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度拟提名陕西省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
2019拟提名陕西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项目名称精密
![2019拟提名陕西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项目名称精密](https://img.taocdn.com/s3/m/c3c08032a8114431b90dd8f0.png)
2019年度拟提名陕西省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精密塑性变形构件形性调控理论与方法研究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陕西省教育厅提名意见:形性调控难是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最难突破的瓶颈。
随着航空航天、海洋工程与船舶发展的迫切需求,与塑性变形紧密相关的大量科学问题亟待解决。
该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等资助下,深入系统研究了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塑性流动,形成了多尺度塑性变形理论,应用于关键构件塑性变形过程调控,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多尺度塑性流动、耦合机制与形性一体化调控等方面取得了系统创新性成果,创立了三尺度效应下微观组织模型,提出了微观组织效应下塑性流动失稳准则,揭示了力场、温度场与激光、置氢效应下多尺度耦合作用机制,发现了塑性变形制造全过程中宏观变形/传热与微观组织的交互作用规律,为解决塑性变形制造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新理论和新方法。
该项目出版学术专著2本,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30篇,8篇代表性论文SCI正面他引404次。
该项目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引用,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应用于大飞机等关键塑性变形构件制造,产生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推荐该项目为陕西省自然科学奖壹等奖。
三、项目简介精密塑性变形是国际机械工程、航空航天、舰船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挑战性研究课题,多尺度塑性流动及形性调控研究是突破传统塑性变形理论、创新精密塑性变形方法、制造航空航天海洋高端装备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工程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历时10余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课题等资助下,深入系统研究了金属材料塑性流动机理及形性演变规律,形成了多尺度下精密塑性变形理论及方法,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中主承载构件的塑性变形制造过程调控,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
主要科学发现与贡献包括:(1)创立了宏观/微观/纳观三尺度下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的内变量模型。
2019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湖泊水库绿色低
![2019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湖泊水库绿色低](https://img.taocdn.com/s3/m/b378e86ba32d7375a41780b3.png)
2019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湖泊水库绿色低碳水质控制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1.提名者:陕西省教育厅2.提名意见:该项目针对湖泊水库水质原位控制技术的运行能耗高、水下安装维护难,以及湖泊水库水质污染控制技术单一的技术现状,历经近10年致力于湖泊水库绿色低碳水质控制技术体系相关研发与工程推广工作。
项目团队先后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陕西省社会发展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在高效混合充氧、组合生物修复、水上太阳能供电、多元技术集成与优化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建立了湖泊水库绿色低碳水质集成控制技术体系及优化设计方法,开发了零电耗运行、易安装维护、适应性广泛的系列湖库水质控制集成设备;取得了湖库人工诱导内波混合技术、机械提水-表层负压充氧技术、节能型水上太阳能供电技术等突破性原始创新,以及等温层曝气器优计与运行优化、多功能生态浮岛、太阳能混合充氧-生物修复技术集成及设计方法等应用与集成创新。
该项目已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受理发明专利10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26篇、中、英文专著各1部。
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陕西、四川等地七处近180亩湖库水质控制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曾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该项目技术上有创新,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提名材料齐全、规范,经完成单位公示,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条件。
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及以上。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环境科学技术领域。
针对湖泊水库水质原位控制技术设备的运行能耗高、水下安装维护难等先天不足,以及湖泊水库水质污染复杂而水质原位控制技术单一的技术现状,项目组先后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等,围绕湖泊水库绿色低碳水质控制技术及设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高效混合充氧、组合生物修复、水上太阳能供电、多元技术集成与优化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建立了湖泊水库绿色低碳水质集成控制技术体系及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多项工程应用。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信息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baa28f2114791711cc7917e2.png)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信息项目名称:大骨节病分子生物学新机制与防治研究提名者:陕西省提名意见:本项目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地方病-大骨节病分子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历经42年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建立了大骨节病早期诊断方法,首创了大骨节病分子诊断技术;2)实施大骨节病因地制宜的综合防治措施,连续27年监测全国病情达到国家控制与消除标准;3)率先发现大骨节病软骨细胞损伤的新特征及其关键基因、蛋白,建立了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新技术;4)首创安全、经济、有效的大骨节病生物填充疗法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方法。
