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设计研究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课件
![海绵城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7961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2.png)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包括建筑与小区、 道路与广场、绿地与水系等多个方面 ,需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气候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
海绵城市管理政策
海绵城市管理政策应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 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推进。
海绵城市管理政策应加强规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可 持续发展。
智能化技术应用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 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海 绵城市智能化管理和监控 。
生态修复技术
推广生态修复技术,改善 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 自然净化能力。
社会参与与共建
公众教育
加强海绵城市科普宣传,提高公 众对海绵城市的认识和参与度。
社会共建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海 绵城市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 社会治理格局。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海绵城市的建设,旨在通过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 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 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德国汉堡雨水管理
德国汉堡市通过实施一系列雨水管理措施,包括雨水收集、排放和利用,有效地 减少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该市注重生态优先,利用湿地、绿地等自然生态系 统进行雨水调蓄,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国内海绵城市案例
上海世博园区雨水利用
上海世博园区通过建设生态沟、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净化、回用和排放。该园区注 重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了园区的生态环境质 量。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雨水排放标准
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 ppt课件
![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18676383d049649b6658ea.png)
流量径流系数 discharge runoff coefficient
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
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华发179地块海绵专项设计
透水铺装率 proportion of permcable pawing
下沉绿地 depressed green
雨径流系数 volumtric runoff cocfticicnt
透水地面铺装占硬化地 而的比例。
低于周边地而标高,可积蓄、下渗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 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下沉式 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绿地分为狭义下沉式绿地和广义下沉 式绿地,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 边铺砌地而或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 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其有一定 的调蓄容积(在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 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不包 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 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 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覆土后排水状况无法观察,出现积水渗漏问题无法排查, 只能通过覆土开挖对积水处进行清理
通过设置在植被带里的观察管和观察井对进行排查后, 用高压对管道冲洗
找坡后覆土较薄处设置市政管道开挖时需考虑避开;填土时 需考虑排水层和过滤层之间的完整性,避免排水层对过滤层
龙湖杨泗港项目
海绵专项设计方案
中国 武汉 2018-07
华发179地块海绵专项设计
第 第第第 四 三二一 部 部部部 分 分分分
验 海海海
收 绵绵绵
管 技设城
理 术施市
办 性相及
法 能关三
特技图
点术两
对
表
比
目 录
华发179地块海绵专项设计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
海绵城市规划PPT课件
![海绵城市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a73edce45c3b3566ec8b5a.png)
海绵城市规划
.
1
海绵城市
2
一、建设背景及概况
.
2
海绵城市
3
.
3
海绵城市
一、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
解决城市旱涝不均 据统计,过去几年内我国超过360个城市遭 遇内涝,今年以来,已经有41座城镇因暴雨内涝 受淹,因暴雨洪水已经直接造成了约353亿元的 经济损失。目前,“逢雨必涝”已经成为我国城 市重大灾害之一。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 发展造成的“热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增强 ,城市暴雨现象频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 存在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 雨时水渗透性不好;储水体较少,无法滞纳短期 急剧增加的雨水。 部分城市旱涝急转现象严重。据住房城乡建 设部统计,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 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中的“严重缺水”和“ 缺水”城市。当前我国99%以上的城市属于雨水 集中快排模式,天然降水对城市干旱现象的缓解 非常有限。
6:“排”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 也渗透不了,用也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的内 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
.
7
海绵城市
四、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8
一、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 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 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 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生态恢复和修复。
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 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 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 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三、低影响开发。
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 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 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 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 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 水的积存、 渗透和净化。
.
1
海绵城市
2
一、建设背景及概况
.
2
海绵城市
3
.
3
海绵城市
一、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
解决城市旱涝不均 据统计,过去几年内我国超过360个城市遭 遇内涝,今年以来,已经有41座城镇因暴雨内涝 受淹,因暴雨洪水已经直接造成了约353亿元的 经济损失。目前,“逢雨必涝”已经成为我国城 市重大灾害之一。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 发展造成的“热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增强 ,城市暴雨现象频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 存在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 雨时水渗透性不好;储水体较少,无法滞纳短期 急剧增加的雨水。 部分城市旱涝急转现象严重。据住房城乡建 设部统计,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 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中的“严重缺水”和“ 缺水”城市。当前我国99%以上的城市属于雨水 集中快排模式,天然降水对城市干旱现象的缓解 非常有限。
6:“排”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 也渗透不了,用也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的内 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
.
