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现状调查

我国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现状调查

系数 0 8 ~ . 9 重测信度系数为 08 6 量表各维度与 总量 . 1 07 , 6 7 .5 ;
表 的相关程 度很高 , 结构效度 系数 06 108 9 差异 均有 其 .1 .1 ,
统 计学意义 ( < .1 , 明各 因素较好地 反映 了问卷所要测 P O )说 0
量 的内容 。本研究 中该量表的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19 . 6。 7 1 研 究流程 :本研究 以问卷调查作 为主要 的研究 方法 , . 3 并
22 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基本状况 .
校园心理 2 1 年 4 02 月第 l 卷盟 O
J rao Cm u i o nl f a ps f u Le&M n l el , pi2 1, o 1, o2 et ah A r 02 V 1 0 N . aH t l .・89 ・ Nhomakorabea・
调 查研 究 ・
我 国西北地 区中小学教师 情绪工作 的现状调查
对少量被试进行 了访谈 , 一方 面为问卷或量表 的修订做准备 ,
另一方 面验证测查 的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研 究分 为预
测 和 正 式施 测 2 阶段 , 个 预测 阶 段 以 兰 州市 某 小 学 的 4 2名教
师为被试 , 主要 修订《 中小学教师情绪工 作量表》 的信 、 度。 效 通过项 目分析 、 信度分析发现 , 该量表大部分条 目都具有 一定
术性工作者 中的高情绪工作者 。教师的情绪工作与工作 紧密 联系 , 教师需要 与学 生 、 家长 、 同事 、 导直接互动 , 领 教师 的职 业要求教 师长期保持稳定 、 饱满 、 积极 的情绪 , 这些积极情 绪 会使 教师思 维活跃 , 高教学 效率 , 会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 提 也 趣 , 高教学 质量 ; 消极 情绪 则不仅 使教 师本人 难 以完 成 提 而 教学任务 , 影响 身心健康 , 也会使学 生产生学 习的情 绪障碍 ,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整和管理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情绪调节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对情绪调节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调节方式,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情绪调节研究领域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情绪调节机制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理解不断深化。

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也促使学者们对情绪调节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目前情绪调节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如情绪调节与个体特质的关系、情绪调节的发展轨迹等。

有必要对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情绪调节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体验和表达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研究情绪调节的意义在于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应对各种压力、挑战。

情绪调节研究还可以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

深入探讨情绪调节的定义、重要性、方式、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对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情绪调节的现状和重要性,以及了解情绪调节的方式、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情绪调节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指导未来研究和实践,本文旨在总结目前情绪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可能的研究展望和建议。

通过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可以为个体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促进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研究小学语文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情绪劳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情绪劳动是指在工作中需要调动自己的情感表达,以达到特定的工作要求和目标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及其对教师的影响。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他们需要在课堂上展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这种情绪的表达往往需要教师调动内心的情绪状态,而并非真实的感受。

这种情绪劳动的要求导致了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忍耐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学生问题和家长关系,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情况以及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等。

教师不仅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要面对各类学生问题的解决。

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需要运用情感劳动技巧,以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

然而,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往中,教师的情绪劳动往往需要超过正常的水平,他们需要保持冷静和耐心,解决矛盾和问题,这对于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面对工作量的大增和时间压力的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他们需要不断备课、批改作业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种工作压力和时间压力容易导致教师的情绪失衡和疲劳,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职业发展。

在面对上述情绪劳动的挑战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参与课外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消除负面情绪。

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重视小学语文教师的情绪劳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提供专业的培训和交流平台,对于教师的情绪劳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体验进行有意识的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对情绪调节的研究旨在探索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调节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影响。

以下从情绪调节的定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三个方面对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进行浅析。

情绪调节的定义和分类。

情绪调节研究中对情绪调节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有意识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体验的过程。

情绪调节可分为情绪表达调节和情绪体验调节两个方面。

情绪表达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情绪触发事件后,通过表情、语言和行为等方式来调节情绪的外在表达。

情绪体验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情绪触发事件后,通过认知、注意和评价等方式来调节情绪的内在体验。

情绪调节研究的方法。

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自然观察研究。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控制情境,以及对个体进行情绪调节任务和心理测量等方式来研究情绪调节。

实验研究可以控制变量,精确地观察情绪调节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自然观察研究则是通过观察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调节行为和情绪体验来研究情绪调节。

