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48页PPT

合集下载

法家思想 ppt课件

法家思想  ppt课件

专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是其目标,而尚法明
刑是发展经济和君主专制的法律保障,三个
方面相互支撑,共同构筑的法家思想的有机
组合。
ppt课件
9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 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法》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
子·说林上》
经典寓言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老马识
途人、 买讳 履疾 等忌医、三人成虎、智子疑邻、郑ppt课件
7
集大成者
在势、法、术方面,韩非无疑是集大成者。
他明确宣布,“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即 势、法、术三者都是帝王手里的工具,三者缺一 不可。
韩非子提出“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 “势 者,胜众之资也”,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 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
ppt课件
10
强调法律的作用:
一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 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 制裁。
二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民立战功,通过 “严刑峻法”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ppt课件
11
法家的基本思想
法家从事变法活动和构筑思想文化体系的两 个理论支点:
一是历史进步论的观点; 二是性本利的观点
ppt课件
12
历史进步论
不法古 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 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 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 “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 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50页PPT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50页PPT

谢谢!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三讲: 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

[实用参考]法家思想.ppt

[实用参考]法家思想.ppt

在韩非子看来,人与人之间除了利害关系就 不会有别的关系,既然都是为了自己,就会 设法去算计别人呢。
生平事迹
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 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 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 文字、度量衡制度.
代表人物
韩非子: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人物.
代表作品 《韩非子》 经典名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
韩非子提出了“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学说, 认为人性的基本点就在于一种人人为自己打 算的自为之心,人的一切道德、情感、行为 都决定于对自己是否有利。
如做车子的人希望别人富贵,做棺材的人希 望人死的多,不是做车子的人善而做棺材的 恶,而仅仅是利益的驱动。人不富贵不会买 车,死的人多卖的棺材就多,君臣父子夫妻 等一切关系都以利益为转移。
法家思想
主要内容
法家思想的背景 法家的代表人物 法家的基本思想 法家思想的历史局限
法家背景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原本牢固 的社会制度随着生产力的扩张 以及周王室的衰微逐渐动摇, 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受到 质疑,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 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最终 促成了“礼崩乐坏”局面的形 成。面对这样的形势,儒家、 道家、墨家等各派都力图解决 君王的各种问题,可是都过于 理想化,不切合实际。
法家背景介绍
法家顺应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解体及 构建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的时代要求而产生的, 以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思想, 务实地回答了诸侯如何才能在相互抗争中立 于不败之地的现实政治问题,法家人物大多 既是思想家又是务实的政治改革家,也因其务 实而能有机会参与政治实践。就这样,一班 “方术之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法家学派应 运而生。

中国政治思想史_教学课件

中国政治思想史_教学课件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 (二)学术队伍 • 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以 刘泽华为代表(代表学术 界的良心)。 • 2、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以 朱日耀、孙晓春为代表。 • 3、天津师范大学。以徐大 同为代表。(中西兼通, 主要精通西方政治思想史) • 4、清华大学。以曹德本为 代表。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 2、礼制传统 • 源于父系家长制的宗法制、传统血缘认同意识、现 实政治统治的需要,三者共同造就的宗法封建制度, 成为西周政治文化认同的主要传统。传统巫术信仰则 构成了支撑这一文化的内在资源。所有的这些资源经 过周公“制礼作乐”,最终协调统一于西周的礼制文 化中”。 • 周礼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亲亲、尊尊。因此,对君 权的尊崇必须通过强化父权的路径来达成,以维护君 权的礼制,也就会通过强化父权的路径来实现。 • (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 • • • • • • •
2、仪式的象征功能的失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僭礼。 孔子谓季氏:“八(八、六、四)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 可忍”。 (2)由尊君、尊父转向尊权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 “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3)君权沦落。 “事君尽礼,人以为诌也”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 • • •
3、维系机制 朝聘:定期朝见周天子,并要预备相当的礼品。 征伐:王朝判逆诸侯进行讨伐。 会盟:天子召集诸侯。

2009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治思想史
(三)礼崩乐坏
• 1、维系机制的崩溃。 • 随着分封的进行,王直辖的土地越来越 少;诸侯们经过几代的经营,诸侯国的 国力越来越强大,大有超过王室的趋势。 因而,维系机制的作用逐渐降低,并最 终完全失效。

