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第一场——为什么要接纳孩子的感受
接纳孩子读后感
接纳孩子读后感孩子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阅读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孩子读完一本书后,他们常常希望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那么,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该如何接纳孩子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
当孩子主动向我们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时,我们应该给予耐心的倾听。
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情感。
不要在孩子说话的时候打断他们,而是要认真聆听,并且展示出对孩子话语的理解和尊重。
这样,孩子才会感到被理解和接纳。
其次,我们应该对孩子的读后感进行肯定和鼓励。
不论孩子的读后感如何,我们都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
如果孩子对书中的情节和人物产生了共鸣,我们可以表达出理解和赞同。
如果孩子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了质疑和批评,我们也可以表示赞赏,并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样,孩子就会感到自己的想法受到尊重和鼓励。
接着,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深入思考和探讨。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当孩子表达完自己的读后感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书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例如,我们可以问孩子为什么会对某个情节感到激动或者不满,以及他们对书中人物的行为是否持有不同的观点。
通过与孩子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分享和交流,促进孩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启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而通过与其他孩子的交流,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新的观点和想法。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读书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可以分享彼此的读后感,并且互相启发。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互动和学习。
最后,我们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读后感写作计划,鼓励他们以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
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的方式,通过写作,孩子们可以进一步整理和深化自己的思考。
《接纳孩子》读后感
《接纳孩子》读后感
读完《接纳孩子》的读后感,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向读者传达了关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接纳和理解孩子的重要性和力量。
《接纳孩子》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
通过讲述家庭教育的故事和经验,这本书探讨了接纳和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亲子关系的建立。
首先,这本书让我思考了接纳孩子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接纳和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
只有真正接纳孩子,我们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其次,这本书让我思考了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
只有真正理解孩子,我们才能够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成长。
最后,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亲子关系的建立。
通过讲述家庭教育的故事和经验,这本书向读者传达了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和方法。
这本书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总的来说,我对《接纳孩子》的读后感这本书给予了我对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深刻思考。
通过讲述家庭教育的故事和经验,这本书向读者传达了关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接纳和理解孩子的重要性和力量。
家长会发言稿:走进孩子世界倾听孩子声音
家长会发言稿:走进孩子世界倾听孩子声音尊敬的校领导、各位教师、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各位共同参加家长会,以交流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
作为家长,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让他们全面发展并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
但是,我们有时候是否真正听到了孩子们的心声?是否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现代社会给予孩子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承受着学业的压力、社交的压力甚至是家庭的期望。
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去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我们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庭是孩子们的情感依托,我们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平日里,我们可以主动与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朋友关系和日常生活中的困惑。
同时,我们也要尝试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
其次,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和选择。
孩子们也是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性的个体,他们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发展方向。
不要过多地把自己的期望和理想强加给孩子,而是应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决策。
同时,我们也要教导他们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并承担自己的决策后果。
最后,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们可能会面临很多挫折和困难,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情绪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给孩子们传递正能量和自信,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困难并克服它们。
亲爱的家长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这是我们作为家长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关爱、包容和理解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谢谢大家!。
教育感言:爱要接纳孩子的一切
教育感言:爱要接纳孩子的一切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重要课题,而父母对待孩子的爱和接纳,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石。
爱要接纳孩子的一切,指的是要无条件地、完整地爱孩子,不管他们的缺点、错误或者不符合我们的期望。
接纳孩子的一切意味着要欣赏他们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意见,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支持和理解的环境。