该成果选题结合我国地方病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研究,起点高,采用技术先进,所获创新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为我国控制大骨节病的危害,推进病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项目发表论文288篇,SCI收录89篇,总IF=312;出版专著7部,主办国内外学术会议4次,受邀国际会议大会报告15次,培养博士硕士130名。
主持修订国家卫生标准1部,审定国家卫生标准11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我单位认真审核了推荐材料和完成人资格,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填写规范,同意推荐。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大骨节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地方性、致残性骨关节病。
既往我国大骨节病缺乏早期诊断技术和有效防治措施,全国病情和疾病流行特点不清,软骨损伤分子机制不明,难以实现“早诊断、早预防和早治疗”,导致大骨节病上世纪70年代流行于我国14个省、市、自治区378 个县,受威胁人口10474万,主要集中在偏远贫困的西部地区,是病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阻碍病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为此,本项目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6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支持下,自1976年开始历经42年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建立了大骨节病早期诊断方法,首创了大骨节病分子诊断技术:全面系统分析了大骨节病临床检查、X线征象特点,确认儿童手部X线片指骨骨端改变是大骨节病特异性标志,指骨干骺端改变是灵敏性标志;建立了大骨节病特征性基因诊断集合技术,区分大骨节病与正常人的灵敏度85%与特异度90%。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bb723fc2700abb68a982fbaa.png)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1 项目名称: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2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陕西省公路学会提名意见:该项目经过七年的联合攻关与应用,优化了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和流程,推荐了适用于不同路面结构的滑动层类型及参数;将滑模摊铺施工技术应用于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实现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摊铺;研发了锚固区装置、移动式混凝土摊铺装备、高强钢丝放线架及灌封机等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设备和装置。
该项目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出版专著1部,编写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7篇,将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技术相关成果成功推广应用于各等级公路的面层、复合式路面、桥面铺装及收费广场,已应用于18项工程,累计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特提名该项目申报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及以上。
3项目简介本项目针对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中的关键问题,经过七年的科技攻关,结合工程特点,不断完善和创新,对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结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攻克了6项工程技术难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开裂设计标准,优化了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提出了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和流程。
2.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力学特性、收缩性能和耐久性能,深化研究了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材料,提出了混凝土配合比及不同掺合料用量,研制了预应力筋缓凝胶粘材料,推荐了适用于不同路面结构的滑动层类型及参数。
3.首次将滑模摊铺施工技术应用于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该工艺施工速度快,实现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摊铺。
4.首次研发了如锚固区装置、移动式混凝土摊铺设备、高强钢丝放线架及灌封机等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设备和装置,提高了施工技术水平,保证了施工质量。
2019年度拟提名陕西省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拟提名陕西省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89411307cd184254b3535c4.png)
2019年度拟提名陕西省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结构、尺寸、性质和性能Structures, size,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of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al metal dichalcogenides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陕西省教育厅提名意见:该成果通过深入分析存在于单分子层过渡金属硫化物(MX2)析氢催化活性和其在自旋电子学应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既影响催化活性的关键内在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催化效率和引入磁性等技术难题,采用基于量子力学的从头算方法,从电子、原子层面深入研究了关键性质和电、磁结构,完美地解释了系列实验数据,发现具有催化活性的结构其活性位点的电子态应位于费米能级附近,发现三角形单分子层MoS2和WS2的边缘结构和导电性一致呈现周期性变化,揭示了其催化活性的尺寸效应,探明了过渡金属掺杂、应力、缺陷等在非磁性单分子层过渡金属硫化物中有效引入磁性的调控技术。