自然观察研究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个体情绪调节的实际情况,但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研究结果的可控性较差。

情绪调节研究的成果。

情绪调节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研究发现,情绪调节能够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够减少负性情绪的体验,增加正性情绪的体验,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

情绪调节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方式对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灾难应对和冲突解决等情绪调节方式的选择对个体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情绪调节的性别差异也是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

研究发现,在不同情境和不同任务中,男性和女性在情绪调节方面存在差异。

情绪调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理解个体情绪调节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推动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刺激时,通过认知、行为和生理等多种途径去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以达到适应环境和自我保护的目的。

情绪调节的能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一直以来都备受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关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情绪调节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本文将从认知、行为和生理等多个方面对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浅析。

一、认知方面认知情绪调节是指通过对外部和内部信息的加工和理解来调节情绪状态。

认知情绪调节主要包括对情绪的认知评估、情绪表征和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等过程。

研究发现,个体对情绪的认知评估会影响到情绪的产生和发展。

当一个人将某种情境解释为具有威胁性时,他的焦虑情绪就会被激发出来;而将情境解释为挑战性时,他的积极情绪就会被激发出来。

情绪的认知评估对情绪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体对情绪的表征和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也会影响到情绪的调节效果。

当一个人通过情绪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情绪,可以有效地缓解情绪的压力,而当一个人选择情绪焦虑,效果上就不尽如人意。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是情绪调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行为方面行为情绪调节是指通过行为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研究发现,一些行为活动,如锻炼、社交、娱乐等都对情绪的调节起着积极作用。

当一个人感到焦虑时,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内啡肽,从而缓解焦虑情绪;而当一个人感到孤独时,通过与朋友社交可以获得人际支持,从而缓解孤独情绪。

行为情绪调节是情绪调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生理方面生理情绪调节是指通过调节生理系统来调节情绪状态。

研究发现,大脑中的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下丘脑等结构对情绪调节起着关键作用。

当一个人受到威胁性刺激时,杏仁核会受到激活,从而引发恐惧情绪;而当一个人感到愉悦时,多巴胺系统会受到激活,从而引发愉悦情绪。

生理情绪调节是情绪调节的生物学基础。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摘要】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情绪调节的定义与分类、神经机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总结了情绪调节在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情绪调节的训练方法也是关键的研究内容,对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旨在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对情绪调节领域的全面了解,并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情绪调节、研究现状、神经机制、心理健康、临床应用、训练方法、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主要探讨人们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的增加,情绪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情绪调节不仅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人们的社交能力、工作表现等方面密切相关。

对情绪调节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调节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过去几十年,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涉及到情绪调节的定义、分类、神经机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对情绪调节进行了探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情绪调节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

对情绪调节的研究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研究情绪调节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如何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能力,为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情绪调节不仅涉及个体内心情感的处理,更涉及到人际关系、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情绪调节,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情绪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情绪调节的研究也为解决当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和调整的过程。

情绪调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情绪调节这一领域,试图深入了解情绪调节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本文旨在对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其意义和发展趋势。

一、情绪调节的意义情绪调节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效的情绪调节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而情绪调节失调则可能导致情绪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和心理健康障碍。

对情绪调节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1. 个体特质因素个体的特质因素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性格特质、自我认知能力、心理弹性等都会影响个体对情绪的感知和调节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个体在情绪调节上可能更有优势,而内向的个体更容易受到情绪困扰。

自我认知能力和心理弹性也被认为是影响情绪调节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个体更有效地应对情绪变化和挑战。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

家庭、社会关系、工作环境等都可能成为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而相反,负面的家庭关系和工作环境可能会加重个体的情绪困扰,增加情绪调节的困难度。

三、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1. 脑科学技术随着脑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尝试使用脑成像技术来研究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个体在进行情绪调节时大脑活动的变化,识别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从而揭示情绪调节的生物学基础。

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有助于发展更有效的情绪调节干预方法。

2.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也是研究情绪调节的重要方法之一。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情景和事件时,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反应,使情绪能够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不至于过于激动或消沉。

情绪调节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社交互动、工作学习等方面都能产生重要影响。

对情绪调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认知情绪调节和行为情绪调节。

认知情绪调节是指通过认知策略(比如注意转移、重新诠释、自我调节等)来调节情绪。

研究表明,通过认知情绪调节可以显著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对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具有积极作用。