爱与接纳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第一课。
”这是因为只有在被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而接纳则是在这个爱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孩子,欣赏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努力。
只有接纳孩子的一切,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建立起平等而持久的信任。
在教育中,接纳孩子的一切意味着我们要帮助孩子接受他们自身的长处和短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优点和不足。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正视孩子的缺点,并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
但是,重要的是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弱点,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指导,而不是过于强调他们的不足。
只有在孩子接受自己的全貌后,他们才能够真正地发展自己的潜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接纳孩子的一切也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见。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独特而宝贵的,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
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见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当我们能够真正地给予孩子尊重时,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爱要接纳孩子的一切还意味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支持和理解的环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他们需要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来帮助他们度过这些难关。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的问题,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给予他们真诚的支持和鼓励。
教子有方接纳孩子心得体会
教子有方接纳孩子心得体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经历了作为一个父母的旅程。
在这段旅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教养孩子的重要教训和原则。
我发现,接纳孩子是培养他们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教养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接纳孩子意味着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才能和特点,我们必须迎合他们的需求,并培养他们的潜力。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和决定,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试图塑造他们成为我们理想中的样子,而是要接纳他们的独特性,并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接纳孩子也意味着接受他们的情绪和情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多情绪波动和挑战,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愤怒、悲伤等等。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和理解,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烦恼和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鼓励他们在情感管理方面的成长。
此外,接纳孩子还意味着给予他们合理的自主权和责任。
孩子们应该有权做出自己的决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他们犯错时,我们应该教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急于指责和惩罚。
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探索和尝试新的事物,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面对后果和承担责任。
最后,接纳孩子也意味着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关注,听取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并尊重他们的意见。
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支持。
总结起来,接纳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努力。
通过接纳孩子,我们能够培养他们自信,发展他们独特的才能和个性,并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负责任和有情感智慧的人。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理解和尊重孩子,以及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我们就能够在教养孩子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进行沟通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进行沟通孩子的情绪世界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他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感到快乐、悲伤、愤怒或焦虑。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地接纳孩子的情绪以及在沟通中的技巧。
一、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是表达我们对他们感受的尊重和理解。
当孩子表达情绪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对他们的感受进行质疑或无视。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接纳孩子情绪的方法:1. 倾听并理解:当孩子表达情绪时,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倾诉,尽可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鼓励性的眼神来表达我们的关注和理解。
2.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理解:孩子的情绪可能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对他们情绪的理解。
比如,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玩具。
”3. 避免判断和批评:在孩子情绪表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对他们的感受进行判断或批评。
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感受,并提供支持和安慰。
二、有效沟通技巧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后,我们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与其进行交流。
以下是一些帮助我们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1. 尊重并证实感受:当孩子表达情绪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争吵或质疑。
相反,我们可以表达我们对他们感受的认同和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说:“我明白你为什么会感到伤心,因为你失去了一件重要的东西。
”2. 使用开放性问题: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例如,“你为什么觉得这样?”或者“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比较有限,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和故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在进行情绪交流时,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使孩子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关注他们的眼神,并采取亲密的姿势来加强沟通的效果。