研究成果为基于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析氢催化材料和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更为二维磁体材料的制备设计了可行的技术方法,同时也为今后研究更为复杂的表面现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成果选题准确,理论上有创新,受到国内外领域内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发表的论文国内外引用率较高,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自然科学奖提名条件。
特提名为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及以上。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材料科学领域基础学科。
二维材料形貌、结构、尺寸、性质和性能,以及表面掺杂、缺陷、应变等现象是表面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其在电子、光电器件,能量转化和存储,催化等领域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水分解制氢是清洁能源制备的绿色途径,目前,单分子层过渡金属硫化物是最有效,且可以用于大规模量产的析氢催化剂,此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电子器件尺寸日益缩小的挑战要求从分子水平上精确控制表界面结构和性质,这就使得从原子水平上认识表面结构、性质、性能,及涉及的表面反应和过程变得尤为重要。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https://img.taocdn.com/s3/m/29f74fd7f705cc175527094b.png)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2019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二、提名意见(适用于部门、机构提名)三、项目简介四、客观评价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八、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合作者何英利教授为成果第一完成人团队成员,现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在成果完成过程中主要负责:(1)从该题最初的构思,项目的实施,实验的设计,患者处理,资料整理及文章发表一直直接参与;(2)从炎症反应、纤维化进展层面阐明肝衰竭的发生发展机制;(3)探索预测肝衰竭预后转归的评估指标;(4)探索肝衰竭的治疗措施;。
合作者刘娜为成果第二完成人团队成员,其所带领的课题组与成果第一完成人团队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且为成果完成单位在读博士,在本成果完成过程中主要负责(1)参与了项目的实施,实验数据的收集、资料整理及论文发表;(2)AMI2受体活化后激活宿主的信号转导反应可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3)探索预测肝衰竭预后转归的评估指标,特别是发现年龄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4)项目研究技术结果的推广应用。
合作者牛迎花为成果第三完成人团队成员,现为成果完成单位主治医师,在成果完成过程中主要围绕免疫学方面研究负责:(1)参与项目的实施,资料整理及发表;(2)Treg细胞/Th17细胞比值的对肝衰竭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3)NKG2A/NKG2D 的失衡在HBV相关ACLF的进展中起着更为重要的负调控作用;(4)肝衰竭中COX-2与PPAR-γ水平上升,尤其是COX-2在肝衰竭中可能发挥着促炎作用。
合作者韩群英为成果第四完成人团队成员,现为成果完成单位主任医师,聚焦肝衰竭治疗措施方面获得部分有价值的临床结果:(1)提出G-CSF对ALF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D-GalN建立的ALF大鼠模型应用G-CSF后肝损伤程度减轻、肝细胞再生明显、病死率下降、生存时间延长。
2019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推荐项目公示
![2019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推荐项目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3b81c63a964bcf84b9d57beb.png)
2019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推荐项目公示项目名称:岩土材料细观动态破损机理及3D 打印关键技术研究完成单位: 长安大学,河海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完成人: 田威,王岩,刘钦,柴少波,党发宁,雷光宇项目简介:岩石、混凝土类准脆性材料动态力学性能作为各类工程抗震安全评价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何种手段有效揭示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是岩土材料这一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而能否正确评价其结构的动力稳定性和正确认识其动态破坏机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工程经济安全的基本问题。
目前工程界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研究”(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2009),其中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在各种动力(强地震、强台风)作用下,结构损伤、破坏演化诱致灾变的过程。
这是一个跨越材料、构件、结构的多层次、多尺度的力学问题。
在以往的分析中常把岩石、混凝土材料视为宏观均匀连续体化繁为简进行分析,这对解决工程问题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但是这种研究模式制约了人们对于岩土材料在动态荷载作用下内部微裂纹萌生、扩展、贯通至宏观裂纹形成失稳破裂过程的研究,无法准确反映岩土材料动态力学性能,也无法对混凝土材料的动力特性及其产生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
因此,要探索材料的劣化机制,需要从材料的细观结构试验研究入手。
随着现代试验技术与基于微观、细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结合材料的细观物理特征,探讨材料动态力学破损过程的物理机理。
随着现代试验技术与基于微观、细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混凝上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正孕育着新的突破,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重视细观力学在动态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注意区别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不同物理机制各自的影响。
为了充分的反映混凝土材料细观层次的物理,本项目旨在对混凝土材料的动态破坏过程进行研究,结合材料的细观物理特征,探讨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破损过程的物理机制。
试验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细观数值试验提供基础数据,包括试样组成材料的细观力学性质、试样的尺寸等;另一方面,检验数值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申报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
