腐蚀性强,且温度较高(>140℃),所以该方法受到了限制。
(3)用William法合成,即在无水乙醚中,用苯酚钠和C4H9Br直接反应。
但是无水操作较麻烦。
(4)用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可在50℃下进行反应,产率>90%。
该方法使用了相转移催化剂,可使两相中的反应物充分接触,且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反应,产率较高。
是一种先进的合成方法。
1056.1.2 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发展过程相转移催化有机合成的历史大约有60年。
从反应类型、反应机理到反应的应用发展很快,已经成为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
相转移催化剂
![相转移催化剂](https://img.taocdn.com/s3/m/af7f0d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9.png)
相转移催化剂引言相转移催化剂是一类特殊的催化剂,常被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与传统的催化剂相比,相转移催化剂具有独特的催化机制和优越的催化效果。
本文将介绍相转移催化剂的定义、催化机制以及应用领域等内容。
定义相转移催化剂是指在两相体系中,能够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传输催化活性物种的催化剂。
它通常由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一个是水溶性离子,如季铵盐或季铵碱;另一个是有机相中的配体,它必须能够与催化反应物接触并转移催化活性物种。
催化机制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步骤:萃取步骤和反应步骤。
1.萃取步骤在萃取步骤中,相转移催化剂的水溶性离子与有机反应物发生相互作用,将有机物从有机相中萃取到水相中。
这个步骤使得催化剂能够与反应物接触并转移催化活性物种。
2.反应步骤在反应步骤中,催化剂中的水溶性离子与有机反应物发生反应,生成所需的产物。
由于催化剂能够在两个相之间传输活性物种,相转移催化剂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应用领域相转移催化剂在许多有机合成反应中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酯化反应相转移催化剂常被用于促进酯化反应,例如酯的酯化合成和酸酐的合成。
相转移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起到了良好的催化效果,并且能够提供较高的产率和选择性。
2.氧化反应相转移催化剂也被广泛用于氧化反应中,如氧化脱氢、氧化羧酸和醇的氧化等。
相转移催化剂在这些反应中可以提供高效的催化效果,并且对底物的官能团容忍性较好。
3.环化反应相转移催化剂还常被应用于环化反应中,如环化醇化合物的合成和环化酮的合成。
相转移催化剂在这些反应中能够加速反应速率,并且提供较高的产率和选择性。
结论相转移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传输催化活性物种,提供了更高的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通过理解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机制和应用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们进行有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和优化。
(注: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可在支持Markdown的编辑器中查看)。
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机理
![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0726b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3.png)
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机理1. 什么是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说到聚乙二醇(PEG),很多人可能会想起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神奇用途,比如在化妆品里的保湿功效,或者在食品工业里的应用。
但其实,它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可不止如此。
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就是利用PEG来帮助各种化学反应顺利进行的一种方法,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把一些反应“牵线搭桥”,让它们更容易发生。
想象一下,你在组织一个聚会,很多朋友在不同的地方,你需要一个“桥梁”把大家联系起来,这样大家才能好好玩耍。
同样,PEG就是化学反应中的那个“桥梁”,它能帮助反应物在不同的相之间传递,从而提高反应的效率。
这种相转移催化法可谓是一种“神奇的化学魔法”,让原本复杂的反应变得简单明了。
2. 聚乙二醇的魅力何在?2.1 兼容性强首先,PEG的一个大优点就是它的兼容性,嘿,大家都喜欢合得来的朋友,对吧?在化学反应中,PEG能与多种溶剂和反应物兼容,甚至能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自如转换,这可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多面手”!无论你是在进行亲水性反应还是疏水性反应,PEG都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像个优秀的调解者,帮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2.2 催化效率高其次,PEG在催化效率上也毫不含糊。
很多反应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简直就像是在拉锯战,进展缓慢得让人想打瞌睡。
可一旦有了PEG的加入,这些反应就像插上了翅膀,飞速进行。
想想看,如果你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一项工作,而不是拖延到明天,那该多好呀!PEG就是这样的“高效能”助手,帮助我们节省时间,事半功倍。
3. 聚乙二醇的应用场景3.1 药物合成说到应用,PEG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特别是在药物合成中,PEG的表现可谓是抢眼。
在很多新药的研发过程中,PEG不仅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还能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简直就是药物界的“超级英雄”!想想看,谁不希望自己的药物能更快被身体吸收,发挥作用呢?这样一来,药物的效果就更显著,患者的满意度也直线上升。
相转移催化
![相转移催化](https://img.taocdn.com/s3/m/9b9aff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b.png)