行为情绪调节是指通过行为方式来调节情绪,比如通过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社交活动等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增强积极情绪。

这两种情绪调节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常常相互结合,共同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和应对能力。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在不同领域中都有重要意义。

在心理学领域,情绪调节的研究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心理治疗师可以根据个体的情绪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育领域,情绪调节的研究对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提高其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管理领域,情绪调节的研究对领导者的情绪管理和团队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领导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提高管理绩效和员工满意度,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和应用中,个体差异性和文化差异性需要得到充分重视。

不同个体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情绪调节策略的适用性存在差异,需要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

在情绪调节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大多数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都是基于实验室条件下的短期干预效果,其在长期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有意识地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能力,它在不同的情境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在不同种类的情绪调节策略中,常见的有认知重评、意向转移、情境调节和情感表达等。

其中,认知重评的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认知重评是指在很多时候,感受到不愉快情绪之后便会倾向于主观评价当前事件或是先前经历的事情。

这种情绪调节策略进一步又被分为多种类型,如重新解释、积极思考和压抑等。

研究显示,重新解释能够显著地降低负面情绪的水平,而对负面事件的积极思考则能够提升积极情绪的程度。

不过,这种情绪调节技巧并不总是适用。

在某些情境下,认知重评有可能会产生反作用,进一步加剧情绪负荷。

例如,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压力的人员来说,过度地认知重评可能会对其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外,情境调节也是另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环境的改变对于情绪状态的影响是巨大的,调节情境通常能够改善负面情绪的情况。

例如,当人们面临抑郁的情况时,会倾向于享受阳光,与亲友相聚等等。

而这些行为会促进人们的积极情绪。

然而,情境调节不够可靠,它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而且会受到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

因此,情境调节不能作为持续的情绪调节策略。

情感表达也是一种情绪调节策略。

当人们感到自己处于恶劣的情绪状态时,通常会考虑打开心扉,将情感表达出来。

研究表明,情感表达能够降低负面情绪水平和身体症状,同时促进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

情感表达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为一些人可能会过度表达情感。

此外,区分何时悔之以晚并采取更合适的情绪调节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这些情绪调节策略,还有一些新的情绪调节方法也值得探讨。

例如,身体姿势和运动技巧被认为是能够对情绪进行有效调节的一种方法。

而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焦虑和沮丧等情绪问题。

总之,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在不同情境下有效地调节情绪问题。

但是不同的情绪调节技巧并非适用所有情况,因此需要随着情境的不同决定哪种策略是最有效的。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调控和管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浅析,以期对情绪研究领域的发展有所了解。

一、情绪调节的定义及现状1. 认知调节的研究认知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认知方式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控。

认知调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重塑、认知重评和认知再建构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认知调节策略的研究,学者们发现,积极乐观的认知方式对情绪调节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情绪调节的研究进展及趋势目前,情绪调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者们认为,情绪调节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情绪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对于情绪疾病,情绪调节更加强调个体对自己情绪状态的理性认知和有效管理,学者们应该开展更多的研究,探讨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情绪调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缓解情绪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重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我们还可以从研究成果中得到一些启示:要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我们需要注重认知、行为和生理等方面的训练,培养自己对情绪状态的理性认知和有效管理能力。

要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我们需要注重社会支持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帮助,及时排解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要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我们需要注重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调适,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不断调整自身情绪状态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情绪调节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情绪调节研究的兴起,源于心理学家对人类情绪的理解和探索。

本文将从情绪调节的定义、分类和研究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浅析。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环境和应对压力不断调整自身情绪状态的能力。

情绪调节的目的是调整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使之与个体的目标和需要相一致。

根据情绪调节的时间点,可以将其分为情绪前调节和情绪后调节。

情绪前调节是指在情境发生前预先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以适应即将发生的情境。

情绪后调节是指在情境发生后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以适应已经发生的情境。

情绪调节可以根据调节策略的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包括认知调节、情绪表达和情绪体验。

认知调节是指通过对情绪事件的解释和评估来调整情绪状态,如重塑思维、改变注意力和对情绪事件进行重新评估等。

情绪表达是指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来表达情绪状态,如诉说、哭泣和面部表情等。

情绪体验是指通过改变情绪事件的体验方式来调整情绪状态,如接纳、放松和寻求支持等。

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

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自然观察和问卷调查等。

实验研究通过操纵情境和调节策略,控制变量的干扰,来研究情绪调节的效果和机制。

自然观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个体的情绪调节行为,了解其效果和应用情境。

问卷调查是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来了解个体的情绪调节策略偏好、应用频率和效果评估等。