![申报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33af884bb68a98270fefa50.png)
申报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秦巴山区植物群落与植物资源调查二、提名者: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三、项目简介秦巴山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植物种质资源宝库之一,也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重要的绿色基因库。
然而,与本区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类型相比,生物资源及其环境因子的研究、调查仍然很薄弱。
项目历时近6年,针对长期以来该区水、土、气、生调查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围绕植物群落和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开展系统调查研究、科学数据集成以及实物标本资料汇交这一主要目标开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生物资源调查和研究向系统、综合和集成方向发展。
主要成果如下:(1)采集植物标本19563号,7.2万份,完成标本制作、数字化46848 份,搜集整理并完成数字化秦巴山区历史标本90918份,数据资源总量84GB。
(2)完成秦巴山区植物群落调查样地726个,其中秦岭650个,巴山76个,样地数据涵盖了14个植被型,涉及222个群系(群丛),构建了基于WebGIS的秦巴山区植物群落数据库,初步查清了主要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规律。
(3)完成44种国家级、12种省级珍稀濒危植物,1612种药用植物、284种野生观赏植物以及能源、纤维植物等11类经济植物的标本采集、调查和功能分类统计,并评价了开发利用潜力。
(4)构建了具有数据存储、查询、编辑、对外共享等管理功能的“秦巴山区生物资源数据中心”及其网站,包括秦巴山区植物标本数据库、秦巴山区植物图像库、秦巴山区环境因子库、秦巴山区基础资料文献资源库和秦巴山区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数据库。
(5)出版《秦岭植物志第二卷(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秦岭植物志增补:种子植物》、《秦巴山区野生观赏植物》》和《秦岭野生植物图鉴》4部志书和《秦巴山区森林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专著1部。
(6)培养博士8名,硕士49名,培养从事植物分类、植物群落、经济植物研究的中青年骨干12名。
2019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模板】
![2019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b77e69baf45b307e87197df.png)
2019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智能高效短波通信网二、提名者:陕西省电子学会三、提名意见:该项目针对现有短波无线通信网组网成本高、通信时延不可控,传输容量小、宽带功放线性化要求高等难点,通过采用多模式复合同步组网技术、自适应跳频主动传输技术、子块分解的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深度学习的预失真技术构建了远距离自适应高可靠扁平化网络,成功研制了智能高效短波通信网系列创新性产品。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与合作单位共同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研制的智能高效短波通信网系列产品已大量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及海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意推荐该项目参评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二等奖及以上”。
四、项目简介:该智能高效短波通信网属于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创新项目。
1.概述短波通信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传输方式从点对点通信到综合组网,实现了高性能数据传输及智能化的业务管理,紧密联系着国防事业,成为国家不可或缺的无线通信手段之一。
尽管现在的卫星通信蓬勃发展,但是短波通信凭借着具有无需中继便可远距离通信的能力不仅一直无法被取代,反而发展更加迅速。
智能高效短波通信网是针对短波通信频段窄,通信容量小,信号传输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差等缺陷,以及组网性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等实际情况,于2014年开展了本项目研究,并以此为研究基础,在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工业攻关)的资助下,完成了第一版智能无线通信网(VOS信息传输系统)的研制和交付。
同时又开展了第二版智能无线通信网的研究。
2.主要技术内容1)短波空间分集接收技术为保证短波报文的可通率,在中心站(一般车载可移动)附近可以布置一个或者多个备份中心站(仅接收),备份中心站点可以通过光纤或者其他宽带无线手段与中心站直接连接,需要重点保障的外站短波报文可以由中心站和备份中心同时接收并经过空间分集处理提高接收可通率。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信息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e04dd285fd0a79563c1e72c9.png)
2019 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信息一、项目名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储层分布特征及勘探目标优选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1.提名单位:陕西省教育厅2.提名意见:致密储层形成及分布研究是一项难度大且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工作,处于当代石油地质研究的前缘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碎屑岩致密储层蕴藏着可观潜力的石油资源。
本项目基于国家对石油资源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油田生产实践进行选题,项目立足于学科前沿,在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及多项横向课题的支撑下,项目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研究对象,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储层开展了持续、深入以及系统的研究,项目在地层划分与层序地层对比、物源及沉积演化、沉积体系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储层分类及综合评价、致密油藏富集规律和勘探目标优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该成果学术思想新颖、技术先进、创新性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油田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有效解决了致密储层预测的难题,为下一步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地质依据,获得了突出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地球科学领域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科,任务来源为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浊流沉积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11JK0746)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石油成藏地质条件研究、致密储层测井沉积微相及成岩相划分研究、华庆地区长9储层特征综合研究、南泥湾油田八连沟南111井区有利相带研究等十余项企事业委托横向课题研究项目。