相转移催化
相转移催化(Phase-transfer catalysis,简称PTC)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反应方式,它利用了两个不同相(通常是有机相和水相)之间的化学平衡,在反应体系中引入一个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在相转移催化中,催化剂具有特殊的结构,通常是带有亲水性和亲油性基团的季铵盐或膦化合物。
这类催化剂能够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快速的传递离子或分子,从而使得反应物在两个相中更好地相互作用。
相转移催化主要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反应物溶解性增强:相转移催化可以使不溶于水的有机物
溶解于水相中,提高反应底物的有效浓度,从而增加反应速率和产率。
2.催化剂循环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可以多次使用,因为它们
通常与底物反应后会再次回到催化剂形式,从而实现催化剂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3.环境友好:相转移催化通常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使用水
作为反应介质,较少产生有害废物,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各种反应类型,如取代、加成、消除、重排等。
常见的反应包括酯化、醇醚化、芳烃炔烃化、丙酮氢异构化等。
此外,相转移催
化也可以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串级和多步骤反应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相转移催化中,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非常重要,以确保反应的高效性和选择性。
此外,对于一些有机合成反应来说,“绿色相转移催化”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即通过优化催化剂设计和反应条件,进一步提高反应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相转移催化
![相转移催化](https://img.taocdn.com/s3/m/6426d93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c.png)
相转移催化相转移催化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反应,它在有机合成、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相转移催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性的催化剂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传递电子或离子,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本文将从相转移催化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转移催化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反应,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性的催化剂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传递电子或离子,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相转移催化的反应机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离子型相转移催化,另一种是电子型相转移催化。
离子型相转移催化是指催化剂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传递离子,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这种催化反应通常需要使用季铵盐、季磺酸盐等离子型催化剂。
例如,季铵盐可以在有机相中形成季铵离子,然后通过水相中的反应物与季铵离子发生反应,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电子型相转移催化是指催化剂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传递电子,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这种催化反应通常需要使用钯、铑等过渡金属催化剂。
例如,钯催化剂可以在有机相中形成钯配合物,然后通过水相中的反应物与钯配合物发生反应,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二、相转移催化的应用领域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有机合成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酯、醚、酰胺、酰化反应等。
相转移催化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同时还可以减少催化剂的用量和废弃物的产生,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2. 材料科学相转移催化在材料科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等。
相转移催化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同时还可以控制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3. 环境保护相转移催化在环境保护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处理各种废水和废气,如有机废水、重金属废水、有机废气等。
相转移催化可以降低废水和废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废水和废气的处理效率,具有很高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转移催化
![相转移催化](https://img.taocdn.com/s3/m/8e8b4b7af242336c1eb95ea9.png)
相转移催化
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有几合成中应用日趋广泛的一种合成技术。
在有机合成中常遇到非均相有机反应,这类反应的通常速度很慢,收率低。
20世纪70年代初,相转移催化技术发展起来。
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造纸、制革等行业,带来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转移催化作用是指:一种催化剂能加速或者能使分别处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液—液两相体系或固---液两相体系)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反应时,催化剂把一种实际参加反应的实体(如负离子)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以便使它与底物相遇而发生反应。
