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_课件1

知 识
梳
理
为 1 mol·L-1。
感
悟
(2)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指溶剂的体
考 点
透
析
积。
实
验
(3)溶液稀释或混合时,溶液的体积一般不可直接相加,而应根
典 例
探
究
据溶液的质量和密度求算。
高
考
(4)在应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溶质的质量、物质
真 题
重
的量守恒及溶液的电荷守恒。如含 K+、Na+、SO24-的溶液中存在关
考
是( )
点 透
析
A.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4.0%
实 验
典
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4 mol·L-1
例 探
究
C.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40
高 考
真
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 19.2%
题 重
组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解析:n(MgSO4)=n(Mg2+)=
基 础
知
500 mL×214.2g·gm·molL-1-1×4.8%=1.2 mol,
c=Vn
题 重 组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基
(1)基本公式:
础 知
识
梳
c=1
000ρ·w M (c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mol·L-1,ρ
为溶液
理
感 悟
考
密度,单位 g·cm-3,w 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
点 透 析
单位 g·mol-1)。
感 悟
考
物质的量PPT

1 摩尔(mol)的标准
1971年,在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
规定:将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
子数定为1摩尔(1mol)。
1 摩尔(mol)粒子的粒子数是多少呢?
≈ 6.02×1023
阿伏加德罗常数
符号:NA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单位:mol-1
近似值:NA ≈ 6.02×1023 mol-1
1:在0.5mol O2中含有的氧分子数目是多少?
解:O2的分子数为
N
=
n
×
NA
=0.5 mol× 6.02 ×1023mol-1
=
3.01 × 1023
答:O2的分子数为3.01 × 1023个。
2:在0.5mol 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是多少?
解:O2的氧原子数为
N
=
n
×2 ×
NA
=0.5 mol×2× 6.02 ×1023mol-1
无意义的表示。
③ 物质的量的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
以是小数。
练习:1、把意义大声说出来:
①1molO2,表示: 1mol氧分子
②1molFe,表示:1mol铁原子
③1molH2O,表示:
1mol水分子
2、批判与反思: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①1mol氧
□
②1mol大米
□
×
×
+
③1mol质子(H )
□ ④1mol细菌
1mol粒子的粒子数
‖
=
阿伏加德罗常数
‖
0.012Kg12C中所含原子数
约为
约为
约为
6.02×1023
不能认为1 mol粒子=6.02×1023个
高中化学第3章铁金属材料第2节金属材料第2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___粒__子__个__数___之比,也等
于___物__质__的__量___之比,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还等于__体__积____之比。
应用体验
1.对于反应:2A(g)+2B(g)══3C(g)+D(g),化学计量数之比与下
列各项不等的是
( C)
A.分子数之比
B.物质的量之比
二、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各化学计量间的关系
2Na 计量数之比: 2
+ 2H2O ══ 2NaOH
∶2
∶2
+ H2↑ ∶1
扩大 NA 倍: 2NA 物质的量之比:2 mol
∶ 2NA ∶ 2 mol
∶ 2NA ∶ 2 mol
∶ NA ∶ 1 mol
质量之比: 46 g
∶ 36 g
∶ 80 g
∶ 2g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第二节 金属材料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复习回顾有关物质的量n与微粒数N、 1.通过对“物质的量相关公 物质的质量m、气体体积V、溶液浓度c间
式”的回顾,提升定量探究的 的计算公式,巩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
学习能力及证据推理意识。 物理量之间的换算方法。
Fe+CuSO4══FeSO4+Cu Δm(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Fe)=28 g
4g
典 例 镁铝合金具有很好的强度、刚性和尺寸稳定性,常用来制 作又轻又薄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的外壳。把10.2 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 入过量的烧碱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生成6.72 L氢气。试计算:
(1)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___5_2_._9_%____。 (2)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1_∶__1__。 (3) 该 合 金 溶 于 足 量 的 盐 酸 中 , 标 准 状 况 下 产 生 氢 气 的 体 积 是 __1_1_._2_L__。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件)-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册

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等
概念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通过物质的量与 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与物理量之间的 联系,能使化学计算变得更加简便。
3.基本步骤
4.实例
现有1 L 1 mol/L的盐酸与50 g NaOH样品恰好完全反
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则该样品中NaOH的含量为多少? (1)设:设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x (2)写:HCl + NaOH=NaCl+H2O 40 g x
基础梳理
一、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原子、分子、离子 等粒子构成的,物质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 行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______ 计量数可以明确地表示
出化学反应中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化学方程式中
物质的物 化学计量数 各物质的__________ 之比等于各________ 质的量之 比,等于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