项目主要为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储层分布及石油勘探与开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为搞清楚延长组致密储层分布特征、寻找致密油分布规律、确定新的勘探与开发目标提供理论支持,为下一步勘探与开发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项目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储层为重点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案及层序地层划分方案;②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格局及延长组沉积中心迁移演化规律;③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方向分析;④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体系及湖岸线演化规律;⑤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⑦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特征;⑧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的分类及综合评价;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藏富集规律及勘探目标优选;⑩项目实施效果及勘探成果。
公示要求
![公示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af2bf8269dc5022aaea003f.png)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及要求
一、公示内容
省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提名者及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省技术发明奖:项目名称、提名者及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应用情况和效益、主要知识产权目录、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省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提名者及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应用情况、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注:三大项目奖“主要完成人情况”摘自“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中的部分内容,公示姓名、排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贡献。
专家提名项目还应公示提名专家的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和学科专业。
二、公示要求
项目提名前应在项目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自然日。
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提名。
各项目团队请于2019年6月20日中午12点前将公示内容电子版发送至邮箱wangqinyi@,并同时发给除我校外的其他完成人在其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满7个自然日,由其所在单位出具公示结果证明,项目团队于2019年7月1日报送至科学技术研
究院成果办(学校办公楼B318)。
请注意原则上所有公示内容须与最终推荐书内容相一致,不允许再发生变化。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信息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695d08fd915f804d2a16c170.png)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信息一项目名称建筑结构爆炸效应与损伤评估二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成果服务于建筑结构相关的防护工程设计与施工、结构动态力学性能与抗爆分析、结构爆后损伤评估、结构优化设计等专业技术领域。
建筑结构抗爆及防护作为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体系中,尚未有对建筑抗爆防护安全的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所进行的建筑结构爆后损伤评估和抗爆防护安全设计大多参考国外规范并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
因此,研究爆炸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动力灾变及其防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尤其是针对生命线工程以及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关键构件和典型结构,国家应编制并颁布包含考虑恐怖爆炸袭击和潜在危险源爆炸对建筑结构影响的防护设计规范。
本项目综合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建筑结构关键构件(梁、板、柱、墙等)及典型结构(地上结构、地下结构)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数值模拟方法和损伤评估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爆炸荷载计算方法:揭示了作用于建筑结构关键构件和典型结构的爆炸荷载分布规律,提出爆炸荷载的计算模型,修正了美国抗爆手册《TM5-1300(UFC3-340-02)抗偶然爆炸结构设计手册》中爆炸荷载的计算方法,使建筑结构关键构件上爆炸荷载的精确计算成为可能。
(2)爆炸荷载下建筑结构的力学响应机制和破坏机理:揭示了建筑结构关键构件及典型结构在爆炸荷载下的动态响应规律及受力机理,阐明多种特征参数对抗爆性能的影响,定义了关键构件和典型结构的破坏类型及相应破坏特征,为建筑结构的抗爆防护设计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3)建筑结构爆后损伤评估体系:揭示了爆炸荷载下建筑结构关键构件的损伤机制,定义了相应的失效准则和损伤指数,构建了建筑结构关键构件爆后损伤评估方法,可对建筑结构各关键构件在不同等级爆炸荷载下的损伤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陕西省自然科学奖公示信息
![陕西省自然科学奖公示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7d077eb2c8d376eeaeaa3184.png)