这些方法互相补充,可以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揭示情绪调节的本质和机制。

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情绪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某一方面或某一种调节策略,缺乏对情绪调节的综合研究。

情绪调节研究缺乏长期追踪和干预研究。

情绪调节不仅是一个短期的反应过程,还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等长期结果密切相关。

需要开展更多的追踪研究和干预研究,以深入了解情绪调节的发展和效果。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摘要】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刺激或内部情感时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行为。

本文从情绪调节的定义和分类、影响因素、神经机制、心理健康作用、心理疾病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在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增强个体的应对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而在心理疾病中,情绪调节不当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情绪调节的发展趋势,探索更多的影响因素和神经机制,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情绪调节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治疗方案。

【关键词】情绪调节、研究现状、定义、分类、影响因素、神经机制、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发展趋势、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情绪调节指的是个体通过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表达。

随着社会压力和竞争的加剧,人们经常面临各种情绪困扰,如焦虑、抑郁等,情绪调节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探究情绪调节的机制和效果,以期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和处理生活中的情绪挑战。

在过去的研究中,情绪调节被认为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过程,个体通过认知和行为手段来影响自己的情绪状态。

随着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探究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试图从神经层面揭示情绪调节的内在原理和方式。

心理健康领域对情绪调节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许多研究发现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密切相关,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提升心理幸福感。

情绪调节作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研究背景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情绪调节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

1.2 研究意义情绪调节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过程,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情绪调节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幼儿教师情绪管理:国内研究现状与启示

幼儿教师情绪管理:国内研究现状与启示

幼儿教师情绪管理:国内研究现状与启示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

别看小朋友们天真无邪,他们的情绪波动可大着呢!作为他们的引导者,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国内关于这个话题的研究现状如何呢?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国内研究现状1.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问题。

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出发,研究者们对幼儿教师情绪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研究方法多样国内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对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进行了全面分析。

这些研究方法既注重量化数据的收集,也关注质性研究的深入挖掘,使得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

3.研究视角多元国内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幼儿教师情绪管理进行了研究,如个体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等。

这些研究视角的多元性,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二、研究启示1.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重要性2.提高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针对幼儿教师情绪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幼儿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如加强心理培训、优化工作环境、建立支持系统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3.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长要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要优化管理机制,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需求;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

4.政策层面的支持政府应当加大对幼儿教师队伍的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

同时,加强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定,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通过深入了解国内研究现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一、情绪调节的定义和类型情绪调节是指一系列技能和策略,旨在掌握自己的情绪,使其更能适应环境和情境,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并达到内心平衡和满意。

情绪调节包括整合情绪体验、调整情绪感受和应对情绪体验等一系列过程。

一般来说,情绪调节的方法可以分为自我调节和外部调节两种类型。

(一)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主要通过认知和行为上的策略实现。

例如,个体可以采用深呼吸、主动放松、减少消极自我对话等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实现更好的体验和对环境的适应。

(二)外部调节外部调节是指其他人员或外部物品对个体情绪的管理。

例如,个体可能会寻求社交支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通过身边的事物来调节情绪,如听音乐、看电影等。

二、情绪调节的作用(一)提高心理韧性情绪调节能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自我控制和适应能力。

适当的情绪调节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并使其更能应对复杂环境和情境。

(二)促进情绪稳定情绪稳定与个体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合理的情绪调节技能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促进情绪稳定。

(三)促进积极情绪体验情绪调节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体验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等。

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训练,个体可以更好地体验积极情绪,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在目前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情绪调节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研究方法和领域涵盖了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调节的机制,促进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调节技能的提高。

目前,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情绪调节技能的开发和评价情绪调节技能是情绪调节训练的重要目标和工具。

目前,情绪调节技能的开发和评价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很多专门针对情绪调节技能训练的互动应用程序和心理技术已经开发出来,例如MobileCoach,帮助个体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情绪调节与神经认知的关系情绪调节与神经认知的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临各种情绪刺激时,通过认知、表情、行为等方式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情绪调节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两个角度浅析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

