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一)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总论》课件
保管方法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中药学》总论 ppt课件
PPT课件
17
《证类本草》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 ) • 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082年。宋,唐慎微 • 载药数1558种。 • 特点:图文并重,方药兼收 1、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 大成。 2、流传最早的综合性本草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 、实用文献价值。 • 此外,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
PPT课件 3
总
论
PPT课件
4
学 习 方 法
• • • •
紧密联系中医学知识。 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
• 多看目录、弄懂中药术语、联系(中 医理论,药物间的区别)记忆。
PPT课件
5
绪
言
• 概 念:
1、中药
2、中药学
P 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达 12807种。
8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 根本的区别在于: •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后在中医师的指导下 用药。 • 天然药物无中医药理论指导,不需要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用药 。
PPT课件
9
中
药
学
• 中药学是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 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 与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PT课件
21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PPT课件
22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 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 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 《神农本草经》指出:“阴干、暴 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 伪陈新,并各有法。”
中药学概论 PPT课件
情的需要; 4.便于贮存、调剂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
味、矫臭,便于服用。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五页。
例证
1、减毒:甘遂醋制;巴豆制霜;常山酒炒 2、归经:蜜炙——补益,润肺
酒炒——上行,活血通络 盐水炒——下行,归肾 姜汁炙——加强止呕 醋炒——加强止痛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五页。
四、归经理论的优点 1. 便于选择用药 2. 便于记忆和理解 3. 探索药物的潜在功能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五页。
第五节 毒 性
一、含义
1. “毒”即药,古代对一切药物总称
2. 指药物的偏性
广义的毒性
3. 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和副作用——狭义的毒(指现在)
二、中药引起中毒的原因
储存、炮制、配伍、用量、剂型、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的长短,病 人体质、年龄。
三、解救措施
催吐、洗胃,输液,对症处理
四、食用有毒药物的使用注意
*炮制要得当;配伍合理;用量准确;剂型适当;给药途径合理;
注意病人个体差异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五页。
第四章 中药的应用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五页。
第一节 中药的配伍
一、七情的含义
有目的地按病情的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性的将两味 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一页,共五十五页。
《新修本草》
❖ 又名《唐本草》。载药844种。 ❖ 特点:图文并茂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创了世界 药学著作的先例; 2. 我国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二页,共五十五页。
《证类本草》
味、矫臭,便于服用。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五页。
例证
1、减毒:甘遂醋制;巴豆制霜;常山酒炒 2、归经:蜜炙——补益,润肺
酒炒——上行,活血通络 盐水炒——下行,归肾 姜汁炙——加强止呕 醋炒——加强止痛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五页。
四、归经理论的优点 1. 便于选择用药 2. 便于记忆和理解 3. 探索药物的潜在功能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五页。
第五节 毒 性
一、含义
1. “毒”即药,古代对一切药物总称
2. 指药物的偏性
广义的毒性
3. 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和副作用——狭义的毒(指现在)
二、中药引起中毒的原因
储存、炮制、配伍、用量、剂型、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的长短,病 人体质、年龄。
三、解救措施
催吐、洗胃,输液,对症处理
四、食用有毒药物的使用注意
*炮制要得当;配伍合理;用量准确;剂型适当;给药途径合理;
注意病人个体差异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五页。
第四章 中药的应用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五页。
第一节 中药的配伍
一、七情的含义
有目的地按病情的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性的将两味 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一页,共五十五页。
《新修本草》
❖ 又名《唐本草》。载药844种。 ❖ 特点:图文并茂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创了世界 药学著作的先例; 2. 我国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二页,共五十五页。
《证类本草》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
二、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是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
引产外禁忌或慎重使用的药物。 1.禁用药
剧毒药或药性峻猛的药物及堕胎作用较强 的药物。 2.慎用药
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和温里药中 的部分药物。
三、服药食忌(食忌、忌口)
第八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一、用药剂量
即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 内服一日用量。
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
一、中药的功效 即中药的治疗作用,亦称为中药的“功
能”。
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 物治疗作用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 二、中药功效的确定依据
中药功效的认识和概括,是根据机体的用 药反应,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归纳 出来的。
三、中药的主治 即中药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
(3)包煎:易漂浮水面或易粘锅糊化以及含绒毛 类的药物。
(4)另煎:如贵重药。 (5)烊化:如胶类药。 (6)冲服:一般为入水即化的药或汁液性的药。 (7)煎汤代水:如灶心土。
第一节 四气
一、含义 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二、四气的阴阳属性 寒凉——阴
温热——阳
三、四气的确定依据 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四、四气与功效的关系 (1)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 象与具体的关系。 (2)药性寒热是从特定角度概括药物作用性 质,它只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一个侧面,而 非所有方面。 五、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政府先后数次组织各方面人员对中药资源 进行了大规模调查。