幼儿教师演讲稿:走进童心倾听童声
幼儿教师演讲稿:走进童心倾听童声亲爱的同事们、家长们,大家好!在这个温暖的阳光日子里,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幼儿教育的一些心得。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深知,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关爱与陪伴。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走进童心,倾听童声。
一、用心感受孩子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是纯真的,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我们不同。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心感受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去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童心。
记得有一次,班上的小明在画画时,把颜料涂到了桌子上。
我本想批评他,但看到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改变了主意。
我问他:“小明,你画的是什么呀?”他骄傲地说:“老师,我画的是彩虹,我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听到这句话,我感动不已。
原来,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美好,他们用心去感受世界,用画笔去描绘梦想。
二、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的心声是最真实的,他们没有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
有一次,班上的小华在操场上摔倒了,我赶紧跑过去扶他起来。
他抬起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我,说:“老师,我疼。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的脆弱。
我轻轻拍着他的背,安慰他:“不怕,老师在这里,我们一起克服困难。
”孩子的心声让我们明白,他们需要关爱、需要陪伴。
三、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四、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重要时刻,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有一次,班上的小杰过生日,我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生日惊喜。
当他看到蛋糕上的名字时,激动地拥抱了我。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和依赖。
陪伴孩子成长,让我们收获了无尽的快乐。
五、亲爱的同事们、家长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心,倾听童声,陪伴孩子们成长。
让我们用心感受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他们关爱与陪伴。
和孩子沟通的语言技巧之一理解孩子的感受
和孩子沟通的语言技巧之一理解他们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如何才能做到?最有帮助的做法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
不用刻意使用说话技巧,只要发自内心真切体会孩子的感受。
因为大人和孩子是不同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真实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孩子的大部分感受可以接受,但如果说的话让你非常生气或焦虑时,你可能立刻恢复到了以前的自己。
让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下当你的感觉被别人忽视时,内心会有怎样的反应。
当我们在难过或受到伤害时,一般不想听到的是否定,建议,道理分析,别人的看法和同情。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你的伤痛,让你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困扰,你就不会那么郁闷和困惑,也就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问题。
这个过程对孩子也同样适用。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感受。
在这四个技巧中,最难的恐怕是倾听孩子情绪的宣泄,并说出他们的感受。
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
如果我们没有和孩子产生同感,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操控。
只有和他们产生同感,才会打动他们的心。
实例:想一两个词来理解并描述孩子的感受,把这个词放入一句话表达你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司机对我大吼,车上的人都笑话我。
我:那一定很尴尬或那好像让你很尴尬孩子:我真想打他一巴掌!我:你好像很生气!孩子:因为下了点小雨,老师就取消了课外活动,他真蠢!我:你一定很失望孩子:我搞不懂老师为什么要布置这么多作业,简直要把我们累垮!我:听起来你有些嫌作业多。
孩子:今天的投篮练习,我一次也没投中。
我:那一定太让人感到泄气了。
以上的回答对孩子是一种安慰,能帮助他们从情绪中释放出来,面对问题。
不要希望凡事都能“立竿见影”,只要倾听,接受和回应孩子的感受,而不要给出建议。
教育感言:爱要接纳孩子的一切
教育感言:爱要接纳孩子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塑造其人格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问题,将爱与教育相结合,接纳孩子的一切。
首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教育来说,爱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爱可以温暖孩子内心的世界,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
只有在爱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爱的力量能够激励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应该以爱为基础,引导孩子成长。
其次,教育应该接纳孩子的一切。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优势。
然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即将学生按照一种标准化的模式进行教育和评价,忽略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这种做法不仅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还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短处。
只有在接纳和尊重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再次,爱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限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能力和素质。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关注他人、关心社会、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除了学术上的发展,我们还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让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只有在多元化的发展环境中,孩子才能够全面、均衡地发展,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最后,爱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孩子是教育的受益者和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心声和需求,应该被尊重和倾听。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和独立选择。
孩子的想法和建议可能与我们的观点不同,但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他们的立场。
只有在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总之,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过程。