7
海绵城市
四、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8
一、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 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 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 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生态恢复和修复。
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 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 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 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三、低影响开发。
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 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 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 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 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 水的积存、 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案例分析PPT课件
![海绵城市案例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1edac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0.png)
目录
01
海绵城市介绍
02
经典案例
第1页/共31页
海绵城市介绍 海绵城市简介
海绵城市概念
与传统城市比较
设计理念
第2页/共31页
概念
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这样的城 市,能够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具体来说,就是在城市小 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作为海绵体,平时 是市民的休闲公园,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无论 是泥地、草地还是树林、湖泊,都能吸收大量雨水。这样, 可以把水消化在本地,避免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水。当大量 的雨水都被海绵体吸收之后,城市的积水也就无从谈起。 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 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
第12页/共31页
雨水公园位于爱丁堡公园内,能为周围的树木等 植被和运动场提供经过处理的灌溉雨水,即为美丽 的公园增加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又提高了游客兴趣, 还具有非凡的深刻意义。雨水公园的建设解决了当 地饮用水和灌溉水的双重危机。公园里有各种水景 景观和相应的设施,能收集储藏雨水,进行水体净 化并通过分流管分流给需要的区域。水源经过过滤 介质和各种植被的自然作用实现净化,公园里的四 个平台方便游客欣赏景色,进行户外活动。
第3页/共31页
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 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 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 “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 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 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 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 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01
海绵城市介绍
02
经典案例
第1页/共31页
海绵城市介绍 海绵城市简介
海绵城市概念
与传统城市比较
设计理念
第2页/共31页
概念
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这样的城 市,能够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具体来说,就是在城市小 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作为海绵体,平时 是市民的休闲公园,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无论 是泥地、草地还是树林、湖泊,都能吸收大量雨水。这样, 可以把水消化在本地,避免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水。当大量 的雨水都被海绵体吸收之后,城市的积水也就无从谈起。 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 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
第12页/共31页
雨水公园位于爱丁堡公园内,能为周围的树木等 植被和运动场提供经过处理的灌溉雨水,即为美丽 的公园增加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又提高了游客兴趣, 还具有非凡的深刻意义。雨水公园的建设解决了当 地饮用水和灌溉水的双重危机。公园里有各种水景 景观和相应的设施,能收集储藏雨水,进行水体净 化并通过分流管分流给需要的区域。水源经过过滤 介质和各种植被的自然作用实现净化,公园里的四 个平台方便游客欣赏景色,进行户外活动。
第3页/共31页
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 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 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 “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 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 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 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 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海绵城市研究课件PPT
![海绵城市研究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853fc6453610661fd9f495.png)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延时滞留池
2 居住区、工商业区LID设计
下沉式绿地广场
下凹式绿地与植草沟
课件 制作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概念
发展
案例
以上方式称为“可持续性城市排水法”(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或“自然排水法”(natural drainage)。
城 市 排
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 控制雨水径流,减轻雨水径流污染,
水
并且收集储存的雨水还可以用于景
建
观灌溉等用途,相应地减少了对可
设
饮用水的消耗。
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我们的城
传 市才一次次经受内涝的威胁。
统 我们应当建设更好的城市排水
城 市
系统,“尽快把水排出去”。 这个“共识”是正确的吗?
把目光完全盯着建设城市
排水系统,未必是最有“良心”
的选择。
1 在城市里看海
案例
维克多•雨果在《悲惨 世界》中的名句“下 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现在被人们拿来指责 “没良心”的排水系
*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
*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
*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
*治理水污染
2 海绵城市建设
低影响开发
延时滞留池
2 居住区、工商业区LID设计
下沉式绿地广场
下凹式绿地与植草沟
课件 制作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概念
发展
案例
以上方式称为“可持续性城市排水法”(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或“自然排水法”(natural drainage)。
城 市 排
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 控制雨水径流,减轻雨水径流污染,
水
并且收集储存的雨水还可以用于景
建
观灌溉等用途,相应地减少了对可
设
饮用水的消耗。
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我们的城
传 市才一次次经受内涝的威胁。
统 我们应当建设更好的城市排水
城 市
系统,“尽快把水排出去”。 这个“共识”是正确的吗?