气体摩尔体积 2.物质的量(n)、___________ 、(Vm) 摩尔质量(M) 物质的量浓度(c) 可应用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NA M m n N M NA 22.4L/mol 22.4 L/mol V(标况)
【解析】 关系:
根据Cl2与NaI反应,可得如下 Δm 183
Cl2+2NaI=2NaCl+I2 300 117
m(NaI)
所以m(NaI)= 【答案】 A
15.0 g-9.51 g=5.49 g
=9 g
科学探究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探究 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 实验各取30 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混 合物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 混合物质量(mg) 甲 255 乙 385 丙 459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金属材料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 计算中的应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化学计量数 扩大NA倍 物质的量 质量 体积(标况)
2CO
+
点燃 O2 ===== 2CO2
2
1
2
2NA 2 mol
NA 1 mol
2NA 2 mol
提示 方法一:
设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
n(Al)=MmAAll=27
5.4 g =0.2 g·mol-1
mo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3
0.2 mol 0.22mol=nH3 2
n(H2)
解得n(H2)=0.3 mol,所以V(H2)=n(H2)·Vm=0.3 mol×22.4 L·mol-1=6.72 L 即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6.72 L。
物质的量的关系,如由硫黄制取H2SO4的三步反应:
S+O2=点==燃==SO2、2SO2+O2
催化剂 △
2SO3、SO3+H2O===H2SO4。
反应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已知量——中间量——中间量——未知量
S―→
SO2―→ SO3―→ H2SO4
1 mol
1 mol
1 mol 1 mol
即S~H2SO4。 (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
自我测试
123
2.在室温下,向100 mL CuSO4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经硫酸酸化的KI溶液, 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反应完全后,用0.625 mol·L-1的 Na2S2O3溶液进行测定:I2+2S2O32-===2I-+S4O26-,消耗了20 mL Na2S2O3溶液, 计算原饱和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 计算中的应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化学计量数 扩大NA倍 物质的量 质量 体积(标况)
2CO
+
点燃 O2 ===== 2CO2
2
1
2
2NA 2 mol
NA 1 mol
2NA 2 mol
提示 方法一:
设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
n(Al)=MmAAll=27
5.4 g =0.2 g·mol-1
mo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3
0.2 mol 0.22mol=nH3 2
n(H2)
解得n(H2)=0.3 mol,所以V(H2)=n(H2)·Vm=0.3 mol×22.4 L·mol-1=6.72 L 即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6.72 L。
物质的量的关系,如由硫黄制取H2SO4的三步反应:
S+O2=点==燃==SO2、2SO2+O2
催化剂 △
2SO3、SO3+H2O===H2SO4。
反应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已知量——中间量——中间量——未知量
S―→
SO2―→ SO3―→ H2SO4
1 mol
1 mol
1 mol 1 mol
即S~H2SO4。 (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
自我测试
123
2.在室温下,向100 mL CuSO4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经硫酸酸化的KI溶液, 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反应完全后,用0.625 mol·L-1的 Na2S2O3溶液进行测定:I2+2S2O32-===2I-+S4O26-,消耗了20 mL Na2S2O3溶液, 计算原饱和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优质课件1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解析】
B.该反应后中共盐有四酸种分的子 浓度变为
4.6
mol·L-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故答案为:64;
(1)反应中消耗 HCl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详解】A. 因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C. 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7g
22.4L
2.7g
aL
C、2Al+ 6HCl =2AlCl3 +3 H2↑
54g
67.2L
2.7g
aL
D、2Al+ 6HCl =2AlCl3 +3 H2↑
54g
3mol
2.7g
aL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1、关系式法 化学计算的依据是物质之间量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通常可从化学方 程式或化学式中得到。
CO +Ca(OH) ===CaCO ↓+H O。 A. ΔH<0且参与反应的高氯酸钾越多,ΔH的值越小
D、还原性强弱顺序2 是I﹣>Br﹣,氧化剂2氯气先氧化还原性强3的离子,即优2先氧化I﹣,故D不选;
B.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OH)2=BaCO3↓+2OH-
则关系式为 3CO~3CO2~3CaCO3,即 CO~CaCO3。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2
:1
扩大NA倍
2×NA : 2×NA : 2×NA
:1×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 2mol
:1mol
结 论: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之比等于各物质的 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物质的量》完美ppt人教1

(4)1mol氢 错误。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使用物质的量注意事项:
③使用物质的量单位摩尔时必须指明 物质微粒的名称,不能笼统地称谓。 1mol氧、1mol氢就是错误的。只能说1mol 氧分子或1mol氧原子。 ④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可以是整
数,也可以是小数,如可以有0.5molO2、
宏观 12 g C
32 g O2
微观 一个碳原子 一个氧分子
12 g C中含多少个碳原子?