相转移催化作用能使离子化合物与水的有机物质在低级性溶液中进行反应,或加速这些反应。
相转移催化剂吧一种实际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从一种转移到另一种相中,以便使它与底物相遇而发生反应。
目前相转移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反应的绝大多数领域,如卡宾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烷基反应、酰基反应、聚合反应等,
一个简易的非均相催化反应包含了反应物(或zh---ch;底物;zh—tw;受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物内的键因十分的脆弱而导致新的键产生,但又因产物与催化键并不牢固,而使产物出现。
2.14.4 相转移催化技术
![2.14.4 相转移催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ce3bc6f783e0912a2162ad0.png)
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简称FTC)),是20 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日趋广泛的一种新的合成技术。
在有机合成中,常常遇到水溶性的无机物和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之间的非均相反应,这类反应通常速度慢、产率低,甚至很难进行。
但如果用水溶解无机盐,用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溶解有机物,并加入催化量的季铵盐或季磷盐,此时催化剂利用自身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将水相中的反应物转移到有机相中,转化为均相反应,则反应很容易进行。
这类能提高反应速度并在两相间转移负离子的鎓盐,称为相转移催化剂。
相转移催化使许多用传统方法很难进行的反应或者不能发生的反应能顺利进行,而且具有选择性好、条件温和、产率高、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不要求无水操作、避免使用常规方法所需的危险试剂等优点。
相转移催化最初用于亲核取代反应,如引进一CN 和一F 的亲核取代、二氯卡宾的生成反应等。
目前,相转移催化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反应的绝大多数领域,如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卡宾反应、重氮化反应、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聚合反应,甚至高聚物修饰等,同时在医药、农药、香料、造纸、制革等行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14.4.1 相转移催化机理相转移催化反应一般属于两相反应,主要用于液—液体系,也可用于液—固体系及液—固—液体系。
反应过程主要包括反应物从一相向另一相的转移以及被转移物质与待反应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下面以季铵盐Q +X -催化RX 和NaCN 的反应为例说明相转移催化原理:R X NaCN+Q X+-(PTC)2RCN NaX +R X NaCN +Q X+-RCN+Q CN+-NaX ++Q CN+-Q X+-水相有机 相相 界面溶于水相的亲核试剂NaCN 和有机相的卤代烷RX 两者由于处于不同的相中而不能互相接近,反应很难进行。
加入季铵盐Q +X -相转移催化剂,由于季铵盐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在水相中NaCN 与Q +X -相接触时,可以发生X -与CN -的交换反应生成Q +CN -离子对,这个离子对能够转移到有机相中;在有机相中Q +CN -与RX 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目标产物RCN ,同时生成Q +X -,Q +X -再转移到水相,如此循环使相转移催化反应完成。
第五章相转移催化第5次课
![第五章相转移催化第5次课](https://img.taocdn.com/s3/m/5ca8b9155fbfc77da369b11d.png)
C7H15Cl + CNˉ C6H5CH2Cl + CNˉ
四己铵盐
C7H15CN + Clˉ 萃取型
苄基三乙铵
C6H5CH2CN + Clˉ界面型
相转移催化原理:鎓盐类相转移催化(LLPTC)
制备难易 易
价格 一般
回收 不困难(依赖于反应条件)
反应体系 液-液相,液-固相
无机离子 不重要
毒性 小
一般(与结构有关)
除强酸外,基本稳定
部分易 较贵 蒸馏 液-固相 重要 大
不定(与结构及反 应条件有关) 除强酸外,基本稳 定
易 低 蒸馏 液-液相,液-固相 不重要 小
相转移催化剂:鎓盐类催化剂(1)
20 3.72 18 2.54 16 1.36 19 3.91 22 4.15
1. 固定3个取代基,改变一个取代基,则长链取代基季铵盐的萃取常数大; 2. 对称性强的季铵盐的萃取效率比对称性差的季铵盐高。
相转移催化剂:冠醚及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
• 冠醚催化原理为利用环中氧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正离子,常用于液-固 相反应体系。冠醚催化效率影响因素有:
O
O
M
A-
随着冠醚结构的不同,能选择性的络合碱金属正离子、碱土金属O正离子 O
及铵离子等。
O
相转移催化原理:负离子相转移催化及逆相转移催化
• 正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至有机相参加反应
有机相 界面 水相
QR + AH QR Q- + H+ + R+
QH + RA QH
相转移催化
![相转移催化](https://img.taocdn.com/s3/m/7b211a6eb84ae45c3b358c3d.png)
在高分子合成上: 成功地合成了聚醚,聚硫醚,聚酯,聚碳酸酯, 聚硫代碳酸酯,聚膦酸酯及其它聚合物和共聚物 常用的转移催化剂为季铵盐、季磷盐、冠醚及聚乙 — — 烯醇等,反应可发生在固—液或液—液体系中,主 要以亲核反应的方式进行。 最近有报道,用三相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控制高分子 的分子量。 此外,相转移催化已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 可以预料,随着有机合成的不断发展,相转移催化 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 CHCl3 CTMAB 50% NaOH Cl Cl
冠醚对高锰酸钾的氧化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CH3(CH2)7CH CH2 DB-18-C-6 KMnO H2O 4
18-C-6 C6H6 NaBH4
CH3(CH2)7COOH
在冠醚存在下,硼氢化钠的还原作用显著提高
CH3CO(CHH2)5CH3 CH3(OH)(CH2)5CH3
3.3三相催化剂 以高分子或硅胶等载体将季铵盐、季磷盐、冠醚、 聚乙二醇等联在高分子链上作为相转移使用,应用中由 于反应中存在固相(催化剂)—水相—有机相三相体系, 故把这种催化剂称为三相催化剂(Triphase Catalysis) 3.4其它相转移催化剂 有机金属:例如二氯二丁基锡的催化效果与翁盐相 似。牛血清蛋白:可把有机相的物质带入水相中反应。 四、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翁盐类相转移催化反应剂一般用于烷基化反应、亲 核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缩合反应、加成反应等:而冠 醚类和穴醚类催化剂则用于有机氧化还原反应较多