心理学研究揭示了情绪调节的认知机制。

情绪调节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情绪调节的认知机制。

James Gross等人提出了情绪调节的情绪调整模型,认为情绪调节涉及到情绪感知、情绪评估和情绪应对三个过程,通过调节这三个过程,个体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还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种类和有效性。

研究发现,一些认知重构和认知重评价的策略可以有效地调节负性情绪,而放松和逃避等策略则相对无效。

神经科学研究揭示了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随着技术的进步,神经科学研究可以通过神经影像技术(如fMRI和EEG)来研究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涉及到多个脑区的活动。

前扣带回皮质和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前扣带回皮质被认为是情绪调节的中枢,参与调节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并与其他脑区进行功能连接。

研究还发现,情绪调节与大脑中的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

目前,情绪调节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情绪调节研究主要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缺乏对自然环境中情绪调节的研究。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了负性情绪的调节,对于积极情绪的调节还有待深入研究。

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可以探索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的研究涉及到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两个领域,通过实验研究和神经影像技术揭示了情绪调节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自然环境中的情绪调节和积极情绪的调节,以及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绪调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情绪调节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研究人员在过去几十年中对情绪调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尽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情绪调节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了解情绪调节的定义、分类、神经基础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调节的意义和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浅析,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探索情绪调节对个体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效果差异。

通过研究情绪调节的机制和效果,可以为帮助个体更好地调节情绪提供理论依据。

2. 分析情绪调节在不同个体和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差异,探讨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情绪调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探究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了解情绪调节在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中的作用。

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情绪调节的有效实践,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

4. 探讨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开展情绪调节研究提供方法论支持。

研究目的也在于促进情绪调节领域的方法创新和技术发展。

2. 正文2.1 情绪调节的定义与重要性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不同情绪体验的能力,包括对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

情绪调节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活中,个体需要不断面对各种情绪事件,如压力、挫折、失望等,而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这些情绪事件,保持情绪稳定和积极的心态。

研究表明,情绪调节不仅可以减少负性情绪的出现,还可以提高个体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性,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积极影响。

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对于个体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机制是指调节情绪的内部系统和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评价、情绪经验、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和实施等方面。

现有研究发现,情绪调节的机制涉及到一系列的神经和心理过程,如大脑皮层的处理、神经传递、认知加工、情绪监管、执行控制等,这些过程对情绪的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情绪调节的机制研究建立在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情绪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基础上。

情绪调节策略是个体在面对情绪激发事件时所采取的心理和行为行动。

研究发现,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分为两类:情绪增强策略和情绪缓解策略。

情绪增强策略包括回忆、注意和思考等行为;情绪缓解策略包括避免、制定计划和寻求支持等行为。

现实生活中,情绪调节策略是随时随地经过人的思考和选择的。

情绪调节策略不仅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各种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化人们对于情绪调节策略的认识。

情绪调节训练是指通过培养和加强情绪调节技能的方法,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效能。

情绪调节训练涉及到的技巧有:情感诱导、正念、自我解释、改变焦点等。

情绪调节训练的研究表明,该训练能够提高个体对于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和情绪的主观体验,从而帮助个体更好地面对和处理外界环境中的情绪刺激。

四、情绪调节在医疗中的研究
综上所述,情绪调节的研究在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研究目标是为了探求更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更好的情绪调节训练、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

未来在情绪调节研究方面,可通过多种方法和多种角度的交叉研究,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情绪调节的本质和机制,为人类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做出更有意义和可操作性的贡献。

人类心理学中情绪变化研究现状综述

人类心理学中情绪变化研究现状综述

人类心理学中情绪变化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行为、思维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综述人类心理学领域中有关情绪变化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情绪变化在认知、社会和生理层面的表现,以及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等因素的关系。

研究发现,情绪变化不仅对个体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还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情绪变化的机制和干预策略,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人类心理学、情绪变化、认知、社会、生理1. 引言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核心元素之一,它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个体的行为、思维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心理学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情绪变化对人类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本文将以综述的形式,分析人类心理学中情绪变化的研究现状,以及与认知、社会和生理层面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情绪变化的影响因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情绪变化在认知层面的表现在认知层面,情绪变化会对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和决策产生明显的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个体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促进信息处理的效率,使个体更容易产生积极和乐观的判断。

相反,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个体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并导致决策偏差和心理偏见的产生。

情绪变化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一步研究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中间的神经生物机制。