4.中药的现代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 得了瞩目成就 。
5.中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如药物本身毒性、使用 不当等。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中药学--总论 PPT课件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史
中药:起源于先秦时代、形成于秦汉时期、成
熟于隋唐五代、发展于宋元时代、鼎盛于明清时期,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药学才得到了极大的振兴
和发展。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 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中药的起源---先秦
有关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 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人们认识药物的过程。 最早的“药”字见于金文,《说文解字》训释为“治病草 也”,明确提出了“药”乃治病之物,并以植物类居多。 先秦时期虽未出现本草著作,关于药物知识已有文字记载。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之相应, 本草出现,并为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神农本草经》为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已具备了综合本
草的雏形;
《本草经集注》补充、发展,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综合本草
模式。
同时,秦汉至南北朝这一时期,我国生产技术的发展
带动了制药技术的进步。 南朝刘宋时期雷敩(xiào)著《炮炙论》,叙述药物通过适
全书52卷,约20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者374种,
附有药图1160幅。附方多达11096余首。 对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的全面总结,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 学许多方面均有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 该书17世纪先后传播海外,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
本草学的发展成熟---金元明清
金元明清时期,本草学日趋成熟,在药性理论、大型综
合本草和各类专题本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明代本草丰富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是 2 部大型综合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伟大的医药学家)以毕生精
力,历时27年,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编辑而成。 “物以类从,目随纲举”的编写原则,使该书纲目清晰,极 便查阅。这种“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自然属性分类法,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中药学中药学总论精品PPT教学课件
分别为《平帝纪》、《郊祀志》、《游侠传• 楼护
传》.
2020/12/8
11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神农本草经集注》 ⑴作者:陶弘景 ⑵年代:南朝梁代 ⑶记载药物数730种,分为七类 ⑷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兽、 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 ⑸首创诸病通用药
17
八.清代 1.《本草纲目拾遗》 ⑴作者:赵学敏 ⑵成书年代:清代(完稿于19世纪初叶) ⑶内容: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许多是各地草药 ⑷特点: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
附:①《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编,为学术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 学著作。
②《本草备要》—汪昂编,为近代有影响的本草学普及及入门性著 作。
⑴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 ⑵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
⑶作者:托名神农 ,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⑷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 ⑸记述的药学理论有药物性能(四气五味、 有毒无 毒) 、 配伍七情、 用药原则、剂型、服药时间及 用药的度等.
本草:本词首见于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共3处,
3.元代有“广惠司”,后改为“回回药物局”,由 阿拉伯医生配制“回回”药物。
2020/12/8
16
七.明代 《本草纲目》 ⑴作者:李时珍 ⑵成书年代:明代 ⑶内容:载药1892种 分16纲(部) 60(类) 附药图1160幅 附方11000余首 ⑷价值 1.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是部伟大的药学巨著 2.批判纠正了以前药物学中的一些错误论述 3.分类法的伟大进步
一.先秦时期
1.中药的起源
⑴ 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⑵ 以动物为师
中药学总论-- PPT课件
39
二、中药的作用
治疗作用: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功 效 副作用,指常用剂量时出现 的与治疗需要无关 不良作用 的不适反应 毒性反应,指药物对身体的 损害性反应
2018/9/22 19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对中药的
质量好坏和疗效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也 就是说,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份含量 最高时进行。 如园参中人参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 月份 1 4 6 8 10 12 人参皂甙% 7 10.1 20.3 22.6 16.2 7.8
解放后,中药发展的概况
2018/9/22 16
第 二 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阴干暴干,采治时月,生熟,土
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本经》
2018/9/22
17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把那种一地所产、其品种、
质量、疗效均优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地道药材)。 《新修本草》言“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 异。” 陈嘉谟说:“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宜地 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地产南北相 殊,药力大小悬隔”。
2018/9/22 35
煮——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 清蒸——软化药材,便于切 蒸 制或干燥保存。 水火共制 辅料蒸——改变药性。 潬——除去非药用部分,便于 干燥。 淬——便于粉碎,易煎出,增药 效。
2018/9/22 36
制霜
其他制法
发酵 发芽
榨油取霜以减毒 风化取霜 日晒夜露制霜 改变药性,生产新药 生产新药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作者 李勣、苏敬等,成书于唐显庆四年 (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 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 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有人将其 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先于欧洲的 纽伦堡药典(1542年)800余年 )
二、中药的作用
治疗作用: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功 效 副作用,指常用剂量时出现 的与治疗需要无关 不良作用 的不适反应 毒性反应,指药物对身体的 损害性反应
2018/9/22 19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对中药的