【思考】 如何将可称量
物宏质观与肉眼看不见、难以称量的
微观 粒子
联系起来呢?
可 称
物质的量
量 物
?
肉眼看不见,
质
难以称量
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粒子?
∷∷∷∷∷∷∷∷∷∷∷∷∷∷∷∷∷∷∷∷∷∷∷∷
物质的量
伊宁市第八中学
制作:赵慧娟
阿伏加德罗常数
已知:1个12C原子的质量为1.992643×10-26千克 求:12克该碳原子所含的原子个数为多少?
解:
12×10-3千克
12克碳原子所含有的个数=
1.992643×10-26千克
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 ≈6.02×1023 个
此数据亦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4、请说出下列的含义
(1)1molH 表示1mol氢原子 (2)3molH2O 表示3mol水分子
思考:
6.02×1023个
2mol
⑴1mol O2中O2分子数约为多少个?含多少摩尔氧
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 16mol
⑵1mol NaCl含多少摩尔 氯离子?
1mol
(3) 3.01×1023.1 mol O
C.1 mol 二氧化碳
使用物质的量注意事项:
③使用物质的量单位摩尔时必须指明 物质微粒的名称,不能笼统地称谓。 1mol氧、1mol氢就是错误的。只能说1mol 氧分子或1mol氧原子。 ④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可以是整
数,也可以是小数,如可以有0.5molO2、
宏观 12 g C
32 g O2
微观 一个碳原子 一个氧分子
12 g C中含多少个碳原子?
【思考】 如何将可称量
物宏质观与肉眼看不见、难以称量的
微观 粒子
联系起来呢?
可 称
物质的量
量 物
?
肉眼看不见,
质
难以称量
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粒子?
∷∷∷∷∷∷∷∷∷∷∷∷∷∷∷∷∷∷∷∷∷∷∷∷
物质的量
伊宁市第八中学
制作:赵慧娟
阿伏加德罗常数
已知:1个12C原子的质量为1.992643×10-26千克 求:12克该碳原子所含的原子个数为多少?
解:
12×10-3千克
12克碳原子所含有的个数=
1.992643×10-26千克
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 ≈6.02×1023 个
此数据亦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4、请说出下列的含义
(1)1molH 表示1mol氢原子 (2)3molH2O 表示3mol水分子
思考:
6.02×1023个
2mol
⑴1mol O2中O2分子数约为多少个?含多少摩尔氧
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 16mol
⑵1mol NaCl含多少摩尔 氯离子?
1mol
(3) 3.01×1023.1 mol O
C.1 mol 二氧化碳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4ppt

(4) 物质的量的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化学必 修一34p pt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化学必 修一34p pt
课堂练习一
1、判断正误:下面叙述是否正确?原因?
×(1)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如果把 6.02×1023 粒米给全球60亿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3.假想把1摩尔(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直径2×10-10m)一个挨一个地摆在地球赤 道上(周长为4万千米),可以绕地球赤道300万周!
注意 摩尔只能描述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化学必 修一34p pt
B、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C、单位:g/mol(克/摩尔) 、kg/mol
课堂练习四 求出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1.Fe 2.O2 3.NaCl 4.H2SO4 5.Ca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n = 物质的量
(单位:mol)
课堂练习一
2、判断正误 ①1mol瓜子
×( )
②1mol氧原子就是 6.02×1023 个
③1molH2O ④1molOH⑤1molFe
√( ) √( ) √(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化学必 修一34p pt
×(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化学必 修一34p pt
×(2)物质的量就是等于物质的质量。 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与质量混淆
×(3)1mol沙子。 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来说明宏观物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化学必 修一34p pt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化学必 修一34p pt
课堂练习一
1、判断正误:下面叙述是否正确?原因?