3. 情绪变化在社会层面的表现情绪变化在社会层面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个体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非语言表情、语言交流和行为来传递和表达。

研究表明,情绪的传播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群体产生长远影响。

情绪变化不仅影响个体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还会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认同感。

此外,社会环境对情绪变化的产生和调节也具有重要影响,例如社交支持和社会规范等。

进一步探索情绪变化与社会因素的关系,有助于增加人际互动的理解和改善社会关系。

情绪工作研究现状与展望

情绪工作研究现状与展望

2008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6,2008(总第112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12[收稿日期]2008-05-05[作者简介]李明军(1983-),男,山东枣庄人,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格与心理健康。

情绪工作研究现状与展望李 明 军(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在服务型经济时代如何对情绪和情绪工作进行良好的管理,最终实现个体和组织的共同和谐发展已得到社会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对情绪工作的概念、特征、策略、结构维度、前因变量、后果变量和机制做以简要介绍,并通过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情绪工作;回顾;展望[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8)06-0079-02 Hochschild 最早提出情绪工作(emotion work )概念,强调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是员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1]他根据情绪工作负担的程度,提出了管理者、教师等六种高情绪工作职业。

此后,研究者围绕情绪工作的概念、策略、维度、测量、前因变量、后果变量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做以简要介绍和展望。

1.情绪工作的概念情绪工作的界定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2]:第一类可以称为职业要求性界定,这类界定中虽然研究者界定的角度不同,但都强调情绪工作是按照职业要求和组织期望对自己情绪表达方式的调节。

Hochschild 认为,情绪工作是情绪商品化的结果,个体需要遵从某些展示规则(display rule )表现出适当的情绪。

Ashforth 等将情绪工作定义为“表达适当情绪的行动”。

所谓适当情绪的行动,是指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

Morris 等认为情绪工作是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为表达组织所期待的情绪做出的努力、计划、控制。

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

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1):85~90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孙俊才乔建中(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摘要情绪性工作是为表达组织所期待的情绪所做出的心理调节加工,是制约工作绩效高低和组织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

该文在介绍情绪性工作的涵义、特征的基础上,从规则的效度、表达的类型、调节的策略、理论的模型以及工作的后效等方面,介绍了当前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情绪性工作,情绪表达,规则,调节。

分类号 B849:C931 引言在现代经济生活条件下,随着服务性行业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成分中的比例不断扩大,以及组织与内外公众的联系日益“人本”化,组织及其职工行为的情绪性特征已经成为制约工作绩效高低和组织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

为此,Hochschild 1979年率先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提出了情绪性工作(emotion work or emotional labor)的概念,强调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是职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成分[1]。

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里,情绪性工作的价值日益为心理学家所重视,他们围绕其概念、特征、机制等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做一简要介绍。

.2 情绪性工作的涵义情绪性工作是一个多维度、多成分的概念,研究者对情绪性工作涵义的界定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第一类可以称为职业要求性界定,即强调情绪性工作是按照职业要求和组织期望对自己情绪表达方式的调节。

例如,Ashforth和Humphrey (1993)认为情绪性工作就是根据职业要求的表情规则来表达恰当的情绪[2],如空姐对发火的乘客要保持微笑等;Morris和Feldman(1996)认为[3]情绪性工作是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为表达组织所期待的情绪所做出的努力、计划、控制。

第二类可以称为心理加工性界定,即从情绪性工作所需要的内在心理加工的角度来界定情绪性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1):85~90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孙俊才乔建中(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摘要情绪性工作是为表达组织所期待的情绪所做出的心理调节加工,是制约工作绩效高低和组织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

该文在介绍情绪性工作的涵义、特征的基础上,从规则的效度、表达的类型、调节的策略、理论的模型以及工作的后效等方面,介绍了当前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情绪性工作,情绪表达,规则,调节。

分类号 B849:C931 引言在现代经济生活条件下,随着服务性行业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成分中的比例不断扩大,以及组织与内外公众的联系日益“人本”化,组织及其职工行为的情绪性特征已经成为制约工作绩效高低和组织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

为此,Hochschild 1979年率先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提出了情绪性工作(emotion work or emotional labor)的概念,强调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是职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成分[1]。

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里,情绪性工作的价值日益为心理学家所重视,他们围绕其概念、特征、机制等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做一简要介绍。