质量好坏和疗效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也 就是说,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份含量 最高时进行。 如园参中人参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 月份 1 4 6 8 10 12 人参皂甙% 7 10.1 20.3 22.6 16.2 7.8
解放后,中药发展的概况
2018/9/22 16
第 二 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阴干暴干,采治时月,生熟,土
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本经》
2018/9/22
17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把那种一地所产、其品种、
质量、疗效均优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地道药材)。 《新修本草》言“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 异。” 陈嘉谟说:“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宜地 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地产南北相 殊,药力大小悬隔”。
2018/9/22 35
煮——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 清蒸——软化药材,便于切 蒸 制或干燥保存。 水火共制 辅料蒸——改变药性。 潬——除去非药用部分,便于 干燥。 淬——便于粉碎,易煎出,增药 效。
2018/9/22 36
制霜
其他制法
发酵 发芽
榨油取霜以减毒 风化取霜 日晒夜露制霜 改变药性,生产新药 生产新药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作者 李勣、苏敬等,成书于唐显庆四年 (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 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 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有人将其 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先于欧洲的 纽伦堡药典(1542年)800余年 )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41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四气:温、热、寒、凉 寒或凉性药物:例如大黄对于热解便秘、燥屎坚
结,有清热泻下软坚的作用。 寒>凉
大黄
42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四个大苦大寒的中药:大黄、黄连、黄柏、栀子 黄连
黄柏
栀子
43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中药四气的临床指导原则: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44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趣味中医药养生
主讲:黄伟剑
1
中药学总论
2
以下哪些为中药,哪些不是中药?
3
4
总论内容:
第一章 中药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与贮藏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五章 中药的作用
5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 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包括 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 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修治整理和 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30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对一些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 明显降低药物毒性及其副作用,使之广泛用于临床, 并确保安全用药。 ★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等生用内服易 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 ★巴豆泻下作用剧烈,宜压油取霜用。
35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方法: 1)修治 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为进一步的 加工贮存、调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 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四气:温、热、寒、凉 寒或凉性药物:例如大黄对于热解便秘、燥屎坚
结,有清热泻下软坚的作用。 寒>凉
大黄
42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四个大苦大寒的中药:大黄、黄连、黄柏、栀子 黄连
黄柏
栀子
43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中药四气的临床指导原则: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44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趣味中医药养生
主讲:黄伟剑
1
中药学总论
2
以下哪些为中药,哪些不是中药?
3
4
总论内容:
第一章 中药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与贮藏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五章 中药的作用
5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 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包括 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 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修治整理和 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30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对一些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 明显降低药物毒性及其副作用,使之广泛用于临床, 并确保安全用药。 ★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等生用内服易 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 ★巴豆泻下作用剧烈,宜压油取霜用。
35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方法: 1)修治 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为进一步的 加工贮存、调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 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
17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二、炮制的方法
修治——纯净、粉碎、切制。 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 。 火制—— 炒、炙、烫、煅、煨。 水火共制——煮法、蒸法、炖法、潬法、淬法。 其他制法—— 制霜、发酵、精制、药拌、发芽。
.
18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一节、四气
含义
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时
植物类
动物类 矿物类
花粉 花朵盛开时采集 果实、种子 果实成熟时采收
根、根茎 阴历二月、八月采收
树皮、根皮 植物生长旺盛时采收
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
全年可采,不拘时间,择优采选
.
16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 以便于服用。
五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 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
20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二节、五 味
作用 能散
辛
味
能行
解表、透疹、通经 脉 祛风邪
活血行气、除胀止痛 消郁散结
.
21
第四章 药性理论
.
22
第四章 药性理论
.
23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二节、五 味
作用
能补
甘
能缓
味
能和
.
补益气血阴阳
缓和拘急疼痛 调和药性 缓解毒性、和中
24
第四章 药性理论
.