把目光完全盯着建设城市
排水系统,未必是最有“良心”
的选择。
1 在城市里看海
案例
维克多•雨果在《悲惨 世界》中的名句“下 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现在被人们拿来指责 “没良心”的排水系
*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
*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
*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
*治理水污染
2 海绵城市建设
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规划教材PPT(共 41张)
![海绵城市规划教材PPT(共 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45ff69827f1922791788e83a.png)
4:“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地形 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 地形地貌后,降雨就只能汇集到一起,形成积水。所以 要把降雨蓄起来,蓄也是为了利用,为了调蓄和错峰, 不然短时间内汇集这么多水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5:“用”尽可能利用天上降下来的雨水,不管 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 比如停车场上面下的雨,我们传统的方式是快排,那么, 可不可以进行收集净化以后,直接用于洗车,当然是可 以的。我们现在浇花浇树要用自来水,既消耗能源、又 消耗水资源。我们应该通过渗透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 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也可用于景观喷灌中。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10月,住建部发布《海绵 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 部正式公布首批海绵城市建 设试点城市
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 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 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
9月,海绵专家联合 发布:海绵城市建 设的顶层设计
2018年5月9号,海绵城市及水生态交流峰 会在福州市召开,会上发布了《2018中国海 绵城市建设白皮书》
2:“滞”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 流量。比如说,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 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我们城市内的降雨,是 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这跟大江大河不一样。城市 内短历时强降雨,对下垫面产生冲击,形成快速径流, 积水攒起来就导致内涝。
3:“渗”加强自然的渗透,通过土壤来渗透雨水, 这样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不透水路 面汇集到管网里雨水,可以涵养了地下水,补充地下 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还可以改善城市 微气候。
6:“排”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也渗 透不了,用也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的内涝。这就 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
海绵城市课件
![海绵城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18af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d.png)
规划布局
区域布局
景观布局
根据城市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 ,将城市划分为不同区域,分别制定 相应的规划布局。
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等因素 ,合理规划布局城市景观,提高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
设施布局
在区域布局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布局 雨水收集、处理、排放等设施,确保 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专项规划
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保护 意识。
监测与评估
监测指标
建立海绵城市监测指标体系,包 括水质、流量、土壤湿度等,对
海绵城市效果进行实时监测。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 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与反馈
定期对海绵城市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
绿色屋顶设计
通过种植植物、铺设滤料等措施,增 加屋顶的雨水滞留能力,减少雨水径 流。
雨水径流控制
采用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等措施, 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对下游水 体的冲击。
下凹绿地与雨水渗透
下凹绿地设计
将绿地设计成下凹式,使绿地能够自然渗透雨水,减少地表径流。
雨水渗源。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采取综合施策的方法, 结合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的海 绵性能和生态环境质量。
02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规划目标与策略
目标
通过规划设计,实现城市雨水自 然积存、渗透、净化与回用的目 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 进可持续发展。
策略
以生态优先、低影响开发为原则 ,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水文条件 、排水系统等因素,制定相应的 规划策略。
英国伦敦市
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LID)的海绵城市体系,实现了城市雨水的自然渗透、滞蓄和净化,提高了城 市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 案例分析 (3)ppt课件
![海绵城市 案例分析 (3)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36fec1f61fb7360a4c6523.png)
14
经过设计,整个的雨水花园每年将吸收16,000公 斤的固体悬浮颗粒,同时通过植物生长吸收160公斤 的营养盐、氮等一些元素,减少垃圾产量。同时地 下存水的过滤水将达200千升,提供每年公园所需灌 溉水的60%。
15
雨水资源利用措施
雨水利用的主要景观措施有:屋面集 水、滞留池、生态调节池、植草沟、人 工湿地等。雨水间接利用采用渗滤沟、 渗滤池、梯田、花畦等方式将雨水渗入 土壤,涵养地下水或回灌至地下水层。
21
22