×(1)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如果把 6.02×1023 粒米给全球60亿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3.假想把1摩尔(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直径2×10-10m)一个挨一个地摆在地球赤 道上(周长为4万千米),可以绕地球赤道300万周!
注意 摩尔只能描述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化学必 修一34p pt
B、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C、单位:g/mol(克/摩尔) 、kg/mol
课堂练习四 求出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1.Fe 2.O2 3.NaCl 4.H2SO4 5.Ca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n = 物质的量
(单位:mol)
课堂练习一
2、判断正误 ①1mol瓜子
×( )
②1mol氧原子就是 6.02×1023 个
③1molH2O ④1molOH⑤1molFe
√( ) √( ) √(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化学必 修一34p pt
×(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化学必 修一34p pt
×(2)物质的量就是等于物质的质量。 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与质量混淆
×(3)1mol沙子。 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来说明宏观物质
物质的量在方程式中的应用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7页
例4.(创新题)将0.04 mol 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搜集到amol
气体,此时KMnO4分解率为x,在反应后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浓盐酸, 又搜集到bmol气体(设Mn元素全部以Mn2+存在于溶液中)。试填空: (1)a+b=____(用x表示); (2)当x=_____时,a+b取最小值且为_____; (3)当a+b=0.09 mol时,加热后所得残留固体质量为____。
a越大,a+b就越小,而a最大值为0.02 moL,而此时KMnO4完全分解
x=1 a+b=0.08 当a+b=0.09
③由①、③可得a=0.01 mol
则残留固体质量=0.04 mol×158 g/mol-0.01 mol×32g/mol=6.0 g
答案:(1)0.1-0.02x (2)1 0.08 (3)6.0 g
0.0075mol
1mol
1mol
n(CO2 ) 0.0075mol
解得:n( CO2)=0.0075mol
设铁有氧化物化学式为FexOy
FexOy + y CO===xFe +y CO2
(56x+16y)g
ymol
(56x 16 y) ymol 0.453g 0.0075mol
解得: x:y = 3:4 【点拨】对于连续多步反应计算 ,能够分步进行,也能够依据守
2mol:1mol:2mol 4g:32g:36g 2:1:2 组成各物质粒子数之比
也等于__ 各物质物质量之比
2.计算基本步骤
还等于__ 各气态物质体积之比
(1)依据题意写出______
___________
例4.(创新题)将0.04 mol 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搜集到amol
气体,此时KMnO4分解率为x,在反应后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浓盐酸, 又搜集到bmol气体(设Mn元素全部以Mn2+存在于溶液中)。试填空: (1)a+b=____(用x表示); (2)当x=_____时,a+b取最小值且为_____; (3)当a+b=0.09 mol时,加热后所得残留固体质量为____。
a越大,a+b就越小,而a最大值为0.02 moL,而此时KMnO4完全分解
x=1 a+b=0.08 当a+b=0.09
③由①、③可得a=0.01 mol
则残留固体质量=0.04 mol×158 g/mol-0.01 mol×32g/mol=6.0 g
答案:(1)0.1-0.02x (2)1 0.08 (3)6.0 g
0.0075mol
1mol
1mol
n(CO2 ) 0.0075mol
解得:n( CO2)=0.0075mol
设铁有氧化物化学式为FexOy
FexOy + y CO===xFe +y CO2
(56x+16y)g
ymol
(56x 16 y) ymol 0.453g 0.0075mol
解得: x:y = 3:4 【点拨】对于连续多步反应计算 ,能够分步进行,也能够依据守
2mol:1mol:2mol 4g:32g:36g 2:1:2 组成各物质粒子数之比
也等于__ 各物质物质量之比
2.计算基本步骤
还等于__ 各气态物质体积之比
(1)依据题意写出______
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件: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共2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4 Where‘s my backpack?