.2 情绪性工作的涵义情绪性工作是一个多维度、多成分的概念,研究者对情绪性工作涵义的界定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第一类可以称为职业要求性界定,即强调情绪性工作是按照职业要求和组织期望对自己情绪表达方式的调节。

例如,Ashforth和Humphrey (1993)认为情绪性工作就是根据职业要求的表情规则来表达恰当的情绪[2],如空姐对发火的乘客要保持微笑等;Morris和Feldman(1996)认为[3]情绪性工作是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为表达组织所期待的情绪所做出的努力、计划、控制。

第二类可以称为心理加工性界定,即从情绪性工作所需要的内在心理加工的角度来界定情绪性工作。

例如,Grandey (2000)将情绪性工作定义为“为表达组织期望的情绪,进行的必要的心理调节加工”,即为调节情绪行为而进行的目标确认、计划、监控、信息反馈等内在心理活动[4]。

Diefendorff和Gosserand(2003)认为,在职业性的人际交互作用过程中,情绪性工作的关键变量是瞬息而变的,动力性的,因此在界定情绪性工作时,描述心理加工过程是重要的;为此,他们从心理控制论的角度,将情绪性工作界定为对情绪不协调的监控和调节的加工过收稿日期:2004-10-18∗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2JAZJD880 012)、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DEA030110)成果。

通讯作者:乔建中,qiaojianzhong2004@;025- 83598800-86-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程,即情绪性工作是职工持续监控自己的情绪表达与表达规则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努力采用一定的情绪调节策略降低差异的心理控制过程[5]。

职业要求性界定与心理加工性界定虽在强调的侧重上有所不同,但彼此之间其实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情绪性工作的本质。

当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两类界定方式在产生年代上的差异,表明研究者对情绪性工作的界定已经从最初的现象性分析向机制性分析深入。

3 情绪性工作的特征Briner(1999)和Zapf(2002)等的研究认为,与智力性工作和体力性工作相比,情绪性工作具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征。

第一,目的的间接性。

在情绪性工作中,表达恰当情绪的目的是为了影响公众(如顾客、乘客、患者、学生等)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组织信誉的增加。

情绪性工作的基础假设是,只有在适宜的情绪状态下,当事人才更有可能接受所提供的服务和购买商品,并对此感到满意。

所以为了实现这个根本的组织目标,需要利用情绪的感染作用和交流效果,通过职工恰当的情绪表达,使公众在心理上产生组织所需要的变化。

例如,许多调查显示,汽车推销员惊人的销售业绩总是与其独具魅力的友好笑容分不开的[6]。

第二,调节的主动性。

情绪性工作情境通常由职工与公众面对面的交互作用而构成,因此职工的情绪表达不仅影响公众的情绪反应,而且也受公众的情绪反应的影响。

当职工受到公众消极的或预期之外的情绪影响时,不仅需要及时监控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变化,并努力按照职业要求和组织期望予以调整,而且需要及时根据公众的情绪状态和变化,灵活地调整或变换自己的情绪性工作方式和策略,以便有效地将公众的情绪反应引导到组织所期望的方向[6]。

第三,要求的职业性。

职工在工作中表达和管理情绪的方式是否恰当,以是否遵守了所属职业或组织的相应要求为判断标准。

一般来讲,每个组织都会以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等形式,标明在与公众的交往情境中,哪些情绪是恰当的,以及如何公开表达这些情绪。

但是,切莫以为情绪性工作就是表达积极情绪或正性情绪,或以为不同职业在情绪性工作的要求上都是大体相同的。

情绪性工作的要求既会因职业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交警对违章者与推销员对客户,前者不仅要求礼貌更要求严肃;也会因职业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银行理财顾问与宾馆服务员,前者在表达热情的同时,还要让客户感受到自己的冷静、明智、可以信赖[ 7 ]。

4 当前情绪性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情绪性工作是伴随着组织基本工作进程而展开的动态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多种变量、多种维度,因而心理学家对情绪性工作的研究侧重及其理论概括角度都不尽相同。

但是,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情绪性工作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4.1 规则的效度Diefendorff和Gosserand等(2003)的研究发现,尽管每个组织都以岗位职责、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等形式为职工的情绪性工作制定了一定的规则,并对规则的执行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但是职工对这些规则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以及是否在具体工作中遵守和坚守这些规则,却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第13卷第1期 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 -87-的影响,如规则难度、任务性质、情境特征、个性差异等。