道路渗滤沟:因景观和功能要求,在主要道路 和广场上未使用透水砖。因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 绿地标,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汇聚到周边绿地 内,再渗透到地下。而园内一般道路采用透水砖, 并以级配砂石作为垫层,在级配砂石垫层内铺设 全透型排水软管,便于雨水渗透、收集和利用。
23
24
25
雨水净化系统
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 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 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 “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 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 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 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 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5
7பைடு நூலகம்
传统城市
改造自然 利用土地为主 改变原有生态 粗放式建设 地表径流量大增
海绵城市
顺应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 保护原有生态 低影响开发 地表径流量不变
8
目录
01
海绵城市介绍
02
经典案例
9
澳大利亚:爱丁堡雨水花园
经过设计,整个的雨水花园每年将吸收16,000公 斤的固体悬浮颗粒,同时通过植物生长吸收160公斤 的营养盐、氮等一些元素,减少垃圾产量。同时地 下存水的过滤水将达200千升,提供每年公园所需灌 溉水的60%。
15
雨水资源利用措施
雨水利用的主要景观措施有:屋面集 水、滞留池、生态调节池、植草沟、人 工湿地等。雨水间接利用采用渗滤沟、 渗滤池、梯田、花畦等方式将雨水渗入 土壤,涵养地下水或回灌至地下水层。
21
22
道路渗滤沟:因景观和功能要求,在主要道路 和广场上未使用透水砖。因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 绿地标,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汇聚到周边绿地 内,再渗透到地下。而园内一般道路采用透水砖, 并以级配砂石作为垫层,在级配砂石垫层内铺设 全透型排水软管,便于雨水渗透、收集和利用。
23
24
25
雨水净化系统
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 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 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 “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 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 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 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 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5
7பைடு நூலகம்
传统城市
改造自然 利用土地为主 改变原有生态 粗放式建设 地表径流量大增
海绵城市
顺应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 保护原有生态 低影响开发 地表径流量不变
8
目录
01
海绵城市介绍
02
经典案例
9
澳大利亚:爱丁堡雨水花园
海绵城市 ppt课件
![海绵城市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fe10b289eb172dec63b74f.png)
PPT课件
8
2、生物滞留带防渗膜修复
生物滞留带
PPT课件
9
2、主要设计技术要点
(5)其他措施
除上述列举的常用措施外,还有许多措施可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如渗透沟渠、渗井、雨水过滤池、生态浮床、生态堤岸等。除工程性措施 外,非工程性措施也是实现低影响开发目标的重要组成。
图8 生态浮床
图7 生态堤岸
PPT课件
13
4、成功案例及课题
4.1.1 荷兰鹿特丹雨水广场
广场主要有两部分:运动场和其中的山形游乐实施。运动场相对于地平 面下沉了一米,周围是人们可以用来观看比赛的台阶。山形游乐实施由多 个处于不同水平面的可坐、可玩、可憩的空间组成。广场的周边由草地与 乔木围合而成。大多数时候(几乎一年里90%的时间),雨水广场是一个干 爽的休闲空间(图10)。即便在常规的雨季里,广场仍保持干燥,雨水将 渗入土壤或被泵入排水系统。
行人通过内涝的马路
大雨中两名环卫工人在清理下水管道
装载机搭载市民通过积水坑
市民一起抢险被困在积水中的汽车
车主纷纷“弃车”离开低洼地带 PPT课件
下水道井盖出现“趵突泉” 3
二、海绵城市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 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 通过“渗、滞、蓄、净、 用、
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 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2 生物滞留带防渗膜修复
3 生物滞留带雨水口设置
4 生物滞留
5 其他措施
PPT课件
5
2、主要设计技术要点
(1)透水铺装
近年来还出现了高承载高透水高透气铺装。该路面强度即可达到高运 量道路标准,又可实现强降雨时,表面径流趋近于零,透水、储水的效果, 同时满足铺面下树根与生态系统能够呼吸,以及允许炎热天气时地下水蒸 发而出,并满足平价、耐用和易维护等条件。
海绵城市规划教材PPT(共 41张)
![海绵城市规划教材PPT(共 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45ff69827f1922791788e83a.png)
3
2014
2015
2016
2017
10月,住建部发布《海绵 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 部正式公布首批海绵城市建 设试点城市
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 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 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
9月,海绵专家联合 发布:海绵城市建 设的顶层设计
2018年5月9号,海绵城市及水生态交流峰 会在福州市召开,会上发布了《2018中国海 绵城市建设白皮书》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 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优 先设计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意图
海绵城市
13
海绵城市设计三:绿地与广场
城市绿地、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城市绿地 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 并衔 接区域内的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
生态修复是建设健康、美丽城市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河岸线、海岸线和山体修复,是保护自然 资源、修复生态环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重要保障。
市政基础设施条件的改进对解决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海绵城市