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
![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70be9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8.png)
磺酸型表面活性剂类相转移催化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十六烷基硫酸等,它们能够将有机相中的反应物质转移 到水相中,促进反应的进行。这类催化剂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广泛应用于酯化、水解、烷基化等反应。
03 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领域
有机合成
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 于卤代烃、磺酸盐、羧酸盐等亲核试 剂的亲核取代反应,以及醇的烷基化 反应等。
局限性
01
成本较高
相转移催化剂多为有机金属化合 物,价格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
。
03
可能产生有毒废弃物
部分相转移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 可能会产生有毒的副产物和废弃 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02
可能产生副反应
在某些情况下,相转移催化剂可 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副反应,
影响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04
操作要求高
开发适用于不同反应类型 和底物的相转移催化剂, 扩大相转移催化在工业生 产中的应用范围。
相转移催化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
深入理解
深入研究相转移催化反应的机理, 了解催化剂与底物、产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机制,为新型催化剂的 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预测性
建立反应机理模型,预测催化剂在 反应中的行为,提高催化剂设计的 准确性和效率。
相转移催化剂能够促进污染物在 处理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和转化效 率领域中还用 于土壤修复和水体治理等方面,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类健
康。
04 相转移催化剂的优势与局 限性
优势
高反应效率
相转移催化剂能够有效地提高 化学反应的速率,从而缩短反
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 • 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领域 • 相转移催化剂的优势与局限性 • 未来展望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相转移催化技术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相转移催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fb83c0b19e8b8f67d1cb91a.png)
相转移催化原理
• 相转移催化主要用于液-液体系,也可以用于液-固体系。 以季铵盐为例,亲核试剂M+Y-(反应试剂)和有机反 应物R—X分别处于互不相溶的水相和有机相(油相)中。
有机相
水相 或
• 对有机反应物而言,并不要求其中的负离子X-与季铵盐 中的负离子X-完全相同,但要求与Q+形成的离子对必 须能回到水相,并可与亲核试剂中的负离子Y-进行交换。 对亲核试剂而言,M+Y-中M+是金属阳离子,而Y-是 亲核反应基团,如F-、Br-、Cl-、CN-、 OH-、 CH3O-、C2H5O-、ArO-、—COO-等。
• PTC:相转移催化剂,具有“搬运”离子的作用, “搬运工”。
➢问题:若反应需在水相中进行呢? 逆向相转移催化剂
感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细有机合成技术
邹静
目
录
相转移催化技术
相转移催化技术
1
Contents
相转移催化原理
2
相转移催化技术
• 在有机合成中,当反应体系是非均相体系时,处于不同 相的反应物之间彼此不能接触,从而使反应效果不佳或 根本不反应。此时,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相转移 催化剂”(phase transfer catalysis,简称PTC)使两反 应物转移到同一相中,便可使反应顺利进行。这种反应 就称为相转移催化反应,具有反应条件缓和、操作简便、 反应时间短、产品收率高、产品纯度高等突出优点。
第九章 相转移催化反应
![第九章 相转移催化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e51677797e21af45b307a867.png)
第九章相转移催化反应1968年由STARKS提出,并于1971年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有关论文后被公认。
相转移催化法是指,通过某种催化剂,引起或加速两种在不同相中的反应物进行反应的方法。
9.1问题的提出在有机反映体系中经常出现有两相互不相溶的情况,两相的界面很小。
例1-BrC8H17 + NaCN 1-CN C8H17 + NaBr1-溴壬烷不溶于水,而氰化钠是水溶性的,这是两种互不相溶的物质。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反应物加热至沸腾,并不断地搅拌,14天后,壬腈的含量仍然是0。
对于这种情况,有几种解决的方法:(A)在传统上使用高速搅拌(1000转/分以上);(B)加上共溶剂,使之变成均相。
但着两种方法都不很理想。
(A)速度到则能耗大,切易乳化,使产物不易分离;(B)耗溶剂,回收溶剂时同样需要消耗能量,而且手续麻烦。
那么能否找到一种物质可以使-CN进入有机相呢?有,而且还不少,这就是相转移催化剂,它本身在反应中不变,只是把-CN从水相转移到了油相,这种反应称相转移催化反应(Phase Transfer Catalyzed Reaction,PTC)。
搅拌1.8小时1-BrC8H17 + NaCN 1-CN- C8H17 + NaBrBu3P+(C16H33)Br-(三丁基十六烷基溴化磷)反应结果,产率为99%。
由此可见相转移催化的作用有多大。
9.2原理我们将前面的季磷盐用Q+Br- 来表示。
可以写出以下示意式:水相:Q+Br- + NaCN Q+CN- + NaBr界面油相:Q Br + RCN从此可以看出,在反映过程中,Q是没有消耗的。
此方法与共溶剂不同,在此同样是存在两相,催化剂用得很少,一般在5%左右。
那么,为什么反应是在油相进行而不是在水相中进行的呢?首先生产腈的速度V 与[BrR]水无关,这可以证明反应不是在水相中进行。
其次用界面很小的与很大的两个反应器进行反应,结果相同;而且在高速搅拌下与一般搅拌下反应也没什么差别,所以也可以证明反应不在界面进行。