作为教育者和父母,我们应该将爱融入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接纳孩子的一切。
有效沟通的关键尊重孩子的感受
有效沟通的关键尊重孩子的感受有效沟通的关键-尊重孩子的感受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的感受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尊重孩子感受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
一、尊重孩子感受的重要性尊重孩子的感受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下面是为什么尊重孩子感受的两个主要原因:1.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尽管他们年幼,但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独立思考,并且意识到他们的声音是被接纳和重视的。
2. 增进沟通效果: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他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忧虑和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沟通中的障碍。
二、尊重孩子感受的沟通技巧1. 倾听和接纳: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石。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时,父母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尽量避免打断或争辩。
无论孩子的观点是对是错,接纳他们的感受是十分重要的。
2. 表达理解和共鸣: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短的肯定性回应,如“我明白你的感受”、“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和共鸣。
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任感,进一步促进更深入的对话。
3. 鼓励积极表达:为了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可以鼓励他们使用“我觉得”、“我希望”等词语。
这样做有助于孩子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进一步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4. 避免批评和指责:当孩子分享他们的感受时,父母应尽量避免过度批评或指责他们的观点。
相反,应该通过询问问题、提供建议或分享自己的经验来促进积极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反思和表达能力,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提供反馈来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这有助于孩子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声音是被重视的。
6.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沟通中,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个人读接纳孩子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个人读接纳孩子心得体会范文5篇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
明确的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论,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在暑假里,我读了小巫的《接纳孩子》,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个案,针对家长常犯的急躁、焦虑情绪,结合家长提问最多的儿童安全感、自主意识、认知模式、社会交往、规则规范以及性意识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劝解。
虽说《接纳孩子》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具有启发意义!在这里,我谈一谈读了这本书之后一些浅薄的感受!一、接纳并尊重孩子的天性我们接触到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年龄段、有着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个性千差万别!作为老师就要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接纳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一方面我们要用欣赏得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宝贝都有他们的可爱之处,我们要以发现“美”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够让孩子的不足遮住我们的眼光,只见沙子不见金子!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孩子的“错误”。
据书本所说,孩子“黏人”、不听话、发脾气、贪玩、“自私”、“没规矩”等等表现其实都是对外界环境做出的正常反应,都有其合理性,我们要学会去接纳孩子的各种表现,宽容孩子的过错,让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特别是宣泄坏情绪、鼓励孩子说出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问题。
二、鼓励孩子孩子做的事都是凭着天性出发,但孩子们都有显示自己特长的性格,喜欢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更喜欢家长和老师少批评自己。
针对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把表扬和批评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发挥他们自然向上的心理特点,培养出孩子自信、自强的性格特点。
比如:孩子表现好的事情给予她表扬,做错事的时候就鼓励他扬长避短。
用鼓励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这本书中有很多是面对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对我们有帮助的经验,也可以通过案例更好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接纳孩子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接纳孩子父母有了孩子,就有了爱的责任,这爱的唯一目标,应该是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康正直的人。
但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父母万不可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将来出人头地,成龙成凤。
可是,当孩子已经努力了却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办呢?我认为,这时候父母就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1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就是同时要懂得尊重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孩子也是一样。
心理学专家介绍,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他人的意见与建议,理解和采纳他人的想法,同时,通过在孩子心里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多次模仿、教育,使这种情感逐渐建立起来的。
每个孩子本身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才能使他健康、快乐,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可以帮助他们自尊心的形成。
孩子健全的个性就是在形成良好自尊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著名的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导致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还会很快腐烂。
”孩子在两三岁时,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尝试着做一些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表现。