该工程使用了轻质量屋面绿化技术,设计 围绕“放眼看世界”的主题,根据屋面绿化实 际荷载分区合理布局设计,使原本硬质的屋顶 变得生机勃勃,也为大楼内的工作人员提供了 放松与娱乐的绿色场所。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 有效手段,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系列 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 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 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2014
2015
2016
2017
10月,住建部发布《海绵 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 部正式公布首批海绵城市建 设试点城市
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 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 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
9月,海绵专家联合 发布:海绵城市建 设的顶层设计
2018年5月9号,海绵城市及水生态交流峰 会在福州市召开,会上发布了《2018中国海 绵城市建设白皮书》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 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优 先设计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意图
海绵城市
13
海绵城市设计三:绿地与广场
城市绿地、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城市绿地 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 并衔 接区域内的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
生态修复是建设健康、美丽城市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河岸线、海岸线和山体修复,是保护自然 资源、修复生态环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重要保障。
市政基础设施条件的改进对解决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海绵城市
该工程使用了轻质量屋面绿化技术,设计 围绕“放眼看世界”的主题,根据屋面绿化实 际荷载分区合理布局设计,使原本硬质的屋顶 变得生机勃勃,也为大楼内的工作人员提供了 放松与娱乐的绿色场所。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 有效手段,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系列 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 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 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 ppt课件
![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0ca15d7e21af45b307a884.png)
盲管
雨水管
路面两侧可位置设置雨水口,对地 表径流进行收集。道路下方设置盲管, 透水铺装底层为雨水收集层,通过底层 的盲管连接园区雨水管,对渗透雨水进 行收集。雨水通过雨水管汇入调蓄模块, 蓄满后才会将多余的雨水排入市政管网。
施工详图-透水铺装
海绵设计
盲管
透水园路做法
透水沥青路面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25
性
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40
绿色屋顶率(%)
完成值
>85 0.5 77.8 80
3 27.8
40 9.1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
指序 标号 类 型
指标名称
影响因素
目标 值
强 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制 性
用地 排水 内涝风险
性质 分区 等级
70%
居 街区 高 0
住用
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 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 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 表示。
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retention and storage 雨水存储和调节的统称。 2.1.9雨水储存stormwater storage 在降雨期间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
海绵设施布置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下垫面分类布局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指标 项目用地总面积(m2)
41201.69
下垫面解 析
屋顶 路面
铺装
绿化
总面积(m2) 屋面绿化面积(m2) 其他软化屋面面积(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末端雨水快排模式
1.1 概念定义
海绵城市处理模式
海绵城市
刚柔并济、双管齐下
海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或“柔性”设施,并注重与传统的“刚
性”工程设施进行有效衔接。通过“刚柔相济”,建立和完善城市的“海绵体”,强化对城市径
流雨水的排放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传统的智慧 徽州民居:四水归堂
徽州民居依山傍水而聚,顺应地势建造村 落, 天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少不了水系 的融合。天井中排水道与巷道中的排水道相连, 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溪水常年流 动,建筑与水系一静一动。人工水系网络既有利 于生活、生产,也便于防火、调节小气候、净化 空气、美化环境,极具生态功能。徽州古民居独 具特色的天井也与水系密切相关,既利于污水排 走,又能收集雨水
8
万物相生 和谐共处
的自然理水方式
ppt课件
9
古人的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指出,“天”与“人”皆同源于“道”,因而是统一的。他 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和天都产 生于自然生成这个同一过程,因此,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治水 也应该将遵循自然规律,并以之其作为行为准则。
ppt课件
LID能将雨水大部分留在原地以回补地下水, 变雨水成为资源。
ppt课件
17
1.1 海绵城市概念 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1.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1.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海绵城市
——会呼吸的城市
1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1 概念定义
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城市
LID的核心雨水调蓄方式包括入渗、蒸发、 滞留、蓄集等,采用的基本措施有生物滞 留带、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花园、储 水池等。