超级记忆法-记忆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 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 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含有 1.204 1024 个CO2分子。 6、 3 mo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 mol CO2 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链接
C + O2
微粒个数 1个 1个
△
==
CO2
1个
物质的量 1mol
2H2
微粒个数 2个
1mol
+ O2
1个
1mol
△
== 2H2O
什么是学习力
什么是学习力-你遇到这些问题了吗
总是 比别人 学得慢
一看就懂 一 做就错
看得懂,但不 会做
总是 比别人学得差 不会举一反三
什么是学习力-含义
管理知识的能力 (利用现有知识 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习新知识 速度、质量等)
长久坚持的能力 (自律性等)
什么是学习力-常见错误学习方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 (约6.02×1023mol-1)
N = NA × n
粒子个数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公式一:
物质的量( n ) 、粒子个数( N )和阿伏 加德罗常数( NA )三者之间的关系:
n= N NA
物质的量
(n)
变换为
×NA
超级记忆法-记忆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 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 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含有 1.204 1024 个CO2分子。 6、 3 mo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 mol CO2 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链接
C + O2
微粒个数 1个 1个
△
==
CO2
1个
物质的量 1mol
2H2
微粒个数 2个
1mol
+ O2
1个
1mol
△
== 2H2O
什么是学习力
什么是学习力-你遇到这些问题了吗
总是 比别人 学得慢
一看就懂 一 做就错
看得懂,但不 会做
总是 比别人学得差 不会举一反三
什么是学习力-含义
管理知识的能力 (利用现有知识 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习新知识 速度、质量等)
长久坚持的能力 (自律性等)
什么是学习力-常见错误学习方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 (约6.02×1023mol-1)
N = NA × n
粒子个数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公式一:
物质的量( n ) 、粒子个数( N )和阿伏 加德罗常数( NA )三者之间的关系:
n= N NA
物质的量
(n)
变换为
×NA
物质的量公开课ppt课件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 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压下 ,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伽德罗定律关系
01 02
联系
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定律都是描述气体性质的重要概念。阿伏伽 德罗定律是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论基础,而气体摩尔体积则是阿伏伽德罗 定律的具体应用。
80%
影响因素
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约为22.4L/mol。
阿伏伽德罗定律内容及应用
阿伏伽德罗定律内容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阿伏伽德罗定律应用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以推导出气体密度、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的量浓度等计算公式。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通过了解物质的结构特点,可以预测其可能具有的性质和用途。例如, 通过了解分子的极性和空间构型等信息,可以预测其在溶解、熔沸点等方面的性质表现。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摩尔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 质的量,常用符号c表示。计 算公式为:c = n / V,其中n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 体积。
质量摩尔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 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常用符 号m表示。计算公式为:m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1000 。
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01
区别
气体摩尔体积侧重于描述气体所占的体积大小,而阿伏伽德罗定律则侧 重于描述气体分子数与体积、压强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03
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定律结合起来,用于
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伽德罗定律关系
01 02
联系
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定律都是描述气体性质的重要概念。阿伏伽 德罗定律是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论基础,而气体摩尔体积则是阿伏伽德罗 定律的具体应用。
80%
影响因素
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约为22.4L/mol。
阿伏伽德罗定律内容及应用
阿伏伽德罗定律内容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阿伏伽德罗定律应用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以推导出气体密度、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的量浓度等计算公式。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通过了解物质的结构特点,可以预测其可能具有的性质和用途。例如, 通过了解分子的极性和空间构型等信息,可以预测其在溶解、熔沸点等方面的性质表现。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摩尔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 质的量,常用符号c表示。计 算公式为:c = n / V,其中n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 体积。
质量摩尔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 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常用符 号m表示。计算公式为:m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1000 。
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01
区别
气体摩尔体积侧重于描述气体所占的体积大小,而阿伏伽德罗定律则侧 重于描述气体分子数与体积、压强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03