□一等奖□二等奖及以上
责任专家
□是□否
提名意见:
说明: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项目,实行按等级标准提名、独立评审表决的机制。提名单者应严格依据省科学技术奖的标准条件,说明提名项目的贡献程度及等级建议。“仅提名一等奖”评审落选项目不再降格参评二等奖。提名项目正式提交后,提名等级建议本年度不得变更。
陕西省自然科学奖公示信息
(2019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二、提名意见(适用于部门、机构提名)
提名者
提名等级
□一等奖□二等奖及以上
提名意见:
说明: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项目,实行按等级标准提名、独立评审表决的机制。提名单者应严格依据省科学技术奖的标准条件,说明提名项目的贡献程度及等级建议。“仅提名一等奖”评审落选项目不再降格参评二等奖。提名项目正式提交后,提名等级建议本年度不得变更。
二、提名意见(适用于专家提名)
姓名
专家类型
□国家最高科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需注明获奖等次)□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或xxxx年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xxxx年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获奖人)□Xxxx年省科学技术奖第一完成人(需注明获奖等次)
三、项目简介
(限2页)
四、客观评价
【限2页。围绕科学发现点的原创性、公认度和科学价值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评价。填写的评价内容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专著)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等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b1beed96529647d27285266.png)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绿色智能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陕西省公路学会提名意见:绿色智能型成套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解决了传统搅拌设备在粉尘、烟气、噪音等方面的排放问题,实现了花料识别、骨料粒径监测、级配归一化智能辅助设计,达到了节能减排和能源再利用的目标。
该项目经鉴定整体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花料识别、骨料粒径监测、级配归一化辅助设计等智能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7项,发表论文18篇。
该项目产品新增销售收入共计7.4亿元。
综上所述,特提名该项目申报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
三.项目简介在2014 年循环经济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015 年交通运输部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以及2017 年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基础上研制的绿色智能型成套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项目属于公路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符合当前搅拌设备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
该项目研究工作主要涵盖了设备降噪、粉尘控制回收、沥青烟气治理、再生工艺配套、温拌工艺配套,以及环保组件、再生温拌与搅拌设备的一体化设计等,解决了传统搅拌设备在粉尘烟气噪音方面的排放问题,使之能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并满足对能源再利用。
节能减排方面的需求,远程智能化控制,项目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花料识别、骨料粒径监测、级配归一化辅助设计等智能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成套设备推广以绿色智能型成套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环保主机为主推对象,厂拌热再生、温拌装置作为选配项推广,设备实现远程监控、诊断和服务,用户可以成套采购,也可单独选购。
本项目研究成果有SG3000 型、SG4000 型、SG5000 型。
以SG4000 型为例其主机生产能力达到320 吨/小时(额定工况),具备一定超产能力;热拌燃油消耗<6kg/t,温拌燃油消耗<5.2kg/t;再生料添加比例可达50%;静态计量精度的砂石料、再生料±0.3%、粉料±0.2%、沥青±0.1%;粉料排放量小于20mg/Nm3,林格曼黑度小于Ⅰ级,厂界噪音小于70dB,达到国家城市环保要求。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成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成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de1c93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d.png)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
术奖励成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9.02.12
•【字号】陕教〔2019〕40号
•【施行日期】2019.02.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
成果的通知
陕教〔2019〕40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
按照《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经各校推荐,专家评审,奖励委员会审议,省教育厅厅务会审定等程序,共评出授奖成果195项,其中一等奖88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24项,科普奖2项,现将奖励成果予以公布(见附件)。
本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仍为省厅级奖,由省教育厅向获奖主要完成人员颁发证书。
请各高校将奖励成果纳入科研绩效考核。
联系人:秦天红电话:029—88668675
陕西省教育厅
2019年2月12日附件。
陕西省技术发明奖公示信息
![陕西省技术发明奖公示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a36067e4a58da0116c17498b.png)
姓名
专家类型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需注明获奖等次)□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或xxxx年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xxxx年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获奖人)□Xxxx年省科学技术奖第一完成人(需注明获奖等次)
陕西省技术发明奖公示信息
(2019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二、提名意见(适用于部门、机构提名)
提名者
提名等级
□一等奖□二等奖及以上
提名意见:
说明: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项目,实行按等级标准提名、独立评审表决的机制。提名单者应严格依据省科学技术奖的标准条件,说明提名项目的贡献程度及等级建议。“仅提名一等奖”评审落选项目不再降格参评二等奖。提名项目正式提交后,提名等级建议本年度不得变更。
五、应用情况和效益
1.应用情况(限3页)
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限3页)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限10条)
序号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排名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姓名
排名
行政职务
三、项目简介
(限2页)
四、客观评价
(限2页。围绕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评价。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做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著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
![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8a25694cff00bed5b8f31d51.png)
责任专家
□是□否
提名意见:
三、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请如实客观地填写候选人为我省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做的创造性工作;简明扼要表述以候选人为主完成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要点,在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对近5年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单列成段表述;总字数不超过5000字。)
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
(2019年度)
一、候选人基本情况
姓名
从事专业
职称
工作单位
受教育情况:
二、提名意(适用于提名专家)
姓名
专家类型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需注明获奖等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拟提名陕西省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耐久性抗蚊整理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陕西省教育厅提名意见:蚊蝇等虫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尤其是夏天,不但会扰人睡眠,叮咬皮肤让人疼痒难耐,更严重的是传染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疾病。
目前防治蚊虫危害的主要办法就是使用化学杀虫剂和蚊虫驱避剂。
化学杀虫剂奏效快,能防治多种传播疾病的生物,适用的范围比较大。
但化学杀虫剂会引起蚊虫的抗药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危害等问题日趋严重。
蚊虫驱避剂能使蚊虫无法识别、发现其叮咬目标,从而远离潜在目标。
本项目利用各类天然蚊蝇驱避剂制备整理剂并对纺织材料进行整理,形成各类防蚊蝇纺织品,以满足家用、户外、职业与军队等纺织服饰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意义。
此外,由于目前国内外在防蚊蝇、防虫纺织品的防蚊蝇、防虫性能检测技术研究还很少,一般都是依据一些自行设计的方发进行测试,没有一致的标准方法,可比性差,因此产品的实际防蚊蝇、防虫效果很难保证,导致市场上各类产品良莠混杂,假冒伪劣产品繁多,政府监管困难。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亦对防蚊蝇纺织品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与企业一起建立了完善的测试评价方法。
通过与企业合作,本项目所开发的棉、麻、涤纶、锦纶系列防蚊蝇纺织品已经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推广。
鉴于此,本项目提名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耐久性抗蚊整理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为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及西安精诚职业服装有限公司、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共同申请并承担完成的陕西省2011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现已完成课题研究的基本工作。
课题按原订计划,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努力,完成了植物防蚊成分提取、耐久性防蚊微胶囊的制备和性能表征、织物防蚊性能测试、驱蚊织物服用性能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解决了防蚊材料的安全性,以及使用的耐久性。
成了批量防蚊整理剂的制备,进行产业化应用研究,加工了各类具有耐久性防蚊服饰产品。
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天然防蚊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研究研究了天然驱蚊植物(艾叶、楝树叶、薄荷与番茄茎叶)挥发油的提取过程,确定水蒸气蒸馏萃取法为最佳提取方法。
将最优工艺下制取的复配植物提取液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含量最多的是桉油精,是制作天然驱蚊剂的主要材料。
(2) 防蚊微胶囊制备技术与性能表征采用复相乳液法制备天然驱蚊微胶囊,制得的微胶囊平均粒径为 1.93μm。
扫描电镜下观察,防蚊微胶囊表面光滑圆整,包覆效果良好。
外表面上带有微孔,便于具有驱蚊功效的芯材向外扩散,进行缓释。
(3) 防蚊织物整理工艺研究采用浸渍的方法对织物进行驱蚊微胶囊功能整理,采用防蚊微胶囊悬浮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聚丙烯酸酯制成微胶囊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整理。
通过单因素工艺分析,得到织物对蚊子的驱避率达到 67.5%。
(4)空气流动法防蚊性能测试技术研究设计自制了空气流动法防蚊蝇测试平台,对防蚊测试的蚊源的培育、防蚊整理织物的防蚊性能测试的环境条件、测试方法步骤、测试时间等参数选择、测试指标的计算与评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为创建以蚊虫趋避为目标的纺织、服装产品的性能评价方法和标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 对经防蚊整理过的织物进行了一系列性能测试,研究驱蚊微胶囊整理对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防蚊整理对织物基本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为防蚊织物的评价标准制订提供了依据。
(6)利用香蒲绒纤维进行溶解于纺丝,制备了驱蚊率达73%,防蚊性能优良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获授权发明专利 3 项,发表学术论文 11 篇,其中 SCI3 篇。
与西安精诚职业服装有限公司、西安红帆工贸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一定规模的防蚊蝇职业服装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与江苏唐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防蚊服饰面料、防蚊虫家纺面料的工作也正在进行。