第三讲:法家的政治思想(下) - 副本

第三讲:法家的政治思想(下) - 副本

3.聪明独断之术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 主” ;“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知收,是人主不明也” “人主者,非目若离娄乃为明也,非耳若师旷乃为聪也。 不任其数,而待目以为明,所见者少矣,非不弊之术也。 不因其势,而待耳以为聪,所闻者寡矣,非不欺之道也。 明主者,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天下不得不为己听。故身 在深宫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内,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者,何 也?暗乱之道废而聪明之势兴也” “主道者,使人臣必有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言无端末、 辨无所验者,此言之责也;以不言避责、持重位者,此不 言之责也。人主使人臣言者必知其端末以责其实,不言者 必问其取舍以为之责,则人臣莫敢妄言矣,又不敢默然矣, 言、默则皆有责也”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 “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群臣公举,下不相和,则人主明”
2.深藏不露之术

“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 “今人君之所以高为城郭而谨门闾之闭者,为寇戎盗贼 之至也。今夫弑君而取国者,非必逾城郭之险而犯门闾 之闭也”;“妒妻不难破家也,乱臣不难破国也” “臣主之间,非兄弟之亲也。劫杀之功,制万乘而享大 利,则群臣孰非阳虎也?” “故明主者,不恃其不我 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 “乱之所生六也,主母、后姬、子姓、弟兄、大臣、显 贵” “信人则制于人”
(三)法家思想有利于中国推行政治、经济、文 化的大一统,有利于国家向外扩张和民族征服, 但不利于中国的长治久安。 (四)汉承秦制,虽然后来号称“独尊儒术”, 但还是基本沿袭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 历代统治者虽然在经济、政治、法律、外交上, 尤其是文化、教育上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但在实 际的政治操作、权力控制上大量运用法家的法术 势思想,从而使其政治具有阳儒阴法的特征。 (五)在汉代以来的君主和政治家身上,呈现儒 法道政治思想的融合。文革中“儒法斗争贯穿古 今”的观点是错误的。偶尔也有如盐铁会议时贤 良与官吏的争论,朱熹与陈亮的义利、王霸之辩。

第三讲:法家的政治思想(上)

第三讲:法家的政治思想(上)
舟求剑、泥古不化。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 民,犹于辔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 “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无易常’。变与不变,圣 人不听,正治而已。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 之可与不可。伊尹毋变殷,太公毋变周,则汤、武不王 矣。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更晋,则桓、文不霸矣。”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 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智而维之以刑,则从。 时移而法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 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法家的历史观反对儒家法先王、守礼制、倡道德、厚古 薄今,为其法治、力政张目。

申不害:战国初期郑国人。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 向国治兵强。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的影 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申不害 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 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要求 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则,以“因”为方法, “因”指“因循”,“随顺”。“贵因”指“随事而定 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申不害主张君主 “无为”,以便听取臣下的意见。但是,申不害仅仅把 这种“静因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于“权术”之中。为了 完善这种方法,他进一步发挥《老子》“柔弱胜刚强” 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不过这只是君主决策前的 一种姿态。在关键时刻,申子要求君主独揽一切,决断 一切。申不害的政治哲学由道家的“天道无为”发展而 来,是他的法家“权术”思想的基础。申不害有“正名 责实之术,静因无为之术”。术就是阴谋诡计和手段技 巧,用于对付臣民。《申子》今仅存《大体》一篇。
二、法家学派的历史观
(一)人类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进化)的
理想主义派:重先王之法,“祖述尧舜”、“宪