可许多父母怕孩子做得很糟糕或不够好,不让孩子动手,从而剥夺了孩子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然而当孩子遇到不会做或做不好时,又遭到父母的指责与埋怨,这不仅是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同时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悲哀。
作为父母,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孩子支持与鼓励,例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他们拥有独立的空间、或者给予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以及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
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别人歧视侮辱,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
《接纳孩子》读后感
《接纳孩子》读后感接纳孩子(Read After "Accepting Children")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教育和家庭的书籍,在其中一个章节中,我发现了一个关于接纳孩子的深刻观点,这让我深思不已。
面对现代社会中日益复杂的挑战,让我们从中汲取灵感,以更好地理解并接纳我们的孩子。
这篇读后感将通过对书中观点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家庭和教育中实践接纳孩子的价值。
首先,接纳孩子不仅仅意味着父母或老师应该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接受他们的独特之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才能和兴趣,这些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被忽视或压制。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应该尝试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根据他们的兴趣来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
这样,他们就能感受到被接纳和认可的价值。
然而,接纳孩子并不意味着纵容他们的任性或不负责任的行为。
相反,我们应该在教育中传达有关责任和纪律的重要性。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孩子进行严格监控或施加过度的压力。
相反,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理解和支持的环境,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学会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此外,接纳孩子还意味着要在他们犯错误或遇到挫折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而不是指责和惩罚。
我们都知道,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错误为一个教育契机,帮助他们理解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失败。
另外,接纳孩子还意味着要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无所不知和无所不为,而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主权。
这样的环境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
最后,接纳孩子也意味着要与家庭和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系。
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
孩子需要从家庭中获得爱和安全感,并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责任感。
接纳孩子读后感
接纳孩子读后感《接纳孩子》读后感。
《接纳孩子》是一本让我深受触动的书。
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惑,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去接纳和理解孩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讲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面前,孩子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过分的指责和压力。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让我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意识到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应对这些挑战。
其次,作者强调了家长应该如何去接纳孩子。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比如过分的期望、严厉的批评等。
作者认为,家长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孩子,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支持。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接纳孩子,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最后,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建议。
比如,作者提到了家长应该多花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支持,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和探索。
通过这些方法和建议,作者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了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理解,才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茁壮成长。
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受益,让我们的家庭教育更加和谐和美满。
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感悟讲座
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感悟讲座一、开场尊敬的各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的朋友们,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共同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无条件接纳孩子。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性、优点和缺点。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条件接纳并不意味着放任孩子的一切行为,而是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的需求,积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意义无条件接纳孩子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时,他们更容易建立起自信,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接纳也会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使孩子更加愿意与父母交流,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指导和建议。
三、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实践方法1. 倾听:倾听是接纳的关键。
我们需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只有当我们真正听到孩子的声音,才能理解他们,进而接纳他们。
2. 尊重: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人选择,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3. 理解: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尝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而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四、具体例子分析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不理想,当他回到家时,如果他的父母能够无条件接纳他,鼓励他积极面对问题,帮助他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计划,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重拾信心,迎头赶上。