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定律结合起来,用于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课件

知识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 100 mL 1.00 mol·L-1 的 NaCl 溶液为例。 1.主要仪器 (1)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 玻璃棒、胶头滴管 (2)容量瓶的构造及使用
、100 mL 容量瓶。
①结玻构璃:塞细颈、梨形、平底玻璃容器,带磨口 ②标志:温度、容积和刻度线 ③规格:100 mL、250 mL、500 mL等 ④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的依据 c=Vn=Vm·M,故误差取决于 m、V。 (2)常见误差的分析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以配 0.1 mol/L 的 NaOH 因变量
c
溶液为例)
mV
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
- - 无影响
称量时间过长
偏小 - 偏低
用滤纸称 NaOH
偏小 - 偏低
向容量瓶注液时有少量流出
浓度为 2 mol/L 的 NaOH 溶液的正确含义是( ) A.在 2 L 水中溶有 80 g 的 NaOH B.80 g NaOH 溶于 1 L 水配成的溶液 C.在 1 L 溶液中含有 80 g NaOH D.在 2 L 溶液中含有 80 g NaOH
提示:C 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是单位体积溶液内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故 2 mol/L NaOH 溶液的 含义是在 1 L NaOH 溶液中含有 2 mol(即 80 g)NaOH。
[重难导学] 1.已知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量,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 (1)若已知溶质质量
(2)若已知溶液中某粒子的个数
2.一定体积的气体(标准状况)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1)若已知溶液的体积
(2)若已知溶液的密度 [假定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V L(标准状况)该气体溶于 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ρ g/cm3] 计算过程:
必修一3.1.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件(共14张PPT)

=0.05mol
1
m(Na2SO4) =n(Na2SO4) X M(Na2SO4) =0.05molx142g/mol=7.1g
计算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 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一般先根据计量系数比,先求出物质 的量,再求质量,体积,浓度。
例题2:
把6.5gZn放入足量的盐酸中,Zn完 全反应。计算: 1、 6.5gZn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
偏铝酸钠
思考
1、Mg比Al活泼,Mg能否与NaOH水溶液 发生反应?
2、铝制餐具为何不能蒸煮或长期盛 放酸碱咸物质?
3、金在自然界中也是以化合态存在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Na + 2H2O= 2NaOH+ H2↑ 化学计量数之比:2 : 2 : 2 : 1
扩大NA倍 2×6.02×1023 : 2×6.02×1023 : 2×6.02×1023 : 1×6.02×1023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 2mol : 1mol
例1、3.1g Na2O恰好与50mL H2SO4溶液 完全反应,计算:
(1)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后生成Na2SO4的物质的量和质量。
解 n(Na2O)
m(Na2O) M(Na2O) 3.1g 62g/mol
0.05mol
Na2O + H2SO4 = Na2SO4 + H2O
1 mol 11mol 0.05mol n(H2SO4)
11mol n(Na2SO4)
n(H2SO4)=
0.05mol X 1 1
=0.05mol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教学课件

÷M
(m)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节化学计量在 实验中 的应用 物质的 量
【练习】1、 P13 “学与问”
2.填空题
(1)4 mol O2中含有______8___mol O原子;
(2)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 6_._0_2_ㄨ_ 1023 (3) 2mol CO2中含有 2 mol C 和 4 mol O,
B正确; C错误。大米不是微观粒子。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节化学计量在 实验中 的应用 物质的 量
碳单质
0.012kg 12C
1mol
碳原子数约为
6.02×1023
【趣味小知识】
如果把6.02×1023个直径为2.5cm的硬币排成一 行,可以来回于地球与太阳之间240.8亿次。 如果把 6.02×1023 粒米给全球60亿人吃,每人 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解:O2的分子数为 N = n × NA =0.5 mol× 6.02 ×1023mol-1 = 3.01 × 1023
答:O2的分子数为3.01 × 1023个。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节化学计量在 实验中 的应用 物质的 量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节化学计量在 实验中 的应用 物质的 量
疑问:
国际上为什么
要把 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大约
为6.02×1023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
体定为1摩尔呢? 这样规定有什么好处呢?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节化学计量在 实验中 的应用 物质的 量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节化学计量在 实验中 的应用 物质的 量
探索发现
粒子 相对分子或 1个分子或原子的 1摩尔物
含有 1.204 1024 个CO2分子。
《物质的量教学》课件

在化学式中,物质的量符号n通常放在化学式之后,表示该物质所含的微粒数目。
02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关系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关系
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 量之一,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即 n = N/NA,其中 N 表示微粒数,NA 为阿伏 伽德罗常数。
化学平衡的计算
总结词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进行到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通过计算化学平衡可以了解反应进行的最终状态。
详细描述
化学平衡的计算涉及到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利用,通过测量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可以计算出 平衡常数,从而了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优化化学反应条件和控制化学 反应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质的量与质量关系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的 量是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目,两