LID技术可以减少约30%-99%的暴雨径流并 延迟大约5-20分钟的暴雨径流峰值;
LID技术可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磷、油脂、 氮、重金属等污染物,并具有中和酸雨的效果, 是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核心之一。
ppt课件
15
中华的传统智慧给予我们的启迪
尊重环境因素与自然规律,做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ppt课件
16
国际思潮
LID 低影响开发模式
低影响开发模式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 国提出的一种较为先进的雨水管理模式, 其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 机制和设计技术,来实现对暴雨径流的管 理和控制。低冲击开发模式的基本目标是 使区域开发后水文状态尽量接近开发前的 状态,不增加地表径流量。
海绵城市:水、城、人的共生
Sponge City:Symbiosis of Water、City and People
ppt课件
1
北京缺水!华北缺水!中国缺水!
我国人口是世界人口的20%,但中国的淡水资源仅有世界的10%不到,而且这其中的75%已经污染了;七 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 % 。中国的三分之二城市缺水,整个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 都在下降,北京地下水下降的速度是每年1米左右。
ppt课件
2
中国正试图通过建设大规模的引水设施,解决北方城市缺水难题
ppt课件
3
南水北调工程——为城市“解渴”
ppt课件
4
但中国城市真的缺水吗?
ppt课件
5
城市内涝等由积水而引起的灾害已成为困扰城市的严重问题
ppt课件
6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治水方式?
ppt课件
7
自然的智慧
水的大生态循环
ppt课件
ppt课件
12
传统的智慧
苏州城:河网密布、纵横交织
“支穿曲渠,吐纳交贯,舟揖旁道,
井邑罗络未有如吴城者,故虽号泽 国而未尝有溺之灾”
因太湖地区地形四周高仰、中间低洼,苏州城内 修建大量塘浦以使高地有灌溉之水,而低地筑堤 作围可以防洪排涝。由此“低田常无水患,离天 常无旱灾,而数百里之内,常获丰熟”。吴郡记 载“或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又七里或十里为一 横塘,因塘浦之土以为堤岸,使塘浦阔深,堤岸 高厚,则水不为害,而可是趋于江也。”
4
因地制宜:各地应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5
统筹建设:地方政府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在各类建设项目中统筹落实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实施。
ppt课件
21
海绵城市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区域层面: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 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 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 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 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生态修复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 生态调蓄空间。
10
传统的智慧
宏村: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
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 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 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ppt课件
11
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 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 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 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 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
源头分散、慢排缓释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 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 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 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 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 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 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 然”。
核心目标: 维持场地开发前后径流不变
雨水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建设 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 然地貌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
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最终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
统。
ppt课件
20
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1
规划引领:海绵系统应以规划为引领,在场地建设初期确定雨水生态调蓄目标和相应措施。
2
生态优先:城市规划中应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线,以保护大地自然调蓄海绵体。
3
安全为重:海绵城市应结合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与工程措施共同构建城市雨水管控系统。
末端雨水快排模式
1.1 概念定义
海绵城市处理模式
海绵城市
刚柔并济、双管齐下
海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或“柔性”设施,并注重与传统的“刚
性”工程设施进行有效衔接。通过“刚柔相济”,建立和完善城市的“海绵体”,强化对城市径
流雨水的排放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传统的智慧 徽州民居:四水归堂
徽州民居依山傍水而聚,顺应地势建造村 落, 天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少不了水系 的融合。天井中排水道与巷道中的排水道相连, 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溪水常年流 动,建筑与水系一静一动。人工水系网络既有利 于生活、生产,也便于防火、调节小气候、净化 空气、美化环境,极具生态功能。徽州古民居独 具特色的天井也与水系密切相关,既利于污水排 走,又能收集雨水
8
万物相生 和谐共处
的自然理水方式
ppt课件
9