其中,有两类因素对情绪性工作规则的效度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一是职工对能否按照组织要求表达和调节情绪的自我期望值或自我效能感,即如果职工认为规则中规定的情绪性工作在多样性、耐受性和持久性方面要求太高,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就会降低;二是既定规则在组织和职工工作目标等级中的位置,即如果情绪性工作的规则在组织和职工的工作目标等级中都处于较高的层次,那么职工就容易遵守和坚守这些规则。

[5] 4.2 表达的类型由于情绪表达是情绪性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基本途径,情绪表达的类型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

起初,该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相对独立的角度进行,一是从恰当性的角度,即情绪表达是否符合组织要求或规则的角度,对情绪性工作中的情绪表达进行分类;二是从体验性的角度,即从情绪表达与主观体验之关系的角度进行分类。

近来,Glomb 和Tews(2004)采用维量分析的方法,把原来相对独立的两个角度看作统一分类的两个维度(一个是“表达的恰当性”维度,即是否表达了恰当的情绪;另一个是“体验的一致性”维度,即情绪表达是否与情绪体验相一致),进而提出了情绪性工作中的四种情绪表达类型(参见图1)[8]。

图1 情绪表达类型(源自Glomb T M, Tews M J. Emotional labor: A conceptualization and sca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 ocational Behavior. 2004,64: 4)类型Ⅰ是无感受、无表达型,指既没有感受到也没有表达出组织所要求的情绪;类型Ⅱ是适当抑制型,指体验到了组织所不允许表达的情绪,但对这些体验的表达进行了恰当的抑制;类型Ⅲ是适当伪装型,指没有体验到组织要求的情绪,但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了适当伪装;类型Ⅳ是适当真诚型,指体验到了组织要求的情绪,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了这种情绪。

该分类结果表明,从实现组织目标的效能来看,适当真诚型能够产生最佳的情绪性工作效果;在突发事件的干扰下,通常也需要运用适当的伪装和适当的表达的恰当性无情绪表达情绪表达-88-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抑制来帮助完成工作;但当职工处于无感觉或无表达的情绪状态时,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

4.3 调节的策略根据组织的期望和特定的规则调节自己的情绪表达,是情绪性工作的核心环节,因此,情绪调节的策略始终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Zapf(2002)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情绪性工作具有三种水平的调节策略,并可以从实效性的角度将之归纳为三种类型[7]:①表演性策略,即职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程序化的情绪表达脚本,尽管这种脚本与内在体验相对分离且较为机械,但是在常规化的工作情境中,职工可以利用它表演或装扮出符合特定规则的表情。

②体验性策略,即职工在工作情境中,特别是面临预料之外的突发事件时,通过设身处地和调动经验储存的方式调节自我的内在感受和外在表达,以保持良好的情绪性工作状态。

例如,有位空姐为了使自己在与态度恶劣的乘客交往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通常做出这位乘客正在经受着某种灾难性事件的归因。

③内化性策略,即职工对情绪性工作的目标有着高度认同,因而将特定规则内化为自己的成就目标,进而能够在工作中自发地、真诚地表现出组织期望的情绪,并能从中获得较多的自我成就感。

4.4 控制论模型为了描述情绪性工作中,职工动态调节情绪表达的因果机制,Diefendorff和Gosserand(2003)把行为调节的控制论原理作为理解情绪性工作的框架,并融合动机理论,提出了情绪性工作的控制论模型(参见图2)[5] 。

该模型表示,在情绪性工作中,职工对自己情绪表达的知觉所构成的“信息输入”,与由特定表达规则所预设的“标准”进行比较,如果彼此间存在差异则激活情绪调节过程,进而产生与特定规则相一致的“行为输出”。

其中,情绪调节可能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二是以当事人感受为中心;至于决定职工采用哪种调节方式的动机力量,主要来源于规则本身的效价以及职工对能否规则要求调节情绪的自我效能感[9]。

图2 情绪性工作的控制论模型(源自Diefendorff J M, Gosserand R H. Understanding the emotional labor process: a control theo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3, 24: 948)第13卷第1期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89-4.5 情绪性工作的后效关于情绪性工作的后效,起初研究者多从组织的角度进行研究,即关注情绪性工作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近来研究者则多从职工的角度进行研究,即关注情绪性工作对职工身心发展的影响[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