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质量等于物质的量乘以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
质所具有的质量。
通过物质的量和质量的计算,可 以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 有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
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越高、压强越大,气体摩尔体积越小。
溶液的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 的含量,其表示方法有质量浓
度、物质的量浓度等。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其单位是摩尔/升。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 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以通过溶 液的体积和质量、密度等物理
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为 mol。
1摩尔的任何物质所含有的该物 质的微粒数与0.012千克碳-12
02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关系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关系
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 量之一,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即 n = N/NA,其中 N 表示微粒数,NA 为阿伏 伽德罗常数。
化学平衡的计算
总结词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进行到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通过计算化学平衡可以了解反应进行的最终状态。
详细描述
化学平衡的计算涉及到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利用,通过测量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可以计算出 平衡常数,从而了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优化化学反应条件和控制化学 反应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质的量与质量关系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的 量是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目,两
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质量等于物质的量乘以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
质所具有的质量。
通过物质的量和质量的计算,可 以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 有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
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越高、压强越大,气体摩尔体积越小。
溶液的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 的含量,其表示方法有质量浓
度、物质的量浓度等。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其单位是摩尔/升。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 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以通过溶 液的体积和质量、密度等物理
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为 mol。
1摩尔的任何物质所含有的该物 质的微粒数与0.012千克碳-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等体积的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 Ba(OH)2溶液反应。若生成的BaSO4沉淀的质量之比为 1∶2∶3,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2∶3 B.1∶6∶9 C.1∶3∶3 D.1∶3∶6 【解析】选B。根据题意Al2(SO4)3、ZnSO4、Na2SO4三 种溶液中所含SO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则 3c1V∶c2V∶c3V=1∶2∶3,解得c1∶c2∶c3=1∶6∶9。
体进行联系。由同一状况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
于其密度之比,得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Mr(混合气体)
=Mr(H2)×d=2d。混合气体是由B、C、D三种气体按物
质
的量之比为1∶ 2M ∶r( 2B 组)+ 成2 M 的r(C ,)+ 则2 M 混r( 合D ) 气= 体2 M 的r( 相A )对 2 分d ,子质量
A.0.1 mol/L
B.0.15 mol/L
C.0.2 mol/L
D.0.25 mol/L
【解析】选C。根据电荷守恒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SO42-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 c(K+)+3c(Al3+)=2c(SO42-)即c(K+)+3×0.4 mol/L= 2×
0.7 mol/L,解得c(K+)=0.2 mol/L。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1)根据题意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明确已知条件,且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参加反应的 纯净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因此,不纯物质的量必须换算成 纯净物的量,未参加该反应的物质要设法除去等。 (3)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比例关系,求出未知量。
一、过量计算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按化学方程式确定的比例关系进行的, 若题目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物的量,则应先判断反应 物谁过量,然后按不足量的反应物的量进行计算。 判断反应物过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系数比法 先求出给定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 反应物的系数之比作比较进行过量判断。
件
下,过量的钠会继续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a2O2,所以 反
应后生成的固体物质是Na2S和Na2O2。故选C项。
3.(2011·福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1 mol/L K2SO4溶液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含有1 mol K2SO4 B.1 mol K2SO4溶于1 L水中形成的溶液 C.溶液中c(K+)=2 mol/L D.1 L溶液中含2 mol K+、2 mol SO42【解析】选C。A项,未指明溶液体积,故无法判断其溶质的 物质的量;B项,1 mol/L K2SO4溶液应该是1 L溶液中含有 1 mol K2SO4;D项,1 L溶液中含2 mol K+、1 mol SO42-。