《中国政治思想史》PPT课件

《中国政治思想史》PPT课件

2021/6/20
10
“研究法有三种:第一,问题的研究法。先将所欲研究之事项划出范围,拟
定若干题目,每个题目,皆上下古今以观其变迁。其总问题,例如‘国家起
源’‘政府组织’……等等。其分问题例如‘土地宜公有抑私有’‘封建为
利为弊’‘刑罚宜取惩报主义抑取感化主义’……等等。研究某时代对于本
问题之趋势何如,某学者对于本问题之态度何如,以类相次,一题毕乃及他
2021/6/20
9
二、研究方法
(一)梁启超的三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详述(下一页)
第一,问题的研究法 第二,时代的研究法 第三,宗派的研究法
(二)刘泽华先生主张的研究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研究”或“从多方面着眼,用多头并进 的方
式开展研究”的方法 首先,按思想家或代表作进行列传式的研究 其次,进行流派研究 再次,要开展社会思潮和一个时代重大课题的研究 其他,政治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范畴的研究,对各种政治思想进行 比较研究,把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关系作为一个专门问题 进行研究等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1学专业必修课
开课院部 研究所/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号
政管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
林存光 305010024
课程学时
72
课程学分
4
2021/6/20
2
导论
2021/6/20
3
导论部分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对中国政治思想史 这门课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学科状况,历史分期,学科特点 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一 个清楚地了解。
据着正统的地位。(马基雅弗利)
6 政治实施理论与政治权术理论:
➢政治实施理论-有关进行政治决策以及如何把政策、政治规定和各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孟子“制民之产”的主张,与其民为 邦本的思想密切联系。“民为贵,社 稷为轻,君为轻” ;
孟子:“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 政事”;“保民而王”,“得乎丘民 而为天子” 。
孟子仁政学说的另一重要内容,是 “王霸”、“义利”之辩。
指责兼并战争是“争城以战,杀人盈 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以力服人”是“霸道”,“以德服 人”是“王道”;前者是可鄙的,后 者是高尚的。“尊王贱霸”
其三,儒家思想应合了古代中国社会的 政治心理。
法家的政治思想超前了那个历史 时代,道家的无为政治主张又过于消 极,而儒家以伦理政治为核心政治学 说,则在最大程度上应合了秦汉之际 中国社会的政治心理,从而为社会各 个阶层所接受。
汉代神学化的天人观念 :
一、天人感应与王权神授
首先,董仲舒建立了一套天人感应的 理论。
仁政学说的首要之点是“制民之产”。 他主张:“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 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 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商亩之田,勿 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 序之教,甲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 民不饥不寒。”
4.从人我关系来看,忠恕是为仁之道。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仁学思想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强调突出政治。 第二,植根血缘基础。 “亲亲有术”、“爱有差等” 第三,着眼伦理本位。 第四,发挥主体能力。 第五,侧重抑制个体。
“礼义者,治之始也”,“法者,治 之端也”,把礼、法都看作治理国家 的根本。二者的关系则是:“礼者, 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礼义制 而制法度”。

中国政治思想史ppt谢孟哲廖智斌殷晟恺共29页文档

中国政治思想史ppt谢孟哲廖智斌殷晟恺共29页文档

为人君者若不行仁政 --------------------------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道 家——老 子
1、道家创始人是 老子 (即 李耳 ),著
有《 老子 》一书(又名《 道德经 》)
2、老子的思想有: 朴素辩证法

主张 无为而治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时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生卒年不详,大约与孔子 同时代,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曾任东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吏。
墨子,出生日期:约前 468 逝世日期:约前 376;名翟(dí),鲁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科学家、军事家、社会 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 始人。创立墨家学说, 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Page 21
墨家的科学主义
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墨 子
主张 非攻 尚贤 节俭
Page 17
“好静”是针对统治者的 骚扰而提出的;
“无为”是针对统治者的 苛政而提出的;
“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 贪欲而提出的;
“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 过多干预而提出的。
Page 18
实际上道家的“无为”,也就是“无不 为”,以道家的精神做事作人,做到外表看 来不着痕迹,不费周章。
譬如盖一栋屋子,就在最初,把这栋房子 将来可能发生的毛病,都逐次弥补好了。所 以在盖完了以后,看起来轻而易都弥 补了,没有了,这就叫“无为”。
中国政治思想史ppt谢孟哲廖智斌殷晟 恺
Page 2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兵家
孙膑
法家
韩非子
诸子百家的 “百家争鸣”

4.27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

4.27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

有针对性地实行赏刑
设法使民在贫富之间不停转化
使民愚昧无知
B、实行法治的原则

刑无等级
法律的基本精神是公,不能以私害法 法律必须为全体臣民共守

明法利民
法律条文必须明确易知 培养一批熟知法律的官吏宣传法律

轻罪重罚
赏一罚九 刑于将过
④商鞅政治思想的影响
耕战思想对于古代中国从分裂走向统
第三节

商鞅
商鞅:战国时期卫国 人。中国古代著名思 想家、政治家。初仕 于魏,因不得志,持 《法经》赴秦,受到 重用。主持变法,取 得明显成效。代表作 为《商君书》。
①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A、历史进化思想:
历史的发展:上世—中世-下世-当今 历史演进的原因:社会内部的矛盾(个人 与社会及财产的分配) 为政治的变革改制提供了最有力的论据; “不法古、不修今”
韩非也很重视臣僚对君主的辅佐作用韩非也很重视臣僚对君主的辅佐作用他他认为君与臣是一种交换买卖关系认为君与臣是一种交换买卖关系关键在关键在于君善于做买卖于君善于做买卖君卖给臣的爵禄是实惠君卖给臣的爵禄是实惠的的臣卖给君的智力必须是有用臣卖给君的智力必须是有用这就是这就是法术法术智术智术韩非认为法术之士是霸王之韩非认为法术之士是霸王之具具那些既无法术又无智术而身居重位的那些既无法术又无智术而身居重位的以及那些能说会道的文学之士以及那些能说会道的文学之士对君来说是多余而有害的人来说是多余而有害的人
3 、 法要君主与臣民共守,而术由君主独操
4、 法要公开,公诸于众,使人人皆知,而术则要深藏于胸中
“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定分》 “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定分》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难三》
三 、 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经典课件-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