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
![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2f85e50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0.png)
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介绍相转移催化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催化剂,具有在两个不相溶的相(通常是水和有机溶剂)之间传递催化活性的能力。
这种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本文将深入探讨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及其应用。
定义相转移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在两个不相溶相之间催化反应的化合物。
通常情况下,相转移催化剂由两部分构成:阳离子部分和阴离子部分。
阳离子通常是有机离子,可以包括季铵盐、彻氏盐等;阴离子则通常是无机或有机阴离子。
主要种类季铵盐1.季铵盐是一类常见的相转移催化剂。
它们具有较高的阳离子活性,常被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2.季铵盐的结构广泛,常见的有三级季铵盐和季铵盐衍生物。
它们通过相转移过程将催化活性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从而实现催化反应的进行。
彻氏盐1.彻氏盐也是一类常见的相转移催化剂。
与季铵盐类似,彻氏盐也能在两相之间传递活性。
2.彻氏盐的结构通常是以四个氯化物离子和一个有机阳离子构成,通过相转移过程发挥催化作用。
膦盐1.膦盐是一类含有膦原子的相转移催化剂。
膦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有机溶剂溶解性,能够在两相之间传递催化活性。
2.膦盐通常可分为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膦盐通过相转移过程实现良好的催化效果,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氧化钯1.氧化钯是一种无机相转移催化剂。
它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在一些有机反应中表现出色。
2.氧化钯可以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转移,有效催化一些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
应用领域不对称催化1.相转移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实现对手性产物的高选择性合成。
2.季铵盐和膦盐等相转移催化剂在不对称催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对不对称催化反应的成功至关重要。
邻位功能化反应1.邻位功能化反应需要催化剂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传递活性,实现对邻位位点的选择性功能化。
2.相转移催化剂可以通过相转移过程将活性引入有机相,促使邻位功能化反应高效进行。
相转移催化剂的定义
![相转移催化剂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8a512dd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0.png)
相转移催化剂的定义一、相转移催化剂的概念及作用相转移催化剂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其在反应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转移催化剂能够在两个不相容的相(如水和有机溶剂)之间促进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
相转移催化剂可以通过形成可溶于两相的配合物或表面活性剂来实现相转移,从而实现两相之间的物质传递。
二、相转移催化剂的分类1. 水相转移催化剂水相转移催化剂是指在水相中起作用的相转移催化剂。
水相转移催化剂通常采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催化剂,如季铵盐、季磺酸盐等。
这些催化剂能够形成胶束结构,使有机物溶于水相中,从而实现两相之间的传递。
2. 油相转移催化剂油相转移催化剂是指在有机溶剂中起作用的相转移催化剂。
油相转移催化剂通常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催化剂,如相应的醇盐、酸盐等。
这些催化剂能够形成胶束结构,使水溶性物质溶于有机相中,从而实现两相之间的传递。
3. 液相转移催化剂液相转移催化剂是指在液相中起作用的相转移催化剂。
液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是水相转移催化剂或油相转移催化剂的混合物,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催化剂。
液相转移催化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反应的具体条件和要求。
三、相转移催化剂的优点相转移催化剂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反应速率:相转移催化剂能够促进两相之间的物质传递,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提高反应选择性:相转移催化剂能够选择性地促进某些反应路径,从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3.减少副反应:相转移催化剂可以将反应物聚集在一起,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4.降低催化剂用量:相转移催化剂能够有效地利用催化剂,降低催化剂用量。
5.提高产率:相转移催化剂能够提高反应的产率,从而提高化学过程的经济性。
四、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领域相转移催化剂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有机合成、环境保护、能源储存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有机合成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相转移催化剂,可以实现两相之间的传递,从而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
相转移催化剂
![相转移催化剂](https://img.taocdn.com/s3/m/dfa6aac29ec3d5bbfd0a74a2.png)
机合成中应用日趋广泛的一种新的合成技术。
在有机合成中常遇到非均相有机反应,这类反应的通常速度很慢,收率低。
但如果用水溶性无机盐,用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溶解有机物,并加入少量(0.05mol以下)的季铵盐或季磷盐,反应则很容易进行,这类能促使提高反应速度并在两相间转移负离子的鎓盐,称为相转移催化剂。
一般存在相转移催化的反应,都存在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两相,离子型反应物往往可溶于水相,不溶于有机相,而有机底物则可溶于有机溶剂之中。