25
第四章 药性理论
中药总论PPT精品医学课件
xx
第四节 配伍禁忌
二、禁忌
1.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 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 丹参、玄参、细辛、芍药。(详见P144)
2.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
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 角;牙硝畏荆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 脂。
二、炮 制 的 目 的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需 要。
生地
(性苦寒可凉血,主治血热证)
熟地
(性甘温可补血,主治血虚证)
生姜
(可散寒,治表寒证)
炮姜
(可温里,主治里寒证)
二、炮 制 的 目 的
4.增强药物疗效:
元胡(即延胡索,可活血止痛) 醋元胡,止痛作用 增强。
5. 便于制剂和贮藏: 6.可引药归经:
饮片
二、炮 制 的 目 的
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确保准确的药量和 药效。如,去泥,刮皮等。杏仁去皮,蝉蜕去 头翅等。
2.清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①乌头生用有剧毒,用甘草,黑豆与之共煮后可去毒 ②续随子是一种剧烈的泻药,必须去油取霜用 ③常山是一种很好的驱虫药,但有吐的副作用,洒沙后
可去其副作用。
xx
补、中药煎煮法
①先煎: 贝壳、矿石类要打碎先煎煮15-30分; 毒性强的附子、乌头应先煎1-2h。 ②后下: 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在别的药煎好后 再放。如大黄后放煎2分左右,钩藤(含 钩藤碱可降血压)后放煎15分左右。
xxΒιβλιοθήκη 补、中药煎煮法③另煎: 贵重的药如人参、三七要另煎。 ④包煎: 有茸毛的(eg旋覆花、辛夷)要包煎,否则 茸毛进入汤中喝时会引起咳嗽。另一些种 子植物(eg车前子、苏子)其煮破后易使药 液发粘,不易喝。
第四节 配伍禁忌
二、禁忌
1.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 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 丹参、玄参、细辛、芍药。(详见P144)
2.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
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 角;牙硝畏荆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 脂。
二、炮 制 的 目 的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需 要。
生地
(性苦寒可凉血,主治血热证)
熟地
(性甘温可补血,主治血虚证)
生姜
(可散寒,治表寒证)
炮姜
(可温里,主治里寒证)
二、炮 制 的 目 的
4.增强药物疗效:
元胡(即延胡索,可活血止痛) 醋元胡,止痛作用 增强。
5. 便于制剂和贮藏: 6.可引药归经:
饮片
二、炮 制 的 目 的
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确保准确的药量和 药效。如,去泥,刮皮等。杏仁去皮,蝉蜕去 头翅等。
2.清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①乌头生用有剧毒,用甘草,黑豆与之共煮后可去毒 ②续随子是一种剧烈的泻药,必须去油取霜用 ③常山是一种很好的驱虫药,但有吐的副作用,洒沙后
可去其副作用。
xx
补、中药煎煮法
①先煎: 贝壳、矿石类要打碎先煎煮15-30分; 毒性强的附子、乌头应先煎1-2h。 ②后下: 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在别的药煎好后 再放。如大黄后放煎2分左右,钩藤(含 钩藤碱可降血压)后放煎15分左右。
xxΒιβλιοθήκη 补、中药煎煮法③另煎: 贵重的药如人参、三七要另煎。 ④包煎: 有茸毛的(eg旋覆花、辛夷)要包煎,否则 茸毛进入汤中喝时会引起咳嗽。另一些种 子植物(eg车前子、苏子)其煮破后易使药 液发粘,不易喝。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89页PPT
确定味的依据
药物滋味 药物作用
42
四、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性和味是辨识药物功效的重要依据。显
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也显示出有些药 物的共性——有内在联系。 1、气味相同,作用相近(同一类药中) 如: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清 热燥湿、泻火解毒。 2、气同味异,味同气异——作用有同中 之异,异中有同。
3、本草:为中药学的古称,本草即来源 于草之意。是我国历史上记载中药的著 作通用的名称。
4、草药: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 院应 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 且加工炮制尚欠 规范的部分中药。
3
二、将历代本草发展划分为七期:
1、酝酿萌芽期 (先秦,公元前221年以前) 2、草创雏型期 (秦汉魏晋六朝,公元前221年——公
28
四、中药性能的认识和论定: 长期实践——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创造和
发展了中药基本理论。 五、中药性能与性状: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 纳出来的——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的性状——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 滋味、质地——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归经——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如:人参——归脾、肺经
43
第三节 升 降 浮 沉
44
一、升降浮沉: 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上、下、内、
外) 一般分为升浮和沉降两个方面。
45
二、升降浮沉的作用:
升
上行向外——解表、升阳、祛风、散寒、
涌吐、开窍等。
浮
沉
清热、泻下、利水、重
下行向内——镇安神、潜阳、降逆、
降
止咳平喘、收敛固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