古人的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指出,“天”与“人”皆同源于“道”,因而是统一的。他 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和天都产 生于自然生成这个同一过程,因此,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治水 也应该将遵循自然规律,并以之其作为行为准则。
ppt课件
LID能将雨水大部分留在原地以回补地下水, 变雨水成为资源。
ppt课件
17
1.1 海绵城市概念 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1.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1.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海绵城市
——会呼吸的城市
1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1 概念定义
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城市
LID的核心雨水调蓄方式包括入渗、蒸发、 滞留、蓄集等,采用的基本措施有生物滞 留带、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花园、储 水池等。
LID技术可以减少约30%-99%的暴雨径流并 延迟大约5-20分钟的暴雨径流峰值;
LID技术可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磷、油脂、 氮、重金属等污染物,并具有中和酸雨的效果, 是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核心之一。
ppt课件
15
中华的传统智慧给予我们的启迪
尊重环境因素与自然规律,做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ppt课件
16
国际思潮
LID 低影响开发模式
低影响开发模式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 国提出的一种较为先进的雨水管理模式, 其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 机制和设计技术,来实现对暴雨径流的管 理和控制。低冲击开发模式的基本目标是 使区域开发后水文状态尽量接近开发前的 状态,不增加地表径流量。
海绵城市:水、城、人的共生
Sponge City:Symbiosis of Water、City and People
ppt课件
1
北京缺水!华北缺水!中国缺水!
我国人口是世界人口的20%,但中国的淡水资源仅有世界的10%不到,而且这其中的75%已经污染了;七 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 % 。中国的三分之二城市缺水,整个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 都在下降,北京地下水下降的速度是每年1米左右。
ppt课件
2
中国正试图通过建设大规模的引水设施,解决北方城市缺水难题
ppt课件
3
南水北调工程——为城市“解渴”
ppt课件
4
但中国城市真的缺水吗?
ppt课件
5
城市内涝等由积水而引起的灾害已成为困扰城市的严重问题
ppt课件
6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治水方式?
ppt课件
7
自然的智慧
水的大生态循环
ppt课件
ppt课件
12
传统的智慧
苏州城:河网密布、纵横交织
“支穿曲渠,吐纳交贯,舟揖旁道,
井邑罗络未有如吴城者,故虽号泽 国而未尝有溺之灾”
因太湖地区地形四周高仰、中间低洼,苏州城内 修建大量塘浦以使高地有灌溉之水,而低地筑堤 作围可以防洪排涝。由此“低田常无水患,离天 常无旱灾,而数百里之内,常获丰熟”。吴郡记 载“或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又七里或十里为一 横塘,因塘浦之土以为堤岸,使塘浦阔深,堤岸 高厚,则水不为害,而可是趋于江也。”
4
因地制宜:各地应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5
统筹建设:地方政府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在各类建设项目中统筹落实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实施。
ppt课件
21
海绵城市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区域层面: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 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 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 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 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生态修复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 生态调蓄空间。
10
传统的智慧
宏村: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
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 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 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ppt课件
11
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 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 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 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 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
源头分散、慢排缓释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 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 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 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 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 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 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 然”。
核心目标: 维持场地开发前后径流不变
雨水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建设 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 然地貌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
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最终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
统。
ppt课件
20
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1
规划引领:海绵系统应以规划为引领,在场地建设初期确定雨水生态调蓄目标和相应措施。
2
生态优先:城市规划中应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线,以保护大地自然调蓄海绵体。
3
安全为重:海绵城市应结合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与工程措施共同构建城市雨水管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