反之,如果他的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他,那么这个孩子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落,进而产生逃避或反抗的心理。
五、结语总的来说,无条件接纳孩子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以及需求,通过倾听和理解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积极面对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让我们一起努力实践无条件接纳孩子的理念,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吧!。
接纳孩子的感受与情绪改善亲子冲突
接纳孩子的感受与情绪改善亲子冲突在亲子关系中,孩子的情绪与感受对于家庭和个人的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导致亲子冲突的发生和加剧。
本文将探讨如何接纳孩子的感受以及如何改善亲子冲突,以期帮助家长们建立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是正常的。
孩子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尚未完全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方式。
因此,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或者不愉快的事情时,常常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消极的情绪反应。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接纳孩子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接纳孩子的感受不意味着放任他们的行为或者纵容他们的情绪。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尊重和沟通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用积极的话语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关心,例如:“我知道你现在很不开心,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我愿意听你倾诉。
”通过这样的开放性对话,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从而更愿意与我们交流。
其次,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情绪表达的空间。
孩子需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抑制或者压抑自己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例如:“我知道你很生气,你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生气,我们可以一起找到解决办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从而更乐意与我们沟通,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家庭中,父母往往在决策和规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而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被忽视或者抵制。
实际上,孩子是家庭的一员,他们也有权利参与到决策和规定中。
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当我们接纳孩子的声音时,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建立更加积极的亲子关系。
最后,改善亲子冲突需要双方的努力和合作。
当孩子情绪失控或者出现冲突时,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冷静下来,避免用愤怒或者责备的态度回应。
相反,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支持,例如用温暖的语言缓和紧张的氛围,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来平静下来。
接纳孩子有效与孩子沟通的基石
接纳孩子有效与孩子沟通的基石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他们需要得到家长的关爱和引导。
而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家庭关系的基石。
接纳孩子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只有在接纳孩子的基础上,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本文将探讨如何接纳孩子,以及如何通过有效沟通与他们建立更好的关系。
一、接纳孩子的重要性接纳孩子是指家长能够理解和接受孩子的个性、情感和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情绪表达方式。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不要试图改变他们,而是要接纳他们的独特之处。
接纳孩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接纳和尊重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自尊。
相反,如果家长不接纳孩子,试图改变他们,孩子会感到自己不被接受,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心。
2.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接纳孩子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接纳和理解时,他们会更加愿意与家长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增进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3. 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接纳孩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接纳和支持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探索和尝试新事物,从而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二、如何接纳孩子接纳孩子需要家长付出一定的努力和耐心。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接纳孩子:1.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不要试图改变他们。
要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2. 倾听孩子的声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接纳孩子的重要方式。
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发言,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
3. 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不要过分批评和指责孩子,要注重表扬和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4.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父母首先应该接受孩子的感受
父母首先应该接受孩子的感受很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时间久了,把父母搞得精疲力尽,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
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内心感受的时候,孩子是很难跟父母进行友好的配合。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孩子有好的感受才会好的行为。
那么怎样让孩子有好的感受呢?。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就是要接受孩子的感受,实际上,我们的很多父母在很多时候,是不认同孩子的感受的,常常是否定孩子的感受。
下面我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场景:儿子说“妈妈,我累了”,他妈妈说:“你刚刚睡个午觉,怎么会累呢?”,儿子说:“我就是那个……”妈妈说“别闹了,你就是刚刚有点犯困,不是累了”。
又比如说,他儿子正在跟妈妈看电视这个场景,他儿子说“妈妈这个电视节目真是无聊!”,他妈妈说:“不会吧,多么有意思呢!”,儿子说“这个节目演的太傻了!”,他妈妈说“不对,这很有教育意义。