经典课件-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
❖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任人者,使有势也……任人 者,使断事也”
❖ “分势不二”
(二)重“势治”的具体主张 ❖ “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尧
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 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 ❖ “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 也” ❖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临千初之峪,材非长也,位高也” ❖ “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 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 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由此观 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者也”。
与时变,与俗化” “古之所谓明君者非一君也。其设赏有 薄有厚,其立禁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非故相反也,皆随 时而变,因俗而动” ❖ 杜挚的:“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 循礼无邪”的观点 ❖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 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乃至文、武, 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 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 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 “凡人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故人君失势,则臣制之矣; 势在下,则君制于臣也,势在上,则臣制于君矣,故君臣之 易位,势在下也”
❖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 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
❖ “凡明主治国也,任其势”
(三)保“势”的方法和途径 ❖ “人主失其势重于臣,而不可复收也” ❖ “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 ❖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

高中生物课件-法家政治思想

高中生物课件-法家政治思想
法家思想的共同特点
❖ 第一,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一断于法。
❖ 第二,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认为君主应 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
❖ 第三,倡导耕战,提出一套富国强兵的政策。
❖ 第四,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是历史进化说和人性好 利说。
❖ 第五,法家在政治理论上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和范 畴,主要有法、术、势、刑、罚、赏、公、私、耕、 战等。这此概念和范畴是法家思想的支柱,使法家 独具特色。
立法的原则。法与道相对应。法是衡量人事的 标准。法要遵道,但同时又要面向现实。提出 立法要有因人情、合人心的实际内容,即从人 情好利出发,把法关系建立在利害关系上。法 要遵“道”与因人情的理论,奠定了法家立法 理论的基础。
❖ 立法就是要“立公去私”。公指的是有关事 物的一般规定。所谓的私,不是自私的私, 而是与法相违背的或破坏法制规定的行为。 “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乱甚于无 法”。包括君主在内,有法而不行法,必然 造成法与统治者两败俱伤。
(2)不同的历史条件有不同的价值 尺度。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 争于力气。”
上古竞于道德
(1)相对于人口,财富的供给有余。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 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財有余,故 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2)统治者没有特权。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 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 不亏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股无完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 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 韩非的人性好利说并不意味着人性是恶的, 法家是人性自然论,即无善无恶的自为人性 论。好利、贵因和自为是其人性自为论的主 要内容。法律制度对于好利人性要“因”, 而不是“化”,是顺而不逆。自为指人的趋 利避害的本能。法家是利用人的好利本性为 社会发展和人类造福。

先秦法家政治思想

先秦法家政治思想

斯 俱 事 荀 卿 , 斯 自 以 為
吃 , 不 能 道 說 , 而 善 著
學 , 而 其 歸 本 於 黃 老 。
韓 之 諸 公 子 也 。 喜 刑
政 治 思 想



❖所谓“法”,在韩非子看来就 是编纂于图籍,设立于官府、 并且在民间公布的成文法;
❖“术”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 ❖“势”就是国君的威势。
韩 吏 如 , 不 子 之 王 始 所 不 嗟 。 難 孤 上 , 其 治 韓 如 。 為 法 非
治以久為也,悅不著恨乎秦十憤。反臣國王非與人術者
非 非過留秦。毀之用書矣,王餘、 舉下不,。李口之,
……
。 李 斯 使 人 遺 非 藥 , 使
法 誅 之 。 」 秦 王 以 為 然
而 歸 之 , 此 自 遺 患 也 ,
人性论:法家基本上认为人性是恶的,人所追求的就 是个人利益,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道德和感情可言, 是一种冷酷的虎狼关系,所以利益驱动和严刑酷法 是治理人民的主要手段。
效率是法家的根本:法家的各种思想和政策归根结底 都是在不择手段地追求效率。
整理课件
❖ 势:就是以暴力为基础的权势,君主决不能大权 旁落,必须以权威震慑臣属和人民,才能令行禁 止,否则不仅不能治理国家,甚至可能因发生篡 弑而覆灭。
整理课件
❖(1)慎到,赵国人,于齐“学 黄老道德之术”,著《十二论》。 《汉书·艺文志》著录《慎子》 凡四十二篇,入法家类;
❖慎到先当是道家,后来则钻研法 家,逐步形成自己的法家思想。
整理课件
慎到重势
❖ 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 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 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 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 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敬重也。(《韩非 子·难势》)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50页文档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50页文档
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三讲:法家学派的 政治思想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