不存在相转移催化剂时,两相相互隔离,几个反应物无法接触,反应进行得很慢。
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可以与水相中的离子所结合(通常情况),并利用自身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将水相中的反应物转移到有机相中,促使反应发生。
相转移催化剂的优点:(1)不使用昂贵的特殊溶剂,且不要求无水操作,简化了工艺;(2)由于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使参加反应的负离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3)具有通用性,应用广泛.(4)原子经济性。
相转移催化剂的缺点:催化剂价格较贵。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1、聚醚链状聚乙二醇:H(OCH2CH2)nOH链状聚乙二醇二烷基醚:R(OCH2CH2)nOR2、环状冠醚类:18冠6、15冠5、环糊精等3、季铵盐:常用的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是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TBAB)、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
4、叔胺:R4N X ,吡啶,三丁胺等5、季铵碱(其碱性与氢氧化钠相近)易溶于水,强吸湿性。
6、季膦盐一、相转移催化的原理1.相转移催化原理Q X N a C N QC N N a X水相水相水相水相亲核试剂进入有机相,发生取代反应形成产物。
Q C N水相C N Q 有机相1C 8H 17XC 8H 171XXQ N aC NCNQ N aX 相界面2.实现相转移催化具备的条件条件1:有一个互不相溶的二相系统,其中一相(一般是水相)含有亲核试剂的盐类;另一相为有机相,其中含有与上述盐类起反应的有机作用物。
ptc相转移催化剂
![ptc相转移催化剂](https://img.taocdn.com/s3/m/cad3e6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a.png)
ptc相转移催化剂摘要:1.PTC 相转移催化剂的定义和作用2.PTC 相转移催化剂的分类3.PTC 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领域4.我国在PTC 相转移催化剂研究方面的发展5.PTC 相转移催化剂的未来发展前景正文:一、PTC 相转移催化剂的定义和作用PTC 相转移催化剂,全称为Phase Transfer Catalysis,即相转移催化,是一种新型的催化技术。
其主要作用是在两种不同相(如气相和液相)之间进行催化反应,通过相转移过程来实现催化剂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催化效率。
二、PTC 相转移催化剂的分类根据催化剂的种类和反应条件,PTC 相转移催化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气相- 液相PTC 催化剂:主要用于气相和液相之间的催化反应,如气相氢化反应和液相氧化反应。
2.液相- 固相PTC 催化剂:主要用于液相和固相之间的催化反应,如液相加氢反应和固相氧化反应。
3.气相- 固相PTC 催化剂:主要用于气相和固相之间的催化反应,如气相氧化反应和固相还原反应。
三、PTC 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领域PTC 相转移催化剂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化工产业:用于催化加氢、脱氢、氧化等反应,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环境保护:用于处理有害气体和废水,如脱硝、脱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等。
3.能源转换:用于燃料电池、氢能利用等领域,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4.医药、农药等领域:用于合成高附加值化合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我国在PTC 相转移催化剂研究方面的发展我国在PTC 相转移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已有多个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我国在催化剂设计、催化反应工艺、反应器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五、PTC 相转移催化剂的未来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PTC 相转移催化剂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PTC 相转移催化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相转移催化名词解释
![相转移催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5e73d7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4.png)
相转移催化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相转移催化这个有意思的玩意儿。
你说啥是相转移催化呀?就好比一场盛大的派对,反应底物们就像是一群等待狂欢的小伙伴。
但有时候呢,这些小伙伴在自己的“地盘”上玩得好好的,不太愿意跑到别的“地盘”去一起嗨。
这时候相转移催化就像个神奇的“派对组织者”出现啦!它能巧妙地把在一个相里的反应物,比如在水相里的小伙伴,给弄到另一个相里,比如有机相里去,让它们能更好地接触、反应,一起愉快地玩耍。
这就像本来在游泳池里玩的人,被巧妙地拉到了舞池里,然后一场更热闹的狂欢就开始啦!想象一下,要是没有这个厉害的“派对组织者”,那些反应物们可能就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打转,反应进行得慢吞吞的,甚至都没法好好进行。
但有了相转移催化,一切都变得不一样啦!相转移催化就像是化学反应里的超级英雄,它能解决好多难题呢!比如说,有些反应在常规条件下很难发生,或者发生得特别慢,就像两个有点害羞的人不好意思靠近一样。
这时候相转移催化一来,嘿,就把他们推到一起啦,反应立马就顺顺利利地进行了。
它的作用可不止这么一点哦!它还能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呢。
就好比一群人要去完成一个任务,有了相转移催化这个“指挥家”,就能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结果自然就更好啦。
而且哦,相转移催化的应用那可广泛啦!在制药、化工等好多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呢。
它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小精灵,默默地为各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咱再打个比方,相转移催化就像是化学反应世界里的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相,让反应物们能够顺利地交流、反应。
没有这座桥,那可就麻烦啦,反应物们就得绕好大一个圈子才能碰面。