”,他儿子又说“这个节目太烂了!”,他妈妈说“不许你这样说话!”。
从以上的两个很平常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的很多基本的交流都演变成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争吵,而事实上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家长在一遍一遍的告诉我们的孩子,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而要相信我们作为大人的判断。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接受孩子的内心感受呢?。
首先,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真心地体会孩子的感受。
只有理解孩子,沟通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比如,刚刚说孩子睡午觉的事情,那么作为妈妈就应该这样说,“儿子,你刚才是睡个午觉了,但是你仍然感觉到累,是不是可以再休息一会儿?”因为不管怎么说,孩子和大人之间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不同的个体之间有不同的感知系统,所以,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没有对错之分,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应该是强加给孩子我们大人的感受。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地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呢?。
— 1/2 —— 1/2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做一些训练。
第一个例子,如果当你的孩子说,“我不喜欢弟弟,我也不喜欢妹妹。
【微课堂记录】如何接纳孩子的感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微课堂记录】如何接纳孩子的感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果妈写在前面的话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用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微课堂第三课:如何接纳孩子的感受2015年6月24日12:30 - 13:30果妈:我们今天分享的主题源自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
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接纳孩子的感受前情回放我们第一次微课堂,分享了为什么要接纳孩子的感受。
今天我们继续谈论感受的话题:如何接纳孩子的感受。
在今天的课中,我们会讲到一些技巧和方法。
第一次微课堂,我们从两方面分享了为什么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分别是从情感方面和脑科学方面。
情感角度来说,用专家的一句话总结就是,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哭闹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呵斥或给建议,而是安抚和平静。
当孩子的情绪平稳,被安抚下来后,我们再来跟孩子谈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下次遇见这种事情我们该怎么办。
从脑科学来说,孩子的前额叶还没发育完善,他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
当孩子着急生气愤怒的时候,他就会马上进入哭闹发脾气的阶段。
我们家长要做的是用平和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安抚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
当我们面对这个哭闹的孩子时,我们要知道孩子并不是在针对我们。
他仅仅是在用哭闹发脾气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负面感受和情绪,这个时候,我们就对孩子多了一层理解,多了一层感同身受。
这是我们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主要谈到了为什么要接纳孩子的感受。
现在我们大家已经知道了原因,那么下一步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如何能做到接受孩子的感受呢?如何跟孩子产生共情以及同理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内容。
果妈:我们还是以一个游戏开始今天的分享:假设你就是一个孩子,今天被一个叫乐乐的小朋友打了。
大家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这个孩子,回家以后面对父母的下述的回应:你的感受是如何的呢?舒服吗?觉得被理解吗?果妈:看到大家反馈的非常好,所有的回应都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感受,上节课中我们谈到要先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先让孩子感觉好,感觉好之后才能引发好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接纳孩子的感受讲师:Amy大家好,我是青豆书坊的培训师Amy,很高兴能和大家交流。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源自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及课程中的内容。
很多人读过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家教书籍,但事实上这本书源自于一门课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作者们30多年前就已经在世界各地进行推广这种人性化的育儿理念与接地气的方法。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用一种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也就是亲子沟通。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为什么要接纳孩子的感受”,这也是亲子沟通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
沟通到底有多重要呢?大家肯定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很多育儿理念和方法,无论素质教育、无痕教育、自然养育,还是目前流行的华德福教育和蒙台梭利教育,无论什么样的育儿理念都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
特别在10岁以前,孩子是以家庭为核心的,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及习惯更多的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所以说,我们和孩子之间有效的、高质量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说:你走进房间,看到牛奶洒到了桌子上,这时你可能很直接的问“牛奶怎么洒了呀?”孩子可能会告诉你“我也不知道。
”或者说“不是我弄的”。
假设换成“我看到牛奶洒了,拿抹布来擦一下吧。
”孩子很可能就会直接去拿抹布了。
同样的一件事情,即使是“一字之差”的沟通方式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感受,从而引发孩子不同的行为。
比如问道:“牛奶洒了,拿抹布来擦一下吧。
”又或者“你把牛奶弄洒了,拿抹布来擦一下吧。
”大家更喜欢听到哪一种?喜欢听到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听众:前一种)嗯,前一种,事实上相当于一字之差。
所以,沟通很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场景是指责与反击的,还是快乐与亲密的。
同样的,孩子的不同行为也是因为他有着特有的感受所引起的,在引导孩子的行为前,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先接纳他的感受。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感受。
我会给到大家一个情境,都是关于孩子的情境,请大家把自己当成是这个孩子,仔细来体会一下自己的切身感受。
然后在“开心、害怕、难过、生气”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告诉我。
假设有即难过又生气的矛盾情绪一并说出就可以了。
好吗?(听众:好)好,我们开始,在线上做这个游戏还是蛮有意思的。
我先来说一个情境,大家设身处地的自己去体会一下,假设是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情境1:我今天第一天上幼儿园,我感到:请大家回答是开心、害怕、难过、生气中的哪一种情绪?(听众1:害怕。
听众2:开心。
听众3:害怕和开心)好,我们看一下个。
情境2:我的新裤子摔破了,我感到:请大家回答是开心、害怕、难过、生气中的哪一种情绪?(听众1:害怕。