四、客观评价“耐久性抗蚊整理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与“防蚊蝇整理与蚊蝇驱避性能测试关键技术”为西安工程大学及西安精诚职业服装有限公司、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共同申请并承担完成的陕西省教育厅2011 年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以及陕西省2011 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
经过课题组多年的努力,对防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防蚊微胶囊的制备、防蚊整理剂制备、防蚊微胶囊织物整理工艺与性能、驱蚊性能测试方法以及防蚊微胶囊织物综合性能评价、香蒲绒再生防蚊纤维制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旨在制备具有安全性、久效性防蚊蝇纺织服装成品,构建以趋避作用为特征的防蚊测试评价方法,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1).防蚊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研究选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超声波回流法,对粗制材料中的抗蚊有效成分进行精练,形成微颗粒分散液。
采用复相乳液法,形成具有优异蚊虫趋避性能、耐洗涤、具有缓释长久效应的防蚊微胶囊。
(见耐久性抗蚊整理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防蚊蝇整理与蚊蝇驱避性能测试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验收证书与查新报告。
EI检索论文:Compound Extraction and Component Analysis on V olatile Oil of Artemisia Argyi ,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465):255-261.)2)防蚊微胶囊材料与整理剂制备与整理技术研究对微胶囊防蚊功能性整理剂制备与防蚊整理剂应用的工艺条件及应用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得经过整理后的纺织品具有优异的防蚊性能。
(见耐久性抗蚊整理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防蚊蝇整理与蚊蝇驱避性能测试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验收证书与查新报告。
以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纳米/中药微胶囊整理抗菌、抗病毒纺织品及加工工艺(ZL200810150440.X))(SCI 检索论文: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nti-virus and Anti-bacteria Composite Air Filter Materials. Sci China Tech Sci,2013(56):48-52.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复相乳液法中药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0,(1):46-49)3)综合现有对蚊虫防治测试的方法,建立以流动空气测试平台为主的纺织品驱蚊性能测试方法对实验用蚊源的培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了纺织品驱蚊性能研究的基本方法。
(见耐久性抗蚊整理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防蚊蝇整理与蚊蝇驱避性能测试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验收证书与查新报告。
以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纳米药物抗菌抗病毒整理剂、制备方法及整理方法(ZL2009103124927))4)香蒲绒再生防蚊纤维制备与性能研究利用具有天然防蚊功能特性的香蒲绒,与其他纤维素混合进行纺丝,制备防蚊再生纤维素纤维,利用香蒲绒特有的缓释物质的效应,形成具有持久的防蚊功能。
(见耐久性抗蚊整理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防蚊蝇整理与蚊蝇驱避性能测试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验收证书与查新报告。
以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防蚊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ZL 2014100643398))本项目旨在对防蚊天然植物方文有效成分提取、防蚊织物整理剂、防蚊纺织服饰产品整理技术开发研究的基础上,与国内外防蚊驱避剂以及防蚊纺织服饰产品,进行防蚊、安全性、织物基本性能进行综合测试研究。
旨在建立以防蚊虫为特色的测试平台,为将来进一步建立防蚊制品标准,规范防蚊虫产品市场,促进陕西地区防蚊虫功能性纺织服饰产品的生产与市场的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地推进作用。
五、应用情况和效益1.应用情况自2011年9月开始,与西安精诚职业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防蚊虫系列防护职业服装。
进行防蚊蝇整理与蚊蝇驱避性能测试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了棉、麻、混纺复合防蚊蝇职业服装等产品。
双方共同设计、加工批量生产的防蚊蝇服装产品。
精诚公司2016-2018年累计投入3600万元,共同合作开发了银行、宾馆、商场防蚊蝇纯棉职业服24万套。
实现新增产值4493.21万元,新增利税638.71万元。
与陕西红帆工贸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棉、麻、涤纶、锦纶混纺防蚊蝇职业装、学生装等产品。
共同设计、加工批量生产的防蚊蝇波服装产品。
公司16-18年先后投入4760万元,共同合作开发了防蚊蝇纯棉、麻/涤混纺学生服17.3万件套,开发了银行、宾馆、饭店用纯棉、混纺防蚊蝇职业服4.3万件套。
实现新增产值5017.25万元,新增利税655.898万元。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限10条)七、主要完成人情况5678910八、主要完成单位情况及创新推广贡献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耐久性抗蚊整理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与“防蚊蝇整理与蚊蝇驱避性能测试关键技术”为西安工程大学及西安精诚职业服装有限公司、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共同申请并承担完成的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以及陕西省2011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
课题进行过程中,与西安精诚职业服装有限公司、西安市纤维纺织品监督检验所等相关企业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应用实验,开发了防蚊蝇整理的产品包括纯棉、混纺原料的各种衬衣、T恤、裤子、休闲服等产品,根据各类产品的生产工艺特点,分别选择了对织物和成品服装进行整理的加工工艺。
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应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