总之呢,相转移催化是个特别神奇、特别重要的东西。
它让那些原本可能很困难的化学反应变得容易起来,让我们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产物。
这难道不厉害吗?它就像化学反应里的秘密武器,有了它,一切都变得有可能啦!怎么样,相转移催化是不是很有趣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转移催化反应在制备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方面的应用摘要:在不相容的两相中加入第三种物质是这两种能够反应的现象就是相转移催化。
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我们是不能直接应用的,要合成壳聚糖我要通过相转移催化反应合成。
因此通过相转移催化以聚乙二醇、甲壳素合成壳聚糖;以及通过相转移催化反应以壳聚糖为原料合成高取代N-烷基化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等。
关键字:相转移催化壳聚糖Abstract: The incompatibility of the two phases by adding a third substance to the reaction of these two phenomena is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Natural polymers that we can not be directly applied to synthesis of chitosan I Synthesis by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Therefore,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by synthetic polyethylene glycol chitosan, and by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to the synthesis of highly substituted chitosan and N-alkyl chitosan, carboxymethyl chitosan, high degree of deacetylation Chitosan.Keywords: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chitosan一、制备壳聚糖1.1 甲壳素制备壳聚糖[1]甲壳素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多糖,在自然界贮量仅次于纤维素。
目前甲壳素脱乙酰反应一般在40%~60%(质量分数)浓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于65~130℃加热非均相进行,产物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随反应时间、温度和碱度的增大而提高[1~3]。
骆广生等的研究表明氢氧化钠浓度低于30%(质量分数)时,无论温度多高,反应时间多长,产物的脱乙酰度也不能大于50%[2]。
为了降低碱的浓度,缩短反应时间,选择合适的温度,有利于工业生产的进行。
本文研究了在35%(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醇水反应介质中,选用了多种相转移催化剂,进行有关试验研究。
其结果表明,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在低碱度介质中,可以制取各种脱乙酰度的壳聚糖产品,这对于工业生产壳聚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龙虾甲壳素(自制);氢氧化钠(AR);乙醇(AR);盐酸(AR);四丁基溴化铵(AR);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AR);聚乙二醇600(工业品)。
恒温磁力搅拌器;变压器;回流冷凝管;烘箱;碱式滴定管;超级恒温器。
实验原理甲壳素的化学名称为(1,4)-2-乙酰胺-2-脱氧-β-D-葡萄糖。
甲壳素若脱去分子中乙酰基就转变为壳聚糖。
它们的结构关系如下式所示:将甲壳素置于35%(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并按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加入不同体积乙醇,再分别添加几种不同的相转移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恒温回流反应数小时,然后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到一定脱乙酰度的壳聚糖。
1.2 聚乙二醇制备壳聚糖[2]传统的方法生产壳聚糖,反应时间长,碱液浓度高,酸碱用量大,污染严重川。
采用相转移催化工艺,以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对壳聚糖生产工艺进行研究,降低了碱液浓度,并对废水进行提取,变废为宝,得到蛋白质和碳酸钙,且给污水处理带来了方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制备方法:将龙虾壳用质量分数4%NaOH溶液浸饱24h,再用自来水清洗至中性,用质量分数7%盐酸浸泡24h,洗至中性后烘干得到甲壳素。
将甲壳素与NaOH和乙醇在三口烧瓶中泯合搅拌,加人聚乙二醇(PEG一600)相转移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回流反应一定时间,过,洗涤、烘千,得产物壳聚糖。
二相转移催化反应在制备甲基壳聚糖上的应用方法一:[3]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使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中水醇比对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DS)和溶解性的影响。
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以6%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作催化剂,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h,溶剂中水醇比1:4(V/V),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DS)和溶解率分别达到1.147和98.87%。
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及X光电子能谱分析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羧甲基化反应主要是发生在C6位上的-OH基团上。
制备方法:将2.0g壳聚糖装入带有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20ml水醇(无水乙醇)比1:4(V/V)的溶液,3g氢氧化钠,55℃搅拌1h,加入6%的相转移催化剂,滴加2.4g溶于4ml异丙醇的氯乙酸,于30min滴加完毕,继续反应3.5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 70%乙醇及少量5mol/L盐酸,室温搅拌30min,过滤,70%乙醇洗涤至中性,6 0℃真空干燥。