听众2:难过。
听众3:难过)嗯,有害怕,有难过。
那么情境3:我的游泳比赛得了第二名,我感到:请大家回答是开心、害怕、难过、生气中的哪一种情绪?(听众1:开心。
听众2:难过。
听众3:生气。
:听众4:难过和开心)嗯,本来想着这次可以得第一。
纠结的,复杂的。
好,最后一个。
情境4:我今天打了乐乐,我感到:请大家回答是开心、害怕、难过、生气中的哪一种情绪?(听众1:害怕。
听众2:难过。
听众3:生气。
:听众4:难过和害怕)好了,游戏结束,大家刚刚都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请大家再想一下,从这个游戏中你都体会到了什么?同样一个情境,为什么有的人选择了害怕、有的人选择了开心?这说明什么?(听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说“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感受”。
那选择害怕的人和选择开心的人谁对谁错?(听众:接纳)是的,接纳。
选择不同的感受,但是开心和害怕有对错吗?嗯,没有对错。
是的,没有对错,也就是“感受没有对错,都应该被接纳”。
我们不能认为愤怒不好就不去愤怒,害怕不好就不去害怕,情绪是本能的正常反应,没有对错,都应该被接纳,我们要引导的是因为这些情绪引起的“不可接受”的行为。
比如愤怒时扔东西,我们要接纳和认可的是愤怒的情绪,要积极引导的是因为愤怒而产生的扔东西或打人的行为。
那么,在“今天我打了乐乐”的场景中有人选择害怕,假设这个孩子的感受是害怕,他回到家可能会怎么样?(听众1:害怕受到爸爸妈妈的批评或挨打。
听众2:选择不说。
听众3:嗯,沉默,逃避。
)有可能不敢说出事实吗?(听众:一定有)这说明什么?(听众担心我们不能接受)。
嗯,心里有担忧。
说明“行为背后隐藏着感受和需求”。
说谎和逃避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是害怕的感受和希望被我们理解、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的需求。
所以,在这个例子里我们要接纳的是害怕的感受,要引导的是说谎的行为。
接纳和引导的方式也许有可以调整的地方还有一点,在刚才的游戏中,假设你的答案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你会怎样看待自己?比如别人都选择开心,只有你选择害怕,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有一次玩这个游戏时,一位妈妈说:“如果我的答案总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话,我会想我是不是不太正常?”的确,当我们总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时,孩子就会觉得我们之间的感受总是不一样,就相当于让孩子一个人在一个角落,他们会因此困惑,因此孤独。
好,再总结一下,我们刚才的四个体会:1.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感受2.感受没有对错,都应该被接纳3.行为背后隐藏着感受与需求4.否定感受会令人感到孤独和困惑关于接纳感受,看看几位心理学家的说法: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当孩子受到鼓励和尊重,坦诚地说出困扰他们的情绪时,这种情绪才能得到释放。
这些积极的倾听方式正是促成这种精神宣泄的办法。
它能帮助孩子弄清自己的情绪。
在他们说出自己的情绪后,这些情绪常常会奇迹般地消失。
美国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亲子沟通之父):孩子的感觉与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好的感受会引发好的行为,孩子的感觉良好,自然会通情达理。
duang duang 接下来的内容就请大家打起精神了,会有一些理论,我尽量简单讲。
我们刚刚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来聊先接纳孩子的感受,其实从脑科学的角度出发更是需要这样。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大家先看这幅图:能看到大脑中间的这幢房子吗?Daniel J.Siegel,M.D.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发现,自我控制与大脑结构之间存在着普遍规律。
有意思的是他把大脑想像成是一座复式的房子,分成楼上大脑和楼下大脑两个部分。
楼下部分是大脑中体现原始功能的一部分,比如呼吸、眨眼、心率,还有一些先天的反应,向战斗、逃跑、僵持,另外,强烈的情绪比如愤怒和恐惧。
楼下大脑中的杏仁核是产生情绪和发展情绪的脑部组织。
那么楼上大脑呢?重要的前额叶就位于这里。
楼上大脑主要包括大脑皮层,这部分和思考、判断、想象力、计划性、同理心、道德品格相关,特别是与我们今天涉及到的“控制情绪和身体”相关,这也是前额叶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前额叶负责控制情绪,产生深入思考和判断能力。
如果孩子的“楼上大脑”运作良好,他们就会非常擅于平衡“楼下大脑”带来的情绪和身体上的强烈反应和冲动。
很好的调控自己的情绪、预见行为的后果,或者在打人之前深思熟虑,想想之后会发生什么后果,并且善于体谅他人的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同理心。
但是知道了这些和先接纳孩子的感受有什么关系呢?楼下大脑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发育得相当充分了,因为它要产生一些本能反应,而楼上大脑通常要到二十八到三十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全。
大家还记得我们所说的楼上大脑的功能吗?确认一下是否把大家讲睡。
哈哈,那就好。
楼上大脑负责深入思考、判断力、对情绪的控制、同理心等等。
还记得我们的老话儿“三十而立吧”?这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因为在这个年龄我们的脑部发育才趋于完善。
所以,这意味着,所有我们想要孩子去学习的行为都是基于一个正在发育中、还远远未完善的大脑组织。
我们要求一个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求他们要在做事情前先考虑一下会引发什么后果。
这些事实上都是给到孩子十分不现实的压力。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被激活的楼下大脑会阻断与“楼上大脑”的连结,楼上大脑没有办法发挥它的思考力,让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
起这个阻断作用的就是杏仁核。
我们之前提到杏仁核是产生和发展情绪的。
确切的说,它就像是大脑的守门人,通常负责扫描危险,它也很敏感,能够迅速酝酿和表达情绪,特别是愤怒和恐惧。
一旦它感到这些,就会完全掌控全局,挟持“楼上大脑”的运作。
当他被触发,我们的行动就会先于思考。
这意味着什么呢?孩子的楼上大脑还处于发育中的阶段,它的功能本来就不完善。
而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绪和压力之下时,即便是这个功能尚不完善的部分也会被阻断,无法发挥作用。
在这样的时候,他们的杏仁核被激活了,呵斥、责备、惩罚只会更强烈的刺激到楼下大脑的继续运作,让楼下大脑更猖狂,无法从理性层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纠正自己的行为,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安抚和平静。
只有通过接纳和理解感受与孩子成功联结之后,孩子才会慢慢平静,等待楼下大脑不那么亢奋的时候,楼上大脑开始恢复运作,利用他尚不完善的功能开始恢复思考,这个时候再去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等等,孩子才能听得进去。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根本听不进去我们所说的话、或者多次“屡教不改”,又或者孩子不接受我们所设定的界限时,好好想一想自己的期待值和教导方式是否正确。
自己是不是先接纳和解决了孩子的感受。
另外,谈到接纳感受,我们不得不谈谈“发脾气”和“哭闹”,这是让我们最为抓狂的事情。
我们没有见过哪个老公没给老婆买包或衣服,老婆坐在地上哭的吧?呵呵。
但我们见到太多孩子的情绪来的很快,坐在地上哭闹、咬人、打人的都有,他们前一秒钟还很好,却突然之间哭闹起来。
但这种情况消失的又会很快,只要他们得到理解和安慰,或者自己慢慢平静下来,这种情况又会马上消失。
上天很公平,他给到这些前额叶尚未成熟,还不能很好控制情绪的孩子们一个应激的机制,心理学博士劳拉.马卡姆把这种机制称为“防故障的安全机制”,那就是“发脾气”和“哭闹”!!和所有人一样,在生活中孩子也会不断的面临压力,比如刚上幼儿园、换了新环境、学校里受到批评,爸爸妈妈最近很忙没时间陪伴、在幼儿园发生了冲突、家里多了个妹妹等等。
从生理的角度讲,这些压力与问题会激发孩子压力荷尔蒙的不断累积,包括皮质醇和肾上腺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大人可以通过思考和交谈来释放这些生物化学物质。
但孩子没办法,还有我们之前谈到的,孩子的前额叶还不成熟,没有办法控制和调节这些情感,还能怎么办呢?如果不去释放和调整,任何人都会憋出问题。
所以,他们需要通过运动、哭喊、发脾气等方式来释放这些与情感相伴的生化物质,来帮助他们自己恢复生理的平衡,仅此而己。
所以,当孩子再向我们表达他们的负面感受、发脾气、哭闹时,别再以为孩子是针对我们,或者针对我们的养育行为,而仅仅是针对他们此时的感受和需求。
我们就把这个时候看成孩子是在卸下他们身上的情感包袱或者恢复生理的平衡就可以了,也许我们的感受也会好受些,也更容易去接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