方法二:假设法 假设其中一种反应物不足,完全反应,求出另一反应物的 量,然后把另一反应物的所求量与已知量相比较,若小于 已知量,说明假设正确;若大于已知量,说明假设不正确。
探究:向密闭容器中先加入0.2 mol Na2O2,再通入 0.1 mol CO2,试分析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种类及物质 的量。 1.给定的两种反应物均是已知量,先判断谁过量: 方法一:系数比法 提示:n(CO2)∶n(Na2O2)=0.1 mol∶0.2 mol=1∶2,小 于方程式中二者的系数比,因此Na2O2过量。
3.若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2.4 g,考虑利用差量法求算参
加反应的Fe2O3的质量。
提示:3CO+Fe2O=3△== 2Fe+3CO2 Δm(固) 160 11=2 160-112=48
m(Fe2O3)
2.4 g
所以m(Fe2O3)=8.0 g。
1.将0.1 mol Na2O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为( )
M
7 1 g /m o l
H2 + Cl2 =点2=燃H=Cl
1 1 2=
n(H2) n(Cl2) n(HCl) n(H2)=n(Cl2)=7135g./5mgol =0.5 mol;
n(HCl)=2n(Cl2)=2×0.5 mol=1 mol,
c(HCl)= n =1 mol1 L=1 mol/L。
体积为25 mL。
3.CS2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已知CS2在标准状况下为一 种无色液体,CS2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SO2气体和CO2气
体,反应方程式为:CS2+3O2 =点=燃== CO2+2SO2,若0.1 mol
CS2在1 mol O2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 下的体积是( )
A.6.72 L
B.13.44 L
C.15.68 L
D.22.4 L
【解析】选D。解法一:由0.1 mol CS2完全反应需0.3 mol
O2可知O2过量=点=燃= CS2 + 3O2 = CO2 + 2SO2
0.1 mol 0.3 mol 0.1 mol 0.2 mol
余0.7 mol
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n(O2)+n(CO2)+n(SO2)=0.7 mol
V
答案:11.2 0.5 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2A
△
====
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
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7d B.5d C.2.5d D.2d
【解析】选B。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肯定要与生成的混合气
56 g 1 mol
64 g
56 g x
64 g
x=1 mol
则与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8 g。 Fe + H2SO4 ==== FeSO4+H2↑ 56 g 1 mol 8g y y=1/7 mol 故x∶y=7∶1。
【举一反三】若将a g过量的Fe粉投入100 mL CuSO4 溶液,充分反应后固体变为(a+0.2) g,求原CuSO4溶液 的物质的量浓度。
3.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 谓“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 积的差量等。该差量的大小与有关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探究:
将CO通入足量加热的Fe2O3固体,再把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 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试分析有关物质的定量关系。
提示:Fe + CuSO4 ==== FeSO4 + Cu Δm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1.已知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下: aA + bB ==== cC + dD
系数比: a ∶ b ∶ c ∶ d 质量比: aMA ∶ bMB ∶ cMC ∶ dMD 物质的量比:a ∶ b ∶ c ∶ d
(1)若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均为气态,则各气体体 积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 提示:在同温同压下,参加反应的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化学 方程式中各气体前的系数比,即V(A)∶V(B)∶ V(C)∶V(D)=a∶b∶c∶d。
1.6 g硫粉迅速混合,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
固体是( )
A.钠与硫化钠
B.硫与硫化钠
C.过氧化钠与硫化钠
D.氧化钠与硫化钠
【解析】选C。n ( N a ) = 2 3 4 g .g 6 m g o l- 1 = 0 .2 m o l,n ( S ) = 3 2 1 g .g 6 m g o l- 1 =0.05 mol,n(Na)∶n(S)>2∶1,所以钠过量。但在加热条
5.(2011·阳泉高一检测)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 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7
B.7∶1
C.7∶8
D.8∶7
【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铁粉完全反应且反应前后固
体的质量不变,设a=64,
Fe + CuSO4 ==== FeSO4+ Cu
(2)若上述反应中C为气体,则反应物A的质量与反应物B 的物质的量以及气体C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有怎样的定量关 系? 提示:aA + bB ==== cC(g) + dD
a×MAg b mol c×22.4 L m(A) n(B) V(C) 则比例关系:agM Ag=bm ol=c22.4L
m (A ) n(B) V (C)
单位关系:上下一致,左右对应。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 总物质的量吗? 提示:不一定。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总物质的量可能 不变、减小或增大,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有关。
例题 完全沉淀含有0.01 mol BaCl2的溶液,需要H2SO4的 物质的量为多少?生成沉淀的质量为多少?
+0.1 mol+0.2 mol=1 mol,V=22.4 L。
解法二:由方程式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
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仍为1 mol。
4.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0.4 mol/L,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 mol/L, 则此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规范解答】
由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1
1
1
0.01 mol n(H2SO4) n(BaSO4) 得n(H2SO4)= 0.01 mol×1/1= 0.01 mol n(BaSO4) = 0.01 mol m(BaSO4)= 0.01 mol×233 g/mol=2.33 g 答案:0.01 mol 2.33 g
5
5
Mr(混合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