方法二:[4]用相转移催化剂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碱浓度和投料比等工艺条件对羧甲基化程度及产物收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时间缩短到3h,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和收率分别达到0.92和84.42%。
试验方法:称取3g粉末状壳聚糖,加入到四口反应瓶中,然后依次加入预先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催化剂和50mL异丙醇,碱化溶胀1h~2h。
将预先溶解好的氯乙酸与异丙醇溶液在搅拌状态下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于一定温度下反应数小时,控制pH值9~10。
反应结束后,分离上层异丙醇溶液,加入100mL去离子水,用冰乙酸调整pH值至中性,滤出溶液中的不溶物。
滤液用甲醇∶乙醇=1∶1(V/V)的混合溶剂进行沉析,再用w=0.8的乙醇水溶液洗涤,直到用AgNO3检验无C l-为止。
析出物再经丙酮洗涤、抽滤、真空干燥,样品供分析测试。
方法三:[5]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制备羧甲基壳聚糖,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中水醇比对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DS)和溶解性的影响。
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以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作催化剂,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 h,溶剂中水醇比为1∶4(体积比),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和溶解率分别达到1·12和98·3%。
试验方法:将2·0 g壳聚糖装入带有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20 mL 溶剂、3 g氢氧化钠,55℃搅拌1 h,加入适量相转移催化剂,滴加2·4 g溶于4 mL 异丙醇的氯乙酸,于30 min滴加完毕,继续反应4 h,冷却至室温,加入100 mL 70%乙醇及少量5 mol·L-1盐酸,室温搅拌30 min,过滤,70%乙醇洗涤至中性,60℃真空干燥。
三相转移催化反应在制备其它相关物质的应用3.1 相转移催化制备搞脱乙酰度壳聚糖[6]采用正丁醇-氢氧化钠反应体系,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制得脱乙酰度为92%的壳聚糖。
最佳反应条件为:甲壳素1. 5 g,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 2 h,w(催化剂)7% (以甲壳素的质量计),m(甲壳素)∶m(NaOH)∶m(醇)=1∶3∶16。
制备方法:在三口瓶中加入甲壳素1. 5 g,一定量的正丁醇、固体NaOH和适量的相转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搅拌加热保温至给定时间,过滤,滤饼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烘干,得到淡黄色片状固体壳聚糖,其 D.D采用酸碱滴定法[4]测定,并测其水分。
3.2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制备高取代N-烷基化壳聚糖[7]自1986年Gedye等将微波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以来,微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发展迅速,特别是微波辐射与相转移催化的结合,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产率,且操作简便,已成为一项新的环境友好合成方法。
微波辐射在壳聚糖的脱乙酰化、降解、交联等方面的应用已有报道[2~4],但未见在壳聚糖的N-烷基化改性方面的报道。
N-烷基化壳聚糖是壳聚糖的重要衍生物,它可改变壳聚糖的亲疏水性,因而广泛用于化妆品、环保、纺织、医药等领域。
有关壳聚糖N-烷基化改性的报道,多集中于短链烷基和卤代烃类[5, 6]。
长链N-烷基化壳聚糖衍生物因具有双亲性,可用于自组装药用微囊的制备,但用高级脂肪醛通过席佛碱反应改性,因系两相反应,取代度低,我们曾采用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以提高N-烷基化壳聚糖的取代度,但反应时间长,效率较低。
本文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相转移催化制备N-十二烷化壳聚糖,提高了反应效率,缩短了反应时间。
其反应式如下:制备方法:取1·0 g壳聚糖(CTS)溶于25mLH2O中, 40℃搅拌溶解,用NaOH 调节pH值为7左右,继续搅拌30 min碱化。
加入25mL体积分数为5%的HOAc, 40℃搅拌1 h,充分溶解。
依次加入月桂醛,催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40℃充分搅拌溶解。
微波反应一定时间,用NaOH溶液调节pH=4·5,用理论量1·5倍的10%NaBH4溶液还原,继续搅拌2~3 h。
丙酮沉淀,过滤,水洗,丙酮洗涤,得N-十二烷基化壳聚糖,产物用丙酮索氏提取48 h以上, 40℃真空干燥。
结语由上面可以看出相转移催化反应在高分子、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这是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和药物大部分都是不能和水及其无机盐溶液相容的,因此要通过另外一种物质来是他们在两相间转移,及把一种物质带入到另外一种物质中。
这样能很大的提高反应的速度和产率。
可见相转移催化反应是如此的重要,找出这样的催化剂更是反应的关键。
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应该投入更多人力、财力。
参考文献[1]骆广生,高满春.天然吸附剂壳聚糖吸附性能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4,6(2): 84-89.[2]张一烽,张富尧,陈剑峰,等.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结构研究[J].浙江化工,1992,23(2): 20-23.[3]夏士朋.相转移催化制备壳聚糖[ J].化学世界,2002,1: 25-26.[4]陈振宁,郭慎满.碱量法测壳聚糖中胺基方法的改进[J].化学通报, 1990, (10):42-44.[5] 陈浩凡,潘仕荣,王琴梅.不同取代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结构测定[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32(2):153-156.[6] 夏树伟,隋卫平,陈国华.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及其振动光谱理论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2,18(2):248-252.[7] 柴兰琴,董文魁.相转移催化反应机理及应用[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2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